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夏天》(精选6篇)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有趣。
2、能口齿清楚地念出儿歌,念准“趣”(qù)、“须”(xū)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蚂蚁手偶(实物)
2、PPT课件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儿歌课件《小蚂蚁真有趣》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小班语言儿歌教案《小蚂蚁真有趣》含PPT课件
3、教师朗诵儿歌,通过提问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小蚂蚁到底为什么要把触角碰在一起呢?它们是怎么走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有节奏地完整朗诵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
(3)教师:原来,小蚂蚁的触角碰在一起是在干什么呀?(传递消息。)它们传递了一个什么消息?(去抬米。)它们是怎么走的?(排队走。)
(4)介绍儿歌名称“小蚂蚁真有趣”。
4、带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1)引导幼儿看图朗诵儿歌。
(2)要求幼儿口齿清楚地念出儿歌,念准“趣”(qù)、“须”(xū)
(3)师幼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现儿歌的内容。
指导建议:
本活动主要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通过儿歌感知小蚂蚁通过“碰须须”传递消息,“排队走”搬运东西的特征。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在活动开始可用蚂蚁手偶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活动中用图片和有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由于云南方言里“ū通常被念作“i”,教师要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要求幼儿能口齿清楚地念出儿歌,念准“趣”(qù)“须”(xū),通过念儿歌、发准字音,为幼儿学好普通话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言教学,有效性,小班幼儿
幼儿期是人的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小班幼儿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的语言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 关系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歌《三条鱼》通过三个对偶排比的句子, 描述了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在一起时的不同心情, 表达了朋友在一起时快乐的心情。本文通过对小班早期阅读活动《三条鱼》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实施过程的分析, 力图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以下是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三条鱼》的活动过程。
(1) 教师以让幼儿观看表演的形式切入主题, 让幼儿观察一条小鱼、两条小鱼、三条小鱼在一起的不同情景, 观察体会它们不同的情绪状态和动作表现。 (2) 跟随教师学习诵读儿歌《三条鱼》: (1) 教师示范诵读儿歌《三条鱼》; (2) 教师引导幼儿诵读儿歌 (2遍) ; (3) 辅助动作表演学习儿歌。幼儿分组边诵读边表演一条小鱼、两条小鱼、三条小鱼在一起的不同情景。 (3) 跟随教师歌唱儿歌《三条鱼》。
本文将从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两个方面对这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1.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咿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 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出发, 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易解性。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情绪性, 善于模仿,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凡是他们感兴趣的, 觉得稀奇的事物, 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能促使他们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 因此内容的选择要注重趣味性、新颖性, 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班幼儿刚入园, 正是交往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条鱼》这首儿歌表达了一条小鱼独自游玩时的孤单, 两条小鱼在一起时结伴玩耍, 而三条小鱼在一起时大家快快乐乐地做游戏, 这和幼儿跟同伴在一起玩耍的日常情境十分贴合, 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容易为幼儿所理解。
2. 所选儿歌《三条鱼》句型简单, 朗朗上口
《三条鱼》总共由三个句子构成, “一条鱼, 水里游, 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 水里游, 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鱼, 水里游, 快快乐乐在一起”。三个句子为排比句, 结构一样, 读起来比较顺口, 且容易记住, 适合小班幼儿学习记忆的特点, 也容易激发小班幼儿学说的热情。
3. 儿歌中个别词比较难懂
在这首儿歌中, 大部分内容小班幼儿是可以理解的, 个别词语小班幼儿不易理解, 如“孤孤单单”“发愁”。如何把抽象的表达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内容, 是教师需要注意的, 这样才能促使幼儿理解活动内容, 实现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要通过教师的活动组织来实现。结合本案例, 发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在组织和实施中存在以下四个特点。
1. 及时教育, 加深幼儿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师:这条小鱼是因为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条鱼, 所以不高兴。
师:来, 小朋友跟着我念“孤孤单单, 孤孤单单”。
幼:孤孤单单。
教师在出现对于幼儿来说陌生难懂的新词语的时候, 及时引导幼儿跟着念新词语, 加深了幼儿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有利于后续活动的顺畅进行。
2. 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在学习这首儿歌的过程中, 教师结合了诵读、表演、唱歌、做游戏等不同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学习。刚开始, 教师让幼儿与自己一起读儿歌, 让幼儿知晓儿歌的基本内容, 接下来让幼儿分组配合动作表演学习儿歌。当幼儿知晓儿歌的内容及辅助的动作之后, 教师将儿歌改编成歌曲, 并教幼儿歌唱儿歌, 最后教师让幼儿扮演小鱼结束活动。整个活动将读、唱、演三种形式密切结合, 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而且增加了儿歌本身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加深了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3. 多种教具相结合, 提高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感知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 教师应用了钢琴伴奏、贴画展示、剪切画等工具辅助教学。幼儿在唱儿歌的时候辅以钢琴伴奏, 有利于调动积极活泼的气氛, 让幼儿体会到欢乐愉快的情绪。教师在诵读儿歌的同时, 在黑板上贴画展示出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在一起时的情景, 更易于幼儿理解活动的内容, 增加活动的生动性。在活动进行到最后时, 教师给幼儿戴上了剪纸画做的小鱼, 更加激发了幼儿的热情, 让活动在有趣、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这几种教具的综合使用, 既促使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完成, 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让幼儿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 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不足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 教师对幼儿提问后的回答都只是以简单重复的形式进行回应, 很少听到“真棒”“真不错”的字眼。