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高中范文
一、导入,回顾荷兰印象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来到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荷兰,欣赏了那儿的田园风光,还记得我们都欣赏到哪些画面吗?能用上课本上的词说一说吗?
2、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通过上节课1、2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荷兰是怎样的荷兰?
二、精读课文品味白天的荷兰
1、过渡:我们今天还能从课文中读出怎样的荷兰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交流:你感受到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是骏马的自由王国呢?
①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A、想象在这自由王国里,骏马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些什么? B、读出自由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C、现在,我们就是草原上这奔腾的骏马,面对辽阔无垠的草原,读读看,把它们换成我们 ②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换个方式说说这句话。D、想象画面再读
即使前方出现了低矮的围栏,它们依然„„ 即使„„它们依然„„ 即使„„它们依然„„
③这真是个骏马的自由王国,还从哪里体会自由呢? 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A、这个句中可没有自由的字眼儿,你是怎么看出他们的自由呢? B、理解“骠悍”
C、看图体会:骠悍强壮,腿粗如桩是怎样的体魄,鬃毛随风飞扬又是怎样的英姿,让我们来看看图,谁能通过读表现这种气魄。
D、指导读出气势
E、齐读,读出群马在草原,奔腾的气势
小结:读着这样的语句,心里读澎湃着一个词:自由,无边的自由,难怪作者情不自禁的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渡:同学们看一看,这儿还是谁的自由王国 ①A、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你怎么理解悠然自得 B、指名交流
C、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天堂,这个不仅人知道,连动物都知道(指名读第一句)②在黑色的猪群呢,在干嘛?不停地呼噜着,他们在怎么呼噜呢? A、如果我们听得懂的语言的话,他们仿佛在说„„ B、指名交流
C、是呀,就连一向胆小的小鸡和长毛山羊也在„„(引读)
D、动物们在这里的生活真是自由自在,心满意足呀,谁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出来(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关注写作方法:
①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仅仅用了三句话便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生动的群像,和前面的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详略得当)
②我们在描写一幅幅画面时,可以有重点地抓住重要景物写作特点,如写:奶牛成群,骏马驰骋的
画面就是浓墨重彩的,是详写;而在一幅有较多事物的画面时,我们不妨抓住特点主要特点,进行简单勾画。
4齐读3、4自然段
三、感受荷兰傍晚及夜间的诗情
1、过渡:白天的牧场,生机勃勃,诗情画意,那么到了晚上,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2、默读5、6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板书:宁静)
3、哪些语句的描写带给你静的感觉?
4、交流
A、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体会:偶尔传出的汽笛声中表达的寂静 体会以动写静的写法
B、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体会词句,指导朗读)
这里的人都是低声细语,环境很安静
奶牛不仅站立不动,神态更是严肃沉默的,它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老牛 C、这家长可能会在想„„(交流)
D、人们都怕打破这份宁静,也安静地不发出声音,想象一下,奶牛静立不动,挤奶的人动作轻柔,没有嬉笑,没有呵斥,有的只是相对无言的默契,来,让我们把这份,宁静的默契读出来(齐读,指名读)
5、夜色中荷兰,又从哪里给你带来这份寂静和安详
6、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微弱的光芒。
随着晚霞的消失,夜幕的降临,牲畜的归圈,整个牧场„„(指名读出静的感受)
7、变文字为诗句,配乐齐读
8、这就是傍晚和夜色中的荷兰,带给我们的是那么宁静和美好,谁来完整的读一读„„
四、拓展练习,感悟“真正的荷兰” 出示课件
1、沉醉荷兰的牧场,我们内心里无比安宁,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读要求)请你选一个角色来说说。
2、写话,交流
3、介绍写作背景
4、总结
荷兰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也是一个宁静的地方,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难怪作者给这篇文章取名叫田园诗情。
板书:
自由
荷兰
诗情画意
【关键词】语文;诗意化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的构建,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冲破传统的藩篱,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使篇篇文章构建成一幅美丽的语言画卷、学生在其中装点美丽的风景,文章因学生的感悟变得更加美好,学生因在美丽的语言画卷中而逐渐地成熟和感性,为其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份保障。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对于一篇文章学习的激情,源自于文章本身的美感和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而学生积极性的产生则由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有的学生自身会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学探索的欲望。而有的同学由于以前语文基础不是很好,语文学习成了自己的一种负担,面对高考,这部分学生会觉得语文学习无从下手,一片迷茫,而教师就可以发挥其引导作用,利用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采取诗意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朱自清先生的精神世界。在文本讲述开始,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美景的视频,激发起学生对于自然景色的一种享受感觉,这种感觉将为学生学习文本奠定情感基调。月下荷塘的美景中,教师可以动情地吟诵一首关于自己心情的小诗,创设一种诗意的氛围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教师可以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说,“这样的月色下,同学们有没有过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时那刻你的心中是否有着一丝的怅惘?是否需要在这样的美景中去排解?”这样的引导会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那样的情景中去诉说自己的心事了。在这种带有淡淡的迷茫中再去看《荷塘月色》,应该是别有风韵的,引导学生把握行文的脉络,睡不着——走出去——欣赏美景——走回来的轨迹中,学生体验着一个文人的伤感,也体验着美景与情感之间的微妙的关联。
诗意的情景创设,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片语文的美景中流连忘返,也可以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增强对于语文学习的动力。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再加上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势必会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增添情趣,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
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至关重要。高中教学的目标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文学家,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情趣教学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与教师的思想碰撞交织在一起,共同地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进而将学生带入文学的世界中,受到一定的精神浸染,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我的语文鉴赏能力。
例如在苏轼的《赤壁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增加情趣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并在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开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朗读的视频,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中使学生获得文言文的美感,感受作品中的皓月当空、碧波万顷、澄澈空灵的美景,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去切身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使文章变得更加情趣化,学生亲自置身于美景中,使学生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感,还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把握好行文的脉络,并在真实的演绎中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角色扮演后,教师还可以一个评价环节来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看看角色演绎得是否到位,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
对于文言名篇的解读,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及现代意义上的解析。唯有此,通过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共享名篇,才能使课堂散发浓浓的诗情画意。
三、渲染情感,使学生获得精神发展
文本是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文章中精美的语言应该通过学生来进行表述,故而教师要立足于学情,揣摩文本及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上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或者是朗读品味的方式,来把握作者在文本中蕴藏着的情感。
例如在《陈情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寄予在作品中的忠孝不能两全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如泣如诉的深情陈述。教师可以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假如你是李密,你会……”这样的留白性问题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想象,进而再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将自己也想象成在当时情境下进退两难的李密,设身处地地朗读课文,在心与情的交织中感受作者的万般艰难的处境,那种凄苦、悲凉渗透在文本中需要学生在朗读中细细地品味,那种诚恳和期待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
适当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深悟文本中渗透的思想感情,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的教学不是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要以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获得更为深刻的发展,积极地创建诗意的教学情境,增加情趣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在诗情画意中学会学习语文,在自由的语文天地中欣赏迷人的风景。
【诗情画意的高中范文】推荐阅读:
诗情画意的网名01-14
诗情画意的春天02-27
诗情画意的成语04-28
诗情画意11-12
诗情画意教词串09-08
诗情画意说课稿09-25
诗情画意中国画 教案05-30
区公开课教案诗情画意04-24
小学五年级美术《诗情画意》教案11-08
田园诗情公开课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