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旅游导游词

2025-03-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嵩山少林寺旅游导游词(共5篇)

嵩山少林寺旅游导游词 篇1

河南少林寺导游词篇一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将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开车的李师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心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也希望大家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俗话说:“相聚既是缘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咱们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已踏上旅途,行驶在郑少高速,途径新密、登封大约90分钟,就到达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释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3年来到少林,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统称为“禅宗祖庭”,特别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1983年,电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满天下,响誉海内外。正所谓“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说话间,车已经到达了新密境内。新密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直到1994年撤县置市,始称新密,境内有黄帝练兵演武八阵兵法的轩辕黄帝宫,全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打虎亭汉墓,密县古县衙等。新密市煤炭储量丰富,素有“乌金之乡”的美誉。新密的金银花,密玉也很有名,曾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

车过新密我们就进入了登封境内。登封是千年古县,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为登封,沿用至今。登封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背依中岳嵩山,有人文景观150多处,自然景观30多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学圣地嵩阳书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为五岳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嵩山由两大山群组成,共有72峰。大致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4米;西为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嵩山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使嵩山分别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独特地质现象,在嵩山旅游,一步就可以跨越亿万年。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少林寺景区停车场,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在进入少林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跟紧团队,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扰了佛门的清净;也不要抽烟,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好了,朋友们,我们在寺内的活动时间是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后在寺院的大门口集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游览吧。

大家看,这就是少林寺的第一进建筑----山门,门额上的“少林寺”三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笔,山门原称“三门”,寓示佛教的“三解脱”,佛教认为人有“三毒”,那就是“贪”、“嗔”、“痴”。贪,就是贪心.;嗔,是指心胸狭窄,愤世嫉俗;痴,是指痴迷,不该执著的,却太放不开.佛教认为,大家过了三门,就会灭掉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大家看山门上的禅武二字正是对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注释,禅为魂,武为衣,习武修禅,以禅入武,禅武双修,“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退则参禅习武修道行”。

进入山门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地欢迎大家的到来,一副对联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说的就是此佛,我们再看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陀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持金刚宝杵,职责是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少林寺的第二进建筑----天王殿。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为佛教护法神“金刚力士”,受封神演义的影响,群众称之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服人间,他们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风调雨顺,这也代表了封建农业经济下人们的最朴实的愿望。

现在大家看到的两个对称的高大建筑,就是少林寺院的钟鼓二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僧人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少林寺天下闻名,吸引了不少名人来此驻足,也留下许多著名的碑刻,请大家随我来看这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它俗称《李世民碑》,是李世民为表彰十三棍僧救驾而作的,也是电影《少林寺》拍摄的依据,其中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的亲笔签名“世民”二字,碑额“太宗文皇帝御书”为唐玄宗李隆基御书,也正是因此事此碑,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少林寺也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请大家随我进殿参观,大家看这三座佛分别是现实佛释迦牟尼如来佛,过去佛药师佛,未来佛阿弥陀佛,如果大家想要为家里已故的亲人烧香拜佛的话,那大家可以去拜右边的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主张的世界是西方的极乐世界,就是不管你在人世间是什么职位 身份的人,过世之后登上的极乐世界是一个没有烦恼和忧愁的地方,在那个世界里,人人和平相处,眼盲耳聋的人在那里都不会在承受痛苦,而正中供奉的是现实佛——释迦牟尼如来佛,他主张的世界就是一个只要你付出,就会有一定的收获的世界,正好是和我们现在的世界是相符合的。左边为过去佛——东方静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他主张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没有疾病的世界,永远不用吃药的世界,远离病魔的侵扰。释迦牟尼如来佛左右为他的大弟子和二弟子,迦叶和阿蓝,而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两边还有菩提达摩祖师和被称作少林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的站像,为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好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大殿的柱子下有麒麟的雕像,这代表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好了,朋友们,少林寺的讲解就先到这里,接下来大家自由参观,谢谢各位的支持。

