小班感恩节音乐教案(共10篇)
对幼儿来说,一个个泡泡又美丽又可爱,又很神秘;漂亮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能激发他幼儿的想像力和表现美的愿望。在这个活动中材料的运用上有区别其他的美术课。首先,它采用油画棒来画泡泡,然后再准备颜料来请小朋友涂刷底色。“油水分离”这一科学现象加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胆大地涂抹,让幼儿充分体验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和成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画大、小不一样的圆圈泡泡。
2、让幼儿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选择色彩涂,表现大、小不一样的圆圈泡泡。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
2、人手一盒油画棒。
3、已调好红、黄、蓝三种颜料。
4、示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导入)。
幼儿跟随《小金鱼》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和老师一起进教室。
师:小鱼们,今天鱼妈妈带你们到大海里去玩吧!游啊游,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啊游,游啊游,小鱼游的真开心呀!
师:小鱼们,游累了吧!我们来休息一会吧!(坐下来)
二、引出课题。
1、师示范画泡泡及过程顺序。
(1)师:刚才我们小鱼们玩的真开心,鱼妈妈高兴的想来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形的)
(2)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
A:拿笔的姿势。
B:师:鱼妈妈吹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还会亲亲嘴,有的泡泡还会捉迷藏,真漂亮,我们来帮泡泡拍个照吧!
2、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
(1)出示范画。
(2)师涂示范色小口诀,幼儿模仿。
师:小排刷,手中拿,红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这边刷到那一边。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吹泡泡,帮泡泡拍照呀?
(3)师:那我们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会亲嘴和好玩的泡泡!吹好了就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可爱的泡泡拍照。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作画时,
2、师:这个小朋友画了个大泡泡,这个小朋友还会画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真棒!(给幼儿鼓励,他们画的更好)
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评价幼儿作品。
师:小鱼们,跟着鱼妈妈一起来看看小鱼们吹的泡泡吧!跟鱼妈妈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相互评价作品,教师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五、结束部分。
师:小鱼们吹了这么多漂亮的泡泡,鱼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做游戏,我们一起出发吧!
反思:
1、体验与妈妈一起劳动的快乐;
2、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3、学会感恩,知道妈妈整天劳动及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很辛苦,要珍惜妈妈的劳动,爱妈妈。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1、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彩纸;
2、每人画一张表达自己心愿的画,张贴到展板上;
3、让小朋友对妈妈和老师说一句感恩的话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4、录音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1、从5月7日起,利用一周的时间,每天早7:15-8:00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歌曲,让孩子们从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觉到今天与以往的不同,融入到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氛围中。
2、5月8日孩子入园后,教师让他们说出今天来到幼儿园感觉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进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初步了解母亲节的来历。
3、5月9日,教师把事先制作的光盘播放给孩子们卡看,让幼儿回忆并说出自己的妈妈在家里是什么样子的?
4、5月10日,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妈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览,然后幼儿园组成评选小组,选出各班的优秀作品,集中展出。
5、我为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1、会模仿各种动物,做弯腰走,蹲走,跳跃走,碎步等各种走路的姿势。
2、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活动重点:模仿各种动物,做弯腰走,蹲走,跳跃走,碎步等
各种走路的姿势。
活动难点:
模仿各种动物,做弯腰走,蹲走,跳跃走,碎步等各种走路的姿势。
活动准备:
1、热闹欢快的音乐
2、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起床操!
教师:我是森林之王,你们都是我的孩子,看新的一天来到了,让我们起床锻炼身体吧!
早上太阳微微笑(上肢运动)小动物们起得早(蹲起运动)
听见命令快起来(四肢运动)草地中间来报到(踏步运动)
一二三四五六七(转圈)狮子狐狸全来到(四肢运动)
让我仔细数一数(腰部运动)让我仔细数一数(腰部运动)
一二三四五六七(转圈)一个动物也不少(拍手跳跃)
二、基本运动。
1、启发幼儿想象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并学习。
教师:动物们起得真早,大家来到我们这里参加森林音乐会。听,谁来了?呱呱呱
谁来了呀?原来是小青蛙来了,小青蛙是怎么样走路的?
