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综合管理系统(推荐8篇)
年县国土资源局作为社会管理综治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县委XX县综治委的工作部署,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为载体,以落实综治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紧密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认真履行在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应承担的工作职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清除了不安全隐患,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做出了新贡献。现述职报告如下:
一、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好成绩。去年以来,XX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的总目标,以“双保”工程为主线,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解放思想,克难攻坚,精心组织,全面动员,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全县国土资源各项目标,开创国土资源事业新局面。20**年度全力支持服务长岭生态滨江新区核心区、子胥湖生态新区、鲍峡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杨溪政务新区、郧阳岛文化旅游区和旧城改造等重点工作。全年共上报34个批次建设用地,保障了苏酒集团、寿康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及时落地;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我局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与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综治目标的全面落实。一是教育干部职工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我们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土地执法监察年”“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法律学习,切实加强全县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强化其法治意识,增加其法制观念,提高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水平,我们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的各项规定和程序,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公示制、检查监督制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二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加强源头治理,努力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实现发展和稳定双赢的局面。严格执地农地补偿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依法依规征地,始终坚持“两公告,一公示”和“两不批,一停止”的规定,建立和落实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依法行政的全面实施,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三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局党委重视国土资源信访维稳工作,明确专职人员负责信访接待工作,建立领导接待日和首问负责制。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问题,明确一名领导,组建一个专班,妥善处理,限期答复。信访案件答复处理率100%。全年没有因涉土涉矿纠纷处置不力引起民转刑案件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强化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综治成员单位职责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是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即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更关乎人民生活稳定。我局充分认识做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综治成员单位相关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切实强化措施,做到了组织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和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了县综治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根据领导班子分工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国土资源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值班领导任副组长,并用文件明确下来。二是建立综治保障机制。局内部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对安全保障方面的财务开支予以优先保证。对局重要股室如财务室、档案室、机关内外重点部位安装有防盗监控摄像头,加强单位安全保卫工作。三是建立局领导成员联系股室单位制度,帮助督查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落实。2013年局领导多次到局综治联系点检查指导该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协助解决影响稳定和治安的突出问题。在综治宣传月中,刷写固定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印制各种宣传资料达千余份,综治联系点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三、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保证综治责任目标的全面落实。
为了保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全面实现,我局采取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是层层签订责任书。与门卫值班室、股室、基层国土所(分局分别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分别在半年和年终进行兑现考核。加强门卫值班制度,坚持一年四季24小时值班制,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二是实行局领导值班制度。节假日、双休日坚持局领导在岗不脱岗,负责职工休息期间的安全工作,对机关内行车和楼栋等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重点部位实行重点管理。三是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强化大家的稳定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通过这些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在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筑牢了安全的堤防、稳定的围城。
四、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促使国土资源统计分析工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1,2,3,4]。随着“一张图”数据工程建设的逐步完善,统计分析工作如果停留在只提供属性数据和对数据数量化的基础上,就不能实时地反映现状和使用变化结果,不能很好的满足决策者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国土资源数据的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海量化等特点[5],使国土资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难度加大。因此,迫切需要以信息化、现代化手段进行统计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梳理省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的业务流程,设计符合国土资源统计分析业务的统计分析系统,可以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准确、及时反映国土资源各方面真实情况提供技术支撑,具有现实意义。
2系统建设目标(System development goals)
系统建设目标是提高广西国土资源统计数据管理、分析能力和应用水平,主要依据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目标及报表体系,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支持通过在线上报、实时上报、动态上报等多途径的数据获取方式,全面提升数据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支持灵活的、个性化的业务信息查询功能,包括定期报表、指标、报表查询;能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以直观的图、报表形式表达分析结果。具体是:
(1)以国土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土资源统计信息服务,形成国土资源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和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实现资源监测。
