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工作总结(精选11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我村公共安全管理,真正落实执政为民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安全网络建设,努力构建稳定、安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着“节约、高效、务实、创新”的工作原则,现在今年的工作总结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汇报: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安全意识的氛围
目前,还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的人群,我村通过村级简报、黑板报和发放各类安全知识的宣传资料,大力宣传日常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保安全、食品安全、消费维权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村民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村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努力做到安全工作全民参与的实效。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
在镇安监办的领导下,实施镇、村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知识制度,做好台帐,熟悉并了解管辖区地理位置的情况和企业概况,依法管理,严格办理,每周1-2次走访巡查。今年,我对村辖区内的企业、公共场所、丝织、冲件、特种行业等几方面进行了大巡查,经巡查后,将存在的隐患及时通知对方给予整改,以免今后发生安全事故。各单位积极配合,并表示支持此项工作。
三、加强安全预警工作,做好防范措施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针对特别季节,镇安监办每逢“五一、十一”黄金周、元旦春节、高温季节的时候,统一印发了有关管理文件,由村公共安全员送往各企业单位、公共聚集场所等,给予安全预警。此工作的开展,促进各企业单位及早制定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当今时代,村干部必须提高责任意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工作,善于学习、交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还需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我村的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安全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
下柏村委
近年来, 全国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2000年3月30日河南省焦作市天堂影视厅发生特大火灾, 造成了74人死亡;2005年6月10日, 广东省汕头市华南宾馆发生特大火灾, 死亡31人, 重伤3人;2005年12月25日, 广东省中山市老虎酒吧发生特大火灾, 死亡26人, 伤11人;2009年1月31日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发生重大火灾, 15人死亡, 22人受伤。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治理整顿工作力度的情况下, 公共娱乐场所何以火灾不断?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工作实践, 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发现, 影响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一、公共娱乐场所经营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经营业主消防安全意识差, 法制观念淡薄, 违法违章经营已成为公共娱乐场所的突出问题。许多经营业主重效益轻安全, 急功近利, 短期行为严重, 对经营场所存在的问题不重视、处理不及时, 火灾隐患重重, 时刻威胁着从业人员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大部分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消防安全常识匮乏, 对身边的危险熟视无睹、麻木不仁, 缺乏逃生自救常识, 一旦发生火灾, 便惊慌失措,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公共娱乐场所长效管理措施不力
各级公安消防机构每年都要开展公共娱乐场所专项治理, 特别是一些地方发生公共娱乐场所恶性火灾之后, 全国上下专项治理斗争更是轰轰烈烈。吉林省自2004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百日安全整治”、商 (市) 场、宾馆、饭店专项治理、“严查重处”专项行动、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等消防专项行动, 整改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但由于专项治理阶段性强、带有突击性, 治理工作结束后, 火灾隐患反弹现象比较普遍。这使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问题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不良循环之中。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无小事, 无论是消防通道不畅、安全门被堵, 还是违章用火用电装修, 都可能导致火灾, 造成群死群伤。这就要求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必须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监督纳入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狠抓长效管理。但目前长效管理措施缺乏力度, 存在重大轻小、重市区轻农村、重白天轻夜晚、重发证轻管理等问题, 存在死角死面和失控漏管现象, 为火灾隐患的滋生留有余地。
三、公共娱乐场所人员自防自救能力低下
要减少火灾人员伤亡, 应在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上下功夫。而目前大多数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偏低, 加之缺乏必备的消防安全自救常识, 因此无论在人防和技防等方面水平普遍较低, 特别是在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到达前这段时间内, 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报警、快速组织疏散和灭火, 消费者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不能及时进行逃生自救, 极易导致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
四、公共娱乐场所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 并趋向复杂化
如今的公共娱乐场所正向大规模、高档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引发火灾的因素更多更复杂, 火灾更难于扑救, 人员更难于疏散抢救。一些影剧院、礼堂的屋顶建筑构件是木质结构或钢结构, 舞台幕布和木地板大多是可燃的, 观众厅天花和墙面为了满足声学设计音响效果, 也大多采用可燃材料;而一些歌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场所更是讲究豪华气派, 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 而且没有经过严格的阻燃技术处理, 直接导致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休闲中心、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留宿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效益比较好的场所超员现象严重, 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公共娱乐场所附设在其它民用建筑内, 未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防火分隔, 防火分区形同虚设;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白天关门夜晚经营, 有的设在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 甚至有的锁闭正门或搞“地下”经营, 给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目前, 要改善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状况, 预防和扼制公共娱乐场所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 笔者认为, 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把住审批发证“四道关”, 消除产生火灾隐患源头。