教师:小青蛙是这样走路的,两条腿叉开半蹲,双手五指分开,放在耳朵的侧边,一步一跳。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青蛙走路吧!记得青蛙走路的时候是两条腿叉开半蹲,双手五指分开,放在耳朵的
侧边!准备好了吗?(让幼儿场地上四散学习小青蛙走路)
用上述步骤学习大象(弯腰甩鼻子走)、老虎(大步走)、乌龟(蹲走)、小鸟(碎步走)各种动物走路的姿
势。
2、模仿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
教师:音乐会正式开始,下面我请到那种小动物上台(引导幼儿看舞台),小朋友就模仿这种小动物的
走路的姿势。
(1)在音乐欢乐的音乐中,依次请青蛙、老虎、小鸟、大象和乌龟上台,幼儿模仿动物走路的姿势。
三、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走路。
教师:动物们都到齐了,现在请每位小朋友扮演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一起上台演出吧。
在音乐的伴奏中,幼儿有的模仿大象走,有的模仿小鸟碎步走,在舞台上各自表演。
1、说说、做做、玩玩,体验开怪的乐趣。
2、喜欢听故事,养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萝卜、南瓜、西瓜车的图片(可活动,掀开一片里面分别是三个小动物),警察的图片。
幼儿游戏用的大箱子人手一只,上面分别贴上图片,如苹果、香蕉等,轮子人均4个,红绿灯牌。
在户外布置几座小桥及小树林场景供幼儿游戏用。
活动难点
尝试为怪装轮子,找到轮子的合适位置。
活动过程
一、听听讲讲听声音、看动作,猜猜是谁来了。
(教师分别模仿小猫叫、小兔跳、小猴挠,引出故事)
边操作教具边讲述故事“怪”。
先出示完整的三幅图片:
南瓜、萝卜、西瓜,再边讲边掀开图片的一部分露出三种动物分别坐在南瓜、萝卜、西瓜里的情形。
出示警察图片,提问:
“警察说不准滚房子,这可怎么办?”;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讲述。故事。提问:
“轮子装在的什么地方?两个轮子放在一起吗? ”暗示幼儿找到较合适的粘贴位置,为后面自己贴轮子做铺垫。
听完故事后简单提问: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它们把什么变成了怪?怎么变的呢? ”
二、想想做做“你想做一辆什么样的怪?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并相互交流。(当幼儿出现思维困难时,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如:我喜欢吃草莓,我就做一辆草莓车吧。)
出示各种怪(各种贴好装饰物的`纸箱车),提问:
“这些缺了什么?有几个轮子呢? ”教师示范粘贴轮子,提醒幼儿注意轮子间的距离、位置。
(可请个别幼儿示范粘贴,巩固幼儿的认知,提醒幼儿观察四个轮子应贴在哪儿。)
幼儿自由选择怪粘贴车轮(有太阳车、树车、皮靴车、闹钟车、青菜车等等),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轮子的粘贴。还可询问:“你开的是一辆什么怪? ”
三、玩玩乐乐
幼儿随“开”音乐到户外开怪(把纸箱做的怪套在身上或拖着玩),教师随机出示红绿灯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游戏可反复进行。
附故事:怪
小猫、小兔、小猴的房子坏了,他们出去找新房子。找呀找,咦!路边有一个大西瓜、一个大南瓜,还有一个大萝卜,他们真高兴。小兔说:“我喜欢萝卜,我就把这个萝卜当作新房子吧! ”小猴说:“我喜欢西瓜,那我就把西瓜当作新房子吧! ”小猫说:“那好吧!我就把南瓜当作新房子啦! ”三个小动物想把房子搬到动物新村去,可是新房子太大搬不动。这可怎么办呢?小猫说:“那我们就把房子滚回去吧! ”滚呀滚,一直滚到了路口,警察看见了说:“喂!大街上不准滚房子! ”这可怎么办?有了,给房子装上轮子,再装上机器。嘀嘀嘀!房子变成了。小猫开着南瓜车,小兔开着萝卜车,小猴开着西瓜车,又上了路。警察见了摸摸头:“咦!这是什么怪? ”
活动反思
周次
第九周时
间
191028
班
级
小六班
设计者
活动内容
小班音乐:秋叶
活动目标:
1.会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树叶”被“清洁工”打扫后才能移动位置。
活动准备:
1.扫帚,清洁工作服。
2.观察过清洁工的工作。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会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难点是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树叶”被“清洁工”打扫后才能移动位置。
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秋天景色,观察秋天到了,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学唱歌曲《秋叶》。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看后面墙上的树,和我们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师:现在秋天到了,树叶都从树上掉下来了。
师:一起说说看,秋天树叶落呀落呀落呀。
师: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叫做《秋叶》。小耳朵听仔细拉。
观察墙上的树,有什么变化。
学唱歌曲《秋叶》
结合当前的季节,从一种自然现象导入,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二、学习游戏。
1.边唱歌曲边按歌词表演动作。
师:叶子是怎么落下来的啊?
