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基本知识(共8篇)
6.1.1软件方向
1)10立即寻址: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的寻址方式。2)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
3)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4)系统可靠度:串联:R1*R2*R3 并联:1-(1-R1)(1-R2)(1-R3)
5)确认测试:在一个实际环境中使用真实数据运行系统。在确认测试过程中,可以测试系统性能,峰值负载处理性能,方法和程序测试,备份和恢复测试等。审计测试:证实系统没有错误并准备好了可以运行。
6)软件设计的多种模型,如螺旋模型
7)UML:统一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软件的标准化建模语言,由于其简单、统一,又能够表达软件设计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目前已经成为可视化建模语言事实上的工业标准。UML中有4种事物: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和注释事物。
8)UML中有4种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
9)2NF(第二范式):若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二范式。3NF(第三范式):若关系模式R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使得X决定Y(Y不决定X),Y决定Z成立,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三范式。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候选码。
10)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11)满二叉树:除了叶节点,每个父亲节点都有两个子树的,满满的二叉树 12)完全二叉树:所有节点集中在树左边的二叉树,就是说除了叶节点,每个节点都只有左节点或者有两个节点,而没有只有右节点情况
13)平衡二叉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稀二叉树,且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14)JEPG:制定静态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其算法称为JEPG算法,又称为JEPG标准。MPEG-1:数字电视标准。MP3音乐标准是在MPEG-1标准中定义的。分辨率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多少点。
15)流媒体技术是指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之后放到专用的流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收看和收听的技术。流媒体的传输一般采用建立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上的实时传输实时的影音数据。
16)网络七层协议,TCP/IP
17)排序方法: 如冒泡,快速,直接插入排序: 18)色彩三要素: 亮度,明度,色饱和度
19)软件评审:评审软件产品,不要涉及对软件生产者能力的评价;评审前要制定严格的评审计划,并严格遵守预计的日程安排;对评审的问题要记录在案,不要过多地讨论解决方案,把问题留给软件生产者来解决;要限制参加者人数,并要求参加评审的人员在评审会之前仔细阅读文档,做好充分准备。
20)耦合:耦合性是指模块之间了关系的紧密程度。耦合性越高,则模块的独立性越差。
21)基类中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
① public继承方式:不改变基类中成员的访问权限。② private继承方式:派生类所继承的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都改为private ③ protected继承方式:基类中private成员的访问权限不变,其余的都改为protected。
22)派生类所继承的基类成员的外部能见度(外界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① 基类的private成员,只有基类的成员函数可以访问,派生类不能访问。② 通过private方式继承的基类成员(非private成员),只有派生类以及该派生类的子类(非private方式产生的)可以访问,外界不能访问。通过orotected方式继承的基类成员(非private成员),只有派生类以及该派生类的子类(非private 方式产生的)可以访问,外界不能访问。
6.1.2网络方向
Internet体系结构
自治系统:原始的Internet核心体系是在Internet权有一个主干网的那个时期开发的。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这种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扩展到任意数量的网点;
许多网点由多个局域网组成,且用多个多路由器互连,由于一个核心路由器在每个网点上与一个网络相连,核心路由器就只知道那个网点中的一个网络的情况;
一个大型的互联网是独立的组织管理的网络的互连集合,路由选择体系结构必须为每个组织提供独立的控制路由选择和访问网络的方法,因此必须用一个单一的协议机制来构造一个由许多网点构成的互联网,同时,各个网点又是一个自治系统。
Internet连接的方法
1)将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局域网,这个局域网的服务器是Internet的一个主机。条件:必须连接到一个与Internet连接的网络,需要网络适配卡和ODI或NDIS驱动程序,还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TCP/IP,如果是Windows系统还需要Winsock支持。
2)利用串行接口协议(SLIP)或点到点协议(PPP),通过电话拨号方式进入一个Internet的主机
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TCP/IP软件和SLIP或PPP软件,如果是Windows系统还需要Winsock支持。
3)通过电话拨号进入一个提供Internet服务的联机服务系统。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标准的通信软件和一个联机服务帐号。4)用户选择连接方法的考虑因素:联网的目标和需求;用户内部配置的网络基础设施;用户支付Internet联网费用的能力;对Internet安全服务的需求。
Internet地址
在TCP/IP协议中,规定分配给每台主机一个32位数作为该主机IP地址。每个IP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
IP地址的层次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性:第一,每台主机分配了一个惟一的地址;第二,网络标识号的分配必须全球统一,但主机标识号可由本地分配,不需要全球一致。
1、A类:1.0.0.1至126.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26个,主机部分有1677216台(224-2)
2、B类:128.0.0.1至191.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6384个,主机有65536台
3、C类:192.0.0.1至223.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2097152个,主机有256台
4、D类:用于广播传送至多个目的地址用224-239
5、E类:用于保留地址240-255
RFC1918将10.0.0.至10.255.255.255、127.16.0.0至172.31.255.255、192.168.0.0至192.168.255.255的地址作为预留地址,用作内部地址,不能直接连接到公共因特网上。
Internet地址映射
将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地址解析。常用的地址解析算法有以下三种:
1、查表法:将地址映射关系放在内存中的一些表里,当解析地址时,通过查表得到解析的结果。用于广域网。
2、相近形式计算法:通过简单的布尔和算术运算得出映射地址。用于可配置网络。
3、消息交换法:计算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得到映射地址。用于静态编址。TCP/IP协议组包含一个地址解析协议(ARP)。ARP协议定义了两类基本消息,一类消息是请求消息,另一类是应答消息。
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
1)IPV6仍然支持无连接传送;允许发送方选择数据报大小;要求发送方指明数据报在到达目的站前的最大跳数。更大的地址空间;灵活的报头格式;增强的选项;支持资源分配;支持协议扩展。
2)IPV6的数据报格式:IPV6数据有一个固定的基本报头40字节其后可以允许多个扩展报头,也可以没有扩展报头,扩展报头后是数据。IPV4的数据报格式:包括数据报报头和数据区的部分。报头:版本号、IHL、服务级别、数据单元长度、标识、标记、分段偏移、生命期、用户协议、报头检查和、源地址、目的地址、任选项+填充、数据。3)该基本报头包含版本号、数据流标记、PAYLOAD长度、下一个报头、跳数极限、源地址、目的地址。
4)IPV4与IPV6比较:取消了报头长度字段,数据报长度字段被PAYLOAD长度字段代替;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大小增加为每个字段占16个八位组,128位;分段信息从基本报头的固定字段移动扩展报头;生存时间字段改为跳数极限字段;服务类型字段改为数据流标号字段;协议字段改为指明下一个报头类型字段。
5)IPV6有三个基本地址类型,单播地址(unicast)即目的地址指明一台计算机或路由器,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的路径到达目的站;群集地址(cluster)即目的站是共享一个网络地址的计算机的集合,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路径到达该组,然后传递给该组最近的一个成员;组播地址(multicast)即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它们可以在不同地方,数据报通过硬件组播或广播传递给该组的每一成员。
6)对任何地址若开始80位是全零,接着16位是全1或全零,则它的低32位就是一个IPV4地址。
6.1.3硬件方向
1)北桥芯片 MCH 在CPU插座的左方是一个内存控制芯片,也叫北桥芯片、一般上面有一铝质的散热片。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它一方面通过前端总线与CPU交换信号,另一方面又要与内存、AGP、南桥交换信号。北桥芯片坏了以后的现象多为不亮,有时亮后也不断死机。如果工程师判定你的北桥芯片坏了,再如果你的主板又比较老的话,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维修的价值了。
2)南桥芯片 ICH4 南桥芯片主要负责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与传输。比ICH4早的有ICH1、ICH2、ICH3,但它不支持USB2.0。而ICH4支持USB2.0。区分它们也很简单:南桥芯片上有82801AB 82801BB 82801CB 82801DB 分别对应ICH1 ICH2 ICH3 ICH4。南桥芯片坏后的现象也多为不亮,某些外围设备不能用,比如IDE口、FDD口等不能用,也可能是南桥坏了。因为南北桥芯片比较贵,焊接又比较特殊,取下它们需要专门的BGA仪,所以一般的维修点无法修复南北桥。
3)BIOS芯片 FWH 它是把一些直接的硬件信息固化在一个只读存储器内。是软件和硬件之间这重要接口。系统启动时首先从它这里调用一些硬件信息,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例如一些早期的主板不支持大于二十G的硬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解决。我们日常便用时遇到的一些与新设备不兼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升级来解决。如果你的主板突然不亮了,而CPU风扇仍在转动,那么你首先应该考虑BIOS芯片是否损坏。
4)系统时钟发生器 CLK 在主板的中间位置有个晶振元件,它会产生一系列高频脉冲波,这些原始的脉冲波再输入到时钟发生器芯片内,经过整形与分频,然后分配给计算机需要的各种频率。
5)超级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I/O 它一般位于主板的左下方或左上方,主要芯片有Winbond 与ITE,它负责把键盘、鼠标、串口进来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同时也对并口与软驱口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我们的维修现场,诸如键盘与鼠标口坏,打印口坏等一些外设不能用,多为I/O芯片坏,有时甚至造成不亮的现象。
6)声卡芯片 因为现在的主板多数都集成了声卡,而且集成的多为AC’97声卡芯片。当然,也有CMI的8738声卡芯片等。
7)CPU插座 目前所有的主板都采用了socket系列零拔力插座。早期的P3采用的socket370插座,现在的P4多采用socket478 插座,早期的P4也有采用socket423插座的,intel 的服务器CPU 如:至强(Xeon)则采用了socket603插座。Intel 对CPU封装格式的不断变化让我们这些fan 们给他送了不少钱啊!不过近日听说intel下一代CPU的封装格式还是采用socket478的格式,这对于不断追求性能的DIYer们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啊。
8)内存总线插座 现在市场上我们能见到的内存有SDRAM、DDR SDRAM、RAMBUS三种。SDRAM内存由于DDR内存的价格下调已经逐渐淡出市场,它采用168线插座,中间与左边有两个防反插断口;DDR SDRAM由于非常高的性价比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它采用184线插座,在中间只有一个防反插断口;RAMBUS内存虽然性能好,但是价格一直高踞不下,加上intel已经放弃了对它的支持,所以它的前途至今还只是一个悬念!它的插座采用184线RIMM插座,是在中间有两个防反插断口。有些客户多次反映在845主板上有时内存认不全的现象,这是因为Iintel 845系列主板只能支持4个Bank(一个Bank可以理解为内存条的一面),在845系列主板上一般设有三个内存插槽,而第二个插槽与第三个插槽共享二个Bank。所以,如果你在第二个与第三个插槽插的内存条为双面的256M,那么就只能认到一个256M。
9)AGP图形总线插座 它位于CPU插座的左边,呈棕色。它的频率为64MHZ。从速度上分为AGP2X,现在的多为AGP4X,也有一些主板已经支持AGP8X。由于不同的速度所需要的电压不同,所以一些主板不亮主要是用户把老的AGP2X显卡插在的新的AGP2X主板上,从而把AGP插座烧坏!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新的主板已经在主板上集成了电压自动调节装置,它可以自动识别显卡的电压。
