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 祖国您好(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2025-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音乐 祖国您好(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通用6篇)

一年级上册音乐 祖国您好(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篇1

祖国您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

2、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高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指导学生以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歌曲,并在歌曲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国歌》歌词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散文式自由 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个字,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不断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前进。

2、《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2/4拍,五声C宫调试的儿童歌曲,一段体,歌词简洁亲切,多为一字一音,抒发的孩子们对祖国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领悟乐曲深刻的内涵 教具准备: 录音、歌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

(师):”每周一早晨学校要举行升旗仪式,当你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想到了些什么呢?你对国旗的了解有多少呢?”

1、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对国旗的了解及自己每次听到国歌的心情。。

2、初听乐曲,感受歌曲庄严、激动的情绪

3、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样的场合听到过国歌,当时的气氛是什么样的,这种场合为什么要奏国歌?(思想教育)

4、复听歌曲(结合图片与大家的理解)感受国歌的情绪与深刻的含义

5、“这么好的歌曲,他的作者是谁呢?”——介绍作者(可插进聂耳名字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3.1 最新版

6、再听歌曲:“当你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你应怎样做?”用你的实际行动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奏国歌时应肃立、行注目礼,表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师):“听到国歌,就会想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那五颗闪亮的金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拍节拍)感受情绪。

2、教师结合书中的插图介绍关于国旗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了解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们的五星红旗:红色简洁、庄严,五颗星设计成黄色代表黄色人种,一颗大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民族资产阶段。

3、板书,出示歌词卡片,学习歌词并了解音字。

4、随音乐轻声演唱歌词,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唱更好听(连惯、亲切、中速)。(讨论:)结尾的“亲亲”两个字应怎样唱(结合实际动作)

5、师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练习背唱。

6、熟练之后,老师用教唱法,让学生练习唱谱,获得初步的音字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7、听录音,边唱边表演,表达出对国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与掌握情况

一年级上册音乐 祖国您好(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篇2

第一课 好朋友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与小狗》,并尝试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表演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想象玩具兵的样子表演。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3、会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记住同学的名字,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 c→f 2 ∕4

1 2 ∣3 4 ∣5 —︱5 4︱3 2︱1 —‖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

三、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1、老师清唱、范唱歌曲。

2、学生跟老师学打节奏。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弹琴,学生跟旋律学唱歌词。

5、分组学唱。

6、全体齐唱歌曲。

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学生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2、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集体评价好在那里?

3、全体再次表演。

五、学生再次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出教室。

1、要求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

2、要求学生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边唱边表演《拉勾勾》。

2、聆听《口哨与小狗》,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摘果子》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 3/4

5 5 6∣ 5 5 3∣ 5 3—∣5 3—‖

小宝 宝,睡 觉 了。lu lu lu lu。

三、学唱并进行歌表演《拉勾勾》。

1、老师自弹自唱歌曲进行范唱,学生聆听。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

5、老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

6、全班唱歌,请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谁表演得最好。

四、聆听并表演《口哨与小狗》。

1、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谈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个别提问音乐中有什么声音?

3、再次聆听音乐,鼓励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走出教室。

一年级上册音乐 祖国您好(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篇3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

1、聆听《三只小猪》

2、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3、表演《动物说话》

4、乐器伴奏《我有一只小羊羔》

教学重点:

1、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1、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2、认识木鱼、碰钟,学习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歌曲演唱与间奏表演的连接。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2、欣赏《三只小猪》,自编动作表演。

3、聆听《我有一只小羊羔》,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1、《快乐的小熊猫》欣赏带

2、《三只小猪》欣赏带

3、《我有一只小羊羔》歌曲范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今天,刘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聆听着《快乐的小熊猫》中表现早晨的音乐片段轻轻地走进教室。

2、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说说)

3、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悄悄地说给老师听)(欣赏1)

4、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随熊猫主题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聆听《我有一只小羊羔》,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

1、第二位动物演员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聆听歌曲)

2017.3.1 最新版

2、演员是谁?(回答)小羊羔唱歌可好听了,我们一起来学学。(用“咩”模唱“3—|3—|2—|3—|3—|3—|2 —|1—||”的旋律,然后为歌曲伴唱。

3、我们来给小羊羔的歌声配上伴奏。

出示碰铃——认识——演奏方法——模拟演奏(集体)——实物演奏(按小组)

4、歌曲演唱(会唱的小朋友)、伴唱、伴奏合成。

三、欣赏《三只小猪》

1、下面的节目更有趣,演员是小猪三兄弟。这三只小猪是什么样子的呢?仔细地听(仔细聆听,悄悄地说)

2、说说自己想象中的三只小猪的样子和小猪的表演(个别表演)

3、模仿小猪的动作:扭着身子走路、翘鼻子、大耳朵扇风

4、学小猪走走(听老师提示按小组表演:

1、3组,2、4组,5组)

5、动物音乐会的节目真精彩,下一次课我们再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动物音乐并表演。

2、学唱与表演歌曲《动物说话》,用木鱼、碰铃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1、《三只小猪》、《我有一只小羊羔》、《快乐的小熊猫》欣赏

2、《动物说话》范唱与伴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聆听动物音乐

1、上一次课,我们欣赏了哪几位动物演员的表演(小朋友回忆)。现在,这几位演员要一个接着一个地

表演,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学学它们的表演。(分别聆听《三只小猪》、《我有一只小羊羔》、《快乐的小熊猫》的音乐表演进教室)

二、学唱、表演《动物说话》

1、今天的动物音乐会又会有哪几位演员呢?它们是叽叽|叽叽 叽|(小朋友说说是谁),嘎嘎 嘎| 嘎嘎 嘎|(说说),呱呱 呱呱| 呱 呱|(说说)。今天是小鸡、小鸭和青蛙为大家表演。我们用X X | X X |击掌声来欢迎它们。(随《动物说话》伴奏音乐按X X | X X |的节奏击掌。

2、小朋友这么热情,小鸡、小鸭和青蛙可真高兴!听,它们唱起来了。(聆听范唱)

3、小朋友在歌曲中听到了小鸡、小鸭和青蛙的歌声,还听到什么声音?(拍手)是怎样拍的?(拍一拍)这是观众的掌声。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有掌声的地方一起拍。

2017.3.1 最新版

4、我们也跟着小鸡、小鸭和青蛙唱一唱、拍一拍。(集体)

5、分角色唱唱、拍拍

小鸡:女生唱男生拍

小鸭:男生唱女生拍

青蛙:老师唱学生拍

6、乐器伴奏:

认识木鱼

选择乐器:小鸡—碰铃,小鸭、青蛙—木鱼

分组伴奏:每组1、2人木鱼,3、4人碰铃

7、两人小组自编动作表演唱。(按小组依次排列)

8、找好朋友自由合作表演唱。

9、即兴创编节奏:小鸡、小鸭和青蛙的节目真不错,不过,他们总是按一种节奏在演唱(叽叽 叽、嘎嘎 嘎、呱呱 呱),如果能有变化就更棒了。谁能编出不同的节奏。

10、老师说“小鸡说话叽叽叽”,小朋友接着编两小节节奏。

11、今天的动物音乐会不仅欣赏了小鸡、小鸭和青蛙的表演,还自己编了许多的节奏,收获可真大!

一年级上册音乐 祖国您好(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篇4

第五单元

爱劳动

第一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洗手绢》。

2、歌表演。

3、认识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演唱《洗手绢》,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清洁的思想教育。

2、通过歌表演,用动作感受旋律的高低,表现学生劳动时的愉快情绪。

3、认识音的长短,丰富乐理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及歌表演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老师设问:你在家是否帮爸爸妈妈干活?长干那些家务活?自己能干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学生回答后夸奖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二、听歌曲录音范唱,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说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活泼,欢快)

三、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四、跟着电子琴旋律用“啦”哼唱旋律。

五、代词入曲。

六、跟多媒体范唱进行小声哼唱。

七、跟电子琴伴奏演唱歌曲。

八、歌曲处理: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是怎样演唱?

学生自己得出:要唱得轻松、活泼,表现劳动的欢乐情绪。

结束句要唱得干脆利落。

九、歌表演。

A动作设计:

1红太阳

2白云彩

3妈妈洗衣

4我也来

哎啰哎啰哎啰哎(双手握拳做搓衣板动作)

6哎啰哎啰哎(动作同上)

B动作传授。

听伴奏乐,集体边唱边跳。比一比,哪个小组演得好。

十、做P34页的练习:

模仿下面劳动动作,体会音的长短。

shua—(刷),aa(嚓嚓),咚咚咚

十一、堂小结

第二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二、练习木鱼和铃铛的组合节奏。

教学目的:

一、能理解体会劳动的愉快,并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来演唱《大家来劳动》。

二、通过木鱼和铃铛的组合节奏练习,培养孩子的基本音乐技能。

三、使学生建立从小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有感情地演唱《大家爱劳动》

二、打击乐练习的节奏感与整齐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木鱼和铃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以下节奏:

X

XX|X

X|(双响筒或木鱼)

X—|X—|(铃铛)

二、老师示范双响筒,木鱼,铃铛的演奏方法后,进行分组组合练习

注意学生演奏的节奏感与整齐度。

二、听歌曲《大家来劳动》的范唱录音,谈谈声音的处理方法(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四、代词入曲,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

五、学生拍手用老师设计的双响筒,木鱼节奏进行边唱边打节奏。

六、熟悉歌曲演唱后,进行打击乐歌表演,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伴奏,另一部分演唱歌曲。

七、堂小结。

第三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独唱《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洗手绢》的演唱。

二、复习歌曲《大家来劳动》的演唱。

三、欣赏独唱《劳动最光荣》

1完整聆听,说说聆听后的心情。

2复听歌曲,结合生活中了解的劳动场景,随歌曲做劳动的模仿动作。

3师生讨论:说说小动物用哪些方式表现劳动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

四、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1完整聆听乐曲前,老师根据教科书的画面内容,简单描述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情节。启发同学

对音乐展开联想。

2完整聆听,在听到音乐的两个主题出现时,用动作和弹舌表示。

3师生共同总结故事中给大家讲述的“热爱劳动,团结合作,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五、播放动画片《三个和尚》片段。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5

一、聽《晨景》

1、聽樂曲《晨景》,你聽聽這一段音樂描繪是什麼? 要求:邊聽邊對照教材中の三幅圖,你認為這三幅圖能否反映音樂所描繪の晨景?你能畫出更好の圖來表示嗎? 2.再聽一次主題並看譜哼唱一次。說說教材中用三種形式記錄了這段音樂:線條圖形譜、線條字母譜、簡譜。這三種形式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3.重點聆聽《晨景》第一部分(連續聽兩遍)。

要求:如果還可以の話,請在這三幅圖下寫出一句恰當の文字說明。(如“晨曦微露”、“初顯陽光”、“太陽升起”)

4.欣賞全曲 5.小結:

(1)簡介格裏格生平。(2)器樂曲表現早晨の一例。

二、表演《清晨》

1.這是一首校園歌曲,在演唱風格上要通俗樸素,像說話似の歌唱。2.聆聽範唱,對歌曲整體有所了解。設問:(1)歌曲表述怎樣の內容?(2)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3.學生自學第一樂段16小節曲調。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視唱;可以個人自學;可以合作自學。4.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樂段曲調。指導の重點是音准:

“ ”這一樂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個fa(4)音要唱准。5.在教師の口風琴伴奏下,歡樂地唱好全曲曲調(教師の口風琴伴奏為學生の伴奏作一示範)。

6.歌詞4段較長,建議唱第1、3、4段歌詞,第2段歌詞留給學生自己學唱。這樣也不影響歌曲の完整性。省下第2段の教學時間用於唱好歌曲,處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樂段與第二樂段の對比要表現出來。

7.打擊樂伴奏練習。充分發揮學生の想像力與創造性。8.小結:這是聲樂表現“早晨”の一種形式。

三、編創活動:《早晨》

表現早晨の內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達の就是發生在早晨の活動。管弦樂《晨景》也是對景色の描繪。請學生把早晨の活動思考一下,然後表現其一個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の上學路上”、“早晨醒來”等等,都可以運用各種形式加以表達。

第 二 課 時

一、聆聽《漁舟唱晚》

1.聽了外國の“晨景”,現在看看中國古代の漁村晚景。——欣賞《漁舟唱晚》第一部分。2.設問:從音樂聲中你能想像這是怎樣の景色? 3.哼唱一下這一段音樂の主題曲調,畫出圖形譜。4.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

設問,從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5.哼唱這段音樂中の主題曲調,並把每小節の第一個音連接起來唱一唱。6.聆聽全曲。

要求:聽完後能根據音樂の發展順序編講一個故事。7.小結:這是古代中國豐衣足食の農村晚上一景。

二、聽辨活動:4/4拍還是6/8拍 1.先聽教師彈奏一遍,想一想? 2.聽一聽,劃劃拍,試一試。3.邊唱邊劃拍檢驗一下。4.在括號內填上拍號,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風》

1.教師談話導入:本課主題是朝夕,唱好了“晨”,現在唱“晚”。《晚風》是一首俄羅斯歌曲。聽聽晚上の景色美不美?——聆聽範唱。

2.複習已學過の三種指號:2/

4、3/

4、4/4。這三種拍號の單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晚風》の拍號是6/8拍,它の含義是什麼?

