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精选15篇)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1

对于准备西综考试的考生来说,到9月,5本教材都应该完整的看完了一遍。你合上书想想,可能想不起某个具体的,比如胃大部切除术切除比例,这样的细节。但是至少要对这五个科目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比如你在《内科学》哮喘章节里看到酮替芬对β受体的上调,这时候你应该能用《生物化学》中基因表达调控的知识来理解。这是第一轮复习应该达到的效果,是系统性的把握,这是一个把书从厚读薄的过程。如果你还没有完成第一轮复习,可要当心了,一定要抓紧时间。要能把各个系统的生理过程,各个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理解的比较透彻,一些临床表现非常相似的疾病之间的鉴别也该大致能做到心中有数。

即使你达到了这个境界,仍不可松懈,因为即使你能做到对知识体系在宏观上的较好把握,却并无一定能保证你能得到高分。因为西综不光要求理解透彻,还要求对每个细节的准确记忆,并且需要你有相当的知识广度。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2

一、依据课程标准, 理清复习思路

每年教材即将讲完, 我们就要拿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复习计划, 理清自己的复习思路。我认为复习的思路主要是:突出重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不留盲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研究自己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思维层次和行为特点;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中考考纲, 对《课标》和中考考纲内容描述和界定, 对能力及其品质的要求等要准确无误的把握。“考什么”、“怎么考”要做到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科学性,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复习工作有的放矢。

二、回归教材, 强化复习的基础性

课本是学生复习的蓝本。第一轮复习应在课本上下功夫, 找出每个考点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分析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试题, 基础题占全卷赋分值的70%左右, 且在考点和题型上是相当稳定的。这里的“考点”就是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不少学生在中考前曾做过大量的难题, 但在中考时, 面对大量的基础题, 却常常是眼高手低, 平地失足。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解所谓的“能力题”时, 各种错误自然也多了起来。所以在复习化学的开始阶段, 有必要认真回归教材。熟悉教材要做到细, 仔细阅读教材, 理解教材要做到懂、清 (需认真思维) , 掌握教材要做到准、活 (需有效训练) 。复习教材内容时, 可先逐章疏理, 后全面归纳提炼。

三、以“线”串“珠”, 帮助学生重拾以往学过的知识

未经整理的知识就像散落的珍珠, 难以拾起, 更难以运用。如果能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 就成为了美丽的珠链, 既容易拾起, 又能做各种装饰。第二轮复习, 就要寻找这一根“线”, 这根线就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包括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 串起的颗颗“珍珠”就是二级主题涉及的相关内容。

例如, 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线, 涉及“化学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五大方面的问题。把第一、三、六、七、十二单元零散的知识穿起来系统化, 站在更高角度, 俯视所学知识。思考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 如这些污染的来源、危害及解决措施, 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当然, 第二轮复习中还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 对错题的分析, 来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和解题规律, 明确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规范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读”促“练”,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为目的, 此阶段以综合提高训练为主。在中招考试中, 化学试卷中化学简答题是学生的弱项, 若想有所突破, 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提高, 或者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 看似简单的题目, 落实到卷面上不会分析, 信息点找不准, 知识点不会迁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实验探究题”的“多读”, 找到解决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促进学会拓展和迁移。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思考, 在体验和感悟中建构知识。他们的知识积累经历了一个由不知到知,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他们的认知水平必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其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将不断得以提升, 真正具有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规范解题格式, 提高练习实效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题, 但经常听学生说因为粗心导致简单的、会做的题却做错了。其实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心浮气躁。近几年中考试卷难度不是太高, 但对学生答题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的要求却不低, 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 (1) 在一些信息给予题 (前沿科学、真实事件、生活常识等) 中要把握住和题目紧密相关的关键字词, 特别是一些高起点、低落点的前沿科学题, 不要被高起点的科学知识迷糊, 专心看低落点的知识; (2) 在做实验设计等简答题时, 语言描述一定要简洁, 关键字词绝不能少, 如要你完成某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可以用表格的方式, 一目了然。 (3) 计算题现在中考难度下降, 但绝没有降低对其格式的要求, 一定要重视解题过程, 规范答题步骤, 书写工整,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六、用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促进学习的提升

复习时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投入, 那将是一种低效的复习。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都希望获得成功。课堂教学中, 教师尽量给他们展示的平台, 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 让学生敢于提问质疑, 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复习的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多看学生的长处, 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关注学生的智慧火花的迸发, 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期望、被等待的感觉。教师通过这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去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

高三地理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3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贯穿教学的始终

一是“课堂教学抓课本”。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高考命题取材于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将课本抓在手里,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记忆知识点。注重图文结合,将课本知识落实到图上,并把图形所涉及的内容逐一归纳整理,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地理图表分析能力,加大识、绘、填图的训练。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图上。二是“课外练习抓综合”。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点多而碎,容易遗忘,再加上像地理时间计算、光照图、等值线判读等知识对文科生来说又很难,集中讲解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消化,分散练习可能效果较好。因此课外练习抓综合测试,刚开始学生觉得考试的内容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联系不大,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明显感觉会做题了,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反复强化后能牢固记忆,慢慢找到了解题的切入点,难点知识难度降低了,解题准确率提高了。

二、临近考试,还要抓以下方面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对照考试说明,回归课本,重读教材,力争减少不必要的丢分。将课本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拓展,将课本内容看透、理解透,提高对知识理解把握的深度和广度。要特别注意课本图表及图表下的注解,对图表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应用。要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等固化在大脑中,随时调用。