一要严把审批关, 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二要严把施工检查关, 坚决制止在建筑工程中减、缓、砍消防设计的行为;三要严把验收关, 坚决禁止未经审核或验收不合格的场所投入使用;四要严把消防安全检查关, 坚决禁止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营业。要按照“谁审核, 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和“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 严格落实审批、验收、发证和安全检查的责任, 对发生问题的审批项目, 要严格执行责任倒查追究制。从规模、数量上予以控制, 关、转、停一批公众娱乐场所, 使公众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达到高起点、高标准。
二、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并重, 实现公共娱乐场所长治久安。
一方面要不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坚持消防、治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协同监督, 分口把关, 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在侧重对市区公共娱乐场所开展治理整顿的同时, 要将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公共娱乐场所纳入治理范畴, 防止失控漏管。另一方面, 要切实加强长效管理。要将公共娱乐场所按市级、县 (市) 区级、乡镇街道级全部纳入管理范畴, 分别落实到支队、消防大队 (科) 、派出所, 实行三级管理, 做到监管权限明确, 责任落实。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都要建立消防档案和管理台帐, 对辖区内的公共娱乐场所, 各级消防监督机构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坚持定期召开公共娱乐场所负责人会议, 通报全国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案例和本地的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分析原因、吸取教训, 抓好火灾隐患的整改, 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夜间“错时”检查相结合, 切实加大防火检查力度,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机制,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强化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公共娱乐场所要建立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 将被动地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变为自觉行为, 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度, 明确职责责任, 制定灭火疏散预案并及时组织演练。要加强巡查工作, 防止遗留火种, 加强消防通道和火源电源管理, 预防用火不慎及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防止安全门及通道被堵造成群死群伤。同时要充分依靠群众, 发动群众, 及时反映经营中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各种违法章行为和各类火灾隐患, 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不断提高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自防自救能力。
一要实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 对公共娱乐场所开展全员培训, 使公共娱乐场所的全体员工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二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 进行热点追踪报道, 播发公益广告, 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以及防火灭火常识和火场逃生知识, 加大新闻曝光力度, 加强警示教育;三要开展送消防知识上门活动将消防宣传材料送到每个经营业主手中, 在公共娱乐场所的醒目位置广泛张贴;四要认真制定完善公共娱乐场所灭火疏散预案, 并结合预案演练, 组织从业人员参与其中, 使其熟悉灭火疏散中的各个环节, 有效提高其火灾自防自救与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107号)
[2]《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令第39号)
公民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程度,往往构成公共秩序的安全和有序,更是公共安全的基础和保障。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小到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大到关键时刻可能会因此保障你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以下公共场所,让我们对照下,自己日常是怎样做的,而又应该怎样做呢……
文明乘电梯
电梯到达后,应先出后进。乘电梯时应尽量让老人、残疾人、妇女和儿童先行,自己则可用手挡住电梯门的一侧。不下电梯时,不要挡住别人进出。必要时还可先走出电梯,主动让出道来,等别人走出后再进入电梯。电梯如果超员发出警报声时,最后进来的人应主动退出,不可强行挤入电梯。
如果同时进入电梯的人很多,而电梯又无专职人员操作,男子或引导者可以先上,并且负责操纵电梯,尽量把无控制按钮的一侧留给老人、妇女和儿童等需要照顾的人群。
在商场或娱乐场所乘自动扶梯,要站在原地顺其行进方向上下,并自觉靠向右侧,给有急事的人留出一条通道。
文明行路
首先,要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无人行道或人行道过于狭窄的地方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要走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不要斜穿、猛跑,尤其不要在车前车后横穿马路。其次,要注意文明。在路上遇到老弱病残者、孕妇、儿童或负重的人,应主动让路或护送过街;在交通拥堵的地段行走,应放慢速度,依次通过,不要前挤后拥,以免发生事故;如要与熟人交谈,应尽量靠向路边,以免妨碍他人通行;如与女士一起行路,男士应主动走在路外侧,以应付不测。在路上不要与人勾肩搭背,并排行走,也不要一边行路,一边吃东西或抽烟。如遇到交通事故或纠纷争执,无关人员不要驻足围观,更不应在边上起哄。
文明观看电影
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要通过,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入座后,戴帽子的应脱帽,以免影响后排视线;坐时不要把椅子两边的扶手都占据,要照顾到“左邻右舍”。在影剧院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不可吸烟或吃带壳的食物。演出结束后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打闹。
文明观看比赛
观看体育比赛时,要穿戴得体,不要赤裸上身和穿拖鞋进场;尊重比赛双方和裁判;遵守赛场规定和秩序;加油鼓掌要把握时机,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失态失控、狂喊乱呼,或喝倒彩、吹口哨、发怪声,更不要辱骂裁判和运动员,甚至向比赛场地投掷杂物;不要私自闯入比赛场地;观赛时用过的食物及饮料包装等废弃物品,要装进纸袋或塑料袋自行带离并投入垃圾箱。