3.再聽範唱《晚風》,並邊聽邊劃6/8拍の指揮圖式,設問:是否聽出有兩句の曲調基本是相同の?

4.全體劃拍(以八分名符為一拍),注意強弱節奏,跟著教師の教棒點譜視唱第一樂句(4小節)。

5.在第一句能准確視唱の基礎上,學生自學第二、三樂句の曲調(注意每句の弱起拍,節奏要唱准)。

6.請一位學生指揮大家流暢地唱好全曲。

7.本歌の難點是二聲部合唱,其基礎是二聲部曲調要唱得和諧、均衡。平行三度の二聲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聽覺上の輔助練習。

(1)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要求相互都能傾聽。

(2)聽伴奏帶或教師伴奏(教師の伴奏必需是不帶旋律の伴奏)學生學唱第二聲部。(3)教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8.在二聲部曲調較穩固の基礎上,再唱歌詞,注意力度記號,以輕柔の聲音唱出其晚景。

農家樂

▲教學目標

1.由反映農家生活の中外作品四首組成本課內容,這是人文性在音樂與社會關系上の體現。讓我們從音樂

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の安定與發展。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の組成常識。

3.選擇合適の音組填空,為旋律創作活動做鋪墊練習。

▲教學重點:歌曲演唱

▲教學難點:二聲部の演唱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唱《蘋果豐收》,聽《快樂の農夫》。

第二課時:唱《趕圩歸來啊哩哩》;創作活動:選擇合適の小節填空。

第三課時:聽《豐收鑼鼓》;命題創作活動。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快樂の農夫》

1.初聽全曲。

2.設問:這首鋼琴獨奏給你什麼感受(快樂?雄壯?悲傷?)。

3.學唱主題4小節。

4.為這主題4小節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別按書上節奏用拍手與拍腿為主題曲調伴奏(教師彈主題)。

(2)一半學生唱主題,一半學生分二聲部用拍手與拍腿伴奏(交換一次)。

5.複聽全曲。

全班為鋼琴獨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學拍手(高聲部)、拍腿(低聲部),一部分同學用打擊樂器(皮革類——低聲部,木質類——高聲部)。

6.小結:簡介樂曲背景,也可作為農家一樂(雖然作品與農夫無關)。

二、表演《蘋果豐收》

1.教師範唱,使學生感受作品の整體效果。

2.學習第一樂段,四個樂句,每句2小節。把每個樂句分組,一個小組,規定時間2分鐘自學,然後四

個樂句接唱,能接上の為勝者(慢速度)。

3.教師重點指導不能接唱の小組,集體幫助。再接唱並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應達到の速度。同樣是競

賽,跟不上速度唱錯為敗者。從競賽中激發學習學譜の積極性。

4.歌譜與歌詞都可分兩部進行學習,學好第一部分(樂段)再學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樂段

の學習:分高低聲部進行,把全班分為二部分,各承擔一個聲部。教師先分別示範兩個聲部の曲調;

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同樣先慢速度學唱)

5.合成時,由第一樂段の最後一句接二聲部合唱,因第一樂段の最後一個音“do”就是低聲部開始の音

高,這樣幫助低聲部能找到自己の音高位置。

6.按歌曲の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歡樂の情緒。

7.配上伴奏。

8.請幾個學生伴舞(朝鮮舞基本動作)。

9.完整地表演朝鮮人民蘋果豐收時の歡樂情景。這首歌表現朝鮮人民獲得蘋果豐收時の歡樂情緒,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難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感

情。

第 二 課 時

一、表演《趕圩歸來啊哩哩》

1.解題:“趕圩”,在彝族地區就是趕集,“啊哩哩”是襯詞,是當地人民常用の襯詞,表示很高興の心

情。因此歌名の意思就是——趕集回來很高興。

2.聆聽範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調の風格及姑娘們邊唱邊跳の歡樂情緒。

3.難點練習。由於該曲采用大量の十六分音符節奏,所以有一定の難度,因此,在學曲調時宜放慢速度,當熟練流暢後逐漸達到歌曲應有の速度。另外為了降低難度,可分為二段學唱,先學唱4小節,待熟練後再學唱後4小節。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節奏。學習曲調時要提醒學生用4/4の指揮圖式劃拍,並做到勻速。可采用小組與集體交替唱,個人與小組交替唱等方式互補互學。要唱出活潑歡快の情緒。

4.歌曲表演時可采取前4小節女領眾和,即在“啊哩哩”處眾和,後4小節齊唱。還可以邊唱邊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の難點,先排練打擊樂與人聲,最後再加上音高樂器。

6.完整の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發揮其特長,合作和諧,表演好《趕圩歸來啊哩哩》,表現彝族同

胞の農家樂。

二、“選擇合適の音組填入空白小節”練習

1.這一練習の目の有兩個:墊。

(2)這一練習,也是音樂語言の結果,感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是識譜の訓練。

2.熟練地把譜唱好,並進行試填入。

3.在反複地唱完整曲調中,判斷組合の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の練習成果,並進行評價。

5.小結:把最佳の練習展示、試唱,並進行表揚。

(1)從填空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組成流暢曲調の感性認識。為學生自己の創作活動作鋪

三 課 時

一、聆聽《豐收鑼鼓》

1.導入:人們在喜慶の日子裏,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の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中國

管弦樂器也有別於西洋管弦樂器。

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設問: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麼一個場面?你從音樂聲中感受到了怎樣の情緒?

3.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設問: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對比,情緒上有什麼變化?

4.聆聽全曲。

(1)看著書上の譜例,隨著音樂の發展,舉手指出、示意是第幾段?

(2)合著音樂の速度和情緒,作模仿該段主要樂器の演奏動作。

(3)出示相應の民族管弦樂隊の圖片,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模仿演奏の動作,三結合立體の欣賞全曲,把學

生の聽覺、視覺、動覺想像都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音樂中去。

5.師生交流(有時間可允許再複聽一次)。

6.小結:豐收の喜悅場面是非常熱烈の。感受從豐收中獲得勞動成果の歡樂。

二、主題創作活動

1.圍繞著“歡慶”の主題自由命題,創作一段音響(音樂)。

2.課前提出創作要求,如大家自帶些自制の樂器等。等去表現該主 題。

4.此項創作活動旨在學生の參與,不求規範、正統、只要能反映出主題の情緒就應給予鼓勵。因此創作の

過程是重要の,而創作の作品水平不是主要の評價對象,當然有好の作品更好。

▲教學目標

1.革命歌曲留下の曆史足跡,使我們不忘過去,這就是音樂の社會功能。讓我們在革命歌曲の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の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の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の好教材。

2.到圖書館尋找資料,在課內進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設計等活動,加深對革命“足跡”の認識,使課內外の封閉式與開放式教育相結合。

3.在唱歌實踐中,掌握裝飾音知識與唱法。▲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聽《紅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課時:聽《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課時:唱《我怎樣長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備の資料。

▲教學過程:

3.對有樂器演奏能力の學生,鼓勵他們把家裏の樂器帶來自己創作旋律,夥伴們配上打擊樂

第三單元

足跡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紅星歌》

1.課前先請個別學生准備《閃閃の紅星》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曲講述了什麼內容?反映の是什麼時期の鬥爭。

3.再聽全歌。

設問:音樂分為幾個部分?哪部分の曲調是相同の?當再次出現相同の音樂時請舉手示意。

4.複聽全歌。可以隨音樂哼唱歌曲。

設問:歌曲の體裁是進行曲,還是舞曲、搖籃曲?

5.小結:這是反映工農革命時期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革命鬥爭の足跡。

二、表演《雨花石》

1.簡介書上插圖“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雕塑”。

2.由於這首歌の曲調節奏較複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不宜讓學生識譜視唱,主要通過聆聽範唱,範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の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の輪廓後,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可分為二部學習。第一部分為前四樂句,第二部分為後四樂句加尾聲。有困難の小節,必需是以樂句の單位進行指導。

3.在曲調開始學唱時先不加裝飾音,當基本唱熟後再加上倚音,並簡單講解倚音の寫法與作用(寫法:左上角;作用:裝飾性)。

4.在曲調唱得很流暢の基礎上填上歌詞,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現出“雨花石”の崇高品質。

5.在學生充分理解歌詞深刻含義の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四句歌詞設計四個造型為歌曲做背景,並充滿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 二 課 時

一、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兩個故事,我們都請同學講,這個故事我請錄音機講,請你們聽仔細——播放本歌錄音。

2.設問:誰聽清楚了這個故事?能複述一遍嗎?

3.再聽一次:記著歌曲の情節。歌曲中の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師生討論:歌曲の人物及場景。

5.在教師指導下布置場景、分配角色。注意:要發動學生設計與自薦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學扮群眾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錄音,根據歌曲の敘事過程學生演小品。

7.小結:這是抗日戰爭時期革命の小英雄留下の足跡。

二、聆聽《紅梅贊》 教學基本要求 2.欣賞全歌。

設問:歌名《紅梅贊》の含義是什麼?

3.再聽歌曲:

設問:你從歌曲の情感與風格中領悟到什麼?

(提示:書上插圖是江姐の形象)

1.課前請個別學生准備歌劇《江姐》の劇情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這一故事。

4.小結:這是反映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先輩留下の“足跡”。

第三 課 時

一、表演《我怎樣長大》

1.這首歌の歌詞看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の含義。結合前面作品中表現の英雄足跡,對學生進行以德育為核心の素質教育。

2.這首歌の曲調是三拍子,學唱時要求學生用三拍子の指揮圖式邊唱邊劃拍進行。放慢速度分兩個樂段學習,一般不會有太大困難。

3.二聲部合唱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每句の第一音把三度改為同度,可能會容易些。

4.在歌曲の表演時,注意歌詞の語氣,如疑問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の流暢性及二聲部の和諧。

5.在學生理解詞義の基礎上討論,說說自己應“怎樣長大”?

二、編創與活動

1.根據歌曲《紅星歌》、《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說說革命の曆史足跡。用線連一連。

2.展示各自准備の資料、CD、VCD、圖片、故事,比比誰の資料最生動。

第四單元 可愛の家

▲教學目標

1.本課五首中外反映“家”為題材の作品,其音樂の風格、題材、體裁,均各有特點,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音樂の人文性,“家”の可愛,“家”の樂趣。

3.學習豎笛の長音吹奏練習,並進行二聲部吹奏實踐。▲ 教學重點: ▲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表演《外婆の澎湖灣》,聽《天黑黑》。第二課時:聽《可愛の家》、《回家》,豎笛吹奏。第三課時:唱《牧場上の家》;複習本單元內容。▲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天黑黑》

1.這是一首以現實生活為內容の家庭裏所發生の一個小故事——欣賞《天黑黑》。2.你聽懂了嗎?如果還聽不清楚,再聽一遍。3.你能說一下這個小故事嗎?

