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优秀学生作文(精选15篇)
记得奶奶每次要包粽子的时候,都先把碧绿的带着田野清香气息的叶子煮熟。还在睡梦中的我也仿佛闻到了漂浮在满屋的粽香味,而甜甜地笑着。
早晨,还没睁开朦胧的睡眼,我贪婪地呼吸着那丝丝清香,好像甜甜香香的粽子已轻滑落到肚子里,余香缭绕回味无穷。
在我漫长的等待中,奶奶仔细清洗着片片碧叶,细细地包裹着每一个粽子,用温火耐心地煮着肥胖的可爱的粽子,也好似把所有的忧愁、苦难、统统洗净,再把所有的爱细细地包裹在里面,把所有美好的祝愿永驻我纯真的心田。
生我的那个小镇是洪湖岸边的一颗珍珠,楚国的心脏地带,端午之风尤盛,其隆重与热烈仅次子过大年。端午节在时令上也尽如人意,因为此时,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麦子、油菜已经收割完毕,水稻、玉米等大秋作物也已播种结束,这对于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来说,是一个相对的小农闲。从过了年到现在,已经又有4个多月没有好好玩一玩了,加上麦子、菜籽刚卖了,手上又有了活钱,在这个时候,轻轻松松、欢欢喜喜,热热闹闹过个端午节真是天顺人愿,再好不过了。
一进农历五月,家家户户就像忙年一样准备过端午节了。淘小麦、磨面粉准备做包子;剪粽叶、泡糯米准备包粽子;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端午节家宴;咸鸭蛋早已腌好,雄黄酒、艾蒿也是少不了的,否则,就少了端午节的氛围。
被大人称作“小把戏”的我们更是特别喜欢过节,而且端午节也像过年一样,过得特别长,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为末端午,吃粽子、吃咸蛋,吃包子、打鼓泅(游泳),看龙船,快活极了。当然,大人们也吩咐我们做一些事情,剪粽叶啦,洗咸蛋啦、割艾蒿啦,上姑母家去接客啦,这些都是我们最乐意干的事情。
粽叶,各地有各地的,就地取材,在我们洪湖是用一种长在湖边的芦苇叶做的,叫寮叶。寮者,茅也。嫩叶可包粽子,老叶用来打斗笠,杆子用来打芦席或做柴烧。端午节前两天,我们就相约去到几里外的芦苇荡去剪寮叶,一会儿就剪一竹篮,自家用不完就拿到街上去卖。初夏的芦苇,一眼望不尽的青纱帐,齐刷刷、青幽幽,和风过处,苇浪千叠,一浪未平,一浪又起,起伏一致,整齐划一,像天安门前的万人团体操表演一样美丽壮观。芦苇荡里还藏着许多麂子,野鸡、野鸭,运气好,还可以捡几个野鸡蛋或野鸭蛋呢。寮叶剪回来后,用开水煮一下,一是消毒,二是使寮叶变软。大叶子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子两片包一个粽子,要的就是寮叶的那个清香味。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一要包得紧,二要包得快,三要包得好看,包成一个漂亮的三角形。我母亲一分钟可以包一个,五个一连,每次包几百个。粽子包好后,全部煮熟,放到一个大木盆里用冷水浸着,可以几天不变馊。冷粽子特别甜,清香味更浓。粽子的花样也很多,有纯糯米的、掺红枣的、掺红豆的、掺香肠的等等,根据人的口味而定。包子也是家家户户都要蒸的,有肉馅的、有菜馅的、有豆沙的。艾蒿到处有,拿把镰刀,一会儿就割一捆。几根一扎,插在大门上避邪驱蚊,端午节过后,艾篙干枯了,用来泡水洗澡可以止痒疗疹。洗咸鸭蛋也是一个轻松有趣的活。咸鸭蛋早在两个月前就腌好了,母亲平日舍不得拿出来吃,非要等到过端午才拿出来吃不可。洪湖的鸭子放场大,食水充足,多以小鱼小虾为食,产的蛋个大、壳坚,80%是绿壳,20%是双黄,腌蛋时先将蛋壳洗净,有破损的不要。再把洗干净的蛋放到黄泥浆里打个滚,两头蘸点盐,再用稻草灰裹一遍放在陶坛中保管。这样腌出来的蛋,咸味适中,蛋清如玉,蛋黄红润油亮,吃时蛋香扑鼻,个分可口,洗蛋时必须小心翼翼,用一个小毛刷慢慢刷,直到刷洗得晶莹透亮。咸鸭蛋煮熟后,用凉水浸泡冷却,这样好剥壳。母亲给我们每人两个绿莹莹的大鸭蛋,我们舍不得吃。就用花线打一千蛋袋装着玩,几天后才舍得吃。