公共安全与生命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通过本期《公共安全与生命教育》的教学,每位学生拥有较为健康的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加强了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通过学习,多数学生学会了快乐的生活,掌握了一些安全知识,提高 了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 想。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在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了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还能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 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 生活。课堂教学形式也非常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 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的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并多给他们参加操作活动,在新知识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中,学生都“置身其中”。在评价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防止有心理障碍学生造成的偏激行为。要针对学生生理、年龄特点,研究学生心理,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化解矛盾,防止偏激行为发生。让每个孩子安全快乐的成长。
(2012—2013学年)
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学期以来,我对本班的公共安全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在安全教育课上,我让学生在对自己平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行为进行剖析。课上,学生自己提出情境,然后讨论选择正确科学的行为。发言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也针对看到的或听到的行为进行。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小结。“安全”真真正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具体化了,“安全”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土壤。下面我把本学期安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
1、遵守交通规则,注重乘车安全,不乘“病车”和超载车辆;不在公路上学骑自行车。
2、在公路上行走要注意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不爬车、追车,不强行拦车,不在公路上设置障碍。
4、不在汽车的左面招呼车辆或行人。
二、进行了饮食卫生安全教育
1、讲究集体卫生和个人卫生。
2、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吃超保质期的食品。
3、少吃生冷食品。
4、不在学校巷道及校门口等摊点上购买任何不符合卫生规范的小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5、天气炎热要勤洗头洗澡换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三、其他教育
1、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不去池塘、水库边玩耍,以防溺水。天气炎热,不独自去池塘、小溪里洗澡。外出要告知家长,天降暴雨,不得单独出门或离校。
2、预防雷击和触电。遇河水猛涨,不要强行通过,要绕道上学或由家长护送。
3、离校前关好门窗、电灯。保管好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注意防火防盗。
4、防火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将火柴、打火机和刀具等物品装在身上;不要将鞭炮、火药等易爆当作玩具带进校园;不得玩弄、搬动消防器材。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晓之以危险、危害所在,教育学生远离危险品。
5、活动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在校活动时,不能你推我拉,不能攀爬单双杠、树木。在做卫生值日工作时,不准玩耍劳动工具,杜绝拿着工具追逐打闹,以防造成意外的伤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听从老师的安排,确保安全。
6、放学路队安全教育:每天放学时,需排队到指定位置接送,不能推挤乱跑,乘车同学需在校内等车,不能无故跑出校外。以防车辆超速,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总之一句话:让学生增强忧患意识,牢记生命安全。一个学期结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国税部门工作场合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做好防事故、保安全工作,确保机关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县国税局公共安全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条成立*县国税局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冯宏伟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基层分局长、稽查局长为成员。
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工作责任逐层落实到人。
第三条机关实行门卫及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门卫负责日常来客登记、机关院落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大楼工作区域。内部值班2人一组,每组一周,轮流值班,负责日常政务联络、楼内安全防范工作。门卫及值班人员应当做到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确保安全。各分局、稽查局自行本单位安排门卫及值班工作。
第四条门卫及值班人员执行夜间巡更制度,各自就责任区域进行巡防,值班人员应着重加强对值班室监控视频的管理,确保视频发挥作用;确保政务联络畅通,及时处理并上报各种突发事件。
第五条节假日值班制度。节假日由办公室负责安排,班子成员带班,机关人员轮流值班,确保节假日期间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 门卫和值班人员要按照规定时间,准时上岗并做到以
下方面:
(1)不准迟到早退,擅离岗位;
(2)不准酒后上岗或值班期间饮酒;
(3)不准在值班期间睡觉(值班人员夜间可轮流休息);
(4)不准私自顶岗替班,确有特殊情况,应事先报办公室调换值班人员;
(5)不准瞒报、漏报、拖报、谎报重大突发事件和可疑情况。
(6)值班人员必须随机抽查基层值班情况,认真、如实记录值班情况。
第七条 全体干部职工应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以科室为单位,做到人走门锁,关闭电脑、电灯等耗电设备,妥善保管重要文件资料及贵重物品。工作中发现陌生人员要主动询问,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值班室报告。日常禁止对废旧物品做燃烧处理,发现疑似火情应立即主动排查,确认火情应立即汇报,及时组织扑灭。
第八条出入车辆管理。上班时间机动车辆进入大院,应按规定有序停放,严格控制外单位车辆乱停乱放,装运物品进出应告知办公室。非工作时间严禁外来车辆停放在车库及后院内。全体人员应遵守文明交通公约,公私车辆都要严禁酒后驾车,注意交通安全。
第九条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进一步明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安全保卫、消防设施由办公室负责,档案室、机关餐厅由办公室负责,微机房由信息中心负责,办税服务大厅由纳税服
务科负责。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增强 全员“四防”(防火灾、防盗窃、防破坏、防泄密)意识。
第十条 机关办公楼的公共设施不准随意挪用、改动。严禁在办公楼内乱接电源线,乱设插座;严禁自带使用非办公室统一购置的电炉、电热器、电椅垫等电器设备。
办公室负责办公楼和楼内空调、电源、自来水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发生故障时,要立即进行检修。
关键词:公共安全,分析
对于“公共安全”的解释, 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学者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表述, 综合各主流观点的意见, 学界存在着以下几种观点:
1.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1)
2.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共财产安全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安全。 (2)
3.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的安全。 (3)
4.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4)
5.特定或者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 (5)
6.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 (6)
