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第1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学一年级数学,两个班每班41名学生,共82名学生,其中一(1)班男生19人,女生22人,一(2)班男生20人,女生21人。这些学生部分是附近农村就近入学,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外来务工的人员的子女来自各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
通过几天的观察,这些孩子大多活泼好动,由于班级容量大,又没有进行学前教育,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时需要多次组织教学,但是教学效果依然不好,一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行动,老师发出指令,部分学生根本不听,有的学生老师点到名字了依然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整体看两个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但对知识的理解不规范。两个班中都有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思维比较活跃,数学素养较高。也有几名学生学习有困难,其中一(1)班张青不能按照老师指令行事,老师说什么根本不懂,只有老师单独辅导,才能知道干什么;一(2)班的张明上课不听讲,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东西就吃东西,去厕所也举手向老师说明,直接开门就走,还影响同桌学习;一(2)的肖军根本听不懂老师的指令,老师单独辅导也听不懂老师说什么,每次上课就是自己捣鼓自己的。
二、教学内容
一册教材共包括十个单元: 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 二单元:分类
比较 三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四单元:位置与顺序 五单元:加法和减法
(一)六单元:认识图形 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八单元:学看钟表 九单元:加法和减法
(二)十单元:总复习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上课、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初步了解数学的研究内容。
4、能用20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写20以内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5、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而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和物体的多少。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通过食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9、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10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1、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1、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今年是第一次教学一年级,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争取提高教学成绩。
1、要拥有一颗责任心。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一个老师如果缺乏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那么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听老师讲课,才会喜欢上数学课,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和训练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课前课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认真作业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这就形成了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如何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呢?
①利用设疑创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上新课时,可以把例题作适当变化,把例题放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到学的有意义有用,学生做这样的题目会特别有兴趣。
②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打开解题的思路,使学生在发现解法中相信了自己的才智,尝到了学的兴趣。
③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求学的兴趣。要分类精心设计作业,使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在成功中求进。简单的题目可以提问中下层学生,有点难点的可以提问其他学生,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信心。
教师培养学生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也就是学生求知欲,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三带三不”与“三耐心”: 三带:带微笑走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三不:不埋怨;不讽刺、挖苦;不说不利于学生上进的话。
三耐心:耐心指导学生;耐心帮助学生;耐心等待学生的思维反馈信息。
5、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由教师的反复训练和学生自身的刻苦练习,长期积累而成的。各种各类练习也为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①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坚持每天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并且对学生的口算练习进行认真地批改,有错及时让学生订正。这样坚持练习,日积月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结合教材补充一些必要的计算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每天补充一些必要的计算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或者是各类基本计算练习和一些基本的有一定思维性的计算补充作业。每天定时、定量、有计划的进行练习,既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旧知得以巩固的同时,又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逐步积累中提高计算能力。③合理利用精确制导,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因为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充分利用练习册中的大量练习,一方面让学生及时巩固旧知,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
6、注重作业的设计和批改
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作业,才能尽可能地发挥作业的最佳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业不能随意,应该结合当天的内容,对内容进行选择,不能单是例题的重复,这样做起来虽说学生大部分会做,但却缺乏灵活性和思考性,对反应比较快学生来说就没有锻练的机会。不布置课堂上做过的作业,对布置的作业一定要精批细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7、虚心学习,及时总结与反思。
由于职业的需要,教师要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古人云“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回味反思,就有提升发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七、优秀、学困生辅导计划
(一)优秀生辅导计划
1、目的。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特选拔学科基础扎实、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超群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为学校增光。
2、优秀生情况分析。
在智力、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方面相对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好学生,也被称为优生。由于这些学生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行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优生在年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却颇大,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很大作用,这些学生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工作无疑会对班级质量好坏产生很大影响。
通过几天的了解,有一些学生反应优异,但还不能确定具体名单。
3、具体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5)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6)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4、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外书习题。
(二)学困生辅导计划
1、目的。
学困生的问题,在每个教学班都会相对存在的。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
2、学困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天的观察,初步发现几名学生学习有困难。其中一(1)班不能按照老师指令行事,老师说什么根本不懂,只有老师单独辅导,才能知道干什么;一(2)班的上课不听讲,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东西就吃东西,去厕所也举手向老师说明,直接开门就走,还影响同桌学习;一(2)的根本听不懂老师的指令,老师单独辅导也听不懂老师说什么,每次上课就是自己捣鼓自己的。
3、具体措施。
(1)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让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
(2)以奖励为主要手段,多鼓励,多表扬。(3)上课时时提醒,处处关注。
(4)定期对学困生进行考试和检测,及时了解补习情况。
(5)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
(6)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学困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和家长联系,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7)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困生各自的实际进行有的放失地辅导。非智力的学困生,往往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能专心听课,意志薄弱等因素造成的。对这种学困生,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对学困生的引导,应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针对个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八、课时安排
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4课时 二单元:分类
比较„„„„„„„„„„2课时 三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11课时 四单元:位置与顺序„„„„„„„„„„2课时 五单元:加法和减法
(一)„„„„„„„13课时 六单元:认识图形„„„„„„„„„„„1课时 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5课时 八单元:学看钟表„„„„„„„„„„„2课时 九单元:加法和减法
(二)„„„„„„„12课时 十单元:总复习„„„„„„„„„„„„6课时
九、学期目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编排, 每单元基本围绕一个主题组织3~5篇课文。笔者实施的单元整体教学, 就是充分利用教材编写的特点, 把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目标、教材, 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突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系统建构, 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现实教学中, 很多教师仍停留在思考一篇课文甚至每一课时“教什么”“学什么”的操作层面, 忽视教材编写意图, 缺少对整体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的建构。孤立解读与运用文本, 缺乏科学的教材观、课程观与教学观, 使语文教学“模糊一片”。单元整体教学将改变教师往学生的筐里“装树叶”, 无法生长能力“树”的现象, 改变忽视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整合,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学生“勤”, 教师“拙”或学生被动“等学”的现象,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优化学习过程;改变一味面向考试的教学技巧, 注重言语积累与实践, 把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等整体设计, 使学生能感悟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单元整体教学将运用其整合、优化、积累、运用的特点, 克服教学的随意盲目, 增强教学的连续与阶段性, 突出教学重点与系统认知, 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并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遵循学习规律的需要。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中的格式塔学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韦特墨认为, 人的思维是整体性有意义的直觉, 而不是各种映像的组合。统整式语文学习理论是又一种能够支持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 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的一种学习观点。“抱持统整式语文观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共同拥有他们的语文课程。老师设计、发展长程的研究单元 (称之为‘主题式单元’) , 如此学生才有充足的机会在各种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语文。”[2]从语文能力的评价理论看, 国际阅读评价体系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大致包括: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从国际阅读能力测试的发展形势来看, 更重视联系与整合, 这就带来阅读形式随着目的的改变而改变。[3]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分解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定, 应考虑到依照课程标准, 做到单元整体架构。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课时内容结合起来, 就要教师有意识针对性地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单元整体目标与课时目标。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三级目标比照落实:
“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一致, 简单地说, 就是要教‘课程的语文’”。[5]单元整体教学和单元教学相比呈现出内容整合, 目标精简, 以及学习方法的自主探究性。依据课程内容设定合理的单元整体目标, 分配课时内容, 将“整合”的思想融入阅读与实践, 贯穿于学习始终。
二、整合教学内容
1.整合教材
表达是集语文听、说、读、写为一体的一种能力, 语用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教师可基于表达解读教材, 促进言语运用。“学生阅读课文获得信息, 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在性的行为。学生阅读课文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 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6]关注作者表达就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 围绕“表达”层面对教材进行整合、比较, 并以此为载体训练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根据言语运用的目的合理调整单元教学顺序, 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有趣的实验》, 教学目标之一:“品读科学家斯帕拉捷好奇猜想到四次实验得出结论, 学习文章中实验过程描写得生动有序, 并尝试练笔。”教师把单元习作4“有趣的蚂蚁实验”作为了这篇课文的延伸练笔, 让学生制作和12课相似的实验记录表, 根据“试验目的”记录实验过程的四次“猜想”“操作”“结论”, 然后写自己的有趣实验。学生能感悟到观察、思考、实验, 因为好奇心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运用表达的技巧。
单元整体教学还可以把同主题的文本表达在对比阅读中, 走向学生可选择的言语运用。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描写祖国风景的文章, 表达上风格迥异, 《三亚落日》作者连续观察, 按照时间顺序细致描绘, 文中比喻、拟人, 联想丰富。《烟台的海》以冬春夏秋季节变换的顺序描写, 把景与人融合一起。《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 移步换景的手法, 让读者鲜明感受到游览的顺序。作为指向言语运用的单元整体教学, 延伸练笔可以设计为“运用2、3、4课学到的一两种描写方法, 写一处自己熟悉的风景。”还可以让学生批注自己的作文, 点评伙伴的优秀习作方法。
以单元为整体基于写作进行解读, 可以多角度出发, 特级教师魏书生对一篇文章基于写作进行解读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借鉴[7], 他从“分析思想”“分析选材”“分析结构”“分析表达方式”“分析语言”五个纬度展开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参照语文课程标准从表达运用的角度调整适合的高度。
2.整合学情
学校设计校本的探究方案, 作为学生前置性学习材料, 同时也是学情调查。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不同, 自然产生阅读差异, 教师能否把这用差异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利用差异推进教学, 让不同学生获得多层次发展。
利用学生前置性学习产生的问题, “你自己的疑问”“团队交流后还无法解决的疑问”, 根据学情反馈, 合理地调整教学的核心内容, 同时把不同的疑问和解决的问题化为教学推进的资源。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主题为“诗文精粹, 走进经典”, 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喜欢读《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的青少版, 因为读原著困难。教学中, 教师把本单元的探究重点放在经典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 探究发现。学生对比阅读《三打白骨精》, 探究原版描写的特色, 咀嚼文字, 感受精彩;学生又把课文《螳螂捕蝉》与寓言成语原文故事对比, 发现原文故事用词的精准、精炼。学习后, 引发了学生读经典名著原版的热情。
依照学情整合探究内容, 还可以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差异与层次, 捕捉整合的信息。例如:针对一篇文本不同的阅读批注, 教师指导学生灵活有效地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个性思维的碰撞, 培养他们的研究性思维;针对一组文章的比较阅读, 学生对比探究同一主题的不同写作角度、表达方法、语言特色, 而达到单元整体阅读的立体认识, 从而深入理解, 悟得方法。教师要能从知识传授转向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上来。
三、优化教学方法
1.落实“四类课型”
教师整合教学重点, 展开单元整体教学, 主要的学习流程为:基础整体感知———重点体验运用———提升整体感悟, 课型可分为单元导读课、单元探究课、单元延伸课、单元整理课等四种。
2.推进“三性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份“探究方案”既是学情调查, 又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前置性学习的手段。例如:
准备性学习让学生了解目标、提出疑问、尝试学习、搜集资料, 是学生进行单元自主学习的首要策略。学生在准备性学习中需要团队交流合作的部分可以放在课前早读时间。教师利用学生交流的重难点, 及时删减或调整自己的针对性教学内容。
针对性学习利用问题呈现、引导提升、合作探究、实践运用, 更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满足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需要, 要求设计教学时要进行差异性设计,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 还是教学策略的筛选、教学过程的安排, 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8]关注学生学习起点水平, 在课堂上提高他们的学力水平, 让学生“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产生变化, 能够提炼学习方法, 适时迁移学法。
延展性学习的策略选择为回顾与冥想、反思与评价、积累与发现, 呈现同类主题的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教师可以选择使用。
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合适的整体教学的“探究方案”, 并合理使用,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方法。探究方案的设计建立在科学设定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实际需求, 同时考虑教学的快捷有效, 尽可能避免学生大量书写, 以最短的时间做最高效的单元预习。调整难于操作的设计, 考虑团队合作交流的方式和时间。对方案的评价可以让团队评定和教师评定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方案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3]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建构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 24~28.