接姑妈回来过节,也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一是好玩,二是可以得些打发(钱或物)。每年一进五月,不等大人吩咐我就主动请缨,去接姑妈。先到姑妈家玩一天,再和她们一起到我家过端午。我家与姑妈家相距十来里,一条大河相连。姑父是个渔民, 自己有船,每次来我家过年都是驾着自己的小船而来,鱼网随船带着,看到哪个河段好下网,姑父就撒上几网,网网不空,等船行至我家时已是半舱活蹦乱跳的鲜鱼了。
端年节的家宴十分丰富。洪湖兴吃蒸菜,蒸鱼、蒸肉、蒸蔬菜,谓之“三蒸”。用一个大杉木甑子蒸饭菜,底层是饭,上面是豇豆、洋芋(马铃薯)、苋菜等各种时鲜蔬菜,再上面是猪肉,最上一层是鱼。一熟俱熟,省柴省时,十分便当。用大海碗堆成山尖端上桌,此外还少不了黄母鸡红枣粉丝汤……雄黄酒是人人都要喝酌,这是端午节的象征之一。雄黄酒是用生雄黄做的,不能多喝,大人喝一两口,小孩用筷子头蘸一下,应应景而已,取驱毒避邪之意。剩下的留作外敷药,如蚊虫叮咬,就用雄黄酒涂一下。
酒足饭饱之后去看龙舟竞渡。河上千几条龙船鼓浪而进,岸上人头攒动,呐喊助威。花伞、草帽连成两条人龙,热闹非凡。胜者,每条龙船赏粽子、肉包子各一筐,龙头系红绸以资鼓励。
我父亲在当时是小镇上小有名气的小知识分子。每年过端午节。他都要对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和许多传说故事,记得他还写过这样四句诗:“年年过端年,纪念屈大夫,遥祭汩罗江,忠魂知道无?”诗虽写得不怎么样,但使我们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神秘的红豆杉
翁鹏宇
十多年前,笔者参加世界专家委员会考察小组前往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脉,考察生物多样性,在云南省恕江洲府六库市的一间饭店用晚餐的时候,当地政府陪同人员提议我们喝他们当地最出名的药酒——红豆杉酒,并告诉我们此酒制作的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同时也介绍了此酒的好处和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在往后考察中我们考察和见识了野生红豆杉,也经常在边民家中喝到被他们称为“神酒”的红豆杉酒。此酒功效确为显著,我们喝后都感到不易疲劳,精神较好,在这一段时间中我们常服用这种酒,不容易感冒,从此令我对红豆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探索。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第三冰川纪的植物.继第四冰川纪后,是地球上仅存的56种珍稀植物中最为珍贵的药用树种。红豆杉在世界上有5属23种,除一种产于南半球外其余均产于北半球。中国有4属12-种(1变种和1栽培种)主要有:西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变种)西藏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种,此种只有20多年历史,系杂交品种,但含紫杉醇量较其它品种高)。
在西藏,红豆杉被称为“神树”,受到藏族人顶礼膜拜;在福建、广东等地人们也当为“风水树”。有一群日本人去云南西部旅游,在回程时,发现队员中有一人失踪,通过各方支援和到处寻找,晕后在云南北部原始森林的一户少数民族家中发现了失踪者。这一户人家中,四代同堂,老者一百多岁,儿子都已80多岁,而且个个精神抖擞,仍然可以下地劳动,他发现这户人家所使用的餐具为一种紫红色的木制品,后来这位日本人将其家中的碗筷带回日本化验,结果发现该木制品为红豆杉,该木质中含有多种珍贵的药用成份。在广东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红云镇张家村,这里的村民经常在8月中秋季节采摘周围的红豆杉果吃,张家村的村医生告诉广州日报记者,张家村几百年来从未发现患癌症的病人.