2.跟着音乐创编小树叶飞舞的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做叶子落下来的动作吧。
3.熟悉游戏玩法,理解游戏规则:“树叶”落地不能动,“清洁工”合着歌曲的音乐两拍一下扫“落叶”,被“清洁工”扫到的“小树叶”要很快移至场地中间。
4.感受“刮风”的音乐(在琴键上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地刮奏)。
师:听到大风刮起来了,我们小“叶子”要做什么啊?(引导幼儿叶子会随着风的方向“飘”过去。)
跟着音乐的节奏边唱歌边做动作。
创编小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动作,并和大家一起做一做。
认真倾听老师说的游戏规则。
感受“刮风”的音乐,听到音乐就做小树叶落下来的动作。
儿歌结合动作和游戏,增加了不少趣味性,让幼儿学习的激情也高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歌词。同时本首儿歌重在感受音乐,根据音乐做动作,来锻炼幼儿倾听的习惯。
三、集体玩游戏
1.教师扮清洁工,幼儿扮小树叶,集体玩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小朋友要听清楚怎么玩的哦。
2.个别幼儿扮清洁工,集体学习一边唱歌一边扫树叶。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清洁工,其他的小朋友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来扫
树叶哦。
3.一幼儿扮清洁工,其余幼儿扮小树叶,边听音乐边游戏。
幼儿倾听教师讲述游戏规则,个别幼儿扮演清洁工,其他幼儿做小树叶,然后游戏。
集体游戏可以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快乐,让他们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更加好交流和相处,同时可以锻炼幼儿合作的精神,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集体游戏带来的快乐。
观察与反思:
《秋叶》这首歌曲很好地表现出了秋天树叶落下时的各种情景:飘、飞、转、落,在活动前,让孩子积累一定的关于活动的一些经验,先找找身边有美欧落叶,再让他们观察,这些树叶是哪里来的,小树叶怎么会离开树妈妈,让孩子了解一些关于秋天的落叶的情况,知道大自然之间的一些关系,比如说,秋天到了,有些树叶变黄了,在风儿的帮助下,小树叶就会离开妈妈。同时,在观察时,已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觉到了树叶飘落时的情景,把这种感觉记在了心里。
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让孩子们先回忆、想像,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他们就会联想到平时自己所看到的树叶掉落时的情景,然后我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在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很喜欢用动作来表示的,唱到树叶飘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举起双手在头顶做飘的动作,唱到树叶飞,他们又会张开双臂,像小鸟的翅膀一样挥动,唱到树叶转时,幼儿干脆整个人都转了起来,唱到树叶落时,他们就会蹲下。看着孩子们忘情地唱歌做动作时,就感觉他们真成了一片片落叶了,特别是在活动中还加入了游戏这一环节,更好的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由于歌曲段落比较长,孩子们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一些提醒。
目标:
1、学习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及动作来演唱和表现小青蛙。
2、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情景。
3、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准备:小青蛙的胸饰 重点:学习歌表演 难点:跟着音乐做动作
过程:
一、在情景中学唱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歌曲《小青蛙》
1、根据教师的提问,胸饰的暗示创编歌词。
2、学唱歌曲第一段,创编与歌曲相对应的动作。
3、集体模仿反馈的动作。
4、两两结伴坐在池塘边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二、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
1、说出青蛙的本领,并模仿小青蛙捉害虫。
2、根据老师的体态的暗示,在乐句句末处捉害虫,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捉害虫的动作。
3、在池塘里,有节奏的捕捉害虫,体验捉虫带来的快乐。
三、完整的进行表演
1、在池塘边和老师的暗示下,听音乐用歌声、动作、表情表现小青蛙、仔细听害虫的声音以及捉害虫的情景。
2、完整的进行结伴歌表演,进一步的体验与同伴游戏、劳动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让幼儿有编歌曲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室或盥洗室里的大镜子(也可人手一面小镜子)
2、摄像机、电视机
三、活动过程:
1、照镜子,认识自己:
(1)让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小脸
师:“你觉得自己脸上哪些地方长得最有趣?”
