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播放《解放路小学校歌》)好听吗?喜欢听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举得是哪只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左、右。

1、认识右

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认识左

下面请伸出你的左手,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

王艳 同学们,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在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呢。就像左耳朵、右耳朵,左眼、右眼,还有左腿、右腿(师边说边摸)。

3、位置不同时的左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咱们坐在同桌的两位同学也是好朋友,请同桌两位同学伸出你们的右手,相互握个手吧,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伸的右手?(教师板书:站的位置不同,左右也不同)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这些同学是不是都是靠右走的?

二、理解左边、右边

1、从左数、从右数

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个,从右数橡皮是第()个。(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怎么样,只要你认真、细心,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

2、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下面老师要提的这个问题可是有难度的,请看,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乐乐有不同意见,听听乐乐怎么说吧。

乐乐的方法很好,你们会了吗?

三、闯关练习

本来今天老师想请熊大和熊二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可是光头强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

王艳 又要去砍树破坏我们的大森林,熊大和熊二去保护我们的大森林了,光头强说只要我们能闯过下面的关卡,他以后再也不砍树了,同学们要不咱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第一关:帮助小猫咪找到小兔子的家; 第二关:动手摆一摆; 第三关:说一说,指一指; 第四关:数一数有几辆车;

四、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很棒,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光头强说他以后再也不砍树了,你们高兴吗?

今天这节课也已经接近尾声了。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是呀,今天我们认识了左和右,判断左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左手和右手来帮忙。今天这节课就到这儿吧,同学们再见!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

王艳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校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陌生的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我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备课时,我只准备在教室中间的过道上模仿上下楼梯,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程度没有到位,突然想到学生的教室在一楼,平时上下楼梯的机会不是很多,感觉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到真实的环境去体验一下,并且进行这项活动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临时增加了这一个教学环节,结果表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对的,起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学习用具“摆一摆”,然后我问“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

王艳 数),“尺子的左(右)边是什么?”(说一说),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在“动作游戏”这一环节里,我喊口令速度稍快,只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动作,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我也没有仔细检查较慢的学生是否做对动作,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没有把“面向全体”这一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以上几点不足都说明我驾驭课堂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2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认识左右并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左右。

2.使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解决有关左右的生活实际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主动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二) 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正确确定左右的方向。

难点: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活动中学习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左右, 因此教学时不用把认识《左右》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是将体验《左右》以及《左右》的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通过教学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 好奇, 好动。因此教学时笔者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感受体验《左右》。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无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 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而且能发展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 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 2009年11月13日那天你们加入了少先队, 成为了少先队队员, 你们向老师行个队礼好吗?

1. 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举起的这只手, 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这只手, 是你的——左手?

师:小朋友, 用你的右手 (或左手) 可以做那些事?

师:小朋友知道吗?左右手要多锻炼, 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开发我们的右脑, 使你们的小脑袋变得更聪明。

2. 体验自身的左和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我们的自身, 还有像这样“左右”一样好的朋友吗?

生: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3. (游戏) 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设计意图:前几天一年级学生刚刚加入少先队, 成为光荣的小队员。通过生活实例举右手行队礼, 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带入课堂。

4.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左右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左和右 (出示课题:左右) 。

(二) 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

同桌合作, 老师说口令, 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摆放文具。 (同桌合作。计算机演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五样文具。)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刀。)

2. 数一数

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 排第几都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同样东西, 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 顺序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计算机演示印证:以尺子为标准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右边有文具盒和小刀。)

4.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星期天, 有位小朋友想去小明家玩, 他没到过小明家, 但他听说上楼左拐是小明家, 那么小明住在几号房呢?你们愿意帮助这位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们讨论后得出结论:7号。)

生:小明住在7号房, 因为7号房在小明的左边。

师:可见, 学会了左右, 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 体验“相对”, 验证“相对”

1. 师:现在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同学们, (教师举起右手和大家面对面站着) , 你们说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生:右手。

生:左手。 (学生意见分歧。)

师:两边各选一名代表辩论, 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学生间产生辩论。)

2. 师:谁能想个办法来证实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生:老师转过身去。

师:现在我就按照同学们出的主意转过身去, 看一看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验证结论:右手。)

师:为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原因。)

师:对, 因为我和同学们是面对面地站着, 也就是说我和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 所以举的右手就会和你们刚好相反。 (教师再次举起右手。)

设计意图:先出现疑惑, 产生矛盾。通过学生辩论、表演验证, 解决矛盾, 从而得出结论, 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 生活中的“左右”

1. (游戏:

上下楼梯靠右行) 实践活动 (课本第61页第5题) 利用课件出示图,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争执不下。)

师:下面, 我们来体会一下, (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 女同学从后往前是上楼梯, 男同学从前往后是下楼梯, 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人举着右手走。 (女同学上楼后又顺势下楼, 男同学下楼后又顺势上楼) 体会一下你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 师小结:

方向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我们不仅在上下楼时, 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按次序走, 以免发生事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左右。) 你知道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靠右走,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六、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同学们,在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一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大家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

3.师:请各组同学们,大家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应该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呢?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

(认识图形)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哪位同学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一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6个面一样大)

6、你还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想一想,然后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4、认识特殊长方体。

(1)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2)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不同摆法。

(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6、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的呢?想一想,然后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三)球的认识

1.师手里拿一个篮球,问:这是什么?再出示一个乒乓球,问:这是什么?