更有趣的是曾有一队科研小组到喜马拉雅山考察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当时,小组饲养的一只猴子患上了无法医治的恶性肿瘤,估计活不了多久,科研人员将其放生,希望它能自由地生活,度过余下的日子。后来,科研人员偶然又碰见这只猴子,出乎意料的是,曾被诊断患有不治之症的猴子居然恢复了健康,这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仔细的观察,他们发现这只猴子在放归喜马拉雅山后也和当地猴子一样,以红豆杉的果实和枝叶为食。
经过多次的实验,科研人员证实在红豆杉植物中存在着一种具有神奇抗癌功效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紫杉醇。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曾公布,紫杉醇的发现是人类医药史的最重大贡献之一,紫杉醇也被称为人类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药物上市,该药从申报到批准只用了5个月时间,创美国新药审批时间最短纪录,仅美国“紫杉醇”针剂,年销售额就达60亿美元。
在中国医学名典《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红豆杉可治疗霍乱、伤寒、排毒。在现代《中药辞典》、《东北药植志》《吉林草药》、《本草推新》等医学药书中有进一步记载:红豆杉又名为紫杉、赤柏松。1、可入肾经: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病、糖尿病、肾炎浮肿.小便不利、淋病等症;2、温肾通经:治疗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痛经等;同时对高血压、高血糖、血粘度高、减少尿蛋白流失、胃炎、肠炎、上呼吸道、痔疮、附件炎、子宫肌腺症、类风湿等都有显著疗效。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天然红豆杉所排放的生物碱能净化空气、杀菌消毒。
端午节到,朋友的祝福悄然送至,愿你事业像龙舟一样快进,家庭像香包一样温馨,个性像粽叶一样飘逸,气势像雄黄一样劲霸,快乐像糯米一样粘上就不掉!
糯米香香传万里,思念深深万里传。红枣甜甜粽里裹,问候声声短信送。端午佳节已来临,阖家团聚笑声欢。愿你佳节心欢喜,健健康康庆团圆!
端午节了,“粽”想祝福你。祝你身体粽子般结实,事业粽子般拔尖,烦恼丝线般解脱,爱情粽米样粘住不放,生活粽心般多彩,快乐像粽心一样藏不住!
端午即到,愿你“端”起“五”好:端起快乐,烦恼全消;端起吉祥,好运不倒;端起财运,广纳钱宝;端起前途,事业走高;端起幸福,如意逍遥!
端午到,一笑忧愁跑,二笑烦恼消,三笑心情好,四笑不变老,五笑兴致高,六笑幸福绕,七笑快乐到,八笑收入好,九笑步步高,十全十美乐逍遥,端午节快乐!
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发的是文字,收的是快乐,见的是短信,不见的是牵挂,打开的是健康,读出的是吉祥,默默的是祝福,愿爸妈身体健康,端午快乐。
端午节,送你一个快乐“粽子”,先帮你剥掉工作的烦恼,剥掉生活的烦恼,剥掉脸上的沉闷,好了,剩下幸福的内叶裹紧你,幸运的大米任你吃,端午快乐!
如果我的字典里面有爱这个字,那么后面的解释一定是你,如果我的诗句里面有想念这个词,那么缠绵的一定是你。亲爱的,端午节快乐。
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说的是酒,还是一广告;先前丑小鸭,而今白天鹅。说的是你,这可是实打实。
年年岁岁过端午,岁岁年年粽飘香。一年一年又一年,五月初五难忘掉。龙舟湖上来竞渡,黄酒祭奠为故人。古往今来习和俗,千万大众普同庆。端午节到了!