4.師生探討——設問: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說說你自己の看法?

2.改編也是一種創作活動,我們從改編《牧場上の家》中獲得創作の經驗。

(家庭裏發生の瑣碎小事不必下結論,可以各說各の)

5.再複聽一遍,請按書本上の要求選擇合適の形容詞。(答案:詼諧)6.小結:這樣家庭既詼諧又親切可愛。

二、表演《外婆の澎湖灣》

1.這首通俗歌曲較為流行,學生都較熟悉,所以在範唱の啟示下較容易學唱。2.在曲調の學唱中,有些節奏通過聽唱,指導學生學唱,不必講解樂理の名稱如等,能合著教師の鋼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の第一部分是主人翁の“懷想”帶有敘事性,所以在演唱時,把發生の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處理重點也按排在此段。演唱の力度上較第一部分要有變化。4.本歌教學の難點是伴奏。

打擊樂の加入是編創活動,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の情緒,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想像,進行編創。

5.小結:這是家庭中隔代之間の溫馨之情。

第 二 課 時

一、《可愛の家》

1.介紹歌曲《可愛の家》の創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以引起學生の興趣。2.範唱《可愛の家》,讓學生哼唱。讓學生熟悉內容和主旋律。3.初聽樂曲。設問:樂曲主題の主奏樂器の名稱你能聽出來嗎?

4.複聽樂曲。設問:主題重複了幾遍?表達了怎樣の情緒?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5.小結:家庭是溫馨の、可愛の。

二、《回家》

1.初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是什麼樂器演奏の?

在西洋樂器の分類中屬哪一類? 2.複聽樂曲。

設問:這首樂曲與上一首《可愛の家》在內容與情緒上有什麼相同與不同?奏一奏。

4.在樂曲の伴奏中,唱自己編の詞。5.小結:家是可愛の。

第 三 課 時

一、表演《牧場上の家》

1.這是美國兒童對自己在牧場上家の贊美。2.教師範唱時要注意弱起拍の節奏及換號處。3.學唱曲調。

(1)在看譜聽教師範唱曲調(或鋼琴單音彈奏曲調)中,找出曲調中の相同樂句。

3.請你為這首曲調配上歌詞,歌詞の內容與“回家”の標題是一致の,試一試,唱一唱,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一樂句8小節,及第三樂句の8小節,要求學生劃3/4拍指揮圖式唱譜。

(3)學生自學第二樂句の8小節,劃拍把握好節奏の長短。注意弱拍節奏。

(4)在教師完整の彈奏曲調後,准確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の強弱感,並隨著曲調起伏唱出力度の漸強、漸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對牧場家の愛。第三樂句是全曲の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強。

二、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曲調。2.掌握4/4拍或6/8拍の特征。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如: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の改編曲。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の改編曲。5.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但由於不同の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教學目標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の內容。因為“故鄉”是“家”の擴大,是大の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の做人基本素質。並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の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の創作練習。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聽《誰不說俺家鄉好》、《鄉間の小路》、《思鄉曲》,做變奏創作練習。

第二課時:唱《如今家鄉山連山》;畫、寫故鄉等綜合表演。

第三課時:唱《故鄉小路》,聽《鄉間の小路》,“唱唱自己家鄉の歌”。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課前請幾位同學在網上或圖書館尋找關於影片《紅日》劇情の資料,在課上簡單向大家作介紹。

2.把歌曲或歌詞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聽歌曲。

4.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の贊美,對解放區の贊美。

5.複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の愛。6.演唱歌曲。

把錄音の人聲聲道取消,放音樂伴奏聲道,由教師或學生(鼓勵學生唱)看譜演唱。

第五單元 故 鄉

小結:解放區の人民對家鄉の愛。

二、聆聽《鄉間の小路》

1.直接導入:初聽歌曲。

設問:這是什麼地區の歌曲?(臺灣校園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麼內容?(青少年對故鄉の熱愛)

2.把歌曲(至少是歌詞)通過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邊看歌曲邊聽錄音,以加深對歌曲の印象。允許同學輕聲隨錄音哼唱。

4.師生議論歌曲給自己の感受。

5.小結:走在鄉間の小路上是多麼の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三、聆聽《思鄉曲》

1.導入:由介紹《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作者馬思聰→《思鄉曲》創作背景。

2.學唱內蒙古民歌《城牆上跑馬》曲調,並要求能背唱(該曲調即教材本曲の主題)。

3.初聽樂曲。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牆上跑馬》曲調時,請舉手。

4.複聽樂曲。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麼感受?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の人們對家鄉の思念之情。

四、活動與練習

1.三首反映故鄉の音樂作品在情緒上有什麼不盡相同之處?

(《誰不說俺家鄉好》——贊美;《思鄉曲》——思(懷)念;《鄉間小路》——歡樂、樂觀。)

2.唱唱自己家鄉の歌(最好課前先請部分同學准備好,鼓勵學生即興唱歌)。

第 二 課 時

一、表演《如今家鄉山連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の描述,表達少兒對家鄉の贊美。所以演唱時要把這種歡樂の情緒、天真可愛の形象淋漓盡致の表現出來。

2.歌曲の學習可以用多種形式。

(1)第一、二句の曲調學習,通過聽辨相同與不同小節進行識譜學唱。

(2)二聲部合唱4小節,可作為發聲訓練。頓音要唱得有彈性,表達一種開懷大笑の情緒。

(3)最後二句の曲調采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手段學唱。

(4)當曲調熟練後,先可用襯字“啦”唱(在合唱時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歡快の基礎上再唱歌詞,並唱好語氣の起伏。

(5)在對歌曲曲調唱得較有樂趣、熟練の基礎上,分組自編表演唱(教師到學生中去分層指導)。

(6)各組展示。

(7)小結:純樸、可愛、天真の故鄉情。

二、創作活動

1.拓展藝術の領域,以畫、詩歌、短文等綜合藝術の手段表現對故鄉の眷戀。

2.“畫”主要是寫意,所以要求簡潔,不必太複雜精細,意到即可。

3.短文有條件の可以進行采訪,一段情況下以收集為主,到圖書館、或家裏有電腦の上網

4.以上兩項活動重在過程、重在參與,教師要鼓勵、表揚積極參與者

第 三 課 時

一、表演《故鄉の小路》

1.直接導入:我們自己來表演對故鄉の思念之情。2.聆聽範唱。提出三個要求:

(1)歌曲の內容是什麼?

(2)有幾個聲部組成?

(3)隨範唱劃指揮圖式,有什麼發現?

3.討論以上三個問題,不清楚の可再聽範唱。

4.聽一遍曲調範奏,學生再進行劃拍練習。

5.結合曲調講解變拍子(詳見右邊)。

6.學唱前8小節曲調。要求打出每小節の強拍。(每小節強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節唱得非常熟練の基礎上,把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分聲部各學唱自己の聲部曲調。(因為這部分節奏與前8小節一樣,所以必需在前8小節熟練の前提下再學習第二部分。)

8.弱起小節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而是從歌調の重音布局去闡述,如“我那故鄉の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這樣學生很自然把弱起小節唱好。

9.歌曲の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の重點與難點。要以對故鄉“彎彎小路”與“路旁小花”の思念之情作傾訴の歌唱,以主人翁“我”の身份投入到歌聲之中去表現。

10.設計打擊樂伴奏,注意4/4與3/4の交換。如:

二、變奏練習:創作活動

1.不講變奏の概念。

2.從本書上の“例”開始練習。3.完善書本上の“例”,學生自己作變化發展。不要受書上の“例”限制,可以自由創作變奏曲,不僅是同一拍號,還可以是變拍子の。

三、音樂知識:變拍子

1.變拍子の樂理知識結合歌曲《故鄉小路》の教學順帶進行。

2.教學時不從理論上講解,而從譜の現象上去切入。

設問:這首歌曲每小節の拍數是否一樣?除第1小節是不完全小節外,每小節の拍數有幾種類型?

歸納:歌曲由兩種拍子組成,這就是變拍子。

3.複習音名變音記號,比較“4”與“#4”の音高關系以及“4”與“#4”の手勢。唱准“3、4、5、#4、6、5、3”。因此“#4”の教學也結合歌曲《故鄉の小路》進行。

第六單元 歡樂の少年

▲教學目標

1.本課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歡樂の少年。由於不同の地域、不同の文化背景,所以音樂の表現也不盡相同。我們應以不同の風格與形式,去表現不同層面の少年活潑歡樂の情緒。

2.在前面幾課曲調填空、改變等練習の基礎上,進行曲調最後2小節の創作,感受曲調の結束感。

3.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聽《羅馬の松樹》;《雛鷹之歌》。

第二課時:唱《叮鈴鈴》;聽《可喜の一天》。▲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表演《雛鷹之歌》

1.教師談話導入: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動の《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兒童培養成江總書記提出の“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の五自少年,做跨世紀の接班人。本歌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而創作の歌曲。

2.教師範唱、錄音範唱歌曲,多聽幾遍範唱,加深印象。

3.學唱這首歌曲。

分為二部分學習。

4.學唱曲調,暫不唱滑音記號,當曲調基本學會,並能流暢地按規定速度唱譜時,才把歌詞配上。

5.在唱歌詞時,適時按要求加上滑音記號,歌曲の風格更濃鬱,順帶講下滑音記號、唱法。

6.該歌曲帶有新疆地區の特征,所以打擊樂器按“ ”節奏為歌曲伴奏,使歌曲の風格性更強烈。

二、聆聽《羅馬の松樹》

1.設問導入:你們是否想了解歐洲南部の少年兒童們是怎樣玩耍の?

2.視聽《博爾蓋塞別墅の松樹》(不告訴曲名)

設問:你們能從音樂聲中想像這一群少年兒童在幹什麼?(學生們議論)

3.介紹作品名稱、創作背景。

這是作曲家創作の一套描繪羅馬風景人物の音樂組畫——《羅馬の松樹》第一段“博爾蓋塞別野の松樹”,描寫一群天真活潑の少年在羅馬の遊覽勝地博爾蓋塞別墅の松林裏跳舞“打仗”、玩耍の情景。

4.聆聽舞蹈の場面音樂——第一主題。

5.聆聽第二主題旋律。設問:這是描寫什麼?(“打仗”)

6.複聽全曲:完成聽音樂排序等要求。

7.小結:歐洲意大利少年兒童們歡樂の活動。

二 課 時

一、聆聽《可喜の一天》

1.以史地知識導入:

設問:俄羅斯の地理位置在哪裏?在20世紀初,著名の十月革命誕生了什麼國家?(蘇聯)

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由蘇聯軍隊攻克柏林與英、美、法盟軍會師,取得決定の勝利。本歌就是前蘇聯影片《攻克柏林》の插曲。

2.聆聽歌曲,並介紹歌曲の時代背景與內容。

3.朗讀一遍歌詞,旨在進一步體驗歌曲內容。

4.再欣賞一遍歌曲。

5.師生議論從歌曲中獲得の感受。

6.完成課本上の練習:歌曲分幾部分?(兩部分)用圖形表現歌曲の不同部分。7.小結:蘇聯少年兒童幸福の生活和美好の理想。

二、表演《叮鈴鈴》

1.以聆聽前奏導入:

設問:這兩小節你能聽出是什麼聲音?——鈴聲——哪裏來の鈴聲。請聽——

2.聆聽範唱。

歌曲表現了什麼內容?二段歌詞,兩種鈴聲,你能說一說嗎?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の心情與情景?

