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推荐13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VISIO学习绘制网络拓朴结构图。
2、掌握用VISIO学习绘制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图。
3、通过实验更好的理解网络拓朴结构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用VISIO软件临摹拓朴结构图并根据具体案例设计新的拓扑结构图。
2、理解拓朴结构图的含义。
3、用VISIO软件临摹下面的综合布线设计方案图并根据某个实际案例设计新的综合布线方案图。
4、理解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方案图中图例的含义。
图1 设备连接拓扑结构图
图2信道示例图
三、实验步骤
1、安装Microsoft Visio 2010。
2、从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io打开程序。
3、从程序右边选择“网络”->“基本网络”进行练习。
4、可以能进行模具添加。
5、完成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的VISIO软件绘制。
绘制设备连接拓扑图及信道示例图分别如图
1、图2所示。
使用打开模具->网络和查找形状两个功
设备电缆集线器1设备电缆集线器2跳接电缆配线架1配线架2工作区1MM工作区2 图1 设备连接拓扑图
图2 信道示例图
四、问题与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总结出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7个步骤: ①分析用户需求。②获取建筑物平面图。③系统结构设计。④布线路由设计。
⑤可行性论证。
⑥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⑦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1 建设综合布线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目标
1)该仿真实验室的建成应该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实习过程中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该仿真实验室的建成能彻底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设备的严重不足、轮流实训过程中时间跨度的拉长、实训场所空间不足、实训耗材的大量浪费等。
3)为学校其他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带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蓬勃发展。
4)该仿真实验室运行,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特别是让那些后进生也很好地投入进来,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2 综合布线虚拟仿真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2.1 虚拟实训系统技术要求
1)通过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用户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了解作业过程中的知识点,查看作业中所涉及的工具,在练习模式中体验训练17个模块,掌握作业的基本技巧。在考核模式中完成整个作业流程。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学生的成绩记录。
2)用户可以通过开始界面登录虚拟现实仿真系统。
3)进入选择界面后,用户可以选择练习模式、考核模式或者设备认知。
4)练习模式:在练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选择练习操作17种分项训练,水晶头的制作、机柜的安装、模块的端接、配线架的端接、管卡的安转、线管的制作、线槽的制作、垂直系统的安转、穿线操作、FD-BD-CD之间的链接、永久链路的制作、测试链路的制作、光纤热熔、光纤冷接、底盒的安转、大对数的端接、TV同轴电缆的操作。当用户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系统会提醒用户。
5)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中包括两套模拟试题。两套试题的不同在于机柜和底盒的位置不一样。在用户选用指定试题后,系统会给出一张平面图,用户会根据操作流程完成每个步骤,如果回答错误系统会记录用户的错误点,以便老师后期查看。
6)设备认知模块是会将每个流程中所涉及的工具设备都以三维模型加文字描述的形式收录进来。学员可以挑选其中的工具进行360度查看,这样方便他们课后巩固。
7)老师可以登录后台查看学生的登录记录和考核模式中反馈。
8)系统中的动作和交互会包含真实的声音和音效,以便满足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2.2 虚拟仿真开发平台技术要求
1)可获取所有3D数字工厂3D素材和多种Open GL应用程序的三维模型、并发布到投影系统中立体展示。
2)可以将正在打开的Catia、ProE、Navisworks、Sketch UP等设计软件快速同步到G-Magic投影系统中,直接立体展示、漫游、拆装、剖切和测量等,不需要任何格式的另存和数据转换。
)可以导入常用三维格式数据如、、、等。
4)拥有自己的数据压缩格式,可保存工程/项目文件。
5)可复制和删除模型,控制显示模式(网格实体、隐藏显示、居中显示等)。
6)支持模型设计编辑功能,可修改模型姿态、纹理、材质属性。
7)支持灯光系统,可以实时阴影渲染。
2.3 虚拟仿真头盔技术要求
1)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单眼有效分辨率为1200 x 1080,双眼合并分辨率为2160 x 1200[4]。
2)2K分辨率大大降低了画面的颗粒感,几乎感觉不到纱门效应。并且能在佩戴眼镜的同时戴上头显。
3)画面刷新率为90Hz。
3 本虚拟仿真实验室的优势
1)采用游戏式的场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入综合布线的场景,并十分投入地全程完成各个环节,从而获得所需知识,形成相应技能。
2)采用仿真系统和虚拟仿真头盔两种模式,解决学生批量实验实习的需求和高仿真度的场景模拟。
3)17个模块的建立,真实再现了综合布线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每个环节的内容及细节,让教学过程更灵活多样。
4 结束语
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只是个开始,如何高效的利用该实验室并服务于教学是把在我们面前更大的一个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需求还会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开发更多的虚拟工具和场景;同时随着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还可以将虚拟场景的沉浸度、交互性做得更好、更逼真。
参考文献
[1]曹海燕.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08.