2查漏补缺,注重细节。

在冲刺阶段,学生做题时或多或少会有做错的题目,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暴露了学生学习的“盲点”,我们可以以此查漏补缺,以“错”纠错。在平时做错题的地方做上标记,保管好试卷,过一段时间,把有标记的试卷看一下,强化记忆,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同时要注意细节,如答题时大方向正确,但专业性不强、口语味浓、错别字多、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书写不规范等,使高考中出现“对而不全”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这些细节,使答题准确率更高。

3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5月份为综合强化训练复习阶段,通过反复的实战演习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地理高考题型,形成多角度、全方位解答问题的能力。要选择具有新情境、新视角、新观念的预测性较强的试题进行训练,以限时训练为主,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要善于总结,善于从众多解题思路中提炼共性,找出一定规律,即“答题套路”,潜移默化,触类旁通。平时学生只爱做选择题,而对非选择题只是草草看一下,却不动笔,现在要加大对非选择题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舍弃偏难怪题,关注热点考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

4学科渗透,培养能力。

文科综合考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加强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大文科综合测试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答学科综合题的能力。

5心理减压,赢得高考。

考研冲刺阶段数学复习技巧 篇4

(1)注重基础知识、概念的复习,强化基础内容的理解、掌握。

如果基础非常扎实、知识掌握比较牢靠,可以直接做一些练习。如果基础不是很扎实,则应该先把基础夯实:至少用10天左右的时间,把要求的概念、性质、公式理解,尤其是对原始概念理解,尽可能熟练应用。笔者发现,在复习的过程中,许多考友往往对概念的重要性、准确性认识不足。而实际在一些题目中,从概念出发经常是解题的关键,比任何技巧、方法来的更直接、更简单。如题目“求的最小值”,如果真正明白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这个数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那么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数轴上到-3、2两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从而可以直接写出最小值为5;再比如题目“若方程有两个非零实根,则”,许多考生看到这个题目后第一个想法就是通分,利用韦达定理求解,但计算过程要复杂。如果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方程的根,利用根的概念求解:,这样会简单的多。大家在记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把公式记“准确”。如:用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大家一定会写出,这就是不准确的,此时的情况被忽略了。或者,有些考生还会把分子上的记成,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相混淆,从而导致考试丢分。48号

(2)留出充裕的时间(至少10天左右),完整的做二、三套模拟试题。

复习了基础知识后,接下来就需要做练习了。建议,至少做二、三套完整的模拟试题。以三天作为一个单元,第一天自我测试,其余两天做测试分析。这个时候一定要强调认真:测试时认真把握时间,按照真正的考试要求自己;解析时候认真解题,着重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做到真正理解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给自己查漏洞,找不足,巩固所考知识点,又可以训练调整自己应考心态,提高自己的考场应试能力。业

(3)反复做历年真题。做模拟试题的阶段过去,大约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建议大家最后的这点时间一定要把历年MBA真题都做几遍。注重题型结构,解题思路,对所掌握知识进行强化。只有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才能够真正了解命题者出题的原则、思路、以及历年试卷中必考的知识点和题型。从而可对未来的考试题有一个理性层面上的认识和把握。

对于在最后的一个多月里,是否需要参加辅导班的学习,这就要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了。毕竟,辅导老师经过多年的试题研究,都有十分丰富的辅导经验,能更容易的把准命题者的“脉”,使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考点,重点、难点、各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和题型,为考生提供准确的考试信息,使考生的复习事半功倍。所以,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建议至少要报一个实战点评或模考讲评之类的班型。这样的班型就是通过模拟考试来给大家创造一种考场的氛围,较好的调整大家的应试心态;并通过辅导老师对模拟试题的讲解,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理顺知识脉络,了解每个考点的考察方法与解题思路,对考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网络督察

应该注意的是:虽然考试中出现的都是选择题形式,但是在大家做练习的时候,建议大家把选择题当做解答题来求解,自己整理出完整的解题思路和求解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选择一个选项。同时仔细分析一下,一个题目,如果改换一种问法,该怎么求解;如果把已知与所求结果对调,又该怎么求解……在数学的学习中,真正吃透一道题目,比单纯做10道题目,收获会更多。

最后,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追求解怪题、偏题。有些辅导机构和参考书出版机构不了解考试要求,而设计了一些偏题、怪题等技巧性很强的题,甚至用一些中学的奥数题,造成一些考生由于解答不出而产生困惑。其实解这一类的题目是没有必要的,一月联考考试的内容肯定会在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题型和试题结构相对稳定(与历年考题相仿),而绝对不会出现太偏、太怪的题目。

(2)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较难的题目上。遇到不会的题目,看看答案,只要把知识点弄懂,把解题思路记清,就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3)切勿浮躁,必须细心、耐心。学习毕竟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不要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学会所有的知识,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在解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只要坚持下去,耐心的认识和理解试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错误率降低,从而提高成绩。

(4)“避重就轻”、肯于放弃。在复习过程中,若遇到某个不会解的试题所涉及知识点、面过多,不能在短时间内搞清,就要肯于放弃,不要过分纠缠。留出足够的时间,把那些易做、可做的题目弄懂、做对,以保证整体的复习效益。

“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是综合科目里分值最高的科目,也是考生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锻炼的逻辑性思维对解决逻辑问题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所以,广大考友应该抓紧最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增强对考试的信心。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5

对于学习英语或者复习英语来说,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感和记忆,那么英语复习最主要的任务是根据冲刺、提升对于英语的感觉,冲刺技能。也就是需要同学们进一步加强英语基本功(词汇识别、语法分析能力)的训练,同时又要冲刺各种题型解题技能。同学们可以根据下面提供的方案,自行拟订详细的复习冲刺计划,把每一步复习都纳入计划中,这样才不会感到复习杂乱无绪。

