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句式杂糅

2025-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病句句式杂糅(精选3篇)

高考病句句式杂糅 篇1

(1)表时间。

长达„„之 久 例:这架航天飞机的研制,耗时长达六年之久。

修改意见:或说“长达六年”,或说“达六年之久”。

(2)表限制。

超过„„以上 例:到本超市购物,每人每次消费金额超过50元以上者,有礼品赠送。修改意见:或说“超过50元者”,或说“ 消费金额50元以上者”

(3)表对象

对于„„上 例: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修改意见: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4)表决定

以„„即可 例:关于“春游”的众多方案,以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修改意见:或说“以张科长的方案为宜”,或说“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5)表事由

借口„„为名 例: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修改意见:或说“借口两名士兵失踪”,或说“以两名士兵失踪为名”。

(6)表构成

由(包括、分)„„组成 例: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修改意见: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

(7)表意愿

本着„„为原则 例: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修改意见: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8)表被动

被(受)„„所 例:这位喜剧小品演员,深受观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观众喜爱”,或说“深为观众所喜爱”。

(9)表原因

原因是„„造成(引起、作怪)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或说“其根本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10)表数量

高达„„之巨 例:赖昌星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海关大肆走私,累计逃税金额高达530亿元之巨。

修改意见:或说“高达530亿元”,或说“达530亿元之巨”

(11)表目的

旨在以„„为目的 例: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修改意见:或说“旨在‘打击毒品、遏制犯罪’的‘利剑’行动”,或说“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

(12)表范围

大多以„„为主 例:这次参加“神舟六号”研制的科研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从而实现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

修改意见:或说“科研人员大多是青年人”,或说“科研人员以青年人为主”。

(13)表依靠

靠的是„„取得的 例: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修改意见:或说“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或说“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另外,常见的杂糅格式还有: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大约„„左右(“大约„„”和“„„左右”),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和“„„的原因”),供„„之便(“供„„之用”和“以便„„”),等等。

【补充】

错误格式 正确格式 正确格式

本着„„为原则

本着„„原则

以„„为原则 2

对„„没有引起重视

(什么人)对„„没有重视

(什么事)没有引起重视 3

是为了„„为目的 以 „„为目的„„是为了 4

对于„„问题上

对于„„问题

在„„问题上 5

由于„„下

由于„„

在 „„下 6

原因 是„„造成的 原因„„是

是由 „„造成的 7

经过„„下

经过„„

在„„下 8

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9

借口„„为名

借口„„

以„„为借口 10

是因为„„的原因

是因为„„

„„是原因 11

有„„组成 有„„

由„„组成 12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

是„„取得的 13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

„„是十分重要的 14

围绕以„„为中心

围绕„„中心

以„„为中心 15

大多以„„为主

大多„„

以„„为主 16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

由„„配制而成的 17

是由于„„的结果

是由于„„

是„„的结果 18

深受„„所

深受„„

深为„„所 19

长达„„之久

长达„„

达„„之久

旨在以„„为目的旨在„„

以„„为目的 21

以„„即可

以„„为宜

„„即可 22

传来一个声音说

传来一个声音„„

„„说 23

必须拥有„„缺一不得入内

必须拥有„„

„„缺一不得入内 24 „„也是最容易出现的现象的 „„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最容易出现 25 初衷是对„„有意义

初衷是„„

„„对„„有意义 26

我们有„„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我们有„„感觉

„„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常见赘余类型

一、动词类赘余 白白虚度(“虚”含“白白”意,“白白”赘余)被应邀(“应邀”含“被”意,“被”赘余)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含“被人笑”意,“被人”赘余)到此光临(“光临”含“到”意,“到此”赘余)非常嗜好(“嗜好”含“非常”意,“非常”赘余)非常酷爱(“酷爱”含“非常”意,“非常”赘余)共同协商(“协商”含“共同”意,“共同”赘余)过度酗酒(“酗酒”含“过度”意,“过度”赘余)过分溺爱(“溺爱”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分苛求(“苛求”含“过分”意,“过分”赘余)过高奢望(“奢望”含“过高”意,“过高”赘余)凯旋归来(“凯旋”含“归来”意,“归来”赘余)可以堪称(“堪称”含“可以”意,“可以”赘余)来家造访(“造访”含“来”意。“来家”赘余)免费赠送(“赠送”含“免费”意,“免费”赘余)十分罕见(“罕见”含“十分”意,“十分”赘余)随便苟同(“苟同”含“随便”意,“随便”赘余)随意漫谈(“漫谈”含“随意”意,“随意”赘余)快要垂危(“垂危”含“快要”意,“快要”赘余)突然顿悟(“顿悟”含“突然”意,“突然”赘余)一致公认(“公认”含“一致”意,“一致”赘余)值得可敬(“可敬”含“值得”意,“值得”赘余)