[2]C.C.Pappas, B.Z.Kiefer, L.S.Levstik.林佩蓉, 蔡慧姿译.统整式事文教学的理论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3:2.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2~13.
[5]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20.
[6]王荣生.语文教学的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17.
[7]魏书生.魏书生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13:129~130.
苏教版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高。但仍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除法;
二、角;
三、混合运算;
四、平行和相交;
五、观察物体;
六、运算律;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认数;
十、使用计算器;
十一、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估算和估计实际问题的结果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数感;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算顺序、运算律,以及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3)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进行几何体与视图相互转换,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以及周角间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根据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简单的游戏。
2、能力目标:
(1)能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中看到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能通过两步计算或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计算后回答问题的习惯;
(3)能找到生活中应用两点一条直线的例子和应用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能读懂媒体呈现的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5)能通过修改和重新设计游戏规则,实现游戏的公平;
(6)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开展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
(7)在教师的组织下反思自己的学习,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
(2)在学习过程中能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3)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4)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 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和可能性、认数。
教材难点: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措施:
1、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2、合理安排,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7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6课时
认数 8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5课时
整理与复习6课时
加机动课时10课时共89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三(1)班和三(2)班共有学生14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六、全册课时安排:
(约61课时)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减法……………………………………………………3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66人,从上学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不上进,总的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差,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四个领域: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按单元):分数乘法、长方体
(一)分数除法、长方体
(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
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
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五、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
1、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或已有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数学意义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5、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7、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
8、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9、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六、全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8课时左右
(2)长方体
(一)7课时左右
(3)分数除法10课时左右
(4)长方体
(二)10课时左右
(5)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左右
(6)百分数11课时左右
(7)统计6课时左右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在新课改中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力争通过复习弥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下学期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7人,男生13人,女生14人。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学生跟着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居住,难免给教学带来不便,好在学生学习态度踏实。只有少数学生自制力差,需要加强督促,复习更要特别关注。
2、复习内容简析:
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与图形;统计等4个方面,用问题或习题作提示引导学生整理,这是教学编排上的一个特点,这样编排,不仅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整理和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融合。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慨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3)、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及交流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感知整理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的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存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2、难点:(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要根据相关内容的提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结构,锻炼基本技能、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6、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复习时间安排:
小数……………………………………………………6月9日----6月11日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6月12日----6月16日
空间与图形……………………………………………6月17日----6月19日
统计……………………………………………………6月23日----6月23日
综合复习-------------------------6月24日----6月24日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
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五、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反思与感悟:
第二课时
含有两级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板书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看:课本6-9页例3
2、想: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
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做: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
624÷3×2
尝试做第7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学习例3
出示挂图
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检查“做一做”
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3、练习一第6、7题: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
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反思与感悟:
第三课时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10页例4
2、想: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3、做: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学习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检查“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反思与感悟:
第四课时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
5、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关于0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例题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11页例5,2、想: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3、做:尝试做第12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学生独立解答
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明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2、检查“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3、小结
。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第4题: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
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练习二第6题: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四)(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天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4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的160个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
5、广泛适用性
本册的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6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汉语拼音识字、正音,认识常用汉字400个,能准确书写其中的160个。
教学难点:汉语拼音、识字、写字。
五、课时安排
入学教育
2课时
汉语拼音
42课时
识字
(一)13课时
课文
48课时
识字
(二)11课时
六、教学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1、在识字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2、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3、在阅读教学中,因重视指导朗读,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4、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5、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汉语拼音
1、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o、e。教学重点:a o e的发音、书写以及四声读法。
教学难点:a o e的书写,上声、去声两个声调读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文插图、韵母卡、声调符号及读法示意图、黑板上画有四线格。
课时安排 :
2课时
师生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
一、准备谈话
1、教师简介汉语拼音的作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看书识字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识课题。
二、学习单韵母a
1、指导观察“小女孩看医生”图,谈话中引出a,(出示a的韵母卡)读a,告诉学生a是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
2、学习a的发音
(1)示范发a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a音的发音方法(口张大,舌面中间稍隆起,口形始终不变,声音响亮,声带颤动)。
(2)练习发音,结合订正。(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3、指导认a的形
(1)引导看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哪个部位与a的字形相似,结合示范书写,用“小女孩,圆圆脸,一条辨子右边扎”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左下方a的笔顺分析图,教读笔画名称(左半圈,竖右弯),让学生说说a几笔写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同时练习书空。
三、学习a的四声读法
1、认识声调作用,结合引出声调符号(板书),老师示范读出a的四种声调。
2、学习a的四声读法
(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3、练读a的四种声调(打手势表示四声高低变化,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
四、认识四线格,指导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四线三格”,数一数有几条线,几个格子,告诉学生它叫四线三格,分别指出线格名称。
2、观察课文左下方,说说a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指导在a上标调号,边标调号,边读四声。
五、指导读书
1、让学生找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导逐一指读。(注意看书的卫生习惯)。
2、看图教读儿歌。
六、巩固练习
在拼音本上继续练写a的四声。(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方法。)