端午端午,端起了快乐,放下了烦恼;端起了清闲,放下了忙碌;端起了幸福,放下了无助。端午节,小长假,多多休息莫忘掉,身体健康最重要;端午节祝福围绕,祝你端午快乐,幸福依然,精彩生活乐淘淘。
片片苇叶片片情,天天拥有好心情。几枚红枣几颗心,让你开心又顺心,钞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送给远方的你端午节快乐健康长寿!
我那天在自己动手包粽子,眼看就要包好了,可是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包点什么肉进去的好。直到我突然看见了你,我决定就包点猪头肉进去吧。
端午节到了,让我们端起装满粽子的盘子,感受幸福。甜枣代表未来甜甜美美;水果代表未来年年有余;小豆代表未来爱心颗颗;糯米代表未来和睦团结
今年端午节期间出了个怪事,我当时正好路过,但我不相信我所见到的一切:那只猪居然真地像人一样拿着手机在看短信!
吃着香甜粽,美好祝福送;饮着雄黄酒,好运年年有;窗外挂菖蒲,生活多富足;全家看龙舟,福寿双丰收。端午节到,祝你事业蒸蒸日上,生活欣欣向荣,日子红红火火,全家幸福平安!
缘分,让我遇见了你;开心,让我认识你;牵挂,让我想起你;友谊,让我们在一起;信息,让我不得不发给你;祝愿你一切都如意,端午节快乐。
感觉过了许久终于听到:“琛儿,回家吃粽子了!”我飞奔回去。吃着粽子听奶奶讲屈原的故事我才知道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到了中午奶奶端来一盆午时的水让我洗,说是可以避邪。再在手腕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最有趣的是12时时我们和几玩伴拿来鸡蛋放在太阳下晒,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鸡蛋可以直立着,可惜我没把蛋立起来。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who live in some hot countries eat very spicy food? Is it because the spices make the food taste better? Is it just because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and great-grandparents liked hot food,or is there some connection between spices and healthy food? Researchers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think that it is because spice plants have some important chemicals. These chemicals can kill bacteria which spoil food.
“Most common spices can kill 75 to 100 percent of the bacteria in food,〞explains one of the scientists.The bacteria grow more easily and spoil food more quickly at higher temperatures.For this reason,it is more difficult to keep food from spoiling in hot climates,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兴化市的一个村子里,这里水多、田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每逢端午节要来临,宁静的芦苇塘里就会变得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地到芦苇塘里摘粽叶、拔菖蒲、割艾草,歌声、笑声响成一片。我的奶奶自然也在摘粽叶的队伍中。粽叶摘好后,人们都会回家把粽叶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晾在绳子上,为包粽子做好准备。
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据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楚国才子屈原受到权贵的排挤,觉得报国无门,于是就投入汨罗江自尽。人們怕鱼儿吃掉他的尸体,就把粽子投入江中,以裹鱼腹。为了祭祀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从此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流传开来了。
端午节这一天,最快乐的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了。我早上会早早起来,吃粽子,粘白糖,鸡蛋两口吃光光,然后再拿两个鸡蛋放在妈妈用彩线给我编的“蛋兜”里,一路上哼着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往学校奔去。咦,带鸡蛋去学校干什么呀?原来,在我们这儿,小孩子们有一个“斗蛋”的习俗呢。将鸡蛋两两相撞,看谁的蛋厉害,能把对方的蛋撞破。败了就吃掉,赢了继续找人斗。整个课间,学校里到处是孩子们斗蛋的场面,其乐无穷呀!
中午的美味就不必介绍了,家家户户的桌上都摆上了“五红”,真是大饱口福!
盼着今年的端午节快点到来!