首先是词汇。我们应该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应该基本没有词汇死角。记忆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词缀法、联想法等等,只要有利于记忆的都可以用。但务必要确保看到绝大多数单词,都能想起它的意思。然后通过阅读来加深记忆。

词汇复习尽量利用好自己的零散时间。片带在身上,随时随地进行记忆。率。

其次是语法基本知识,要系统掌握。(),不要做语法书后面的单选题(难度偏低)。比较好的材料是完型填空,再就是重点要看阅读。什么都容易解 伦理道德、建议考研同学有针对性留意各类新闻报道性与评论性的文章,增加一些背景知识,以便能理解考试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内容

非常刺激很多考生的耐心。考研1号在此建议考生,树立目标刺激自己、劳逸结合把学习与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多与研友交流、多看一些其他考研成功者的经历以鼓励自己、看一些休闲娱乐的英语影片等,也是不错的学习方法!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6

参加过考研的人一般都知道,如果把政治大纲弄透彻,那么政治往往能得高分。那是因为政治大纲解析的编写者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而教育学大纲解析是由不同院校或出版社自行编写,难免有一些内容在大纲解析中没有提及。比如真题:“感情丰富、敏感多疑属于哪种气质类型(选择);试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简答第2小题)。”这是大多数大纲解析没有涉及到或者只用一句话提到,并没有展开分析,甚至还有一些考题的考点是某些版本的大纲解析完全没有提及的内容。

xxx考研备考提示:出现在市场上的统考课“大纲解析”的相关书籍非常多,很难说哪本更权威或者哪本更全面,建议考生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选取1-2本,最好选取一本报考院校编著的版本(也许在阅卷时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大纲指导下充分利用各门课的经典教材,而这需要一定复习时间为前提。

误区二:“只需记熟考点,无须笔头练习。”

曲阜师范大学的小柯觉得自己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几年的专业课学得比较努力,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只需要把细节问题和需要死记硬背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考试时应该会没问题,所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公共课英语上,结果因为总分稍低,在复试中被理想的大学末位淘汰了,

备考资料

其实,教育学这样的文科学科也需要笔头练习,对于客观题,适度的练习可以起到强化记忆、检查复习效果、避免盲目自信的作用。而对于主观题,虽然笔头练习比较花费时间,但是充分的练习可以找到好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还可以从枯燥的读背记忆中解放出来,加深知识点的印象。特别是面对“采点给分”的阅卷方式,没有足够的笔头练习作基础,到了考场很可能找不到答题的感觉或者因为思路混乱不能答到“得分点”上去。

xxx考研网备考提示:近几年教育学统考试卷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题目开始变活,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对于那些不讲方法、盲目死记硬背的考生就会觉得题目“难”了。根据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以后的考试必定越来越注重能力和素质。所以复习时采取“阅读―理解(思考)―记忆―练习―反思”的复习方式,才能在考试竞争中游刃有余。

误区三:“我已复习妥当,考前不抱拂脚。”

所谓“临时抱拂脚”,本意是鼓励人们“工夫在平时”,现在却广泛被理解为“考前还看书往往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小肖和小田是教育学专业同班同学,准备考同样的学校,考试时结伴住宾馆同一房间,考完英语后小田就不停地翻看教育学的大纲解析,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也不忘把大纲解析再看看;小肖则一直斜躺在床上听歌。小田预计教育学统考有可能会考到“欧美主要国家近代教育”中的一堆法案,而且这一堆很难记忆的法案自己平时一直没攻下来,所以早上特地又看了一遍。试卷发下后,《巴尔福教育法》赫然在列,而且“德育体谅模式”的知识点昨晚也复习到了。小肖平时的复习效果一点儿也不比小田差,考前模拟考试的成绩也彼此相当,但是在考试时看到“体谅模式”的题目后便后悔不迭:“这个知识点我明明记得很清楚的,前几天还特意看过,就是突然想不起来,时间浪费了不少,结果还是把代表人物写成了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做选择题时也感觉到不少概念答卷时不能确定,交了试卷后又想起来了。”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7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科目) 俗称“小高考”一贯坚持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学习潜能强、知识全面的优秀考生 (得A) , 又要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和稳定的原则。2013年历史“小高考”试卷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 坚持能力立意, 凸显了新课标的要求。试卷秉持“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 旨在考查学生对主要史实的了解状况、历史思维能力和必备的人文素养。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 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更要反复的、经常地研究高考试题, 真正把高考的导向变成我们平时教学和复习的“风向标”。但是, 在听课调研和课堂观察中, 我们发现“小高考”的课堂复习存在三种糟糕做法: (1) 根据考纲印发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详细考纲解读给学生背, 由于缺乏整体认知结构和感性材料, 更没有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 当时背、当时可以记住, 但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要么记忆挂一漏万, 要么知识张冠李戴; (2) 课上教师详讲考纲上知识点的理解要求, 学生做记号, 末了象征性做几道题目, 结果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累, 效果很差; (3) 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 课上按照考纲知识点让学生画书, 画完了再读、再做几道试题, 效果更差。如此几种做法导致整堂课要么是目标、任务不太明确的读书;要么是机械的、学生在座位上默写 (缺少当堂直观的订正, 而只是收缴默写本) ;要么是大面积、长时间零散地提问;要么是长时间埋头做大量的题目。对照“小高考”的考查目标和要求, 我们的复习备考需要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二、应对策略