第二课时 1.检查复习
出示a,齐读a,开火车认读a的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o
1、指导观察“公鸡打鸣”图,从谈话中引出o(出示o),告诉学生o也是一个单韵母。
2、示范发o,让学生模仿练读,体会o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嘴唇圆圆的,舌头向后缩,口形始终不变,声音响亮。)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结合正音。
4、引导观察插图,识记字形,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书空。
5、练读o的四声(以手势辅助,先按序,再变序,抽读)
三、学习单韵母e
1、指导看图引出鹅(e),从
音引出e,(出示e)
2、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e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口半开半闭,嘴角向两边咧开,露齿,舌头后缩,舌根稍抬。让小朋友咧嘴笑一笑发e音)
3、组织多种形式练读,正音。
4、引导观察插图,识记e形,示范书写,书空。
5、练读e的四声(用手势辅之,先按序,再变序)
四、巩固练习。
1、抽读a o e及它们的带调卡片。
2、做听韵母(包括带调的)发音取卡片游戏。
五、指导读书。
1、从课文中找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读一读,再读全课内容(注意看书的卫生习惯)。
2、带读儿歌,找出a o e三个单韵母。
六、指导书写。
1、引导观察o e在书中四线格上的位置,说说它们几笔写成,写在哪一格上。
2、师范写,让学生观察起笔、止笔,运笔方向。
3、全班试写,练习书写。
七、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
a o e三个单韵母的书写问题不大,但学生对它的四声变化比较陌生,因而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活泼生动的方式,如:开小车等,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从而乐学、爱学。
2、i u ü
教学目标:
1、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习i u ü三个单韵母的四声读法,认识i上加调号“.”要省写的规则。
3、能准确地认读带调单韵母。
4、看图读儿歌,能找出儿歌中的新学韵母i u ü。
5、注意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i u ü的发音方法和书写,认读带调单韵母。教学难点:ü的发音。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文插图、单韵母卡片。课时安排 : 2课时 师生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带调a o e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2、准备谈话提出新课教学内容。
二、学习单韵母i
1、指导看“衣服”图,谈话引出单韵母i(出示i)
2、示范发i音,学生模仿,体会发i的要领(口开得很小,嘴角向两边咧开,舌尖靠近下齿背,发音响亮,口形不变。)
3、反复练读。
4、联系插图帮助记i形。引导观察课文下方i的笔画分解图,师示范书写,学生边书空边说:先写竖,再写点,i i i。
三、学习单韵母u
1、看“乌鸦”图,引出u(出示u)
2、师示范发u音,学生模仿体会发u的要领(双唇拢成图形,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响亮,口形始终不变。)
3、反复练习
4、联系课文插图记形,引导观察四线格及u的笔画分解图,让学生边书空边说笔顺(竖右弯,竖右弯)
四、学习单韵母ü
1、看“鲤鱼”图,谈话引出鱼(ǘ),再从
引出ǘ(出示ü)
2、师示范发ü音,学生模仿体会ü的发音要领(双唇呈扁圆形,接近闭合,舌头向前,接近下齿背。发u时注意与发i的区别,发u圆唇,发i嘴扁,嘴角向两边咧开。)
3、反复练习发ü音,结合正音。
4、联系插图记ü形,指导观察课文下方ü的笔画分解图,师示范,学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五、指导读书。
1、找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逐一指读。(注意习惯)
2、指导看图,师领读儿歌,找出儿歌中的单韵母i u ü。
六、巩固练习
1、做听音取卡片游戏。
2、指导观察课文下方i u ü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注意i ü头上的点书写的位置)
3、在拼音本上i u ü写各一行。(注意写字姿势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抽读带调的a o e卡片。(先让学生复习“声调路”歌,再读a o e四声。)
二、学习i的四声读法。
1、板书īíǐì,学生观察回答i头上加调以后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试发i的四个声调,、结合正音,反复练读,逐渐熟练。
三、学习u ü的四声读法
1、板书: u
u
u
u ü
ü
ü
ü
2、让学生给u ü加上四声调号。
3、试读、练读u ü的四声,练读i u ü的四声。
(横读、竖读、顺读、倒读、抽读)
四、指导读书。
1、找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读一读(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良好的看书卫生习惯)
2、看图带读儿歌,找出i u ü三个单韵母。
五、巩固练习
学生在拼音本上书写i u ü各一遍。(巩固i u ü的标调规则)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
拼音教学
b p m f 教学目标:
1、b、p、m、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b、p、m、f 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教学难点:韵母带调拼音。
教学准备:课件、字母卡片、纸条
师生双边活动: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b p m f ”的音形、字形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课件(“b”的主题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6)开火车读。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右下半圆“b b b”。6字“b”。„„ 3.指导书写b(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二)学习“p”的音形
1.出示课件(“p”的主题图)
(1)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学生试读字母“p”。
(3)讲: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4)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不送气,“p”送气。可以用一页纸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5)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6)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7)指名读。2.学习“p”的形
(1)学生提问:字母“p”与图的哪一部分很像呢?(2)谁愿意编儿歌记忆“p”的形呢? 右上半圆“p p p”。
端起脸盆把水泼“p p p”。路灯“p”。
3.指导书写“p”(1)认识基础笔画:竖。(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3)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
你认为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5)学生结合书中的范字进行对照比较,修改!(6)学生再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学习“m”的音形
1.出示课件(“m”的主题图)
(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游戏吗?(2)这个字母怎么读?
(3)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有些颤动。教师示范读。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5)开火车读。2.学习“m“的形
(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m“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m“(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2)学生书空。
(3)请同学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4)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f“的音形 1.出示课件(“f”的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3)学生体会读。
2.学习”f“的形
(1)怎么记忆”f“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 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2)编记忆”f“的小儿歌: 爷爷拐杖”f f f“。一根拐棍”f f f“。3.指导书写”f“(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三、练习拼读音节,巩固方法
1、课件演示声母b和韵母a拼成音节ba。(提示:在拼读时,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做“找朋友”的游戏。四名学生拿“b”卡片,另四名学生拿“a、i、u、o”卡片,其他学生拍手唱找朋友歌,八名学生迅速组成四个音节,带领大家拼读。
3、用课件展示花园的情景,花苞上有b、p、m、f与i、u、o相拼成的音节。
4、学生用鼠标点击花苞,练习拼音。拼对了,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
四、读、演儿歌,熟练拼音
1、出示儿歌:
大白鹅,水上漂,头戴一顶小红帽。生怕别人没发现,伸着脖子高声叫。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由拼读带点字的音节。出示生字卡片,认识生字
4、师生齐读表演。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 ”b p m f “。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了!教学反思 :
d t n l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看图读带调音节。3.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感悟童趣。
教学重点:声母“d、t、n、l”的发音及与韵母拼读音节、认识汉字 教学难点: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教学准备:课件、字母卡片、生字卡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复习
昨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还记得都是谁吗?读卡片”“b、p、m、f”,这四个字母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好吗?教师贴卡片“d、t、n、l”。
二、学习“d t n l”的音形、字形
(一)学习d的音形:
1.出示课件(d的主题图)
(1)问:图上画了什么?你们亲眼看见过大马奔跑吗?大马奔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个字母怎么读?
(2)讲:我们借助马奔跑时发出的“得得得”的声音学习d的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些。
(3)教师范读d。(4)学生随读d。
(5)教师强调发d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音不颤动。用手掌放到嘴前感受不到气流冲出。(6)学生再发音体会。2.学习d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d的形呀?
(2)看图观察马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很像什么?
(3)编记忆d形的小儿歌:反6 b,大马奔跑d d d。
(二)学习t的音形
1.出示课件(t的主题图)
(1)学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讲:t的音在图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我们给t编一个小儿歌记住t的音:雨伞把t t t。
(3)学生在诵读儿歌时记住“t”的音。发音时把手掌放到嘴前,有较强的气流冲出。
(4)怎样记字母的形?引导学生在观图中去发现。
(5)师讲:声母t容易与f混淆,怎样分辨t f的形呢?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你们看,老师在白纸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上一个f,写好f的白纸向上一翻,你们看变成了t。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记忆小儿歌:一根拐棍f f f,小伞把儿t t t。“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6)学生们在唱歌谣和教具演示中,准确地分辨了声母t、f的形。
(三)学习声母n l的音形 1.学习n的音形:
(1)出示课件n的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结合插图和字母n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读n,边读边讲发音要领。(4)学生随读时体会气流从鼻腔透出来。(5)谁能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n的形?
(6)出示卡片m与n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一门n,二门m。2.学习l的音形
(1)出示课件l的主题图:图上的小孩在干什么?赶猪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2)教师边范读l,边讲发音要领,捏鼻子,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3)学生随读体会。
(4)小孩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像什么?(5)编顺口溜:小棍赶猪l l l。
(四)同桌同学互读d t n l的音,相互纠正。
三、正确书写d t n l 过渡语:这四个声母的音形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要能写好这4个字母,你们真棒!1.学生自学
请同学翻开语文书,借助字母下面的笔顺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占什么格?一会儿比比谁说得最好? 2.请同学说说每个字母的笔顺及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强调t的横,n的左弯竖。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5.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字母是否写得正确。
四、拼音教学
可以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进行拼读。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有没有带ti、di、tu、ni、li这些音节的。借助有关汉字的读音练习拼读音节。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出示生字卡片,认识“大、米、土、地、马”5个字。在巩固认读时可用要认的5个字口头组词,以便巩固记忆。通过朗读儿歌,让学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用红色标出的音节,再带着学生熟读儿歌,教师不必讲解,不要求学生理解儿歌内容,也不要求背诵。
六、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d t n l四个声母,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字母的音、认清了形,而且写得也不错。还学会了一首儿歌,认识了5个字。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
5、g﹑k、h 教学目标: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准备:
1、每组一个小纸包,小纸包里是字母笔画。
2、每组一张带花边的纸。
3、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重点是g、k、h的发音方法及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难点:难点是g、k、h的发音及三拼音节的拼读。师生双边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下课时,老师听小红说,星期天妈妈带她到公园去玩。公园可好玩了,你们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到公园去玩,好吗?(好)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乘上2路车(师模仿汽车跑的声音)公园到了,(点击课件:出现书上第一幅图)公园美吗? 提问:这么美的公园里都有什么?