河南少林寺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大家都一定听说过“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确,在许多人看来,少林寺就是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它也因此成为海内外人士心目中的武术圣地。但是,大家知道吗?由北魏孝文帝元宏始建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少林寺,因为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在此首传禅宗的缘故,而被尊为“禅宗祖庭”。已有1600余年历史的少林寺以其精湛的少林功夫和古老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近距离的体验这一神秘的东方古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少林寺的常住院。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遵循我国传统的寺庙建筑布局。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依佛经言,应作“三门”。,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

过了山门,我们看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块。它们共同记载着千年古刹的兴衰状况,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内容。俗话说: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像不像,三分样,大家可以比照这些塑像姿势,练习练习。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

天王殿后是全寺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也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大家看,在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上面有麒麟雕像,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它们预示禅宗已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晨钟暮鼓”是形容寺院中僧人生活的常用词汇,大家看,这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

大家眼前的这一建筑可是鼎鼎大名,少林寺藏经阁!在小说家笔下,这里曾是风云际会之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在的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殿外悬赵朴初所书竖匾“藏经阁”。此匾额中“藏”字少了几笔,乃赵朴初警示后来者以史为鉴,保护好经书宝藏。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达摩亭,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整个少林寺院建筑群落中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为何在室内习武,难道是密练盖世神功。真正原因是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

各位朋友,请大家按原路返回,我们下面参观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古迹林立阅尽华夏三千年历史,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

好了,各位游客,少林寺的参观活动就要结束了,欢迎大家有机会再到少林寺参观旅游,修身养性,学拳习武,谢谢大家。

河南少林寺导游词篇三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00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各位朋友,请大家按原路返回,我们下面参观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下面我们继续到初祖庵参观。

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参观。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7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猜你喜欢:

1.简短的河南导游词

2.河南郑州概况导游词范文

3.河南省概况导游词

4.河南导游词大全

5.简短的河南景点导游词

嵩山少林寺旅游导游词 篇2

近年来,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在《临朐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正逐步以嵩山石门、嵩山林海和嵩山水库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嵩山生态旅游区应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依托资源优势,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及周边附属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一、概述

近年来,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嵩山人家”乡村旅游,全力推进嵩山旅游综合体建设,增加了群众收入,发展了村集体经济。

(一)统筹规划,强化乡村旅游引导宣传。因地制宜制定《关于发展“嵩山人家”农家乐的实施意见》,实现景区乡村旅游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特色,提高乡村旅游竞争能力。以建设“最美乡村”为目标,建设具有山乡特色的“嵩山人家”乡村旅游项目。

(三)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依托服务型党组织成立公司,出台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管理等制度。

(四)加大扶持,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出台了相关优惠奖励政策,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瓶颈

当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近几年的增长却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同区域内乡村旅游项目重复建设,且定位不准,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存在季节性淡旺区别,旅游连续性产品缺乏,大量资产闲置。乡村旅游商家与消费者间缺乏互动交流的平台,致使供需信息不对称。乡村旅游仅注重商业化运营模式,而未能因地制宜塑造特色风土人情。乡村旅游经营者对旅游产品的运营、推广、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

由此可见,传统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必须改变,而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借助“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思维方式开发特色项目,必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其具体表现在:

(一)乡村旅游宣传成本的降低。通过乡村旅游的网络平台展示特色服务的详细信息,并可提供线线上销售服务。

(二)乡村旅游信息渠道的拓展。电子商务渠道下的信息流通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有效资讯的整合将大大提高产业的服务质量。

(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网络平台信息的及时传递,可以让商家有针对性地及时更新产品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的日益变化的需求。

三、基于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考

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乐、市民农园、休闲农庄等经营主体超过180万家,其中农家乐项目达150万家,年接待能力逾10亿人次,营收超过3000亿元,可直接解决农民就业3000万人。

(一)作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乡村旅游须顺应产业发展形势,从市场角度出发,应在链接、互动、重构三个维度下予以推动,实现互联网+乡村旅游的跨界融合。

1、链接——拓展宣传渠道,方便消费者自由获取产品信息。

2、互动——构建信用体系,通过体验评价提升产品透明度。

3、重构——满足市场诉求,通过信息互动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结合对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调研,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借助互联网思维提出具体建议:

1、资金供给

乡村旅游项目的资金投入多、回笼慢,资金的供给和筹集困难。但是借助于互联网思维,项目的经营者可通过多渠道的小额“众筹”,缓解项目资金供给难题。但乡村旅游在借助互联网众筹资金时,需要合乎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规避资金的风险漏洞,避免与非法集资行为相混淆。在众筹资金的筹、用时,亦要做到安全、合理、公开、高效。

2、管理层面

在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的经营者通过网络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管理知识。最好能够选择一位有相关经验的经理人来应对日常的运营。而众筹方式除能够获得相应的资金供给外,还可向“众智”进行迁移,将多方(出资人或股东)的管理智慧协同起来,共谋事业发展。

3、营销层面

由传统拉动式营销,向推动式营销转变,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与消费者直线交流的信息渠道。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与定量分析,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也可利用众筹出资人的人脉关系网络,进行跨地域的情感链接宣传,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乡村旅游。

四、总结

嵩山少林寺导游词范本 篇3

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1各位来宾,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00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大雪,大雪淹没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各位朋友,请大家按原路返回,我们下面参观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下面我们继续到初祖庵参观。

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参观。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7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少林寺对面的十方禅院。

少林寺对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禅院,建于正德七年(1512年),清顺治十年重修,为寺院邮亭,是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禅院与过去不同,是一组新的佛教禅景-----五百罗汉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

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

十方禅院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好,各位游客,少林寺的参观活动就要结束,欢迎大家有机会再到少林寺参观旅游,学拳习武,谢谢。

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2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x导,首先我代表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x师傅,x师傅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接下来的旅途中将由我和x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俗话说:‘相聚既是缘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正行驶在郑少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河南登封少林寺。

现在,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时呢,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为豫州,独具九州之中,故称“中州”。而现在许多河南人喜欢把行、可以等词汇说成是中就来源于这里。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

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还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阳城镇,也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还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河村遗址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

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四个,它们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殷开封、殷商国都安阳、郑州。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游客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现在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2000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景区马上就要到,因为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一家寺院,旅游者在游览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1.因为寺院是佛门清净之地,我们游览时切记不宜大声喧哗或再寺庙内随意走动。2.寺院内的佛像是不能随便去碰去摸的。3.对寺院的僧人要称其为大师或师傅,对主持僧人要称其为长老或方丈。4.佛教的礼节和我们平时的礼节也是不一样的,见到他们的行礼方式是合十礼,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记住这几点就不会惹到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景区就要到,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进山注意防火,照相时注意安全。等师傅把车停好以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记清我们的出牌号,随我一起下车游览!

我们现在来到少林寺的山门前,请大家看山门上牌匾中”少林寺”三个大字.他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笔.我们经常看到乾隆皇帝的御笔,而康熙皇帝的却很难看到,因为他很少动笔,被称为:”一字千斤”.等一下大家一定要把这”三千金”照下来带回家去.大家知不知道,”深山藏古寺”,寺院一般建在深山,所以第一道门叫”山门”.但更重要的是从“三门”而来.佛教认为人有”三毒”,就是“贪”、“嗔”、“痴”。佛教认为,过三门,就会灭掉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弥勒佛”,他是佛祖的未来接班人。请看这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佛家向我们传授的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看开,知足长乐,自然健康长寿。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少林寺碑林,这些石碑反映人们朝拜少林寺的盛况。碑林两侧是锤谱堂,是少林僧人练武之地。

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王殿,殿外这两个金刚力士叫哼哈二将。传说他们威力无穷,一哼一哈吸人魂魄。他们站在这里是为防止妖魔鬼怪进寺院。进入殿内,我们可以看到护法神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持有琵琶,慧剑,龙蛇,天伞。象征风,调,雨,顺。

请大家跟我来看这块碑,它是少林寺最有价值的碑,叫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刻于1200年前,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驾有功的13棍僧的战功而立的,记载着13棍僧的名字和这历史。<<少林寺>>电影的情节,就是根据这块碑的内容改编的。