从上述对公共安全的表述中不难看出, 学界在两个方面存在分歧:1.公共安全的范围即不特定与多数的关系;2.公共安全的内容即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范围。笔者将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一、不特定与多数的关系
对于公共安全的范围,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1.公共安全必须同时具备不特定性和多数性两个特点, 即将不特定的少数、特定的多数、特定的少数排除了公共安全的范围。该观点体现了公共安全的本质属性不特定性和多数性, 但只肯定不特定的多数属于公共安全过于缩小和局限了公共安全的范畴, 无法解释司法实践中超出不特定多数范围的情形。
2.只强调多数性, 认为只要具备多数性即可, 即公共安全的范围包括不特定的多数和特定的多数。该观点将不特定的少数排除在公共安全范围之内, 同样有缩小公共安全范围之嫌。交通肇事行为中造成一人死亡便可认定交通肇事罪, 从客观结果的产生上来说这种情况危害的是不特定的少数人的法益。因此, 从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 将不特定的少数纳入公共安全的范围似乎可行。
3.公共安全应包括不特定的多数、不特定的少数及特定的多数。这种观点看似最面面俱到, 只排除了特定的少数情形。但是, 对于特定的多数是否属于公共安全的范围, 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4.肯定公共安全的不特定性, 将不特定的多数和不特定的少数纳入公共安全的范围。这种观点排除了特定的多数的情况, 同样面临着特定的多数是否属于公共安全范围的问题。
以上观点的相同处在于:1.都将不特定的多数纳入公共安全的范畴。不特定性和多数性是公共安全概念的本质, 将不特定的多数纳入公共安全的范围毫无争议;2.都将特定的少数排除在公共安全范围之内。所谓的公共安全是相对于个人安全而言的, 所有的犯罪都有可能造成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刑法区分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罪的目的在于公共安全的公共性与个人安全的特定少数性的不同。对特定个人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害及危害能够波及和影响的范围仅存在于个人特定的生活范围内, 其危害不具有公共性。因此特定的少数应绝对地排除在公共安全范围之外。问题是特定的多数、不特定的少数是否属于公共安全范围。对此笔者认为:
(一) 特定的多数属于公共安全范围
有学者认为, “公众”与“社会性”要求重视量的“多数”。换言之, “多数”是公共概念的核心。不管是否特定, 只要是对多数人的法益造成危险就是公共的危险, 即只要满足多数的要求即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笔者认为, 多数是公共安全必不可少的特征, 但不特定性也是公共安全的本质特征, 判断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应该以不特定性和多数性来共同判断, 但并不意味着只包含不特定多数。
根据结果无价值论, 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行为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的结果, 即判断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应以结果为依据。笔者认为, 判断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应该以危害结果是否具有不特定性和多数性为标准。在特定的多数场合, 行为人有特定的侵害对象, 对损害范围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估计, 但行为一经实施, 实际侵害的对象和后果却超出了行为人的特定意图即具有不特定性 (此时特定已经向不特定转化) , 对多数人的法益造成了危害。这种情况下, 应该认定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范围。例如, 行为人在明知自己所想要杀害的目标在一家有20个人吃饭的餐厅里吃饭, 仍然放置爆炸物品, 其行为构成爆炸罪。虽然其行为的目的、对象和范围特定, 但是其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却具有明显的不特定多数性, 因此该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范围, 即特定的多数属于公共安全范围。
(二) 不特定的少数不属于公共安全范围
笔者认为, 对于判断不特定的少数是否属于公共安全的范围的关键在于对“少数”的理解。所谓少数, 是指一个或者两个人。对不特定的“少数”可以做以下两种理解:
1.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或者威胁不特定人法益的行为, 该行为只能产生损害少数人利益的结果。
例如在人群高度密集区从高空向下扔铅球, 假设无论如何扔掷都会砸到人, 在此种情况下, 行为人所实施的是一个针对不特定人法益的危害行为, 但是最终只能产生砸伤或砸死一人的损害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的不特定少数意味着客观上不可能威胁到多数人的法益;
2.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或者威胁不特定人法益的行为, 该行
为有造成损害多数人利益的可能性, 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少数人利益的结果。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便可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此种情况下,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或者威胁不特定人法益的交通肇事行为, 但只造成了一人 (少数人) 死亡的结果, 通常理解应该属于典型的不特定少数情形。但笔者认为公共安全的多数性包含着可能性和必然性两种情况。在必然多数性情况下, 危害结果必然具有多数性即产生危害多数人利益的结果;在可能多数性情况下, 客观上会产生危害的多数性和危害的少数性两种结果即产生危害多数人利益的结果或者产生危害少数人利益的结果。而上述的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的情形即属于在可能的多数性情况下产生危害少数结果的情形。据此, 此种表面上看似是不特定的少数情形的实质还是不特定的多数。对不特定少数只能采取第一种解释, 所以不特定的少数不属于公共安全范围。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公共安全的范围包括不特定的多数和特定的多数。
二、公共安全的内容
对于公共安全内容即危害公共安全罪所要保护的客体的界定, 学界也存在争议。学者们所提出的公共安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人的生命健康权
在理论界对公共安全下的各种定义中可以发现, 所有的学者一致认为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公共安全的内容之一, 笔者也同意将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视为公共安全所保护的客体。人是社会的基本要素, 人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与社会息息相关, 当然是公共安全保护的客体。
(二) 财产安全
财产安全也无一例外地被纳入了公共安全的保护范围, 但是对于财产的范围, 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 将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内容值得反思。 (7) 理由如下:若行为只要侵害了价值重大的财产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 那么盗窃银行并取得重大价值财物的行为也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盗窃银行取得重大价值财产的行为的确造成了重大价值财产的损失, 但是该损失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损失有着本质的区别。盗窃银行取得重大价值财物的行为是通过财产转移的方式来侵害法益, 财产在仍然存续的状态下由此处转移至彼处, 由此人转移至彼人。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给重大公私财产造成损失”的行为往往是使财物毁损灭失不复存在, 这是一种通过破坏财产的方式来实现损害目的的犯罪。两者之间存在着犯罪手段方式和危害结果的不同。还有学者认为, 应单纯以“财产”来替代“重大公私财产”。首先, 作为公共安全保护的对象, 本身符合公共安全的特征。反映到财产问题上来说, 若非达到“重大”的程度又怎能体现公共性的要求呢?若是普通财产受到损害, 没有必要纳入公共安全的范围给予保护, 完全可以通过侵犯财产罪中的故意毁坏财物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予以保护, 即能实现刑法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其次, “财产”一词的外延只涵盖了多数人的私财产, 将公财产排除在公共安全的保护之外。所谓“重大公私财产”的表述, 目的就在于区分个人财产和国家集体财产, 强调公共安全所要保护的是私财产的集合以及国家集体财产。私财产的集合需要保护毋庸置疑。国家集体财产也是一种社会财产集合的体现, 也具有公共性, 当然应纳入保护范围。因此, 笔者支持“重大公私财产”的提法。