二、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1、游戏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字母g、k、h的形和音(1)学生找藏在课件里的字母娃娃。(生一边找师一边点击课件,显示声母g、k、h。)
(课件点击出现g的声音:小朋友,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要是你们能叫准我的名字,我就会跑到你们身边和你们一起玩。)生读
如读的不准确师纠正。一起读。(2)(课件声音:k、h我们也想下去和你们一起玩,你们能叫准我们的名字吗?)。小组在一起读,互相听听读的准不准确。生齐读(课件:k、h从画面上跑走。)
(3)小组合作,用每组的小红包里一些字母笔画摆出这三个字母娃娃,贴在那张漂亮的纸上,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又好(生活动,师参与)做完的小组将作品贴到黑板上,评出合作章、巧手章,让学生交流合作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两拼音节。
声母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读呢?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其他同学。
3、小组探究,学习三拼音节。
师拿ga卡片,老师给这两个好朋友照了一张照片,小小u真调皮,偏要挤到ga中去,(出示课件:ga分开,u进去。)告诉学生团结起来力量大,先在小组中试着读一读。(小组活动后找生读)
前面g是声母,要读的轻而短,后面a 是韵母,要读的响而长。挤在它们俩中间的u,要读的快一些。师示范读,教学生读。学生自己练一练。(找生读)找小老师领大家读。分组比赛。象这样的音节叫三拼音节。生齐读。
4、趣味练习。
字母娃娃看我们同学表现的这么棒,送给我们一些小礼包!(课件出现荷花、苦瓜、画画)
要得到小礼包还要过一关。生拼读,作小老师老领读。(练读,同桌读、齐读)
三、小精灵过关接力赛
师:老师这有一些奖牌呢!你想得到吗?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精灵过关接力赛”。注意听好比赛规则:小组内的同学每人都要过一关,每一关都有一些字母或音节,读对了,才能继续往下跑。看哪个组到达终点用的时间最少,哪个组就是冠军。准备好了吗?哪个组先来?
四、认读字词,读儿歌
五、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新的字母娃娃等我们去发现呢,课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字母娃娃多。教学后记:
汉语拼音
2、j、q、x 教学目标:
1、学习j、q、x三个声母及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进行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4、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教学重点:重点是认识j q x,以及和í相拼。教学难点:难点是j q x和ü的相拼。教学准备:字母卡片、情景图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屏幕:逐一出现6个单韵母和声母b—h
集体读。我们好听的声音一下吸引了三位声母娃娃,瞧他们来了,欢迎他们吧!
二、学习j、q、x
1、播放课件,动画j、q、x自我介绍。(边说边板书j q x)
2、学习j(1)学读音:
(出示一只大公鸡在捉蝴蝶)他们俩的名字可像了,不信你仔细听:鸡——j,谁听出了有什么不同?老师编一句儿歌记住他:公鸡的鸡,轻一点,短一点,就是j。(2遍)(2)学字形:
师:同学们你发现图中的什么很象声母j?
伸出小手来写一写j,先写竖左弯,头上再写点。写小j时注意小j很特殊,三层楼他都住。
3、学习q 师:我们再来看看淘气的小q 送来什么礼物?是一把漂亮的气球,快数数一共有几个?(七个)声母q和“七个气球”有联系吗?(七个的七,气球的气)男女读,想个好办法记住q的样子。伸出小手写一写,编句儿歌记住q(左上半圆qqq)
4、学习x 打开x的礼物?啊,好大的一块大西瓜呀!这个西和声母x有什么联系?怎样读? 小组一起学习x的发音和字型,看看哪个小组学习的最认真,儿歌编的最好听。小组交流,并教儿歌。
5、jq x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位好朋友,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快和你喜欢的字母打打招呼。
6、接句游戏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七个气球(qqq)左上半圆(qqq)
切开西瓜(xxx)左一刀,右一刀(xxx)
公鸡捉虫(jjj)先写竖左弯头上再加点(jjj)
三、学习j q x与i相拼
老师带你们到小名和小红家去玩,看看他们一家人星期天都在干什么?(出示图片)谁能说说?读这三个词,仔细观察几个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1、j-i→ji
q-i→qi
x-i→xi 师:声母j 和小i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哪位同学能读一读你的是几声?谁能读二声、三、四声?读的好的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声母q和x也和i交上朋友,小组在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音节读一读。拼出四个音节,比一比哪组合作的最好。
2、游戏—猜音节 做猜音节的游戏,游戏之前让同学先把黑板上的音节记下来。一个指一个猜,记得好猜得快有奖。看哪两位同学配合的最棒。
3、jqx和ü相拼
师:我们在玩猜音节的游戏的时候你知道被谁看到了?被河里的小ü 看到了,他也急忙赶来和jqx打招呼,不过这小ü可有礼貌了,见了他们叫赶紧摘下帽子,不信你看屏幕,你会拼读吗?(男女读)谁能编个儿歌记住他们?
4、看屏幕,先自己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l-ü-lü
n-ü-nü
j-ü-ju q-ü-qu 小结: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读ü
三、学习儿歌
1、跟老师读《在一起》
2、学会自由读。
3、表演儿歌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玩的开心吗?你喜欢谁?(生说)把你喜欢的字母写一写,读一读。教学后记:
汉语拼音
7、zh ch sh r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学习zh ch sh r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掌握声母的发音方法。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声母的发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2、通过拼读音节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2、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3、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镜子。
教学重点:zh ch sh和 z c s发音的区别。教学难点:r的发音和有关音节。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同学们又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声母,高兴吗?上节课,我们一起识了z c s,同学们还记得它们的读音吗?(课件出示z c s,学生读。)现在我给这三个声母每人一把小椅子,瞧,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zh ch sh)
二、学习读音和相关音节。
1、师:同学们能读出这三个声母吗?(学生读。)同学们读得太棒了!你们看,你能分清它们的读音吗?(课件出示:z---zh
c---ch
s---sh)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里有一个非常难读的声母,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读好呢?(出示r)同学们跟老师读。(学生练习。)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舌尖向上卷起。对着小镜子练习。
2、师:这几个声母交了很多韵母朋友,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音节。)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些音节,遇到拼读有困难的音节,请小组的同学帮帮忙。(小组合作读音节。)
师:老师看到各个小组合作得很好,现在我们来个小组拼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获胜。(进行小组比赛,评出冠军组。)
3、请大家欣赏一个小魔术。(课件出示zh ch sh r,然后飞入i,变成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变出来的这些音节应该读什么? 学生读,知道这些是整体认读音节。
三、书写声母。师:同学们根据前面学的自己练习,老师把r写给大家看。(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在四线三格本上练习写声母,老师指导。
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参观一下,比一比谁写得好?
四、看图练习读音节词。
师:课本第23页有一幅图,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画了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图上的音节谁能读下来?请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五、读儿歌 师:大家把音节读得这么好,引来了台湾的小朋友,欢迎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想学吗?(老师领读儿歌。)
六、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又认识了一些音节,你喜欢谁?回家后,把你喜欢的音节说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后记:
汉语拼音
8、z c s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掌握发音方法。2.进一步感知声母、韵母、音节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去创新,使他们去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初步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发现事物特点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学、愿学,主动地学,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字母卡片。
教学重点:z、c、s的发音方法及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难点: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师生双边活动: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幅画,想看吗?(课件出示画面)同学们看,这三幅画画的是什么?
(小朋友在写字,小刺猬摘果子,蚕宝宝在吐丝。)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一)游戏激趣,引导学生认识字母z、c、s的形和音
1、初识z、c、s 师:你们知道吗?这三幅图里还藏着几个调皮的字母娃娃,你能找到他们吗?(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一边找老师一边点击课件:显示出声母z、c、s。)同学们找到了声母娃娃,声母娃娃也很高兴。你听!(课件点击出现z的发音:小朋友,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要是你能叫准我的名字,我就会跑到你的身边和你一起玩。)
2、读准z、c、s 师:谁想来试试?(指名学生读,如果读得不准确,字母没有反应,如果读对了,字母会一闪一闪地动。)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真了不起,这个秘密被你们发现了。你们再多叫几遍它的名字。(学生练读。)师:都读准了吗?好,老师要检查了!我们一起叫这个字母的名字。(学生读z,课件显示z从屏幕上飞走了。)同学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把z的名字叫准了,它真的从屏幕上跑下来了。它们俩也着急了。(指c、s)你听:(课件声音:我们也想下去和你们一块玩,你们能叫准我们的名字吗?)你们猜它俩叫什么名字?(学生读,学会c、s的正确发音。)
3、认识z、c、s的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三个声母娃娃。它们的样子你都记住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你记住哪个字母?怎样记住的?