碑后的钟鼓二楼是为迎接寺院1500年大庆重修的。俗话说,辰暮鼓,钟鼓是为给僧人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修佛学,不要偷懒。钟楼二层悬挂一口钟,一层供奉的是地藏菩萨。他曾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的修行本来可以成佛的,但他发愿如果有将那些受苦的人解救出来,决不成佛。

我们现在来到寺院重要的建筑“大雄宝殿“,这里是全寺的佛事活动中心。“大雄“是佛祖的别称,表示佛的光明无量,请大家随我进殿参观。这里供奉3尊佛,左边的这尊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阿弥陀佛。右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间是佛祖释迦摩尼,他是我们生活这个世界的主宰。两边的塑像是十八罗汉,罗汉,是佛中的一种等级,意思是有一定修行的人。再往后走是藏经阁和方丈室,1750年乾隆曾住过这里,所以又叫龙亭.之后的立雪亭是少林寺最有意义的建筑。据说当年达摩面壁九年之后住在这里,神光为向他求法,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在门口站一夜,达摩最后一次试探他说到:“要我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用刀斩断自己的左臂,鲜血染红雪地,达摩深受感动,把衣钵法器传给他,赐名慧可,也就是禅宗二祖,后代僧人为纪念他曾断臂求法就斜披袈裟单掌施礼。

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导游词 篇4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农坛风景名胜区位于沁阳市西北20多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面积96平方公里,包括紫金顶、白松岭、临川寺、太平摩崖等八大景区的36个景点。

这里属太行山脉的一处胜景。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山水风光,以"雄、险、奇、绝"著称,而且人文景观也多姿多彩,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云阳寨,有体现佛道合流的云阳寺和清静宫,有建在绝顶之上的三大天门等等。

现在我们就要进入景区,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座雄伟高大的青石寨门,便是云阳寨。云阳寨始建于隋唐时期,历代多有整修。云阳寨因地处沟通豫、晋两省交通的雄关险隘,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大书法家王锋在《怀州吊古》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其中的"孟门"指的就是云阳寨门。

自古名山出名刹,神农坛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将要参观的就是云阳寺。云阳寺始建于唐代,依山傍水,左峰右谷,只可惜多处已毁于战火。不过从遗址上仍能看出当时规模的宏大,香火的鼎盛。清静宫与云阳寺仅一墙之隔,建于清乾隆年间,内有玉皇阁、三皇阁、王母殿等。清静宫在建筑风格上打破了中轴线对称的佛寺道观建筑格局,把窑洞和楼阁结合在一起,特别是用材全部为石料,堪称中原古建筑一绝。

眼前大家看到的这条布局美观的步道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步道"的神农步道。神农步道全长3000米,总台阶432个,入口处为99级。走走神农步道入口,在云阳河东南山坡,去阳寨门右上方,八座错落有致的山峰蓦然回转,呈叩拜状面向东北,其山势独特,令人遐想不已。

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叫锣鼓亭,是听锣鼓之声的最佳所在。现在,我们从这儿往东山崖下看去,所看到的两个山洞就是锣鼓洞,锣鼓声就是从那两个山洞里传出来的。两个山洞,左为锣洞,右为鼓洞。本来是两个平淡无奇的天然洞穴,为什么被称作锣鼓洞呢?原来,这两个洞一个呈锣形,一个呈鼓状。并且从锣形洞里的石壁击打出来的声音是锣音,从鼓状洞里的石壁击打出来的声音是鼓声;只是我们无法亲临其境,亲自敲鼓打锣。不过,相传每年除夕之夜,随着鞭炮声声,从这里过往的人们就可以听到从洞中传出锣鼓的声音,于是人们就把这两个洞称为锣鼓洞。

东山之下,那座似人非人、似仙非仙的孤峰,就是"老君峰"。八仙蜂的南侧,云阳寨的右上方,一块巨石酷似一只半蹲姿势的考虎,威风凛凛,虎视眈眈,当地人们把它叫做"虎头山"。

