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本领》教学案例

2025-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比本领》教学案例(精选12篇)

《比本领》教学案例 篇1

作 者:胡小安 胡光华

工作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希望小学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希望小学 邮政编码:338008 邮 箱:huxiaoan9999@163.com

创设合作探究情景 激发自主学习情趣----《比本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乐于学习与人合作。【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图画、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图画激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的两个朋友。他们是谁呀!(贴图片)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一只金丝猴和一只梅花鹿。

……

师:我们知道鸟会飞,鱼会游。那么哪个同学知道他们俩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呢?

生:(学生各自举手发言)金丝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

……

师:你们认为他们俩谁的本领大呀? 生1:我认为金丝猴的本领大。生2:我认为梅花鹿的本领大。生3:他俩的本领同样大。

师:那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看看他们俩

谁的本领大?(板书:比本领)

【评析:以图画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生动,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二﹑游戏识字

师:要去看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比赛,可要带上我们昨天刚认识的生字朋友。

师:(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同学们用开火车的形式大声地叫出我们的生字朋友。

师:引导评议个别难字的读音,并纠正。

生1:“垂头丧气”中的“垂”是翘舌音,读chuí;他读成了cuí。

生2:“比赛”中的“赛”是平舌音,读sài;他读成了shuài。

……

【评析: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并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合到学习的氛围之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出示课件播放课文内容)生:学生都在认真地听。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请你们试着像电脑里一样也读一读课文,好吗?生:学生都在认真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评价)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能够读出大象伯伯、梅花鹿、金丝猴说话时的语气。

【评析: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到句子之间的停顿,再到有语气地朗读;由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分层次逐步进行。】

四﹑ 读中悟情,情景交融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把

师:对,大家找得这几个自然段,正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师:比赛开始了,他们各自使出自己的本领,结果会是怎样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师:请找出“急得团团转”这个词语?“急得团团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谁来表演一下)

生:“急得团团转”就是心情很急切着急的样子。

……

师:请大家朗读

生:明白了合作才能摘到果子这个道理。

……

师:是呀,他们终于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摘到果子。让我们用一首歌向他们表示祝贺吧!课件播放“拔萝卜”的音乐,全班同学一起跟着唱。

师:谁来读

生2:打扫教室卫生。生3:跳橡皮筋。

……

【评析:教师抓住了重点、突出了难点;并挖掘了教材,拓展延伸,联系到了生活实际,引导了学生的思维。】

六﹑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看了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看了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有了本领也不要骄傲,别人的本领可能比自己的还要大,我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生2:如果遇到事情自己完成不了,可以找人合作把事情完成。

……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本领。今后,希望大家通过合作,充分运用自己的本领,做好每一件事,好吗?

师:现在,请大家自己找朋友,分角色合作把这个小故事表演一下,让我们在愉快的表演中下课吧!

(学生找好自己的朋友,在表演中下课。)

【评析: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体会学习的乐趣。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总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感必发,在愉快的气氛中自主地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 书】

比本领

金丝猴 梅花鹿

↘ ↙

合作

摘到了果子

(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本节课中,采用了结合上下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词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在了解“得意洋洋”一词时,通过找出含有该词的语句,并结合上文中梅花鹿的想法来帮助了解。学生很快就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它的意思,而且很中肯。又如在学习“垂头丧气”、“急得团团转”等词语时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很形象地表演出它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表演的同学演得惟妙惟肖,看的同学也非常感兴趣,不时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这一演一笑之中,学生不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感悟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词语。

二、借助图画,深入感受语言美

图画具有语言所无法企及的形象性。将语句的了解与图画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了解句意,从而深入地感受语言的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看到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图画动起来,非常感兴趣。通过图画,学生更生动、更形象地了解了文章中对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描写,有些句子,学生不看书也能琅琅上口,朗读时是那么的投入!