小班幼儿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回应, 既要鼓励幼儿勇于表达, 又要引导幼儿善于表达。教师回应的缺失会打击幼儿表达的自信心, 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其素质高低也是关系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性因素。在本次活动中, 首先, 教师语言表述清晰、准确, 但在准确把握活动重难点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其次, 教师在组织形式、教具的使用上十分到位,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次, 教师的回应能力有待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仍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其教育效果, 因此,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切实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成为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总之, 在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时, 教师应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 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引导策略与教学方法来提高语言课堂教学效率, 帮助孩子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三、建议
1. 加强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小班幼儿正处于口语表达的关键期, 也是对其进行语言教育的关键阶段。语言是人类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 幼儿与教师、同伴、父母都通过语言来沟通交流, 所以语言教育不应只局限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 在一日生活中, 在师幼交往、同伴交往中都可以进行。一方面, 教师可以发现在一日生活中幼儿语言应用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及时教育;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语言教育题材, 并且延伸到集体教学活动中, 既可以增强语言教育活动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又可以加深幼儿对语言的理解, 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关键词】区域活动 促进 小班 幼儿 语言发展
一、明确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是前提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它既是幼儿的“游戏区”,也是幼儿的“学习区”。同时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它不仅蕴育着幼儿语言发展的良好素材,有效地激发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材料的互动中有愿说、想说、敢说、爱说、大胆说的机会,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最佳场所。为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活动契机,细心观察,积极引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二、了解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现状是基础
朱曼殊等人的研究表明:小班幼儿语言以简单句为主,复合句在简单句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并行地发展。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小班幼儿能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表达显得不流畅,常常带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还有少数幼儿甚至显得口吃。更有甚者听不懂普通话,无从获得语言信息,致使语言发展停滞不前。有关研究也已证明,儿童从出生起就获得了学习人类语言的条件,并且指出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
三、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是关键
适合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
(一)娃娃家
活动前,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游戏内容并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比如:今天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带娃娃去进行什么活动等等。活动中,教师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一位比较内向的“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赶紧向开朗大方的“爸爸”求助:“家里来了客人该怎么办呀?”“爸爸”赶紧说了:“让客人先坐一会儿,咱们马上请他吃饭。”于是这位“妈妈”开口和客人说话了,她先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饮料请客人喝,然后请他留下来吃饭,还请客人和她一起去买菜,并商量着如何做饭。活动后组织幼儿评选“优秀爸爸”“优秀妈妈”“优秀宝宝”等,让每个幼儿积极发言,评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爸爸妈妈及宝宝”,并让幼儿简单说明理由。
(二)建构区
活动前,帮助幼儿有顺序地观察,让幼儿在头脑中有了丰富的表象基础,再结合原有的生活经验,用简单、条理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活动中,鼓励幼儿一起动脑筋,商量怎么玩,需要什么辅助材料等,并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让幼儿边玩边交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讲述自己参加区域活动的情况。活动后,鼓励幼儿尽量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既能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又能发展幼儿的语言。
(三)美工区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用绘画来表达意念,会比用文字来表达更容易得多。幼儿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做做玩玩,会从中接触和学习到很多的动词如:“拉”“折”“贴”“翻” “撕”“压”“叠”“捏”等,这些词均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幼儿不但在边动手操作边自言自语中学习,而且还可以在互帮互助中教给其他幼儿,起到了相互交流运用的作用。因此,经常让幼儿多用画图、手工操作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意念,使幼儿的动作和思想活现在纸上。然后再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边看图边说,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阅读区
阅读前,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学习与人商量,并学会用商量的语气与其他幼儿交流。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行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既可从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阅读中,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大胆的猜测、创造性的讲述,同时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互相谈论并创造性地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并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图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对某一活动、某一材料、某一话题感兴趣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去构建有益经验、表达心中的喜悦,就会用智慧去释疑、解决问题。区域的设立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对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基[2001]20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教育部颁布.2001-07.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国发[2001]41).
