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英文采访
The Interview with My Supervisor
By Lisa ZhangNumber: 201311939
Mr Xia, supervisor of doctor, professor, is engaging in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and inorganic synthesis, and with 5 years’ work experience, more than 20 academic theses being published.He graduated with an MA from Xia Men university, getting his doctorate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u Jian institute of material structure.Then he went to America for postdoctor for three years.It’s my honor to be his student.It’s a good chance for me to know more about my supervisor through this interview.From this interview, I’ve known that Mr Xia chose to go to America for promoting his academic level.The first year he came back, he became a research assistant in Fu Jian institute of material structure.Later he was invented to be a professor in ShanDong University , he has been teaching for five years.He is fluent in English and gregarious.We had an ease chatting.Mr Xia is very knowledgeable who developed a software binary-component phase diagram.He also told me something about how to improve my English.Reading English books, Watching English movies and listening to the English pop music are all helpful to my English improving.But most of all, I should develop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speak it out.As everyone knows, academic research is so boring that we may not insist on it.Mr Xia told me that everything is hard in the beginning, if I insist on, I will find delight in the learning.I appreciate a lot from my supervisor through this interview, not only learning how to improve my English, but also solving my research problems.
每一个教师在教授一门课程的时候都离不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Posner (1994:6) 认为课程设计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1.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已经能够做什么、还不能够做什么、已有什么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
2.熟悉专业情况。例如, 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这个专业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全面和细致地了解有关知识、目前这个专业或这门课的开设情况等。
3.擅长阅读写作, 具有教学经验, 而不是拼凑、复制、模仿。
笔者认为, 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已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来说, 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的途径通常有:调查问卷、访谈、学生作业分析等。本文在分析学生的一次重大误译实例的基础上, 以访谈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作出的教学调整建议。
一、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和种类
(一) 必要性
夏纪梅教授在《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阐述了外语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模式:制定计划→分析需求→设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设计课程→设计测试→设计评价。当然,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评价之后制定调整计划, 即进入下一轮的课程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需求分析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在翻译教学中, 很多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实施教学策略时, 都喜欢直接根据教材的编排进行。而教材的使用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加工, 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因此有必要进行需求分析。
(二) 需求种类
在夏纪梅教授的《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中介绍了Kemp (1998:21) 归纳的六种需求:
1. 常模差距需求 (Normative Needs) 。
2. 比较出来的需求 (Comparative Needs) 。
3. 感觉需求 (Felt Needs) 。
4. 表达的需求 (Expressed Needs) 。
5. 预测需求或将来需求 (Anticipated or Future
Needs) 。
6. 重大事故反映出来的需求 (Critical Incident Needs) 。
本文主要涉及第六种需求, 重大事故 (学生英语板报中的严重翻译错误) 反映出来的需求。另外通过访谈形式得到的感觉需求和表达的需求。
二、从误译实例透视问题和需求分析
(一) 误译实例反映的问题和需求
笔者在教授翻译课程的时候, 偶然看到了学生登在班级板报上的一篇英文小文章。看过之后发现根本是一个错误的翻译文本。问及学生文章来源, 学生说自己用网络的在线翻译工具翻译的, 笔者一时感慨万千。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让学生学会改正和改进这篇英文板报的翻译, 提供更好的版本。事后, 笔者认为这次翻译的重大事故反映出了学生非常多的问题, 有必要对反映出来的需求做深入的分析, 以调整课程的教学安排。
英文板报原文如下:
Take the bu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1) The use of public motor (electric) cars, wating to queque in chronological order on the train.Not crowded.
2) Do not put gasoline, firecrackers and other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dangerous goods into the car.
3) Do not ride the head, hand, arm.Hand out the window to avoid being opposite to scratch the car.
4) Rotary firmly secured when a good car.No seat to feet will apart.Side stand.The hand should grip the ring.