(2)引发幼儿在镜子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
师:“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他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
(说明:幼儿做各种怪脸时,教师在一旁及时地拍摄下来。)
2、看录像,认识同伴:
(1)、老师逐一在电视上播放出幼儿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
师:“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幼儿本人也说说自己的小脸。)”
(2)、老师根据幼儿自己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
如:“这是我的小嘴巴,小小的;这是我的眼睛,圆圆的;这是我的头发,长长的;这就是我呀!我叫XXX。”
(3)、根据录象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讨论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我自己”的歌。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们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一唱吧!”
(2)、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我自己”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五、活动总结:
1、手指小肌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
2、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3、体验听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小跳蚤
三、活动过程
1、《手指变变变》的游戏导入活动,变出小跳蚤引起幼儿兴趣。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1)师:小跳蚤一种很小很小的虫子,这小虫子不会飞,喜欢跳来跳去,爬来爬去。(师用两个手指在自己的身上爬了起来)
(2)与幼儿互动,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看,我的小跳蚤还想到宝宝们的身上来爬一爬呢,看它爬到哪了?(师当“小跳蚤”爬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并快乐地和孩子们互动起来)。
“小跳蚤”跳到不同幼儿的身上,并提问“在XXX的哪里?”教师把“小跳蚤”爬到了孩子们的头顶、肩膀、腰、膝盖和小脚丫上。
3、感受歌曲,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念歌词。
师让“小跳蚤”回到了自己的脚上问“看,小跳蚤又到哪里了?”,(老师脚上!)“哈哈,它现在要爬咯,爬啊爬啊爬啊爬啊,看它爬到哪了?看看。你的小跳蚤是不是也爬到这里了?”
带领幼儿边边有节奏地念歌词,同时配合手指动作。幼儿跟念,并在最后一句“最后咬到了小脚丫”时轻轻地捏自己脚趾,并轻轻地发出“啊”的声音。!(每到歌词中的一个身体部位手指就停一下,观察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停在相应的部位,也可以问孩子们现在小跳蚤爬都什么地方了。)
(2)教师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上行和下行
A、教师唱起歌曲《小跳蚤》,引导幼儿地边听边做起了动作。
B、引导跟着老师边唱边玩
师:“听,我的小跳蚤都快乐地唱起了歌,你的小跳蚤快乐吗?”孩(快乐)“那让你的小跳蚤也快乐地唱起来吧!”
4玩《小跳蚤》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幼互动
师:“哈哈,我的小跳蚤很调皮,它呀还喜欢跳到快乐的宝宝身上,谁唱得最开心,我的小跳蚤就要到他的身上去爬一爬哦!”
(2)分角色表演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只调皮的小跳蚤?谁想来试试?请到的小跳蚤起立,去找你的好朋友爬一爬吧!小跳蚤爬到你身上时请你快乐地唱起来,好吗
(3)交换角色表演唱。
3、游戏结束: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
《拍手点头》、《这是小兵》、《生活模仿动作》。
二、练声:
《讲卫生》、《大风和秋叶》。
三、学习歌曲《小雨了》。
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情景。
师:你看过的大雨(小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2、你见过的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小雨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中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
4、老师范唱,重点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大雨——哗啦啦,小雨——滴答答。)
5、小朋友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小结幼儿回答,并请幼儿学说。
6、幼儿学唱歌曲。
7、引导幼儿用连贯、跳跃的两种声音表达大雨和小雨。
8、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样子。
9、老师: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示下大雨和小雨?(也可根据幼儿情况给与一定的提示,如提示幼儿用脚轻轻地走路来表示下小雨了等。)
1.初步尝试边看图谱边用铃铛球表现音乐节奏的快慢。
2.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铃铛球,节奏快的和慢的图谱。
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看图谱,听歌曲《小皮球》。
教师:拍一拍小皮球,小皮球就开始跳舞了。我们来听一听《小皮球》这首歌吧!
二、看图谱,感受节奏。
1.拍拍节奏。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手拍身体的任意部位,初步感受节奏的快慢。
2.踩踩节奏。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踩踩节奏。
三、看图谱,用铃铛球演绎节奏。
1.认识铃铛球,并尝试让铃铛球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尝试用快、慢不同的节奏来敲打铃铛球
【小班感恩节音乐教案】推荐阅读:
小班音乐 兔跳 教案05-27
环保音乐教案小班11-26
小班音乐滑梯教案02-26
小班音乐教案《毛巾操》06-18
小班音乐教案雪花飘07-03
小班音乐大树妈妈教案07-13
小班音乐《节奏乐》教案11-17
小班音乐教案:两只羊12-05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02-13
小班音乐教案《小蜻蜓》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