10)PCI总线插座 它呈现为白色,在AGP插座的
旁边,因主板不同,多少不等。它的频率为32MHZ。多插网卡,声卡等其它一些外设。
相比之下, 中国本土尚未吸纳大量的美国高科技职位, 中国科技公司、科技园区、产学研基地等尚未把大量中国人带入美国本土的高科技就业市场。中国硅谷也未向美国扩张。如苏州是中国硅谷之一, 2011年, 苏州工业总产值约为浙江全省的59.3%, 辽宁全省的71.7%, 福建全省的146.5%。2012年, 苏州工业总产值超过上海, 居全国第一位。此外, 苏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也已超过深圳, 居全国第一位。然而, 与班加罗尔相比, 苏州尚未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移民大规模进驻美国本土就业市场的“移民发动机”。与印度相比, 中国不但没有把美国知识产权资本中国化, 反而成了美国知识产权资本打压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高科技移民将推动印度裔美国人总数超过华裔美国人
康多·亚伯拉罕 (Kondoor Abraham) [1]认为, 美国高科技行业在迅速“印度化”, 这使印度裔美国人总数在急剧增长。如图1显示, 在1940、1950、1980年, 印度裔美国人分别有2405、2398、361531人;相比之下, 这三年的华裔美国人分别有77501、117729、806040人, 各约为印度裔美国人的32、49、2.23倍。2000年, 印度裔美国人总数增加到167万8765人, 2010年又增加到284万3391人, 10年间总数增加了116万4626人, 增长率约69.37%。相比之下, 2000、2010年, 华裔美国人分别有243万2585人、334万7229人, 仅增加了91万4644人, 增长率仅约37.60%。2010年, 华裔美国人总数仅约印度裔美国人的1.18倍。
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 印度裔美国人总数将远远超过华裔美国人。随着印度高科技公司把大批印度人带入美国, 在美印度人总数早已远超在美华人总数。一旦印度裔美国人、在美印度人总数超过1000万人, 整个美国的高科技行业将加速“印度化”。
二、印度裔美国人国外出生率、平均收入最高, 主要在印度接受学术和职业教育
美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印度裔美国人总数接近168万, 他们约75%在国外 (主要是印度) 出生, 是国外出生率最高的美国族群。印度裔美国人大部分在印度完成学术和职业教育, 主要以工作签证进入美国, 其移民素质最高。如1980年, 47%的印度入美移民被归类为“管理者、专业人士、决策者”, 比例居全球第一位。目前, 这一比例已提升到76%以上。持工作签证涌入美国的高素质印度人成为印度裔美国人族群扩张的基石。目前, 印度裔美国人的平均学历、家庭平均收入均居全美第一位。如图2显示, 印度裔美国人约71.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 华裔美国人仅52.4%;印度裔美国人的平均家庭收入为8万8535美元, 几乎比华裔美国人家庭高出2万美元。
因此, 与华人相比, 印度人在美国高科技行业的聚集规模更大, 平均受教育层次更高, 职业层次更高, 平均收入也更高。
三、印度裔美国人和在美印度人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中流砥柱
与其他外来族群不同, 印度裔美国人和在美的印度人, 已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中流砥柱。
1.他们是引领美国科技文明的创业先锋
印度族群擅长创业。如图3显示, 美国过去6年中设立的科技、工程公司, 约33.2%由这两种印度人参与创办。[2]美国硅谷地区出现的互联网公司, 约40%由他们参与创办。相比之下, 华裔美国人和在美中国人参与创办的上述公司较少。
2.他们向全球公司提供CEO、高管的规模将跻身世界第一位
之前崛起的一些工业国家, 如美国、日本、德国等, 主要是向本国公司输出CEO、企业高管。印度裔美国人和在美的印度人则向全世界的公司输出这类工商业精英。如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南亚项目执行主任拉斐奇·多萨尼认为, “印度的出口产品主要是CEO、高管”, 这将帮助印度人主导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形态。[3]目前, 印度向世界500强在内的全球大型企业输出CEO、技术骨干和高管的规模已仅次于美国, 远远超过中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大国, 如百事可乐、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万事达、标普、麦肯锡、摩托罗拉、联合利华、甲骨文、埃森哲、沃达丰、联合航空等欧美大公司曾聘请印度人担任CEO。**苹果、戴尔、微软、英特尔、IBM等一大批科技公司聘请大量印度人担任关键部门的技术或商业主管。
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印度化”程度很高, 如IBM在印度的雇员规模超过11.2万人, 公司大部分技术主管来自印度本土。再如, 微软在印度设立了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德里、孟买四大研发中心。其中, 班加罗尔的微软大学规划占地4000多亩, 将成为微软全球最大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海德拉巴的微软工业园占地约327.8亩, 已吸纳数万高科技人才, 是微软在全球开业的最大工业中心之一。在美国本土, IBM、微软均雇佣了数万名H-1B签证人员, 绝大部分来自印度。***随着IBM、微软上游产业被全面“印度化”, 其研发、管理领域的高管团队已高度“印度化”。
3.他们向美国社会输出研发人员、大学教授、专业人员的规模已跻身亚裔首位
印度族群的就业层次较高。如长期以来, 印度人约占美国NASA全部雇员的1/4至1/3。在美国硅谷, 约38%的软件人才来自印度。美国《命运》杂志指出,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 约203家委托印度团队为其开发、维护管理平台。在美国知名大学中, 印度裔教授的数量已跻身亚裔首位, 他们曾在1968、1983、1998、2009年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此外, 印度人还进入技师、服务、医疗等产业, 如美国约10%的麻醉师是印度人;美国53629家汽车旅馆中, 印度人经营的占28%。在美国, 印度医师、律师、会计师的规模均居亚裔首位。
四、印度人获得H-1B工作签证的人数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
1.印度人进入美国主要依靠工作签证
面向工商业的美国工作签证主要有H-1B、L-1两种。其中, H-1B签证一次签发可用三年, 续签可用六年。2005年, 印度人从USCIS获得这种工作签证的数量占全部签证的44.4%, 这些人主要是年轻的印度大学毕业生和印度企业雇员。只要美国给予配额, 这些人进入美国的数量就会暴涨。[4]如图4显示, 上述比例已在2011年增长到58%, 远远超过中国人的8.8%。而且, 中国这批人主要是在美国留学后毕业的“老学生”, 中国大学毕业生和中国企业雇员直接到美国就业的人数极少。
欧美一些专家曾指出, 美国企业在印度创造了数百万个高科技工作岗位, 通过融合美印两国庞大的科技人力资源, 发起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美国企业主导的这种产业革命, 也需要大批印度科技精英进入美国, 为美国企业服务, 而排斥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向美国派驻科技人才。美国H-1B签证的国家分布数据, 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如图5显示, 印度人获得H-1B签证的数量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 而日本、德国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向美国输出H-1B签证人才的能力长期低迷。****
图6显示, 美国USCIS、美国驻外领馆每年签发的H-1B工作签证均有一半左右给予印度申请人。美印两个大国的科技人力资源高度融合互补, 能够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加大对中国、日本、德国的竞争优势。
2.除了融合互补, 美印科技人力资源还在相互竞争
如图7显示, 美国H-1B工作签证的主要申请人, 早已是印度本土孵化出的高科技公司, 不再是美国公司。为其美国雇员申请这些签证的18大公司, 已主要是印度公司。相反, 中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大国的公司缺乏向美国派驻大量科技雇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 很多美国专家认为, 未来能够夺取美国科技、商业霸权的国家只有印度, 并呼吁美国政府减少向印度公司签发H-1B工作签证的规模。
目前, 印度高科技行业已完成四大跨越:世界通用的高科技人才规模超过美国, 而且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和综合素养均超过美国;印度在天体物理、宇航、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子能、电子、IT和ICT、软件、制药等高科技领域齐头并进, 综合科技实力已超过日本;印度设计制造了氢氧火箭发动机、星际探测器、战略核导弹、战略核潜艇、航空母舰、先进战斗机、民用核电站、超级计算机等大型高科技产品, 还完成了“一箭十星”发射项目, 部署了亚洲最先进的遥感卫星集群, 其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制造、配套能力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印度在私营经济部门孵化出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国际科技服务、国际商业服务、钢铁、石油、化工、通信、汽车、制药、金融托拉斯, 并在民用大飞机、火箭制造、宇宙飞行器发射、第五代战机等领域着手孵化大型私营企业。
这四大跨越, 使印度企业界增强了开拓美国市场的能力。现在, 仅印度本土五大IT巨头在美国雇佣的研发人员就已超过13万人, [5]远高于中国、日本、德国IT企业的总和。如图8显示, 截至2012年度, 美国10大H-1B签证公司有5家是印度公司, 其他5大*****欧美公司雇佣的H-1B签证雇员也有50%左右来自印度。
五、印度人申请L-1工作签证的人数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
1.印度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已超过中国、日本、德国
L-1签证规模是国际商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外国公司派遣到美国的高级人才往往使用L-1A和L-1B两种签证, 前者签发给赴美国分支机构的外国公司经理或主管, 其在美国的居留期限最长可达7年;后者签发给外国公司的高级专家, 其在美国的居留期限最长可达5年。其中, L-1A签证持有人的配偶和21岁以下子女可免签证随行。此外, L-1签证持有人的家属可在美国自由就业, 子女可享受美国免费教育等福利。
外国公司有没有业务需求向美国派驻L-1签证人员, 这的确是衡量这类公司全球扩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为这些人如果在美国开展实质性的基础产业拓展, 那么他们会在美国创造数倍, 甚至数十倍的工作岗位。
值得关注的是, 印度公司获得的L-1签证数量长期居美国全部L-1签证的50%左右。如图9显示, 在2010年, 印度公司获得的L-1签证高达35896个, 而该年美国总共才签发了54111个L-1签证;印度公司获得的L-1签证占总数的66.34%。在美国, 很多专家发现, 印度人喜欢从印度招募雇员, 把大量印度同胞带进自己掌管的美国公司。按照这种印度传统, 进入美国的大批印度L-1签证人员可能从印度带入美国数倍, 甚至数十倍的工作岗位, 可以把美国本土的大批高科技人才淘汰出美国就业市场。
2.拥有L-1签证的印度人员的独立创业能力很强, 能在美国为印度人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印度与德国类似, 都曾被雅利安民族占领。印度的雅利安民族长期与土著民族, 以及突厥、鞑靼等外来民族融合共生。印度主流社会盛行多神论, 信奉的神灵数以万计。这种万物有灵的信念使印度人对自然的开发、改造过于节制。******不过, 与雅利安人类似, 印度人擅长抽象思维、工具理性, 适合处理高度复杂的知识和道德系统。与突厥人、鞑靼人类似, 印度人还具有浓郁的自由主义和神学情怀, 擅长在自我经营中寻求超越。这种数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积淀使印度人在美国的制度环境下产生了远远超过中国人、日本人、德国人的创业和创新能力。例如, 离职的印度L-1签证人员是印度人在美创业的主力之一。与东亚民族不同, 这些印度人不擅长复制前雇主的业务模式和产品, 也不擅长抢走前雇主的客户和渠道, 而是擅长创造一个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因此, 《印度来了》一书的作者多萨尼认为, 这个新的美国族群——“美国印度人”不单具有占领美国市场的潜质, 而且可能帮助印度取代美国, 成为新世界的经济领袖。
数据来源:http://www.oig.dhs.gov/assets/Mgmt/OIG_06-22_Jan06.pdf
面对印度公司和印度人在美国的迅速扩张, 美国国会专门举办多次听证会, 研究减少印度L-1签证规模问题, 阻止更多的印度精英进入美国, 并敦促美国驻印领馆严格审查印度公司的L-1签证申请。受其影响, 在2011年, 印度公司仅获得25898个L-1签证, 占美国全部67195个L-1签证的38.54%。
不过, 签证政策无法遏制印度公司向美国扩张的强劲势头:在1999-2004年期间, 美国受理的全部L-1签证申请约50%~70%来自印度公司。图10显示, 在2004、2005年, 最积极向美国派驻经理和高级专业人才的公司, 主要分布在印度。其中, 印度四个城市的美国领馆中, 每个领馆接到的L-1签证申请均超过中国的总和。这种态势至今未变。
六、第三轮“印度移民潮”的产业基础可能是第一轮“印美知识经济大战”
1.美国企业在印度雇佣数百万科技服务人才缘于印度人才的竞争力更强
为什么印度大批高科技公司喜欢用同样水平的薪资在美国招募来自印度的经理、高级专家、工程师呢?实际上, 美国企业在印度雇佣数百万科技服务人才的做法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印度人才的竞争力更强。例如, Infosys、Cognizant等公司的总裁都认为, 优先雇佣印度人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能力更强。试图参与印度理工学院私有化计划的Infosys公司曾宣称, 美国的大学系统存在重大缺陷, 这使它培养研发设计、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不能满足印度高科技公司的需求。相比之下, 印度的大学系统能向国际化的印度公司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 尽管印度赴美留学签证的申请人规模长期居全球首位, 但是在美国持有H-1B、L-1签证的印度人主要来自印度公司, 而非美国大学。其学历主要是本科、硕士, 平均年龄比这类签证的中国持有人要小很多, 因为中国人主要在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才进入就业市场, 年龄偏大。当印度年轻人在美国就业、创业的时候, 这些中国“老学生”则忙着上学、打零工、创建家庭, 综合竞争力比不上这些印度年轻人。