师:我们把这样的形状,叫做“球”。(出示球体)贴图并板书“球”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3.师用手轻轻碰一下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容易滚动)

(四)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上,滚一滚,问: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它叫什么呢?(出示圆柱体积木)贴图并板书“圆柱体”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一样大。

出示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物体。(有两个面都是圆形,一样大,容易滚动)

4.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想一想,然后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师: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五)基本练习

1、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出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2、连一连。(出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四种图形相连)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游戏环节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老师出去旅游的时候,发现外面的城市可真美。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拍的这些照片吧。(展示多种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也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什么形状的材料?(出示各种图形)

2.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来数一数,他们各种材料都用了多少个呢?

(出示搭好的图形乐园)

六、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再次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學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能确定的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自己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会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空间观念培养,位置相对性。

教学设计思路: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借助文具的摆放,使学生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物品

时划分:1时

教学内容

前导入:游戏:前后、上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

在生活中,你经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我用左手干……,我用右手干……”的句式练习表达。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自主探究

感知群体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在全班小朋友中,你能找出第一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是谁?右边又是谁?快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同桌合作,感知群体中的左和右。

说一说,摆一摆:请你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按顺序摆好学习用具。学生动手操作,边说边摆,进一步感悟物体的左和右。

三、进一步探究,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呢?

教师举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学生根据教师设疑,展开讨论。

全班交流。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师生共同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四、实践应用

巩固掌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看看小女孩是靠哪边走的,小男孩是靠哪边走的?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观察(第61页第3题)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同学们各持已见,到底是在哪一边呢?我们亲自来试一度。(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上下楼活动)女同学上楼,男同学下楼,然后交换上下楼。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5

游戏导入

T: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T:和郑老师一起玩“说反话”的游戏。

(大—小,上—下,前—后,左—右)

T:左右也是一对表示位置的词语,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左右》。T:“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根据回答妙处不同)

一、探究新知

T: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刚才郑老师写字的是哪只手? S:右手。

T:观察得真仔细!郑老师写字的手是右手,那请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右手。那相反,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了。T:请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T:郑老师看见一些小朋友特别的能干,左右分的特别清楚,你有什么好方法吗?(预设)

S:平时用右手写字,用左手压本子。S:吃饭时用右手拿勺子,左手扶碗。S:举手时用右手。……...T:看来左手和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就是大!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没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了啊?

S:脚、耳朵、眼睛……(说出一种可以让小朋友摸一摸)T:左手、左耳、左脚、左眼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右眼、右耳、右脚也是在同一边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左右手来区分左、右。T:下面我们来玩“听口令”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T:以自身为中心,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哪些同学? S:……..T:郑老师这边有一些瓜果,想要请小朋友们帮忙给它们排排队。

1、请摆出梨在黑板上。

2、把南瓜摆在梨的左边,把香蕉放在梨的右边。

3、把苹果放在最右边,把桃子放在最左边。

4、看图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T:从左边数起南瓜是第几个?从右边数起南瓜是第几? T:为什么南瓜一下子是第二,一下子又是第四呢?(同桌讨论交流)

T: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物体,从左边数和从右边数结果可能不一样。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T:老师举的是哪只手?(教师举起右手)

T:郑老师听见不同的声音,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预设)

S:右手,刚才老师用右手写字。S:右手,转过身就和我们的一样了。T: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个大秘密。

T:同坐面对面,同时举起你的右手,和你的同桌握握手。

四、应用巩固

1、小游戏

T:师生面对面,老师举左手你们也举左手,举右手也右手。看谁有对又快。

2、T:过马路、上下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S:右边。

T:请两个小朋友示范过马路。

T:为什么过马路和上下楼梯都要靠右边走? S:防止相撞。

五、课堂总结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6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在“上下,前后”的教学内容之后。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左右,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生活,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能准确地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了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教学中,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地学习。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7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抓住题眼中“战象”一词作为教学的原点, 层层剥笋, 在质疑问难中引出“审美品读”这条主线, 通过对嘎羧26年前后形象的对比朗读, 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教师循着冲突, 顺藤摸瓜引导学生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内容。继而重点品读“重披战甲”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细节, 在多元朗读、个性感悟、创造想象、师生对话中, 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着的丰富情感, 从而达到“披文入情, 言意兼得”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喘息、凝重、焦躁、激越、排山倒海、势不可当、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泪光闪闪、浴血搏杀、泣不成声”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认知冲突中, 凭借有感情地朗读, 深切感受嘎羧英勇、重情重义的战士形象。

【教学流程】

一、直接入题, 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最后一头战象。读题。这可不是一般的大象呢, 而是战象, 再读课题。

