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2025-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精选1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1

rán shāo ān wâi jì rán tãng tîng yïu yù

()()()()()

lián peng qīng tíng pí juàn fán zhí cōng yù

()()()()()

二、观察规律,并填空。(8分)

xi()望()引()阳 珍()让“每”变变变()洋草()教()后()

三、补充成语。(6分)

()心()胆

()人如()清()可()

()出()外

左()右()()不()待

四、回顾与积累应用。(20分)

我积累的关于勤学的成语还有:(),关于山峦的成语有

()我还积累了优美的句子呢()。课外,我读的书有《 》《 》等等,我的收获很多:

2、绳在 ___________,冰在 ___________;要看水底万丈深。雨里鸡鸣一两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水蜻蜓款款飞;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

3、三年级的小学生王军,整天贪玩,不做作业,我用一句名言劝说他: ___________。

4、在“六一”联欢会上,很多同学们都登台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这可真是 ___________(歇后语)

5、学了《亡羊补牢》我明白了___________

《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决定:___________

五、精彩阅读(一)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这段话出自《 》一课,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3分)

2、这段文字共 ___句话。其中第2句与第3、4、5句之间是 ___关系。(2分)

3、这段话中,作者依次抓住翠鸟的_________ 这几

个方面的内容来写的。(4分)

4、为了突出翠鸟羽毛的特点,作者主要运用了__ 的修辞手法。把羽毛写成“头巾”、“外衣”、“衬衫”,从中看出作者对翠鸟 ____的感情.(4分)

5、从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家的小园

三年级语文 第2页(共4页)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边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来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中伸出了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桔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冲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枝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

我情不自禁地叹道:“好美啊,小园!”

(1)照样子再写出两个词语。(2分)

叽叽喳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喜欢——()漂亮——()

(3)本文用了总分的写法,在分述时,是按 _____的顺序写的。(1分)(4)写出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段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录文中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自己再写一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喜欢小园吗?为什么?(原因要写具体)(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乐园 我喜欢的 要求: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文章。可以写喜欢的植物,可以写

小动物,可以写人,可以写喜欢做的事,也可以写喜欢的某样东西„„总之,不管写什么,要能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2

Ⅰ . 听音, 选择 (listen and choose) 。 (共10分)

A) 选出你所听到的字母, 并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读两遍。

B) 选出与所听到的单词相符的图片, 并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读两遍。

Ⅱ . 听音, 圈字母 (listen and circle) 。圈出正确的答案A或B, 每小题读两遍。 (共6分)

Ⅲ . 听音, 判断 (listen and judge) 。 (共10分)

判断下列图片与所听对话的意思是否相符, 相符写“T”, 不相符写“F”。每小题读两遍。

Ⅳ . 听音, 涂色 (listen and Color)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将A, B, C, D, 四个矩形涂上相应的颜色, 对话读两遍。 (共4分)

Part2 Writing (笔试部分)

Ⅰ . 根据26个字母的前后顺序, 写出所缺字母 ( 大写和小写 ) 。 (共10分)

Ⅱ . 选出与所给图片属于同一类的单词, 并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共10分 )

Ⅲ . 在四线格内写出与图片对应的单词。 ( 共12分 )

Ⅳ . 看图填空。 (单词首字母已给出) ( 共8分 )

I’m K_________. This is my grandfather, Dan. That is my g_____________, too. He is Ben. This is my grandmother, S_________. That is my g_____________, too. She is May. My father is J__________. My m_____________ is Ann. Lucy is my s___________ and Danny is my b_____________. This is my family. What about yours?

Ⅴ . 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图片, 并将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 ( 共10分 )

( ) Happy birthday!

( ) Good morning, Miss White!

( ) Look! It’s a cat.

( ) Have some bread.

( ) Look at my bag. It’s big.