关键词信息回路;定向脉冲发送及接收技术;485总线;端接操作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81-0105-01
建设智能城市与智能化建筑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技能课,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没有一套好的实训教学系统训练学生的能力。国内公司的相关产品只注重110配线架的网络布线实训,却忽略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另外两个基础端接部件—RJ45配线架和墙壁网络信息插座,无法形成完善合理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脱离了实际工业应用背景;另外,目前的产品没有对学生端接操作进行评价的系统,使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验情况并进行评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因此,本文基于485总线的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端接实验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将会弥补国内相关教学仪器的多项空白。
1研究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以单片机、485总线网络、实时成绩评价系统为基础的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端接实验智能辅助训练系统装置的研究设计与功能实现。针对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端接最常见的三个模块:110配线架、RJ45网络配线架及墙壁网络信息插座,本项目利用110配线架底层压线槽的一一对应关系,利用标准压线模块、大对数通讯线缆构成信息判断回路;利用通过改造RJ45配线架PCB电路板,构建RJ45网络配线架每一线芯端脚至本项目主板的排线式联接,从而形成信息判断回路;利用可插入墙壁网络信息插座模块接口的双绞线联接器插头,将墙壁网络信息模块端接槽、模块接口、双绞线联接器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信息判断回路。信息回路的有效构建将为系统的整体开发提供可能。
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1)根据网络工程综合布线课程要求及《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国家标准要求,设计制作满足项目要求的110配线架、RJ45网络配线架及墙壁网络信息插座的信息回路装置;
2)设计制作基础端接器件端接实验台测试控制电路板。在网络工程综合布线课程端接实验中,实时有效的端接正确性提示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针对110配线架中一一对应的上侧端接架的50个压线凹槽及下侧端接架的50个压线凹槽,共计100个端接测试点,12端口RJ45网络配线架中一一对应的信息回路发送端及接收端各96个,共计192个端接测试点,墙壁网络信息插座中一一对应的信息回路发送端及接收端各8个,共计16个端接测试点,根据网络工程综合布线课程实验训练要求及满足《ANSI/EIA/TIA-T568A》、《ANSI/EIA/TIA-T568B》、《ISO/IEC11801》标准,本项目以单片机及移位寄存器为核心,移位循环向端接器件的一侧(以下简称信号发送端)发送排它性信号编码(即循环发送:000……000+2n{n∈1,i},i=端接测试点数/2),在端接器件另一侧(以下简称信号接收端),系统通过分析收到的报文编码,得出端接实验正确性结果,并通过LED阵列进行正确性提示。
3)设计制作485总线网络。为了有利于教师实时掌握各实验组的状态,提高实验效率,本项目将各实验小组的端接状态数据实时回传至教师计算机控制台。
通过拨码开关为每个实验组的每台端接实验仪设定唯一的站点号,使得教师控制台能够准确确定各个实验组。485总线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电路连接;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扰能力增强,在总线上具有多站能力,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且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能够满足本项目数据传输的需要。
4)端接实验智能辅助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端接实验的效率,本项目在教师控制台设立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端接实验在线评价系统软件。
本项目通过485总线网络将端接操作实验数据传输至教师机,并分班级、分组次保存到数据库中,教师可实时掌握本次实验的进展,实时与历史数据对比,实时评价每个学生的端接操作,及时了解学生端接实验端接速率、正确率及不良端接状态分类比率等,极大提高实验效率。此外,本项目通过为不同端接器件的端接难度、端接数量设定标准,使学生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端接实验的得分状况及错误分类情况,有利于学生端接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
2结论
基于上述的研究技术路线,我们将以单片机、485总线网络、实时成绩评价系统为基础实现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端接实验智能辅助训练系统:设计制作110配线架、RJ45网络配线架和墙壁网络信息插座的信息回路装置及端接实验台测试控制电路板,并通过485总线网络将端接操作实验数据传输至教师机,实时评价每个学生的端接操作,及时了解学生端接实验端接速率、正确率及不良端接状态分类比率等,极大提高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ANSI/EIA/TIA-T568A.
[2]ANSI/EIA/TIA-T568B.
[3]ISO/IEC11801.
[4]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垂直干线子系统图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1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选择带门的封闭型通道敷设干线电缆。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的方法。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话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干线(垂直)子系统话音和数据的需要。当需要时,也可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2.4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子系统图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2.5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图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交接间及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交接设备连接方式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2.5.1对楼层上的线路进行较少修改、移位或重新组合时,宜使用夹接线方式;
2.5.2在经常需要重组线路时应使用插接线方式,
2.5.3在交接场之间应留出空间,以便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
2.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干线子系统图
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电话局引入的电缆应进入一个阻燃接头箱,再接至保护装置。
2.7 光缆传输系统
当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一个建筑群之间敷设较长距离的线路,或者在建筑物内信息系统要求组成高速率网络,或者与外界其它网络特别与电力电缆网络一起敷设有抗电磁干扰要求时,应采用光缆作为传输媒体。光缆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环境对电话、数据、计算机、电视等综合传输要求,当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络时,宜采用多模光缆;作为远距离电信网的一部分时应采用单模光缆。
综合布线系统的交接硬件采用光缆部件时,设备间可作为光缆主交接场的设置地点。干线光缆从这个集中的端接和进出口点出发延伸到其它楼层,在各楼层经过光缆级连接装置沿水平方向分布光缆。
光缆传输系统应使用标准单元光缆连接器,连接器可端接于光缆交接单元,陶瓷头的连接应保证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4dB.塑料头的连接器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5dB.
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纤直径 62.5μm光纤包层直径 125μm 的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缆,标称波长为850nm或1300nm;也可采用标称波长为1310nm或1550nm的单模光缆。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数字系列比特率、数字接口特性,应符合如下系列规定:
2.7.1PDH数字系列比特率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 GB4110-83《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规定。
2.7.2数字接口的比特率偏差、脉冲波形特性、码型、输入口与输出口规范等,应符合国家标准GB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的规定。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2012年5月11日制
实验一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和实型的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
2、掌握不同的数据类型之间赋值的规律;
3、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4、学会使用赋值运算符及复合赋值运算符;
5、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1、整型变量实型变量、字符型变量的定义与输出,赋整型常量值时的情形,以及给整型变量赋字符常量值时的情形;
2、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3、要将“China”译成密码,密码规律是:用原来的字母后面第4各字母代替原来的字母。例如,字母“A”后面第4个字母是“E”,用“E”代替“A”。因此,“China”应译成“Glmre”。请编一程序,用赋初值的方法使c1、c2、c3、c4、c5这5个变量的值分别为’C’、’h’、’i’、’n’、’a’,经过运算,使c1、c2、c3、c4、c5分别变为’G’、’l’、’m’、’r’、’e’,并输出。
实验二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3、学习调试程序。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各种格式转换符的正确使用方法;
2、设圆半径r=1.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用scanf输入数据,输出计算结果。输出时要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入两个字符给c1、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printf函数输出这两个字符。上机运行程序,比较用printf和putchar函数输出字符的特点。