2.简介作者沈石溪: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王”, 这篇文章写的是他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3.预习过课文了, 知道战象的名字吗?板书“嘎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战象“嘎羧”的故事。

(课题导入简洁明了, 从读题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这不是一般的大象, 而是一头战象, 而故事又发生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云南原始森林。虽寥寥数语却大大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营造了良好的阅读开端。)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师:速读全文。何谓“速读”呢?速读就是快速而有效地读。所以老师还有两个要求:一要读正确生字新词, 二是划出课文中直接描写战象在战场上作战的句子。

2.检查读词。

(1) 正确读词。 (指名读———齐读)

(2) 根据意思给词语分类。

形容声势很大:排山倒海、势不可当

形容哭泣的样子:泪光闪闪、泣不成声

形容声音高亢:震耳欲聋、激越

(3) 有感情地读词。

师:你能根据这些词语的不同意思, 读出他们的区别吗?

(首先, 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课文很长, 老师就指导学生用“速读”的方法来读课文。其次, 词语教学并不是虚晃一枪, 而是步步深入, 由读正确, 到根据意思写词语, 再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扎实而有效。)

三、品读战象驰骋战场的英勇

出示:士兵骑象杀敌, 战象用长鼻劈敌, 用象蹄踩敌, 一大群战象, 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 势不可当。

1.指名回答, 读正确句子。

2.齐读, 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战象? (英勇的、威风凛凛的) 读出你的感受。

3.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大象威风凛凛、势不可当的气势的?小结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作者仅用了几个简单的动词“劈”、“踩”、“扑”就写出了战象的英勇,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吗? (指名读, 随机点评) 气势够大了吗?再大点?一大群战象80多头呢!全体起立, 让我们都加入这战争的队伍, 感受当战象那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齐读)

(此处教师抓住“劈、踩、扑”三个动词,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诵读想象, 英勇的战象表象深深地印入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四、设置认知冲突, 走进重情重义的嘎羧

(一) 感受年迈的嘎羧形象, 设置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 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 在1943年和日寇的一场激战中, 全部中弹倒地, 人们在埋葬它们尸体的时候, 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 它就是嘎羧。一晃26年过去了, 如今的嘎羧又是什么样子呢?

1. 读5、6自然段, 找找如今的嘎羧是什么样子。

2. 反馈:感受26年后嘎羧年迈的形象。

3. 补充原文句子, 再读。

它已经50多岁了, 脖子歪得厉害, 嘴永远闭不拢, 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 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 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

4. 读了这段话你最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学生板书:嘎羧老了。

5. 反问:26年前, 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嘎羧如今成了这个样子, 我们不得不在心里发问, 它还是一头战象吗?

(课外资料的适时拓展, 使年迈的嘎羧形象丰满了, 在学生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认知冲突。如今的嘎羧失去了26年前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还能称之为“战象”吗?在对比阅读中, 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二)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嘎羧不同寻常的举动。

1. 再去快速浏览课文接下来的部分, 看看年迈的嘎羧在生命最后的历程里, 做了哪几件不同寻常的事, 让我们依然看到了一头真正的战象?

2. 交流: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并请学生板书。 (预设: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3. 用上连接词, 结合板书,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小结:同学们,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新方法, 那就是阅读比较长的文章时, 我们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 来很快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教”是为了“不教”, 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学习。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 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标题”归纳出“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顺势点法:用连接词加主要事件的方法复述课文, 是概括长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新方法, 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

(三) 品读“重披战甲”部分, 感受嘎羧的重情重义。

1. 请你细读课文的6~11自然段, 划出哪些句子仍然能使我们感受到嘎羧是最后一头战象?

2. 交流:

预设1:26个春秋过去, 象鞍已经破旧了, 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1) 指名读,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引读:再回忆一下嘎羧在树阴下打瞌睡, 那没精打采的样子, 而此时嘎羧仿佛又找回了青春, 是什么使它如此的精神抖擞? (象鞍) 那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

(3) 齐读。

师:披挂上象鞍的嘎羧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26年前的战场上。

预设2: (重点交流) 没想到, 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了,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 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眼睛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还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嘎羧仍是一头战象?

(1) 指名读,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自由读, 看看这句话当中的哪些词特别令你感动?

(3) 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一下子安静、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从“泪光闪闪”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能联系前文说说吗?你能读出战象的心情变化吗?作者又抓住了几个词, 让我们看到了大象与象鞍的情感?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生:依依不舍的老朋友般的深厚的眷恋的

师:你能把这种眷恋之情读出来吗?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 一边听我读, 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动作。 (师范读) 睁开眼睛, 拿起书, 像老师一样带着你自己的体会, 一起读。

3. 以写促悟: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久久地摩挲着, 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气味, 不禁想起了———

4. 回读战象作战的句子。

(对课文中感人至深的句子, 教师舍得花时间“浓妆艳抹”。通过咬文嚼字的品读, 想象写话, 引导学生感悟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

五、深情小结, 回读课题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8

1. ——____

——Yes, please. I want a notebook.