江苏省兴化市边城学校春芽文学社
简评:
在孩童的眼里,节日的享受其实就是吃喝玩乐这么简单。而小作者还能因此联想到相关典故,不容易了。因为有了快乐的记忆,所以多了幸福的期盼。如果同学们都带着愉悦的心态去审视家乡的风俗人情,一定也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指导教师:谢兰粉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____诗句出自于: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诗句出自于:张耒《和端午》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诗句出自于:赵蕃《端午三首》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__诗句出自于:边贡《午日观竞渡》
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诗句出自于:舒頔《小重山·端午》
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诗句出自于: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____诗句出自于:贝琼《已酉端午》
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诗句出自于:文天祥《端午即事》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诗句出自于:苏轼《浣溪沙·端午》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__诗句出自于:殷尧藩《同州端午》
1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诗句出自于: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诗句出自于: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诗句出自于:殷尧藩《端午日》
15、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____诗句出自于: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____诗句出自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7、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诗句出自于: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____诗句出自于:杜甫《端午日赐衣》
1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诗句出自于:陆游《乙卯重五诗》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这样过的:在这一天,大人们会采来一些杂树头和艾草熬水给孩子们洗澡,说这样可以驱除百病,保护孩子身体健康,然后给孩子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系上五色的绒线,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她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高兴得很。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端午食粽子,在我的家乡包粽子是不用买芦苇叶的,河边到处都是,采一些回来清洗干净,包进糯米、红枣或肉,扎紧后放在锅里蒸,不一会,香喷喷的粽子就好了,蘸点糖吃上一个,香香的,甜甜的,让人吃一个还想再吃一个呢。还有插艾悬艾叶也是重要的习俗。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极力主张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言而去职。楚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遂于夏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名师点睛】
习作虽然指出了端午节是为悼念屈原,但内容偏离了“端午节的传说”。读过之后,总让人觉得这是“人”的传说,而不是“节”的传说。端午节怎样过,每种活动有什么意义,文中根本没有提到。
建议:1.习作应重点写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如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做到内容具体;2.写清楚这些风俗是怎么形成的,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活动有什么联系,突出习俗的由来。
【升格佳作】(片段)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了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后被秦国囚禁而死。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占领了郢都。屈原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遂于夏历五月初五投入了激流滚滚的汨罗江。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人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用箬叶包裹饭团,外缠彩丝,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粽子。
【回访复查】
这两只鹦鹉一只是金黄色的,头上长有一漂亮的绒毛,像一顶彩色金冠;嘴巴是土黄色的,有些小黑点,弯得像个钩子;两瓣有力的金翅膀,在不飞的时候盖在躯体上,各有几条黑道,光滑滑油亮,真像个高傲的国王。另一只浑身翠绿,头上也有块“S”的冠子,嘴巴则是淡黄色的,翅膀的羽毛比“国王”薄一些,滑溜溜的,它一身的绿色,远远望去,真像块翡翠!
这两只鹦鹉很“恩爱”。“国王”不管飞到笼子的哪一个角落,“绿翡翠”总是紧紧地跟在它身边。有时,我把米粒放在小碗里,“国王”便啄一粒米粒喂到绿鹦鹉的嘴里,绿鹦鹉也时不时地叫两声,像是在表达自已的谢意一样,真好玩。
它们也很调皮。一次,我把饭粒送来,只见“国王”又啄了一粒米,放到绿鹦鹉嘴边。我以为黄鹦鹉又要给绿鹦鹉喂食了。可当绿鹦鹉刚想吃时,黄鹦鹉却把饭粒往自已肚里吞了。绿鹦鹉一下子生了气,便来了个“小鸡啄米”,使劲地往“国王”头上一啄。“国王”也不甘示弱,一下子飞一‘体棒’,再来个“闪电一击”,绿鹦鹉一正子元气大份,无心恋战,便“俯首称臣”了,而“国王”呢,则引颈长鸣,好不神气!