例如, 2006年的H-1B签证约66%签发给了25~34岁之间的年轻人, 49.9%给了印度人, 这些印度人中, 约87%不超过34周岁;从学历看, 博士较少, 约45%是本科毕业, 39%是硕士毕业, 仅11%是博士毕业, 5%是专业学位毕业 (professional degree) 。图11显示, 2008年以来, 全部H-1B签证人员的博士比例基本不超过12%;印度的博士比例更低, 不到8%, 印度公司在美国雇佣的印度H-1B签证人员的博士比例最低, 约为4%。
这表明, 印度公司在美国雇佣印度年轻人的势头强劲。这支年轻团队适合帮助印度在美国崛起。
2.中国人进入美国这个世界知识经济中心的模式一成不变
分析表明,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中国精英去美国大学“重新回炉”, 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 然后进入美国就业市场。目前, 中国人进入美国的方式有了一点改变, 如申请EB-5投资移民签证的中国人居世界第一位, 但这种移民配额很少。如2010年, 美国移民局总共才发放了1885个EB-5投资移民签证, 中国大陆的签证获得者为772人。2012年前10个月, 美国移民局总共发放EB-5签证7641个, 中国大陆申请人获得了6124个, 超过总量的80%。这种签证主要帮助中国精英把财富带入美国, 把钱投资给美国人掌管的项目, 没有把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带入美国, 更没有为中国人在美国创造就业机会。总体上看, 中国人进入美国还主要靠留学。中国的经济崛起没有“伴生”本土民营科技企业集群的全球性崛起, 更没有冲击到美国高端就业市场。
数据来源:USCIS数据库, Characteristics of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 http://www.uscis.gov/USCIS/Resources/Reports%20and%20Studies/H-1B/h1b_fy04_characteristics.pdf http://www.uscis.gov/USCIS/Resources/Reports%20and%20Studies/H-1B/h1b-fy-11-characteristics.pdf
3.印度人进入美国的方式已经历了三轮巨变
第一轮是留学和就业人口同步冲击美国市场, 当时的直接就业人口层次较低。第二轮是就业、留学、家族人口同步冲击美国市场。在这个阶段, 直接就业人口逐步超过留学后在美国就业的人口。而且, 这些印度人引导美国公司大规模进入印度, 给印度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所谓的家族人口是在美国稳定下来的就业、留学人员带入美国的印度亲属、朋友、同乡、同学。在这方面, 印度精英们“拖家带口”进驻美国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亚裔族群。这种家族人口的快速增加, 使印度裔美国人总数急剧增加。
第三轮“印度移民潮”主要是印度公司在美国大规模雇佣印度年轻人产生的“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有些印度本土的科技公司未来5年内规划在美国增加的印度人雇员高达1~6万人。印度公司承载的这种知识经济移民能力非常强大, 从未在中国、日本、德国等经济体出现过。通过进入“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 印度将实现其科技和商业崛起。
4.印度经济对美“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蓬勃兴起
如图12所示, 在近代史上, 欧洲公司通过海外商业开拓, 开创了“公司化工业经济移民”时代, 推动本国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主攻”弱国, 逐步瓜分了世界市场。现在, 印度经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美“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蓬勃兴起。而且, 与华裔、日裔、德裔族群在美国的稳定发展不同, 美国一些城镇出现了印度人“大进大出”的新格局。他们在印度和美国之间大规模地反复流动, 在职业循环系统上不断升级, 向印度同胞提供大量美国高科技职位;同时, 他们把全球企业的战略资源配置、运营中心带入印度, 使更多的印度人卷入全球知识经济竞赛。
为了适应印度大批精英的海外就业、创业、移民、商务需求, 印度开始实行“印裔卡”、双重国籍等制度。印度还大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帮助更多的印度人投身知识经济。
如印度政府推出了“印裔卡”, 具有印度血统的外国人及其配偶和子女, 可凭卡在20年内自由出入印度, 无需签证, 有权获得、持有、转让、处置农用地之外的不动产, 在子女入学、被印度政府聘用, 以及购买住宅和印度社会保险方面, 享有印度公民待遇。2003年, 印度政府宣布,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的印度裔外国人有权获得印度国籍, 同时可保留原国籍。
在社会福利方面, 印度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全民免费药物、全民免费宽带上网制度, 还在努力推广12年免费教育系统, 其公立大学学费普遍为每学期180卢比, 约合25元人民币。借鉴国外经验, 印度联邦政府推出了“免费校园午餐”制度, 确保全国约1.2亿学生每天免费吃到一顿饱饭。为了帮助贫困家庭进入信息时代, 联邦政府曾宣布免费发放600万部手机。
某些地方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更多, 包括社区水电免费化、社区网络免费化、城市移动互联网络免费化, 以及免费向学生提供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如为了推广数字化教学, 泰米尔纳德邦宣布, 它已开始向本邦学生免费发放68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在古吉拉特邦, 政府向每名12年级以上的学生免费发放一台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一些发达地区的议员还在推动地方政府向俄罗斯学习, 用公共财政为居民免费提供冷热水、生活用电、物业服务、保障房等。很多私营企业和个人也投身社会福利事业。如塔塔集团创办了大量私立学校和研究所, 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Wipro集团创始人阿兹姆则捐款约43亿美元兴办教育。印度民间机构和个人还主动承担了联邦“免费校园午餐”项目约60%的经费。
上述印裔卡、双重国籍、福利政策等能保护、培育和发掘印度的人力资源, 化减大量的行政程序, 节约人们的费用和时间, 使之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知识资本的“养成过程”。这样, 印度才能向规模越来越大的“印美知识经济大战”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支撑它在全球知识经济竞赛中走得更远。
七、中国如何进入“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
1.印度企业的全球资本扩张, 极大地促进了印度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的全球发展进程
目前, 印度的“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已从面向美国的人才驱动阶段, 逐步进入面向全球的资本驱动阶段。例如, 印度塔塔、信诚、米塔尔等大型家族企业集团在各国的投资规模均高达数百亿美元, 其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国外市场。
为了加快国际扩张进程, 印度公司开始大规模并购国外企业。它们收购了一大批IT巨头。如Infosys曾斥资7.5亿美元收购欧洲咨询业巨头Axon集团, Wipro曾斥资6亿美元收购美国IT外包服务巨头Infocrossing公司。印度公司还通过巨资并购控制了国外一些通信、钢铁、化工、制药、机械、电子、航空工业巨头, 如印度公司对南非MTN电信、Lyondell Basell石化集团、欧洲克鲁斯钢铁集团、科威特Zain电信集团、美国国际钢铁集团的并购各耗资约190亿、100亿、95亿、90亿、45亿美元。此外, 印度还成为在欧美地区唯一开展大规模创业并购的发展中国家。如美国硅谷地区被印度公司收购的创业公司数以千计。
印度企业的全球资本扩张, 极大地促进了印度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的全球发展进程, 提高了印度高科技移民涌入发达国家的规模。目前, 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印度高科技移民的数量均在快速增长。
2.我国的“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应实施人才、资本双重驱动战略, 并把苏州等中国硅谷率先建设成为班加罗尔式的“移民发动机”
(一) 在苏州等中国硅谷实施人才驱动战略, 推动国家进入“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
中国硅谷实施人才驱动战略要成为3大中心:世界级技术创新和孵化中心、世界级大学教育中心、世界级人才扩散中心。
例如, 在印度中央政府支持下,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缔造了印度最顶级的软件、通信、雷达、电子、导航等尖端技术研发中心。政府对这些研发中心的民营化、企业化改造, 使班加罗尔成为世界顶级技术的创新、孵化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向大学系统的项目、人员、知识渗透, 使班加罗尔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能胜任美国本土的尖端科技工作岗位。借鉴班加罗尔的经验, 我国应致力于把苏州等中国硅谷建设成为世界级技术创新和孵化中心。
此外, 班加罗尔人口总数约850万人, 却拥有印度理工学院等10所综合性大学。其中, 班加罗尔大学有700多个私立学院, 拥有在校生30多万人。此外, 该市还有一大批专业学院, 主要包括6所设计学院、46所管理学院、31所工程技术学院、8所法学院、10所医学院、11所牙科学院、1所健康科学学院, 以及牛津科学学院等26所科学学院。该市还有近300所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以及一大批速成培训学院。如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在全球拥有3000多所分校, 每年培训学员超过50万人;其最大的教学基地设在班加罗尔。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看, 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世界级大学教育中心。借鉴班加罗尔的经验, 我国应致力于把苏州等中国硅谷建设成为世界级大学教育中心, 并在各类学校普及专业课的英文教学。
班加罗尔大部分科技园、孵化器、产学研基地均由私营企业创办和经营。如班加罗尔大学的里瓦科学管理学院由该市的Divya Sree财产开发和管理集团于2002年出资建立。后者在印度开办了数百个科技园、孵化器、产学研基地。一些资本更加雄厚的家族产业集团则在全球扩张。如印度最大的酒店业家族集团涉足教育行业, 已在国外部署数千个学院或培训中心, 还与印度科技公司合作创办了一批海外科技园、孵化器、产学研基地等。在国内外科技园、孵化器、产学研基地带动下, 班加罗尔输出科技人才的规模已跻身全球大城市首位。借鉴班加罗尔的经验, 我国应致力于推动苏州等中国硅谷在国内外部署大批科技园、孵化器、产学研基地等, 把它们建设成为世界级人才扩散中心。
(二) 在苏州等中国硅谷实施资本驱动战略, 推动国家进入“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
我国海外投资高达数万亿美元, 主要流向美国政府债券市场, 以及开曼群岛、所罗门群岛、百慕大等离岸金融中心。与印度公司进入外国的知识经济资本不同, 这些投资没有进入中国人掌控的西方高科技产业, 更没有为中国人在西方发达国家创造大量高科技就业岗位。
借鉴印度的经验, 我国可以在苏州等“中国硅谷”实施资本驱动战略, 推动大批本土科技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进入西方发达国家, 同时把大批中国人带入西方高科技就业市场。
印度工商业资本的聚集程度远远超过我国。例如, 印度500强企业约3/4由家族控制;2006年, 该国十大家族拥有的财富约占全国GDP的1/4。而且, 印度大型家族企业集团往往垄断多个关联产业, 已进入追逐垄断利润的发展阶段。这使印度很容易蜕化成缺乏创新的私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如果这样, 其推动“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的资本动力将逐步衰退。我国民间资本的规模远远超过印度, 而且远未进入追逐垄断利润的发展阶段。如果政府出资在国外兴建大批科技园、孵化器、产学研基地, 为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国外市场搭建廉价、高效的运作平台, 那么我国科技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规模和力度将远远超过印度。
总之, 通过实施“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的人才、资本双重驱动战略, 中国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深圳、广州、武汉、青岛、大连、西安等地的硅谷可望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移民大规模进驻西方就业市场的“移民发动机”。
(资料来源:美国移民局、劳工部网站、汤姆森路透数据库)
参考文献
[1]Kondoor Abraham, The Asian Indian in the United States:History, culture, and outlook based on research, Publisher: (January 1, 2002) , ISBN-10:0964296284
[2]Bibhu Ranjan Mishra, Indians lead in immigrant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US, Kauffman Foundation survey says immigrant entrepreneurship is on decline in the US firsttime in decades but number of companies cofounded by Indian immigrants is on a roll, Bangalore Oct 02, 2012.http://www.businessstandard.com/india/news/indians-lead-inimmigrant-entrepreneurship-inus/189375/on
[3]拉斐奇·多萨尼著.张美霞, 薛露然译.印度来了[M].东方出版社.2009.