A. Where are you?B. Who are you?

C. Can I help you?D. What do you want?

2. This is Mr Hu’s watch. Please give it to ____.

A. herB. he C. himD. his

3. This ____ is small. Do you have a big one?

A. socksB. shirtC. shortD. shorts

4. The blue shorts ____ 15 yuan.

A. is on saleB. are on sale

C. are on sale forD. are on sell for

5. I need a pair of shoes ____ sports.

A. ofB. forC. onD. in

6. ——I want that bag.

——____.

A. Here you areB. Here are you

C. Give youD. You are here

7. ——Can I help you?

——____.

A. No, notB. Don’t help me

C. Yes, pleaseD. Yes, help me

8. ——What color is your mother’s evening dress?

——It is ____.

A. softB. kindC. blackD. nice

9. ——Ten and two is twelve.

——____.

A. All rightB. That’s right

C. That’s all rightD. No, it isn’t

10. They have T-shirts ____ green and black for only $13.

A. atB. inC. withD. on

11. Go and see ____.

A. for youselfB. of yourselfC. on yourselfD. for yourself

12. Let’s go and have ____ their new pants.

A. look atB. a look atC. a lookD. the look at

13. ——Are these your shoes?

——Yes, ____.

A. they’reB. they areC. these areD. there’re

14. ——The T-shirt is only ten dollars.

——I’ll ____ it.

A. buyB. takeC. saleD. sell

Ⅱ.完形填空。

I work in a small shop. It’s near an English __1__. Every day students come to __2__ things. In the __3__, I get up (起床) at six. And then I have breakfast. I get to(到達) the __4__ at about six fifty. The shop opens at seven. We sell things __5__ food and drink. We have school things, __6__, so there __7__ often many people in our shop __8__ morning to evening.

I have __9__ in the shop. At seven in the evening the shop is closed. We go home __10__ supper.

1. A. farmB. factoryC. schoolD. river

2. A. buyB. sellC. takeD. want

3. A. eveningB. afternoonC. noonD. morning

4. A. classroomB. schoolC. shopD. club

5. A. withB. likeC. forD. about

6. A. tooB. alsoC. andD. but

7. A. areB. haveC. seeD. come

8. A. inB. onC. atD. from

9. A. supperB. breakfastC. teaD. lunch

10. A. toB. atC. withD. for

Ⅲ.阅读理解。

(A)

It is Sunday morning. Mrs. Black and her daughter Kate go to the bookshop near their house. Mrs. Black wants to buy some picture books for her grandson. Kate wants to buy some storybooks. In the bookshop Kate meets her old classmate Sue. They are very good friends. They talk and talk for a long time and forget to buy the books. At twelve o’clock, Mrs. Black finds them and asks Sue to go to have lunch in their house. Sue says, “Yes.” The two girls are very happy.

1. The bookshop is ____.

A. near the schoolB. behind the school

C. behind their classroomD. near their house

2. Mrs. Black and her daughter go shopping ____.

A. on Sunday eveningB. on Sunday morning

C. in the afternoonD. at twelve

3. The two good friends meet ____.

A. at the door of the bookshopB. in the bookshop

C. in the schoolD. at the Black’s

4. Kate buys ____.

A. a lot of booksB. much food

C. a picture bookD. nothing

5. The two girls go to have lunch ____.

A. at twelveB. in the morning

C. at twelve thirtyD. in the afternoon

(B)

Hi, boys and girls. Have a look at Zig Zag’s Clothes Shop. We have black and blue hats for $15. The blue sweater is $33 and the red sweater is $30. The yellow shorts are also $30 and the green shorts are on sale for $25!You ask how much the shoes are? Which shoes? Oh, I’m sorry. These are my shoes.

1.Zig Zag’s Shop sells ____.

A. school thingsB. clothingC. fruitD. food

2. ——How much is the ____?

——$33.

A. blue hatB. blue sweaterC. red hatD. red sweater

3. The ____ and the ____ are at the same (相同的) price.

A. red sweater, yellow shortsB. red sweater, blue sweater

C. yellow shorts, green shortsD. blue sweater, yellow shorts

4. The shorts on sale are ____.

A. $3B. $30C. $25D. $15

5. ——How much are the shoes?

——____.

A. $30B. They’re cheap

C. They aren’t cheapD. We don’t know

Ⅳ.詞汇。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 ——What color is the flag?

——It’s r____.

2. ——What c____ do you want?

——Blue.

3. This shirt is very c____, not dear.

4. I don’t have b____ shirts, but I have white ones.

5. ——How m____ are these pants?

——Two dollars.

B)把下列阿拉伯数字写成英文形式。

1. There are ____ (35) balls in the box.

2. There are ____ (12) months in a year.

3. That video cassette is ____ (14) dollars.

4. I have ____ (1) piece of bread for my breakfast.

5. My English teacher is very young. He is only ____ (22) years old.

Ⅴ.用方框中的词语填空。

color, how, help, are, how much, have a look at

1. ——____ is this yellow sweater?

——It’s thirty-one dollars.

2. ——Can I ____ you?