实验三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了解C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以0代表“假”,以非0代表“真”)。
2、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3、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
4、学习调试程序。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1、有一函数
(x1)xy2x1(1x10)3x11(x10)
用scanf函数输入x的值,求y值(运行程序,输入x的值,检查输出的y值是否正确)。
2、给出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B、C、D、E,90分以上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要求:(1)事先编好程序,要求用switch语句来实现,运行程序,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正确。(2)修改程序,当输入分数为负值,或大于100时,通知用户“输入数据错误”,程序结束。(3)修改程序,要求用if结构来实现,运行程序,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正确。
3、给一个不多于5位的正整数,要求求出它是几位数,打印出每一位数字,并按逆序打印出各位数字。
4、输入4个整数,要求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5、求方程axbxc0的解。2实验四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
2、掌握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的方法实现一些常用算法(如穷举、迭代、递推等);
3、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
4、掌握循环结构程序中典型的算法;
5、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内容:
1、编程计算1!+2!+3!+„„n!的值,其中,n值由键盘输入。
2、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出其中的大小写字母、空格、数字和其他字符的个数。
3、输入两个正整数m和n,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猴子吃桃问题。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早上再吃时,见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桃子。
5、求s=a+aa+aaa+„+aa„a之值,其中a是一个数字,n表示a的位数;
6、有一分数序列:2/1,3/2,5/3,8/5,13/8,21/13„„,求出这个数列的前20项之和。
实验五 数组
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两种排序算法:冒泡法排序和选择法排序;
3、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使用;
4、掌握字符串处理函数的应用;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内容:
1、求两个2×3和3×2的矩阵之积,并把结果显示出来。2、10个人的成绩存放在score数组中,编写程序,将不及格的人数,最低分和最高分显示出来。
3、任意给定三个字符串,编写程序:用两种方法给出最大的一个。
4、编写程序,实现矩阵(5行6列)的转置(即行列互换)。
5、输出杨辉三角(要求输出10行)。
6、编程:将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7、将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用strcat函数和不用strcat函数两种情形;
实验六 函数
实验目的:
1、掌握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
1、编程序:通过一个函数判断字符串是否为回文?若是则函数返回1,主函数中输出yes,否则返回0,主函数中输出no。回文是指顺读和倒读都是一样的字符串。
ncm2、编程实现由主函数输入m,n并输出最终结果,按下述公式计算的值:
ncmm!nn!(mn)!,其中函数f的功能是计算阶乘,函数g的功能是求cm的值。要求三个函数分别存在三个不同的文件中。
3、编写一个函数fun,它的功能是:将字符串a中所有下标为奇数位置上的字母转换为大写(若该位置上不是字母,则不转换)。主函数只能用来输入输出字符串。
4、小软件。功能是:输入1,测试姓名的得分;输入2,测试两个名字的缘分;输入3,测试某一天的幸运度。要求:三个功能要用三个独立的函数编写,主函数只能用来输入输出结果。
5、写一个判别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素数的信息。本程序应当准备以下测试数据:17、34、2、1、0。分别运行并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6、编程序:用递归法将一个整数n转换成字符串。例如,输入483,应输出”483”。n的位数不确定,可以是任意的整数。
7、编程序:求两个函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一个函数求最大公约数。用另一个函数根据求出的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要求:不用全局变量,分别用两个函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在主函数中输入,并传送给函数1,求出的最大公约数返回主函数,然后再与两个整数一起作为实参传递给函数2,以求出最小公倍数,返回到主函数输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8、编程序:用全局变量的方法,分别用两个函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但其值不由函数带回。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设为全局变量,在主函数中输出它们的值。
实验七 指针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
2、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3、能正确使用字符串指针和只想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4、了解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
1、编程序:用指针方法编写程序,输入3个整数,将它们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输出。然后将程序改为:输入3个字符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2、编程序:将一个3×3的矩阵转置,用一函数实现之。在主函数中用scanf函数输入以下矩阵元素:
1357911131519
将数组名作为函数实参,在执行函数的过程中实现矩阵转置,函数调用结束后在主函数中输出已转置的矩阵。
3、编程序:用一个函数实现两个字符串的比较,即自己写一个strcmp函数,函数的原型为:int strcmp(char *p1,char *p2);设p1指向字符串s1,p2指向字符串s2,要求s1=s2时,函数返回值为0;如果s1≠s2,返回它们二者第一个不相同字符的ASCII码差值(如 “BOY”与 “BAD”,第二个字母不相同,“O”与“A”之差为79-65=14);如果s1>s2,则输出正值;如s1 4、编程序:用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方法对n个整数排序并输出。要求将排序单独写成一个函数。n和各整数在主函数中输入。最后在主函数中输出。 实验八 综合训练 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C语言知识,设计实用的一个小系统。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 请编写完成如下功能的程序: 在主函数main()中输出如下形式的菜单: Management System of Scores Input the data Out the data Sort the data Search one data Exit the System 然后,输出: Please input your choice: 接收键盘上输入的选择,分别完成输入数据、输出数据、排序数据、查找数据以及结束程序运行的功能。其中前4个功能分别编写函数 input(), output(), sort(), search()实现,第5个功能可以通过调用系统函数 exit(0)实现。 实验九 结构体与共用体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结构体类型数组的概念和使用; 3、掌握链表的概念,初步学会对链表的操作; 4、掌握共用体的概念与使用。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6.0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内容: 1、编程序:有5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的成绩,从键盘输入5个学生的数据,要求输出3门课总平均成绩,以及最高分的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的成绩、平均分数)。要求用一个Input函数输入5个学生数据:用一个average函数求总平均分;用max函数找出最高分学生数据;总平均分和最高分的学生的数据在主函数中输出。 2、编程序:13个人围成一圈,从第1个人开始顺序报号1、2、3。凡报到“3”者退出圈子,找出最后留在圈子中的人原来的序号。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IBM PC机 一台 DP-51PRO.NET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二 定时器程序设计 2.编写程序,使P10端口来控制LED闪烁 3.C语言程序 //1ms定时中断实现100ms发光管闪烁 #include“REG51.h” sbit LED=P1^0;void main(void){ TMOD = 0x01;//设置定时器模式 16位定时器 TL0 = 0x18;//设置定时初值 TH0 = 0xFC;//设置定时初值 TR0 = 1;//定时器T0开始计时 ET0=1;//开定时器中断 EA=1; //开总中断 while(1);} //******************** //1ms void pit0(void)interrupt 1(中断程序){ static unsigned char ms_cnt=0;//16 ffff TL0 = 0x18;//设置定时初值 TH0 = 0xFC;//设置定时初值 if(++ms_cnt==100){ ms_cnt=0; LED=!LED;} } 定时器的由程序 直接汇编语言 ORG 0 AJMP MAIN ORG 0BH AJMP PIT0 MAIN: MOV TMOD,#01H MOV TH0,#18H MOV TL0,#0FCH SETB TR0 SETB ET0 SETB EA SJMP $ 生成;********************************** PIT0: MOV TH0,#18H MOV TL0,#0FCH INC R7 CJNE R7,#100,PIT0_R MOV R7,#0 CPL P1.0 PIT0_R: RETI END 四 实验要求 学会使用并掌握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来实现LED100ms闪烁。 五 实验步骤 1.调试运行本节实验程序。若程序无错误,编译并进行二进制转换,下载程序。 因此, 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在近年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 优化和整合原有的实验课内容, 改变过去以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做法, 研究开发了一些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 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训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 保留基础性实验内容, 如培养基的配置、成熟胚或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细胞悬浮培养和花药培养等, 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最基本实验技术。