三、在游戏中主动识字,并亲身体验合作的愉快

游戏是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又使学生在“开火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与别人合作的愉快。学生的兴趣很浓,看他们那股高兴劲儿,真没法说!

【案例点评】

本案例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互帮互助。如学生一起合作“开火车”、集体表演“金丝猴急得团团转”等。另外,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听录音朗读,比一比,小组读,评一评等,都有助于增强成功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本案例的情境创设很有特点,教师的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引导点拨得法。如以图画引入,开展“开火车”游戏,做表演等,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比本领》教学案例 篇2

这样的讲法只能将一个好的文本变成了一个个数字:1、2、3、4。这样的支离破碎, 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幽幽的荷塘, 还是那夜淡淡的月色吗?我只看到满地的荷叶凋残与菡萏香消!

在几年的朗读教学尝试中,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一、让朗读时间更充裕

一节课45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甚至更少。其实, 教师应保证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 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等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匆匆过场, 草草收兵。

那么,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阅读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多读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要精讲多读。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指导思想, 讲要有针对性, 讲在点子上, 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和空白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其次, 要以“读”带“讲”。课文中文字浅显, 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 无需教师再作详尽的讲解, 可以以“读”代“讲”, 通过这种方法促使学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二、让朗读示范更出色

中学语文课本中, 有不少的名篇佳作, 其中蕴涵着浓浓的情, 这情有叹为观止的壮美之情, 有催人奋进的战斗之情, 有感人涕下的悲伤之情……教师在范读时, 如能读得准确传神, 并借助抑扬顿挫的变化, 便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文本的艺术境界里, 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 进入作者的思想境界, 与书中的主人公达到情感上的沟通, 产生共鸣, 从而读出感情。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 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 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 语断情不断, 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 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 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三、让朗读形式更灵活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一般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教师范读、引读、教读、听录音读、跟读、师生齐读、个人或小组轮读、比赛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 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 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理解段中的内容、层次时, 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 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 宜用齐读……

多种朗读形式在语文教学中都有自己独有的作用, 这几种形式不仅可以分别使用, 也可在课堂上交替或交叉使用。

如在教学《邓稼先》这课时, 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读中国百年屈辱, 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 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 读出欢欣鼓舞;读作者对邓稼先的赞语, 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满眶”, 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齐读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读出苍凉悲壮;男生齐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 读出壮怀激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 读出深切怀念。

在阅读教学中, 不管采取哪一种朗读形式, 都应符合课文的内容特点, 教师应针对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实际且实效突出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让朗读指导更到位

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 他们往往只重声音形式, 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面的技巧, 不重语言的内涵。不能融“导”、“练”于一体, 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体。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 把某一个字 (词) 读得重或轻些, 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慢些, 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很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 就认为该读重音, 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 表达的效果更强烈。有时, 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 但分寸感很差, 一重特重, 一轻特轻, 极不和谐。另外, 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 还读成了破句, 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即激昂处应激昂, 委婉处应委婉, 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这篇文章, 作者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 要朗读得好并不容易。这是“我”的两句话,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 ‘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的!’”要念得好, 就要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 设身处地地想想“我”当时的心情, 想想“我”的感受, 那黑暗、那恐惧, 使我急得要哭出来!这就要带着哭腔来读。待父亲一番指点鼓励后,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这“看见了”三个字, 心情有了变化, 但是恐惧感并未完全摆脱, 要念得有分寸。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后朗读自然是惟妙惟肖, 耐人寻味了!

五、让朗读评价更具体

缺少对朗读的评价是课堂朗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 有的教师在学生朗读时, 不注意审听, 或忙于板书, 或抓紧看教案, 将学生朗读作为思考下一步教学的过渡和缓冲, 学生读的如何, 无从评说。即使有评价, 也仅仅停留在“不错”或“真好”上。这样泛泛评价, 学生茫然, 难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 应该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及时进行具体到位的评价, 要让孩子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另外, 还要注意评价的语气应温和,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然, 在评价的过程中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 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放手让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 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 挖苦。师生通过讨论, 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 并侧重地再范读, 再练读, 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诗歌语言的形象、精炼, 小说语言的个性化, 散文的抒情性, 议论文的逻辑性, 记叙文的叙述性, 这些都要求学生用心去读去背。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朗读, 让“读”领语文教学之风骚。

参考文献

[1]陈树东.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之痛及其对策.语文教学与研究 (综合天地) .2008, (4) .