(2)提供统计指标和统计模型选择,加强国土资源数据的分析和深加工,形成针对性强、有效的数据结果,为国土资源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深层次的统计信息服务。
3系统总体架构(System total architecture)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1)基础设施层:为广西国土资源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广西国土资源网络包括国土资源业务内网和业务外网,两个网络之间物理隔离,内网部署服务器,存储设备,外网进行业务操作和向公众发布查询服务。
(2)数据层:有土地、矿产、执法信访、地质灾害等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市、县国土资源局业务部门上报的数据,厅内业务系统或各业务处室电子台账生成的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厅局与国土资源相关的统计数据。
(3)支撑层:主要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标准、数据汇交制度、安全保障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支撑。
(4)应用层: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统计分析模型管理,统计指标管理,数据资源配置管理、统计分析与查询、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5)用户层:主要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只能查询和查看统计数据。
4系统功能设计(System function design)
4.1统计分析模型管理
统计分析模型管理是以基本的模型管理功能为核心,通过调用统计指标管理过程的指标数据类型,定制模型后,以对外接口为计算实现对象。提供统计分析模型添加、统计分析模型修改、统计分析模型删除、统计分析模型数据存储管理功能,确保统计模型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新。
4.2统计指标管理
统计指标管理是以指标提取及定义管理功能为核心,通过调用数据源配置管理功能提供的数据类型定义指标参数,向统计分析模型提供模型编制参量,为统计分析实现提供计算依据。统计指标的分类参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调查统计制度》和《国土资源统计季报制度》,可按年、半年、季度、月或自定义时间段等时间参量进行规范。统计指标主要有:
(1)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建设用地出让、土地利用计划、土地集约节约。
(2)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投资现状、新增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勘查重要成果、矿产品产量、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矿产品进口情况。
(3)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情况、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下水环境、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打井找水工程。
(4)海洋资源:海域管理、海洋执法、海洋环境、海洋灾害。
(5)执法信访: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信访情况。
(6)科技与信息化:国土资源科技、国土资源信息化。
(7)专题统计:高中低产田分布、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统计、土地资源效益分析、自治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综合统筹等依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4.3统计分析与查询功能
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通过调用统计指标管理功能的指标类型、指标时间参量,并在统计分析模型库中选择按指标参量筛选出的统计分析模型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并在“一张图”数据模型中关联指标参量并显示。主要实现:
(1)统计分析模型和时间参量选择。
(2)统计模型数值计算。
(3)统计结果输出(图形、报表)。
(4)分析结果空间数据关联显示。
(5)统计数据条件查询和自定义查询。
4.4数据源配置管理功能
数据源配置管理是统计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准确、全面、及时地采集基础数据的根本保证。数据源是确保统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数据源配置功能与参与统计的系统数据库之间创建数据连接后,通过XML映射统计数据字段的方式形成为统计指标管理功能所使用的数据源字段。
系统数据来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数据来自市、县级业务部门上报的各类业务数据,包括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建设用地供应数据、征地数据、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数据、信访数据、存量建设用地、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土地抵押登记数据等。系统通过与上报系统建立应用接口,读取数据;二是厅内业务系统或各业务处室电子台账生成的数据和已有的数据库,通过定制交换方案,从已有数据成果中自动抽取,通过系统后台衔接直接导入统计分析信息系统;三是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其他厅局与国土资源相关的统计数据等无法在线获取的情况,由技术人员负责将数据收集或录入后导入数据库,系统支持采用标准excel数据或mdb数据。
4.5系统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和维护是对国土资源统计分析系统的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和权限进行统一管理,用户添加、修改、注册等。
5关键技术(Key technology)
5.1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5],目前,Oracle数据库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关系数据系统,并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库功能,支持各种分布式功能,特别是支持Internet处理。作为一个应用开发环境,还提供了一套界面友好、功能齐全的数据库开发工具,使用户拥有一个良好的应用开发环境。本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
5.2 B/S模式
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在局域网中建立B/S模式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m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在B/S模式系统开发后,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LAN、WAN、Intemet/Intranet等不同的接入方式都可以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在增加如增加防火墙、对传输信息加密等措施以后,对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的保护更有效,服务器数据库也更安全[6]。特别是跨平台语言(类似JAVA)出现之后,B/S模式管理软件会更方便、快捷、高效。
5.3 Flex技术
Adobe Flex是实现RIA的技术之一,具有开源、成本低、开发周期短、组件丰富等优点,对动画和矢量支持良好,此外Adobe Flex用于开发Flash,可以把应用编译成swf文件,利于统计分析结果展示。
5.4 ASP.NET
系统采用ASP.NET开发平台进行开发。ASP.NET是微软提出的基于windows的程序运行框架,为各种运行在微软程序提供统一的运行平台[7,8,9,10,11],支持(Visual C++、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C#等)开发语言,并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开发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5.5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是一个抽象概念。它通过将计算机硬件资源如服务器、网络、内存及存储等合并入虚拟机,通过重新整合,使硬件资源调配趋于动态化,从而使硬件利用率达到最大化[4]。本系统部署在虚机上,更好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6结论(Conclusion)
本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为依据,研究了省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自动化的手段和方法,设计了省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系统,是国土资源统计信息化的有益探索。系统应用表明,省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系统能够支撑和服务省级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工作,协助编制广西国土资源相关的统计报告,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及时反映和展示国土资源现状、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实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Xie X,et al.A robust level set method based on local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for noisy image segmentation.Optik Int J Light Electron Opt,2014,125:2199-2204.