Ⅵ . 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语, 并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共12分 )

Ⅶ . 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图片, 请将句子与图片连线。 ( 共8分 )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3

语文七色光

1.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开(辟避)(忘妄)想

(尊遵)循(振震)耳欲聋

3.形近字组词,照样子写一组再组词。

湍()怔()囚()婉()

瑞()证()因()碗()

4.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旧社会劳动人民起早贪黑,就是为了挣(zhengzheng)一口饭吃。可是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在死亡线上挣(zheng zheng)扎着。

5.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摆在红四团面前的困难很多,()这些并没有吓倒他们。

6.将下列地名按要求归类。

北京 青岛 张家界 香港 周口店 黑河西安 台湾

(1)与水有关的地名______、______

(2)含有方位的地名______、______

(3)含有颜色的地名______、______

(4)含有姓氏的地名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

1.把成语补充完整。

身( )其( ) ( )材( )教 ( )( )动听

( )居( )乐 ( )然( )朗 志()高(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 ,因为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后人称为“_______”。

《趵突泉》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先生写的。本册书我们还学习了一篇他写的文章《 》。游览结束后他发出这样的感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瑞雪图》一课中,作者写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爱我中华,_______。爱我中华,_____。爱我中华,_______。

开卷有益

月色是迷人的恬静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月夜听曲、吟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仿照画线的短语,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幽静的() 美妙的()( )的( )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仿照摘录的句子写一句话。

多美的月夜,做个小诗人,吟诵一首描写月夜的诗吧!

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暮江吟》

__________这首诗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4种景物。展现________了一幅色彩灿烂的秋江暮景图,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之________情,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外公最爱读书。那天下午,外公又在书房读书,听见我来了,就唤我进去。我看到外公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书,上面圈圈点点,空白处还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我问外公 您的学问这么大 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外公笑着说:“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只有虚心好学,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呀!”

1.请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话共有 句话,都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3.外公学问很大,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请把原因用“~~”画出来。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和鸭蛋→猜测野鸭死因→掩埋死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次要内容是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_______”画下来。

3.任选一题做: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②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回答时要写清题号。)

笔下生花

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读了上面的文章你是否感动?想象一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十三只鸭蛋的故事》。

2.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哈尔滨的冰雪举世闻名,动笔写一写家乡的冰雪吧,最好能写出家乡冰雪的美丽(魅力)以及小朋友们在冰雪中玩耍的情趣。题目自拟。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篇4

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三年级语文组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考试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现对本学期三年级期末试卷及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试卷就从听力、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四个部分对三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有拼音的考察,生字的掌握学习是在阅读中进行的,离开了阅读,语文就成了无本之木,于是阅读中的积累,阅读中的理解,阅读中的运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本次三年级测评正是以阅读为专项对学生进行了测评。可谓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要害。测评有听力:听写词语、格言,听短文作答,短文以小动物为题材,学生很感兴趣,有亲切感。积累:谚语,成语、诗句、格言、歇后语。理解:如省略号的用法、成语的运用、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课外阅读难易适中,顾及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且从多方面检测学生的素质。

写作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两题任选一题,写景记事皆可,内容广,不完全限定学生,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最好水平,同时还让学生学习审题,很符合中年级学生特点。

总言之,整份试卷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涉及到能力的评估,如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和短文的能力、表达能力等。题量适当,题型丰富,是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份优秀试卷。

二、学生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课内积累相对较好,而课外阅读和有关课外知识的题目则不容乐观,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积累匮乏,这在写近义词、选择省略号的用法、选词填空的第二小题、理解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中重点词语的用法四道题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学生普遍存在失分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一、学生日常读书量小,不能学以致用;

二、平时没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机械背诵,错字连篇。

这在古诗、积累题中尤为突出,古诗背了不少,但不解其意,背写出来的诗七个字就有六个错字。不仅是古诗中,在其它的题中,错别字也是造成大量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把“洁白的荷花开了。”改为打比方的句子也存在大量的丢分情况。学生都能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但许多句子让人啼笑皆非。也许这也是我们今后需努力的方向吧。但我认为这个句子改比喻句难度较大,也不太常见,若改拟人句则会降低难度,学生兴趣较浓!

通过本次试题,还反映出了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审题的能力和习惯较差。表现积累题中有的学生不知是没看,还是没有读懂,如写歇后语就写格言啊,写气象谚又写农谚或诗句等,当然不是普遍,但也存在这类现象。甚至好多学生连最起码的作文审题都不懂,看不懂是二选一,而是每个题目写两句话,草草了事。

面对试题,审视学生的状况,挖掘出现如此状况的根源,教学中的纰漏在反思中暴露出来:今后一定要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可是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说一说,没有练到实处,于是卷面上的得分低也在意料之中的。

三、今后努力方向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篇5

()()()()()

tái jiē jiāo ào qiān xī huānɡ liánɡ pǔ sù

()()()()()

二、辨字组词。(6分)

炮()坦()难()匠()锯()阶()

跑()但()推()匣()据()价()

三、多音字变魔术。(6分)

liánɡ()chǔ()sǎ()