[2]黄乃佳.关于朗读教学的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 (01) .

《比本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比本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互相合作摘果子的事,告诉读者: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干好事情的道理。本单元的主题是合作,让学生懂得学习中、生活中的有些事情需要靠自己努力,或者靠自己现有的本领是不能做,也做不好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14个生字,会写“领”和“象”。正确认读多音字“了”的两种不同读音。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尝试运用。

3.培养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学会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会写“领”“象”。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尝试运用。

教學准备

教师:课件、贴图、词语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相关资料,生字练习册,识字卡。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播放视频《动物世界》,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交流自己最喜欢视频中的哪种小动物,并说说为什么。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指名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想办法认识它。

2.小组内交流识字法,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识字情况。

4.小结识字方法。

5.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开火车读并组词,检测单个字的认读情况。

6.“摘苹果”游戏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7.区别多音字“了”:同桌互读、开双轨火车读“了得,了解,成功了,会读了”。

8.趣味读词:“他们俩”“你们俩”“我们俩”。

9.动作表演读“得意洋洋”“垂头丧气”。

10.出示课文中描写梅花鹿“得意洋洋”及“垂头丧气”的句子,指导学生带上神态和动作读。

11.指导写“象”字,展示评价。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2.指导多形式读课文第一段。

(1)分角色表演读,体会金丝猴和梅花鹿的自信。

(2)齐读。

3.总结:你们的本领真不小,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知道了梅花鹿的本领是——“跑得快”,金丝猴的本领是——“会爬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他们是怎么比赛摘果子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四、拓展阅读,课后延伸

推荐阅读《同步阅读文库》中的文章《一个都不能少》。

板书设计:

比本领 象

梅花鹿 金丝猴

跑得快 会爬树

比本领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2、懂得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感情朗读、探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孩子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比什么本领?结果怎样?(相机帖图片)

三、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小铅笔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各有什么本领?

生:(默读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各有什么本领?

生:。。梅花鹿跑得快。。。金丝猴会爬树(板书)师:他们为什么要比本领

生:因为他们都都觉得自己本领大(相机指导读这句话)

生: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谁也不服气。那应该怎样读呢?

(相机指导:看来这两个小家伙都很自信,谁来读读,我们看看是不是也很自信!如果读得好,夸奖:哎呀,你就是那个自信的梅花鹿或金丝猴)

师:大象伯伯怎么说的?(指名读书,指导读书)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大象伯伯的话,大象伯伯的这个办法可真好,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戴头饰)读读这一段。

2、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给他们当裁判吧。自己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书,合作讨论)

学生讨论

(1)生:大,跑的快,很轻松就可以过河。(相机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飞快、亲亲一跳、一口气

赶快拿出小铅笔在这些词语下面画上小横线)

(指导读)

师:跑的这么快,这么轻松,本领真大。怪不得它会得意洋洋的想:“还是我的本领大。”

师:有没有孩子提出问题?(“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板书得意洋洋))生:骄傲、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只有自己行„„

生:(请学生表演一下)表演

师:我来当当记者,采访一下你你本领这么大,对自己这么有信心,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子呢?(指名读)

刚才还得意洋洋,现在却是垂头丧气,什么是“垂头丧气”?(板书垂头丧气)

生:很失望的意思。低着头,没有精神的样子。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

师:哎,心里真不是滋味。谁再来读一读梅花鹿的表现。

(2)金丝猴的表现呢?谁来读读。

师:金丝猴连河都没过去,它能不着急吗?全班一起读一读金丝猴的表现。

师:听得出来你们很着急,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心金丝猴,再读读。

(3)唉!他们本领都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子?你能用“他们都只看到。。。没看到。。。”的句式说一说吗?