二、形容词类赘余

炎热、雪白、笔直、通红、稀烂、飞快、精光、崭新、冰凉、死沉、烂熟、巨大、繁多、酷热、众多、广大等本身带比喻性成分或表程度成分的形容词的前面如果有表修饰的程度副词,那个程度副词是赘余成分。如:“十分炎热”(“十分”赘余),“非常雪白”(“非常”赘余)。

三、名词类赘余 多年的夙愿(“夙愿”有“多年”意,“多年”赘余)多虑的想法(“虑”有“想”意,改“虑”为“余”)漫山遍野到处(“漫山遍野”即“到处”,两者留一)目的是为了(“目的”即“为了”,两者留一)目前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含“目前”意:“目前”赘余)无用废话(废品、废物„„)(“废话、废品、废物„„”含“无用”意,“无用”赘余)人民生灵涂炭(“生灵”含“人民”意,“人民”赘余)原因是因为(“原因”即“因为”,两者留一)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含“意见”意,“意见”赘余)

四、代词类赘余

我的寒舍(舍弟、贱内、家严、拙作„„)(“寒舍、舍弟、贱内、家严、拙作”均含“我的”意,“我的”赘余)

诉诸于武力(公诸于众、见诸于报刊、付诸于流水„„)(“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与后面“于”重复,可删“于”或改“诸”为“之”)

五、概数词赘余

大约10岁左右(上下)约摸10岁左右(上下)大概10岁左右(上下)至少3名以上(左右、上下)至多3名左右(上下、以下)近3名左右(上下、以下)平均85分以上(以下)

最少80分以上最小10岁以上最高85分以下最低60分以上上列表概数的词两者只能留一,如:大约10岁,或10岁左右,或10岁上下。否则赘余,变成病句。

六、副词类赘余

防止不要发生事故、杜绝不要大吃大喝、切忌不可喝生水、避免不受侵害(例子中“不要”、“不可”、“不受”均属赘余,必须删去,否则意思表达反了)悬殊极大(“悬殊”含“相差极大”意,“极大”删去)

数字有关的语病

⒈“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如:

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②该企业精简机构,办事人员比原来减少了一倍多。

“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

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

③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④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⒉“平均分(成绩)都„„”如:

①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

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

②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科不止一门)

③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考试不止一次)

④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⒊“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如:

①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①应去“每小时”,例②应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

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

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⑤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⑥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时、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⒋“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如:

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②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病。例①应去“以下”,或去“最多”而代之以“在”;例②应去“以上”或“至少”。

⒌“囊括„„中的„„”如:

①由熊倪、田亮、伏明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澳大利亚跳水大奖赛中,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七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七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应改为“获得”。

“囊括”使用正确的如:

②这次世乒赛,我国选手成绩优异,囊括七枚金牌。

⒍“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 ① 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②

②老赵头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除后,例①可删“超过”或“以上”,例②可删“大约”或“上下”。

⒎“几(╳)个„„的„„”

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几(╳)个”修饰的对象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是否有不同的理解。

①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②钱副总理先后接见了三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例①的“三个”修饰对象不明,有歧义;例②的“三个”只修饰“国家”,不存在歧义。消除歧义,可以通过增加必要的语境,如例②句中的“外交部长”;也可以少用“个”等泛用的量词,代之以使用范围较窄的量词,如例①可用“所”或“位”;此外,调整结构也不失为一法,如例①改为“学校的三个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⒏“一边有(是)„„”

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一边”是否存在歧义。如: ① 树下坐着一位老人,一边有一个孩子。②路的一边是一排商店,另一边则是废弃的工厂。