——Yes, please. I want some socks.

3. ——What ____ do you like?

——I like yellow and green very much.

4. ——Let me ____ your family photo.

——Here you ____.

5. ——____ are your grandparents?

——They are fine, thanks.

Ⅵ.连词成句。

1. good, buy, a, the, sweaters, you, at, price, ve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all, believe, brother, I, your, can’t, is, s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sale, Huaxing, fantastic, is, clothing, there, a, in, st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hey, your, don’t, shorts,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for, $20, pants, the, are, on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Ⅶ.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 你想要多少钱?

____ ____ money do you want?

2. 这顶帽子也是莉萨的。

The hat is ____ Lisa’s.

3. 我们有价格合理的衣服。

We have clothes ____ a very good ____.

4. 这件T恤太短了,我能买件长的吗?

The T-shirt is too ____. Can I ____ a ____ one?

5. 商店里有多少条短裤?

____ ____ shorts ____ ____ in the store?

Ⅷ.书面表达。

假如你是商店老板,为自己的商店写一段广告,内容包括服饰名、颜色、价格等,店名可自拟。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上小学之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对不对?那认识这两个字的请举手(课件出示“左右”),你们真棒,这么多认识,请个同学来说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左右)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考一考咱们一(1)班的同学。好,让我们先睹为快。(课件出示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这只手是哪只手?那么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同学们学习左右。(课件出示图片)

同学们,这两个字长得挺像吧,那咱们班同学有没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呢?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左公公爱做工,右婆婆爱动口。好记吧!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平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师:是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

小游戏:我是机器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

我老师奖给大家做一个游戏。不过,做游戏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喔!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拍左肩,右手拍拍右肩。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左手拍拍右手,右手拍拍左手。左手拍拍左腿,右手拍拍右腿。左手摸摸右耳,右手摸摸左耳。

2、探究左右位置与顺序。(课件出示)

(1)摆一摆:(课件演示:摆放文具。)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弄清了咱们自己身体上的左右。但是小明和小红在课桌上摆好了文具,想考考咱们一(1)班同学观察物体位置的能力,同学们敢不敢迎接他们的挑战!小结:观察物体在左还是在右,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在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观察者的右手边就是右边。

(2)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玩具吧。你们有没有把玩具好好整理好? 师:你看,笑笑的家里有一个玩具柜,她把玩具摆得整整齐齐的。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师: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位置。

三、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师:平时,老师要求大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你看这些小朋友遵守规则了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发言,意见不统一。师:上楼的同学的右边在这一边,下楼的同学的右边和上楼的同学的右边是反的,在这一边。所以平时上下楼时就不会相撞,就不会发生危险。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他们遵守规则了吗?

四、巩固训练。智慧岛:出示课件

1、小明的家在哪?

2、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3、一共有几辆汽车?

五、总结。

1.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

2.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上下楼梯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六、作业布置。

1、课堂练习第4、5、6页

八年级一分钟左右自我介绍 篇10

我喜欢运动,尤其喜欢跳绳。每次下课我都会拿着心爱的跳绳蹦上一阵子,而且每次放学后写完作业我都会去跳绳,跳的满头大汗,直到妈妈大声叫我:“炜炜别跳,赶紧吃饭。”我才会依依不舍的放下跳绳回去吃饭。

我不但喜欢运动,而且学习还非常好。每次语文和数学老师都让我当老师帮他们批改作业。爸爸妈妈还说我非常细心,可以当医生。我觉得医生是一位白衣天使,所以我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当一名医生。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11

一、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应该是玩味的、竞赛的、充分“说”的作业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绝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没有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天性好玩。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孩子之间的比赛相当感兴趣,老师或家长一句夸奖的话都能让他们高兴半天。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作业。

1.玩味型作业

儿童天性好玩,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在布置“比高矮”的作业时,老师可让学生回家和家长排排队,看看谁最高谁最矮;布置“前后、左右”的作业时,可设计: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內的加法”作业时,可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2.竞赛型作业

在教学中,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可设计让同桌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把乘法口诀变换形式背下来,并且背得又准又快。在比赛中,两者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说”型作业

“说”相对于计算来说,学生更乐意接受。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可布置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体有几个,数一数生活中他们喜欢的物体有几个。学生对于这种作业的形式会很喜欢,而且兴趣会很浓,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有关数学的趣事讲给朋友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说给好朋友听。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培养了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二、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应该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作用

1.发挥学校的作用,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数学的热情中

去年十月,我校2~6年级举办了“数学小报”设计比赛,全校学生都精心准备和积极参与。学生的小报在题目上设计新颖,很有童趣,如:“数学天地”“趣味数学”“数学直通车”……在内容上,丰富多样,如:“数学故事”“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考考你”“数学家的故事”……另外,学生的小报结构形式合理,排版新颖,色彩搭配十分协调,并且还大胆创新,把每张小报都装饰得非常漂亮!学生可以将平时搜集的信息、资料编成一张手抄报。这样学生在编数学小报的过程,通过大量自觉的阅读、收集、思考、分析等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发挥社会的作用,即让孩子将数学融入生活中