我每天回到家,就去看那两只鹦鹉。可是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一天,我回到家,照例去看鹦鹉。可一到阳台,却发现笼子里空空如也,我一下子慌了,连忙跑去问妈妈,鹦鹉是不是死了,妈妈说不是。我又问妈妈鹦鹉到哪儿去了,妈妈却说笼子没关好,鹦鹉飞走了。我一下瘫坐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说起家乡的端午节,别提多有趣了。今年又到端午,粽子飘香的季节了,我随着父母回到家乡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一早,我们就来到菜园旁的小竹林里摘竹叶。我用一个大钩子把竹枝勾下来,妈妈把大叶子摘下来,洗一洗包粽子。粽子的口味多样,有花生馅的,有豆沙馅的,还有肉馅的;样子也不同,有三角形的,有圆锥形的。不过,无论是哪种粽子,都让人垂涎三尺。
端午节最有趣的要属五月初五的赛龙舟活动了。中午吃完粽子,每个村都派出了自己的龙舟队来到乌龙江上比赛。江边的沙滩上挤满了各个村的拉拉队,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只听一声响,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船头有一个人在敲锣,船中间有一个人在敲鼓,船尾还有一人在掌舵。赛手们分坐龙舟的两边,随着锣鼓声整齐地划着浆,嘴里还“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顿时,江面上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一艘艘龙舟乘风破浪,像一条条猛龙过江,翻起一层层雪白的浪花。江边,拉拉队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九天。
随着冠军的诞生,紧张的比赛结束了,端午节也就此落下了帷幕。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大家赛后把龙舟的浆砸断了一两根,据说这是家乡的端午节特有的风俗。
原来,雄黄酒成品虽然是禁止在市场上随意流通,但确实有的地方仍然有饮用雄黄酒的习俗,很多家庭会从中药店买回雄黄,之后泡酒饮用。
我当时告诉记者,雄黄是一种含有硫和砷的矿石,根据《中国药典》载录,雄黄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占到90%以上,而且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在空气中还可能被氧化成氧化砷,毒性更大。一提到砷,大家应该对砒霜有些印象,喝雄黄酒简直就是吃砒霜啊。
我的观点登报后引起了一些争议,其中《新京报》刊登了一则读者来信《雄黄酒并不等于砒霜》,作者是郑山海医生。
他写道:“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喝雄黄酒。有专家近日说,雄黄舍砷,而砒霜就是砷化物,所以,喝雄黄酒等于喝砒霜。稍微有些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某物”和“某化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不假,硫化砷经氧化后,可产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但这期间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三氧化二砷和硫化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砒霜有毒和硫化砷是否有毒没有任何相关性。事实上,纯度高的硫化砷是无毒的。雄黄作为一种药材,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早已证明具有多种药效,如败毒祛痰、杀虫、消炎等,近年不但中医用,西医也用。因此,端午节喝些雄黄酒,不无益处。而且,雄黄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并不高,雄黄酒的味道也不好,因此,不大可能出现豪饮雄黄酒的现象,更不可能出现雄黄过量的问题,对雄黄酒的担心实在毫无必要。
郑医生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比如硫磺和砒霜化学式不同,显然并不完全一样,特别是硫化砷的溶解度非常小,确实基本可以看做是无毒的,标题“雄黄酒并不等于砒霜”是正确的,可是其文中结论“对雄黄酒的担心实在毫无必要”我实在不敢苟同。
首先,纯度高的硫化砷虽然溶解度极低,但是其实有些中药材中总会混有一些可溶性汞、可溶性砷,可溶性砷包括三价砷与五价砷。砷的毒性规律是:无机砷比有机砷毒性大,三价砷比五价砷毒性大约20倍,砷毒和铅毒有相辅作用,共存于同一生物体内其毒性都会有所增加。雄黄的可溶性砷中约2/3为毒性较大的三价砷的杂质,这些可溶解的部分能够被人体吸收。
我一位朋友的实验室做过分析,50克雄黄放到1升酒中,溶液中三价砷(砒霜)的量约为25毫克每升,远远超过饮用水中0.05毫克每升的限量。已有喝雄黄酒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
其次,雄黄作为药材其所谓的“败毒祛痰、杀虫、消炎”等等功效没有一个是独门绝技,无论是从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的,多年的医疗实践可能是限于落后的医疗条件,并不能用来证明一定具有合理性。
最后,郑医生文中写道“端午节喝些雄黄酒,不无益处”。我实在搞不明白所谓的益处是什么,至少从营养角度来说雄黄酒是无益的,甚至除了中国以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会用酒作为保健食品的载体,更不可能故意用含砷的原材料作为食物的配料。
在食品标准越来越严格和细化的今天,我们凭什么对传统食品就要网开一面呢?