③他的身边有两个孩子,一边一个。

例①的“一边”可以理解为“其中一边”,也可以理解为“每一边”,存在歧义;例②和例③的“一边”分别理解为“其中一边”和“每一边”,不存在歧义,不属于语病。

⒐“三季度”“四章”

这类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三”“四”等数词是否存在基数与序数不明而造成歧义的问题。如:

①海尔集团公司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季度的生产任务。

②三季度的销售额比前两季度总数还多三个百分点。

例①句中的“三季度”存在歧义;而它在例②中却表示明确的意思。

明确是基数还是序数,才能消除歧义。这可以通过语境,如例②的“比前两季度的总数还多了三个百分点”;也可以采用基数和序数的明确表示法,如表基数时在数词后增加“个”等量词,或用“两”代替“二”,表序数时则在数词前增加“第”。

⒒ “二十多个岁月”“几家新闻界的记者”“三个莘莘学子” “岁月”“新闻界”“莘莘学子”属于集合性名词或短语,不能以“个”“家”等为单位;“莘莘学子”中的“莘莘”表示大量,也与“三个”矛盾。可以分别改为“二十多个年头”“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三个学生”。

⒓“20万朵花粉”

不可数名词或名词短语不能用数量来修饰,因而这样的表述是错误的。“20万朵花粉”可改为“20万朵花的花粉”。

⒔“仨个”“俩个”

“仨”和“俩”分别表示“三个”和“两个”,故应去掉后面的“个”,也可把“仨”、“俩”分别改为“三”和“两”。

⒕数量的演算错误,如:

①原单位价格1000元,现降低到360元,降低了三分之二多。

②该市去年旅游收入300万,今年达到450万,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② 该村85年人均年收入366元,95年达到798元,翻了两番多。

高考病句句式杂糅 篇2

2.“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说”重复。

3.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本着互利共赢为原则”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或“以互利共赢为原则”。

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应改为“对于通过该国获得的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的前景问题”或“在通过该国获得的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的前景问题上”。

5.由于……下(由于……;在……下),应改为“由于自由身的喀麦隆中场姆比亚无意降低自己的薪水要求(300万欧元年薪的3年合同)”或“在自由身的喀麦隆中场姆比亚无意降低自己的薪水要求(300万欧元年薪的3年合同)下”。

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当时大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全国国土规划,京津冀层面的规划就被搁置到了一边”或“是由当时大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全国国土规划,京津冀层面的规划就被搁置到了一边造成的”。

7.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应改为“借口人道主义”或“以人道主义为名”。

8.围绕……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以……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一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9.是因为……的原因 (因为……;是……的原因),应改为“因为做公益事业”或“是做公益事业的原因”。

10.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应改为“靠的是永不服输的精神”或“是靠永不服输的精神取得的”。

11.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应改为“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或“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

12.成分是……配置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应改为“成分是樟脑、薄荷醇、PCA钠”或“是由樟脑、薄荷醇、PCA钠配置而成的”。

13.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应改为“是由于个别地铁工作人员纪律性不强造成的”或“是个别地铁工作人员纪律性不强造成的结果”。

14.以……为带头 (以……为首;由……带头),应改为“以喀斯木·买买提、艾比布拉·巴拉提为首”或“由喀斯木·买买提、艾比布拉·巴拉提带头”。

15.以……即可(以……为宜;……即可),应改为“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或“温、软、淡、素、鲜即可”。

16.经过……下(经过……;在……下),应改为“经过国家教学名师孙毅、张少实教授的指导”或“在国家教学名师孙毅、张少实教授的指导下”。

17.有……组成(有……;由……组成),应改为“由280辆重型卡车组成”或“有一支由280辆重型卡车组成”。

五、句式杂糅 篇3

句式杂糅是把两句话挤到一句话里,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

例1:

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例2:

这次暑期学习研讨班的学员,除本研究所有关人员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例3: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办事还是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例4:

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分析:

例1前一句话是“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后一句话是“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可改为:

雷锋同志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或者改为:

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例2句式杂糅,“这次暑期学习研讨班的学员,除本研究所有关人员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与“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两句话混杂在一起,可将“也参加了学习”去掉。

例3中把“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修改的方法应当选择其一。

上一篇:动漫专业的自荐信下一篇: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教材考点:安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