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作用,而在这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统计傍晚时,凤凰西街与汉北路十字路口1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写一个调查报告。其中有些学生写信给镇长,建议政府拓宽两旁的街道;有人建议在这里装上红绿灯,这样会更加安全;还有人建议在这里建造一座立交桥,既美观又安全……把数学与生活紧紧连在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发挥家庭的作用,即充分调到家长的作用

在上面两位老师的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如果能调动家长的作业,一定能够事半功倍。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在老师与家长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布置口算练习册的作业可以要求家长在身边督促孩子一定要读3遍,鉴于确定是否读过,可以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等孩子习惯养成之后,家长可以放手让自己去完成作业。而每天的作业老师与家长一定要交流配合好,这样才能使作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不仅仅要关注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孩子完成作业的热情,让孩子愿意且爱上作业,而这些不单单靠一方面力量就可以办到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口头作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摆设,它应该是一种孩子课堂学习的延伸。当然,口头作业布置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王建平.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6(24).

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课要求认识14个生字,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识字量大, 有一定的难度, 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通过创设菜园情境,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的体验。

2. 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 使他们能轻松地记住字形, 乐于识字。

3.运用汉字学, 引导学生科学识字, 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 会写“卜、又”2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 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蔬菜吗?你喜欢吃哪些蔬菜?

(生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的蔬菜可真多, 可是, 你们知道这些蔬菜的家在哪里吗?

生:在菜园里。

师:今天, 老师要带大家到菜园里去参观参观。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2.课件出示菜园图, 揭题。

师:大家快看, 我们已经来到菜园里了。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读)

3.齐读课题, 正音。

师:小朋友的声音真响亮, 谁想提醒大家, 读“菜园”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菜”是平舌音, “园”是整体认读音节, 读的时候嘴巴要尖尖的。

师:你真是个优秀的小老师, 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还有谁也想读一读?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读啊, 那我们就来开识字小火车吧!

(学生开火车读词)

师:读得真准确, 全班小朋友再读一遍。

4.学习生字“菜”“园”。

师:“菜”和“园”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两个生字朋友, 小朋友把字音读准了,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呢?

生:我能记住“菜”, 它的上面是“艹”。

生:我还知道“菜”的下面读作“采”。

师:你真棒!“菜”是一个形声字, 也是会意字, 下面的“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字音, 还表示“采摘”能够吃的、好吃的菜。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带有“艹”的生字呢?

生:有“草”“苗”。

生:还有“蓝”和“苹”。

师:小朋友真棒!学过的生字我们要常常想想它们, 这样才不会很快忘记哦!

师:那谁会记住“园”呢?

生:我会记“园”, 它的外面是“囗”, 里面是“元”, 一元两元的“元”。

师:你的方法真好!“园”也是一个形声字 , 它的偏旁是“囗”, 读作wéi, 咱们老祖宗是这样写的, 是四周围起来的意思, 表示一个范围, 里面的“元”可以帮助我们记字音。“园”本来的意思是有篱笆或围墙环绕的种植果木的地方。我们把种着许多蔬菜的 地方叫——— (生 :菜园。) 种着许多果树的地方叫——— (生:果园。) 你还知道什么园?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菜园风光图片, 创设参观菜园的情境, 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生字“菜”“园”,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学生探究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5.看图说话。

师:你们看, 菜园里的蔬菜真多呀!你认识它们吗?

(师点击课件上的蔬菜图片, 让学生说出蔬菜的名称。)

6.借助拼音, 认识蔬菜的名称。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九个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

师: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词语, 看看谁认识的蔬菜最多。

(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 赶快告诉你的同桌, 你认识了哪些蔬菜, 把它们的名字读给同桌听。

二、学习儿歌, 识记生字

1.谈话引入。

师:菜园里的蔬菜不仅多, 而且各有各的特点, 有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把蔬菜的这些特点写了出来, 想学吗?

生:想。

2.自读儿歌, 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师: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95页, 自己读一读儿歌, 不会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3.检查识字情况。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指一生读, 正音。男生读、女生读。

师:看见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 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敢。

师:请看大屏幕, 哪个勇敢的“小老师”先来读一读? (请一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其他的小朋友可要竖起耳朵认真听, “小老师”读对了, 我们就跟读两遍, 如果读错了, 请你帮帮他。

(学生在“小老师”的带读下认读词语)

师:你们读得既认真又准确, 真了不起!下面男生和女生来比赛, 看看谁的表现更棒, 好吗?

(2) 去掉拼音归类认读。

师: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 你们把生字、词语都读准确了, 真棒!如果没有拼音朋友的帮忙, 大家也能这样读吗?