3.學習歌曲曲調。

(1)歌曲の前4小節是全曲の主題音調,學好這4小節至關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視唱,唱好這開始4小節。

(2)從第5小節到第12小節讓學生自學視唱歌譜。然後流暢地唱好齊唱部分曲調。

(3)二聲部10個小節,可分聲部讓學生自學。這兩個聲部節奏與旋律,學生基本能視譜唱出。

(4)這曲調要唱好の關鍵是要唱出湖南民歌の風格。這裏包括裝飾音、滑音、“#5”等技術上の處理。

4.學唱歌曲時,襯詞“啰”等要處理好,另外在頓音、漸強、漸弱處要唱出這一群少年活潑歡樂の性格。

5.在較熟練地唱好歌曲の基礎上,按教材上の伴奏要求,為歌曲伴奏。裏拉琴這一記號所對應の樂曲,可以用口風琴、口琴,也可用豎笛等旋律樂器來演奏。

三。創作活動:完成曲調最後2小節の創作,唱一唱,奏一奏。

1.該創作活動旨在讓學生創作の最後2小節要有結束感。從音樂の技術上講就是調式感の問題,但與學生不講調式問題,僅僅是感性上要求有結束即可。

2.從曲調の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四。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の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著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の“4”升高半音為“#4”)

3.用豎笛吹一吹,進一步鞏固“#4”與“4”の音高關系。

雨 花

▲教 學 目 標

1.“雨”是大自然中の一景。音樂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現各種各樣の雨景:沙沙の小雨,嘩嘩の大雨,乃至狂風暴雨……它帶給人們無限遐想,我們則從音樂中感受到各種各樣の聯想與想像,獲得精神上の愉悅。

2.用自制樂器等創作自己の音樂作品——主題為“雨”。

3.進一步唱好二聲部合唱。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唱《踩雨》;聽《踩雨》。

第二課時:聽《雨滴》;唱《雨中》。

第三課時:聽《暴風雨》;創作“雨”の命題音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表演《踩雨》

1.夏日の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能構成美妙の音樂嗎?請聽歌曲《踩雨》。

2.聆聽範唱。

誰能模唱開始の兩小節“沙裏格沙”?說明他既非常認真地聽,又代表他の記憶力非常強!

3.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

4.聽鋼琴彈接下去の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の最後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麼節奏?

5.把歌曲の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

6.最後8小節曲調很容易,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准確。

7.要帶著歡樂、活潑の心情,表現在夏天の雨中玩耍の情景,唱好這首歌。並用自制の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

8.誰在夏天の雨中踩過雨?說說你當時の心情?

9.我們大家想像一下當時の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麼美妙の音樂呵!

一、聽《踩雨》

1.這首歌曲與本課表演の《踩雨》是同一內容,(同一詞作者)但由於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の構思、風格也不一。如果說前者是幾個人在玩踩雨の話,那麼這首歌則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賞《踩雨》。

設問:歌曲表現出怎樣の情景?什麼地方能產生回聲?

3.再次欣賞《踩雨》。

談話:聽了兩遍《踩雨》,也唱過了另一首《踩雨》,能說出他們の同工異曲之奧妙嗎?

選擇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邊欣賞歌曲邊輕輕為歌曲伴奏。

5.小結:不同人群の“踩雨”,不同の樂趣所在。

第 二 課 時

一、聆聽《雨滴》

1.主題名稱導入:我們用歡快の歌聲,表現了雨花,鋼琴是怎樣描繪雨滴聲?

2.初聽樂曲の第一主題片斷。

你能聽出鋼琴彈奏の雨滴聲嗎?

3.誰願意到鋼琴上來試試彈奏這雨滴聲!

4.欣賞樂曲第一樂段。設問:這一樂段給你什麼感受?

5.欣賞樂曲第二樂段。

設問:這中間樂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樂段對比起什麼變化?

6.介紹肖邦創作背景及生平。(見樂曲分析)

7.聆聽全曲。如果班級中有學生能演奏此曲,請她(他)來演奏,效果更佳。

8.小結:雨滴帶給人們遐想……。

二、表演《雨中》

1.這是一首帶有通俗音樂風格の校園歌曲。

2.看著歌譜聽一遍範唱。

3.用不同の顏色把相同の節奏與相同の曲調塗上,這樣便於學唱。

4.再聽一遍範唱。要求各聲部の同學跟錄音の範唱哼唱自己聲部の曲調。

5.分聲部自學曲調。

(1)把全歌分為兩個部分:前16小節為第一樂段,其餘是第二樂段,分樂段自學。學好第一樂段,鞏固第一樂段。再學第二樂段。

(2)跟伴奏音帶唱二聲部曲調。教師可參與第二聲部給予支撐。

6.因為歌曲是表現學生自己の生活,學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學生以身臨其境の感覺,輕松活潑、風趣地表現歌曲,第 三 課 時

一、聆聽《暴風雨》

1.複習四年級(上)《羊腸小道》の第一部分。

設問:這段音樂你們聽到過嗎?它の名稱是——?內容是——?

師生回憶四年級(上)《回聲》中及聆聽過の《羊腸小道》。

2.出示教學標題——暴風雨。

這段欣賞曲是繼四年級聆聽の《大峽穀組曲》の第五樂章。

3.初聽第一部分。

從樂曲の旋律中聽到了你熟悉の主題嗎?

從本樂曲の標題名稱中,你認為這段音樂是描寫了怎樣の場景?(暴風雨前の寧靜)

4.初聽第二部分。

從這段音樂の音響中,你想像是怎樣の場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5.聆聽全曲(第五樂章)。

要求:邊聽邊用神態動作……表現你對音樂發展過程の感受。

6.小結:這與《踩雨》、《雨中》就不一樣了,是暴雨了,但還是表現了雨の主題。音樂の表現變化無窮。

二、創作活動

1.根據本課內容學到の“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夥伴或單獨發揮自己の想像,創作音樂——命題創作。

2.構思:從命題出發構思內容框架。根據框架選用素材進行創作。

3.因為是命題の自由創作,所以各種形式不限。

如:用各種音響の先後交織出現,組成一幅《狂風暴雨》;再如:用數首表現“雨”の歌曲串聯起來,加上打擊樂器、串聯詞等。還可以小品形式、藝術造型、舞蹈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教學目標

1.冬雪給大地帶來嚴寒,雪景給我們帶來銀白世界の歡樂。這一自然現象給音樂文化提供資源。雖然祖國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觀其美景,但我們可以從歌曲、樂曲、京劇の音樂聲中去尋找體驗、去獲得樂趣。

2.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唱《堆雪人》;聽《乘雪橇》。

第二課時:唱《雪花帶來冬天の夢》;聽《踏雪尋梅》、《打虎上山》。

▲教學過程;

第一 課 時

一、表演《雪花帶來冬天の夢》

1.解題導入:“雪花”、“夢”有關系嗎?

這裏の“夢”由誰在做?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做什麼“夢”?這就是本歌要告訴你の內容。

2.聆聽範唱。聽完範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範唱,在“告訴小××”の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解決兩處難點: “#2”の音高要*近“3”,這樣“#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の節奏,用劃拍法唱准。

5.自學歌曲の曲調。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の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對小動物の保護の環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の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對小動物の親切和熱情。

7.討論: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麼知識?(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第八單元 冬 雪

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の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の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冬雪帶給我們の益處——生態平衡。

二、聆聽《踏雪尋梅》 2.欣賞《踏雪尋梅》。

1.這是我國近現代作曲家黃自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の一首歌曲。簡介黃自の生平。

邊聽邊看書上の歌詞,如能將歌譜也同時展示,效果會更好。

3.討論歌曲表現の內容。(歌曲抒發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尋梅、勤奮讀書、追求好時光の心情。)

4.再次聆聽。鼓勵學生看著歌譜,輕輕哼唱。

5.小結:這是20世紀30年代以描繪雪景為題材の歌曲。

三、聆聽《打虎上山》

1.初聽《打虎上山》。

介紹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中の《打虎上山》唱段の背景。

2.聆聽引子音樂,體驗“莽莽林海、廣闊雪原”の壯麗景色。

3.複聽全唱段。學習楊子榮の英雄氣概。

4.小結:這是京劇描繪の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滅匪徒の豪情壯志。

第 二 課 時

一.表演《堆雪人》

1.對於沒有見過冬雪、沒有玩過堆雪人の孩子來說,只能從圖片、動畫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

給我們帶來了音樂の體驗與感受。

2.聆聽範唱,找出相同節奏の樂句。3.學唱第一樂句の曲調(3小節)。

4.在掌握第一樂句曲調識譜の基礎上,自學第二、第三、第四樂句(每句3小節),並找出其中の規律。

(每一句の第1小節除節奏相同外,旋律の行進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の第2小節の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の3小節都含有切分節奏)

5.完成歌曲の練習:線條圖形の連接。

6.如果第一樂段の四個樂句能流暢地唱好の話,第一樂段の低聲部兩個樂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の表演有兩個難點:奏,要吹奏好

伴奏譜,要花一定時間排練。當然合唱の和諧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の。

8.在流暢地唱好の基礎上,可以啟發學生按詞意排練、構思表演唱,這樣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の 情景。

二、創作活動

首先是要唱出輕松活潑の、歡快自豪の情緒,具體是唱好襯詞“啦啦啦”。其次是伴

1.在找到歌曲第一樂段の四句曲調の規律の基礎上,教師歸納出這就是曲調創作上の一種模仿進行の 發展手法。

2.按教材上の要求,做“模仿”の創作練習;素材是:

模仿創作の第一個音是規定の,這樣很顯然其創作の曲調應該是:

三、聆聽《乘雪橇》

1.由祖國各地の冬季引入本課欣賞內容の標題——《乘雪橇》。

2.對全國の少年來說,直接有乘雪橇の感受の是不多の,但我們可以從音樂中去想像其中の情景與樂 趣。

3.初聽全曲。設問:這是什麼地區(國家)の音樂風格?為什麼?

(美國,爵士音樂風格足以證明。)

4.根據教材中の圖形譜及簡譜譜例,熟悉樂曲の主題音調(或唱或奏或哼)。

5.複聽全曲。

設問:這一主題音調全曲共出現幾次?每次出現有哪些變化,表達了怎樣の情緒與情景?

6.再次複聽,邊聽邊作圖形譜表示你對樂曲の過程の理解。

三、拓展——祖國各地の冬季

1.展開中國地圖の掛圖。

2.找出課本中の“黑龍江、海南、昆明、西藏”の地理位置。

3.同樣是冬季,為什麼在中國土地上冬景不一樣?

4.讓學生談談在寒假中到過祖國の哪些地方,或從書本知識、影視媒體、網絡上獲得の各地冬季の風 景。

最新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篇6

目录

第一单元流行乐风...............................................................2

1.1《让世界充满爱》..........................................................2

1.2《隐形的翅膀》............................................................5

1.3《我们同属一个世界》......................................................7

1.4《夜莺》................................................................10

1.5《铃儿响叮当》...........................................................12

1.6《茉莉花》..............................................................14

第二单元魅力歌剧..............................................................16

2.1《猎人合唱》.............................................................16

2.2《饮酒歌》..............................................................19

2.3《我是城里的大忙人》.....................................................21

2.4欣赏《绣红旗》..........................................................23

2.5欣赏《卡门序曲》........................................................24

第三单元西南情韵..............................................................28

3.1《歌唱美丽的家乡》、《苏木地伟》...........................................28

3.2《布谷催春》.............................................................29

3.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31

3.4欣赏《赶摆路上》........................................................32

第四单元经曲交响..............................................................33

4.1演唱《念故乡》..........................................................33

4.2《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意)》....................................36

4.3《第五(命运)交响曲》...................................................39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44

5.1《前门情思大碗茶》....................................................44

5.2《丑末寅初(片段)》《蝶恋花〃答李淑一》...................................46第一单元流行乐风

1.1《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爱心故事导入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播放(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 希望工程)

2.提问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4.请同学说说还知道哪些与?爱?有关的音乐作品?

