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什么(共4篇)
《盒子里有什么》
设计意图:
“盒子里有什么?”好奇的孩子们总会拉着我们手中的盒子好奇的询问,想探个究竟。能否抓住这个契机,让幼儿开展一次科学探索活动来发展他们的核心经验呢?包括观察、比较、分类、交流、测量、推断、预测等。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此活动”。这个活动包含了上述科学探索关键经验的大部分内容,凸显了本活动设计的价值所在。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盒子里有什么。2.能大胆猜想,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活动准备:
1.同样大小的盒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每个盒子内装有一个棒棒糖。
2.气球,餐巾纸,长棒、大鼓、一碗醋、小铃,大石头,棒棒糖 大水晶球。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教室里面藏了很多礼盒,每人有两个哦,大家一起找一找吧。
二、分一分
不打开盒子,请你猜一猜,你找的盒子里装了东西吗?请你把你觉得装了东西的放在左边的桌子上,没有装东西的放在右边。
三、说一说
(指着幼儿认为装有东西的盒子):大家都认为这些盒子里面有东西,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猜一猜
这些盒子暂时不能打开,可是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请你们再去感受和探索一下,告诉我们
五、验一验
这里有餐巾纸,长棒、大柚子、小铃、一碗醋、大石头,棒棒糖,请你选出确定不在盒子里的物品,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长棒长,柚子大,大石头重,小铃响,餐巾纸轻,醋瓶子有酸味,这些都不是盒子里装的东西。大家通过排除和推断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我来打开验证一下。(教师打开其中一个盒子验证结果。)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教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教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1、学会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的物体。
3、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操作卡,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通过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啊?小猴子个小熊在参加套圈的比赛,但是他们缺少一个裁判,你们来给他们当裁判好吗?
二、学习计数圈内物体的数量
1、认识套圈游戏的玩法,并能够正确的数出圈内物体的数量。
教师:你们都知道套圈怎么玩吧,如果你们来当裁判,怎么样来判断谁输谁赢?你们能够正确的数出每个小动物圈里的数量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教师:刚刚我们帮助小猴他们评判了几场比赛,下面这一场有一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圈重叠了)那么圈重叠我们怎么来算出来他们分别套中了几个呢?
3.知道两圈交叉部分是公共区域,这里的物体即属于蓝圈,也属于红圈。
教师:当两个圈交叉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的物体即属于小猴的,也属于小熊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练习
1.幼儿根据要求上白板课件动手操作练习,运用交集的概念。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观察讨论物体的摆放顺序。
3.讲解幼儿的操作材料。
四、结束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发现了什么就汇报什么,不要受标准答案的束缚和羁绊。等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倾囊而出”后,教师再帮助梳理。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
(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
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回报交流完善步骤。
设计意图:“土壤里有什么”问题既然有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观察一下,所以就让学生尽早的去接触土壤、观察土壤,这是符合学生心理的。但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导是不可少的,它能保证学生观察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将土壤放入烧杯中搅拌后静置,待学生汇报后再次认识“砂、黏土、腐殖质”用,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E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设计意图:“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做”这是魏书生老师的原话。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是完全有能力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师放权,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好多老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经常包办代替。所以造成我们的孩子站起来说了一大通,听者不知所云,教师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四、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
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什么】推荐阅读:
盒子里有什么小班科学教案07-12
大班科学科学活动盐05-20
大班科学活动影子01-09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喝水06-0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转动01-23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时钟03-2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浮05-13
大班科学活动钻空空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