师:那我们在合作时,不能只看到。。。看不到。。。

生:。。。

师:送你们一个词语—取长补短。(板书)

师:这一切被大象伯伯看在眼里,大象伯伯跟我们想的一样,他说了什么,来,我们读读。

3、看来,本领再大也不是什么事都能自己办得到的,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办法才摘到果子呢?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他们的办法。

(生读课文,小组交流)

生:金丝猴坐在梅花鹿的身上俩人一起摘到了果子

师:(课件出示)他们终于摘到了果子,靠的是什么?

生:合作

师:(板书)

师:他们为什么笑?

师:看来,有些事情的确需要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四、拓展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合作才能做好?

自评:

我们年级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我身先士卒打头炮。这不,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就和孩子们为各位老师献上了这堂精彩的课---《比本领》。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孩子们喜欢怎样的课文,一定要让孩子感兴趣,让孩子融入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每提一个问题,孩子们的小手林立,让我充满感动。作为一个教师,我始终把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作为一个重点而且是难点来抓。孩子如果在学习之初就被磨得来不敢说不敢动不敢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当孩子还拥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孩子的潜力真的如泉喷涌,否则,想象的大门就会过早关闭。

在学习课文时,我抓每一段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如第一段训练读——有信心的读。第二段重点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像、拓展延伸。这样循序渐进使课堂有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朗读热情比较高。班级的学习氛围较好。我自始至终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

孩子的语感是在读中培养的,我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使课文内容“活”起来。如:引导学表演梅花鹿从得意洋洋到垂头丧气的样子,在表演中,学生不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感悟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词语。同时,又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比本领》教学设计 篇5

1、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1课时

2、仿生 1课时

1、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对动物的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广泛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小组研讨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合作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3、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而采用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体验动物自我保护的奇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方案:

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3、活动自我评价。

4、活动延伸。

2、仿生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利用事物特点进行创新的能力,体验创新带来的喜悦。

2、激发学生研究动物的外形、结构与本领的兴趣开展仿生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动物、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动物仿生。

(1)人们从动物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许多新工具、新技术和新设备,出示图片:高速火车,观察:火车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外形?是从哪种动物身上受到的启发?

(2)出示图片:照相机、雷达、涡轮、建筑物、船等,分组观察讨论:这些物品都是从哪种动物身上受到的启发?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

(4)想一想: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5)到学校图书室查一查:人类在仿生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6)把查阅的结果跟大家说一说。

(7)出示图片:大象、袋鼠、企鹅、长颈鹿、鸟、羚羊,选择一种或几种动物,根据它们的本领和特征,小组合作,进行一次创新设计。

(8)集体交流,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结果。

3、活动评价。

(1)谈谈你参加这次活动的体会。

(2)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大?

(3)想一想:你下一步还要搞个什么活动?准备怎么搞?

4、活动延伸。

《比本领》教学设计 篇6

《比本领》是一篇短文。讲的是梅花鹿与金丝猴比赛摘果子,在比赛中了解到合作的作用;认识8个生字、学会书写7个生字:“象、伯、谁、轻、垂、挡、呀”。

教学目标:

1、流利的读出课文,并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初步了解合作的作用;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作的作用。

2、正确的读出8个生字;并能正确的读、写生字“象、伯、谁、轻、垂、挡、呀”。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合作的作用,学会生字。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出示梅花鹿、猴子的图像)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两种动物吗?他们各有什么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放课文录音)

二、学习新课

1、学生们听课文,看准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标上自然段顺序号。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的投影,

①与生字朋友打招呼。

考一考 他们俩 结满 摘果子

垂头丧气 挡住 哎呀

大象 伯伯 谁的 轻轻

②小老师领读词语

③检察员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④小组里互读生字卡片,老师检查

4、小组里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金丝猴和梅花鹿比本领,最后通过合作摘到了果子。板书“比本领”

2、他们为什么要比本领?从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①学生大声朗读找答案。

②大象伯伯是怎么说的?学生读,老师板画。

③他们是怎么想的?试着读一读

④小组里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在班级中表演。

3、梅花鹿和金丝猴对比赛这样有信心,看结果是怎样的?