在云阳河拐弯处的河道里,有一块"合婚石",它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在上古时期,世间洪荒遍野,万户灭绝,天地之间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后代,缔造人类,伏羲提出要和女娟成亲,女娲刚开始不同意,并说只有合天意、顺地理才可结婚。可怎样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娟提出在东西山头上各点燃两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烟能结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于是,伏羲上了西山顶,女娲上了东山顶,各自捡了一堆柴火点了起来,只见两股青烟,袅袅升起,突然刮来了一股旋风把两股烟搅到了一起,天意已明,该轮到下顺地理了。女娲又提出了从山顶往山下滚石头,若滚下的石能结合在一起,就算下顺地理了。两人又登上山顶,同时将两块大石往山下推。山石在河底相撞,并牢牢地合在一起,于是伏羲对女娲说:"这次顺了地理,咱们该结合了吧?"伏羲、女娲便就此结合为夫妻。为纪念这件事,、人们就把他们滚下山谷的那块巨石称为"合婚石"。这块石头至今仍保存在云阳河谷底,中间有一道青纹,一边是龙纹,一边是蛇纹,分别代表伏羲和女娲。继续前行,大家可以看到一巨大的山峰,这便是传说中的伏羲峰。伏羲峰伟岸壮硕,阳刚威武,展现出一种雄性之美。无独有偶,伏羲峰旁边有阴柔秀美的女娲洞相偎相伴。女娲洞是女娲峰半山腰的一个天然洞穴,洞体为蛇形,从外到里,越来越小,蜿蜒深入山体,深不可测。

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是三级平台,在平台下面,有一块长、宽、高约l米见方的石头,表面光滑平整,却又纵横分布着无数道条状裂纹,就像是用刀剁过的痕迹,当地人叫它"分身石"。相传伏羲和女娲好不容易成婚之后,满指望生儿育女,繁衍人类,可女蜗十月怀胎,却生下一个肉蛋。女娲伤心至极,把肉蛋扔到这块石头上,抡起石刀就把它剁成了碎沫沫,随后把刀一撂,跑回山洞里大哭起来。这时候,突然从天上飞来两只金凤凰,把那些肉沫沫叼走,到处播撒。过了九九八十一天,这些肉沫沫聚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一下子都变成了人。自此,天下人丁兴旺,处处充满了生机。那只雄凤凰撒下的肉沫沫都变成了男人,个个长得高大、健壮,顶天立地;那只雌凤凰散下的肉沫沫都变成了女人,个个长得美丽、温柔,心灵手巧。后来,人们就把女蜗剁肉蛋用的这块石头,取名叫分身石。

眼前的这座平台即是造人场,也就是女娲造人的地方。

伏羲峰下的这座殿宇叫做"伏羲殿"它建造于元朝,内设有两个石龛,分别供奉伏羲和女娲的`石像。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伏羲殿已经毁于山洪,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伏羲殿是近年当地山民仿建的。

在女娲洞的旁边有三间廊台,相传女娲曾在此放声高歌,故名叫清歌台。

在太行山脉的榛莽危峦之间,生长着9个猕猴群,就像是大山里的9个原始部落。它们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在树林里采摘野果,过着悠然自乐的生活。

;站在桃花溪旁的石阶上向南面望去,有一个窄窄的山崖把一块巨石和山峰从中分开,像是一只独角兽正在吻别它的峦人,所以,人们就把这块石头叫做"吻兽石"。在吻兽石的前面,有一形似苍鹰的巨石,人们把它叫做"神雕蜂"。在神雕峰的身旁,屹立着一形似猿人的山峰,凝目远方,好像在回想什么,形象逼真,人们都叫它"猿人峰"。

"天狗望月"是一孤立的山峰,形似二郎神的啸天犬,由于它张着大嘴,双目直望西天,于是人们把它叫做天狗望月,又叫"吠天石"。神母峰是西贝涧南侧一座神奇的山峰,似人非人,似仙非仙,呈卧姿,头朝东北,面部轮廓隐约可见,最为醒目的是突兀的乳峰。于是这里的人们就把它叫做"神母峰"。