[2]Jeannin JB,Platzer A.d TL2:Differential temporal dynamic logic with nested temporalities for hybrid systems.In:Proc.of the 7th Int'l Joint Conf.on Automated Reasoning(IJCAR 2014).LNCS8562,Springer-Verlag,2014:292-306.
[3]Gong H,Wu TT,Clarke EM.Pathway-Gene identification for pancreatic cancer survival via doubly regularized Cox regression.BMC Systems Biology,2014,8(1):1-9.
[4]Modi C,et al.A survey on security issues and solutions at different layers of cloud computing[J].The Joural of Supercomp uting,2013,63(2):561-592.
[5]赵洪亮.基于资源整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实现[D].沈阳农业大学,2012.
[6]徐峰.淮坊市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7]方从刚.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国土资源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3.
[8]单黎君,等.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控制软件的统计模型检验[J].软件学报,2015,26(2):380-389.
[9]张功杰,巩敦卫,姚香娟.基于统计占优分析的变异测试[J].软件学报,2015,26(10):2504-2520.
[10]倪波,何发智,袁志勇.一种基于动力学统计形状模型的超声图像分割方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11):1449-1465.
关键词:综合国土整治;耕地质量;评价;量化分级;指标体系;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F293.2;F323.2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333-05
收稿日期:2014-02-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编号:13YJCZH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301654);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编号:KJ130728);重庆工商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13-56-07)。
作者简介:肖轶(1981—),女,重庆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研究。Tel:(023)62768295;E-mail:xiaoyi999999@yeah.net。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严重制约了人口、资源、环境3大问题的协调发展[1],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将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3]。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们针对我国特殊的国情,对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农地整理)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整理的程序[4-5]、规划与设计[6-7]、效益评价[8-9]以及资金来源[10]等方面。重庆市作为国家在西部重点建设的城市,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原因,引起的耕地减少、人地矛盾和土地利用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已经成为重庆市增加耕地的首要途径,是实现区域内土地利用平衡的重要途径。重庆市直辖10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在维持区域粮食安全、确保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为国家或区域土地资源的宏观配置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板。但是随着开发整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开发整理的难度、技术要求也不断增加,并且生态损耗也伴随着整理力度的加强而渐渐凸现。在新形势下,重庆市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劲头猛增,为了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目标,实现国土资源的均衡开发,传统的主要以增加耕地面积为目的的土地开发整理已经不再适用,综合国土整治是符合新时期经济发展需求的土地开发整理新思路。
“综合国土整治”不再是单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而是在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减少的基础上力求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效率,做好该区域相关产业用地的梯度转移,实现城乡统筹的均衡发展与资源互补;同时发展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区域农地质量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友好。本研究选取重庆市综合国土整治的试点区域——璧山县大路镇作为研究对象,评价综合国土整治后对耕地质量产生的影响,以期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其他区域探索土地合理利用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域选取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位于璧山县北部,是璧北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结点。大路镇位于中部构造平行岭(低山)谷(丘陵)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间1 100~1 300 h,年平均气温17~18 ℃,气温年较差 20 ℃,年平均降水量1 100 mm左右。全镇2008年年底总户数21 882户,户籍人口61 623人。根据2008年的实际调查数据,大路镇辖区面积11 592.92 hm2,农用地10 045.5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6.65%,其中耕地4 663.78 hm2,园地 810.68 hm2,林地 3 099.01 hm2,其他农用地1 472.11 hm2;建设用地1 268.6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94%,其中居民点面积及独立工矿用地1 076.41 hm2,交通用地121.10 hm2,水利设施用地71.12 hm2;未利用地278.7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40%,其中未利用土地190.67 hm2,其他土地8804 hm2。
1.2数据来源
分析实施综合国土整治后对研究区耕地质量的影响。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大路镇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详查数据》《大路镇2008年统计年鉴》《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规划(2008—2012年)》以及笔者的实际调查统计,以璧山县规划局、经贸局、农业局等各个部门的数据作为补充。
耕地质量评价从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3个方面考虑,其中自然质量评价指标是采用室内分析地形图、土壤图及土壤报告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根据土壤图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断各单元的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砾石含量和土壤侵蚀等,然后对实地调查中可获取的因素进行核实校正;海拔和坡度数据的获取是应用Arcview的3D Analyst模块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再将DEM模型分别转换成“grid”格式的高程、坡度专题地图,再通过Summarize Zone功能实现高程图、坡度图和单元底图的叠加。经济质量指标和生态质量指标是采用相关统计数据结合实地勘探和访问2种方式,以村为单位对每个单元进行调查而获取的。