①同学们先设想,结果会是怎样?然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②梅花鹿是怎样的?理解“得意洋洋”和“垂头丧气”,让学生进行表演。金丝猴是怎样的?学生表演“团团转”。

③找几名学生读,找学生到前面表演。

谁的本领大呀?大象伯伯又是怎样说的呢?

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大象伯伯的话,他们俩是怎么做的呢?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全班齐读。

②“他俩一下子明白了。”明白了什么?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板书“合作”

③除了这个办法,你能帮他们想到更好的办法吗?

5、小结,生活中有需要合作的事吗?你们是怎么做的?

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长听,继续认读生字。

板书设计:

比本领

合作

课后反思:

《比本领》教学案例 篇7

“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如何让“读”在语文课堂上独领风骚呢?面对当前的现状,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谈谈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形式多样,让朗读更“有趣”

为了让学生对读书保持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采取多样的形式。除了常用的示范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比赛读:小学生注意力有时不容易集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组织朗读教学时,如果老师能够注意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活动,就能够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作用。通常,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以下一些形式的比赛:

老师和学生的比赛。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去发现问题,而不仅是老师自己来指出问题,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发挥,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的比赛。人都有一种强烈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小学生更不例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的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就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长处,不断纠正自己朗读中的不足。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通过比赛练习朗读的方法,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学生朗读时的感情把握及朗读的能力提高得也特别快。

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有些记事、写人的文章和童话故事,分角色读还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

表演读:笔者仔细看了个年级教材,发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称赞》《陶罐和铁罐》等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任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想象诵读: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朗读可将语文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种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客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的问题,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

二、个性体会,让朗读更“有味”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与文本对话,潜心读,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理念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体现在个性化朗读上。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千差万别,因此,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做个性化地朗读。教师要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的认知和感受,然后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教师应该让朗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平台,让朗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营造氛围,让朗读情更浓

鱼游水中的自在与逍遥,让我们羡慕与喜爱,语文课堂之上,就要做一条畅游在书海里的鱼,学生最怕的就是逼,所以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和谐的读的环境,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快乐学习。语文课堂上,老师要重点捕捉作者情感的爆发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情韵流动,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读带动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和谐之美。浅尝辄止不会打动学生,老师的美妙讲说不一定能打动学生。真正让学生血液沸腾起来的是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自己的共鸣与感悟。

四、给足时间,让朗读更“有质”

朗读的时间要充分。“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在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于老师没有简单地处理,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直到四遍过去,于老师感到时机成熟,才找了部分学生根据自己读书时自己理解的意思和老师一块做动作。于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在“读进去”,“有所悟”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使学生明白了词语的意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该如此: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时间够了,能够独立体会的能力也便增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汲取其精华,文章的内涵不就弄懂了吗?

《比本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一、以图画激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小朋友。(出示梅花鹿、金丝猴的图画)生指认两个小动物的名称。他们各有各的本领。那么,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呢?

生说出两个小动物的本领。师出示词卡:爬树、跑。并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把这两个词卡分别贴到相应的动物下面。

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梅花鹿和金丝猴谁也不服气。他们正在举行一场比赛呢!