在微博上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有的人搬出了中医理论,说雄黄可以以毒攻毒,又有人说我不尊重传统文化,那我就多解释几句。我个人不介意被看做是“反中医”的一派。我有很多中医或是媒体朋友,看到“反”字就痛心疾首,觉得批判中医是一种极端行为,不够包容,其实我们是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文化的角度来反对中医的。否定中医的科学价值,并不等于否定中医的文化价值。
我完全支持把中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中药、针灸等中医具体疗法包含一些治疗经验。值得挖掘,但是要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要轻信传统经验。
就像我们无法衡量梅兰芳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到底哪个更好一样,文化本应是允许并且提倡多元化的。但是,价值判断可以有多样性,事实判断却具有唯一性,所谓“真相只有一个”,大家都知道1+1只等于2,确实不等于3(除非是科学理论的边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有时候这种“排他性”是无可厚非的,不是用一句“多包容”就能回避的。
中医由于其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不具备可证伪性,就连自身体系内也难以得到一个共同的标准。中医是否认为大枣能补血?怎么评价牛奶西瓜的作用?再如张悟本,活跃的时候哪个老百姓不以为他是中医?等他倒了很多中医指出这家伙是冒牌的,可是到底怎么判断?没接受相关学历教育?没拜过师?说法和内经不符?还是没有悟透?有人说雄黄可以以毒攻毒,中医业肉对于什么是“毒”、怎么个“攻”法能给出一个共识吗?
说来说去,其实我没有权利去禁止别人喝雄黄酒,只是当有人说“不需要担心”的时候,把被忽视的风险如实告知大焱。遵从风俗的心理满足终究过于主观,我在考虑风险收益而给出建议的时候,宁可号召大家摒弃这种陋习。
爷爷一早就起来挂艾叶菖蒲,传说它能避邪,保平安。妈妈还给我佩戴上了一个漂亮的香囊,听说带上它,小孩能平安长大。
最有趣的是包粽子。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奶奶一大早就到市场上买来了粽叶、五花肉、红枣、咸蛋、糯米等,于是便包起了粽子,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红枣、五花肉、蛋黄等,包成三棱形,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煮了3、4个钟头,终于出锅了。我闻到那香喷喷的气味,口水直流!伸手去抓,却烫到手败下阵来。奶奶包的有大肉粽,有蛋黄粽,还有红枣粽。嗬!这粽子放在一起,真像是粽子大赛呢!既漂亮又好吃,要是让我当评判,奶奶包的粽子一定得冠军!