可以看出, 这是一篇关于乘车须知的英文翻译。笔者认为这次重大翻译事故可以反映出如下一些问题:
1. 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
问及学生文章来源, 学生说自己用网络的在线翻译工具翻译的。译文的质量差不能怪网络翻译工具, 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作为一个翻译主体没有认真对待翻译这个活动, 这是态度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会阻碍个人的英语知识水平和翻译水平的发展。而对于社会来说, 学生毕业后如果从事翻译工作, 那就是个大问题。近些年, 媒体时常曝光翻译质量下降、抄袭剽窃、翻译造假等现象。翻译已经从艺术堕落为一种“匠活”———译者成了译匠。无论是旅游指南, 还是产品介绍, 无论是名胜古迹的说明, 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 往往存在不少外文翻译差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翻译人员的语言水平欠缺造成的, 但是不可否认, 缺乏翻译职业道德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翻译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 不容置疑, 作为翻译人员重要源头的翻译教育, 却对翻译职业道德没有足够重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2. 局限于中式思维, 逐词逐句死译现象严重。
张培基说:“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 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 尤其是相异之处, 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翻译教学中, 应注重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 介绍形合与意合的语言背景, 分析汉英的语言差异, 翻出自然流畅的译文来。
3. 语法基础薄弱, 错误连篇。
错误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句子成分与词类的关系、句子结构类型、动词的使用方面。例如, 学生对于哪些词类可以充当主语, 就不甚了解。也不知如何辨析简单句与复合句, 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等。其中, 谓语动词涉及动词的时态, 非谓语动词涉及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的用法。另外, 冠词和连词等的用法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4. 词汇问题明显:
(1) 缺乏语境分析。语境, 顾名思义, 就是语言所处的环境。语言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只有依靠语境才有真正的意义。许多英语单词都是多义词, 具有极大的游移性和灵活性, 离开语境, 很难确定其意义。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 语境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2) 词类的选择和搭配。例如, 学生还不会根据词语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选择合适的词类。 (3) 少量单词拼写错误。waiting写成了wating, queue写成了queque。
5. 缺乏语篇和文体知识。
比如英文标题的语言特点、通知或者告示等问题的特点。
(二) 访谈反映的需求
此次英文板报的误译之后, 笔者做了个随堂访谈, 初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
学生对自己现有水平与想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所感觉到的需求进行反思并表达出来。
1. 语法。
电大学生的语法知识薄弱, 因为高中时期或者是中专或者职业高中时期语法基础差, 完全不成系统。所以有必要在讲解相关翻译技巧之前进行语法知识点的讲解。
2. 词汇量。
翻译的最小单位是词的翻译。而电大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虽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好, 但对于满足翻译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有时候翻译时脑子一片空白, 根本无从表达。主要问题是无法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地用好已经掌握的词汇。
3. 翻译技巧。
学生在翻译时总会倾向于逐词逐句死译, 或者水平较高的同学虽然意思翻译对了, 但是译文读起来拗口, 意思很难表达到位, 翻译腔浓重。
4. 翻译题材。
学生对时事题材翻译较为感兴趣, 特别是政治和经济类报道。
三、教学策略调整
在分析了学生的需求后, 就有必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 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一) 加强翻译课程中的态度教育
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具体方法可以是通过正面教育, 如经典译作都是呕心沥血几经修改的结果, 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可以通过反面教育, 从生活中找误译的实例, 从反面说明翻译中态度的重要性。例如, 旅游指南、产品介绍、名胜古迹的说明、街头巷尾的标牌等等, 往往存在不少外文翻译差错, 可以作为课堂的实例讲解,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
(二) 重视英汉对比
针对逐词逐句死译现象, 教学中应在英汉对比的基础上, 讲解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翻译课程中应重视英汉对比, 包括英汉词汇对比、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英汉文化意识对比、英汉语篇意识的对比。
(三) 加强重点语法讲解
针对电大学生的语法基础不够扎实、不够系统的特点, 强调语法教学与翻译技能教学并举。语法方面特别加强句子成分与词类的关系、句子结构、动词时态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等。在讲解相关翻译理论之前, 先回顾和熟悉相关语法点, 用简单的例句讲解入手, 使学生熟悉该语法现象, 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中复杂的语言现象。