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了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北川花魔芋是四川省绵阳市 (学校所在地) 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著名特产, 具有与其他地域魔芋产品的不同优异产品特性, 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进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但由于缺乏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 以及因种芋带病与病原物累积, 使病害逐年加重, 种芋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北川花魔芋生产发展的瓶颈。组织培养是目前加快魔芋快速繁殖, 提供的无病优质种苗的有效途径。因此, 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中, 设立了“北川魔芋脱毒快繁体系的建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分别以北川花魔芋的叶鞘、嫩叶和叶柄为材料, 探讨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 对组培方法进行优化。同时, 因为试管芋具有比试管苗容易成活, 不受季节限制, 当年可形成商品芋的种芋的优势, 所以同时也设立了“北川花魔芋的微型试管芋 (拟球茎) 培养技术探讨“的实验设计题目。另外, 结合植物细胞工程理论课的课程设计和一些专业, 如农学园艺专业的特点, 设立了“观赏植物如百合、月季和蝴蝶兰等的离体快繁”、“园艺植物如葡萄、果桑等的脱毒快繁”等项目;针对生物技术专业自身特点, 将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基本操作和生物技术手段结合, 还设立了“农杆菌介导抗病基因遗传转化”、“无性系变异的诱导及鉴定”等综合性试验项目研究小组。学生自主选题, 查阅文献, 设计实验方案,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及分析能力。 二、实验过程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沿用理论课教学方法, 课前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开始前,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学生按部就班的去做, 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本应学生完成的部分, 教师代劳了;学生学到的只能是理论内容和不要损坏仪器。实验中没有失败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学生不能领会到实验的真谛。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可将自己的思考所得结论付诸实验进行检验。遇到疑难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了独立科研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 (2-4人) 自由选题。每个研究小组选材不同和研究目的的不同, 导致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差异。因此, 可以变部分过程性实验为全部过程性实验。从培养容器的清洗、母液配制、培养基灭菌、培养材料的外植体等全部由学生自己选择, 完成实验全部过程。 同时, 将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实验室开放、国家和校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挑战杯项目或专业生产实习相结合, 使实验设计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并提高了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三、考核形式改革 以研究论文代替实验报告。综合实验完成后, 要求学生根据所有的实验记录, 按照研究论文的格式完成一份综合性的大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意义、材料和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 同时附上每次的实验记录, 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以后科研论文的书写奠定基础。 学生在完成综合性实验设计后的心得体会中谈到: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一切实验步骤, 更加熟悉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流程, 同时规范了自我操作实验的技术。在实习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如外植体接种时的污染及对褐变材料未能进行及时处理而导致实验失败, 在此方面, 在日后的学习操作过程中有待提高。总之, 这一次自我探索实验实习, 学会和了解到许多课本上难以理解的知识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摘要: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在近年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 优化和整合原有的实验课内容, 改变过去以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做法, 面对不同专业, 研究开发了一些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 并对实验过程和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 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一个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陷:一是纸巾装得不紧容易浸湿(学生很难把握,容易引起学生认为纸巾紧压在水的底部可能不易浸湿的错觉)。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续实验中的“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的现象不够直观,(需要两个实验完成)三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三是一堂课下来桌上堆满了纸巾,从环保的角度看属于严重浪费。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现象:将两个实验合二为一。用上端带孔的透明塑料杯和黄色的乒乓球代替纸团和杯子做实验。实验时,先用盖子堵住塑料杯上的小孔,再用塑料杯把黄色的乒乓球垂直扣入水中,黄色的乒乓球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气占据了塑料杯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然后放开按住的小孔,空气从小孔中逃出,黄色的乒乓球慢慢浮上来,表明水进来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的空间。改进后的实验材料既可以重复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实验的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水被替换的现象更加明显。 《研究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的对比》的实验改进 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和现象:用不同颜色、相同大小的纸袋装上温度计放在有太阳的地方晒,观察温度计读数上升得快慢,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同,深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该实验存在的缺点:一是要靠天气上课(阴天或雨天效果更差),二是实验的等待时间长。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太阳在不同的地区光照不同(季节因素),温度计液柱上升需要的时间长。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现象:用100W的白炽灯代替太阳照射,用不同颜色的纸袋装大小相同的试管(试管里为空气,并带有橡胶塞,橡胶塞上带有温度计)代替不同颜色纸袋装的温度计。将装置安装在圆柱体物体中,100w的白炽灯安装在圆柱体物体的中心位置,确保灯离不同颜色的,纸袋距离相等。使用时接通电源即可观察,实验效果明显,可以很轻松的发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的大小,还可以对不同颜色的吸热进行排序(因为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柱上升的距离不一样),原理就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速度比液体快,所以现象明显。 一、实验目的 熟悉linux shell 简单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 1、变量引用。在用户主目录下运行如下命令 $dir_1=/11/22 $echo $dir_1 $echo dir_1 2、数组。在用户主目录下运行如下命令 $city[0]=Beijing $city[1]=Shanghai $city[2]=Tianjin 显示city的第二个元素的值 $A=(this is an example of shell script)(1)同时显示数组A的第2、4、6个元素的值。(2)显示所有数组元素的值 3、完成书上P106-107中关于read命令的使用的例子。 4、完成书上p108-110例4.7-例4.9 三、实验步骤 1.输入命令: $dir_1=/11/22 $echo $dir_1 $echo dir_1 2.输入命令: $city[0]=Beijing $city[1]=Shanghai $city[2]=Tianjin $echo ${city[2]} $A=(this is an example of shell script)$echo ${A[2]} ${A[4]} ${A[6]} $echo ${A[8]} 3.输入命令: $read x y z Today is Monday $echo $z $x $y $read n1 n2 n3 First Second Third 1234 abcd $echo $n3 $echo $n2 $n1 Read n1 n2 n3 1 2 $echo $n3 $echo $n1 $n2 4.4-7:$touch m1.c $vi m1.c 按”i”输入:main() { printf(“Beginn”); } 按“Esc”输入“:wq” $cat m1.c $touch m2.c $vi m2.c 按”i”输入:main() { printf(“OK!n”); printf(“Endn”); } 按“Esc”输入“:wq” $cat m2.c $touch ex6 $vi ex6 按”i”输入:#ex6:shell script to combine files and count lines cat $1 $2 $3 $4 $5b $6 $7 $8 $9|wc –l #end 按“Esc”输入“:wq” $cat ex6 $chmod a+x ex6 $PATH=$PATH:.$ex6 m1.c m2.c 4-8 $touch ex7 Vi ex7 i #!/bin/bash #ex7:shell script to combine filesand count lines #using command set to set positional paramters Set m1.c m2.c Cat $1 $2 $3|wc-l #end $cat ex7 $chmod a+x ex7 $PATH=$PATH:.$ex7 4-9 $touch ex8 Vi ex8 i #!