量 处 撒

liànɡ()chù()sā()

四、选词填空。(5分)

夸奖 夸耀 夸大

1.大家都()他进步快。

2.虚心的人从不在别人面前()自己。

虽然 居然 依然

3.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他()随地乱扔废物。

4.小明()跑在队伍的最后面.但()坚持跑完全程。

五、请根据意思写词语。(8分)

1.辽远广阔。()

2.来的很不容易。()

3.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4.故意做作,装出某种姿态。()

六、我给句子动手术。(修改病句)(12分)

1.聪明的小姑娘帮助妈妈。

2.老师表扬了全班同学和王晓明。

3.天上的月亮多么灿烂。

4.它是诚实的一个孩子。

七、我给句子化化妆。(按要求扩句)(9分)

1.翠鸟飞过水面。(怎样的飞?)

2.鱼儿游来游去。(什么样的鱼儿?在哪游?怎样的游?)

3.同学们听讲。(什么地方?怎样听讲?)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一只小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2.读了《马拉松》我知道了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蜡 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zhǐ)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xuàn)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chà)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jù)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4分)

()--()()--()

2.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的纱罩()的蜡烛()地说()地喊

3.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蜡烛很谦虚的词语.(6分)

台灯 蜡烛

4.蜡烛具备的精神是什么?(4分)

十、习作。(20分)

从下面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你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自己增加其他动物。先想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希望你不但能将故事内容写得生动有趣,而且做到书写工整细心检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篇6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ùnqiào chènshān báshè fánzhí guangài

( )( )( ) ( )( )

yěliàn yìlùn kěwàng tuòmo zhìzhuó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响( )犹( )搏( )署( )即( )

晌( )忧( )博( )暑( )既(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两个各说一句话。(10分)

迫不及( )游人如( )落英( )纷 专心( )志

学而不( ) ( )览群书 提心吊( ) 名不( )传

四、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4分)

1、祖国的山河多么(状 壮)丽,我们长大了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福)强。

2、雷雨过后,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向 像 象)一(座 坐)彩色的天桥。

五、选词填空。(6分)

感动 激动 感激

1、我跳绳比赛获得了第一名,我很( )。

2、同学们十分( )校长对我们的指点。

3、检阅台上的人被孩子们的团队精神( )了。

爱惜 爱护 珍惜

4、我们要( )名胜古迹,不要乱刻乱画。

5、光阴似箭,我们一定要( )时间哟。

6、( )桌椅,从你我做起。

六、给加点的字写上正确的解释。(6分)

1、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

2、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 )

3、弟弟把零用钱都花光了。 ( )

4、他从信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 ( )

5、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 )

6、赶车人把鞭子一抽,马儿就飞跑起来。( )

七、按要求写句子。(14分)

1、扩句:同学们听课。

2、缩句:我久久地凝视着手中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

3、自行车撞倒了老奶奶。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4、他从这么高的树上摔下来,怎么会不疼呢?

改为陈述句:

5、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培养着祖国的下一代。

仿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6、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改为反问句: 。

7、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

修改病句: 。

八、按要求写词语和句子。(6分)

1、例:喜洋洋 。

2、例:认认真真 。

3、写二个带有数字的成语:例:三心二意: 。

4、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

5、写一句谚语: 。

6、写二个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例:大惊小怪 。

九、默写古诗。(4分)咏柳

, 。

, 。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

果 子 沟

新疆的果子沟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水绿、山青、花繁、树茂。一到春天,山沟里到处是花。除去满坡的野花外,还有满树的杏花、苹果花、山楂花、樱桃花。顺着山沟往上走,一树树,一丛丛,一片片,红艳艳,蓝莹莹,白闪闪,直到山顶与天上的彩云相接。

1、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花繁树茂

顺着山沟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画上“ ”。

3、按要求找出词语,抄下来。

(1)写花的数量很多: 。

(2)写花的颜色很多: 。

十一、开心作文。(20分)

题目:第一次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7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二、填空。(11分,一空一分)

1西部,祖国地图上神奇的土地!本学期第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那里别样的景致,如果有机会,你想去那儿看一看_____。

2四大名著里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书中有个军师智多星叫_____。

3我们的祖先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现在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真正做到了快捷方便。

4看到你的同学小明整天沉溺于网络无心学业,请你用一条名言劝说他珍惜时间:_____

5徐庶进曹营_____

6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_____

7“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自于_____,后来用来称赞_____

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随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学校将在各个水池上方贴上宣传标语,请你写一条: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一题一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陈述句)