师板书课题:比本领

二、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小组检查。

2、教师抽查。老师想请小朋友像梅花鹿和金丝猴一样,同学一起合作“摘果子”。黑板上的“大树”上有许多“果子”,每个“果子”后面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词。谁摘到“果子”就要把后面的词语读出来。两、三个学生合作“摘果子”。

三、检查读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听光盘录音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1、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2、请三个同学分别当梅花鹿、金丝猴、大象伯伯把第一段读一读。

3、指名把第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大象伯伯出了什么考题?比赛前,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样想的?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

4、比赛开始了,它们各自使出了自己的本领,梅花鹿和金丝猴又是怎样做的呢?(生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5、引导说出“得意洋洋”、“垂头丧气”并贴在黑板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6、学生试着表演金丝猴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7小结:唉!他们本领都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摘到果子?你能用“他们都只看到......没看到......”的句式说一说吗?那我们在合作时,不能只看到......看不到......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取长补短。(板书)

这一切被大象伯伯看在眼里,大象伯伯跟我们想的一样,他说了什么,来,我们读读。

8、看来,本领再大也不是什么事都能自己办得到的,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办法才摘到果子呢?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他们的办法。

9、生读课文,小组交流后汇报。

10、他们终于摘到了果子,靠的是什么?

11、他们为什么笑?

看来,有些事情的确需要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五、情景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

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小组里谈谈身边需要合作的例子。

七、游戏《二人三组》。

《比本领》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比本领》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比赛摘果子,它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学习此课,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和别人合作。

在领会大纲精神、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情况综合把握的基础上,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编排此课的意图,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时,我抓每一段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如第一段训练读、分角色读。第二段重点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并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意思。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像、拓展延伸。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因为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应创设不同的、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兴趣的情境。本课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让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学中如动画再现、角色扮演等情境创设为让学生投入良好学习状态创造条件。

二、朗读体验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强,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因而本文采取以读为主的学法,求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图文对照,边读书边思考,在朗读中,要善于抓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自己学过的语言文字,总之,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通过读,让学生自已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改和新课标理念,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以图画激趣,引入课题。

首先,出示金丝猴和梅花鹿的图片,以图片引出课文中人物,这个设计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因此学生很积极参与课堂。接着:老师要考考大家,他们两个分别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金丝猴和梅花鹿的本领,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那他们两个谁的本领大一些呢?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课题。第二环节、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先做第一件事,读读绿线格和田字格里的生字。第二件事: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三件事情:图文对照,读、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三环节: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比本领》教学案例 篇9

一、设计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思想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本课采用了将情境融于一定的教学内容之中的情境式教学,以系列故事的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练、趣中练、玩中练。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据课程标准,尝试运用了启发、诱导、合作、游戏、评价、激励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本课在创设学习环境时,采用了开设“游戏菜单” 的方法,即为学生提供一个游戏名称,让学生根据菜单内容设计游戏方法、布置游戏场地并在练习中改进、完善游戏。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在学习中多一些探讨、多一些思考;教师在这一学习环境中,是以一位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的角色巡回在学生中间。

2、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

体育情境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入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地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因此,在本课教学内容中设计了多处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根据情景内容的不同,其入境的方式也不同。

(1)以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的创设只有融入了参与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语调叙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学生的情绪会随着教师的语言描述而发生变化。本课在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时,用适宜的解说词来配合学生进行动作的练习,这样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以实物演示情境

有情、有景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运用。形象化的头饰、有趣的场景是学生所喜爱的形式之一,教学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参与本课的各项活动。如在教学中用纸棒和纸盒摆成“小动物的家”、“动物园”以及“动物运动场”,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场景和各种游戏及竞赛中,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这不仅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3)以角色扮演进入情境

低年级学生喜欢动物、好表现,在教学中让他们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学习和游戏,学生会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和游戏中,无论学生是扮演可爱的“小青蛙”,还是敏捷的“小袋鼠”都非常投入、积极踊跃地争当“青蛙王子”、“袋鼠公主”,学生在扮演的角色中快乐地学习和游戏,显得乐此不疲。