nlc202309011120
2研究方法
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国土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对耕地资源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上,而且表现在对耕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造上,进而对耕地资源的自然质量、生态质量与经济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分析综合国土整治的耕地质量不同于分析一般意义上的耕地质量,它是一种综合质量,是对综合国土整治前耕地质量与整治措施作用下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及设施条件变化后的耕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价。综合国土整治中针对耕地的整治包括的主要工程有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生态防护林工程。因而在实施土地整治后,各工程会对研究区耕地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在选取研究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时应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土地整治工程类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见表1。表1土地整治工程类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工程类型土地整治工程难以
改变的因素土地整治工程可以
局部改变的因素土地整治工程可以
大幅度改变的因素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剖面结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砾石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盐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构、土壤障碍层次深度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渍化程度
根据历年来对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和规程,对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在获得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35项评价备选指标。再次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并综合考虑综合国土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区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遵循主导性、差异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及可操作性原则,从35项备选指标中筛选出16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面向综合国土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砾石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地形坡度等6项耕地自然质量指标,以及土地利用率、田面平整度、田块规整度、田块连片程度、田间路网密度、灌溉保证率、排涝设施完善率等7项经济质量指标,以及农田防护林覆盖率、沙化及水土流失率、土地污染程度等3项生态质量指标[11],详见表2。
表2中的田块规整度是指田块外形的规整程度,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分维度来表达,描述的是田块镶嵌体的几何形状复杂性,可见田块规整度是对田块边缘复杂性的度量,它的理论范围为1.0~2.0,1.0表示形状最简单的正方形,2.0表示等面积下周边最复杂的嵌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2-13]:
PD=2ln(P/4)ln(A)。(1)
式中:PD为田块规整度,°;P为田块的周长,m;A为田块的面积,hm2。
路网密度反映区域内田间道路、生产路的状况,计算公式为[14]:
D=∑ddmax×100。(2)
式中:D为路网密度分值;d为区域内路网密度(道路面积和区域面积之比);dmax为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设置的最大路网密度。
2.2评价权重的确定
确定面向综合国土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权重,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和综合国土整治措施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特尔斐法(Delphi)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详见表3。
2.3评价模型的建立
依照上述指标量化分级情况对各评价因素分别判分和赋予权重,最后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属性值,并将其属性值根据赋分标准算出相应分值,具体公式如下:表2耕地质量评价指标量化分级
类别评价指标评分标准100806040200自然质量A土层厚度A1(cm)≥8060~80(含60)40~60(含40)20~40(含20)10~20(含10)<10土壤质地A2壤土砂壤土壤黏土黏土砾质土砾石土砾石含量A3(%)≤33~5(含5)5~8(含8)8~10(含10)10~15(含15)>15土壤有机质含量A4(%)
灌溉保证率B6(%)≥8060~80(含60)40~60(含40)20~40(含20)10~20(含10)<10排涝设施完善率B7完善较完善一般少较少无生态质量C农田防护林覆盖率C1(%)≥8060~80(含60)40~60(含40)20~40(含20)10~20(含10)<10沙化及水土流失率C2(%)≤55~10(含10)10~20(含20)20~40(含40)40~60(含60)>60土地污染程度C3(%)≤1010~20(含20)20~30(含30)30~40(含40)40~50(含50)>50
表3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名称权重二级指标名称指标涵义权重自然质量A0.44土层厚度A1评价单元内耕作层平均厚度(cm)0.12土壤质地A2指耕作层土壤质地0.12砾石含量A3耕作层砾石等侵入体的容积含量(%)0.05土壤有机质含量A4耕作层有机质含量(%)0.07土壤侵蚀A5耕作层的土壤[t/(km2/年)]0.05地形坡度A6地面相对高差反映(°)0.03经济质量B0.31土地利用率B1评价单元内已利用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0.03田面平整度B2单个田块内部田面相对高差的坡度反映(°)0.05田块规整度B3田块外观规整程度,描述田块镶嵌体的几何形状复杂性0.04田块连片程度B4反映田块集中连片、便于机械耕种的程度0.04路网密度B5耕地交通便利程度,密度越大,生产越方便0.05灌溉保证率B6反映评价单元内水源供应及沟、渠、池、涵配置情况(%)0.07排涝设施完善率B7反映评价单元内防御洪涝灾害的设施和能力0.03生态质量C0.25农田防护林覆盖率C1指防护林对田间道路的覆盖程度(%)0.11沙化及水土流失率C2土地流失及沙化面积/土地总面积×100%0.10土地污染程度C3土地污染面积/土地总面积×100%0.04
C=∑ni=1Si×W。(3)
nlc202309011120
式中:C为评价单元面向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Si为第i个指标的得分;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
利用上式计算研究区的耕地质量总得分以及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分,得分越高,其耕地质量越高。本研究根据研究区各村社整治前后耕地所占比例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3结果与分析