(c像刺猬弯着的身体,是个大半圆;s就像蚕宝宝吐出来的丝,还像写了一半的8;z就像个小凳子。)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记住它们的样子,太好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声母娃娃跑到哪里去了?快找一找!(学生从桌面的纸包里找出来。)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他们还带着好朋友来了。快看看,你们组声母娃娃的好朋友都是谁,每人拿一张,声母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读呢?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其他同学。(生读,其余同学评价,找一组表演。)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老师这里还藏着几个音节,你能读下来吗?(老师出示zi ci si的卡片,学生试读。)这是整体认读音节,来我们一起试一试。(师生齐读。)师: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和声母z c s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试试。(学生读,然后说出不一样的地方:声母读得又轻又短,整体认读音节读得响亮,拖得长一些。)
(四)趣味练习
师:字母娃娃看我们练习得这么认真,又送来了一幅画,请看:(课件出示:拖地、擦玻璃、做贺卡的画面。)
老师领读,学生练读,同桌互相检查。
三、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会读、会认了,你们会写吗?请仔细观察老师在四线三格中是怎样写的?(老师范写,学生观察。)
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和z c s玩得开心吗?课后,同学们自己读读儿歌《过桥》。教学后记:
汉语拼音
9、ai
ei
ui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能正确拼读声母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
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教学重点:复韵母ai、ei、ui的四声练习。
教学难点:正确拼读ai、ei、ui和声母组成的音节。教学准备:有关ai、ei、ui三个复韵母的投影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 复习
卡片出示学过的单韵母的四声。二 新授
1投影出示两个小朋友挨着站着的投影片,生说图的意思。
2发ai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 ,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读成ai。3ai的四声练习。(集体读,个人读,开火车读。)
4投影片出示一个男孩砍树,发出“ei
ei”的声音,生说图意。ei的发音与ai的发音大致相同。ei的四声练习
5投影出示一个小女孩脖子上围着围巾,请生说图意。讲解发音要领,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不是I),口型由圆到扁。ui的四声练习。
6拼读声母ai、ei、ui组成的音节和正确书写音节。7小组检查拼读情况。
三 朗读课文,在书上找出要认读的生字。四 学习本课的生字。(师领读、集体读、个别读相结合。)五 ai、ei、ui的书写。六 扩展练习
1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
同学随机抽读复韵母ai、ei、ui,看谁又能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并大声读出来。
2做游戏“找朋友”
一位同学拿出书写声母或复韵母ai、ei、ui的卡片。问:“朋友在哪里?”台下的同学拿着能与手中卡片拼成音节的卡片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组成音节拼读。3比一比、读一读。a-ai e-ei u-ui 七 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音节的书写,学生写得都不够紧凑,有的忘记写调号。拼音的拼读还有一定的差距。汉语拼音
10、ao
ou
iu
教学目标:
1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准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ao、ou、iu拼读音节。
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教学重点:正确拼读ao、ou、iu三个副复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难点:三个复韵母的音、形和书写 教学准备:复韵母的卡片和投影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 复习检查
出示卡片认读复韵母ai、ei、ui。二 导入: 三 字母教学 1学习复韵母ao 出示奥运会的五环旗的投影片,提问:谁认识这是一面什么旗子?奥运会的“奥”是第四声。我们读它的一声ao。示范领读、齐读,练习读ao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ou 出示在海面上飞的海鸥的投影片,提问:投影片上画的是一只什么鸟?海鸥的“鸥”字与“ou的读音相同。
板书:ou范读、领.学习复读、齐读、练习的四声 3韵母iu 出示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在游泳的投影片,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游泳的“游”是第二声,读它的一声就是iu。
板书
范读、齐读、点名读。练习读iu的四声 4声母与ao、ou、iu的拼音练习。5认读字词
正确拼读各节、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四 扩展练习
(1)同桌练习拼读ao、ou、iu的四声练习(2)拼读练习cao-chao
sou-shou
niu-liu(3)读读说说
小狗爱吃肉
。()爱吃鱼。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爱吃什么?说给大家听。五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学后记:
《一去二三里》
一.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齐读一遍.
2(出示er)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XX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口耳目》
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
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
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三、巩固认读
(1)书上48页“我会连”。
(2)找一找,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 shu mu yue liang er duo xiao niao 树木月亮耳朵小鸟
yi zhi xiao yang zai chi cao 一只小羊在吃草。
long zi li mian you jiu zhi tu 笼子里面有九只兔.wo men jia you san kou ren 我们家有三口人。
注:带点的字是以前学过的。带横线的字是今天学习的。(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十;是上节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复习认读。木、禾是本节课学习的。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任意选择写几个。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五、实践作业:
回到家里收集一下今天学习的生字。(商标、电视、广告、网络„„)
3、在家里
教学目标: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部首。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学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孩子。
5、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字与写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的名称的词语联系起来。教学难点:认识8个带新偏旁的生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师生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1、教师引导谈话
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
3、反馈:谁能把自己认识的物品大声的读给同学听?学生到讲台前大声读。根据回答,多媒体点击出示相应的汉字以及图片。齐读屏幕上的词语。
三、师生合作,学习偏旁
1、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2、教师引导:你们认识哪些偏旁?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教师小结。
3、教师介绍学生没有说出的偏旁。教学过联系生活,了解特征
4、多媒体出示“发”、“沙”,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
5、同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四、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2、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识记字行。
五、扩展延伸
1、在“智慧迷宫“里识字。
2、小制作:设计我的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摘苹果”认读字、词卡。
2、组词夺冠:说一个字,与“上、下”都能组成词。
二、读词语,读短文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短文,然后同桌对读,相互纠正读音。
三、学习短文中的生字。
1、开火车读字、词卡同桌检查自读情况。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文中的六个生字。
3、用“上”字口头组词:上课、上班、上学、上楼等。
四、朗读短文
1、放录音
2、指导学生自读:按照标点停顿,读好句子中的自然停顿。
3、小组汇报学习:你在家里是怎样的孩子,说给大家听。
4、小组交流体会:为什么爸爸、妈妈和我都笑了?
5、全班交流。
五、学写生字:土、个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土”字的笔顺。
2、学写生字
3、全班汇报交流写字的情况。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识字比赛:根据偏旁说字,看谁说的多。
2、做游戏:“找朋友”用偏旁何部首组合成后并读给大家听。
二、实践活动:课后的“说一说”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会做图中的哪些事情?
3、比一比:和图中的小朋友比较,你还会做什么事?
以“爱劳动的孩子”为题进行说话练习,要把自己做的最好的事说给大家听,要说具体。
4、回家后向家长学做一件家务劳动活。
三、作业布置
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家里的物品名称做成卡片,第二天带到学校里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教学后记:
识字
(一)4、在操场上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
八、入、大、天、火”5个字。认识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14个字,会写“
八、入、大、天、火”5个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师生双边活动:
一、出示课题,启发谈话
1、课间小朋友在哪里活动?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
2、看挂图,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二、读词语和儿歌
1、小组内的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读音。做“登山游戏”
3、检查儿歌读音。竞赛“评选朗读小能手”小组派代表读儿歌,看谁读的准确、响亮、流利。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复习“提手旁”说说学过的带“提手旁”的字。
2、找一找生词中带“提手旁”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提手旁”?
4、认识“足字旁”。(出示足球)这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5、找一找生词中带“足字旁”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
6、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生字都有“足字旁”?
四、巩固练习连一连,读一读
打
拍
跳
踢
气球
皮球
排球
足球
地球
皮筋
五、学习生字
1、比较“八” “入”的异同。
2、“入”“个”字撇捺相连的比较。
3、教师总结,学生练习。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卡片。
2、用“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组词”。
二、学习儿歌
1、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自读儿歌:自读儿歌中的5个生字。(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3)用生字口头组词(4)做“接龙游戏”,说说带“王、足、口、人、言、人”偏旁的字。
2、指导朗读儿歌
(1)借助拼音读正确第二句中适当停顿。(2)读出欢快的心情。
(3)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评议——集体读。
3、指导背诵
(1)小组背诵并讨论:如何又快又好地背诵这首儿歌。(2)交流“哪个组背熟了?你们是怎么记住这几句话的?”(3)集体背,个别背。
三、拓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读读画画”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教同组的同学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大”、“天”比一比,说一说
2、仔细观察“大”“天”两字的撇笔,并与“八”“入”比较。
3、仔细观察“火”,说说应该怎么写。
4、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一描。
5、教师范写
6、请四位同学上台写,同学们看看他们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7、用“把”“入”“大”“天”组词
8、用“真”和“天天”口头造句。
9、学生练写。教学后记:
1、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2个偏旁部首和两种笔画。
2、了解三组反义词。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课文,认字。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师生双边活动: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诗文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遍,并读给同桌听。
2、理解诗句。
3、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教师板书:画)
4、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
5、背诵诗文。
四、认识字、写字
1、识字
(1)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3)
认识两个偏旁。(4)
进行拼字游戏。
2、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会写5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欢朗读古诗的情感。教学重点:练习朗读,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教学准备: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组反义词
1、解“远”和“近”。让学生看图,说说在“远处”,“谁在近处”。
2、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三、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
2、指导认读“儿”“、无”、“九”。
3、观察“儿”“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书上描红。
5、学生练习书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6、展评。
四、举办猜谜竞赛
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猜的多,并能说说是怎么猜的。就能算优胜。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谜语诗,学生通过猜谜底来学习课文兴趣比较高。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先听录音掌握读书的节奏,再让学生自己练读,效果较好。在识字方面,我主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比较扎实。
2、四季
教学要求:
1、能认识11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会写“口”和“五”两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下来,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大致景色,从而喜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热爱我们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难点:认识11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复习反义词。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个游戏?(学生:想。)谁愿意到台上来做动作,然后下面的同学来猜出一对反义词。(学生做动作,说反义词。)
二、学习新课文
(一)欣赏图画,初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并且还知道那么多的反义词,老师很高兴,送给你们几幅图画来欣赏,想看吗?(课件出示四个季节的图画)。让学生说说每幅画都画的是什么?