(三) 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以及其他公共利益安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汶川“5·12”地震为我国公共建筑的安全敲响了警钟;随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各类公共工程事故,如杭州地铁工地塌陷,青海西宁商业巷工地坍塌,湖南株洲高架桥倒塌等,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集到公共建筑的质量问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共工程,应当是人民大众生命财产最坚实的庇护所,而不应成为重灾之地。因此,公共工程安全背后的问题不得不让人们反思。
在《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的9年里,公共工程领域内各类“豆腐渣”工程以及腐败案件让其确保质量及预防腐败的初衷没有实现。重庆綦江彩虹桥建成仅3年突然整体坍塌,40人死于非命;投资3.8亿元修建的云南省昆禄公路,正式通车才18天就出现路基沉陷、路面开裂;湖北钟祥汉江大桥提前40年报废,更具讽刺的是,原参建者又获重建投标资格。伴随各类问题工程暴露出来的,是部分官员的腐败行径。据统计,近年来查处的行贿受贿案件中,发生在工程建筑领域的占三分之一以上。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屡禁不止的现象,工作在检察一线的检察官道出了问题的根本,“公共建设领域可以说是腐败的重灾区,而招投标则是产生腐败的重要环节。”2007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34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有20个执行招投标制度不严格,因违规招投标等行为涉及的资金超过160亿元,已有81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陕西省高速集团原董事长陈双全通过插手招投标,在任1700天受贿1700万元,而且参与行贿的大部分是国企。
由于我国公共工程领域信用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机制。组织我国高速公路、市政工程、铁道工程等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招投标采购活动,大都是各级政府的相应职能部门或者是这些部门投资设立的工程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往往又兼任交通、建设等部门的厅局长;此外,很多看起来独立的社会代理机构,在暗地里也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造成了这些部门既对本行业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又组织具体的招投标活动,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因此,这些招投标职能部门或者社会代理机构就给了某些领导直接插手干预或控制招投标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机会,并且还能很好地掩人耳目。
按照《行政许可法》,凡是符合条件的招标代理机构均可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没有数量限制。仅商务部和原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的社会代理机构就多达5000家,超出部分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速度,以致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招标代理机构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拿到代理项目获取更多利益,必然不择手段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公关,听从招标人的意愿,趋附于招标人,以实现招标人的目的为宗旨。而招标人也自然会选择“听话又好配合”有关系的代理机构组织招标。因此有了潜规则,用代理机构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在不得罪婆婆(招标人)的情况下,规规矩矩假招标,认认真真走过场。”一位落马的交通厅长也说:“只要在他下面的公共工程项目,想让谁中标就可以让谁中标”。于是,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过程合法,结果违法”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出现招标代理机构协助招标人对项目进行分割,“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或者变公开招标项目为邀请招标,逃避监管。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就曾指出,工程项目招标化整为零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一种新的腐败手段。在采购过程中,招标代理机构迎合招标人的倾向性要求,在标书上或者评标时发出诱导性意见,“量身定做”应运而生。如江苏某大型国有煤矿修建职工宿舍进行招标,其内部已经选定了几家以前曾经在本单位做过工程的关系较好的施工单位,于是代理机构在招标公告中就列有一条“曾经在该煤矿有过工程业绩”,最后,除了已经确定的那几家施工单位,其他施工单位均无法参加投标。
此外,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常常出现围标、串标,以及低价中标后变更合同等不法行为。围标是指围标人借用或雇用多达五六家不同名称的有资质的公司参与项目的竞标,以排斥其他竞标者入围,最后造成无论是哪一家竞标者中标,都是围标人中标。串标则是由参与竞标的几家不同企业共同发起的,大家拿到甲方的招标书后,共同研究,设计,讨论好这一次由谁来担任中标人后,互相串通,联手垄断价格,分割利润。低价中标后变更合同被认为是最恶劣的一种“花招”,整个招标过程无懈可击,中标单位也是报价最低,一旦中标,就不断地变更设计方案或者施工方案,进而变更合同价格,使工程一再地超预算。如江苏某段高速公路建设时不断地变更桥梁的宽度、道路的走向等设计施工方案,最后结算时,居然超过预算300%。
《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开招标”成为某些部门变非法为合法的道具,成为逃避和推卸责任的最好托词,成了公开寻租的游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监管。按照相关规定,一个工程项目在招标过程中,要接受多个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如一个工业建设项目招标,在土建施工、设备安装招标环节,要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在货物采购、勘察设计招标环节,要接受相应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使工程招标投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地方保护、部门分割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督管理。“谁都能管,谁又都不管”的情况使得公共工程的监管形同虚设,使得招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低价中标后变更合同等“花招”得以蒙混过关,导致公共工程领域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公共工程领域腐败的发生,改变“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的局面,政府必须建立有力的监管机制,尤其在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显重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采购中工程招投标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把公共工程纳入公共采购是解决由于监管乏力导致工程招投标操作不规范的有效办法。
公共采购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采购制度中,预防腐败是其基本原则之一。如德国公共采购严格禁止采购部门官员与竞标者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原则,甚至吃顿饭都有可能要负刑事责任;文莱公共采购必须遵循平等、廉洁和效率的原则,其目标是为供应商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联合国反腐公约》第九条亦提出要“建立对预防腐败特别有效的以透明度、竞争和按客观标准决定为基础的适当的采购制度”,即公共采购制度。