利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分别计算得出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耕地自然质量分(CA)、耕地经济质量分(CB)、耕地生态质量分(CC)以及耕地质量总分(CD),并进一步计算整理前后变化幅度(PC)、变化值(ΔC)以进行分析,详见表4。计算公式如下[10]:
ΔCj=Cjp-Cjb;(4)
PCj=(ΔCj/Cjb)×100%。(5)
式(4)(5)中:Cjp、Cjb分别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综合分值,j=
A、B、C、D。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自然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净分值增加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红石区、龙泉村、镇属地,分别增加7.77、7.52、7.49分;增加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红石区、镇属地、三担子村,增幅分别达到44.86%、42.34%、42.24%。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经济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净分值增加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东风场、阳河村、六合区,分别增加10.99、9.89、9.31分;增加幅度最大的分别是东风场、四维村、阳河村,增幅分别达到74.36%、6815%、67.01%。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生态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净分值增加最大的前3位分别是大沟村、接龙区、郭家村,分别增加4.89、4.79、4.20分;增加幅度最大的分别是大沟村、接龙区、大竹村,增幅分别达到46.79%、3719%、36.60%;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质量总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净分值增加最大的前3位分别是龙泉村、三担子村、阳河村,分别增加20.05、18.94、18.43分;比较各单位耕地综合质量分值提高幅度可知,前3位分别是:龙泉村(4325%)、三担子村(41.45%)、镇属地(40.79%)。
进一步对耕地自然质量、耕地经济质量和耕地生态质量3个分项指标值分析发现,研究区各村耕地资源经济质量提高的具体数值及提高幅度都明显高于各自的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的相应数值,说明当前综合国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经济质量方面的效果最明显,但在改善耕地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方面尚显不足。
总体来看,研究区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在综合国土整治实施前(2008年)是47.92,实施后(2012年)可达到63.85,综合耕地质量指数可提高15.93,整治前后耕地质量总得分的提高幅度为33.25%。由此可见,通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的耕地综合质量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4结论
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同时又是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城市,人地矛盾、城乡矛盾在该区域都表现得十分显著。综合国土整治是兼容外延扩展和内涵挖潜2种途径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有效补充因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试验区进行整治前后的耕地质量评价,得出的结论为:(1)研究建立了面向综合国土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量化标准,提出了以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从而为面向综合国土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2)综合国土整治后研究区各村镇耕地自然质量分、经济质量分以及生态质量分等3大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耕地经济质量分提高的数值及幅度都明显高于各自的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说明当前综合国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经济质量方面的效果最明显,但在改善耕地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方面尚显不足;(3)综合国土整治前后耕地质量总得分的提高幅度为3325%,由此可见,通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的耕地综合质量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同时实施综合国土整治是一种强制性和时效性均较强的人为干扰行为,通过农地整理和各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可以降低田块破碎度并且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增强农户保护耕地的意愿。
参考文献:
[1]Chen L D,Wang J,Fu B J,et al. Land-use change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northern Loess Plateau,China[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01,86(2):163-172.
[2]罗明,王军.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
[3]Zhang T W. Land market forces and government‘s role in sprawl:the case of China[J]. Cities,2000,17(2):123-135.
[4]叶艳妹,吴次芳,吴宇哲.土地整理的涵义、技术及运行模式探讨[J]. 农业工程学报,2000,16(7):36-39.
[5]李展,彭补拙. 江苏省吴江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 资源科学,2000,22(3):70-73.
[6]王军,傅伯杰,陈利顶.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 资源科学,1999,21(2):71-76.
[7]叶艳妹,吴次芳,黄鸿鸿. 农地整理工程对农田生态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保育型模式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01,17(5):167-171.
[8]萧承勇. 台湾地区的农地重划及其社会经济效益[J]. 农业工程学报,2001,17(5):172-176.
[9]高奇,师学义,王子陵,等. 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391-394.
[10]李东坡,陈定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其经营模式[J]. 中国土地科学,2001,15(1):43-45.
[11]高明秀,李占军,赵庚星. 面向土地整理的项目尺度耕地质量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S1):128-132.
[12]张正峰,陈百明,郭战胜.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5):37-43.
[13]Miller W,Collins W G,Steiner F R,et al. An approach for greenway suitability analysi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8,42(2/3/4):91-105.
[14]胡渝清,罗卓. 西南丘陵地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大足县雍溪镇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4.