2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_____。(将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更形象生动。)

3()能捐出70元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填合适的关联词。)

4《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意思不变)

四、判断题。(8分)

1“美伦美奂、莞尔一笑、迫不急待、铤而走险”这四个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

2剧本这种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个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

4,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足汽车。(

)

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到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转折。()

6“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7国外有一家钟表公司的广告是: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这说明他们的维修人员非常不敬业,工作不认真。(

)

8“折”是个多音字,“折本”时读“zhe”。()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35分)

一、古诗词赏读。(10分)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

1将此词补充完整。(1分)

2这是_____朝_____ 的作品。(2分)

3,“清平乐”是_____,“乐”读_____ 。“村居”是_____。(3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相媚好:_____

亡赖:_____

5作者最喜欢小儿,为什么?(1分)

6在这首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你能再写出两句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吗?(1分)_____。

二、课内阅读。(10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曾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这个片断选自于____的_____。(2分)

2诸葛亮是作者极力赞美的一个人物,他料事如神,心思灵巧得到了神奇的地步,可以用“_____”成语来形容他。(1分)

3从哪儿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在文中划上波浪线。(1分)

4诸葛亮为什么要下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1分)

5他为什么又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1分)

6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1分)

7诸葛亮为什么敢“饮酒作乐”?(1分)

8在小说中,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你认为他是“神”吗?为什么?(1分)

9你还能写出一个出自于这部小说的一个故事吗?(1分)

三、课外阅读。(15分)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畜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出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

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的热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戛然而止

骂骂咧咧

皮开肉绽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

2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2分)

3“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中的“它们”指_____,“这般”指_____ 。(2分)

4文章第三段中,从描写角度看,“鲜血沁了出来……显得分外的悲壮”是对老牛的描写,表现了老牛_____;“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违规取水,这是对老牛的描写,有力地表现出老牛的_____ 。(2分)

5第四段中“没等主人吆喝……慢慢往回走”照应了第二段中的哪个语句?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来。(2分)

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1分)

7读了此文,我们深深为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作为孩子,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正如那两句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所言“_____,_____”。(2分)

8我们在为老牛无私的母爱感动的同时,也深为祖国西部严峻的缺水形势而忧虑!但愿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2分):_____

第三部分作文(35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过许多“错”的时候,或许是做错了题,或许是出门走错了路,或许是说错了话,或许是做错了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才使你认识到了对,才有了今天的成长。哪次错或哪些错令你特别难忘?请把它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8

阳春市三甲镇曲江小学教师:范家标

一、成绩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我们班参考人数19人,合格人数19人,合格率100%,优秀人数11人,优秀率是57.9 %,平均分86分。总体成绩尚可,跟平时的测试情况差不多,班级的总体水平就是这样。班级里的几个后进生这次考试不太好,随着知识的深入,这部分人极有可能会再下降,在下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这部分群体。

二、卷面各题情况分析:

综观卷面,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包括选择拼音、看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等。第1题“选择正确的读音”,第2题“看拼音写词语”,第3题“组词”,第4题“补充词语",这部分题目学生失分较少,这表明平时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到位,学生知识牢固。相对来说,第5题选择正确的解释有点小失分,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粗心大意,几个词义难分。第6题选词填空做得比较好。第7题按要求作答,改写句子。第8题“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型平时都做过,学生一般都不会做错。

第二大题是阅读感悟。题目较难,题中的问题是要让学生概括理解。我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拔高啦。因此,学生的失分率很高,得满分的很少,大部分只能得大部分的分数。另外还可以说明学生平日对课外知识的积累理解还不够。

第三大题是习作大舞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句子通顺,内容符合题意,也有几个学生离题了,这说明学生做题很粗心,审题能力较差,同时在作文也反映出学生选材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年级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一、二年级以抄、背为住,凭记忆力拿成绩,转变为三年级以理解能力取分数。尤其是课外阅读以及作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还在初步的形成的过程中。这是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应当予以重视。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很顺利;反之,则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努力方向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

2、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与格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

4、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9

舒服 仿佛 甚至 智慧 燃烧诊断

二、多音字组词(6分)

兴xīnɡ()行xínɡ()间 jjiān()

xìnɡ()hánɡ()jiàn()

三、给下面诗句中带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4分)

1、枫桥夜泊 A、停船靠岸()B、安静()

2、停车坐爱枫林晚 A、坐立()B、植物结果()C、因为()