师:喜欢这几幅图吗?我们课本中有这么一首儿歌,写的就是这几幅图画。想不想读一读?(学生: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4页,自己借助音节读一下。(学生自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学生:四季)板书:四季。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学生:喜欢)。
师:我也非常喜欢,我来读一遍好吗?(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然后评价)。
(二)再读课文,认识生字。师:你们想不想再读一遍?(学生:想)。那这次读的时候,用铅笔把第35页的生字从课文中圈出来。(学生再读课文,圈出生字)。师:(指着黑板)。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自己读读试试,还有那个字不认识,问一问同桌。(同桌两人共同学习生字。)
师:你能用哪些生字组词或说句子?(学生举手说。)师:我们大家一齐把生字读两遍。(学生读。)
(三)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师:你们读得太好。儿歌一定读得更棒,现在请同学们端起课本,大声读一遍儿歌。(学生自己读儿歌。)师:你最喜欢写什么季节的?谁想读?(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季节的那段儿歌,指导朗读。)
师:你们知道每一个季节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学生举手回答。)
(四)欣赏图画,仿编课文。
师: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四季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想。)
(请学生到台上展示收集的图片,选择其中的几幅图片,小组合作仿编儿歌。)师:欣赏了同学们编的儿歌,大家开心吗?(学生:开心。)那我们带着这种开心的心情来背诵这首儿歌,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学生带动作背诵儿歌)
(五)学习笔画,书写生字。
师:现在,我们该动手写写字了。老师先教大家认识一个新笔画“┒”。(学生书空。)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是“口”和“五”,同学们请看老师在田字格上书写。(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然后自己写,最后老师讲评。)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四季》这首儿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说。)
师:你都知道有关这四个季节的儿歌、歌曲、古诗吗?(学生说。)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也可以收集更多有关这四个季节的其他资料,如:照片、录像、诗歌、歌曲等等。教学后记:
3、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两个笔画,三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投影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看图,揭示课题
1、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正音。
3、自由读之后,开展朗读竞赛。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知道江南很美,美在哪里,谁说一说?,(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的交通工具。(2)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3)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4)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老师讲述: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象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个别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乐曲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3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写会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背了下来,现在哪个小朋友最勇敢,背给大家听?(激发想像,丰富感情)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像江南的美丽景色。
2、练习自己旅游的见闻,说说江南的美丽景色。,二、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课件——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卡片,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在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出示课件),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三、练习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教师板书、学生练习说: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 金灿灿的太阳
黄澄澄的梨 红通通的柿子
胖乎乎的脸 蓝盈盈的天空
翠生生的秧苗 酸溜溜的梅子
四、写字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在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4、“叶”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口”字旁,5、“打”先让学生找好田字个的竖中线,再跟老师一起书空。
6、“拍”找好田字格的位置,书空,注意间架结构。
五、课外延伸:
1、课外收集有关介绍江南风光和物产的图片、照片,贴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
2、学生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向同学介绍旅游景点的美丽风光。教学后记:
4、哪座房子最漂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门、们”2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农村发生变化。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
学习难点: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村发生的变化及小学生喜悦的心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同学们我们大部分的爷爷奶奶都在农村,对农村比较熟悉。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描绘农村的图画。
2、看图后发言,用自己的话描绘图画上的景物。
3、在这些房子中,那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二、熟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字读课文,要去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检查读的情况,教师指导读准音节。
3、指导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句话?
2、朗读理解第一句。
(1)
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自己对这些房子的感受。(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展示课件。(3)
指导朗读。
(4)
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3、学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读第一句。出示课件,你觉得这座房子还美在哪里?(2)教师范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画面。(3)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三、四句。
5、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门” “门”。
2、比较两个字的字型,并分别组词。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所占位置,并练习书写。
五、实践活动:
1、课外,让学生观察校园、楼房、村庄等,说说这些地方的变化。
2、画一所“漂亮的小学堂”,在小组内交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农村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投影仪
师生双边活动:
一、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指导背诵课文
1、结合图画,教师引导背诵。
2、以多种形式巩固背诵:同桌交替背、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3、结合图画,一齐有感情的背诵。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对“门” “们” “月”“肚” “请” “ 苗”进行扩词。
4、指导“月 肚、青、苗的书写。
四、巩固扩展
1、完成“读读说说。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将这首儿歌背给家长听。课后反思:、爷爷和小树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
2、争取、流利、有感情的让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谁听出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
谈话: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为什么把植物和人物写在一起呢?学习新课后同学们就知道了。请大家一起读课文。
二、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指明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暖 穿、冷、伞 热”。并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1)认读自然段。
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是否读的正确、响亮,不丢字、加字。(2)师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句。(3)、学生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2)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开火车读。
再让学生找出写爷爷保护小书的句子。
(2)爷爷为什么这样做?“暖和的衣服”指的是什么?
(3)启发想象:冬天太冷了,爷爷帮助了小树小树不冷了,小树的心情怎样?,31(4)指导朗读第二段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小组讨论,小树会有这样的变化?(3)小结。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书空。
2、展评:学生自查。
五、扩展练习
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要保护它。,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做“送信”游戏,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2、听写生字“开、伞”。
3、朗读课文,举办朗读擂台赛。
二、指导书写生字“冬、爷、朵”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朵”中的笔画(“竖弯”),知道“冬”的两点冲齐。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顺,先描红再写。展评:学生自查。
三、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的词语: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2)扩展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编课本剧。
3、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教学后记:
6、静夜 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六个生字,认识偏旁。
2、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与说话的能力。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学会六个生字。教学难点: 认识10个生字,写会6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 师生双边活动: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电脑放卡片
2、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板书:静夜思
3、电脑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感知整体美。
1、看课文,听录音,整体感知。
2、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3)互相交流,读懂了哪些词语。(4)配音朗读
3、指名到讲台前背诵,其他学生点评
三、认记生字交流学法。
1、认识要求会认的10个字,自读课文、开火车读、分组读。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四、指导写字
1、板书:目、耳、头、米、光、床。
2、让学生观察后写到田字格中
五、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的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以用图画来展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知识,正确听写六个生字
2、培养学生观察、说话能力。教学重点: 听写六个生字。教学难点: 说话练习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并组词或说句子。
2、认读“耳、目”书空并组词。
3、指导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习“头、米、光、床”
1、认读4个生字并组词。
2、指导写字:
师范写,让学生观察写字笔画,并练习书空。
三、交流观察
晴朗夜空的内容与感受
1、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
一下那美妙的夜空。小组交流。
2、推选代表上台说一说
四、扩展练习
看谁背的古诗多。到讲台背诵。
五、课堂小结
推选出古诗大王。教学后记:
课前学生搜集了关于李白的有关资料,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交流地热情高,对课文的学习自然有了兴趣。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10比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通过读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读好问句。师生双边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导语:老师今天要请大家帮三个忙,你们愿意吗?
1、认字
第一个忙是,今天早上,老师收到太阳公公的许多小礼物,每个小礼物上都有 一个精美的字,你们能帮老师把他认出来吗?要是认识,就大声读出来,不认识的话,就把小手高高的举起来。
出示太阳生字卡,并把学生不认识的字帖在黑板上。
这几个小太阳有的同学还不认识,没关系,待会你就会认识他们了。
2、画尾巴
第二个忙嘛,老师认识一个小朋友,他呀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课件出示:《粗心的小画家》,学生帮助丁丁改画。
3、感知课文
第三个忙是,这些小动物们要比尾巴,你们能给他们做裁判吗?他们要比什么呢?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师读,问:裁判们请评一评吧!
生评,师出示第二节内容。把问题和你们的答案放在一起,是多美的一首儿歌呀。你愿意读读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师生评价,并指导读出轻声和问话的语气。
还有几只小动物,也着急了,看(出示动物图片)他们要比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三、四节内容)师问生答后,仿照上面的方法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渡语:有一首儿歌,就写这些小动物们比尾巴的故事。请听,课件出示课文范
读录音。喜欢它么?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
儿歌都会读了吗?那太阳公公送的这些小礼物,你们现在都认识了吧。再考考你们。
2、(课件出示)认读生字
3、生合作变换形式读课文。
4、学唱《比尾巴歌》
5、看图背诵儿歌。
瞧,这些小动物都到齐了,大家能边看图边说儿歌吗?(生字自己现试背,然后抽人背,奖给识字小太阳)
三、扩展延伸
1、识反义词(课件出示填空)
小组合作填写反义词,凡是完全填正确的小组,颁发优秀合作组织奖。全班交流
2、仿照课文编儿歌。(课件出示一些小动物)
请你从这些小动物当中,任意选三中,学习课文中儿歌的写法,也来编首儿歌好吗?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编写,也可以自己独立编写。我们将评选出优秀创作奖。
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创作组。
3、玩“尾巴找朋友的游戏”
请同学戴上动物头饰站在前面,其余学生拿出尾巴贴图。想一想你们该怎样说?(练习口语交际)教学后记:
识字二 比一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及相应的组词。
2、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儿歌,并从中体悟“大小、多少”的含义及量词的 用法。
3、能够认真观察图画及周围的事物并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4、能从复杂的事物中进行选择,仿照教材作简单的运用练习,培养其思 维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伙伴的亲切话语中,在富有乐趣的游戏、竞赛中,主动参与,获取发展。
2、在识字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尽可能多的、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的记字 方法。
3、让孩子们领悟看图背文和配动作读背文章的妙处,并做一定的巩固练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培养他们读书、识字及发言的自信心,让孩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奋 发前进。
3、继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与能力,让孩子在与他人的相互帮助与切 磋中学会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仿照课文编句子。师生双边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说图引趣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的好朋友丁丁想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大家愿意吗?好,现在我们已经坐上了通往丁丁家的公共汽车。瞧,我们到了!仔细听,丁丁正和哦们打招呼呢。(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2、师:丁丁家的小院子还真漂亮,大家瞧一瞧都有什么?先跟身边的小 伙伴说一说。
3、全班交流
(二)看图学词,游戏巩固
1、导语:听了大家的话,动植物朋友们可真高兴,瞧,他们把自己的名 字都告诉你啦!(课件出示)只要你能熟练的叫出这些名字,他们马上会和你交朋友,愿意试一试吗?