为大力推进27团国土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真正创建和谐、文明、安全的分局,全面落实师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决定,今年,我分局认真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收到了一定实效。
一、狠抓法制教育,为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分局坚持每星期五集中学习,及时传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传达上级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有关文件,结合分局实际明确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在团普法办和师局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组织学习政策法规,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二、强化责任制,确保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分局按要求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干部岗位责任制,把工作责任制分解到个人,形成大家一起抓治理的局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宣传,积极倡导安全靠群众,努力调动居民积极投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去。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热情接待,认真答复,积极调处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不让矛盾激化或上交。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保证了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坚持群防群治,确保分局社会治安稳定 为确保分局内部安全,针对部门小、人员少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消除治安隐患。每天坚持打扫卫生,保持办公室清洁。同时,努力开展和谐家庭建设活动,推进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加强对用电、易燃物品和分局财产管理,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确保分局公私财物和职工家庭安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立足本职,突出宣传国土资源
管理法律法规,全面营造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的舆论氛围,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二、宣传方式及内容
1、制定宣传月实施方案,进行广泛动员,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集中时间学xxx省、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的实施意见》、县五部门《关于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行领导责任查究的规定》以及《安徽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利用宣传栏、播放VCD光盘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利用宣传车向各乡镇送去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局域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围绕创建“平安**”活动做好相应工作。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保证创安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坚持召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并召开综治工作例会,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研究部署调处化解工作,力求做到由内部解决的问题在本部门、本单位就地解决。
3、在“3·19”矿产资源法宣传日到来之际,印发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并由地矿股、执法监察股送到全县各矿点,并召开各矿点法人代表参加的宣传《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及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知识的座谈会,真正使各矿点法人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保护利用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根据《县直单位治安综治工作规范和建设基本标准》要求,加强内部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三、工作步骤
1、学习动员阶段(3月1日到10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要求,进行动员部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集中阶段(3月11日至25日)采取各种形式,运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声势、有特色的宣传活动。
3、总结阶段,对综治宣传月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真搞好本单位的治安综治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履行治安综治工作职责,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目标实现,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土地矿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及时调处,化解矛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监察股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创建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
2、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乡镇土管所、本局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务求实效,确保这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县国土资源局
2006年2月28日
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2007工作总结
2007,在市局党组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围绕市局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照 ‚八个第一、八个加强‛的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服从大局的工作姿态确保调控政策落实到位,以服务基层的良好作风保障经济发展,以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回顾总结2007工作,主要有:
一、强本固基,勇于创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各项措施,严格土地供应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办理项目用地XX宗,面积XXXX亩,其中:外资企业工业用地XX宗,面积XXXX亩;内资企业工业用地XX宗,面积XXX亩;村级用地X宗,面积XX亩;经营性用地X宗,面积XXX亩;其他用地XX宗,面积XXX亩。完成增量用地报批XX亩,其中农用地转用XXX亩。在供地过程中,对一些用地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的项目,缩减用地面积,或对一些投资额小
只,其中:外资33只、注册资本8210万美元,民资项目57只,注册资本59407万元人民币。
四是强化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不断提高土地出让金的到位率和建设项目的开工率。按照市局《关于开展清理处置未开发土地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6月14日分局以书面形式专题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了我镇未开发土地的情况,并提出了落实专项行动的3点建议。同时,定期与镇‚一区三中心‛召开‚建设用地开工建设协调会‛,及时了解未开工的原因和困难,并要求企业逐个承诺具体的开工建设时间,抓好新批项目的开发进度。2006年10月以来新批项目141个,面积3049.9亩,其中已开工项目101个、面积2274.826亩,新批项目开工率占项目总数的71.63%,占总面积的74.58%,其中:(1)工业项目用地92宗,面积1745.837亩,已开工项目只数68宗,面积1287.525 亩,项目开工率占项目数的73.91%,占总面积的73.75%。其中:内资项目开工率分别为78.3%、76.19%,外资项目开工率分别为60.87%、69.85%;(2)经营性项目用地6 宗,面积807.32 亩。已开工项目4宗,面积650.406亩,开工率占项目数的66.67%,占总面积的80.56%。
2006年10月以来新批项目,超过批准日期满三个月未开工项目只数12只,面积164.238亩;超过批准日期满六个月未开工的项目只数24只,面积562.731亩。2006年10
时,镇政府和分局分别与各村、社区签订了07年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书。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目标、强化考核。
二是建立村级土地信访监察网络人员例会制度,进一步强化事前防范。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预防、预警、应急、督查机制,分局建立了村级土地信访监察网络人员例会制度,每季度分片召开一次座谈会,宣传、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新政策、新措施,交流、分析、汇总各村(社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执法巡查情况和土地信访等苗头性问题。目前,村级土地信访监察网络人员例会制度,在土地信访监察方面,对一些苗头性问题,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杜绝了违法违规用地的行为的发生。