生:能。

师:多有自信呀!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课件出示三拼音节:角萝捉)

师:谁会读? (请一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这三个字在读音上有相同的地方, 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三拼音节。

师:你有一双亮眼睛, 真棒!请你当小老师, 带大家读一读这三个生字。

(生领读)

师:小朋友都会读了,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 好吗? (课件出示:, 生猜为何字。)

师:小朋友太聪明了, 一下子就猜对了, 老师忍不住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角”是象形字, 它原来的字就像一个牛角的形状。后来, 由于楷书“用”的一竖穿过了两横, 就将“角”的一竖也穿过了两横, 写法上就统一了。今天我们学的哪个字中也有“角”?

生: (齐读) “嘴”。

师:“嘴”本来指鸟嘴, 鸟嘴像牛角形一样, 就用了“角”字做偏旁, 后来, “嘴”就引申指别的动物, 包括我们人类的“嘴”了。古代, 我们人的嘴叫———口。 (课件出示:)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字?

生:是“手”。

师:猜对了, 这是“手”, 它作偏旁的时候写成“扌”, 一般带有“扌”的字都跟什么有关?

生:跟手有关。

师: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捉”。以前我们还学过许多带有“扌”的字, 谁还记得?

生:打、拉。

生:还有“拍”。

生:“把”和“拔”中也是“扌”。

师:让我们一起叫叫这些老朋友的名字吧。

(课件出示平舌音:嘴, 菜, 藏)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再帮它们找找词语朋友。想一想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请一生读, 并组词。)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发现这三个字都是平舌音。

师:你也有一双亮眼睛。这三个字都是平舌音, 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每个字读两遍。

(课件出示前鼻音:心)

师:这是什么字?

生:是“心”。

师:这个字是前鼻音, 请跟老师读。 (师范读, 生跟读。)

师:小朋友知道“心”在哪里吗?

(让学生摸摸自己的心脏, 感受心跳。)

师:想不想知道咱们的老祖宗是怎样写“心”的?

(课件出示“心”字的字形演变:)

师:“心”也是一个象形字, 像人的心脏。本义是心脏。古人认为思想由心产生, 所以又引申为思想、情感, 如“心思”“心得”“心情”“伤心”。因心脏在人体中心位置, 所以又引申为中央, 中心, 如“手心”“足心”。

师:“心”可以做偏旁, 它做偏旁的时候写成“忄”, 一般带有“忄”的字都和心有关。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带有“忄”?

生: (齐读) “惊”。

师: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忄”的字?

【设计意图:利用汉字学引导学生识字, 让学生在识字中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 体现识字的科学性。】

(课件出示后鼻音:风藏)

师: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 读的时候要注意。咱们来开列“小火车”, 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整体认读音节:越园)

师: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师:真细心, 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豆又)

师:这两个字也有相同的地方, 谁发现了?

生:“豆”和“又”的韵母都是“ou”。

师:你的眼睛真亮!咱们也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字吧。

(生每个字读两遍)

师:想不想看看老祖宗们又是怎样写“又”的?

(课件出示“又”的演变:

师:“又”也是一个象形字, 像右手的形状, 表示再一次, 重复。

(课件出示:迷卜)

师:还有最后两个生字朋友和咱们见面了, 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师:请大家注意看, “卜”的拼音朋友头上有没有戴帽子?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 (轻声) 。大家一起读:卜, 萝卜。

(3) 认读词语 (不带拼音) 。

师:小朋友们, 刚才我们认真学习, 又认识了不少的生字新朋友, 瞧, 它们和咱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快看看它们藏在哪个词语中。请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同桌互相认读词语)

师:都认出它们来了吗?我们来开列双轨列车, 叫叫它们的名字, 好吗? (同桌开火车认读词语)

4. 游戏:我帮小白兔拔萝卜。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爱学习, 可爱的小白兔邀请我们和它一起去拔萝卜。大家快看, 这里有好多萝卜, 每个萝卜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 只要你读对了生字, 并能组一个词, 你就帮小白兔拔到萝卜了。

(生玩游戏)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 喜欢帮助别人, 创设帮小白兔拔萝卜的游戏情境,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这样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再读儿歌。

师:小朋友们会读生字和词语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儿歌中再去找找它们吧。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儿歌, 找一找儿歌里写了哪几种蔬菜, 用横线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蔬菜有什么特点, 儿歌里是怎么说的。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蔬菜, 读给同桌听一听。

6.理解儿歌: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蔬菜?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师:谁来告诉大家, 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蔬菜?

生:儿歌里介绍了豆角、黄瓜、茄子、萝卜、辣椒、南瓜这几种蔬菜。

师:你最喜欢哪种蔬菜?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最喜欢黄瓜。它绿绿的, 好像穿着一件绿色的衣裳。

师: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你能读一读吗?

生:黄瓜身穿绿衣裳。

生:我最喜欢辣椒, 它是尖尖的。辣椒长个尖尖嘴。

生:我最喜欢萝卜。萝卜地下捉迷藏。

生:老师, 什么是萝卜地下“捉迷藏”?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谁能帮帮他?

生:萝卜长在土里, 我们看不到它, 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

师:你真聪明!大家都知道, 我们吃的是萝卜的根, 萝卜露出地面的是它的叶子, 而它的根是长在地下的, 我们看不见它, 就好像是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 所以儿歌里说萝卜地下捉迷藏。

师:菜园里蔬菜的颜色可真多, 各种颜色的蔬菜在一起, 菜园里真是好看极了 (出示:“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这些蔬菜不光好看, 而且营养极丰富。小朋友们可要多吃蔬菜哟!