二、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学练中,并在活动中掌握几种双脚跳跃的方法。

比本领[推荐] 篇10

教材分析

《比本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相互合作摘到树上果子的事,告诉读者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干好事情的道理。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特别是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生动,学生读完故事后很容易明白文章揭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孩子们大部分可以比较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有一定的根据问题勾画、精读课文的能力。老师重点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思想的转变,从而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学习生字、记忆字形;学会在具体的学习中,合作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设计理念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用心感受,用情朗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用具体的动作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想象能力,通过学习童话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学习课文,初步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理解文中“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主题,有感情朗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动物王国的朋友正在聚会,聚会的主题是我会什么,(课件展示连线题)请学生连线后问: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会什么?

2、他们中间数金丝猴和梅花鹿吵的最凶,谁也不服谁,非要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板书课题:比本领。学习“领”)。【这样以图画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生动,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看课文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3、课件展示词语,检测认读情况。(做摘果子游戏)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梅花鹿、金丝猴、摘果子)

三、精读童话,感悟品味。

学习第一自然段(比赛前)

1、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谁也不服谁,正当它们俩争执不下时,大象伯伯给它们出一道考题,是什么呢?(出示大象伯伯的话)(朗读指导:大象伯伯是一位长者,说话的语速就要慢一点,沉稳一点。)谁再来试试

2、它告诉我们要摘到果子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自己好好读读,看谁先找到。(出示:能过河,会上树)

3、好,让我们再来读读大象伯伯的话,让这两只好强的小动物再次听清考题的要求。(齐读)

4、大象伯伯的要求很明确,那梅花鹿和金丝猴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动笔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用——线画出梅花鹿的想法,用~~~线画出金丝猴的想法。

5、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从这两句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个词你读出它们对自己很有信心了?(一定)(好,这只梅花鹿请你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跑得快,一定能摘到果子。有信心的金丝猴在哪里?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能行,你最棒!)

学习第二自然段(比赛开始)

1、比赛开始了,梅花鹿、金丝猴都使出各自的本领,它们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在这场比赛中,梅花鹿的表现如何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梅花鹿跑得快呀?(出示梅花鹿表现的句子)

3、你能让梅花鹿跑的更快一些吗,谁能再试着读一读?(哦,他不仅重读了“飞快地”和“一口气”这两个词,而且读的很快,突出了这只梅花鹿跑得确实很快。)可是,孩子们,你们想过吗?这可是一条河,咱们能一下子就跳得过去吗?(不能)

3、可梅花鹿只轻轻一跳就过了河,所以孩子们还要把“轻轻一跳”读得轻一些,让人感受到梅花鹿过河的轻松自如。谁再来试试。

4、孩子们,梅花鹿本领这么大,让我们来夸夸他吧,(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是呀,梅花鹿本领可真大,难怪它自己也得意扬扬(出示得意扬扬)

5、你知道得意扬扬是什么意思吗?(得意,骄傲)

6、梅花鹿在得意扬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高昂着头,喜滋滋的、神气活现、沾沾自喜、摇头晃脑)

谁来表演一下得意扬扬的梅花鹿,要注意它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先在座位上练一练。指名表演。(你把这只梅花鹿表演得活灵活现,让我们都感受到了这只梅花鹿的得意、骄傲。)

7、梅花鹿别骄傲得太早,你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出示句子)谁来告诉大家原因。

8、梅花鹿虽然过了河,可它怎么也摘不到果子,让我们看看梅花鹿在树下着急的样子。(出示:跳了又跳,怎么也)

9、此时的梅花鹿不再得意扬扬了,它变得怎样?(出示:垂头丧气)孩子们,你们都读读这句话,再想一想当时梅花鹿垂头丧气会是什么样啊?(失望、难过、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孩子们说得可真好,这就是垂头丧气。

10、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垂头丧气的时候啊?(那就请你伤心难过地读这个词,请你失望苦闷地读,闷闷不乐地读,无精打采地读。)

11、此时此刻,梅花鹿觉得自己肯定是赢不了这场比赛,心里好失望,好难过啊!