三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土地法制环境。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和‚土地执法模范镇‛活动,以‚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为宣传平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普法的规范效应,促进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及时做好信访接待和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强化事前防范。在做好基础业务的同时,工作关口要前移,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依法监管上来。同时,严格落实分片巡查责任制,险、构筑防控机制实施方案‛、‚单位廉政守则‛,到个人进行廉政风险回头看,并分析提炼各自岗位的廉政格言和风险防范措施等,使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诚信服务月走访活动中,服务对象对分局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整体评价良好,综合满意度达到100%。特别是对分局在为村级经济的发展、百姓致富提供政策扶持和保障建设项目按时落地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近年来,分局的队伍建设在市局党组及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7月,分局被苏州市文明委推荐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先进单位‛。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在土地执法巡查中,特别以新农村建设、发展村级经济的名义,乱取土、乱搭建现象时有发生。更应引起重视,强化事前防范,工作重心前移。
2、开工建设项目比例不高,项目的开工率离市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项目的促建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土地出让金到位率不高
4、资源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各类相关规划的完善,改变工业小区规划,遇村庄就让、遇河道就避的局面,加快推进农村‚三集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形成一个使用结构合理、空间布局合理、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均达到最高的土地利用模式。
逐项对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的要求,扎实抓好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保护责任的落实、监管措施的到位。
近年来,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 全国各地的勘测单位在人才、装备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业务范围和来源也大幅增加, 单位内部的日常管理也日渐庞杂, 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日益频繁, 单位领导和各部门的办公以及决策使用的信息需更加丰富、准确、及时。而当前, 大多数勘测单位的各类管理办公模式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人工的、高消耗的传统模式, 或仅仅实现了部分办公自动化 (即OA) , 普遍存在信息流转高度依靠人力, 信息传递介质基本依赖纸张, 信息传递速度慢, 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等缺点, 容易造成以下后果: (1) 管理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2) 信息安全和可追溯性差; (3) 制约管理、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急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将办公管理、业务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等各种管理类型集成起来, 在一个系统中通盘管理。
鉴于上述原因, 本文提出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降低办公成本, 规范勘测项目管理, 加强信息安全,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产生经济效益。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是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直属的事业单位, 拥有国家地籍测绘等7项甲级资质, 2项乙级资质, 主要开展了以遥感监测、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的“3S”技术集成服务, 以城乡统筹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调查规划创新型服务和以土地勘测、房屋面积测算为重点的便捷化服务。
至2012年8月, 全院设有5个职能部门, 10个业务部门, 11个派出机构, 2个科研平台, 并下设国有高新技术企业1个。
1 总体思路与框架
1.1 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理解勘测单位的组织架构、业务特点和工作流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设备和已有基础, 本着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先简后繁、逐步完善的原则, 以办公管理为首, 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 最终形成适合本勘测单位特点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2 系统的体系结构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系统化、一体化、标准化的思想, 首先建设网络支撑平台, 以及相应的软硬件设备, 为系统提供基础支撑;然后在此环境上搭建工作流引擎、智能表单设计器与报表生成器等通用组件以及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的外部接口, 最后在此基础上建设办公管理等模块, 体现在各自的专题门户中。
2 系统主要功能
综合管理办公平台主要在办公管理、业务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党团管理、工会管理等8个方面都实现了设计的功能。 (图2)
2.1 办公管理
办公管理模块是日常使用的重点, 除实现传统的收文和发文等功能外, 还包括上级指示 (电话) 、政务督办、固定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办会申请、会议室管理、车辆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等功能, 实现了办文、办会、办事的网上流转。
2.2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按照勘测项目管理的全流程进行设计, 同时以此为核心, 纳入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
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子模块、项目实施子模块、经费管理子模块、档案调阅子模块和台账管理子模块等。
2.3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也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业务管理模块的基础上, 结合科技工作的特点进行了设计, 也纳入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内容。
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子模块、项目实施子模块、经费管理子模块、成果管理子模块、科技论文管理子模块和台账管理子模块等。
2.4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系统运行的基础, 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监管和实时更新。主要包括职员信息管理子模块、日常事务管理子模块和薪酬管理子模块。
其余的模块其功能特点相似度较高, 限于篇幅, 就不一一赘述。
3 系统主要特色
3.1 SOA框架
系统统一的设计和实现完全基于SOA面向服务构架, 将人员机构管理、授权管理、任务管理等各共有的基础组件功能封装成粒度合理的服务, 尽可能实现基础功能的复用。
3.2 文档编辑安全控制技术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Microsoft Word作为文件的编辑器, 拟稿、审核、修改等工作均可以在线完成,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限制用户的编辑行为, 同时提供了“修改痕迹”功能, 可以随时查阅领导修改和批注的要点, 也可以随时恢复公文的修订过程。
3.3 业务流程的构建和优化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依赖计算机程序化的流程, 但现实工作中并没有现成的流程图可供使用, 因此必须将现有的管理流程进行梳理, 初步构建起符合单位特点的流程框图, 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和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优化, 如针对拟稿类型多样的情况, 单设了“材料起草”流程, 交由办公室来判断文件的类型, 从而启动相应的发文流程。
3.4 内部逻辑关系和数据分析的实现
对于勘测单位而言,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都涉及到很多数据, 以前依托手工进行处理的情况极易造成前后不一、上下脱节等问题, 现在通过加入判断语句, 可以迅速实现预警预报。通过数据的集中管理, 可以快速实现月度产值分析、质量动态监管等管理功能, 可有效地进行决策支持。
4 结束语
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勘测单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对于提高办公效率、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执行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能够全面梳理各个管理环节的需求, 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 促进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二是能通过信息化手段, 提高文件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促进事件的高效运转。三是能保障院内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促进协同办公。四是基本上实现了管理的无纸化运转, 节约了办公经费, 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勘测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为例构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规范管理程序, 提升管理水平。并在总体设计、主要功能、系统特点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SOA
参考文献
[1]顾炳中.国土资源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2 (3) :3-6.