公共采购制度是由政府采购部门独立地组织和完成招标采购活动,在有效制约的同时,使得监管对象由多头转为单一;纪检、监察、审计等多个部门,以及媒体和社会大众等能多层次、全方位对公共采购活动进行监督,从根本上改变目前 “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以及“谁都可以管,谁都又不管”的混乱局面。并且,在公共采购中,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公共工程采购权的政府采购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公共服务是其基本职责。政府采购机构为招标人和投标人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交易平台,既合理地限制某些采购人为谋取私利而人为设置需求障碍、利用权力控制招投标过程的不法行为,同时,对投标人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获取工程合同的做法进行控制,在各种“设租”和“寻租”行为之间设置一堵防火墙。其次,重大投资支出由政府统一集中采购,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不同渠道的政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分布、建设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交叉或重复,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国际公认的10%的公共采购平均节约率计算,如果我国4万亿公共投资都纳入公共采购的话,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救济机制的设立是公共采购完善于工程招投标的重要体现。在公共采购活动中,允许采购双方通过司法、行政等手段对采购中的不当行为提出质疑和投诉;一旦投诉事实成立,将采取重新评标、取消采购决定、终止合同、赔偿损失等救济措施,从而保障公共采购工作的健康运行。最后,全国统一的电子化公共采购平台建成以后,把公共工程招投标放到网上来做,一方面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全程操作高度透明;另一方面实现了公共工程采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
对公共工程的有效监管和对公共安全负责是政府的职责。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工程领域建筑质量及腐败等问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公共采购制度,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实现公共权力运行和对权力监督制约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起科学、高效、安全统一、公开透明的信息化平台,让一切行为在“阳光”下进行,使公共工程安全的背后不再有黑洞。
查总结材料
学校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总结材料 学校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我校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工作,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监管,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校长亲自布置此项工作,强化责任意识,落实问责机制。我们的作法主要有:
一、严格管理,齐抓共管。
1、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学校根据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各种制度及工作职责。使学校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任务明确责任
具体。
2、学校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工作管理组织健全。学校成立了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校长具体抓,相关人员配合抓,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职责,层层签定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平时有检查,有记录。
3、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学校将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列入日常教学内容,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教案;加强学生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对学校校门口的小摊点,对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违规经营小摊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同时,教育广大学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二、广泛开展全员爱国卫生运动
学校把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开学初,广泛开展以大搞
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普及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饮食卫生知识为重点的卫生大扫除,突出抓好走廊、操场、教室等人群密集场所以及师生饮用水源和校园及周边的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平时,检查卫生成了领导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打扫周边环境卫生,成了学生和老师到校后与离开学校的第一件事。
三、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四一个活动。
1、提一个行动口号。学校提出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不吃不购三无产品的行动口号,并将其印成条幅,悬挂在校园明显位置。使每一位师生都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做一次广播宣传。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关于食品、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
3、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4、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各班根据升旗仪式的内容围绕实际情况,分别召开了不同形式的班会,在会上学生畅所欲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1、加大宣传力度,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教育。
2、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并且专人负责检查学生洗手情况。
3、能够自觉抵制小食品的诱惑,不吃三无食品。
4、对学校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制,每天进行检查、监督,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稳定。
五、深入开展全员卫生安全教育,坚持不懈地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全面提高自我防患意识和安全保护能力 学校在开学初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以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为重点的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师生科学理性地对待防治“手足口病”、“水痘”和“禽流感”等工作。教育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要搞好个人卫生,不要接触疫区病禽、死禽、病畜、死畜等,防止感染禽流感。切实加强了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管理。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还要加强了对其它常见性、群体性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宣
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六、学校主动与卫生部门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对所有适龄疫苗接种儿童在开学时要进行普查,防止法定接种项目的漏种,凡漏种的适龄儿童,学校要设法说服其到当地卫生部门接种。对于漏种的特困儿童,学校尽义务设法帮助其解决接种问题。