12、让我们把这种感觉带到课文中去,读出前后不一样的梅花鹿来。(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比赛一开始,梅花鹿一口气就跑到了果树下,真是毫不费力呀。(女生得意地读)他在果树下跳了又跳,可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刚才的得意一扫而空。(男生难过地读)】

13、梅花鹿跑得那么快都没摘到果子,因为他不会爬树呀,那金丝猴可是爬树的高手,他一定能摘到果子吗?(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金丝猴着急了?(板书:团团转)谁来表演一下急得团团转的金丝猴。

14、他过不了河怎么摘果子?个人本领再大也使不上去,金丝猴该多着急呀?怎么办?此赛就要输了。(齐读)

小结:梅花鹿不会爬树面对着满树又大又红的果子干瞪眼;小河边,金丝猴过不了河,急得抓耳挠腮。这可怎么办呀?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摘果子)

1、让我们看看第三自然段,经过大象伯伯指点后,他们两个是怎么摘到果子的。请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板书:合作)

2、(出示图片)看,梅花鹿驮着金丝猴,金丝猴抱着红通通的果子,他们为什么都笑了?它们两个的笑其实有多种含意(为合作摘到果子很高兴;为自己之前的想法而感到不好意思;同时也是对大象伯伯良苦用心的感激。)

3、让生说说两个小动物摘不到果子的原因,明白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一个人的本领都不大,只有团结(合作)的本领才是最大的。

4、让我们也来合作学习吧,分角色朗读课文。(合作读书,明白角色)(刚才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绘声绘色,你们体会到合作读书的快乐了吗?)

5、学完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呀?

6、小结:是呀,有些事情只靠自己努力或自己的本领是不行的,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可太多了,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合作过哪些事呀?(跳绳、下棋、拔河、做值日、啦啦操比赛)

2、游戏需要合作,劳动需要合作,学习也需要合作,需要合作来完成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也是通过合作夺得金牌为国争光的。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与好多国家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图片展示)

3、师小结:合作可以收获成功,合作可以摘取胜利的果实,合作就是解决难题的金钥匙。希望大家今后能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加深友谊,享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将《比本领》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

比本领

梅花鹿

金丝猴(能过河)

(会爬树)/

合作 ↓ 摘到果子

动物比本领作文 篇11

狐狸打开信一看,只回了句:“没问题。”

到了第二天,哆啦A梦和派大星站在狐狸家门口准备比赛,狐狸一出来,便开始比赛了,派大星是裁判,第一场比的是狡猾和小聪明,狡猾的狐狸胜出了,第二场比的是正义和谁做的好事多,多啦爱梦赢了,结果两人平局。派大星没有办法把村里所有的人都叫出来了,让村里的人投票,谁同意狐狸进监狱举手,结果全部举起的手,谁同意哆啦A梦进监狱举手,结果没一个人举手,最后狐狸只好交出粮食,垂头丧气地走了。

《比本领》教案 篇12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懂得同伴之间互相合作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故事《比本领》课件、轻柔的背景音乐、书包若干

活动过程:

1.以故事情景引入活动,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

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谁的本领大?(让幼儿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2.播放课件,组织幼儿观看请幼儿跟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根据故事内容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

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摘到果子的?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小猴子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丰富词汇:合作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就摘到了果子,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摘到果子,合作让本领变的更大了

3.游戏:背包取物

(1)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件小礼物,请把小书包背上我把它已经放在你们的书包里了,请小朋友看看你喜欢吗?但是在取礼物之前 老师有个要求(在取东西时,不能把书包摘下来)

(2) 孩子们开始拿礼物了,都拿不到,启发孩子想方法(互相帮助,合作才能拿到礼物)

4.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及合作带来得快乐

小结:小朋友之间一定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上一篇:写我家的变化作文下一篇:金融工作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