神农峰像一尊站立的古人雕塑,高大伟岸,笔直挺立,髻发长须,神态泰然,据说这便是传说中的神农形象。相传神农在此采药,不小心误服了断肠草,从此化为山峰,留在了人间。

尾箕峰是一座孤立的山峰。相传尾箕是一位龙头鸟身的山神。唐代诗人姚合在《紫金坛》诗中写道:"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这里的"尾箕"指的就是尾箕峰。

"天门"指的是通往天宫之门。天门最多只能有一、中、南三重。这里的三重天门分别是明代万历皇帝和清代乾隆皇帝等敕建的。可见早在明清时期,神农坛就已名扬天下了。一天门位于99盘之巅,是登临紫金顶的咽喉要道。此门建造于明亮靖42年,比泰山的一天门还要早54年。中天门位于一天门之上,全部采用石材建造,共有250级石阶,势如通天云梯,中天门这一段道路最险,故又称为"鬼路口"。登山时候,须手脚并用,攀爬而行,这一段道路是对香客心地是否诚灵的一个测试和考验。南天门位于紫金顶的最高位置。南天门下,时常云雾缭绕,置身于此,如临灵霄宝殿。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前方是俗称"牛角川"的黄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到此戛然而止,山前的怀川大地用它丰厚的乳汁,孕育出了韩愈、李商隐、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背后是连绵起伏、逶迤不绝的八百里太行。清代诗人张用达曾用"置身云路觉天低"来形容南天门的雄伟壮观。

卧虎山是紫金顶东南方向半山腰中两条河谷之间的一道山岭,山岭西高东低,最前方为一断崖,状如从紫金顶上扑下的一只猛虎,头、耳、爪依稀可辨,所以名叫卧虎山。

百草坡也称百草洼。坡上生长着800多种中草药,其中有名贵中草药近百种,因此得名百草坡。当地特产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四大怀药"在此处均有生长,现在人工种植的"四大怀药"皆采种于此。

紫金顶是神农坛的主峰,海拔028米,做立群山之巅,号称"中天玉柱"。紫金顶上悬崖间生长着的一颗千年古松,为我国珍稀树种白皮松。还有一个长、宽、深约米的石坑,相传是伏羲氏卧听风声、悟画八封之处,叫做"八卦坑"。

站在紫金顶上俯视东南方向,山下群峰参拱,谷壑纵横,"山中有谷、谷中有山"的奇特景观在此博览无余,太行山脉的蔚然大气尽收眼底。再向西方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云雾霭霭;特别是傍晚时分,红霞满天,夕阳当歌,让人疑是海外仙山。

祖师殿是为祭祀道教鼻祖老子而建,太极殿为祭祀开山祖师张道陵而建,三清殿为祭祀三清老君而建。据载,三座庙宇始建于元代,后历代有整修,现在我们所见的这三个大殿都是当地山民重建的。

舍身台是一座笔直独立的山峰,又叫悬坛、舍身坛。峰顶平坦处有5米见方,一条石造小径将其与紫金顶连通。相传伏羲坐于悬坛之上,听八方来风之气,画出八封之形。舍身台三面皆为悬崖,台下是几十丈高的深渊,令人心悸腿软。上舍身台,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现在增设了护栏,所有的人都可以登台观景了。

自古以来,来往游人以登紫金顶不上舍身台为憾事,并且当地还留有"没做亏心事,敢上舍身台"的俗话,来说明它的险。

舍身台上,有一块巨石,长2米,宽0.8米,重达吨余,看似人工放置其上,实为造山运动的杰作。游人置身石上,山风吹来,即感巨石晃动,摇摇欲坠,故名"风动石"。

紫金顶北望,一道峻峭挺拔的山岭像一条巨龙婉蜒起伏,这道山岭就是"白松岭"。有人称紫金顶为"太行雄峰",白松岭为"中华绝岭",那么白松岭绝在什么地方呢?一为岭绝。白松岭的磅碍形势、地质结构、峻峭险隘、物种丰富,在全国的名山大川和各个景区绝无仅有。二为松绝。白松岭上的白皮松与东北长白山上的白皮松同出一科,又形态各异,可谓珍稀名贵。三为石绝。白松岭的形成来自一次山崩地裂的造山运动,整道山岭上都是一块块的危岩累石。四为路绝。白松岭上本无路,所谓的路径只是山岭之巅的危岩,顺岭而行,两边是刀劈斧削的悬崖绝壁和深不可测的幽谷险望,原来只是飞禽走兽才可以出没的地方,景区开发时才开壁路径并增设了护栏,可谓"山本无路岩作径,人若有胆崖上行"。五为景绝。走在白松岭上,险象环生,险景选出,乃神农坛风光绝佳之处。