[4]U.S.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Characteristics of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 Report for Fiscal Year 2004 H-1B visas issued by State Department through consular offices U.S.State Department Statistics
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煤炭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的需求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高危行业,由于矿难事故多发、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煤矿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只能雇佣大量的农民工到井下一线,从事生产,这些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只具备高中学历,而且往往又忽视安全生产,盲目作业;此外,农民工的学习能力,制约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的生产力。加之大多数管理人员,多由生产岗位提拔,管理能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跟不上,重视生产,轻视安全,管理不到位也导致矿难多发。此外,技术人才向管理岗位转变后,大量的管理工作,使其没有时间将技术教授给其他工人。可以说煤矿企业,缺技术人才,缺管理人才,特殊的提拔环境,又加重了技术人才的短缺。此外,煤炭行业的人才结构大多以采掘业为主,人力资源专业结构失衡,也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不佳。
(二)缺乏科学长远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制定好了,还要执行的好,而能否很好的执行,关键在于人。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大多对人力资源本质认识不足,没有树立“人力资本”意识,大部分煤炭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的系统规划与开发。在现代经济浪潮下,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择业机会越来越多,大多数煤炭企业又不重视人才,不懂得培养和挖掘人的潜质,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煤炭企业管理、技术人才短缺,部分企业中甚至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煤炭行业流失高素质人才逐年增加,人才短缺已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发展,如何科学的对人力资源进行长远规划,招的来人才,留得住人才是煤炭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管理方法欠科学和激励机制不到位。
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认识程度不够,多数还存在“管好人事调动,发好工资,办好相关证件”的程度,多数企业对人才过分使用,过多的工作任务使其缺乏时间来接受培训,而且缺乏对人才进一步开发和有效管理的观念。尤其在薪酬设计上,较少考虑企业发展目标,薪酬设计与企业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不匹配,分配比例不合理,向一线苦、累、高技能岗位倾斜的力度欠佳,导致井下工人工作热情不高。地面员工的薪酬与其绩效考核脱节,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上,很少采用与职工工作内容、性质有关的激励手段,降低了职工工作兴趣和主动性。
(四)培训工作不到位,大多培训走过场,工学矛盾突出,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績效帮助不大。首先培训内容长期不变,不能引起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培训之前没有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员工的沟通工作,组织要求与个人愿望没有达成一致。其次是培训方法单一,没有良好的互动,填鸭式培训。由于在培训前,大多企业没有根据课程内容与员工的工作内容相联系,普遍采用传授式的讲课形式,学员被动地听,即便是参与也是提几个问题而已,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最后是培训组织工作不到位。大多培训组织者只是简单记录一下考勤,催促学员及时参加培训,组织考试,记录下考试成绩,这些简单的工作。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结合企业实际科学的对本企业人力资源进行长远规划,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这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管理理念。我们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长远意义,充分认识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树立人是企业最珍贵的资源,要利用一切手段调动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要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确立“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的发展优势。采取多种形式,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技术的浓厚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每个人的潜力,释放每个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良性发展,不断升级的轨道。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分析,制定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是关企业发展长期的、整体的、全面型的谋划,它包括职务分析、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多样化激励等。而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才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一个科学合理的岗位分析,应该能反映各个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和性质,能够指导员工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三)建立便于操作又能够真实反映员工工作情况的绩效考核,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绩效考核要能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是指用人单位采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所做的工作及其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让煤炭企业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实行工资分配向苦、脏、累、险和高技术岗位倾斜,真正做到按岗位责任大小、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来确定薪酬,切实把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的贡献与收入挂起钩来,充分体现绩效管理的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对员工提高绩效起到作用。此外,在提拔技术人才到管理岗位时,要将教授、培养更多技术人才纳入到其绩效管理中,使其技术得到传承,以便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作出贡献。
(四)注重培训需求分析,多种培训方式并用,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可以弄清楚员工的期望与培训资源的差距,可以找出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1)现有资料分析法。包括分析企业发展目标、各项工作的中长期计划和企业文化,工作说明书等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2)调查问卷法。问卷调查法是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可操作性强。通过调查问卷设计、针对性发放,可以了解员工对培训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评价,在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方法上征求广大职工的要求,尽量将组织期望与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3)访谈法。访谈法要求访谈者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访谈对象包括员工、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在培训方式上要根据职工的工作任务和岗位特征来选择,并与培训目标相适应。
总之,在市场竞争强烈的时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煤炭企业,我们不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牢固树立起先进的人本理念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观念放在企业战略首位,还要创造出“能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内部挖掘好人才”的氛围,煤炭企业才能更好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发展,方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作者单位:晋煤集团社保中心)
1.施工方向
这是大部分土木毕业生的选择,施工方向是专业对口的一个工作。大的施工和小的单位工资待遇相差很大。中建,中铁等这些工资待遇通常比一般施工单位能高出1000元。但是大的施工单位通常是天南地北到处做工程,不利于人脉资源的积累,同时对于自己成家立业有一定影响,而且由于人多,竞争激烈,想成为项目经理很难,这些大企业适合只想做技术,不喜欢打交道。同时喜欢到接触大自然的那些人以及对开始的工资待遇有一定要求。
参考年薪: 应届毕业生 4万--6万
工作3年后 6万--15万。
大企业一般外快很少。对于小施工企业基本是在一个地区做工程,开始可能待遇不高。不过由于经常在一个地区施工,能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对于自己创业,以及日后社会交际以及做些私活外快,很方便。小企业不在乎高学历,通常你是个大学生,人家就要了。小企业竞争不激烈,跟老板混得好了,而且运气好的话,有的甚至做了两三年,老板就让你做项目经理了。在小企业,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社会上一些吃喝嫖赌这些腐败的现象无法接受的同学不太适合,小施工企业更适合八面玲珑,能喝酒,会交际的同学去。
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3万---5万
工作三年后 5万----10万(同时外加一些灰色收入就看个人能力了,厉害的角色能拿到10万+)。
施工方向的毕业两年后,可以考二级建造师,挂靠7000一年,工作四年后,考一级建造师,挂靠3万一年。二建较难考 一建很难考
2.设计院--结构设计或者建筑设计
由于结构设计关系建筑物的安全,大部分设计院对于设计者的学历和经验很看中。所以大家都觉得设计院高不可攀,从而放弃对设计院投简历。实际上看中学历的都是大城市的甲级设计院。一些县级市的设计院对于结构设计建筑设计这些工作岗位还是很缺人的。如果你大学学习成绩不错,CAD画的还行,学过PKPM。一般一本院校的可以去一些比较大的设计院试试。二本的学校的,可以回家乡的设计院或者家乡临近县市的设计院试试。结构设计工作稳定,同时有双休这是施工单位没法比的,待遇一般差不多的。如果你认准设计非设计院不仅不想做施工的话,而自己学历不硬,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给自己充充电。这些培训结构的讲师都是有设计院丰富经验的,先跟他们学习一下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流程,再去找设计院的工作就易如反掌了。土木转建筑设计的有,但是一般不太容易。做些厂房,小办公楼的建筑施工图还行,遇到大规模的厂区规划和地块设计,一般设计能力是比不上建筑设计毕业生的。不过一些小地方的乙级设计院设计的主要业务就是厂房,小办公楼。他们更希望学土木的去把建筑和结构图一起画了,所以他们一般招学土木的,而不太喜欢学建筑的。不过甲级设计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甲级设计院分工明确,甚至PKPM建模,梁板柱施工图,基础施工图都是分开做的。应届毕业生一去一般都是开始画楼梯,然后梁板柱配筋施工图,等等一个个做下去,做了一两年后所有的都做过一遍了,就能独立进行全套设计。而乙级院可能一去,老板就会丢一个工程给你搞,搞了一两次就能独立设计一些小框架和排架厂房了。一般来说进大院,稳打稳扎一步一步学的东西,学的扎实,虽然一开始不接触全套设计,但是两年后对立上手后,一般结构设计能力比乙级院好。所以能进甲级院就进甲级院,进不了甲级院可以去乙级院试试,乙级院工作过两三年后再转到大院去。
参考年薪:甲级院 应届毕业生3万---到5万
工作三年后6万---20万(通常看设计院的的项目多少,通常做结构的是5毛到1块一平方的项目提成,年头好的话,一年做了十几万平方的设计,就能挣很多钱,一般做结构的还能接些私活,外快的钱,看个 人能力。)
乙级院/小院 应届毕业生参考年薪 2.5万---到4万
工作三年后 4万--8万,私活挣的钱看个人能力。
毕业两年后可以考二级结构工程师,挂靠2万一年。毕业一年后考一级结构工程师基础,毕业四年后,考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过后挂靠4万一年。
二级结构很难考 一级结构超难考
转做建筑设计的 毕业三年后可以考二级建筑师,挂靠 2万一年。毕业8年后考一级建筑师,考过后挂靠8万一年。
建筑师超级难考还要很长的工作年限
3.做预算
学土木的对预算这个工作很忽视,同时土木的本科生一般预算学的不太好,大四的专业课,那时候大家都没心思学了,不过土木工程做预算也很不错,做预算也分在工地上的预算单位,以及第三方预算单位还有甲方的预算单位。做预算是做学土木的做私活最容易的,外快也是最多的。结构设计做外快需要有正规资质盖章,施工赚外快通常是违法的,只有预算做外快,只要会做,有路子,基本没什么风险,做预算的提成通常是总造价的百分之零点一到百分之零点二。一个高层住宅假如一万平方 造价 800每平米一平方 那这个给你做私活预算的话就是 10000X800X0.0001=8000块。在施工单位做预算是最能成长的,在一些会计事务所或者预算事务所,是最折腾人的。做施工的在施工单位有机会搞预算一定要转预算。有施工经验的做预算通常漏项的机会很少。由于预算我了解的不多,只是知道预算外快是最容易的,参考年薪:毕业生2万-到4万
工作三年后 4万---8万 做预算的可以考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考过造价工程师后,年薪基本上是15万+ 造价员相对较好考 造价师很难考
4.幕墙.钢结构设计