[2]周琦.建立北京矿治研究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J].矿冶, 2008, 17 (2) :117-119.
[3]彭帆, 宋宇.城市规划测绘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 :10.
[4]钟镔.企业信息化怎么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最新的亮点:创新服务新方式
阜南县国土资源局的管理与服务规范、周到,独具匠心。王震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阜南县国土局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执法与整治统一,实行阳光政务,为国土资源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阳光政务彰显活力。一是实行“窗式”服务。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国土资源管理窗口”。2006年以来,共完成国土各类行政审批事项326个,调处土地纠纷139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178个。二是坚持政务公开。公开办事依据、流程、时限和结果,土地整理、发证审批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等重大事项全部实行内部集体会审。
农田保护日见成效。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和保护制度。县、乡、村、农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卡,对划定的3421块基本农田进行勘测定界,县财政投入了34.6万元,新建基本农田保护标牌350个,切实做到定块到户、定位上图、定责到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138.15万亩,保护率达83.78%,超过法定标准3.78个百分点。
发展用地保障有力。2006年上报国土资源部4个批次的挂钩项目,有效地缓解了阜南发展用地紧张的局面,保证了5万吨甲醛、生物有机肥、玩具工艺品、苏皖木业、金光集团等一批省“861”项目和阜阳市“6611”项目按时上马。
土地复垦实现突破。把旧村庄改造作为土地开发复垦的突破口,实现了全县耕地面积稳中有增。2006年以来,争取到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投资1356万元的于集乡国家级项目,建设规模10830亩,可新增耕地838亩,目前正在实施;投资709万元的洪河桥镇白集村和投资2417万元黄岗、中岗两个乡镇的省级项目分别在招标和筹备中,并于11月底动工。两个项目建设规模共达27004.15亩,可新增耕地325亩。与此同时,积极发挥乡镇的主力军作用,强化土地开发复垦力度。2006年以来,全县26个乡镇共申报立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167个,新增耕地5382亩。
目前,阜南县正在掀起新一轮整地热潮,滩涂地、废窑厂以及废弃地开发复垦共41个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2151.75亩。
最大的变化:规范用地新秩序
阜南县规范土地市场内容实,形式新,易操作。
王震局长特别强调,近年来,阜南县国土资源市场管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规范操作程序。一是实行公示制度。对经营性用地年度供应计划,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定期公布基准地价和经营性项目供地结果。二是严格招、拍、挂制度。在各个环节中,做到公开发布、公开报名、公开竞标、公开结果。2006年先后拍卖、挂牌出让土地7宗,土地出让金成交价达1.66亿元;2007年已完成拍卖挂牌国有土地17宗,土地出让金成交价2.17亿元。
强化执法行为。继续加强动态巡查制度。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监督网络,实行周巡月查制度。自2006年以来,共制止农村违法用占地97起,立案查处92起,法院强制执行12起,刑事拘留2人,拆除违法建筑2890平方米,退耕41.63亩。
“争创一流,创新服务,强化执法,规范市场,保护资源,构建和谐”。这是阜南县国土资源局崇高的文化理念。从这里延伸,我们看到了许多精彩的镜头:“服务方式”丰富多彩;送法下乡、“拆违”攻坚、滩涂复垦、微笑服务,让无数人从中受益;街头设立法律咨询台、捐款救灾、外业调绘……,到处都有阜南国土人的身影。
【国土综合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县国土资源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半年工作总结11-28
国土资源系统10-21
国土资源管理实践报告07-28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论文09-10
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汇报06-03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个人简历10-20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05-24
2024国土资源管理所整改方案06-19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国土资源管理07-01
市国土系统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实施方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