7.朗读练习。

师:多可爱的蔬菜, 多美的菜园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儿歌, 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一个人读, 可以和同桌读, 也可以边做动作边读,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朗读儿歌)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起劲,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 可以吗?

师:好, 那么我们一起合作, 老师读蔬菜的名字, 你们接着读它们的特点, 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

师:还想读吗?那我们就边拍手边读, 再一起把儿歌读一遍。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卜、又”。

师:这两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 谁来读一读?

2. 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一说我们写字时要注意什么。比一比, 看谁的眼睛亮。

生:我要提醒大家, 写“卜”的时候要把“丨”写在竖中线上。

师:你的眼睛真亮!下面请大家看老师写“卜”。 (师示范书写, 写后学生书空一遍。)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又”?

生:“又”的第一笔“フ”和第二笔“乀”不能连接, 要分开一点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真是火眼金睛啊!请大家看老师写“又”。 (师示范书写, 写后学生书空一遍。)

3.生进行书写练习,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学生开始学习写字的起步阶段,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特别重要。指导学生写字,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只有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学生才能一笔一画认真书写。】

四、总结、拓展

师:这节课, 小朋友们不但认识了蔬菜, 和很多生字宝宝交了朋友, 而且还学会了写字的本领。下节课, 我们再到菜园里去走走、看看, 把儿歌读得更好, 生字记得更牢, 行吗?

师:课后, 跟爸爸妈妈到菜市场, 把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 写上名称, 下节课和小朋友一起交流。

【评析:本课教学上的最大亮点是识字教学遵循汉字科学, 给小学生科学地分析所教汉字的“特点”, 即形音义的统一、汉字具有的系统性。这样教, 不仅便于学生识记单字, 而且奠定了系统化识字的基础。系统化识记汉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比如, 掌握了“艹”, 就容易理解一大批有“艹”偏旁字的形义关系;解析好了“角”字, 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识记“嘴”字和“用”字的写法。因而, 采用科学解析生字的方法, 是此课比较顺利地完成14个字的教学任务的关键。

遵循汉字科学的教学, 必然要运用汉字科学的术语。本课教学为了系统地解析好一批字, 运用了“形声字”“象形字”等术语。这些术语帮助学生理解了一批字的构形原理, 学生也因此比较容易地理解了这些术语的含义。教学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本课科学地解析了生字的形音义关系, 不仅使学生从识字就开始了积累词汇的学习活动, 而且使其准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提高了读的效率。

汉字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宝藏里的瑰宝。科学地解析生字, 同时也在传授祖国的文化知识, 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却没有因此而增加教学时间。所以, 该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深广的。又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得当, 使本课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五年级一本书作文400字左右 篇13

这本书是冯影编写的,他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一线特级教师,这本书是图文版的,绘画由管桦编制的,封面画着一个拿着长枪的小男孩,他身后有一条小溪,还有一些八路军战士。

小英雄雨来也有许多经历,如夜晚攻读识字课本、爬到树上侦查敌情、给八路军战士们送信,冯影笔下的小英雄,雨来有着坚定的革命决心与强烈的革命热情。

雨来参加革命的坚定信念让人为之动容,日本人和汉 的虚伪让人厌恶,从二者形成的鲜明对比中,足见作者对于敌人的痛恨。也正是这样强烈的情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管桦对于国家炙热的爱。

除此之外,《小英雄雨来》中还有不少精彩的转折点,他们的存在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人心,使故事吸引力十足,我们不仅可以从转折处体会故事的发展和变化,还可以从故事中学会设置转折,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摘苹果作文200字左右-一年级 篇14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女孩一家人去果园里摘苹果。

爸爸是摘苹果高手,他第一个摘。他一只手拿着箩筐,一只手摘苹果,不一会儿功夫就装满了一箩筐苹果。妈妈也不服气,虽然妈妈背着小弟弟,但她也要摘苹果。你瞧,妈妈头顶还戴着一个彩色的帽子,双手去摘苹果,摘了一会儿,妈妈满头大汗,小女孩说:“妈妈,我来帮您吧。”妈妈摘了一个苹果递给小女孩,小女孩接过苹果,把它放到了箩筐里。小女孩心想:我也应该摘个苹果,但我太矮了,够不到树,怎么办呢?小女孩灵机一动,看见一棵粗壮的大树旁有一把椅子,她连忙跑过去,爬上椅子够到了苹果。她左挑挑右选选,看见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用力摘了下来,随口咬了一下,真甜啊!爸爸说:“是啊!”弟弟也手舞足蹈起来,还在“哇哇哇”地叫着,好像在说:“我也要摘苹果。”

“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摘苹果了。”小女孩傻笑着。今天真是一个大丰收的日子。

上一篇:施工项目人员任命书格式下一篇:高危孕产妇管理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