到了傍晚,大家欢乐地在一起喝起了雄黄酒,饭后,外公还带我到苏州金鸡湖看赛龙舟,真是好看极了。这一天真是太有趣了。所以,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很热闹,白天人们陆续来到超市购买各式各样的粽子,我看到人们排着长队在超市出口付款,手里提着粽子的最多。马路上,有许多人来不及回到家里,边走边吃。走在居民区的通道上,轻而易举的闻到扑鼻的粽子的香味儿。我体会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家里包粽子的也很多,当粽子的清香弥漫在空气当中遍布整个城市上空的时候,人们谈论着粽子的来历,叙说着屈原的故事。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在包粽子,我不再像往常一样看电视,连忙把手洗干净,效仿着他们的样子,用苇叶把米团和枣包住,然后再用绳子将粽子捆住……粽子终于上锅蒸煮了,当我拿到造型美观的粽子,品尝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时,心里美滋滋的!这时窗外响起了悦耳的鼓乐声,人们在广场上尽情的欢歌,赞美着人生。
[关键词]端午节;青少年;思想教育
青少年正是思想道德培养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故而在这一阶段对青少年加强思想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端午节本身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表,所以其本身具有丰富的价值观念,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因此将其应用到青少年思想教育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一、端午节的由来、民俗以及价值观念
(一)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并且在我国,可以称之为十分古老的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目前关于端午节的流传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纪念人物;第二类则是源于节气;第三类是图腾节日。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民俗活动的传承与人们对于传统思想的发扬。
(二)民俗
从节气的角度看,端午节恰好处于仲夏当月,故而人们为了应对大自然的变化,迎接季节的变换与更替,便采草药、吃粽子、出游、赛龙舟等,充分体现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敬仰与崇拜。之后又加以传奇故事点缀,使得屈原、伍子胥这类古代圣贤的高贵品质与高尚人格在端午节的内涵中,不断发扬光大。
(三)价值观念
端午节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首先其蕴含的传奇色彩历史故事,承载着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与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楚国忠臣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怒抱石投江,这段佳话广为流传的同时,也让端午节本身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更为丰富。其次,端午节本身也体现出我国源远流长的中药养生方式,其本身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发扬与继承。因为相传五月五日正是接近夏至的日子,故而这一时期各种瘟病盛行。为了应对这一时期的变化,古人便利用大自然来驱除邪气,从而将中草药利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故而透过端午节习俗来看,中医与重要在我国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渗透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更是我国优秀文化与智慧的代表。
二、端午节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挖掘端午节教育资源,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利用端午节本身丰富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将端午节中重要的资源挖掘出来,选取对学生有用的内容进行讲解。端午节本身有着令人深省的历史典故与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同时其也承载着我国古代人民优秀智慧的结晶。所以各个学校都可以专门设立端午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课程,通过向学生系统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与演变,使得学生更为清楚端午节本身的风俗与习惯,进而感悟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方面将端午节所承载的优秀文化与知识传递给青少年,另一方面也使得青少年可以自幼形成一种爱国意识与人文情怀。其次,学校还可以在端午节来临之前,在校内宣传该节日的相关信息,从而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端午节的氛围。或者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以及相关组织进行表演,向更多人普及端午节知识,与更多人一起分享端午节粽子的同时,感受端午节本身的文化价值。最后,学校还可以利用与依据各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聘请相关专家讲解端午百草的相关知识,带领青少年亲自采摘草药,感悟中华民族智慧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搭建集体平台创新端午节庆形式
除了学校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起重视之外,相关社会部门也应该注重端午节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与作用。比如各个地区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举办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并且相关政府予以资金支持,提供一定的经费、材料与场地,从而让青少年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感受端午节本身所特有的文化价值。
此外,国家也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网站来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端午节的相关信息。网站中可以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丰富,同时还应该增加青少年喜欢的形式,比如“如何采摘端午百草”或者“如何给宠物治病”这类的游戏板块,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对端午百草的具体特征、生长周期、具体药效等进行了解,从而提升青少年的社会意识。
(三)家庭力行传统民俗教育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青少年还处于学习阶段,其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故而家庭中,父母对其的影响将是至关重大的。所以父母可以在端午节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到包粽子的过程中,从而怀念屈原关爱人民百姓与国家疾苦的精神。同时家长还可以用新鲜的艾蒿煮水为孩子洗头,并且告诉孩子端午草药的药理与功效,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达与神奇,从而增强孩子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三、结语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故而只要用心挖掘其教育资源,便可应用到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对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觉悟与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官秀成.端午节庆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6:38-40.
作者简介:何成(1982-11-),江西萍乡人,江西科技学院,助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端午节的优秀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端午节优秀作文:快乐的端午节09-24
关于端午节的小学优秀作文:端午的喜悦10-14
小学生端午节优秀作文,我的端午节600字02-04
端午节的小学生优秀作文02-16
描写的端午节小学生优秀作文10-08
有趣的端午节优秀作文六年级07-20
愉快的端午节优秀作文600字09-27
记忆中的端午节-优秀作文03-10
端午端午节优秀作文03-25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初三优秀作文素材700字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