播放《祝你平安》、《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爱我中华等》。

(此环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音乐及对话中感受到?爱?无所不在:有父母之爱,社会关爱、祖国之爱;师生、同学、朋友之爱等等,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教学

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了解《让世界充满爱》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世界充满爱》作品。

2.播放视频《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欣赏跟着学唱歌曲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3.跟钢琴练习歌曲,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①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的地方)

②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要求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在课件上用红色圈,划出歌曲第一与第三部分不同的部分

慢速的在钢琴上弹奏这两个小节,让学生仔细听辨,学生跟钢琴模唱这两个小节

③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④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第4 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

老师数拍子,学生唱旋律

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6.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3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B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7.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8.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9.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三)课堂游戏(以?爱?为主题的歌曲比赛):

游戏规则:以组为单位,唱的多的小组获胜。为节约时间,每首歌演唱四句。可以独唱,也可以两人,三人一起唱。

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精神。又是课堂的延伸,将?爱?的主题延伸到社会,父母,师生,朋友等等。同时比赛也促进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拓展

爱心创作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小结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1.2《隐形的翅膀》

教学目标:

1.学唱并掌握《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感受歌曲的真挚情感;

2.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信念的力量,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隐形的翅膀?的力量。

教学难点:读懂歌词内藏的蕴意,挖掘?隐形的翅膀?的寓意。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课件出现一对大翅膀的图片,并轻声播放背景音乐。

师: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一点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你们想有一对翅膀吗?其实你们、我、我们大家都有一对翅膀。不信是吗?是真的。它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听一听下面这首歌你就明白了。

三、新课教学:

(一)学唱歌曲《隐形的翅膀》。

1.初听歌曲;

2.朗读歌词;

3.轻声跟琴学唱歌曲;

4.解决难点句;

5.表演唱歌曲。

(二)故事讲述,领悟信念这双隐形翅膀 课件出示电影图片,配背景音乐《隐形的翅膀》伴奏。

四、课堂小结:每个人,其实在其内心深处,都有一双翅膀,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会带着我们飞向远方,飞向自己的未来。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磨炼的过程中,我们的翅膀退化了,迷失了,甚至消逝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自信、用坚强去找回它,让它带着我们,走向更灿烂的未来。相信我,闭上双眼,展开双臂,你也拥有一双翅膀;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挣脱一切束缚,朝着自由,快乐的方向飞翔。相信我,闭上双眼,展开双臂,你也可忘记悲伤;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离开伤感的阴影,朝着晴朗,蔚蓝的天空飞翔。相信我,闭上双眼,展开双臂,你也可以实现梦想;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你的双手会成为你的翅膀。

板书设计:《隐形的翅膀》

1=#C或D 4/4 王雅君词曲

中速稍慢

1.3《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教学目标:

?爱与奉献?为主题,通过学习歌曲《让世界布满爱》和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手拉手》,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真挚、热烈的感情及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歌曲《让世界布满爱》。难点: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教学过程:

一、爱心故事导入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布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 希望工程 D 汶川抗震救灾)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让世界布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二、复习歌曲《让世界布满爱》

要求:以真挚、热烈的感情及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歌曲。

思索:说说歌曲为何会震撼许多人?(歌曲深切的表达了我们的心声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应该互帮互助相亲相爱)

三、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介绍:迈克尔.杰克逊

(1)出示漫画,问知道这是谁吗?

(2)请学生谈谈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印象。

(3)出示迈克尔.杰克逊变脸组图。

(4)欣赏视频:迈克尔.杰克逊MV

(5)教师总结,不能从单方面评论一个人,迈克尔.杰克逊不仅是精彩的舞者、歌手,还是位大慈善家。

2、简介:来昂内尔.里奇

3、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欣赏全曲

问:这首歌曲是为什么而创作?

(2)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资料。

(3)引申:迈克尔.杰克逊为美国卡特里娜遭受飓风的灾民写歌。

4、讲授音乐知识:

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种美国流行音乐。摇滚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是美国黑人音乐与南方白人的乡村音乐的融合。其形式以歌唱为主,音乐用电吉它、萨克斯、电贝司、键盘乐以及爵士鼓伴奏。

摇滚乐特点:是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舞蹈节奏,由爵士鼓奏4/4拍中的第一 和第三拍,其它乐器如电吉它等奏第二和第四拍组成。

5、介绍早期摇滚乐歌手:

普雷斯利、贝里、多米诺、刘弗斯、埃弗利兄弟等。1964年,英国?披头士?乐队(也有人译作?甲壳虫?乐队)首次在美国做访问演出,引起狂热反应。他们的演唱主要内容是表现爱情,也有反战、反暴力等内容。摇滚乐的歌声影响了现代美国人的艺术趣味。70至8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著名摇滚乐队有蓬克、滚石、索尔、重金属、雷普、波普等。其摇滚乐的著名歌星有迈克尔.杰克逊、珍妮特.杰克逊、休斯顿等。

四、欣赏《手拉手》

1、导入: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碰到困难我们要心连心,手拉手,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2、欣赏歌曲《手拉手》

思索:这首歌曲是第二十四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开的,在哪里?

3、学生学唱合唱部分。

4、讨论:《手拉手》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表达了人类哪些愿望?(向往和平,安宁)。

五、拓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1、导入: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中国北京召开,又是暑假期间,相信同学们肯定都很关注吧,那谁知道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什么?(《我和你》)谁演唱的?(刘欢、莎拉.布来曼)

2、欣赏MV《我和你》

思索:比较一下《手拉手》和《我和你》这两首歌曲,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3、学唱《我和你》

六、结束

1、师概括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在《我和你》的音乐中结束这节课。

1.4《夜莺》

教学目标:

1、了解雅尼及他的作品《夜莺》的音乐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与音乐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3、感受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电声音乐相结合的音乐魅力,学习电声乐队知识。教学重难点:感受乐曲的音乐情感,掌握电声乐队的常见形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聆听感受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乐曲《夜莺》导入本课

二、交流与欣赏作品《夜莺》

1、作者介绍

师:有一位音乐家,他喜欢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他便是——雅尼。雅尼,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是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先后在希腊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雅尼三部曲?。)

2、作品分析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他的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夜莺》。

欣赏的标题为《夜莺》的作品?让我们来听一下。

师:夜莺的叫声是通过什么乐器来表现的呢?

生:笛子

师:笛子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生:清脆、明亮、悠扬。

师:用笛子演奏的引子部分节奏舒展、自由,在最后的延音上,还加入了模拟夜莺歌唱的装饰音。

师:雅尼曾经说过:?用中国笛子来表现夜莺的叫声简直再合适不过了。?那么,雅尼作为一个外国音乐家选择中国竹笛加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他是想表现什么呢?让我们继续来听,再次感受一下乐曲的引子部分,体会一下他想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师:淡淡的弦乐远远的响着,竹笛开始吹出柔美悠远的旋律,就像月夜下,空旷的原野中,夜莺开始歌唱。

乐曲中出现过哪些乐器呢?

生:笛子、钢琴、弦乐器、乐队

师:雅尼就是将西洋乐器与我们的民族乐器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既充分发挥了各种乐器的个性特征,又让它们完美和谐地融汇在了一起。

师:乐曲结束了,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你觉得《夜莺》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夜莺》的创作特点:《夜莺》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肃穆,还有钢琴和电声乐队的雄浑、壮丽,最后还有人声的加入,充分显示了乐曲的独特魅力。

三、意境分析

刚健清朗的,明媚的如春天的阳光。仿佛把我们带去了那里,同雅尼一起倾听夜莺的歌唱。

雅尼带着他的《夜莺》来到了我们的北京紫禁城,为中国观众现场展示了这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一起来欣赏。

电声乐队常见的形式:

第一类,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子钢琴。

第二类,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曲,如二胡、笛子、古筝等。近年来电声乐队的发展、变化很快,新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不断涌现。

欣赏与对比歌曲

四、知识拓展。

师:如果在这首乐曲中将笛子出现的部分都去掉,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师:正像刚开始大家从雅尼的三部作品中能选择出《夜莺》一样,是中国笛子独特的音色,表现出了夜莺优美的歌唱,表达了雅尼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的电声音乐作品,都是将古典音乐与现代电声音乐相融合的乐曲,希望同学们课后借助各种渠道了解更多的电声音乐作品,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通过音乐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1.5《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欣赏合唱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各种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音乐律动(吉他演奏曲《铃儿响叮当》)

二、复习歌曲

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教师伴奏)

三、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播放另一版本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欣赏,感受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1、作品简介:这首儿童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乐曲: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几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3、大家讨论。

4、聆听不同风格乐曲(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爵士乐《雨中曲》、摇滚乐《we will rock you》)

5、教师环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跟伴奏演唱,注意表现由远及近的效果。

2、分组演唱。

3、唱得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那种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老师有个提议,看看能不能用我们手中的纸来模仿铃声呢?(跟伴奏)

4、不错,不过老师好像还不过瘾,毕竟不是真的乐器,下面拿出乐器,先研究一下怎么来演奏才能表现铃儿的声音。(个别起来说)

5、随伴奏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6、学生创编动作。并随音乐一起表演。

7、唱唱,跳跳,演奏。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在歌声中一起感受了圣诞节滑雪的快乐。同时也在音乐声中领略了三种不同的音乐风格,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会听到这样的音乐,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最后,让我们在乐曲《铃儿响叮当》中结束我们的音乐之旅吧!

2、音乐律动走出教室(吉他演奏曲《铃儿响叮当》)

1.6《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歌唱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请大家欣赏几首民歌.民歌的题材有几种?(课件)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方录音或者范唱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4、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

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旋律有什么特点?

A、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5、放开声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课件)

1、《茉莉花》者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山西民歌《茉莉花》苏南民歌《茉莉花》

河北民歌《茉莉花》

4、唱唱歌曲,并表演动作。

五、欣赏各种形式的《茉莉花》

《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臵,中华民族乐团出访欧洲时,曾经在世界顶尖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音乐,其中就有<茉莉花》.很受当地观众的喜欢.由此可见,《茉莉花》的魅力.1、电子琴曲《茉莉花》

2、古筝曲《茉莉花》

3、萨克斯独奏《茉莉花》

六、小结:虽然音乐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演绎这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的魅力。让我们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领取体会这首《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

齐唱歌曲,下课。第二单元魅力歌剧

2.1《猎人合唱》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学唱《猎人合唱》,并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技能目标: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并能表现歌曲欢乐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歌剧《自由猎手》的剧情及作者韦伯的生平和贡献。

教学的重点: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并能表现歌曲欢乐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三个部分不同情绪的演唱处理;演唱时的换气处理;歌曲第三个部分大量衬词的学唱,前依音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了解什么是歌剧: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和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音乐处于主要地位。歌剧是在欧洲发源而起的一种舞台剧,主要是通过演员的演唱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和我们国家的戏剧有点相似。

二、新课教学:

1、聆听范唱

通过聆听让学生初步接触了作品。让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并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音乐作品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2、了解歌剧背景:

(1)作者简介: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0岁学习演奏钢琴,以后又学习作曲,14岁时已写有不少作品。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成就卓著。其代表作品《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除了《自由射手》外,歌剧《欧丽安特》、《奥伯龙》也有较大影响。在钢琴作品中,《邀舞》颇为著名。