/bin/bash #ex8:shell script to demonstrate the shift command Echo $0 $ 1 $2 $3 $4 $5 $6 $7 $8 $8 &9 Shift Echo $0 $ 1 $2 $3 $4 $5 $6 $7 $8 $8 &9 Shift Echo $0 $ 1 $2 $3 $4 $5 $6 $7 $8 $8 &9 #end $cat ex8 $chmod a+x ex8 $PATH=$PATH:.$ ex8 四、实验总结 英文名:Synthesis coursed design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会计系 课程编码:407207 学分学时:2学分,1周适用对象:财务管理、会计专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原理、证券市场 撰稿人:朱颐和编写日期:2009年10月 一、目的与任务 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是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包括寻找投资项目、设计投资项目方案、设计投资项目的筹资方案、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编制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对论证结果进行讨论,并写出实验小结。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投资可行性论证掌握财务管理决策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理论解决实务的能力,以进一步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财务管理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实务基础。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对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的主要内容进行分工负责,但小组的每名成员都应参与各个实验内容,并记录实验过程、编写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讨论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提交实验小结。 三、内容与进度安排 成立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小组,一般由4-5人组成;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开始寻找投资项目; 第二天,设计投资项目方案; 第三天,设计投资项目的筹资方案 第四、五天,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编制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实验过程记录、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讨论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发言、实验小结。 2、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按以下四个方面评定: 寻找投资项目占10% 设计投资项目方案占10% 设计投资项目的筹资方案占10% 编制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占30% 实验小结40% 专业负责人: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科研、实验场所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各高等院校、工业企业、医药化工、研究机构纷纷兴建高等级的实验室以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而在这类实验室的设计中,不但对实验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要满足平时使用的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本文是在经过一些实践后,对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体会。 实验室空调系统的特点 1.实验室的分类 根据实验室的用途可以分为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其中,物理实验室相对要求比较简单,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气体。而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往往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或腐蚀性气体,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排风系统,从而避免对实验室内的人员造成危害。而一些特殊的实验室从实验工艺的要求出发,对送风、排风更有其特别的要求。 而根据实验室洁净等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洁净实验室和非洁净实验室,当然,洁净实验室如果细分,可以有不同的洁净等级,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2.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的特点 一般实验室最主要的要求是要做好通风系统,通过全面通风和局部排风相结合,达到正常使用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进行空调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实验室排风的要求,在合适的区域设置送风口和排风口,控制好实验室内的气流方向,做好压力控制。实现实验室主要人员活动区无异味,而实验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室外。而通风系统的设置则应在满足通风换气的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通、排风量,设置必要的控制系统,满足实验各状态的排风要求,同时保证室内的空调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综合实验室的系统设计 高标准的综合实验室从围护结构、系统构成都于普通的传统实验室有很大的区别,需要设计者注意。 1.实验室空调系统的设计 实验室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对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这里不再多做讨论,那应按洁净室的要求去做。所有普通实验室空调系统的设置与常规舒适性空调的差别并不大,各实验用房分别安装风机盘管机组,而新风管均直接送到各实验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层的各实验室吊顶之间往往是连通的,因此所有的风机盘管必须配置回风箱和回风管道,不能从吊顶内回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新风口的设置位置,应考虑到室内压力控制的方向,尽量将新风口设置在正压或常压处,而避免设置在负压处,对于某些通风柜、药品柜集中放置的场所,减少或干脆不设置新风口,而将新风口设置在相临房间或走道,从而保证室内安全、无异昧。 2.实验室排风系统的设计 普通实验室的排风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排风,由于所有场所均为空调房间,所以全面通风已不适于大量采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采用的应是局部排风的方式。 (1)排风设备 根据实验工艺的要求,主要采用的排风设备包括:通风柜、药品柜、万向排气罩和综合排风口。 通风柜是最主要的局部排风设备,在很多实验过程中,尤其是化学显现、毒品检验等会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或腐蚀性气体,这些均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使用通风柜,以便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为了防止有害气体的逸出,必须保证通风柜使用时的操作窗断面风速,所以其排风量会根据操作窗的位置而变化,而在操作实验时,其风量往往非常大。但在平时未进行操作实验时,只要保证最小排风量即可。 (2)排风系统的设置 由于实验室各房间平时均没有空调系统,在满足最小通风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换气次数,从而减少新风负荷,降低能耗。但在通风柜、万向排气罩等使用时,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比较大的排风量,这就要求排风系统在设计时采用变风量系统。通过通风柜操作窗的开启位置控制排风管道上的变风量阀的开度,进而通过排风管内压力的变化调节风机的转速,达到变风量的目的。但实验室排风系统就不同了,它的最小排风量与最大排风量之比可能只有10%左右,而这个10%左右的风量是平时运行时间最长的一个状态。这就给风机的选择带来了问题,一般风机变频调速在10%风量的工况已无法正常运行,此时风机全压只有额定工况下的1%。所以这时应按最大排风量的40%~70%来选用风机,而往往系统越大,带的末端设备越多。具体比例应根据业主的使用情况而定,在进行设计时与业主充分沟通,确定合理的同时使用系数,选用合适的风机。 而在一些特殊场合,通过设置余压阀也可以达到自动补风的目的,但系统关闭后余压阀需要手动复位。 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一些实际工程实践后,对于这类设置空调系统的综合实验室,在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预留一些管井 由于科技进步,对很多研究部门来说实验技术、实验内容都在不断更新之中,因此,在实验室设计中预留下日后发展的条件十分必要。多留一些排风管井,也是为了万一以后增加的系统与现有系统不能合用时,有改造的条件。而且一般设置空调的实验室往往室内装修的也比较好,留好管井也便于改造的实施。不过多地破坏其他实验室。 2.机电管道的布置方式 一般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布置机电管线时常常布置在走道内。但其实在使用彩钢板作为围护结构的实验室中,走道和实验室房间的吊顶是全部拉平的,不存在跌落式吊顶,这时将所有机电管线全部布置在走道吊顶内,反而浪费了吊顶空间,同时走道吊顶内管线太集中,也不利于检修、穿线和维护操作。这时将各种机电管线分散布置在房间、走道的吊顶内更加合理。 一、全方位的数据平台——以生为本, 指导学生个性发展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 那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1]“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是内隐的 , 要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间接了解和进行评价, 需要搭建能够全面、真实地搜集反映学生各种潜在素质信息资料的展示平台。”[2]这种多主体参与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更多方面更全面的数据资源。通过及时解读和分析学生评价信息, 有助于班主任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 分析学生成长中的优势和不足, 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 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个性发展。 1. 定性评价为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数据 定性评价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分别撰写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由我的自画像、学期期待、学期总结三部分构成。以学生恬恬为例, 自画像写到“爱幻想, 爱历史, 爱文学, 偶尔有点懒, 偶尔充满斗劲, 有着闪耀的梦想, 有喜欢的人及一定要到达的地方, 总爱怀念过去, 常因突然醒悟生活中的平凡幸福而感动, 心思细腻, 纠结, 偶尔出现分裂人格, 从小自卑, 消极, 却也一直默默的努力着, 有着很强的心理承受力, 这就是我。”