根据东城区政府下发的《东城区公共安全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关于立即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有关文件的通知(京安发„2010‟7号)精神和区安委会下发的“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的监管责任,结合我委涉及的安全生产领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查找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特制定此次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通过全面、深入的检查,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责任,推动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检查范围
区市政市容委在此次安全大检查中的检查范围: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安全监管职责对区域内供热、燃气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牵头组织区园林绿化局、区环卫中心、区市政所、液化气换瓶站、供热运行单位对各自所管辖的安全生产保障部位及有限空间进行系统检查。
三、检查内容
(一)各级安全责任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台账是否健全;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四)生产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五)劳动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六)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七)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四、组织机构
成立以区市政市容委主任为组长、主管主任为副组长、区安监局、区质监分局、区公安分局消防支队、区工商分局、区城管监察大队为成员单位的公共安全检查小组。公共安全检查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市政市容委市政设施管理科。
办公室主任:王涛 64006058 联 系 人:魏农 64006056 组 长:负责公共安全全面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日常监管、检查,上报相关信息,建议和意见等。
公共安全检查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通知等,做好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2.归纳各单位的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力度;3.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公共安全实施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相应的公共安全培训;5.监督检查各单位对公共安全的检查力度、隐患排查及落实整改情况等;6.组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月查、季查;7.检查各相关单位有关公共安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落实情况。
五、检查时间和方式
(一)2010年4月中下旬联合区安监局、区质监分局局、区公安分局消防支队、区城管检查大队、区工商分局对区内瓶装液化气换瓶站进行系统检查。
(二)对供热、燃气企业和区属相关单位的有限空间采用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2010年4月中下旬起,区园林绿化局、区环卫中心、区市政所、区内供热、燃气企业、进行安全自查,自查结果分别于2010年5月15、10月15日上报自查报告。区市政市容委根据各相关单位上报的自查情况进行抽查。
(三)区市政市容委组织区安监局、区质监分局、区公安分局消防支队、区城管监察大队等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重大活动前、节假日前进行公共安全联合检查。
(四)信息报送:区市政市容委每周一向区安监局上报公共安全报表;各成员单位每月25日前上报本月自检信息,液化石油气换瓶站每15天上报自检信息和安全运行情况。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公共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各相关单位根据自身职能,认真抓实抓好,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好检查工作。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相关单位要各尽其责,对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检查任务要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三)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各参加检查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现场指出、限期整改,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单位将依法严肃查处。
(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参检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互通信息,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做好检查工作。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學院(智庫)訪問學者
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地寶貴,卻又是如此地脆弱,前一秒還在歡樂派對,下一秒就可能面對天人永隔,這就是大型活動不注意公共安全所產生的悲劇。台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由“玩色創意國際有限公司”與“瑞博國際整合行銷有限公司”所舉辦的“Color Play Asia-彩色派對”活動中,疑似因以玉米澱粉及食用色素所製作之色粉發生閃燃引爆粉塵爆炸及迅速燃燒而導致火災爆炸事故。此次事故至2015年7月28日為止,共造成9死489傷,大部份都是相當年輕的生命,即使逃過死亡,也可能面對火吻人生,開始了永無天日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復健期。
歡樂、悲劇,總在那一秒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舉辦各種中、大型活動的頻率約達800場,每天平均約二至三場,其實大部份都還是集中在週末假日,不論是跨年晚會、大型演唱會、大型球賽、萬人路跑、選舉造勢,到宗教性活動、蜂炮、遶境、廟會等等,少者幾百人,多者上萬人,有些是室內場館,有些在室外廣場等,而各項活動進行中,常常引起各种災害傷亡。例如去年大陸上海跨年晚會倒數活動,發生踩踏事件造成多達36人喪生,其中多數是女生與小孩;又如台北市政府在1997年的“力拔山河”活動中,為了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於基隆河河濱舉辦一場萬人拔河比賽,在不瞭解拔河繩無法承受拔河時實際所可能產生的瞬間強大拉力,造成2位參與者當場被斷開的繩索打斷左手臂。
水、火無情,一般而言,只要是有水(溺水)、火(爆炸)、電、踩踏、推擠、急速衝撞、高度墜落等,都有可能造成大量傷亡,根據國內外大型活動常見死亡災害統計,發生大型活動而傷亡的類型主要包含下列幾項:
踩踏死亡:大型活動踩踏死亡頻率最高,如前段所提上海跨年晚會造成之踩踏事故,另在1991年大陸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公園“煤海之光”燈展,亦發生踩踏事故,造成105人死亡,108人受傷。國外案件多為球賽造成,如2001年非洲迦納足賽,失利球隊支持者與對方球迷在球場發生混戰,維持秩序警方濫用催淚瓦斯,導致球迷一片驚慌,越來越多球迷被他人擠倒在地,這起事故造成126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建物塌陷死亡:球賽或演唱會所臨時搭建的平臺塌陷死亡亦多有所見,例如1971年英國蘇格蘭球隊在迎戰同城球隊,因建物平臺塌陷,造成66人死亡;2012年在大陸四川重慶王菲演唱會,座位區大型面積垮塌,造成至少64人輕重傷。
火災爆炸死亡:如這次台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炸等。1985年英國布拉德福德足球場大火慘案,造成56人死亡。
水上活動或沉船:今年(2015)6月“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發生在中國湖北長江水道遊輪傾覆事故。最終確認出事時船上共載有454人,共造成442人死亡,僅12人獲救。2014年韓國世越號沉沒事故,出事渡輪共有476人,包含高校高中學生325名,事故共造成295人死亡,172人受傷,另有9人下落不明。
各種突發性的公共安全事件似乎總在我們的生活中揮之不去,也許是你我的家人、朋友,亦或是素不相識的路人,可就是在那一瞬間,太多的歡樂成為悲劇,甚至天人永隔,讓人不禁要問,公共安全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真相到底為何?