(四) 积极解决词汇问题
首先, 词典的使用。翻译工作离不开词典的使用。英汉翻译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专门介绍如何根据英汉词典来确定词义。学生最常用的英汉词典的释义是由词典编纂者对英英词典翻译而成的, 是对词义普遍的、综合的或一般情况的处理, 在某些特殊的上下文语境中, 英汉词典的译义就不尽合适了。英汉词典中, 很多近义词的译义是相同的, 但在不同的语境中, 这些近义词的翻译有时却相差很大, 这时便不能仅仅依靠英汉词典, 只有同时查阅英英词典才能了解它们的细微差别, 使译文适应特定的语境, 做到“精确”“传神”。至于一些专业词汇, 则必须查阅有关专业词典, 如果有可能, 最好向有关专业人员咨询、请教, 弄清该词汇在此专业中的特定含义。要使学生牢记“no context, no text”这一原则。不但理解要以原文的语境为基础, 译文表达也务必与汉语语境相适合。篇章处理应采用从宏观到微观, 首先弄清主题, 再对词句进行微观分析。选择词义时应先确定词类, 再确定最合适的词义。
其次, 注重词汇记忆策略。翻译中, 不可能时时翻词典, 增大词汇量对于提高翻译水平来说相当重要。而英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都有一定的科学规律, 所以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词义记忆策略的教学,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积极词汇。
(五) 介绍语篇和文体知识
比如标题的语言特点, 告示、通知、说明书等常使用祈使句等。
(六) 注重翻译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鉴于翻译理论是通过其认识功能从宏观上间接地对学生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翻译课程一直以来注重翻译技巧的传授。系统地介绍翻译本体、主体和客体方面的知识, 但又根据实用性各有侧重。针对学生的需求, 翻译本体知识方面笔者会侧重于翻译的思维方法, 翻译主体知识方面侧重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局限性、译者的知识结构、译者的能力构成以及译者的职责和道德素质、译者的常见错误分析等, 翻译客体知识方面侧重从跨文化跨语言的角度来抓住和理解原文所传递的各种不同的意义, 并在译文中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即翻译技巧将这些意义尽量完整地表达出来。
(七)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时事作为翻译题材
翻译题材, 最好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事。鲜活的事件、实用的表达更吸引学生的兴趣。
(八) 加强学生作业的批阅和分析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阅和分析, 可发现学生普遍性问题。认清其翻译的薄弱环节, 并作出针对性的教改。另外, 因为翻译作业是学生自己做的翻译, 学生感到亲切, 并且更有针对性, 能更有效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翻译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极为广泛, 再加上课时等因素的限制, 因此, 授课内容不能随翻译课教师的好恶来决定, 而应该时时考虑学生的需要。翻译课教师应该在按照一定的体系来系统地组织翻译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强调实用性原则, 传授的翻译理论知识必须是学生切实需要的。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薄弱环节, 加以重视,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法改革和调整, 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技能, 使其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得以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Posner, G.Course Design:A Guide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4th ed.) [M].Longman, 1980/1994.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袁升文, 辛全民.翻译职业道德与翻译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3) .
[4]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 彭谟禹编著.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6.
请为你校的校长写一篇计算机国际会议的开幕词。发言稿包括以下内容: 1)对所有嘉宾、与会代表、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2)国际会议的召开有助于学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有利于该领域学者的交流和合作; 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Firstly,it is really my great honor to express a warm welcome to all the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on behalf of our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It is our special honor to hold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in our university.The participants that are present include famous professors,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in this and related field.I think thi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ill offer