对于幕墙,由于大学的课程几乎没有提到幕墙,所以学土木的几乎都不知道幕墙是个什么东西。建筑外立面干挂的石材,玻璃,铝塑板都属于幕墙的一部分。幕墙行业一般是一个幕墙公司,设计,原材料制作以及施工都是一体化的。幕墙的骨架是铝型材和钢材。也是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的,通常幕墙企业也做一些钢结构厂房,和一些采光顶,轻钢雨棚。钢结构公司也搞一些幕墙设计,所以我把他们并在一起。由于幕墙行业通常叫某某建筑装饰公司,学土木的都不愿意去,以为专业不对口。其实这是错误的。按理来讲,幕墙行业学土木最适合去做,但是由于学土木基本不了解幕墙行业,都往施工工地跑,同时机械行业的毕业生过剩,导致幕墙行业和钢结构行业做设计基本上都是学机械的在搞。你很难想象,一些学机械的没有学过结构力学,没有结构设计概念,连最起码的强柱弱梁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就搞结构设计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亲眼见过,一个学机械的还工作过三四年的总工搞钢结构的时候,PKPM建模的时候是用刚节点,而出施工图的时候确选用的铰接节点。进行钢结构优化的时候,拼命减小柱子的截面,而不是减小梁的截面。这些错误都是容易出人命的啊。所以学土木的,不想搞施工,设计院也进不了,可以考虑做幕墙设计和钢结构设计。幕墙和钢结构设计工作和建筑设计院的工作是差不多的。
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2万-3万
工作三年后 五万---十二万,基本没有外快。做幕墙的也可以考建造师和结构工程师 其他、学土木的还有其他就业渠道
(1)如大企业的基建处,房产,监理,都是协调方面的活。不建议应届毕业生去。在这些地方你没有施工经验或者设计经验,只有被忽悠的份。建议施工搞了三五年去监理或者房产单位。这些单位的起薪通常很高,四万以上。监理会略低一些。毕业3年考省监理工程师,工作月薪3000+闲的蛋疼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需配合工程师职称,并任职3年以上,按本科正常速度5年评上工程师,加起来8年,考出来年薪10万+闲的蛋疼 很难考 基建处(就是有大企业有东西要建设了,需要有懂的人,去规划和设计院去协调。虽然一开始工资较高。但是学不到东西。一个单位不可能一直有东西建,没东西建的时候,就是闲着。女生想稳定可以去混混,男生就别去了。)(2)一些通讯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的施工以及设计单位。就是造通信塔的,还有路灯钢杆的,一般是事业单位,建议同上(3)工装、道路桥梁、暖通、水电、园林施工的施工单位通常也招土木的进行施工管理,有的这些设计也要学土木的,这些行业的专业毕业生的比较少。在这些单位的如果想一直干下去的话,收入也是可以的。
(4)检测单位 建筑研究院 加固 这些单位比较冷门平时很少遇到这些人。所以收入不是也别清楚。但是相比也不差
证书报考条件 1.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2年工作经验,工程类中专学历
——满15年工作经验,并有一级或二级项目经理证书,享有免考科目 一级建造师——工程类大专学历6年工作经验,或工程管理4年工作经验,——工程类本科学历4年工作经验,或工程管理3年工作经验 ——研究生3年 ——硕士 2年 ——博士 1年
考试科目:《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4科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分为:房屋建筑、公路、铁路、民航机场、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公用、通信与广电、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14个专业
考试时间:4个半天,《建设工程经济》2小时《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均3小时《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4小时
河南报考时间:
1、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2月20日9:00至3月6日17:00.2、现场资格审查:2013年2月20日至3月8日期间进行。
3、网上缴费时间:2013年3月25日9:00至4月2日17:00.4、打印准考证2013年5月24日9:00至6月1日9:00
2.建筑师
一级建筑师
专 业 学位或学历
取得学位或学历后从事对应的 建筑 最迟毕 本科及
建筑学 以上建筑设计
专科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 本科建筑工程 及
房屋建筑工以上程
风景园林 建筑装饰技术
环境艺术 专科本科其它工科 及 以上 建筑学硕士或以上毕业
建筑学学士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三年制毕业 二年制毕业 工学博士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三年制毕业 二年制毕业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设计的最少时间 2年
3年 5年
7年
9年
10年 2年 6年 7年
8年
10年
11年 7年
8年
9年
业年限
2010
年 2009年 2007年 2005年 2003年 2002年 2010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2年 2001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二级建筑师 专 业 学 历
取得学历后从事建对应的最迟筑设计的最少时间 毕业年限
2007年 2005年 2004年 2002年 2004年 2002年 2009年 2008年 2010年 2009年 建筑学(建筑四年制(含高中起
5年
设计技术)点三年制)毕业 建筑学(建筑中专 设计技术)(不相近专业 含 职业
相近专业 中专)建筑学(建筑相近专业
三年制(含高中起
7年
点二年制)毕业 四年制(含高中起
8年
点三年制)毕业 三年制(含高中起
10年
点二年制)毕业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
8年
设计技术)业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
10年
业
3年 4年 建筑学(建筑
毕业
设计)大专
相近专业 毕业 本科 建筑学 及以上 相近专业
大学本科(含以上)
2年
毕业
大学本科(含以上)
3年
毕业
我省建筑行业共有施工企业3400余家,从业职工大约有80万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绝大部分仅具备中职或中职以下学历。以我省最大的建筑集团企业陕西省建筑集团总公司为例,职工总数为34770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6700人,占职工总数的19%;而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高职和以上学历的站25%,只占职工总数的4.8%。全省建设行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例就更低,这个比例也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山西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筑队伍组织结构和对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资质要求有不小的距离。因此,近几年来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以尽快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建设部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科教兴业”战略。随着建设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招标的推行,建筑市场逐步趋向规范化、国际化。这一战略性转移,促使我们必须迅速有正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建筑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建设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建设部启动了以构建和实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万—千万工程”,即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造就万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造就十万名建设技术业务骨干;培养百万名建设专门人才;培养千万名建设熟练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我省也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促进山西建筑业整体素质上台阶的“2324工程”即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要造就200名建设学术带头人;造就3000名建设技术业务骨干;培养2万名建设专门人才;培养40万名建设熟练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随着这项工程在我省的逐步落实,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建筑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1、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
2、建筑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是2001年至2003年建筑企业招聘大中职的前十位。
3、建筑企业对这十大热门专业的需求量占建筑行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的80%。近年来还
以增幅8%的速度稳步增长。
4、高职成为建筑行业招聘毕业生的基本学历要求。
三、建筑行业人才的发展趋势
1、随着行业的大发展和高增长,会拉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004年建筑行业的企业人
才需求将较2003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增长幅度将超过25%;建筑业人员需求1.8万人。
2、技术类专业人才成为建筑行业招聘永恒的主题,行业的高增长将带来此类人才需求
量的放大。2004年企业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将占到总需求的30%。
3、2004年建筑行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太原市建筑市场正逐步全面开放,企业竞争的加剧必将带来人才的激流竞争。
4、2004年建筑行业企业招聘中、高职毕业生的十大热门专业是:建筑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 业管理、道路与桥梁。
四、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职业人才需求预测的调查报告,全省150多个专业归为40个专业类,按专业类进行统计显示:(1)社会人才需求量依次为市场营销,工商行政管理,机械,土建„,其
中土建名列第四位。(2)土建类人才需求的顺序为工民建,工业电气自动化,给排水„其中工民建列土建类首位。由此看来,工民建专业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连锁超市,了解我们这个行业,本章主要从超市业态、超市商品管理、超市商品陈列和超市营运四个方面介绍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及主要术语。
一、超市业态
(一)业态简介
1、零售业态 retailing format
零售业态指企业的营业形态,即把商品卖出去的一种方式。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式,如超市。区别“业种”,业种是以“卖什么商品”进行分类,“业态”是以“用什么形式卖”分类。
2、零售业态的种类: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
3、几种主要业态的介绍:
超级市场:一般是指商品开架式陈列,顾客自我服务,货款集中一次结算,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
大型综合超市:是综合了百货店和超级市场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式大规模零售企业。一般在15000平方米以上,商品种类多而广,大多超过4-5万种商品。除了一般超市出售的食品以外,还提供药品、服装、文具、书籍、家电、家具和家庭日用品等商品。如家乐福(法)、沃尔玛(美)、易初莲花(泰)。
便利店:也叫便民店,是既有食品杂货店供应的便利,又使用超级市场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的零售商业组织,以“便利”作为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来满足顾客简单购物和应急之需的一种业态。如7-11(美)。
专业店:是专门经营同一种类型商品的零售业态,具有规格齐全、款式多样、向商品的深度发展的优点。
专卖店:是较专业店更专门、更细分的零售业态,专门售卖同一品牌的产品。
仓储式商场:是具有超市的某些特点,将超市和仓库合二为一,不设仓库,因而价格更便宜,如麦德龙(德)。
(二)连锁经营
1、连锁经营:chain operation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由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个店铺或分支企业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活动,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2、连锁经营的特点:(6个统一)
统一采购:成员门店向总部提出要货计划,由总部集中采购。
统一配送:配送中心承担成员门店储存、配送、送货以及包装、加工等物流功能,对所有商品实行统一仓储运输,根据各连锁店的销售情况、要货情况和要货定单,及时补货送货。
统一标识:各成员门店都以同一名称命名,门店的外部色彩、风格、内部装璜、商品陈列、货架放置以及营业员的服饰都是统一的。连锁店的规划、装修设计、广告宣传都由总部统一制作。
统一营销策略:连锁门店经营通常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战略。在不同的时期、季节,商品要有不同的服务方式、推销技巧,按总部制定的统一的营销策略运行,这样既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能加深消费者对连锁商店的认识和信任。
统一价格:由总部集中采购、供应的商品,由总部统一定价,成员店铺商品价格的调整必须通过总部来决定。
统一核算:各成员店铺采用报账制的办法,同总部财务直接与指定的银行发生信贷业务,各成员店未经总部批准不得以任何理由与银行发生仿信贷业务。
以上六个“统一”,指在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管理规范的统一化,从而把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得像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上每一个环节那样相对简单,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在这些“统一”中,最主要的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核算,将采购配送与零售经营分开,同时实行统一核算,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3、连锁经营分类:
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两种。
直营连锁(正规连锁)company-owned chain:连锁店的店铺均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
特许连锁(合同连锁、加盟连锁)franchising:加盟连锁店的门店同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商品的特许权,经营权集中于总部。加盟连锁店的门店均为独立法人。如麦当劳、肯德基。
4、总部 headquarters
总部是连锁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它除了自身具有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职能:网点开发、采购配送、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经营指导、市场调研、商品开发、促销策划、人员招聘、人才培训、教育及物业管理等职能。
5、门店 outlet
门店是连锁经营的基础,主要职责是按照总部的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
6、直营店 chain store
以同一资本直接采取连锁经营的门店,也称连锁店。
7、加盟店 franchised outlet
以特许连锁方式经营的门店。
8、配送中心 distribution center
配送中心是连锁公司的物流机构,承担着商品的集货、库存保管、包装加工、分拣配货、配送、信息提供等职能。配送中心由分货配货(TC)、流通库存(DC)、生鲜加工(PC)三部分构成。
二、超市商品管理
超市商品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的分类:食品、非食品、生鲜、家电、服装类。
商品课分:小门店,分食品课和非食品课;大门店,还有家电课、生鲜课和服装课。
非商品课分:收货课、收银课、防损课、服务课、设备课、信息课。
2、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营业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外部关联信息系统构成。
3、POS系统 point-of-sale system:是商店的时点销售数据管理系统。
4、所有商品用编码进行管理。
商品编码:指商品依类别规律所编的号码,具有唯一性。8位数,11121001大类、中类、小类、单品。
条形码:也称国际条形码,商品上以粗细标示供光学扫描器读取的商品资料。它就是商品的“身份证号码”。
店内条码(13位):仅供商店自行贴印、店内使用,不能对外流通的条码,适合于非大量规格化的产品。无标准条形码的商品,在门店制作店内条码。称重商品的流水码(5位)
5、单品:商品的最小分类。
6、单品管理 :是通过电脑系统对某一单品的毛利额、进货量、退货量、库存量等,进行销售信息和趋势的分析,把握某一单品的订货、进货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
7、商品的来源:由咨询服务公司商品部及商品部驻各门店业务代表采购。
直送商品:门店直接下订单,供应商直接送货到门店。
配送商品:由订货部向厂家要货,门店再向配送中心要货。
8、商品流程:
(1)门店补货:要货计划,电脑生成订单,传递到直送供应商或配送中心,分别送货。
建议定单:电脑计算出来的每项商品应续订数量之报表。
永续订单:生鲜、日配类商品,货到后才能确认完成的订单。
紧急订单:紧急缺货时,采用手写订货传真给供应商,要求紧急送货的订单。此种订单越少越好。
(2)验货:收货课验货,包括数量和质量(3)调拨:门店与门店之间的商品调剂。
(4)退货:因品质问题、滞销、或被淘汰商品退还供应商。分返厂和返仓。(5)新品引进:新品牌引进、老品牌的新品种引进新品试销期为2-3个月。(6)商品淘汰:分品牌淘汰和单品淘汰
(7)盘点:对商品进行实物清查并与帐面数量进行对比。
盘点分为通盘、日盘点、大类盘点。
盘点差异原因分析:
﹡顾客:偷窃、调包等。
﹡员工:收货、收银、单据流转、盘点错误、输单错误等。
9、产品生命周期:指任何一项产品均有其寿命,从其上市起,一般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期时间长短受消费环境及竞争的影响。
10、商品台账:即商品目录,将每项商品的基本资料(如品名、型号、规格、单位、成本、售价、供应商等)详细整理成册,称为商品台账。
11、价格带:指在门店内销售同一项商品,其售价的上限到下限之间的范围。
12、价格卡(也叫物价标签):放置于货架或冷冻(藏)柜棚板前缘或沟槽内的小卡,价格卡上注明商品编码、品名、售价、计量单位等。
13、日均销售量:指单项商品日均销售数量。
三、超市商品陈列
1、货架:超市的货架大多以可拆卸组合的钢制货架为主,高度可分别1.35m、1.52m、1.65m、1.8m等,长度有0.9m、1.20m等。在家乐福有2.6m的高货架。
2、隔物板:隔物板主要用于区分两种不同商品,避免混淆不清。
3、护栏:为避免顾客在选择某些易碎商品时失手打破造成伤害或损失,超市多会在栅板的前沿加上护栏。严格的说,护栏并非绝对必需品,但对高单价或易碎商品,加上护栏,较有安全感。
4、垫板:也叫陈板,为避免商品直接与地面接触受潮,必须使用垫板在最底层。垫板最好用木制,规格为正方型,也可依场地所需任意组合,较为理想。
5、端架:在整排货架的最前端及最后端,也就是顾客支线的转弯处,所设置的货架为端架。是顾客在卖场中经过频率最高的地方,是陈列的最佳位置,可供特别展示或陈列促销商品的位置。
6、垂直陈列:同类商品集中垂直陈列于上下多层货架。
7、平行陈列:同类商品平等陈列多行于同一层货架。
8、端架陈列:指利用整排货架的两端,作变化性的陈列,一般陈列的做法有:大量陈列;低价位;季节性商品;广告促销等。
9、关连陈列:指根据某一目的,将相关连的商品陈列在同一区域或附近。
10、大量陈列:也称为堆箱陈列或山积陈列,在卖场辟出一个空间或将端架拆除,将单一品项商品或2-3个品项的商品作量化陈列。
11、陈列配置表:即把商品的排面在陈列上作一个最有效的货架分配,并以书面表格规划出来。
12、陈列定位管理:依照陈列配置图,将商品陈列位置固定,以便于辨识并做好陈列管理。
13、黄金线:指商品陈列时,最容易让顾客看到或拿到的区域,一般指肩膀以一下至腰部以上的区域,高度约在0.85-1.20m左右。此区域一般用来陈列利益贡献度高的商品。
四、超市营运
1、销售额:收银机统计的所有商品销售出去的收入。
2、毛利额和毛利率:毛利额是指商品售价减进价的差价。
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额×100%,它是衡量商品贡献度的重要指标。
3、费用和费用率:费用指营运过程中所有花费的总和,费用率指费用额与销售额的占比。分为固定费用(如人力成本、水电费、租金)和可变费用(如运输费用、广告费、包装费用、招待费等)
4、利润: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
5、周转率:对某一类商品销售的进度,由此来判别采购商品是否正确,及追加作业是否正常,及库存数量是否正常。有时用周转天数表示。
6、叉比率:cross ratio: 交叉比率=周转率×毛利率通常以每季为计算期间。交叉比率低的为优先淘汰商品。
7、损耗率:指商品在买进卖出过程中,因管理不当或疏忽造成的损失,损失金额占营业额之比例。
8、来客数:指由店内收银机所统计的某一段时间交易客数。
9、客单价 per customer transaction:指由店内收银机所统计的某一段时间总营业额除以该期间的总来客数,得出的平均每人购买金额。即每一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金额。
客单价=商品平均单价×每一顾客平均购买商品个数
客单价=销售额÷顾客数
10、ABC分析法:ABC analysis: 是指对重点商品或项目的管理手段。ABC分析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商品依畅销度排行,计算出每一项商品销售额构成比及累计构成比,以累计构成比为衡量标准,即80%的销售额约由 20%的商品创造,此类商品为A类商品;15%的销售额约由40%的商品创造,此类商品为B类商品;5%的销售额约由40%的商品创造,此类商品为C类商品。
11、80—20法则:系重点管理之原则,指只要掌握住事物的重点(即其中最重要的20%)即可产生大部分的功效(即成果的80%)。例如:门店内80%的业绩系由20%的品项所达成。
12、商圈 :来商店购物顾客居住区域。商圈的大小,主要依据有效吸引顾客来商店购物所需时间而定。根据时间、距离、占有率等,将商圈分为第一商圈、第二商圈、第三商圈。
13、DM(Direct Mail):中文译作“直接信函”,以信函的方式将门店促销讯息通知目标顾客。
14、POP(Point of Purchase):中文译作“顾客广告”,在门店内外将促销讯息,以美工绘制或印刷方式,张贴或悬挂在商品附近或显眼之处,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并达成刺激销售的目的。
超市常用专业术语集锦
1、D M ——(Direct mail,简称:快讯商品广告)又称促销彩页,一般用于超市商品促销的宣传手段,通常使用邮递、夹报、人工发放、店内领取等形式送到消费者手中。DM促销是超市最有效的促销手段
2、并
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卡板上的商品有条理地合并在一个卡板上。
3、端
架——货架两端的位置,也是顾客在卖场回游经过频率最高的地方。
4、拾
零——捡回顾客遗弃在各角落的零星商品。
5、拉排面——商品没有全部摆满货架的时候,利用先进先出原则将商品向前排列,使排面充盈、丰满。
6、理
货——把凌乱的商品整理整齐。
7、堆
头——即“促销区”,通常用栈板、铁筐或周转箱堆积而成。
8、码
货——堆放商品、或摆放商品。
9、换
档——相连两期快讯产品的更换。
10、变
价——更改商品的零售价或进货价格。
11、价
签——用于标示商品售价并作定位管理的标牌。
12、板
栈——木制放货的卡板,使商品避免直接放在地面上,并利用于使用叉车进行搬运商品。
13、补
货——理货员将缺货的商品,依照商品各自规定的陈列位置,定时或不定时地将商品补充到货架上去的作业。
14、试
吃——对一些促销食品进行现场加工,并让顾客现场品尝。
15、清
货——为清理商品余货,降价处理活动。
16、稽
核——为防止顾客遗漏商品,和收银员收款时发生错误,在其离开时对其所购商品的核对。
17、滞
销——指商品销售效果不明显或很难卖出的现象。
18、畅
销——指商品销售效果好或很易卖出的现象。
19、平
销——指商品销售效果不好也不差。
20、报
废——由于变质或破包、损坏而不能销售,需按废品处理的商品。
21、消
磁——在收银过程中对贴记在商品上的防盗码,进行解除磁性的工作。
22、盘
点——定期对点内商品进行清点,以确实掌握该期间的经营绩效及库存情况。
23、上
架——把商品摆放在货架上。
24、库
存——指尚未销售出去的商品。
25、赠
品——为刺激销售,对购买一定量所售商品的顾客,给予馈赠定量的商品。
26、动
线——卖场的布局,使顾客自然行走、购物的轨迹。良好的动线规划可诱导顾客在店内顺畅地选购商品,避免卖场产生死角,提高卖场坪效。动线设计对超市尤其重要。
27、坪
效——指单位面积的销售额。
28、米
效——指在超市货架上,销售面直线长度上的每米的销售额。
29、负库存——帐面上的销售量大于帐面上的库存量,通常因为电脑输入的错误、丢失、损坏等所致。
30、订单号码——向供应商要货的每批订单的编号。
31、促销试品——用来促进销售用的试用(吃)商品。
32、称重标签——称重商品特用的标签,一般内含商品名称、包装时间、单价、重量、保质期限等。
33、商品周转率——商品平均销售额除以平均库存额。
34、商品库存周期——商品平均库存额除以平均销售额,以日计算。超市一般用商品库存周期,来控制资金的使用率,加强商品销售时间的控制。1)、卖场常用设备、用具
1、货架:商场上用来存放商品、展示商品的金属架。通常有几种类型,有承重式的高达几米的,有较矮的,与人的身高差不多。每一种货架都有其专用的配件。
2、端架:货架两断的位置,也是顾客在卖场回游经过频率最高的地方。
3、堆头:即“促销区”,通常用栈板、铁筐或周转箱堆积而成。
4、收银台端架:收银台前面用来陈列货物的货架。
5、专柜:指精品区、烟酒区用来陈列贵重商品的玻璃柜。
6、冷藏柜:用来陈列需要冷藏食品的冷柜,温度在0℃~5℃。
7、冷冻柜:用来陈列需要冷冻食品的冷柜,温度在—18℃以下。
8、冷藏库:用来储存需要冷藏食品的冷库,温度在0℃~5℃。
9、冷冻库:用来储存需要冷冻食品的冷库,温度在—18℃以下。
10、购物车/篮:顾客购物时用的推车和篮子。
11、促销车:专门用来在超市中做商品展示,度吃等活动的车子。
12、冰台:超市中专门用来展示、陈列商品的金属台,台上覆盖冰碎以保持温度。
13、铝梯:超市重用来到高处取放货物时用的铝质梯子,带自锁安装。
14、叉车:超市中用来运输货物的车辆,有手动和电动两种。
15、卡板:木制或胶制的用于放货运货的栈板。
16、货架配件:货架上的配件,主要有层架、支架、挂钩、篮筐、挂篮、挡篮等。
17、电子称:对以重量进行销售的商品进行称重的设备。
18、压纸机:对商场内的空纸箱进行压制处理的机器。一般设在收货部。
19、收银机:又称POS(POINT OF SALES)机、销售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执行收银的功能。
20、防盗门:超市中设置的电子系统防盗门,具有防盗报警功能。
21、防盗标签:用来防止盗窃的磁性标签或磁扣。一般对贵重商品、服饰、鞋等,多用防盗标签。
22、取订器:用来取防盗磁扣的设备。
23、收银小票:批顾客购物结账后给顾客的以商品的电脑小单,可作为客人付款的赁证。
24、药箱:超市中配备的药箱,以应付员工的普通外伤的初级处理。
25、对讲机:超市范围内的主要通讯工具。一般有两个频道。
26、垃圾桶:超市中专门用来装垃圾的桶。有销售区域用和生鲜区专用之分。
1、主通道:商场布局中的主要通道,一般比较宽,是客人大量通过的地方。
2、电脑中心:商场里的电脑信息中心。
3、销售区域:商场中销售商品的区域,也是客人可以自由购物的区域。
4、精品区:不适合用开架方式进行销售的商品封闭区域,一般采取单独付款方式。
5、员工通道:超市内部员工上下班进出的通道。
6、安全通道:是超市建筑物在设计时留出来的防火通道,以应付紧急情况疏散。
7、紧急出口:当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时,可以逃离商场的出口。平时不使用。
8、用具间:超市中用来存放与商品陈列有关的用具、道具的房间。
9、洗手池:生鲜部专门用来洗手的地方。
10、更衣室:员工用来更换工装的地方。
11、更衣柜:员工用来存放工装或私人物品的柜子,一般设在商场外部。
12、促销员:厂商为了更好销售、宣传其商品而派驻商场的员工。
13、优秀员工:超市中每月评比出的表现优秀的员工。
14、无星级收银员:收银部门最出色的收银员。
15、培训教练:负责培训本部门员工的资深职员。一般由经验丰富、熟悉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担任,可以是管理层或员工。
16、会员:会员制超市所发展的特定顾客群体,享有特定的商家优惠,如优惠的会员价、免费收到商品的特价快讯等。
17、会员卡:会员制的超市中会员资格的凭证。
18、员工大会:超市中全体基层员工参加的会议。主要起分享信息、传达政策、培训、激励士气等作用。
19、晨会:每日开店前每个部门或整个超市值班管理层召开的会议。一般限制在15分钟以内。
20、管理层周会:每周整个超市的管理层召开的营运沟通会议,一般限制在2小时以内。
21、SKU:即STOCK KEEP UNIT,单项商品。
22、商品:超市中用来销售的物品。
23、赠品:为了刺激销售,对购买某商品的顾客搭赠,搭赠的商品即为赠品。可为厂家或商家提供。
24、促销试品:促销时所用的试用(吃)的商品。
25、自用品:超市各个部门自用的办公耗品,如文具等。自用品上必须由自用品标签。
26、零星散货:被顾客遗弃在非此商品正确的陈列位置的商品。如遗留在收银台、其他货架、购物车等地方的商品。零星散货必须及时收回,特别是生鲜的散货。
27、空包装:只有包装没有商品。空包装应交由安全部处理。
28、消防演习:商场定期进行的消防方面的预演。
29、报警电话:商场内部用来报警或求助的专用电话。
30、工作日志:不同班次用来书写工作交接内容的笔记本。
31、班次:表示员工具体上班时间。不同的班次有不同的代码,如早班是A,晚班是B等。班次在部门的排班表上明确标识。
32、陈列图:说明商品如何在货架上进行摆放的示意图。正常货架销售的商品必须按陈列图进行陈列,不得随意更改。
33、价格标签:用于标示商品销价等内容柄辅助作定位管理的标签。价格标签必须机印,不得手写,在电脑中心申请打印。
34、价格牌:用于标示商品售价等内容的标识牌。价格牌必须用公司设计的纸张机印,不得手写,在电脑中心申请打印。
35、条形码、用以表示一定商品信息的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一般印制在商品外包装上,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图案。