白皮松又称白鹤松,是我国的珍稀树种,目前只在白松岭和东北长白山才有生长。两处的白皮松虽同系一族,但这里的白皮松除了兼有长白山白皮松的挺拔、俊俏之处,更有其绝妙之处。白松岭上共有白皮松6000多株,它们无一不是生在岩缝中,长在悬崖上,盘根错节,姿态各异,在绝岭雄蜂之上展现着万种风情,宛如大山的精灵。

白皮松是白松岭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少游人对这里白皮松观之动情,赞叹不己,总结出了白皮松的许多外在美和内在美。这里的白皮松之所以能够让人触景生情,主要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生命状态和展示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存方式,很容易在游人的思想中产生了沟通和共鸣。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身边的岩石上来,看一看石头开花这一细微奇妙的景观。我们现在从石头上看到的一朵朵、一簇簇的花样图案,其实是一种苔类植物,看上去就像真的是石头开了花,在神农坛景区这种现象只有在白松岭上才能看到,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妙笔杰作。

介绍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导游词 篇5

嵩山风景区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二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便深藏于嵩山的怀抱。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珍稀的地质遗迹相互辉映,构成了嵩山地质公园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迷人景观。

ional structures and limestone karst landscapes.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的组成部分,主要的地质风景包括独特的风化腐蚀后的结构以及石灰岩喀斯特的景观。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瓦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向土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和地貌。

公园区内居住有汉、回、普米、白、彝、苗、维吾尔、蒙古八个民族,形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各少数民族节庆之日,地方政府与汉族同胞与之共同庆贺,充分展示其民习,民俗,民风等民族文化,享受少数民族的习俗乐趣。

风景区内还有许多名胜景点和历史文物。在享誉中外的少林寺里,少林和尚苦练气功和少林功夫(武术)除少林寺外,这里还有不少其他寺庙,如中岳庙,别称“小宫殿”;法王寺和慧山寺,两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以及两座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天文台(观星台)等等 。

嵩山还有大量的碑文石刻,共计2 000余处,由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等等。

举世闻名的少林寺坐落在距河南省会郑州西南100公里处的嵩山西麓,它不仅仅是中国的个重要佛教圣地,也是古代中国功夫的训练中心。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是北魏孝文帝元洪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建造的。公元537年,又有娜位名叫菩提达摩的印度僧人来到这里,据说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又创建了套简单的徒手格斗规则称作“形异拳”他曾在少林车后五乳峰上的石洞里终日面壁达九年之久。

这就是少林功夫的最早由来。7世纪初,一支山13个少林和尚组成的小部队因打败了当时隋朝的整支军队并从狱中救出了后来的唐朝皇帝李世民而名声大振。李即位后,对少林一寺大加封赏,赐田地千顷,水碾一具,参战僧人也各有封赏。少林寺从此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也成为全国的功夫大师训练中心,在鼎盛时期,这里曾驻扎着3 000多僧兵。

由于少林寺一直是反叛人士或行为的活动中心,它曾三次遭到大火的焚烧,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38年,一场大火烧了40多天,烧毁了寺庙中几乎全部的经典文献和记载文字。

如今的少林寺内亭阁殿堂林立,占地约4047公顷。最有意思的历史文物为东厅里的壁画,描绘着一组组苦练功夫的和尚。

来到少林寺的山门前,你看到山门门额上悬挂着少林寺匾额,这是清朝康熙帝御笔亲书的。

上一篇:幼儿园学前班个人总结下一篇:汉服成人礼策划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