2、生自由读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练习读字。
4、小游戏:“找朋友”
规则:当余生唱起《找朋友》的歌时,拿认字卡的同学蹦着跳着去找相
应的拼音字卡做朋友,找对了,并叫出好朋友的名字。漂亮的图卡就成为你的奖品。
(三)送词作诗,研读儿歌。
1、导语:这些动植物朋友出来玩了半天,真是有些累了,让我们把他送 回家吧。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黄牛和花猫,鸭子和小鸟)看图比一比,你发现 了什么?并读读丁丁编的诗。
3、(课件出示苹果和红枣,杏子和桃子)认真看仔细想,同桌合作来编诗。
4、全班交流后,出示完整的小诗,生自由读儿歌。
5、谁愿意把自己最棒的读诗水平展示给大家?师生合作读,互读互评。
6、看图做动作,试背诗歌。
(四)生主师导,合作探究
1、导语:小朋友太聪明了,丁丁还送给我们一些精美的生字娃娃作为礼 物。(贴于黑板)看,我们获得这么多成功,接下来我们再学点什么呢?
2、生发言后,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成识字组、写字组、说词组三个大组 来合作学习。(要分别提出要求)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扩展延伸
比赛做诗:师举例如一个大,一个小,一辆汽车,一本书。生试说 教学后记:
2自选商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
2、会写“巾、牙、尺、毛、包”五个字,认识偏旁“女”。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的读短文。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14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师生双边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想请小朋友去一个地方,是哪儿呢?请看!(出示自选商场录
相)谁愿意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自选商场
读一读、拼一拼。用场字组词。
二、预设情境,自主识字。
(一)感受自选商场的东西多。
逛过自选商场吧,谁能说说商场里都有什么? 读句子,认 识东西一词。
(二)模拟自选商场,认识词语
1、创设情境,模拟逛自选商场
2、学生进自选商场读词,选卡片。
3、桌合作互帮互学生词。
4、出示生词卡片,检查抽读。
(三)词语分类,感受商场给人带来的方便。
1、学习分类摆放物品,学生当售货员把生字卡片进行分类。
2、练习读句子: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四)巩固生字的读音,掌握识字方法。
1、自由练习读单个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三、规范书写,重在欣赏。
1、出示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请同学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写笔顺。
3、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俊字。
5、请学生导黑板上把自己最拿手的字写给大家看。
四、走进生活,扩展识字。
1、小组合作把课前收集的商品包装袋上的字,互教互学。
2、全班交流课外识字方法。
3、鼓励并指导课外识字方法,评选识字大王。教学后记:
3菜园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菜、园、豆、角、萝、卜、心、细、又、捉、迷、藏、嘴、越”十二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豆”五个生字和一个笔画“卧勾”。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我国北方常见的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菜园情境,把音乐、绘画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游玩中自主、合作探求知识,潜移默化吸取知识。
(三)情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字是难点。教学策略:结合简笔画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蔬菜名称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喜欢吃蔬菜吗?(学生回答)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交流)
师:蔬菜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维生素,而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所以说多吃蔬菜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可是我们通常见到的蔬菜大多是妈妈已经烹制好的,那么你见过菜园里的蔬菜吗?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到农民伯伯的菜园里逛一逛,仔细观察:你都认识哪些蔬菜?它们都长在那里?长得什么样子?
(播放课件:配乐走进蔬菜大棚,依次出现各种蔬菜照片及名字)
二、自主合作,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一首儿歌就描写了菜园里这些蔬菜的特点。它的题目叫:菜园里(师板书课题)刚才大家看到蔬菜那么美,请大家美美的读读课题。看到“菜”和“园”,谁有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学生说)
师:你愿意自己先读一读吗?读书时遇到困难,比如,有的字不认识怎么办呢?(学生交流)
师:老师看大家读得认真,现在谁能自己把课文读下来请举手。这么多的同学!刚才,我们自己读课文,下面大家合作读课文,好吗?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做评委,听他们读得正确不正确
(八名同学读课文,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随文识字
师:还有同学想读,这样吧,老师再给大家增加点难度,生字娃娃的拼音朋友不见了,你还能读出课文吗?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2、定位联想
师:想不到没有拼音娃娃的帮忙,小朋友也能把生字读出来,那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的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学生看大屏幕记生字)
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回忆刚才这些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分别长得什么样子?想不起来的可以偷偷睁眼睛看一看大屏幕。(生在优美的乐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定位联想。)
3、集中识字
师:睁开眼睛,看看你刚才想得对不对。(生重新审视课文中的生字,观察字形)
师:瞧,生字娃娃从课文里跳出来,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生字)(设计仿照课文形式让学生编写儿歌,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动起来,让孩子们初步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和快乐。)
四、教师小结,推荐作业
看来编儿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很多同学也能当小诗人。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句子记下来,还可以跟妈妈到菜市场看一看,还有哪些蔬菜,都有什么特点,试着编成儿歌写在课文后面。课后反思:
4日月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引导学生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识字,认识本课13个生字,并能口头运用。
2、练写7个生字。
3、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即:生字的字形和意思多数是由另外的几个字合在一起组成的。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和句子。
(二)态度、情感、价值观
1、感知祖国汉字的构字规律,感悟祖国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以及对祖国汉字的喜爱之情,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
2、感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并且学会把自己得到的收获及时与别人进行分享。
(三)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
2、通过语文活动,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3、加强课内实践,促进思维的发展与创新。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书写正确、端正。
难点: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了解某些独体字做偏旁时笔画发生的变化。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特别有趣的谜语,想读一读、猜一猜吗? 师:(出示课件:年纪不大,胡子一把,爱吃青草,长叫妈妈。)谁来读一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大声读)同学们听得这么认真,相信你一定猜到这是什么了,谁说说看?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到这是山羊的?(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大家真会动脑思考问题。我这里还有两首谜语,想继续读吗?(出示课件)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怪,推你一把你不倒,东歪西歪站起来。
小小一间房,鸡鱼羊肉藏,里面冰冰凉,不烂新鲜样。
师:这两首谜语啊,你想猜哪一首就读哪一首,想和谁读就和谁读,关键看谁读得认真、猜得准确。(学生自由选择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学习伙伴进行学习、交流。)
师:我觉得我们小朋友啊,不仅学得认真、读得流利,而且学会了合作,学会动脑思考问题了,真是了不起!那有个问题我要问问聪明的小朋友:平时你都是怎样认字的?
预计学生有如下回答:(看拼音认字、大人教我们认字、看图识字、自己还可以查字、猜字)
师:看来啊,大家识字方法可真不少,怪不得朗读儿歌的本领那么大!你们注意了没有,在这三首谜语中,有几个字很特别,快来看看都是谁!(出示课件)师:想想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识生字,整体感知。
1、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课件出示:)
师:今天啊,我们要认识的这些生字朋友,谁能根据拼音读一读?(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读)
2、同桌合作读。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想不想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哪一对同桌愿意站起来读一读?
师:刚才这几个小伙伴合作得非常好,读得很成功!有了这种精神,我想: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你们都能想办法共同解决,对吗?
(二)寻找方法,记忆生字。
1、合作探索会意字的特点。
师:对于这几个字,谁能找到最好的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请小组的小朋友共同
讨论一下。
2、集中交流,共同认识。
预计学生会顺利找到会意字的特点,从而进行识记: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
3、出示课文,达成共识。
师:刚才大家的办法真好,快看一看课文中的大朋友对这些字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读)
4、师:谁想读一读?(注意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从正确与否、速度、声音等方面去评价。)
5、师生合作读。
(三)巩固生字,引申运用。
1、以卡片形式认读巩固。
师:下面我们就玩个摘苹果的游戏,请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下来摘苹果,摘回去认识一下苹果的名字。
2、发散思维,引申运用。
师:苹果的名字叫出来了以后,请同学们用这个字组词、说一句话或背一首古诗或儿歌,大家说好吗?
3、创设语言环境,再认生字。
师:这些生字可调皮了,当我们玩得真高兴的时候,他们又跑了,快找找看,它们跑到哪儿去了呢?哦,原来跑到句子中去了,快读一读吧!
4、写生字“手、从、水、休、明、尘”(书空)
师:刚才我们交了那么多的生字朋友,当我们要跟这些生字朋友说再见的时候,有几个生字却跑了出来,要求我们写一写它们,可以吗?
师:看看都有谁,你想写哪一个?(学生自由选择,书空练习)
三、扩展延伸
1、图画再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师:刚才我们学得很带劲,是不是有点累了? 师:就让我们坐下来喝杯茶吧!(课件出示:三人喝茶图)师: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2、散发思维、唤起想象。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汉字,由此你还会想到哪些字呢?三石磊
人言信
舌甘甜
立早章
口天吴
三水淼
山石岩
三金鑫
„„
四、课堂小结
1、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表现得特别出色,智慧爷爷说,他要把三个字送给你们,快来看,这是什么?(好样的)高兴吗?那用手指向自己应该怎样说?(我是好样的)
2、构建向课外延伸的桥梁。
师:今天啊,我们又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生字朋友,你们高兴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多看、多听、多思考,一定会早日成为一名识字的小能手,有信心做到吗? 课后反思: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天安门图片和升旗仪式录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学校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那场面,你见过吗?你想去看看吗?有一个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于是,他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呢?读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交流:指名读喜欢的句子,检查字音。
3、你读懂了什么?