人為PK意外,究竟誰之過
人為災害常導致公共安全的問題,各種重大災害、災害風險與衝擊,讓人無法不開始深思,到底人們在參加大型活動時,應該考慮什麼危險因素,而政府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監督角色,提供給大眾一個安全的環境,以台灣常見大型活動與活動場所為例,大型活動可能會發生的災害類別,可能有“爆竹煙火”(如跨年晚會煙火show)、“大型空間室內活動”(如演唱會、電影院)、“海上大眾運輸船舶”(如大型遊輪、海釣活動等)、“陸上大眾運輸車輛”(如高鐵、捷運)、“觀光地區大型遊樂設施”、“長公路隧道”(如雪山隧道、八掛山墜道)、“超高層建物”(如台北101大樓)等,而這些活動或特殊場域可能都潛藏著致命的危機,如驚慌踩踏、密閉空間大火、車箱內緃火、逃生路徑被封死、船難溺斃、失速爆衝、高樓隧下等。而各種災害防救觀念,除了政府及主辦單位需加強公共安全管理效能外,自己也必需從自身注意與防範,畢竟自己的生命需要自己救,不是嗎? 如果大部份大人對粉塵爆炸有概念,八仙樂園塵爆的悲劇,就不致於發生了。
災害的發生並非單一因素所造成,係由一連串關鍵因素所影響,1931年美國工業安全理論專家學者韓笠琦( H.W.Heinrich )首先提出“骨牌理論”(Domino Theory),其認為災害的發生絕非偶然,事故發生如同骨牌效應一般應聲而倒,韓笠琦認為發生災害主要有五個因素串聯而成,分別為:1、社會習慣或環境;2、個人的過失或疏忽;3、不安全的行為與環境;4、意外事故;5、傷害。這五個因素彼此環環相扣,只要任一張骨牌倒下都有可能發生重大災害,若能將其中一張骨牌除去或擋住,則災害將不致於發生。例如八仙樂園塵爆,如果當天的色粉濃度沒有達到爆炸的程度、如果沒有任何火源、如果參加人數有加以控制、如果大部份人對粉塵爆炸有認知……也許就不會滿足“骨牌理論”的機會了。也因為如此,往往人為夾雜著意外,讓公共安全成為社會揮之不去的陰霾。而在這些陰霾中,我們究竟又能學到什麼?
無聲代價:錯誤中學習
傷害已經造成,不論是事故發生是因為不安全行為與環境、個人過失、疏忽或社會習慣環境等所造成,都可以加以教育訓練而加以改善,涉及民族性、遺傳性、個人習慣、心理、生理因素也許非短期內就能改善,但如果我們能針對不安全的行為與環境進行改善,即可有效防止災害的發生,更深一層思考,不論是不安全的行為與環境為何存在,其根源係在管理不落實或制度不健全所致,因此如何加強作業管理,更是重點所在。
政府需要強化建置公共安全管理監督機制,主辦活動業主需要提昇公共安全管理的規畫,一般民眾則需要注意參加各類活動時,可能產生的危害與風險認知。八仙樂園這場粉塵爆炸,顯示台灣大型活動的安全意識與安全規劃的問題急待處理。個人對於這次八仙樂園塵爆事件,提出一些看法: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顯示出台灣在舉辦大型活動的一些問題:一、大型活動幾乎無“安全計劃”之規劃(項目中幾無編列安全成本);二、主辦單位對災害認知毫無意識(不瞭解火源對粉塵之致災嚴重性,災害發生後亦完全狀況外);三、民眾對參與大型活動之風險意識相對低落(完全不瞭解粉塵可能爆炸及有踩踏風險),不論何種活動,災害預防永遠大於災害處理,國人應開始認知“安全”的提供者不是他人,而是從自身作起。應從要求主辦單位,到政府相關部門從嚴審核(建議由各地方警消單位審核即可),不合災害控管與風險管理之單位或主辦機構,都不應予以核准。立法單位,亦應立即著手訂定“安全計劃”(活動前安全評估與規劃)與“安全管理”(活動中執行安全控管與災害發生中的應變)等立法基礎,要求公私部門舉辦各種中、大型活動,都應提出“安全計劃”書,由主管單位加以從嚴審核,地方政府可由警消單位先行預審,再邀請專業單位複審。
而主辦單位,不論公私部門亦應強化安全管控、風險認知、危機處理的能力。安全計劃書之內容設計,可包含以下項目:交通維持規劃、致災因素分析、災害指揮管制、災害應變處理、危機處置、風險評估、最近警消及醫院支援、現場醫療設備規劃、保全人員進駐、現場秩序安全維護、保險轉嫁機制等,內容項目可依活動調整,若無法符合要求,或經評估主辦單位無法控制者,都應立即取消或延期該項活動舉行。
如何借重現代化網路科技協助救災也是重要課題,從這次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救災過程,亦出現相當大溝通協調問題,各救災單位應儘早利用科技網路協助救災,例如長期建立所有救災單位的LINE群組系統名單,以方便各單位在第一時間內快速投入救災,及災害處理過程中的溝通管道順暢。
自己的安全自己顧
自己的生命永逺是最重要的,自己生命自己顧,無論從事任何活動,不管是大型活動,還是小型活動,都會有風險,也都有可能會傷亡,自己本身要對參加的各類活動,所可能造成風險或致災因素有所認知,就如開車、騎機車一樣,如果不繫安全帶,不佩戴安全帽,那別人還能救您嗎? 又如開車常常超速,常常任意變換車道,常常搶燈號,把自己置身於高風險的環境,不出事才奇怪?
【公共安全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公共安全教育02-03
2、公共安全教案07-06
城市公共安全论文11-21
公共安全的定义12-08
2024公共安全答案04-04
安全知识竞赛公共试题06-19
发放公共安全教育读本07-04
城市公共安全的思考09-23
公共安全卫生应急预案10-12
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