1. 目标定位与思想指导是前提

历史“小高考”的复习备考要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 要符合以问题为中心, 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 以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立意的命题趋向。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说, 记忆是基础, 理解是核心, 运用是目的。复习要确立“学生为本”的备考观, 强调把知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使复习备考实现从灌输勤奋型向能力效益型的转变。“学以致用”是命题改革的突破口, 复习时也要以“用”为突破口, 把教科书与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素材作为理解历史的工具, 从“学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思考”, 做到“把课标 (“说明”) 读厚, 把教材读薄”。总之, 复习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而不是硬性灌输、强行记忆;有利于学生较长时间留下印象, 而不是一两天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考试中的实战性运用, 而不是课堂活动外表的热闹。

2. 复习课课堂模型建构是关键

文综历史复习冲刺阶段的备考策略 篇8

一、研究高考试题,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今年6月,我省“新高考”文综试题将使用全国课标卷,命题的总体变化是由原来的强调跨学科综合,调整为注重学科内综合。试卷分值结构新旧考纲保持一致,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分值仍然是各100分,但取消了原来的跨学科综合试题。三科试题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排序由地理、历史、政治变为地理、政治、历史。历史答题受地理试题、政治试题难易程度的影响增大。历史选择题呈现顺序亦发生了变化,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排序变为古代史先中国后世界,近现代史则按照时间顺序,中外交叉、合排,并没体现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试卷结构中,选择题部分完全相同,非选择题部分由地理、政治、历史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各学科必考内容设置1-2大题,政治学科无选考内容,地理学科选考内容分值控制在10分左右,历史学科选考内容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研究近两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尽力把握高考命题规律,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综观近两年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部分)至少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1.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思考,更多地注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更多地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分析问题的综合性。这些理念在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以2011年全国文综卷(课标)为例,在现实性和时代性方面,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和周年事件,如第28题涉及巴黎公社140周年、第29题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60周年、第33题涉及“中共”成立90周年、第46题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等。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上,第32题通过图片和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第40题贴近社会转型时期的热点问题,注重价值观的引导;第41题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不仅在材料选取上贴近社会热点话题之大国崛起,而且在材料内容的表述上注重多角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设问更灵活、开放性更明显。

2.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和历史概念的把握。试题涉及的知识大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如西周社会制度及其影响、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巴黎公社、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等。

3.从所考查的历史知识模块结构的分布来看,偏重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考查,加大了思想文化和科技史的考查力度。文综试卷历史部分满分100分,其中必修内容85分,选修内容15分。见下表(只统计必修内容,共计85分,15分选修知识除外):

从通史的角度来看,在注意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三部分内容平衡的同时,以中国近现代史或者世界近现代史为主,显示出厚今薄古的特点。

4.注重考查史学理论和方法。如2010年第35题,考查史学的主观性;2011年第41题,重视对学生史观的考查,题目所给的两段材料体现出了不同的史观,尤其是全球史观。

此外,命题的材料来源非常广泛,从时序上来看,涉及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从内容上来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

总之,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反映现实问题和热点话题的知识、反映人文精神和普世性价值观的知识以及史学理论和方法(如史料的甄别等)。当然,对历史材料的阅读也非常重要。

二、回归考点,巩固基础

“新高考”虽然重在考查能力,但能力的基础还是知识,无知识就无能力可言。现在不少学生答历史题时,语言凌乱、时序颠倒,明显是对基础知识把握不足,因此,在复习中要依据《考试说明》回归和落实考点,强化对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的复习,重新梳理知识。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分析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了如指掌。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通常涉及四个方面,即对知识点准确清晰地回忆,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解释该知识点,回忆或解释该知识点时要有条理,以及能够将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即记忆、理解、条理和联系。做到了这些就意味着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且这种自我反思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2.突出《考试说明》的考点内容。同学们要注重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如历史事件类,注意其概念要素即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特点及其性质等,从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回归考点时一定要把课本主干知识的线索理清,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可以依据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征,按照《考试说明》的内容体例,同时将三个模块的教科书内容集中在某个时段复习。以“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方式,把握各阶段时代特征,构建清晰的通史结构。

三、整合教材,提升能力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在综合运用多种史观进行复习的同时,要以文明史观为统领,整合教材主干知识。

1.在“文明史观”的指导下,可将人类历史纵向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两个历史时期;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查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认识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

2.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做好重要考点的内容整合,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部分为例,纵向可从现代化史观中的政治民主化主题出发,将中国历史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政治史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认识;横向可从文明史观出发,将这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对明清时期历史发展基本特征的整体认识;还可从全球史观出发,将这一阶段的中西方历史进行对比,从而理解这一时期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特征及其原因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内阁、军机处等概念的基本内涵,更要从宏观上理解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发展、反传统的新儒家思想兴起等等。

3.注意在不同史学范式理论的指导下,多角度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以“辛亥革命”为例,从不同历史范式多角度解读辛亥革命: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现代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理解,从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它是亚洲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典范,属于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这样复习,有助于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四、模拟训练,注意规范

1.适度训练,保持“竞技状态”。要通过合理安排的习题训练保持解题的“竞技状态”,避免高考时解题出现“生疏感”,但要注意精练。在练习题的选取方面,建议以新课程省区近两年的高考题和我省今年各地市的模拟题为主,尤其以高考典型试题为素材进行针对性训练,认真细致地分析材料,体会高考试题历史信息将怎样呈现,又该如何从试题中将其概括提炼出来,进一步提高自己解读材料、解释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尽量按照高考要求,限时、限量、限分值。

2.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1)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审题。审读选择题总体要求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干的构成要素,准确找到回答词与限制词,掌握不同类型选择题的分析方法,掌握区分选项的方法。要快速找出题目中的时空(直接的和隐含的两种,通过其可快速准确地排斥一些干扰项,使问题简单化)、历史事物、求答内容等关键词,认真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准确提炼信息,联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然后进行选择。