(1)小朋友住在大山里,特别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2)理解”遥远“(从大山里到北京城要坐上几天的火车,与”远“比较);
(3)理解”壮观“,通过观看录象理解(人多、解放军叔叔的威武„„)难怪这个小朋友要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指名读这句话。(提倡个性朗读)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小朋友们很会学习,读懂了课文,你认为怎样能把这篇课文读好,你就怎样读?能背诵的就背诵。(自由尝试)
2、指名朗读,评价交流。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课文。
四、练习读”我会读"中的句子。
刚才课文读得这么好,这些句子你会读吗?(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五、写一写。
指导学生写四个生字。
六、课外延伸。
1、你对北京除了想看天安门广场上隆重的升旗仪式,还想看什么?
2、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更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课后反思:
12、雨点儿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
教学重难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朋友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题并注音:
12、雨点儿)谁来试着读读课题?(指导读准轻声、儿化。)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究竟讲了雨点儿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喜欢的那一节多读几遍。
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2、指名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帮助正音纠错。
3、随着读文出示生字、生词认读。
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
1、第一节 : 〈1〉〈播放多媒体图一〉你看见了什么?看到雨点儿怎样?〈很小、很多〉多到怎样?〈数不清〉 〈2〉理解“数不清”,指导朗读第一节。练习用“数不清”说话。〈3〉“飘落”什么意思?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飘落下来?
创设情景,练习用“飘落”说话:秋天到了,风一吹,树 上的叶子就飘落下来。〈4〉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 〈1〉(播放多媒体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大雨点儿要去哪儿?小雨点儿要去哪儿?(板画: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3〉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别是怎么问的,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
〈4〉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疑问语气。分男女生扮演大雨点,小雨点读对话。
3、第五节
〈1〉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想不想知道大雨点、小雨点去了那儿以后,那里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自由大声读课文,找一找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名说说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画)。(配乐播放多媒体图三)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配乐播放多媒体图四:荒地—有花有草)
〈4〉师: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4、(看图
三、图四)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话。〉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雨点儿〉一课,知道了大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更绿了;小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就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你们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五、作业设计: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课后反思:
13平平搭积木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平”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读好问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生字教学和朗读。教学难点:生字识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认识“平、搭”
1、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你们会搭什么?指名说。
2、出示课件,有位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你们瞧!齐读“搭积木”。
3、谁有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搭”?指名读。
4、这位小朋友就叫平平,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声招呼。
5、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平平搭积木。
二、游戏识字。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找到108页,自己读读课文请出今天我要认识的生字宝宝。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招待他,再跟他打打招呼。(巡视指导读正确)
2、生字宝宝在大家的热情邀请下来到了我们面前,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3、咦!拼音助手都回家了,你还能认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吗?谁认出来就能得到老师搭的房子。指名读
4、我们的生字宝宝也要回家了,快快拿出作业纸,一边叫着他的名字,一边把她送回家。
5、反馈,学生一边指着生字,一边叫他的名字。如果对了就说宝宝回家了,如果错了就说++宝宝没回家。
6、我们的生字宝宝都回家了,宝宝的妈妈请我向你们说声谢谢。“谢谢小朋友!”引导小朋友有礼貌的回应。
7、我们的宝宝在回家的途中还交了好多朋友,你们认识吗?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小朋友把房子送给了生字宝宝,平平也搭了四间房子呢,你们瞧!(课件出示
四间房子)
2、快来问问平平为什么要搭四间房子?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重点指导读正确。(3)指名读。(指导学生当不同的角色来读)你是奶奶,你来问一问。
3、听,平平是怎么回答的,课件出示平平的声音:一间给„„(1)出示第三段,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读正确。(2)分句指导,把你读得最好的那一句读给大家听。(爷爷很爱看书。奶奶可喜欢平平了。爸爸妈妈多恩爱啊!)板帖头饰。
4、连起来读,老师来当奶奶,你们就是平平了。(同桌读)
三、学习第四、五段:
1、指着板贴说啊,平平的房子分完了,一家人都有了房子,该休息一下了吧?。
2、学生:还有一间呢?
3、“还有一间啊”,教师画一个大问号?谁来问一问呀?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指导朗读。(你很想知道;你非常想知道;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4、小朋友,你也有一间小房子,你想给谁住呢?(学生自由发挥)
5、平平是给谁住呢?请小朋友们找开书本第108页,把第十三课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你会找到答案的。
6、把你找到答案告诉大家,相机出示:“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点出“没有房子”
7、指导朗读。谁会读这句话? 指名读(“啊”要读得轻而短。你真有爱心。你是个好孩子。你很关心别人。你能为别人着想,真了不起。)
8、平平,搭呀搭呀,搭了很多很多的房子。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指导朗读。(啊,平平搭了那么多房子。平平真热心。)这下子哪些人有房子住了?(爷爷、妈妈、姐姐、奶奶„„)
四、书写:
1、你喜欢平平吗?喜欢就亲亲热热地叫他一声吧!。
2、小朋友们这么喜欢平平,我们就来写一写他的名字吧!
3、范写。
3、学生书写。课后反思:
14自己去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情,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设计理念:
《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并且语言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因而,在设计课件时注意创设情景,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以表演为主线,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在心里播下“我能学好”“我一定能行”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小鸭,小鹰),有一天,小鸭想学游泳,小鹰想学习飞翔,你们猜猜它们学会了吗?是怎么学会的?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并且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自己您带好吗不深学会那边风景美 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4、识记生字:分析生字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三、细读体悟,演读见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你们喜欢表演吗?想不想把第一自然段表演给大家看呢? ⑴自选角色: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⑵分角色朗读:要想表演好,首先要读好对话,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⑶检查朗读情况,全班交流,引导在读中感悟。
点生读小鸭的话,师:小鸭子,你是不是很想去游泳呢?可我怎么觉得你并不很想去游泳,能再读一次吗?还有那些小鸭想去游泳的?(请其它扮演小鸭的来读)请所有的小鸭来读。
点生读鸭妈妈的话,师:鸭妈妈,你喜欢自己的小孩吗?那你为什么让小鸭子一个人去学游泳呢?(因为我知道它不会淹死,我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还可以请其他扮演鸭妈妈的来补充。师:鸭妈妈们想得真周到,请您们再鼓励小鸭一次,再读读吧!
⑷同桌合作表演,师点拔:想象一下,小鸭会怎么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过了几天,小鸭怎么样啦?它学会游泳了吗?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⑸生上台表演(带头饰)⑹师生共评:(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点评,指导)⑺提问:小鸭学会了游泳,对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2、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刚才大家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非常有趣,告诉大家,课文后半部分小鹰学会了飞翔的故事也很有趣,想学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很想学,他这样对我说(课件出示)
老师,您能带我们学习小鹰飞翔的故事吗?
指名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自己去学吧)你真是老师的小知心,那我们就自己学一学小鹰学飞翔的故事,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小鹰怎么对鹰妈妈说;鹰妈妈怎么回答;小鹰学会了吗?„„)
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朗读,表演。
四、总结延伸,指导书写
1、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学本领要自己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
2、你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做?
(生拿着自己的照片上台来说,说的好的同学把照片贴在黑板上)
3、师:大家说得真好,我发现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勇敢的小鸭和小鹰。真是太了不起了!
能敢的小鸭和小鹰们,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几个字。(课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生字)
⑴师范写,生观察并分析位置及笔顺。⑵生描一描,写一写。
五、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
1、演一演: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父母看。
2、画一画:可以画小鸭、小鹰、鸭妈妈或鹰妈妈。
3、做一做:回家后自己去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横钩。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教学重点:会读写生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燕子妈妈跨小燕子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1.大屏幕播放动画《秋天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2.看了动画,说说你认识哪些蔬菜,简要说说它的样子。3.背诵儿歌《菜园里》。
(二)故事导入
导入:是啊,秋天的菜园多美啊!菜园边有一座房子,可爱的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就 住在屋檐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大屏幕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动画,教师简述课文内容。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
3.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4.过渡: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5.读课题,学习生字“次”。
(三)初读课文,读文识字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识字。如,一人读生字,一人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一人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读整个自然段。
(四)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学生分小组上台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同组的组员之间、台上小朋友和台下小朋友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2.教师既是主持人,也是参与者,更是指导者,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
(五)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3.全班交流,习得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书。4.组织全班交流,理解感悟课文内容。5.指导朗读,组织表演。
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内容。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
(六)朗读全文,巩固识字
(七)指导书写生字
(八)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九)扩展活动
课外观察一种水果或蔬菜,说说它的特点。教学反思:
16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哪些字?(指名说说)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及背诵课文是本课的重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1、小鸡、小鸭的爪印和小狗、小马的蹄印图片。
【北京版—数学第1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北京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复习教案07-06
五年级数学北京版06-24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复习01-1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统计》教案01-05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