四、注意下面词的特点,再写几个这种类型的词。(7分)

1、银灰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落叶归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化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4分)

惊涛拍()心()神怡()相开放()作非为

转()为强举()闻名 一()而上 倾()大雨

六、造句。(4分)

1、纷纷

—————————————————————————

2、如果就

—————————————————————————

七、把下面的古诗名句补充完整。(12分)

1、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到用时方很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粗心要不得

发语文试卷了,我拿到试卷一看:“92分”。我一连看了几遍卷子上的分数,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回到家里,我把卷子在妈妈眼前一扬,得意得说:“妈妈,你看!”妈妈接过卷子看了看说“好,有进步!”我看着妈妈那高兴的神情,更加得意了,心里想吃了蜜一样甜。

可是,一会儿妈妈的脸“晴转多云”了。我有些不明白:妈妈怎么会不高兴呢?“你仔细想起错误的原因吗?”妈妈指着卷子上扣分的地方说。我看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不就是粗心把‘食指’写成了‘十指’了吗?”“听你说得多轻松!照你这样写,如果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那病人被切掉的就是10个手指啊!”我不由吃了一惊。妈妈接着严肃地说:“粗心要不得。要是大家都像你一样,不是会给工作带来严重后果吗?”

听了妈妈的话,我再也没有思想去欣赏那卷子上的分数,不禁陷入了沉思?

1、下面四句带“像”的句子,有一句和其他三句不一样,找出来在()里打X。

(1)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2)孩子们像一群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3)要是大家都像你一样,不是会给工作带来严重后果吗?()

(4)一望无边的草原像绿色的海洋。()

2、“妈妈的脸‘晴转多云’了”。联系上下文,“晴转多云”是说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要是大家都像你一样,不是会给工作带来严重后果吗?”为了具体说“严重后果”,妈妈举了个例子,你能在文章中找出来吗?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分)

4、听了妈妈的化,“我” 陷入了沉思。想一想,“我”会想到些什么?写几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30分)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10

1. 下列词语中,加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诚(qián)匙(yào)

首(qǐ)永(jùn)

B. 间(shùn)铿(qiāng)

羽扇巾(guān)跌(dàn)

C. 哮(páo)守(gè)

(bìn)废(tuí)

D. 人(huán)浑身数(xiè)

(yè)一(piē)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块珍藏多年的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了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 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的到了夙兴夜寐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的“迷样子”。

D.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不但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

B. 具有创新思想,是能否发现新事物的关键。

C.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北平还差点事儿。

D. 获得教养,能改善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1) 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下面的句子,仍以“幸福是”开头,写一组排比句。(5分)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团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予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6.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薄:靠近,接近

B. 予乃摄衣而上摄:整理,整顿

C.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危:危险

D.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放:不拘束,使任意行动

7. 下列各句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项的是()(3分)

A.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C.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8. 下面对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文赋,是《前赤壁赋》的姊妹篇。两赋抒情写意,大体相同,而此篇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比前篇更为具体而深沉,末尾鹤化道士的幻觉幻境,更多具一层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B.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逐步推出新境,显现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幽情妙趣、随文毕现的艺术特色。

C. 苏轼秋天刚写完《赤壁赋》,由于情犹未尽,又在隆冬写了这篇《后赤壁赋》。

D. 《后赤壁赋》写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鉴赏(8分)

10. 阅读下列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móu:古代士兵的头盔,诗中借指士兵。

(1) 上阕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哪一个人物来暗讽什么?倾诉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师说》)

(3)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过秦论》)

(4)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5) 携来百侣重游,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 现代文文本阅读(28分)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10分)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它对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正在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似乎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代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牛群也是如此”中的“此”指狼的消失导致鹿群的数目增加而使草场受到严重损害。

B. “正因为如此”中的“此”指牧牛人杀死狼,不懂得像山那样去思考。

C. “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中的“这”指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D. “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中的“这”指这个世界启示人们不要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要回归田园,善待自然。

13. 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三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18分)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苏艾和琼珊——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看到窗外那片叶子掉落的时候,我也该走了——告诉了老贝尔曼。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做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

但是琼珊没有回答。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选自《最后的常春藤叶》有删改)

15. “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而在前文已有多处伏笔。具体有哪几处伏笔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请依据这两处描写,分析贝尔曼这一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张旭鸿顾卉宇)