从具体题型来讲,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先找出肯定不选的或肯定选的选项,然后看搭配,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最佳型选择题,如“根本原因”题,一般可从经济角度(如经济基础)、政治角度(如阶级本质)、主观角度或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来考虑;“本质”“实质”可从性质、根本目的、阶段特征等方面考虑。因果型选择题,还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比较型选择题,首先找出比较对象,其次找出比较对象的具体要素,最后经过逐一比较,得出结论。

考试中检查答案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则不要修改首次认真思考得出的答案。遇到难以把握的题目可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或技巧,实在不会的结合自己的感觉先猜测一个答案。

(2)目前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主观题主要是材料题,这种题型一般会给出几个材料,或文字、或数据、或图表,或几种类型材料的综合,要求在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解答材料型主观题首先要求在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审清问题要求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答案,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答几问的原则,要掌握“史论结合、依据史实、叙述有理”等基本的答题方法和原则。阅读材料要准确判断时间和事件,能够分清楚材料的层次,并找出关键词,可先看出处(时、空、人物及身份),标点符号(句号、分号、省略号), 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将材料信息迅速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明确题目考查的意图,找到突破口。关注“引言”,有助把握命题意图、组织答案和明确答题方向。分析问题要注意由近及远,从微观到宏观逐渐扩大答案的范围;分析原因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

(3)高考答题要做到规范化。回答问题总体要求做到围绕问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要求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观点明确,答案言简意赅、文字精炼。注意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的多少,每个要点的分析角度不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阐述,防止漏掉要点,即要做到面全、点齐、话简;序列化就是分点叙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文章化就是行文流畅。不必奢望义理、考据、辞章完美结合,起码做到观点、史实、文字正确。最忌讳铺天盖地、摆摊式的做法。史论结合时尽量论点在前、史实在后;注意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书写规范;要使用学科语言作答,答案尽量用教材述语(标题、概念、专用名词、结论)、材料语言(简单概括、或翻译其意思)、时政语言 。

3.查漏补弱 关注细节增分。考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一定要了如指掌,尤其对自己的学习弱点更要清楚,以便“对症下药”,查漏补弱,变弱为强。对于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讲,考试成绩好,是因为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对了;考试成绩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错了。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学生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思维不缜密、解题不规范而导致丢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高考命题的主导思想虽然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强调能力不等于忽视基础,学科基础知识仍是能力考查的载体。从近年的高考可以明显感到,对考生思维的严密性、解题的规范性要求明显提高了。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要从细处着眼,在“真会”上下功夫,抓非智力失分因素,是短期内提高成绩的突破口。在注意答题规范化的同时,对已经做过的试卷要认真改错,并且要把错误分一分类,对自己习惯性失分、无意识出错的小毛病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在下次考试中能有意识地进行矫正。“考时重得分,考后重失分”,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增分才有可能,卷面规范做答,增分才有客观依据,加强解题速度训练,增分才能变成现实。

考研政治冲刺阶段60天复习指导 篇9

在考研倒计时还剩2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的复习重点可能更倾向于考研政治的复习,因为其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提升成绩相对于其他考试科目也比较快,其实不无道理。只要在最后的阶段合理地制定好复习计划和选对适合自己的图书,其效果是显而易注的`。

首先,大家要把考研政治的五部分内容,根据之前自己复习的实际情况,做出今后复习的侧重点,这一时期主要是对整体知识框架重新梳理,如果基础比较薄弱的或是时间比较紧的考生可以选择一本都是图解的辅导书,如《考点群图解》。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掌握考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轻松的驾驭整体。

其次,在掌握整体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遇到没有理解透的知识点要回到教程中着一落实,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做历年真题。了解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掌握出题的角度,特别是重点、常考的知识点,要熟记于心、灵活掌握。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10

1.对题目进行分析

很多考生,包括英语实力比较强的部分考生,没有给予题目及选项足够的关注。他们认为英语水平够了就可以在考研中获得不错的成绩。诚然,英语基础和实力是考研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考研英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用英语包装的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考察。如果说在前期大家都是在做知识性储备的话,那么到了后半期,大家水平和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就是看谁更能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不断靠到考研命题专家的思路上去。因此,考研准备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的思路不断贴近命题专家的思路的一个过程。

2. 做题要进行错误分析

许多考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许多模拟试卷。这种复习方法不仅耗时耗力,事倍功半,而且甚至会因为模拟题的仿真程度不够好,导致自己的做题思路发生偏差。因此,即便是在最后的阶段,建议同学们也不要大量做题,而是应该保证做题的效率和成效。模拟题可以做,但是量不要太大,个人建议一本(2014福州大学897公共管理综合考研复习精编)里头就附带真题练习,否则就会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

备考资料

一般程度的同学一周做一套模拟题足矣,而且应该注意自己的英文实力应该和做题数量呈正比,自觉水平高的同学,做题的量可以大一些,而如果到目前为止感觉基本大纲词汇和真题还没有完全吃透的同学,模拟题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很多考生会对题目只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对答案的程度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我们花了时间和精力来做模拟题,就应该在投入点时间把它们彻底的研究透彻。在这里,向同学们建议至少要进行一下错误分析,即把所有做错的题目挑选出来,进行分类整理研究,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冲刺。

在复习阶段,大家要花大力气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对每个题,每个选项认真揣摩和分析。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对的选项是以一种什么方式设置出来的,错误的选项到底具有什么特征,跟我们设置了什么陷阱。在这样不断的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把自己解题的错误思路一个个堵住,最后只剩下了正确的思路和答案。这就是我们说的,复习到最后的境界:文章看完后,看题目和选项的时候,就发现正确答案在眼前“闪闪发光”。