[3]张琴.在多种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1).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 示图片)。
5、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2-3位)大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为什么呀?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吧!
教学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从熟悉的家庭走向陌生的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主动与同伴或老师打招呼是比较困难的。《你好,你好》这一绘本画面清晰、语言简单,讲述了一个非常懂礼貌、有爱心的小宝宝,在碰到朋友后能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十分适合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阅读。利用这一绘本,我设计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看看、猜猜、说说、动动中理解、感受交往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见别人时要有礼貌地问候:“××,你好吗?”
2.尝试用对话的方式讲述故事。
3.学会一页一页地翻书,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纸偶、绘本PPT、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偶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你们给他取个名字吧!(如叫冬冬)冬冬看见你们很有礼貌地问候:“小朋友,你们好吗?”我们怎样回答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我们很好,谢谢你的关心。”
二、帮助幼儿逐页理解绘本内容
1.师:今天,冬冬要带我们到公园去玩,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跟着冬冬一起走吧!(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
师:走呀,走呀,遇见了谁呢?(出示小狗的画面)冬冬会对小狗说什么呢?(幼儿猜测)
师:小狗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冬冬问:“小狗,你好吗?”小狗会怎样回答?(幼儿猜测)
师:小狗回答说:“汪汪、汪汪汪。”你们来扮演小狗,冬冬问:“小狗,你好吗?”引导幼儿回答:“汪汪、汪汪汪。”
2.师:我们跟着冬冬继续往前走。(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
提问:又遇到了谁呢?(出示小鸡的画面)
师:小鸡离开了妈妈,自己去找吃的了,冬冬问:“小鸡,你好吗?”小鸡怎样回答?(引导幼儿回答:“叽叽,叽叽叽。”)请幼儿扮演小鸡与冬冬学说对话。
3.师: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咦,它们是谁?(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出示山羊的画面,认识小山羊与山羊妈妈。)冬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冬冬与小山羊的对话)
4.出示冬冬踩水坑的画面。
师:看,冬冬可开心了,他在做什么?(踩水坑)我们也跟着冬冬一起来踩小水坑吧!(师幼站起来共同做踩水坑的动作)冬冬边踩水坑边问:“小水坑,你好吗?”(引导幼儿一起问小水坑)小水坑发出了“啪啪,啪啪啪”的声音。
5.师:冬冬踩完水坑后,干什么去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坐下,一起看小麻雀的画面。)他看到了谁?(小麻雀)冬冬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学说冬冬与小麻雀的对话,提醒幼儿有节奏地说:“喳喳,喳喳喳。”)
6.师:冬冬走到一棵大树旁,大声地问:“大树,你好吗?”我们一起来问大树,猜猜大树会怎样回答?
7.出示冬冬摔跤的画面。
提问:啊呀,冬冬怎么啦?他哭了吗?谁来了?冬冬为什么没有哭?妈妈可能对他说什么?
8.引导幼儿小结:冬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小结:冬冬摔跤了,没有哭,自己爬起来,说明他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冬冬还是一个懂礼貌、有爱心的孩子,不管遇到谁都会有礼貌地问候别人,我们一定要向冬冬学习。
三、幼儿自由阅读绘本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你好,你好》,封面上这幅图和书中哪一页是一样的?我们一起去找找看。(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阅)
四、师幼共同阅读绘本
教学反思
本堂课有利于幼儿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本堂课非常自然、流畅、师幼配合极好,幼儿兴趣勃勃,总体来说效果还算良好
目标:
1、愿意用小手表现各种动作。
2、通过儿歌,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礼貌。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小熊娃娃手偶一只、儿歌《小小手》
过程:
一、出示小熊娃娃教师演示小熊用小手做出动作问:
1、看小熊会用小手做什么?
2、说说小熊用小手做了什么,你会做吗?
二、模仿小熊请大家学小熊做做动作,并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三、儿歌游戏:小小手1、欣赏儿歌2、学念儿歌3、大家四散站立,边念儿歌边找朋友,念到“要拉许多好朋友”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或围成圆圈,与好朋友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儿歌结束后再去找新朋友,游戏重新开始。
四、说说、做做小手还会做哪些动作
五、活动延伸:
看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用手做哪些动作和事情。请你也来学一学。
《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拍拍手,“谢谢,谢谢”握握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念儿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领,了解了原来自己的小手这么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夏天》】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认识水果》含反思11-11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及教学反思11-24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夏天到了》及教学反思10-25
小班语言教案《上幼儿园》及教学反思11-12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跷跷板》含反思11-17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糖果雨》及教学反思02-11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雨点》及教学反思04-30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