36、店内码:超市内部印制的条形码,遇到无条形码商品或商品条码损坏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条码失效时使用。店内码在收货部申请打印。
37、生鲜条码:称重商品的价格条码,由电子磅称称重时打印出来。
38、POP广告:指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意思是销售点广告,指超市中能促进销售的广告。将促销信息以美工绘制或印刷方式制作出来,张贴或悬挂在商品附近或显著之处,吸引顾客注意力并达成刺激销售的目的。此类广告在企划部申请制作,其他人不得随意书写。
39、DM快讯:大型综合超市常用的一种促销的特价广告彩业,发给会员或顾客。
40、PLU码:电子磅称中用来表示不同商品的代码。
41、销售单位:超市中某商品销售的单位。也是计算库存的单位。
42、订货单位:超市中某商品订货的单位。
43、商品编号:为方便管理,在电脑系统中,为每一种商品所编的号码,一般为8位数。
44、供应商编号:为方便管理,在电脑系统中,为每位供应商所编的号码,一般为五位数。
45、货架编号:超市中所有货架的统一编号。
46、大组号:商品分类大组的号码。
47、小组号:商品分类小组的号码。
48、营运报告:超市中各种由电脑中心打印的用来帮助、监控营运管理的系统报告。
49、交接班:同岗位不同班次进行的工作交接。
50、巡店:超市管理层进行的巡视卖场的工作。
51、理货:把凌乱的商品整理整齐、美观,符合营运标准。
52、补货:理货员将缺货的商品,依照商品内各自规定的陈列位置,定时货不定时地将商品补充到货架上去的工作。
53、缺货:某商品的库存为零。
54、换货:顾客或商场按有关规定将所购商品与商场(厂商)进行交换。
55、退货:顾客或商场按有关规定将所购商品退回给商场(厂商)
56、内部转货:店内不同部门之间进行的商品转货。
57、并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卡板的商品,有条理地合并在一个卡板上。
58、码货:堆放商品。
59、过磅:收货时,对于以重量为进货单位的商品进行称重。
60、拉排面:商品没有全部摆满货架的时候,利用先进先出原则,将商品向前排列,使排面充盈、丰满的动作。
61、保质期:商品质量的保证日期。
62、生产日期:商品生产出来的日期。
63、营业高峰:每日较多顾客购物的时间段,也是营业业绩较高、结帐客人较多的时间段。
64、先进先出:先进的商品先销售。
65、库存更正:对电脑系统的库存数据进行修正。
66、销售价格:商品在超市中标示的卖价。是含税价格,也是收银机内的价格。
67、系统订单: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所出的订单。用于商店的日常订货管理。
68:负库存:电脑记录的库存数量小于该商品的实际库存数量而导致的负数差异。
69、滞销:指商品销售业绩不好或很难卖出,通常规定DMS小于某一数值。
70、清仓:对品质瑕疵或滞销、积压、过季的商品进行降价处理的活动。
71、报损:由于破包、报损等原因导致商品完全失去或不能维持其使用价值,按废品进行处理的商品。
72、丢弃:专指生鲜部门报损的商品。
73、生鲜盘点:生鲜部门每月定期进行的对库存进行清点以确定该期间的经营绩效和损耗的工作。
74、市场调查:对同类的存在竞争能力的超市进行商品、价格、服务、促销的方面的调查。
75、试吃:对食品进行现场加工,让顾客现场品尝的活动。或指生鲜部门为鉴定商品质量而进行的小量品尝。
76、换档:相连两期快讯的更换。相应快讯商品的陈列、价格要更换。
77、消磁:在收银后对贴在商品上的防盗码,进行解除磁性动作。
78、团购:一次性的大量购物。
79、工伤:员工或顾客在本商场内发生的意外受伤事件。发生工伤后,应立即通知安全部。
80、评估: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表现、业绩进行公正评定的工作。
(3)超市专业术语
条码(Bar Code): 条状平行线和中间空白之组合,货品上以粗细线条标示供光学扫描器读取货品资料,粘附于产品或集装箱之上,表达有关数据,可以用电子扫描仪读这些数据。广泛应用的有通用产品编码(UPC)——为美国和加拿大零售商所广泛应用的一种标准及更新一些的代码UCC/EAN-128。
计算机辅助订货(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 简称:CAO。通过使用计算机合成有关产品流转(POS系统所记录)、影响需求的外部因素(如季节变化)、实际库存水平、产品接收和可以接受的安全贮货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为商店订货做准备。这一基于零售系统的技术,在货架存货降至事先确定的水平以下时,自动产生补充订货。这一技术成功的关键有赖于全面的商店库存和精确的POS扫描数据。CAO通常能减少订货方面的成本,提供单品运转和商店这一级别上的库存流转的及时信息。
P.O.S(Point of Sales): 销售信息管理系统,其基本构件是:商品条码、POS收银台系统、后台电脑。也称为单个收银机。
P.O.P(Point of Purchase): 中文译为“顾客广告”,在零售店内将促销讯息,以美工绘制或印刷方式,张贴或悬挂在商品附近或显眼之处,吸引顾客之注意力并达成刺激销售之目的。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简称:电子订货系统。主要功能是运用于商店的订货管理和盘点。基本构件是:价格卡、掌上型终端机、数据机。
D.M(Direct Mail):中文译作“直接信函”,简称:快讯商品广告,又称促销彩页。以信函方式将促销讯息通知目标顾客。一般用于超市商品促销的宣传手段,通常使用邮递、夹报、人工发放、店内领取等形式送到消费者手中。DM促销是超市最有效的促销手段 来 客 数:指店内收银机所统计之某一段时间交易客数。客 单 价:指由店内收银机所统计之某一段期间总营业除以该期间之总来客数,得出平均每人购买金额。
耗 损 率:指商品在买进卖出过程中,因管理不当或疏忽所造成之损失,其损失金额占营业额之比例。既
S P(Sales Promotion):“促销”之意。
80-20法则:系重点管理之原则,其意义为:只要掌握住事物的重点(即其中最重要的20%)即可产生大部分的功效(即成果的80%)。例如:商店内80%的业绩系由20%的品项所达成。日平均售量:D.M.S(Daily Mean Sales)单项货品日平均售量数。毛
利:商品销售额减商品销售进价
周 转 率:对某一类别销货的进度,由此来判别采购商品是否正确,及追加作业是否正常,及库存数量是否正常。
建议订单:O.P.L(Order Proposal List)电脑计算出每项货品应续订数量之报表。永续订单:生鲜、日配类商品,货到才确认完成订单,也可用尺码商品。紧急订单:紧急缺货时,采用手写订货FAX给厂商,此订单越少越好。
产品生命周期:指任何一项产品均有其寿命,从其上市起,一般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期这期间长短受消费环境及竞争之影响。
商品台帐:即商品目录,将每项商品基本资料(如品名、品号、规格、单位、成本、售价、供应商等)详细整理成册称之。
黄 金 线:指商品陈列时,最容易让顾客看到或拿到之区域,一般指肩膀以下至腰部以上之区域,高度约在80—120厘米左右,可陈列对店铺利益贡献较佳之商品。ABC:将商品依畅销排行(由第一名排至最后一名),计算出每一项上品营业构成比及累计构成比,而以累计构成比为衡量标准,在累计构成比在80%以前之商品属A级品,累计构成比在81%—95%之商品B级品,累计构成比在96%以后之商品属C级品。A级品可列为重点管理、陈列面扩大、不可缺货。C级品则列为淘汰对象。陈列定位管理:依照(陈列配置图),将商品陈列位置固定,以便于辩识并做好陈列定位管理。
棚 割 表:日语名词,中文译为“陈列配置表”。即把商品的排面在货架上作一个最有效的分配,以书面表格规划出来。陈
列:货品柜设之方式。
垂直陈列:同类货品集中垂直陈列于上下多层货架。平行陈列:同类货品平行陈列多行于同一层货架。前进陈列:(拉排面)商品没有全部摆满货架的时侯,利用先进先出原则,将商品向前排列,使排面充盈、丰满。
关连陈列:指依某项目的,而将相关连的商品陈列在同一地区或附近。端架陈列:指利用整排货架的两端,作变化性的陈列,一般陈列的作法为:(1)大量陈列(2)低价位(3)季节感(4)广告促销。
大陈列量:对称为堆箱陈列或山积陈列,在卖场辟出一个空间或将端架拆除,将单一商品或2-3品项的商品作量化陈列称之为大陈列量。
比较性陈列:把相同商品,依不同数量予以分类,然后陈列在一起,供顾客选择。
价 格 卡:放置于货架或冷冻(藏)柜棚板前缘或沟槽内之小卡片,价格卡上注明货号、品名、售价等,可供顾客购物参考及陈列位置管理之用。
价 格 带:指在商店内销售同一项产品,其卖价上限到下限之间。货
号:为商品依类别所编之号码。
棚
板:系指在货价内或冷藏(冻)柜内,放置商品之横隔板。
并板: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卡板上的商品,有条理地合并在一个卡板上。拾零: 捡回顾客遗弃在各角落的零星商品。
端架: 货架两端的位置,也是顾客在卖场回游经过频率最高的地方。先进先出: 先进的货物先销售 理货: 把凌乱的商品整理整齐。堆头: 即“促销区”,通常用栈板、铁筐或周转箱堆积而成。码货: 堆放商品、或摆放商品。换档: 相连两期快讯产品的更换。改价: 更改商品的零售价或进货价格。
价格卡: 用于标示商品售价并作定位管理的标牌。
栈板: 陈列器材,木制放货的卡板,商品存放及地面隔离之用,使商品避免直接放在地面上,并利于使用叉车进行搬运商品。补货: 理货员将缺货的商品,依照商品各自规定的陈列位置,定时或不定时地将商品补充 到货架上去的作业。
试吃: 对一些促销食品进行现场加工,并让顾客现场品尝。清货: 为清理商品余货,降价处理活动。
促销员 又称:信息员。厂商为了更好销售、宣传其商品,而派驻商场的其本单位的员工。会员卡: 会员资格的凭记。
稽核: 为防止顾客遗漏商品,和收银员收款时发生错误,在其离开时对其所购商品的核对。称重标签: 称重商品特用的标签,一般内含商品名称、包装时间、单价、重量、保质期限等。
滞销: 指商品销售效果不明显或很难卖出的现象。畅销: 指商品销售效果好或很易卖出的现象。平销: 指商品销售效果不好也不差。手推车: 顾客购物用的小车。
报废: 由于变质或破包、损坏而不能销售,需按废品处理的商品。消磁: 在收银过程中对贴记在商品上的防盗码,进行解除磁性的工作。
盘点: 定期对店内商品进行清点,以确实掌握该期间的经营绩 效及库存情况。
上架: 把商品摆放在货架上。
库存: 指尚未销售出去的商品。
促销试品: 用来促进销售用的试用(吃)商品。赠品: 为刺激销售,对购买一定量所售商品的顾客,给予馈赠定量的商品。订单号码: 向供应商要货的每批订货单的编号。
负库存: 帐面上的销售量大于帐面上的库存量,通常因为电脑输入的错误、丢失损坏等所致。
动线: 指商场的布局,使顾客自然行走、购物的轨迹。良好的动线规划可诱导顾客在店内顺畅地选购商品,避免卖场产生死角,提高卖场坪效。动线设计对超市尤其重要。坪效: 指单位面积的销售额。
米效: 指在超市货架上,销售面直线长度上的,每米的销售额。商品周转率: 商品平均销售额除以平均库存额。
商品库存周期: 商品平均库存额除以平均销售额,以日计算。超市一般用商品库存周期,来控制资金的使用率,加强商品销售时间的控制。
货架: 商场内主要存放商品的区域,它使顾客购物有规可循,体现商场的经营模式,货架可划分为销售区、展示区、存货区。
销售单位: 卖给顾客的一个商品数量,一个销售单位可有不同数量包装;
价格标签: 贴于对应商品处,包括:商品编号、商品说明、产地、规格、等级。复合包装: 供应商将几个商品放在一起,作为一个销售单位的包装。端架: 位于货架两端,用来大量展示商品的销售储存位置。冲动购物: 超出计划外的购物行为。
开箱: 割开商品外箱,展示出商品销售单位。介刀: 必备工具,安全使用。
位置调换: 保证先到货的商品先出售(尤其食品及鲜货)商品往前陈列,新到商品存在后面。
整理: 商品摆放整齐、货架、地面、商品无尘。卡板: 运输、存放、展示商品的可移动木板。
展示品: 销售样板,应完整,可运转、清洁、安全。
一、报刊发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1. 人员素质偏低
未来的发行必将向科技、信息、知识方向发展, 向技术和专业服务集中。面对未来, 我们需要从制度着手, 加强相应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 从整体上提升报刊发行人力的基本素质。
2. 员工流失严重
我们有必要具体分析人力成本和效益产出;采取有效的措施, 比如加大培训, 将各种管理制度变得更加具有激励特性, 更有效关注员工的投入, 来降低没有经过这些努力而流失带来的更大损失。
3. 人才储备危机
我们要适当稳定、保留报刊发行的核心骨干, 储备人才, 并培养新力量, 做到后继有人, 事业兴旺。
4. 人员搭配失衡
报刊发行从业领域主要分为征订、零售营销人员和投递人员。这两类人员明显的区别是前者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 后者具有较好的日常事务配送能力。从报刊发行的发展来说, 需要两个方面的人才:一是营销型的, 就是有文化、会沟通、敢创新的经营管理者;另一方面, 我们也非常需要能吃苦耐劳的投递人员。
5. 培训缺乏力度
我们应从高层次如理论的研究、品牌的维护、服务特色的历练、报刊发行大客户开发等等, 强化培训, 提高技术复制能力, 跳出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同时, 建立人才库, 制定接班人计划,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为发展后劲提供保证。
二、探索创新报刊发行用工制度改革
1. 建立“符合特点、形式多样”的用工制度
(1) “劳务派遣用工” (全日制发行员) 。由社保局管辖下的劳务派遣公司统一办理招工和社保, 劳务派遣到发行企业, 由报刊发行企业统一管理。但根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要求要合理控制劳务派遣数量。
(2) “非全日制用工” (非全日制发行员) :一是符合全日制发行员条件且又不愿意参加劳务派遣公司招工和“社保”的发行员, 发行员自愿放弃并自主选择确定为非全日制发行员。二是对报刊投量一般的乡邮 (城郊和偏远地区) 发行员, 因达不到规定标准, 可确定为非全日制发行员。
(3) “兼职代理” (兼职发行员) :一是对原工作单位已交“社保”的发行员, 可确定其为兼职发行员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二是对报纸征订、投递量确实偏少的边远乡镇发行员, 因其达不到规定标准, 确定为兼职发行员。
2. 用人制度改革的内部支持
(1) 全日制发行员。凡由劳务派遣公司统一招工并派遣到发行企业的发行员, 其“社保”标准按劳务公司统一标准执行, 由发行企业负担单位社保费和劳务派遣管理费, 个人担负部分按劳务派遣公司的统一标准, 由发行员自身负担;发行企业可统一制定劳务派遣用工发行员的工作考核分配办法。发行员如违反合同, 达不到工作要求或违法乱纪, 发行企业有权辞退。
(2) 非全日制发行员。对员工不愿意参保或者在其他单位参保的, 应区分对待。对不愿意参保的, 让其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约定不享受公司除工资外的其他福利;对在其他单位参保者, 要求出具相关的参保书面证明, 并与其签订劳务合同。
(3) 兼职发行员。对已“内退”且年龄不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兼职发行员 (男60周岁, 女55周岁) , 每月给予定额生活补助。发行企业统一建册, 发行员按月领取;对边远乡村兼职发行员, 考虑到其实际情况, 发行企业给予每月每份报纸定额补贴。
(4) 对新进的发行员, 经过报纸征订和报纸投递实际试用和成绩突出的, 按上述三类发行员的相同标准确定其用工性质。当然, 各报社也可在法律的框架内, 采取不同的用人政策。
(5) 人力资源风险的管控。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 连续签订两次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连续工作满10年的, 则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假设为避免此风险, 用人单位可不与劳动者连续签订两次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且不让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对今后新聘的人员, 报纸发行企业可执行“3+6”规定, 即与新聘人员先签3年劳动合同 (试用期6个月) , 合同期满后, 若双方愿意续签, 可再签6年劳动合同。
三、发行人力资源短缺环境下的用工尝试
1. 与小区物业合作:物业代投, 双方互利
人力资源的短缺, 对报纸投递的打击是直接而致命的。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新建小区的增多, 小区的档次提升。在注重私密性的今天, “门难进、脸难看”, 甚至常年见不到客户也不鲜见, 征订、投递难日益突出。