读着细腻而直指内心的文字, 一个鲜活、内心充满矛盾并渴望成长的青春女孩跃然而出。她是班级中成绩的佼佼者, 是公认的“学霸”。优秀、自律的她也有着纠结、消极和自卑吗?笔者马上翻看其他评语, 家长、老师和同学都发现了她的沉默, 在此之前, 笔者一直以为她课堂表现的沉默是胸中自有丘壑的自信和自持。带着困惑, 笔者继续寻找数据。 2. 定量评价为深入了解学生提供简洁直观的数据 定量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单和四维度等级。学业成绩单有国家课程 + 校本课程, 每门课程又包括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四维度等级由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构成。既关注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 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 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能。并且为直观的识别学生的发展状况, 采用“雷达图”有效的将考查的维度分布在一个平面图形的四方, 但是又能通过长度和色彩的变化来显示学生不同学期在不同的发展维度上的变化。在恬恬学业成绩报告单中, 国家课程中数学和校本课程体育与健康是B等级 , 其他全A表现。在四维度等级中品德发展水平和学业发展都是A, 身心发展水平中的身心健康要素是B等级, 兴趣特长养成的三个要素分别是B、C、B等级 (如表1) 。通过图1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恬恬的兴趣特长养成是短板。 3. 以生为本, 指导学生个性发展 “由班主任对学生发展水平做出全面评价, 特别要肯定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 并明确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3]笔者对恬恬作出初步分析:学习目标明确、有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强, 数学是弱项。缺乏自信是因为知识面和视野狭窄, 除了学业成绩之外也缺乏其他方面让同龄人感觉酷炫的特长。所以她对“学霸”的外号非常忌讳。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及时给予学生有效指导。班主任应依托数据分析, 协同科任教师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和鼓励, 使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引导所有学生都充满信心地朝着各自的理想目标发展, 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笔者意识到对于腼腆的她, 使用文字交流是再好不过的教育方式了, 于是笔者写下:乐于助人的你很受同学欢迎, 腼腆羞涩的笑是可爱招牌, 这样的你却如夏云暑雨般明快!你有自己清晰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并有策略的落实, 是个智慧与勤奋踏实兼备的萝莉。加油!希望多参与活动、多展示自己, 继续做坚韧不拔的自己, 期待你的精彩!第二天, 笔者收获了惊喜, 在笔者的课上, 她第一次举起了手, 虽然声音很小, 但回答正确, 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于是笔者趁热打铁, 一方面与恬恬做了深入交流, 并给出建议: (1) 阅读书籍以拓展知识面。 (2) 发展一项体育运动, 培养一项艺术爱好, 并为此努力。 (3) 争取各种机会, 锻炼自己在公开场合大胆表达的能力。 (4) 合理利用社团、综合实践活动等活动提升能力。 (5) 练字。另一方面要跟科任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充分沟通, 依靠各科力量创设更多发言的机会, 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她大胆表达、自信表达, 比如班级开展的《法治班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专题, 小组合作完成, 选派一名主讲人, 恬恬就担任“未成年人犯罪”专题的主讲, 她的声音虽因紧张而颤抖, 但内容准确、精彩。另一方面主动联系家长, 与家长达成共识, 建议家长多鼓励、多赞赏、多予正向评价。第二周, 笔者在恬恬的《学生手册》上看到了她的期待: (1) 读很多书, 开阔视野; (2) 成绩保持稳定; (3) 每周都要练一次画画; (4) 每周练吉他; (5) 每天必练字; (6) 周末出门锻炼身体; (7) 多做家务, 学做饭。还有她活跃在校园电视台的身影, 以及越来越活泼阳光的笑脸。 同时, 学校层面为鼓励、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也相应丰富了表彰体系:增加学生在社团、学生组织、公益行为、参赛竞赛、文体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彰;增设发展性的, 例如“杰出学生奖”、“领袖潜质奖”、“感动二实”年度人物、“校园十大歌手”、“艺术之星”、“篮球赛得分王”、微公益达人、橙色领跑者、美德少年等个人表彰, 几乎涵盖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班级培养方向的指引——目标引领, 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开始于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的变革, 而实施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将会引发人才培养标准的变革。一般来讲 , 学生综合素质指一定时期内按照培养目标 , 学生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等素质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 , 它是对教育培养目标最为直接、明确的阐述 , “可以作为引导、规范学生发展的主要内容依据 , 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求确立班级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班级目标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 班主任在实践操作中可以依据学生综合素质内涵及其评价要求 , 确定班级管理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 ”[4]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明确学生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可以达成 , 并将目标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具体要求 , 渗透到学生常规管理、德育管理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比如笔者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学情及所处高一阶段, 要求学生在四个维度12个指标中, 以B等级为基本起点,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由同学们共同制定班训和班级公约等。还有笔者班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显示65% 同学缺乏体育锻炼, 评语中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不运动, 周末不愿意出门。担心孩子的身体素质能否承受高中的学习压力。针对此现状, 笔者首先在班上发出“每天运动1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和“发展一项体育爱好”的倡议;建议同学们早读前或者下午放学时间在操场跑步、打球等;组织全班同学用好学校阳光大课间和体育选修课, 真正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三、学生学习成长的档案——自我管理, 助推学生终身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认识自己与评价自己来实现的。当然, 也可以通过认识他人与评价他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化,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描述和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使得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不再是被评者, 而是让学生自己也能作为评价的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判, 从而促进自我反思。”[6] 自我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且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每个学期中和学期结束, 涵盖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兴趣、国际素养、信息素养等各项发展水平的数据记录便聚拢、汇总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 为全面评价学生、为学生的阶段性表现提供了海量的第一手真实的数据。“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客观地了解自己 ( 包括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 ) , 逐步学会合理地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 , 选择恰当的手段和途径实现目标 , 并不断回顾和展望自己的发展方向 , 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为终身发展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 , 提高自主管理能力”。[7] 四、多元主体的互动平台——更新观念, 形成教育合力 1. 更新评价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者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 在参与评价过程中, 不但提高了实施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可度, 而且还在无形中促成了育人观念的转变。 (1) 注重多元智能,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要重视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 注重发展性原则[8],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实表现, 更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 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 (3) 注重激励性原则[9], 把评价活动当作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 教师和家长多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以激励性评语突出赏识教育, 鼓励学生, 提升学生自信心。 2. 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之间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联合更加紧密有效。在全班的素质评价单里, 有一份评价表的身心发展维度中身心健康要素家长评为C, 该等级标准是:“心胸有时不够开阔, 情绪偶尔不够稳定协调;对健康知识与技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生活有时不够有规律, 卫生习惯不够好。”“心胸有时不够开阔, 情绪偶尔不够稳定协调”这句尤其刺眼, 身心健康无小事。带着疑惑笔者和明浩妈妈取得联系, 家长说孩子心理状况良好, 打C是孩子周末生活太不规律, 放假先猛玩, 周六晚上熬夜补作业。