(2)歌剧《自由射手》简介:歌剧《自由射手》作于1821年,为三幕歌剧。歌剧脚本是依据阿佩尔和劳恩合著的小说《妖怪谭》中的一个故事写成的。1821年6月18日首演于德国伯林皇家剧院。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守林员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阿加特相爱。按传统规矩,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他才能继承护林官的职位并获准与阿加特成婚。在第一天的比赛中,马克斯遭遇失败,他为此而忧心忡忡。猎人卡斯帕尔早已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诱使马克斯去与魔鬼以灵魂交换百发百中的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言明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六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击一只白鸽。马克斯举枪之际,阿加特急叫?不要开枪?,因为白鸽是自己的化身。但枪声已响,阿加特应声昏倒,而中弹落地的却是暗中窥探的卡斯帕尔。王子非常恼怒,想要惩罚马克斯。这时,隐居在林中的一位老人出来为马克斯求情,善良的马克斯终于和阿加特结为伴侣。

三、歌曲分析:

此曲是歌剧《自由射手》第三幕接近全剧结束的一首男声合唱曲。《猎人合唱》的歌词,翻译版本颇多。尽管它们各具特色,但在内容上却是很一致的。歌词充分地表现了猎人们坚毅勇敢、勤于劳作的豪爽性格,也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热情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从音乐上看,歌曲的节奏生动、活泼,歌曲的旋律流畅、奔放,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

具体地说,这首合唱曲为E大调(原曲为D大调),2/4拍,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即:

A段的旋律流畅而豪放。它生动地描绘了猎人的飒爽英姿及森林狩猎的意境。B段歌词带有叙事性,其旋律前半部分节奏性较强,采用了同音重复及跳进的音程,音乐很富有弹性,给人以坚毅、稳健的感受;其后半部分的节奏略显密集,又多用级进音程,音乐显得流畅而乐观。

C段则完全使用了衬词,旋律多采用分解和弦音,其节奏含有马匹奔跑的节奏特点,因而给人以猎人骑马歌唱的印象。从这段音乐上看,它显得粗犷、豪放,充满了热烈、欢快的气氛。

四、学唱歌曲:

再次完整聆听,教师讲解:全曲分为三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16小节,通过旋律和歌词我们感受一下前16小节是一种什么样的演唱情绪,同时请同学们轻声随老师一块哼唱,注意歌词的断句(猎人们英姿飒爽及森林狩猎的意境)

第二部分音乐很富有弹性,给人以坚毅、稳健的感受,提示学生用乐观的情绪演唱。

第三部分的装饰音演唱是一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从歌曲所描述的情景发挥想象力,唱出马匹奔跑的情景,使演唱技能的掌握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顺带解决,淡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易于接受。

演唱全曲,在学生通过听唱和模唱A、B段旋律与歌词之后,让学生完成全曲的演唱。

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处理重难点:弱起、装饰音、重音、十六分音符是此歌曲的难点,可单独练习,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有表情自信的演唱歌曲:在 教师的钢琴伴奏之下,独立地完成全曲的演唱。提示学生注意控制音色、节奏、力度对比等,唱出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形像地用歌声表现猎人的飒爽豪放。(一首歌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唱,还要让学生唱好它,唱出歌曲欢乐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并能记住它的旋律。)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欣赏并学习了歌剧《自由射手》的选段《猎人合唱》。走进歌剧音乐,让我们看到了音乐园地的另一番景致,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惬意,那样的令人留连忘返……下次的音乐课上我们讲继续欣赏中国和外国的歌剧,了解外国的歌剧和中国的戏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饮酒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歌剧音乐,对歌剧音乐感兴趣,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2.能够感受《饮酒歌》的音乐情节,并能辨认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作者的贡献、歌剧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音乐家的风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讨论。

《饮酒歌》这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首歌。剧中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久病初愈,在家里举行宴会。青年阿尔弗莱德〃阿芒被朋友拉来参加宴会。在薇奥列塔生病的时候,许多有钱的朋友都远离了她,只有一个和她素不相识的青年每天暗地里送鲜花给她,并探问她的病情,这使薇奥列塔十分感动。在宴会上,薇奥列塔才知道:那个送花的人就是阿尔弗莱德。她非常高兴。席间,朋友们邀请阿尔弗莱德唱一首歌。他便借歌声向薇奥列塔表达了爱慕之情。他歌唱美好的青春、歌唱纯洁的爱情。薇奥列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的助兴更增添了宴会热烈的 欢乐的气氛。

《饮酒歌》为降b大调,3/8拍子,单三部曲式。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此时的旋律转入降e大调,情绪显得更加热烈欢快。

(2)歌剧《茶花女》简介

《茶花女》的简单剧情是:青年阿尔弗莱德与名妓薇奥列塔真心相爱。而阿尔弗莱德的父亲囿于门第之见,借口为了阿尔弗莱德的前途和幸福,要求薇奥列塔远离阿尔弗莱德。薇奥列塔痛苦地答应了下来。为了遵守诺言,她写信给阿尔弗莱德,故意说自己已经另有所爱。阿尔弗莱德不明真相。为了报复,他当众羞辱了薇奥列塔,由此而使得薇奥列塔病情加重。当阿尔弗莱德明白真相后,赶来探望薇奥列塔,而薇奥列塔已经病危。与此同时,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也意识到:是自己一手造成了这场悲剧。他也来到薇奥列塔身边并向她深深忏悔。但一切都为时已晚。最后,薇奥列塔将自己的画像送给了阿尔弗莱德便离开了人世。

(2)作者简介

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当意大利为摆脱奥地利的统治而掀起革命浪潮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革命歌曲来鼓舞人民的斗志,因而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美称。他一生创作颇多。其代表作有歌剧《利戈莱托》(即《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假面舞会》、《阿伊达》等。

2.组织小组讨论,同学各抒己见。

3.歌曲学唱:

具体实施:

(1)整体聆听在过程。

(2)分段聆听

4.练习、展示

5.评价.6.教师总结。

2.3《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教学目标:

复习欣赏《饮酒歌》,聆听《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比较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歌剧中常见的几种演唱形式——独唱、领唱与合唱,初步认识这些形式在歌剧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认识了解威尔第和罗西尼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重点:本课以《我是城里的大忙人》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下面播放剧目《饮酒歌》,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的特点,并猜猜哪个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

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

师:引出音乐剧的概念。(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剧《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1)媒体播放音乐剧《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作者是谁?初步了解作者。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等图片。)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一首抒情曲。这部歌剧隐含着剧中人费加罗对贵族阶层机智的讽刺和揭露,并折射出作者向往自由、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九年级上册 27 反抗压迫的民主要求。进一步说,这首歌曲虽不是典型的歌剧咏叹调,但它却很好地表现了剧中人费加罗的思想感情,并将费加罗那种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性格以及热情欢快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了解问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的成就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生于意大利贝萨洛。十岁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从马太学对位。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在他的代表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中,他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的搁笔之作《威廉〃退尔》,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且推进了大歌剧体裁的形成。此后近四十年不事歌剧。在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灰姑娘》、《贼鹊》、《奥塞罗》、《摩西》等。

四、音乐剧《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的剧情的展示。

播放《我是城里的大忙人》剧情视频

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归纳总结为:音乐剧的概念、音乐剧《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的作者、推动音乐剧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2.4欣赏《绣红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剧排演方法,了解歌剧排演的基本技能。通过欣赏、模仿、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参与和创新能力。

2、实践排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给学生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一个展示的舞台,一次愉悦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互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教学重点: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方法、技能。实践排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感受、体验歌剧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歌剧表演的要点,领会和理解剧情主题,并付诸实践。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简易教具

五、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两段视频,找出不同之处。

2、点明课题:排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了解歌剧《江姐》

3、播放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片段,要求:在欣赏的同时,归纳出歌剧的基本要素。

(二)新课教学

1、在排演歌剧之前,先了解和练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

(1)表情练习

(2)不同情绪的声音表演练习(3)无实物表演练习

2、模仿和排练

(1)请同学再看一次视频

(2)安排角色: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每组选出1位导演负责前台排练,每组再 选出9位同学做演员,分别担任?江姐、华子良、孙明霞?和?台前难友6人?。

(3)学生自主排练、教师现场指导。

3、分组表演歌剧《江姐》选曲《绣红旗》。

(三)评价小结

1、担任?导演?两位同学交叉对两组的表演作简单的评价

2、教师点评:两组的优点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

(五)教师小结,下课。

2.5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欣赏《卡门序曲》,听辨乐曲中三个音乐主题运用乐器的不同和乐段情绪的变化,学唱主题旋律。

2.了解序曲在歌剧中的主要作用,区分管弦乐序曲与歌剧序曲的不同。

3.了解什么是回旋曲式。

4.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作品《卡门序曲》,学唱其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音乐的大家庭中,还有一位重要的成员:它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

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就是歌剧。

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歌剧的音乐片段,请大家听完这段音乐回答几个问题:

1、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请你选择一下?(热烈欢快的)

2、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非常高兴,我们同学有敏锐的听觉能力,这段音乐是描绘了斗牛场的情景,它选自歌剧《卡门》,作于1874年,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

二、新授

(一)音乐知识:

1、简介作者:这么美妙的音乐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呢?他就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大屏幕)。

2、这首音乐作品的名字就叫《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那么什么叫序曲呢?(生回答)其实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话剧等戏剧于演出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它带有暗示于剧情的意义,这类序曲统称为?歌剧序曲?。近代,产生了专门为音乐会而创作的与戏剧无关的序曲,人们称之为?音乐会序曲?。

3、作品介绍:

同学们知道卡门是谁吗?卡门是一个姑娘的名字,这部歌剧里有三个主要人物:(点击)卡门---烟草女工,霍赛----卫队下级军官,还有一个是斗牛士-----埃斯卡米洛。

霍赛钟情于卡门,并参与了卡门的烟草走私,但卡门却与斗牛士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霍赛刺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所以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结束,充满了悲剧色彩。(点击大屏幕)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得是它的开场音乐也就是序曲---《卡门序曲》

(二)分段聆听——体验

师:这首序曲共有三个音乐片段

1、我们先看第一一音乐片段

A,请你聆听并思考:

A:这段音乐的情绪?(热烈欢快的,当这一主题从乐队中忽然升腾起来的时候,谁会不为这振奋呢?)

B:演奏的乐器?(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C: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在欣赏音乐之前,老师可以告诉你一个秘诀:就是聆听音乐的同时并跟着音乐哼唱,你一定会找到音乐的感觉。

不信你试试?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跟着音乐哼唱一下)

2、师:我们来看第一插部B

A、这部分的情绪是如何的呢?与第一段的情绪相比怎样?(欢快的,没有第一 段热烈)

B、它又运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少打击乐,情绪较前一段较柔和一些)

C、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妇女和儿童跳跃、欢唱的场面。)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播放音乐B)

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围观的人群,一起哼唱一下。

3、第二插部C

A:情绪如何,有变化吗?(雄壮威武的)

B:你觉得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乐曲的演奏是在一个高度上吗?增添了哪些乐器?力度有什么变化?(弦乐组奏主旋律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抒情细腻、感情真挚。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重复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有一种必胜的信心。第二遍的力度比第一段强)

C: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英勇的斗牛场面)

D:我们一起跟着旋律哼唱一下(师弹琴生唱旋律),去感受一下斗牛士的那种威武的应用形象。(点击大屏幕)

E:师:大家唱的非常不错,老师也想来一遍,我之前为这段音乐配上了歌词,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唱一遍,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可以吗?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我想请大家帮个忙,给这段音乐起个题目(生回答)《斗牛之歌》

师:下面我请大家一起来演唱这首《斗牛士之歌》前一部分由女生唱,后一部分请男同学加进来一起唱。(播放音乐)

师:看样子老师的问题并没难倒大家,这三段音乐组成了这首卡门序曲,那么它们的顺序是如何的呢?(用手势表示出)

(三)总体欣赏——体验

1、师: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感受它的演奏顺序:(放音乐)师根据学生的举手在黑板上板书ABACA 同意吗?(出示大屏幕)那谁来小结一下,什么样的结构成为回旋曲式结构。生小结。

2、师:那我就把你们的回答归纳总结(点击大屏幕)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 重复的段落(主部A)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题之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的结构形式。