us a good opportunity to exchange ideas, share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Furthermore,it can promote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science.Secondly, thi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ill help us to make a dominant progress in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world and push forward ou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o a certain degree.Finally, I wish the symposium a full success.In addition I hope everyone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一、准备工作:
需要安装软件:
1.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s 8.1 这是真正的pdf制作软件(网上找激活码)按上吧,可以吧任何格式文档搞成pdf。图
12.谷歌浏览器
二、翻译开始了
1.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s 8.1打开你要翻译的pdf英文文献。然后点导出如图所示
选择HTML网页格式导出
生成一个这个htm格式网页文件2.点击打开这个网页如图
复制地址红框中的3.点击谷歌浏览器打开 粘贴地址
吽,看到箭头指的的了吗、客气啥翻译呗。搞定了
还没完,不要直接复制这上面中文,选项另存为网页,再建个word复制进去就行了。当然,谷歌的翻译水平不敢恭维还是认真校对,自己慢慢改吧,对长篇文章很管用滴。若pdf文档质量不好,无法导出想要的格式那没办法了
如何翻译外文文献
许多领域高水平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借鉴一些外文文献翻译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特殊原因我翻译外文文献的机会比较多,慢慢地就发现了外文文献翻译过程中的三大利器:Google“翻译”频道、金山词霸(完整版本)和CNKI“翻译助手"。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先打开金山词霸自动取词功能,然后阅读文献;2.遇到无法理解的长句时,可以交给Google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猛一看,不堪入目,可是经过大脑的再处理后句子的意思基本就明了了;3.如果通过Google仍然无法理解,感觉就是不同,那肯定是对其中某个“常用单词”理解有误,因为某些单词看似很简单,但是在文献中有特殊的意思,这时就可以通过CNKI的“翻译助手”来查询相关单词的意思,由于CNKI的单词意思都是来源与大量的文献,所以它的吻合率很高。另外,在翻译过程中最好以“段落”或者“长句”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这样才不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导。注:
1、Google翻译google,众所周知,谷歌里面的英文文献和资料还算是比较详实的。我利用它是这样的。一方面可以用它查询英文论文,当然这方面的帖子很多,大家可以搜索,在此不赘述。回到我自己说的翻译上来。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吧比如说“电磁感应透明效应”这个词汇你不知道他怎么翻译,首先你可以在CNKI里查中文的,根据它们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来做,一般比较准确。在此主要是说在google里怎么知道这个翻译意思。大家应该都有词典吧,按中国人的办法,把一个一个词分着查出来,敲到google里,你的这种翻译一般不太准,当然你需要验证是否准确了,这下看着吧,把你的那支离破碎的翻译在google里搜索,你能看到许多相关的文献或资料,大家都不是笨蛋,看看,也就能找到最精确的翻译了,纯西式的!我就是这么用的。
2、CNKI翻译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站不需要介绍太多,可能有些人也知道的。主要说说它的有点,你进去看看就能发现:搜索的肯定是专业词汇,而且它翻译结果下面有文章与之对应(因为它是CNKI检索提供的,它的翻译是从文献里抽出来的),很实用的一个网站。估计别的写文章的人不是傻子吧,它们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当然省事了。网址告诉大家,有兴趣的进去看看,你们就会发现其乐无穷!还是很值得用的。
3、网路版金山词霸(不到1M)翻译时的速度:这里我谈的是电子版和打印版的翻译速度,按个人翻译速度看,打印版的快些,因为看电子版本一是费眼睛,二是如果我们用电脑,可能还经常时不时玩点游戏,或者整点别的,导致最终SPPEED变慢,再之电脑上一些词典(金山词霸等)在专业翻译方面也不是特别好,所以翻译效果不佳。在此本人建议大家购买清华大学编写的好像是国防工业出版社的那本《英汉科学技术词典》,基本上挺好用。再加上网站如:google CNKI翻译助手,这样我们的翻译速度会提高不少。
具体翻译时的一些技巧(主要是写论文和看论文方面)
大家大概都应预先清楚明白自己专业方向的国内牛人,在这里我强烈建议大家仔细看完这些头上长角的人物的中英文文章,这对你在专业方向的英文和中文互译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我们大家最蹩脚的实质上是写英文论文,而非看英文论文,但话说回来我们最终提高还是要从下大工夫看英文论文开始。提到会看,我想它是有窍门的,个人总结如下:
1、把不同方面的论文分夹存放,在看论文时,对论文必须做到看完后完全明白(你重视的论文);懂得其某部分讲了什么(你需要参考的部分论文),在看明白这些论文的情况下,我们大家还得紧接着做的工作就是把论文中你觉得非常巧妙的表达写下来,或者是你论文或许能用到的表达摘记成本。这个本将是你以后的财富。你写论文时再也不会为了一些表达不符合西方表达模式而烦恼。你的论文也降低了被SCI或大牛刊物退稿的几率。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2、把摘记的内容自己编写成检索,这个过程是我们对文章再回顾,而且是对你摘抄的经典妙笔进行梳理的重要阶段。你有了这个过程。写英文论文时,将会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许多文笔我们不需要自己再翻译了。当然前提是你梳理的非常细,而且中英文对照写的比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