3. 提高阅读速度

就考研英语的阅读题来说,一定要千方百计给自己留出充裕的时间,每篇材料精读两遍,理解上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偏差。所以说,最后准备时间,你一定要意识到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读得快,在相同的时间里,就能比别人多读一遍,有更深一分理解,答题的准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那么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呢?必须锻炼出自己一目十行的习惯和速度来。当然这必须是在读懂70-80%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必须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有紧迫感,模拟考场环境,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每天一套模拟题,按照前面建议的方法,精神高度集中。争取每个篇章你都可以精读两遍!对历年考研英语上线及合格分数的统计表明,只要在阅读部分你拿到了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那英语总分最终才可以在及格线之上。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历史;冲刺阶段;复习备考

从2016年开始,福建、安徽等8省对外宣布高考将结束自主命题,参加由国家考试命题中心统一组织的全国1卷考试。这一变化,对参加回归全国卷首届的我省师生来说不仅面临着准备时间短,复习容量大,考试难度加大等一系列的问题,更是对今年高考各学科复习备考的一次巨大挑战。以下,笔者就依据一年多以来对已参加全国卷省份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备考策略的一些研究和多年来从事毕业班复习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对回归全国卷背景下高考历史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依据考纲,回归课标,把握主干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是每年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主要依据,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照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中要求的每个知识点,并结合相关试题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排查式地复习,力求不留复习的死角;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回归《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个学习模块,4大学习主题(分别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和25个学习专题并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关知识作为冲刺阶段复习的主干线索,抓住高考历史的主干知识和重点,以此来提升学科复习的效果。例如,可以将考纲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整合为:

二、回归教材,贯通古今,关联中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基本依托和来源。因此在考前的冲刺阶段,如何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应依据有限的复习时间指导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教材进行系统的泛读、对照考试大纲的重点精读和结合时政热点有突破的研读。除此之外,由于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一般不会只考查某一个孤立的知识点,通常会选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某一模块的具体知识点作为切入,考查它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通常会涉及古今、中外之间的联系对比。例如2015年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第40大题就涉及到古代和近代不同学者对儒学的不同态度;2014年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第40大题就涉及到中国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与近代英国科学家牛顿不同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特点和命运不同原因的比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应尽可能指导学生不仅要把握某一历史现象的内涵,同时还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辨析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分角度、多层次地将相关历史知识融合起来进行有效复习。

三、回顾错题,反思错误,查缺补漏

在日常复习教学中,教师时常会指导学生建立学科错题集,这样做能有效地防止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重蹈覆辙、走向成功。在高考的冲刺阶段,对近期已做过的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无论是教师提供的,还是自己购买的,教师都应指导学生及时地收集错题并回顾,再次地进行反思。例如,做错的选择题,是否是因审错时间造成的还是审错题意造成的?非选择的主观题解答,是否有围绕设问多角度地思考来组织答案?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反思和纠正做历史试题的错误思维,才能帮助学生理顺解题的思路和提升分析、归纳和概括知识点的能力,才能查缺补漏,决胜于全国卷的历史高考。

四、研究真题,精选习题,提升技能

历年来的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題都是由专家学者们经过长时间精雕细琢出来产物,它反映了对当年高考历史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高校选拔人才要求的考量和文科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客观判断。因此,研究历年来的全国卷历史试题,就如同和这些专家学者们对话。

在高考的冲刺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地研究近三年来全国卷的高考历史试题,将其按题型分类处理,重新看一遍、做一遍,好好地体味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从试题中体会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会“怎么考”,还可以让他们从试题的参考答案中体会做题时应“怎么答”。因此,研究近三年典型的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不仅有助于指导学生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提升解题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把握答题的节奏和积累考试心理调适的经验。

因为距离高考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应精选试题,从题目选用来源来说,首先可以选用近三年全国1卷、全国2卷和海南卷的高考历史试题,其次可选用比我省早进入全国卷考试模式省份最新的名校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从题目选用的类型来说,应与全国卷题型模式一样,即12道单选题,2道非选择必做题和四选一模式的选做题;从题目选用的内容来说,应该要加强针对新史观和与社会时政热点相关试题的训练。

做题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限时训练,一方面充分地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审解题能力做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同时还要及时地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防重蹈覆辙。在做题过程中,应按不同的题型认真地进行审题、解题训练和规范地组织、书写答案,提升应试技能。

总之,只要我们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中,能以“依据考纲,回归课标和教材,把握主干知识,贯通古今,关联中外”为指导,坚持“回顾错题,反思错误,查缺补漏,研究真题,精做习题,提升技能”为有效途径,相信2016年我省参加全国卷高考历史成绩一定能获得喜人的丰收。

参考文献:

[1]高章元. 理差异明考题变化辨思路寻应对策略——高考语文安徽卷与新课标全国卷之比较[J].学语文,2015年05期

[2]王邵励. 什么是合理的历史“概括”——以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材料解析题为例论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15期

[3]刘国彬. 坚持·改进·启示——我看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1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15期

作者简介: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12

【导语】在事业单位申论写作中,越是临近考试,考生的心态和复习策略越发重要!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申论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策略。

一、端正态度,并审视对申论的认识

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越是临近考试,考生越应该平静心态,稳住阵脚,切忌浮躁,做好对申论考试的审视工作。一是要审视清楚自己对申论的认识程度,如:申论是什么、申论怎么考、以及相应的阅卷规则等;二是要审视一下自己的知识积累情况,如十八大报告、十二五规划等官方材料里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常见、常用短语,以及两会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三是审视清楚每天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复习,复习效果如何,等等。