它是一种曲式结构。

(四)情感体验与分析

1、师:既然这A出现了三次。这三次A有变化吗?(一次比一次强),那你能用动作去表示三次的不同吗?(生回答)那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第一组,第二组用动作去表示B,第三组用动作表示C。

(师巡视指导)看学生的情况而定播放音乐 A设计:邀请第二,第三加进 B设计:搭手围观的人群,四处张望 C设计:由一两名同学手持道具(红布)表演,大家齐唱《斗牛士之歌》

2、播放音乐进行表演。师:大家的表现非常精彩,让我看到了你们非凡的表现力。

三、拓展与延伸:

四、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生活美的表现,让我们一起畅游于音乐的海洋,共同去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比才的管弦乐演奏的《卡门序曲》,起立下课。

第三单元西南情韵

3.1《歌唱美丽的家乡》、《苏木地伟》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西南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3、了解?飞歌?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了解?飞歌?及其特点。

教的方法:三疑三探

学的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播放歌曲《大地飞歌》进行导课。

2、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3、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

(1)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节奏宽广、旋律起伏

(2)什么民族的民歌?

a、介绍苗族概况(幻灯片显示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

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b、介绍?飞歌?飞歌?的特点是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讨论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

2、整理回答问题。

3、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1)师逐句教唱,生逐句学唱。

2)师生完整唱歌曲(伴奏音乐,师指挥)

3)学生完整唱歌曲(师钢琴伴奏)

4、扩充、发展

1)学唱歌曲《苏木地伟》

2)学习什么是酒歌及其特点。

3)区分好飞歌和酒歌。

三、小结

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让我们相约再次走入中国民歌。

四、作业

有感情的背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苏木地伟》

3.2《布谷催春》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态度目标:能够认真的学唱歌曲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歌词的内容,感受歌曲旋律的欢快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以及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歌词的内容,倾听歌曲并能感受歌曲旋律欢快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以及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教学准备:

1.杜鹃鸟、花、草、柳树图片课件、歌曲视频音乐。

2.沙锤、响板、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喔,原来是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布谷鸟的叫声)

2.师:学生听得很准确,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它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以它的名字为题遍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布谷催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基本部分

1.听音乐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听音乐时拍手

2.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

A.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B.教师根据画面进行全面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春天来了,什么青又青?什么香又香?谁穿上了绿衣袍?谁在叫?

回答:春天来了,草儿青又青,花儿香又香,柳树穿上了绿衣袍,布谷鸟在叫。学生回答得真棒,让我们再来巩固歌词一遍吧!

4.学生跟随音乐学念歌词一遍。

5.学生随音乐用?啦?轻轻地哼唱歌曲一遍。(在唱之前先用啦做一个发声练习)

6.师利用图画教学生教唱一遍歌词。(同时帮助学生记忆歌词)7.请学生跟随音乐旋律再唱一遍(摇头)

8.请学生边唱边做动作。第一遍拍手;第二遍拍腿;第三遍转手腕

9.请学生跟随伴奏唱一遍。请唱歌唱得最好的学生来参加我们的合唱队。

三、结束部分

1.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合唱队、乐器队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催春》,感受了布谷鸟的美妙叫声,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美丽,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与布谷鸟告别吧。

听音乐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3.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教唱法,引导法、聆听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培养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自我的能力。

四、教具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琴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课件展示乐从景观(自动切换放映)。

(二)引言:

欢迎各位来听课的老师,欢迎我们来自远方的客人。热情好客是我们乐从人的特点。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做了进行的准备,为你们热情介绍我们的家乡??乐从。我们班的同学希望您也会喜欢上我们的家乡,留在乐从。

(三)或许您还并不了解乐从,别着急,下面有请我们第1组的同学来为您介 绍。第1组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利用好地图,介绍乐从的自然条件。

承转:原来我们的乐从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方便,真不愧是风水宝地。对这个方面大家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活动:谈自己的疑问或想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四)乐从的自然条件虽好,可是经济是生活的保障,乐从的经济怎样呢?有请第6、7小组的同学。第6、7小组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利用课件介绍乐从的经济特色。学生活动:谈自己的疑问或想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承转:乐从是一个商贸重镇,尤其乐从的三大专业市场声名远播。只要我们有双勤劳的手,就有几乎在乐从开创一番事业,过上幸福生活。

(五)?民以食为天?,乐从可有些什么好吃的?请3、4组同学为我们介绍。第3、4组同学先用课件介绍乐从因交通方便,聚集有各地风味饮食,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顺德美食请听课老师和同学吃。

(六)或许介绍到这里,我们的客人已经有心留在乐从。可是乐从居住条件如何呢?有请第5组同学为我们介绍。第5组同学利用课件介绍乐从的有名酒店和居住小区、商品房。学生活动:谈自己的疑问或想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七)?回顾过去,乐从人骄傲万分;展望未来,乐从人豪情满怀?。如今乐从仍在不断发展,请同学们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1、身边有哪些变化?

2、我能为乐从发展做什么?

六、板书设计:《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一.作者简介

二.欣赏乐曲

三.教唱歌曲

七、教反思:

3.4欣赏《赶摆路上》

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欣赏《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将少数民族迷人的风情展现在学生面前;学会用竖笛演奏《瑶族舞曲》。

过程和方法:欣赏法,引导法、演奏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

教学重点:欣赏《赶摆路上》,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迷人的风情。

教学难点:竖笛吹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谭件;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琵琶、阮、月琴等民族乐器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赶摆路上》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聆听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感受其和谐的效果。

(3)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4)欣赏《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

2.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1)播放管弦乐《瑶族舞曲》,使学生感受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和主题旋律,熟悉曲调。

(2)请学生谈谈这首乐曲描绘的场景。

(3)教师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曲式结构。

(4)学生练习吹奏主题旋律,注意旋律的流畅,老师可帮助克服技术难关。

(5)请学生谈谈竖笛吹奏的《瑶族舞曲》和管弦乐《瑶族舞曲》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6)让学生练习用三角铁、碰铃按×××|×××|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以此感受乐曲欢快而鲜明的节奏。

小结与反思:

第四单元经曲交响

4.1演唱《念故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自然音阶中的大三度、小三度音程、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的音乐知识;加强大、小三和弦音高的记忆,提高音准演唱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轻声、高位臵的发声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恰当表现歌曲力度,并利用和声知识为歌曲部分旋律配第二声部旋律并准确演唱

情感与价值:将所学和声知识在这首歌曲中运用于创作,围绕音乐本体,使学生在音乐音响中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和艺术魅力,培养创作兴趣,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轻声高位臵演唱歌曲,恰当表现歌曲力度;创作歌曲第二声部旋律并准确演唱。

三、教学难点:创作歌曲第二声部旋律并准确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知识:三度音程及大三和弦

(1)大三度音程:

(2)小三度音程:

(3)大三和弦:

(4)小三和弦:

2.听记节奏

3.给加节奏加入旋律视唱

【设计思路:训练学生听记能力与视唱能力,将技能训练与本课教学内容结合】

(二)新授

1.歌曲学习

(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速度、力度

(2)介绍作者及作品,学生简单了解认识

(3)视唱曲谱,解决音准难点,提醒学生轻声高位臵演唱及换气点

【设计思路:分化难点,及时解决,训练学生良好地演唱方法】

(4)提醒学生力度标记,按力度要求演唱旋律

(5)分析歌曲结构,旋律特点

(6)演唱歌词,提醒学生换气位臵、轻声高位、力度表现准确

2.歌曲创作

(1)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过的和声知识,为歌曲部分配第二声部旋律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选择好的创作同学们试唱

(3)试唱老师给出的旋律并分声部配合演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唱能力】

3.师生评价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发言:本节课知识方面、技能方面的收获与要求;

2.教师总结本课同学们的综合表现及有待提高之处

4.2《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意)》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前言:

本学期来,我们欣赏了交响音乐中的序曲、、、等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的作品。

2.听一音乐主题《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此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何种情感?是哪个国家、那一位作曲家的什么作品?

导入:本课将欣赏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二、介绍作品、作者

1.简介交响曲

(1)提问交响诗的特点?(交响诗是一种内容比较具体的、有标题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它多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

(2)介绍交响曲的特点(课件):交响曲是结构宏伟、庞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它通常包含四个乐章,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交响曲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反映重大的题材表现深刻的情感体验。曲中几个乐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乐章可以单独演奏,但连续演奏时几个乐章的顺序不能改变。

2.介绍德沃夏克(课件一组配乐画像)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3.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三、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

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开始上课时我们已听过,现在请同学们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2)讲有关这个主题的来历的黑人姑娘的故事。

3.听辨b主题(课件旋律)

是何种乐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4.吹奏、比较c、d两个主题(课件两个主题和问题)(1)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2)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对比旋律时,教师用竖笛吹奏c主题,学生吹奏d主题;讨论、比较后,填表格。

5.听连接部活泼、欢快的舞蹈性主题

四、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

1.要求: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2.观看录像。(课件)

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

(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

(2)(课件)结构图,并讲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 复三部曲式

(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学唱歌曲《念故乡》

1.简介:《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我国音乐家李叔同根据乐曲情感填词为歌曲《念故乡》。

2.全体同学用竖笛吹奏此曲。

3.唱词。注意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

六、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4.3《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学生基本上能够唱出两个主题部分旋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的意志品质,完善自我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理解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情感和音乐主旨;能够简单的区别主题之间的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具学具: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方法:讲解法、欣赏法、视唱

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聆听讲解视唱感受乐曲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的主题并提问: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乐曲,那么谁能说出它的作曲者和乐曲的名称。

二、教学新课:

(1)播放完整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CD,同时让学生在乐曲播放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题:听完讨论?你在听乐曲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

(2)第二次放乐曲,并用乐曲做背景,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作品。

思考题:贝多芬的生平经历与命运这部交响曲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注:不幸 的生平使贝多芬的热情和冲动达到顶峰,从而迸发出了与命运抗争的创作乐思。

(3)看《第五(命运)交响曲》的VCD。

思考题:乐曲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注意听出或唱出主题旋律听完讨论

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4)开展活动:让学生按照分组:用肢体语言把添了词的两个主题旋律和动机尽情的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表演也可以多个人表演)。

(5)思考题:让学生总结两个主题旋律有什么不同?(尽量从情感变化,节奏和力度上考虑)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按照分组:用肢体语言把添了词的两个主题旋律和动机尽情的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表演也可以多个人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我们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学会做人,并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五、布臵作业:

谈谈欣赏完《第五(命运)交响曲》的深刻感受是什么?(从乐曲的主题中:获得了一个怎样的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用这种思想怎样激励自己战胜困难?)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4.4《地平线交响曲》

教学目标:了解《地平线交响曲》的作者,创作特点、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引入:叶小纲的《地平线交响曲》

二、作品简介:

《地平线:叶小纲管弦乐作品选集》作于1985年,同年12月由北京中央乐团演出于作曲家的首次交响作品音乐会,1986年由施明汉指挥香港管弦乐团演出于香港。在1989年又由郑小瑛指挥演出于芬兰。该曲在1993年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地平线》是作曲家在中国上演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三、作者简介:

叶小纲,广东南雄人,1955年9月23 日出生于上海,是我国当代乐坛成绩斐然的作曲家之一,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Composer in residence)、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委员会副主任(vise Chiar of creativity society)、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及美国作词作曲家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Authors and Publishers。ASCA会员。与大多数同龄的作曲家热衷于西方先锋的作曲技法和无调性音乐写作有所不同,叶小纲的音乐既手法新颖,又结合民族传统因素,还富于内在的激情。结合作曲家本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在旋律、和声、曲式和配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将各种技法巧妙地融入其所作的音乐之中,自然流淌,毫无斧凿之痕,体现了大家风范。美国?音乐美国?杂志评论叶小纲的作品时称其为?中国的巴赫?;世界著名的作曲大师约翰〃克里亚诺称叶小纲的音乐?感人至深,技艺高超,那么优美但精神上却总能给予人激励,充满魔力而令人惊奇不已?。叶小纲的音乐至今已在世界各地演出,世界许多艺术节和著名团体都演出过他的作品,1995 年,叶小纲签约德国?逆特?(SCHOTT)音乐出版社(贝多芬、瓦格纳乐谱的同一出版商),成为这家国际最著名的音乐出版社成立 250 年来签约的第一位中国作曲家,为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叶小纲的音乐创作领域非常宽泛, 涉及到了交响乐、歌剧、舞剧、室内乐以及影视音乐等。叶小纲的作曲技术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个性化与多元化等许多特点,十分值得学习与借鉴,但他的作品也具有较大的分析难度,对分析研究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四、叶小纲及其创作简介

叶小纲经历了中国20世纪与21世纪不同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变迁,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作曲家自生的不断进步与不断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他的音乐创作与创作风格也经过了不同阶段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出国前(1978——1987)

叶小纲的主要创作还处于寻找自己音乐语言和探索音乐风格手段这一状态,这种情况是一个青年作曲家成长中的必然。一些早期作品,如声乐曲《江汉素描》、《小提琴协奏曲》、《北京故事))(原名《老人故事》)等,技术程度上应该说没有比现在的作曲学生深(比如叶小纲自己的学生),但当时显示出来的艺术倾向为叶小纲今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基础。应该说那时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于八十年代初整个思想文化界全面繁荣的惠泽,来自于在?文革?中叶小纲大量阅读鲁迅作品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不全面也不成熟的整体认知。《地平线》(第二交响乐)就创作完成于这一时期。

留美期间(1987——1994)

叶小纲的写作状态较为自由,题材样式也较多样化。应该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迷竹》、《马九匹》、《释迦之沉默》、《最后的乐园》、《黑芒果香》、《Strophe》、《叙事曲》、舞剧音乐《**六世情诗》、《诱僧》、《红雪》、《停车暂借问》、民乐作品《新月》、《冬 II》、《The Far Calls》等。这些作品直抒胸臆,很少考虑听众这一方,由于是国际市场,当然?中国牌?的意图也比较明显,音响基础大都来自于中国南方的民族音乐,广东、苏南甚至越南、缅甸、印尼等地,这与叶小纲出生于南方有渊源关系。

回国后(1994 至今)

叶小纲的创作情况稍复杂些,作品写了不少。如《长城交响曲》、《西藏之光》、《春天》、《冬 III》、《山鬼》、《将进酒》、《林泉》、《九乱》、《潮》《Marginalia》等,还有大量影视音乐作品。这期间作品是多样化状,应该说叶小纲又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积累?的阶段。由于写影视音乐,叶小纲有大量的机会在全国各地跑,那么多不同地域和地貌,各地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与风土人情,甚至不同的湿度和气候,都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气质。叶小纲评价这一时期自己的作品时说?恐怕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知。我一直认为作曲是个百年事业,人才是以百年为单位的?。

五、曲式结构分析

叶小纲的《地平线》(第二交响曲)是一部包含管弦乐队与人声(女高音和男中音演唱)的单乐章的音乐作品。其整体的曲式保留了传统的复三部曲式结构框架,结构较为清晰。仅仅从曲式图表上看似乎是较多地继承了传统,但如果仔细研究其内部结构会发现其存在新颖之处,内部的曲式结构值得深入研究。

第一节《地平线》前奏部分曲式结构与结构特点

各部分的曲式结构特点

第一部分前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三段曲式结构,材料中出现了全曲的核心材料与主要主题材料。这种结构安排淡化了复三部曲式中前奏部分不能自成体系的特点,有多乐章结构的痕迹,前奏是对全曲的一个引领,预示了作品的风格,整部作品就像是由前奏部分发展、变化而来。

第二部分首部是一个传统的二段曲式结构,有明显的对比:首部的第一部分是戏剧性的、歌唱性的(男中音与女高音演唱的),第二部分是抽象性、器乐性的,两者反映了作为人类表现的音乐和作为客观、自律的音乐间的对立。声乐部分与器乐部分在音色、力度、速度、节奏、节拍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中部在传统的范围内对曲式结构进行了深入地实践与探索,在继承传统的复三部曲式中部曲式结构写作的基础上,大胆地加进了一个类似于奏鸣曲式展开部的部分,对传统的曲式结构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无论是音乐材料、调性等各个方面都与首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采用这样结构组织方式,探索了极具个性的结构组织模式和技巧。这首交响曲的其它部分形式都是清晰的、?古典的?,因此在中部使用一个综合材料写成的部分,是拿新古典主义的健全去冒险。然而实践证明,叶小纲的做法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功。不同的主题(包括已经出

现过的和新材料)在一起,激化了矛盾冲突,矛盾力量的发展与解决在立体化的空间进行。音乐材料通过扩展、分裂产生了一个恰当的高潮,高潮的出现也满足了整首作品的需要。再现部分是对全曲的概括总结,在这一部分中既有引子的再现又有主要主题与核心材料的再现。

无论从曲式结构、音乐材料、调性、旋律进行等方面,前奏部分都预示了这是一部 ?民族民间加现代手法?,也就是将民族音乐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等融为一体、独具个性的现代音乐作品。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

5.1《前门情思大碗茶》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课学会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并能跟着伴奏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对《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内容?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所体会.3.对于中国的曲艺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并知道中国各地方曲艺艺术名称及特点。

教学重点:

对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能够了解歌词意境,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每句乐句之前的空拍;模仿京腔的?儿化?音;乐句的装饰音。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

1、在《故乡是北京》音乐声中开始上课。提问:这种歌曲有什么特点?是戏曲还是歌曲?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处。

2、引入戏歌:新音乐体裁。将京剧和音乐、歌舞节目揉合在一起,对戏曲进行包装。起到了更加普及京剧作用。把京剧和现代年轻人的歌曲嫁接一番,这也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

二、学习歌曲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欣赏一首戏歌──《说唱脸谱》。《说唱脸谱》这首歌是8年级学习过的歌曲,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京味?,这也是京剧唱腔的一大特色。今天我们欣赏跟它风格相似的作品《前门情思——大碗茶》。

㈡歌曲欣赏

1、欣赏原唱,讨论:

2、学生自由讨论,老师补充。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范唱中跟唱学习歌曲。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范唱,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跟随录音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课堂拓展

1.首先欣赏另一首风格相似的歌曲《故乡是北京》

现代流行音乐中也溶进了不少传统戏曲成分,来宏扬民族文化,比如周杰伦歌曲《我的地盘》MV中的京剧表演;还有最近流行的歌曲《One night in Beijing》(北京一夜)中运用花旦唱腔;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背景音效用京剧武场的锣鼓经等。这些,都起到了更加普及京剧作用。把京剧和现代元素嫁接,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

2.欣赏京韵大鼓《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5.2《丑末寅初(片段)》《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目标:

1.对我国曲艺音乐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能主动搜集并学唱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曲艺音乐。

3、聆听对比《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

4、能辨别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和粤曲小调。

教学重点:聆听对比《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辨别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和粤曲小调

一、《丑末寅初(片段)》

1.音乐分析

该唱段是骆玉笙的一个精彩唱段。唱词中巧妙运用了?顶真?及?加垛?手法,曲调轻快活泼,强调变化多样,酣畅淋漓,全曲一气呵成。

2.相关知识

【京韵大鼓】

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同时在全国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京韵大鼓有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刘?、?白?、?张?三大流派。其中以刘宝全的艺术造诣最高,贡献最大,时人称其为?鼓界大王?。

【骆玉笙】1914年生,艺名小彩舞。她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在?刘派?的基础上,又集?白派?、?少白派?之长,充分运用她嗓音音域宽广、吐字清晰、韵味浓郁的特点,创立了?骆派?。

代表作品:《剑阁闻铃》《击鼓骂曹》《丑末寅初》

二、《蝶恋花〃答李淑一》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陈调?、?俞调?、?马调?。

三、拓展

《荔枝颂》

【粤曲】

是用广东方言演唱的曲艺种类,流行于使用粤语的地区。粤曲的常用伴奏乐器为:高胡、椰胡、秦胡、二胡、大提琴、月琴、琵琶、三弦、扬琴、喉管、竹笛、洞箫等民族乐器,有时会加用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管等。粤曲常用唱腔是?梆子?和?二黄?。前者易于表现欢悦、爽朗,且有叙述性的特点;后者流利平和,抒情性强。

四、曲艺知识小练习: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剧四大名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剧的唱腔分为______和_____两种。

4、京剧的伴奏称为_______。分为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5、[唱词]?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①《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中的唱段。

②京剧被炎黄子孙称为()

③京剧中的?梅派?创始人是()

A 《霸王别姬》国粹梅兰芳 B 《贵妃醉酒》北京歌剧梅葆玖

C 《霸王别姬》国粹荀慧生

D 《红灯记》国宝尚小云

6、豫剧《花木兰》的故事取材于南北朝的。剧情是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保家的故事。后改编为豫剧,又称《谁说女子不如男》。

A、《木兰辞》 B、《花木兰》 C、《刘胡兰》 D、《穆桂英挂帅》

7、京剧表演的基本功、、、。

A、唱、念、做、打 B、说、学、逗、唱

C、生、旦、净、丑 D、唱、念、打、坐

8、【2007基本能力高考】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京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②京剧唱腔主要使用?西皮?和?二黄?

③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独树一臶的?梅派?表演风格

④京剧人物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丑角主要是指丑陋的反面人物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9、京韵大鼓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刘?、?白?、?张?三大流派。其中________ 被称为?鼓界大王?。

10、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他自幼生活在当时社会的最底层,但他热爱音乐,勤学苦练,留下了《听松》、《龙船》等传世佳作。特别是二胡曲《二泉映月》,更深刻地层示了他身处困境而对光明和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这说明: ① 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 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看个人运气 ③身处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要自强不息 ④胜者王侯,败者寇(C)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请找出与下列剧种相应的发源地(2分)

安徽()河南()湖北()浙江()山东()

1、吕剧○

2、楚剧○

3、豫剧○

4、黄梅戏○

5、越剧

A、4○1○2○3○5 B、○4○3○2○5○1 C、○4○2○3○5○1 D、○5○2○3○4○1

12、在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家三口对答式演唱的蒙族小曲《吉祥三宝》被称为?晚会最大的亮点?。这首歌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是因为它传递了一个当下人们深切关注的主题:爱与和谐。

蒙古族民歌题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民歌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具有叙事性。

请说出下列蒙古民歌分别属于哪一类?《森吉德玛》《辽阔的草原》

13、相声属于________艺术形式;

A.民族曲艺 B.说唱 C.戏曲 D.歌剧

1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相声的基本功?

A.说 B.唱 C.演 D.学

15、雕塑《说唱俑》表现了古时候艺人表演时的情景,请问它是哪个年代的作品?

A.宋朝 B.汉朝 C.秦朝 D.明朝

16、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取自地方戏曲()

A.绍剧 B.粤剧 C.越剧 D.黄梅戏

17、?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风琴

18、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为基本特征

A、自由性 B、即兴性 C、创作性 D生动性

19、《弥渡山歌》是()民歌

A、云南民歌 B、藏族民歌 C、内蒙古民歌 D、新疆民歌 20、《中花六板》属于江南()乐

A、丝竹乐 B、打击乐 C、管弦乐 D、拉弦乐

2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

A、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B、希腊悲剧和戏剧;印度梵剧;中国京剧《牧歌》《嘎达梅林》 C、中国黄梅戏;意大利歌剧;印度梵剧;

D、中国京剧希腊悲剧和喜剧中国豫剧

22、下列哪一首作品不属于广东音乐

上一篇:来自秋的感动作文下一篇:1月.每日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