明浩妈妈告诉笔者, 她也正准备进一步了解情况呢, 她看见孩子综合素质报告单中学业发展水平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孩子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丢分过多, 学习不注重过程, 学习习惯不佳, 时间安排不合理。马上一个特长突出、缺点明显的学生形象变得更加具体、清晰, 他天生属于舞台, 善主持并极具感染力, 喜爱文学, 善写作。眼高手低、学习不够努力, 时间安排不合理, 时常有拖欠作业的现象。一方面, 笔者向学校学生处的老师推荐他作为升旗仪式的主持人, 为他的特长发展提供更高、更广的平台。另一方面, 班刊《新窗》在笔者的鼓励下创办, 一批有追求和个性特长的学生有了展示舞台, 明浩也是其中的骨干力量, 常以“暮雨寻欢”笔名发表文章。同时, 要求明浩落实《学生手册》的使用, 每天做好日计划, 计划事由分轻重缓急, 最重要的事情先做, 提高效率, 周末由家长监督执行, 以此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 这项举措仍然在进行当中。 五、反思与建议 1. 评价细则需完善 定量评价中的四维度等级: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每个维度都有A、B、C、D四个等级。如每个等级能有更加清晰的客观量化细则可以更好减少主观判断。 2. 评价主体的培训需加强 学校和家长就“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和评价真实公正性要达成共识, 评价方法、技能要具备。比如四维度等级如何按照量化细则操作;描述性评语要中肯多鼓励性话语。 3. 评价信息的反馈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有待加强 (1) 学校可以成立相关部门予以统筹安排和保障; (2) 需要各评价主体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智慧的落实。 走在革新的路上, 必将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但是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 笔者将进一步融合老师、学生乃至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和智慧, 继续探索面向网络空间的开放多元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有助于学生富有特质的个性、全面、终身发展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李子卓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科学出版社, 1959. [2][4][7]邢利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管理的助推力[J].思想理论教育, 2013, (4) :63-64. [3]赵学勤.综合素质评价—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J].网络科技时代, 2007, (17) :10-11, [5]张维, 秦丽平.试析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 2011, (12) . [6]瞿媚.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探索研究, 2011, (9) :3. [8]王章峰.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 2010, (10) :120-121.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能力目标: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 象的解释。[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于遗传给后代。)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回答: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讲述: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我们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后的情况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试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这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并分析问题,指定小组长回答问题。) 提问:这一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方法: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粒色:黄色: 315+101=416 绿色:108 +32=140 黄色:绿色 接近于3:1 粒形:圆粒:315+108=423 皱粒:101 +32=133 圆粒:皱粒接近于3:1 (回答:由此可见,从一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试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提问:新组合的性状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对上述遗传实验的分析,在F2不仅出现了与亲本性状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组合的形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并且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3:1。这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这表明在F1形成配子后,配子在组合上发生了自由配对的现象。) 讲述:对,这表明两对性状在共同的遗传过程中性状分离和等位基因的分离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由于一对性状的分离是随机的、独立的,那么,两对性状在遗传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随机组合。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F2中: 粒色:黄色:3/4 粒形:圆形:3/4 绿色:1/4 皱形:1/4 也就是说,在3/4的黄色种子中,其中应该有3/4是圆粒的,1/4是皱粒的;在1/4的绿色种子中,应该有3/4是圆粒的,1/4是皱粒的。反过来也一样,即在3/4的圆粒种子中,应该有3/4是黄色的;有1/4是绿色的。在1/4的皱粒种子中,应该有3/4是黄色;1/4是绿色。 两对性状结合起来应该是556粒种子应出现的性状 黄色圆粒:3/4x3/4=9/16 556x9/16=313 黄色皱粒:3/4xl/4=3/16 556x3/16=104 绿色圆粒:1/4x3/4=3/16 556x3/16=104 绿色皱粒:1/4xl/4=1/16 556xl/16=34 杂交实验的结果也正是如此,在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315粒,黄色皱粒101粒,绿色圆粒108粒,绿色皱粒32粒,正好接近:9/16:3/16:3/16:1/16,即:9:3:3:1。 根据以上分析,请同学们看书:P30以上数据表明„„至P31第二自然段结束。 讲述: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能否说明亲本的显隐性关系? (回答:由于子一代表现为黄色圆粒,说明亲本中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 提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如何表示? (回答:纯种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yrr) 提问:两个亲本产生配子的情况如何?F1的基因型是什么? (回答:根据减数分裂的原理,YYRR产生的配子为YR,yyrr产生的配子为yr。F1的基因型为YyRr。) 提问:F1形成配子时,各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随机结合。请同学们思考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几种?比例如何? (回答: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种,即YR、Yr、yR、yr,比例为: 1:l:l:1。) 讲述:关于杂种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发生自由组合的根本原因,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F1产生配子的过程。 杂种F1(YyRr)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Y和y、R和r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而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在同一配子中。 F1基因型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由于Y与R和r组合的几率相同,R与Y和y组合的几率也相同,所以四种配子的数量相同。 提问:杂种F1形成配子后,受精时雌雄配子是如何随机组合的?请同学们思考F1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多少种? (回答:结合方式有16种。) 提问:以上结合方式中;共有几种基因型、几种表现型? (回答:有九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9:3:3:1。) 小结:盂德尔在完成了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以后,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进一步探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规律——自由组合定律。在揭示这一规律时,他不仅很准确地把握住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特点,进行了杂交试验。并在产生F1后,对F1进行自交,分析出因为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各产生了4种雌雄配子,由于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才在F2中出现了新组合性状这一规律。 巩固:1.用结白色扁形果实(基因型是WwDd)的南瓜植株自交,是否能够培养出只有一种显性性状的南瓜?你能推算出具有一种显性性状南瓜的概率是多少?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出现的性状中:1)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2)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数占总数的。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讲述:测交时,选用双隐性植株与F1杂交,就是因为双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隐性(yr)配子。1)产生的后代的种类就是F1产生配子的种类;2)由于yr配子不会影响F1所产生配子对性状的控制,所以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可以推测F1配子的基因型;3)测交后代的比例也就是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测交的结果是产生了4种后代:黄色圆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黄色皱粒,并且它们数量基本相同。即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1:1:l:1。另外,测交时要进行正反交,目的是要说明F1既能产生4种雄配子,又能产生4种雌配子。