二、注重实际操作,进行实战式备考

申论考试材料很长,字数很多,要通过手写文字进行作答,加上申论阅卷中对卷面质量要求很高。这些特点决定了考生的申论备考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套题,并动手写出答案,进行实战式备考。实战备考意义重大:一是可以不断熟练阅读技巧,找出关键词和采分点;二是能培养和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三是可以练字,能提高书写速度的同时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在具体试题的选择上,要选择考试真题,因为真题是基调。尽量不选择模拟试题,因为模拟试题的科学性不足,特别是对得出答案的规律性把握不够。对于没有进行系统学习的考生来说,要在冲刺时间段里尽量熟悉真题,了解申论考试的题型、内容和作答要求、作答形式等基本情况。而对于参加过系统培训学习的考生来说则重在反复做题,保持好考试的状态,也可以达到熟练阅读技巧,找出关键词和采分点,培养和提升语言组织能力,达到字迹工整、卷面清洁等理想效果。

三、加强对热点焦点问题的了解,储备官方语言

考研西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13

一、冲刺阶段注意事项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紧张的复习,同学们对这一点应该都已经深有体会了。那么,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历史学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需要什么样的策略呢?这一阶段应该是在强化教材和辅导资料基础上的调整阶段了。概括说来,有三件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查漏补缺。根据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世界史好一点的,多补补中国史,古代史好一点的,多补补近现代,反过来也是这样。基础比较牢固的,就要多琢磨琢磨答题方法和技巧,思路比较明晰的,就要多注意史实的巩固。

第二件事:整理知识。这时候就应该对整个历史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了。也就是说,出现一道题,你下意识就应该知道这一问题考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了。这是历史学最重要的思维能力。如果有同学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那么建议你拿着考试大纲,合起来,按顺序一条一条的默想,至少要想得起来这一知识点下面有些什么内容。有想不起来的,翻开大纲,对照自己手头的资料再看看。

第三件事:模拟训练。由于历史学考察的特殊性,同学们自己做名词解释、论述题这样的题目需要写很多内容,比较容易疲劳,

因此,有的同学就不一定愿意动笔啦。这时候一定要动笔,至少要在正式考试的时间(上午8:30-11:30)这个时间段里,按照正式考试的要求做上两三套题,找找考试的感觉。一定要动笔,不管模拟题的题目是难还是简单,都按照正式考试一样,写出完整的答案。仅凭自己觉得这道题能答成什么样,能的多少分,都是不靠谱的,只有自己写出来了,才知道自己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了!

近阶段要做的,就是我多次强调过的:历史学的基本术语表达。尽量把我在强化班和冲刺班说的那些典型例题背一背,并不是说就会考到,但是这是训练同学们历史学思维和术语表达的重要途径。

二、考试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历史学考试,需要写的内容非常多,一定要规划好答题时间,基本上要按照一道题的分值去分配时间!

一定要注意,历史学的答题阅卷是采点给分,所以,在合理规划答题时间和工整条理的前提下,每道题尽量多写一点,卷面不要空得太多。

三、在具体的知识以外,心态方面的调整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有同学在我的博客留言,说“我就一个感觉,时间不够!”觉得自己还有好多内容没复习、好多复习的内容都记不住了。实际上很多考生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这还是情绪问题,因为你牵挂太多,又总感觉什么都抓不住,所以就慌了,我建议大家还是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还剩这10几天,你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分成10份,每天保证完成任务(当然中间要安排休息的时间),只要你每天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了,就安心睡觉吧,不用多想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此外,一定要提前熟悉考场,熟悉氛围,只有熟悉了,才能放松心情。“每天提前十分钟,学习生活更轻松”!只有在放松的心态下,才能最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冲刺复习详谈 篇14

控制做题时间

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尽量把阅读理解部分的做题时间控制在60~70分钟。阅读理解的做题时间一旦超过80分钟,必然占用写作、新题型、翻译和完形填空等题型的做题时间,致使考生做不完整张试卷。

判断题目类型

许多考生做题往往不知道对题目题型作分类,这样一来必然无法利用与题型紧密相关的解题技巧进行解题。只有准确判断出题目类型,考生才能根据相关的答题技巧快速而准确地答题。根据考研英语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研阅读理解主要有如下题型。

1. 主旨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主旨要义”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tex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2. 一般细节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The results of the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 turned out to be _______.

3. 推断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进行有关判断、推理和引申”的要求,提问方式有: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4. 词汇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的要求,提问方式有:The word “talking” (Line 6, Paragraph 3) denotes _______./“The industry” (Line 4, Para. 3) refers to _______.

5. 态度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要求,提问方式有: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e AAAS’s report?

6. 论点论据题。该题型对应大纲中“区分论点和论据”的要求,提问方式有:The example of the unions in Wisconsin shows that unions _______./Toyota Motor’s experience is cited as an example of _______.

在冲刺复习期间,考生可以对这些题型做专项训练,熟悉题型特征,做完题后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从而确保在考场上准确快速答题。

找准题干关键词

许多考生到了冲刺阶段,做题的准确率依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带着题干中的关键词回原文定位”这一步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许多考生会依据自己对题干内容的理解来定位原文,而忽视利用“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和“题文同序原则”(即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和答案信息在原文中出现的顺序大体一致)回原文定位答案信息。考生如果单纯根据题干的意思回原文定位,很容易由于理解偏差而造成定位不准,从而导致做题准确率不高。

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就像我们开车时在导航中输入的路标词,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文章中的答案信息,找到题目的出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关键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数字、年份、大写字母缩写、引号里的单词等。另外,从词性来看,副词、形容词、名词更常被用作题干关键词。下面举例说明,题干中加粗的单词(词组)即题干关键词。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M&A wave is _______.