目前, 报社可采取与小区物业公司合作的模式, 将报纸投递到小区物业办公室, 再由物业管理人员代为投送至用户家中的报箱, 给予一定的投递费用。通过小区物业公司代理发行, 既解决了发行员工人手不足造成的投递难题, 也为物业公司的员工增加了额外收入, 双方实现了共赢。
2. 与商超合作:报纸征订摊点进市场
大型商场超市特别是一些连锁的大中型超市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也是人流量集中的地方, 如果利用商超的人气开展报纸的征订宣传, 可以为报纸征订节约人力资源, 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些报业发达城市, 如上海、成都等地, 商场超市售报早已是司空见惯。超市订报首先遇到的难度就是发行人员如何进入超市。超市特别是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可谓是寸土寸金, 每一块地方都具商业价值。报纸发行企业除强调在超市开展报纸征订可以为超市增加文化氛围, 提高超市的品味外, 还可购买一定的超市购物卡作为订报礼品 (采购的金额与报社的订报赠送礼品金额一致) , 让对方有利可图, 才能水到渠成。
在强调市场营销的形势下, 报社与商场联手创造性地开展“读者日”等互动载体活动, 实现资源共享, 双方都可以得益。
3. 与团购网站合作:媒体合作吸引年轻人群订报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推崇。互联网上以低价竞争为标志的一些团购网站大量涌现, 他们最急于做的就是如何增加商家, 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商家的数量。利用团购网站开展网上报纸订阅, 应该是值得尝试的新事物。
目前, 全国已有报社联系了F团、淘宝聚划算等知名的团购网站开展网上订报。具体操作是网站设计好网页, 用户在线支付一定的诚意金, 其余部分投递员上门收取。订报优惠政策与其他用户是一样的。团购网站对报纸这样具有公信力的产品是非常欢迎的, 也拿出其他商家免费票券作为额外赠品。
团购网站发行可以节省人手, 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压力。虽然目前通过团购网站订报数量还微不足道, 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订阅报纸的都是些年轻的人群。这对优化报纸的读者结构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四、结语
在劳动力短缺和新媒体强势冲击的大环境下, 报纸自办发行行业只有不断开拓创新, 从相对单一渠道到多渠道, 抓好创收, 规范用工,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稳定好自办发行队伍, 并坚定地走有效发行的路子才会度过难关。
摘要:报纸发行企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随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 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度上升, 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办发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稳定数量庞大的发行队伍, 成为摆在自办发行企业面前的难题。在此背景下, 唯有利用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开辟多种形式的用人渠道, 才能渡过难关。
关键词:软件行业 知识产权 盗版
0 引言
随着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软件行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扩大展、产业结构优化,还是在人力资源培训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软件行业在产业规模以及发展质量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2003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为197亿美元,仅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2.63%,美国、西欧和日本则分别占据39.67%、30.05%和10.49%的份额。而且,我国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小,创新能力差,缺少有影响的重量级品牌。国家政策的有利支持,创新机制与先进技术的引用,仍未改变我国软件行业与发达国家间的悬殊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我国软件行业起步晚、底子薄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够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众多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中国入世的进程,对专利法、商标法和菱权法相继作了与TRIPS协议相一致的修改,在形式上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可是,实际上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执法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些导致我国软件行业的盗版现象非常猖獗。各种盗版的国外软件产品价格非常便宜,有些甚至可以免费下载,这使国内消费者形成了对软件产品低价甚至无偿消费的习惯,并对国外的一系列软件产品产生依赖。无论从商业方面或技术方面考虑,上述现象都加速了国外软件企业对相关软件产品的垄断,也致使国内企业因缺乏竞争力而面临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另外,国内软件企业开发新软件产品时,由于与盗版者在风险和成本上不对称,结果根本无法与盗版者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软件企业显然失去了新产品研发的利益驱使。可以说,盗版问题已使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保证该行业迅速、健康的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软件产品盗版已成当务之急。
1 软件产品的特点
软件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软件产品属于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具有共享性(非排他性),使用过程中不会改变性能及永不消失等特征。共享性是指产品可以同时任意多的人占有和使用而不影响性能。软件产品显然符合上述特征,属于典型的知识产品。
人们购买软件实际上只是购买了软件产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这与普通的物质产品存在本质区别。
1.2 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高,而生产成本及边际生产成本较低 在开发软件产品时,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投入中的大部分不是用来形成固定资产,而是形成“沉没成本”。这部分高昂成本在软件开发成功后摊入软件产品中。而开发成功后,所制造的软件产品的主要成本是软件存储介质的成本,该项成本非常低。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非常低。时至今日,由于网络的发达,软件通常经过网络传播。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也就基本等于零了。
1.3 软件产品易复制并且性能基本不变 由于软件产品是非物质的,具有共享性的知识产品。所以它容易被他人无偿或以极低成本占有使用(即常见的复制产品)。这些复制的产品在性能上与原产品基本一样。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盗版者可以像开发者一样进行低边际成本的大批量生产。
1.4 软件产品的消费惯性 对软件产品的运用大多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操作才能熟练掌握,进而形成消费惯性,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用户对某种产品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惰性或依赖感,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改变这种习惯。用户如果改变原来的习惯必须付出重新学习的代价,即所谓的学习成本或换制成本。新的用户也会成为这种习惯的信徒。例如微软的操作系统、中国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等都遵循这个原则,即便人们认为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不稳定而且有很多bug,五笔输入法难学难记,但仍然毫不犹豫地使用它们,新的用户也趋之若鹜。
2 打击盗版软件的必要性分析
2.1 打击盗版可使社会福利增大 假设软件公司开发软件产品的成本以C(这其中包含了风险成本),在理想状态(指完全不存在盗版)下的收益为R,在存在某种盗版程度的状态下的收益为kR。本文把用户使用盗版软件与使用正版软件的性能差异导致成本及面临受惩罚的成本和盗版商破解软件的成本及面临受罚的成本统称为盗版成本。显然,o≤k≤1,且盗版成本减少时k变小。只有kR>C时,也即k>时,软件公司才会开发软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各种软件的排序并假设连续。k1<k2,=m,使k1<m<k2。=m的软件,在k=k1时不会被开发,在k=k2时会被开发。可见,随着k的变小,会被开发的软件越来越少。因为盗版成本减小时k变小,所以盗版成本减小时会被开发的软件越来越少。但是只要R>C时,开发这种软件就能增加社会福利,下面对此进行说明。假设某种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为C(这其中包含了风险成本),在理想状态(指完全不存在盗版的情况)下软件公司的收益为R;用户使用软件获得的总效用为U1,总付费为R1;社会总效用为U。用户愿意用R1购买这种软件产品,所以U1≥U(R1),也即U1-U(R1)≥0.因为R>C,所以在没有盗版时软件公司能从开发这个软件中获利,也就是有效用剩余,U(R-C)>0所以U=(U1-U(R1))+U(R-C)>0也就是说,只要R>C开发这种软件就能增加社会福利。打击盗版能增加R>C的软件产品的开发,所以打击盗版可使社会福利增大。
2.2 盗版国外的软件事实上是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倾销”,必须予以打击 WTO《反倾销协定》对倾销的定义为:产品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这种销售行为对进口国已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或实质阻碍国内产业的新建;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倾销实质就是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一国相关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盗版国外的软件除了倾销的实施者不是国外软件开发商而是国内的盗版商外其它都符合对倾销的界定。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盗版的软件产品销售价格非常低廉,甚至可以免费下载—这点符合倾销定义中的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因此,用户都愿意购买盗版产品而不愿意购买价格更昂贵的国内软件公司开发的功能相似的正版产品。在国外软件的盗版复制品冲击下,国内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受到严重压制,市场份额骤减,况且软件产品有非常强的消费惯性,用户一旦养成对国外软件产品消费的惯性依赖,在国外软件与国内功能相似的软件价格相当,甚至比国内软件价格更贵时也不轻易选择改换使用国内软件。这也是国外软件公司在进入国内市场的早期怂恿盗版,免费提供下载的原因。这使国内的软件企业很难进军相关的软件产品。国外软件企业在这些产品上形成垄断。盗版国外软件对国内软件行业造成严重损害。这点符合倾销行为的界定:产品的销售行为对一国的产业造成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也验证了盗版国外的软件是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倾销”。
3 打击盗版势在必行
由于软件产品易复制,在打击盗版不够严厉的情况下,盗版商盗版软件的成本非常低廉,但却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在利益的驱动下,软件产品盗版也就变得非常猖獗。由于软件产品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开发成本上(开发成本属于固定成本),流动成本非常低,所以软件产品的经营风险非常高。而盗版商的盗版成本非常低,在打击盗版不够严厉的情况下,风险非常低。可以说软件开发无论是风险还是成本都远远高于盗版者,也就推动了国外软件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软件企业对很多软件产品不会进行研究开发。打击盗版越严厉,盗版商的风险就越大,成本也越高,盗版的泛滥程序相应减小,盗版产品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盗版给软件开发带来的损失也就相应减小,软件商愿意投入资金开发的软件产品也相应增多。可见打击盗版有利于软件行业的发展。不仅要打击盗版国内软件企业开发的软件产品的行为,也要打击盗版国外软件产品的行为。上文已经提到盗版国外的软件产品其实是对国内软件企业的“倾销”。这种“倾销”行为致使国内软件企业无法与国外软件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造成了有些软件产品只见国外产品而不见国内功能相似的产品。盗版国外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使国内软件公司可以开发的软件数量减小,而开发这些软件能使全社会的福利增加。可以说盗版造就了一大批国外软件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因此,无论盗版国内还是国外的软件都不利于我国软件行业的正常发展。所以,我国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版。
参考文献:
[1]杨洋.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1),119
[2]徐林清.软件产品的特点及价格形成机制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3.14(3).31.
【人力资源行业基本知识】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行业上市公司07-08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02-18
行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02-20
人力资源行业发展报告03-01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11-05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概述02-20
人力资源工作推进的基本流程10-06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知识点01-15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心得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