从而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讲述: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从实践的角度论证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存在和规律,现在,我们从现代遗传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一规律。 请同学们看图思考: 提问:孟德尔所说的两对基因是指什么? (回答:位于1、2号同源染色体上的Y和y及位于3、4号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R和r) 提问:1号染色体上的Y基因的非等位基因是那些基因? (回答: 3、4号染色体上的R和r) 提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于时的结合方式是什么? (回答:自由组合。) 提问:这种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哪一过程中? (回答:发生在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提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讲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我们的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开阔了广阔的前景,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改良动植物品种,为人类造福。例如: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其中,无芒和抗病是人们需要的优良性状。现有两个水稻品种,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请你想办法培育出一个无芒、抗病的新品种。 学生用练习本计算,得出结论: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这样的品种占总数的3/16。 提问:我们得到的这种具有杂种优势的品种可以代代遗传吗? (回答:不可以,因为其中有2/16的植株是杂合体,它的下一代会出现性状的分离。) 提问:如何能得到可以代代遗传的优势品种? (回答:要想得到可以代代遗传的优势品种,就必须对所得到的无芒、抗病品种进行自交和育种,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最后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的类型。) 讲述:在现代医学上,我们也常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来分析家族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并且推断出其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依据。这对于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以及优生、优育工作都有现实意义。 例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d控制,基因型为dd),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提问: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双方都未表现出来先天聋哑症状的父母,为什么会生出一个先大聋哑的孩子呢? (回答:首先,先天聋哑一定是遗传病,其父母均未表现出来,说明其父母均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加之其父亲为多指,可以判定其父亲的基因型为:PpDd;其母亲表现型正常,可以判断其母的基因型为:ppDd。)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其父母可能出现的配子是什么?其子女中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有几种? (回答:其母亲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为:pD、pd,其父亲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为PD、Pd、pD、pd。)他们的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有4种:只患多指(基因型为PpDD、PpDd),只患先天聋哑(基因型ppdd),既患多指又患先天聋哑(基因型Ppdd),表现型正常(基因型ppDD,ppDd。) 小结: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孟德尔发现的这两个遗传规律对于我们人类认识自然,了解人类自己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新世纪的开始,如何解决好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提高粮食产量,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进行优生优育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利用我们所学到的遗传学知识去研究、去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面临众多的课题,这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好现代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孟德尔的科学精神。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讲述:我们都知道,孟德尔并不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第一人,在孟德尔之前,有不少学者都做过动植物的杂交试验,试图发现这其中的规律,但都未总结出规律来。孟德尔却以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 提问:为什么孟德尔会取得这么大的成果呢?我们从中应该得到那些启示呢?请同学们看书P32至课文结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 (回答: 1.科学的方法: 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2.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 小结:孟德尔试验的成功给了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即进行科学实验必须具备的几点精神: 1.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并注意观察试验现象,不放过任何一个试验现象。 2.运用先进的科学成果,如孟德尔首先将统计学的方法用于生物实验的分析。 3.科学地选择试验的材料。 4.有一整套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程序。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从问题探讨――奶牛的产奶和生长速率引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讨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即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表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即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教材一开始就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展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讨论。在内容的表述注重建立一对性状与两对性状的联系,单独分析粒形与粒色遗传现象,并在旁栏思考题中从数学角度引导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在遗传图解中运用了棋盘法与分枝法对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释和验证。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利用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引发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内容与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紧密的联系。《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实验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1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是学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因此它不仅是本章重点,更是整个模块的重点内容。 课后习题 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的杂交可得到两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A.图 1、图4 B.图 3、图4 C.图 2、图3 D.图 1、图2 答案:D 解析:一对杂交组合应为一对杂合子杂交得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另一对杂交组合应为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相交得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4.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Ⅰ)对黄色出现的基因(ⅰ)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是()A.3∶1 B.13∶3 C.1∶1 D.15∶1 答案:B 解析:子代基因型之中,只有iiY_才能表现为黄色,其几率为×=。5.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s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 C.7/16 D.9/16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为9∶3∶3∶1,其中黑色有白斑小鼠(基因型为B_ss)的比例为3/16。 板书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遗传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推荐阅读: 园林树木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0-18 财务管理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大纲05-25 模电综合实验实验报告05-25 实验十三综合实验01-04 陶瓷综合实验04-19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04-05 会计综合实验报告模板06-09 mapgis综合实验报告07-12 cadcam综合实验报告09-20 综合实验预习报告资料10-23实验二 定时器程序设计121 篇6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 篇7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 篇8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 篇9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 篇10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 篇11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 篇12
实验二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