(2) From paragraph 4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

(3) The results of the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 turned out to be _______.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fines the word “aggressive” (Line 4, Paragraph 7)?

(5) What advice might Cartwright give to those who sometimes have bad dreams?

在这里笔者提醒考生,对题干中出现的形容词和副词要多加注意,它们往往能起到缩小被修饰词的定位范围的作用。例如,students的定位范围通常比较大,但是good students的定位范围则比较小;have bad dreams定位范围通常比较大,而sometimes have bad dreams的定位范围则比较小,更有利于考生回原文准确定位。

读原文,划重点

对于考试时是否有必要通读文章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读文章是有必要的,但读文章不代表每个单词都读而且还要译成中文。考生读文章要分清哪些句子该作标记并细读,因为这些句子往往是考查的重点。下面笔者推荐三个需要细读并且做标记之处,并举例分析。

nlc202309021625

1. 转折处(此为必考点)。转折标志词主要包括but、however、yet (放句首)、although、though、while、even if、even though、despite、in spite of、on the contrary等。这些词通过对比来引出相反信息或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的某个方面。

例1:①The company seems to have concluded that its reputation in Vermont is already so damaged that it has nothing left to lose by going to war with the state. ②But there should be consequences. ③Permission to run a nuclear plant is a public trust. ④Entergy runs 11 other re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Pilgrim Nuclear station in Plymouth. ⑤Pledging to run Pilgrim safely, the company has applied for federal permission to keep it open for another 20 years. ⑥But as 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NRC) reviews the company’s application, it should keep in mind what promises from Entergy are worth.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Text 2原文)

30.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A] Entergy’s business elsewhere might be affected

[B] the authority of the NRC will be defied

[C] Entergy will withdraw its Plymouth application

[D] Vermont’s reputation might be damaged

分析:该题目属于推断题,考查的正是but前后内容对比从而引出相反信息这一点。段落中,第五句话提到the company (指Entergy)想要在普利茅斯地区申请继续运营核电站,第六句通过but引出相反信息,言外之意是NRC最终可能不会让其申请通过,由此可以推断出Entergy的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答案选择选项A。考生注意:对于转折词,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倾向于考查通过对比引起相反信息,即转折词前后内容意思相反。

2. 结论处(此为必考点)。结论标志词主要包括say/believe/think/maintain/hold/argue that、show/reveal/indicate/demonstrate/illustrate that、above all、after all、find out、this means、conclude、conclusion、 in fact等。这些词主要是做总结性判断。

例2:①The idea seems promising, and Rosenberg is a perceptive observer. ②Her critique of the lameness of many public-health campaigns is spot-on: They fail to mobilize peer pressure for healthy habits, and they demonstrate a seriously flawed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y. ③“Dare to be different, please don’t smoke!” pleads one billboard campaign aimed at reducing smoking among teenagers—teenagers, who desire nothing more than fitting in. ④Rosenberg argues convincingly that public-health advocates ought to take a page from advertisers, so skilled at applying peer pressure.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Text 1原文)

22. Rosenberg holds that public-health advocates should _______.

[A] recruit professional advertisers

[B] learn from advertisers’ experience

[C] stay away from commercial advertisers

[D] recognize the limitations of advertisements

分析:这个题目属于一般细节题,题干缺少谓语和宾语。不过根据题干中的holds一词,这道题也可以看成是态度题。根据题干关键词Rosenberg和public-health advocates定位到例文段落中的第四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是一句结论。把题干信息和第四句话的内容对应,可以有如下替换:holds = argues、should = ought to。考生需要根据原文中take a page from advertisers的意思在四个选项中找一个与其同义的选项。通过浏览四个选项,考生可以发现本题答案是选项B。

考研冲刺复习方法 篇15

考研政治重理解,巧答题

政治的大量背诵工作我们在前期已经下了功夫,最后的复习中要更注重理解知识点,特别在于政治出题多注重让考生自己进行表达,只是背诵了知识很难在答题时占优势。我们在大纲发布后应该就对15政治要考的内容有了一个自己的框架,对政治考试大纲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是当务之急。但纵然我们理解了考试大纲中的许多重点和难点,但是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答题,是要把对问题的分析呈现在试卷上,而答题就需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考生除了对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记忆,对重点知识点、重点术语进行进一步强化外,更要注意对政治大题答题思路的分析和掌握,熟悉其中的答题套路和技巧。

考研英语题型分析,攻克写作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中真题真题占据着我们大部分的时间,英语也是一样的。通过做真题了解考研英语试题难度,同时了解试题出题规律以及答题技巧。基础知识的自己硬背是为了更好的做题,考研英语并不是考大家知道多少词汇,而是在你读懂文章的基础之上,看你能多大程度理解作者压缩过的或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这才是阅读理解。所谓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把作者没说出来的意思,压缩过的意思给它理解出来。因此,应注意多练习阅读理解,不要单纯的背单词,要做到在语境中理解单词的具体含义。

无论是哪一科的重复复习,在考研考试中取得成功当然离不开良好的知识的储备。短时间大量知识的储备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而良好的记忆则来源于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为了考试而去吃什么补脑的药物或者保健品,倒不如寻找技巧改善自己的记忆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手段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记忆更多的知识就是我们冲刺的目的。太奇考研老师提醒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的记忆,不用每天只苦于用脑,可以通过音、形、意,听觉、视觉和思维的运用,同时运用或实际或荒诞的联想将更有利于记忆效果的巩固。对于数学、政治和专业课的记忆也可以参考记单词的方法,多种手段综合运用,逐步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上一篇:八十岁老人祝寿主持词下一篇:安全生产月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