参 考 答 案

1. D(A项“隽”应读juàn;B项“宕”应读dàng;C项“恪”应读kè)

2. A(B项“一文不名”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此处应改为“一文不值”之类的成语。C项“夙兴夜寐”多形容做事很勤劳。此处写的是读书的勤奋和快乐,应改用“废寝忘食”。D项“安土重迁”指的是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此处应改用“叶落归根”之类的成语)

3. C(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将“知识渊博的人”和“不但”调换位置。B项一面词和两面词搭配不当,应在“具有”前加上“是否”。D项动宾搭配不当。宜将“改善”改为“提高”)

4. (1)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 / 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5. 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6. C 危:高

7. A(A项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B项 时:名词用作状语,这时;C项 东:名词用作状语,从东方;D项 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

8. C

9. (1) 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了,为了等待您随时的(意外的/预料不到的)需要。(2)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3)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邑,可惜它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

10. (1) 神州在哪里?意思是说整个中原都沦陷敌手,已经非我所有。(2) 借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来暗讽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屈辱求和,倾吐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11. (1)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5)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2. D(此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与“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中“这”指代的内容相同,即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13. 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的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维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山的愿望,但人类却为了短期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14. 层层递进:先写对狼的消失,鹿的增多导致后果的直接认识,以此推测到牧牛人杀死狼,再联想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长远的危险”,从而得出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发人深省。

15. (1) 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2)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的“贴”字。(3) “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4) “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5)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16. 答: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它的存在将燃起琼珊与病魔抗争而勇敢地生存下去的希望。(2分)最后的藤叶之所以能挽救琼珊的生命,是因为历经风雨的藤叶并未像琼珊想象的那样凋零,而是依然挂在窗外的藤枝上,这让琼珊找到了与病魔抗争的理由,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4分)

17. (1)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2分)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2分)(2) 再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让我们看到贝尔曼平凡得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他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2分)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11

yúkuài shúxī wēn nuǎn zāo gāo jīè

()()()()()

liáokuò chì bǎng jìxù qiáng liè yánlì

()()()()()

2、辩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悔()密()潮()园()

侮()蜜()嘲()圆()

铺pū()pù()华huá()huà()

给gěi()jǐ()参cān()shēn()

3、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海()天()鸟 语()()()想天()

()()注目()梦()()()情()()

()()一惊 风()日()()不暇()

()()充数 装()作()()山()野

4、选词填空。

陆续 连续 继续

A这学期,我()三次获得“学习能手”的称号。

B今天是星期一,一大早,同学们就()回到了学校。

C虽然下了雨,我们的足球赛仍()进行。

希望 盼望 绝望

A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

B他已经一整天滴水未进,眼前依然是沙漠,他感到非常()。

C同学们都()着早日与作家郑渊洁见面。

5、造句。

一边……一边……

有……有……还有……

6、连线。

可爱的 知识 心爱的 心情

松软的 孩子 清脆的 玩具

美丽的 土地 锐利的 歌声

宽阔的 花朵 寒冷的 眼睛

丰富的 翅膀 快乐的 冬天

7、按原文填空。

千门万户瞳瞳日,()。

()天涯共此时。

天苍苍,野茫茫,()。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阅读。

(一)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得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1、这段文字选自《 》。这段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 漂亮:

3、在除夕这一天人们主要做那些活动?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4、你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二)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近四十,却略显苍老了,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留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饱经风霜的脸。

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

我呆呆地站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

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这句话。

2.“父亲”“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原因是什么?

3.第4段中写父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这两件事。

(1)

(2)

4.第5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章最后,破折号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请你替“我”补出来。

三、习作

一件 的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12

2、写写最喜欢的名言。(课内、课外各一句)

二、读拼音在田字格里写。(11%)

jiè shào wǔ rǔ yáo yuǎn xiàn mù

gū dān dǎo yǔ kǒng jù

zhuāngqiāngzuò shì yě xīnbóbó

三、认一认,再组词。(9%)

1、dào()cān()dàn()jiǎ()

倒 参 弹 假

dǎo()shēn()tán()jià()

2、换()腊()郊()温()映()

唤()措()效()湿()应()

四、按要求写词语。(13%)

1、反义词:战争——()扁——()仇恨——()

安静——()正——()富裕——()

弯曲——()矛——()安全——()

2、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可()()情()自()()()为本()手()春

()先()后()头()脸 千()万()()风()浪

五、读句子,写句子。(12%)

1、如果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就。

2、我愿是一只幸福鸟,为各国儿童的友谊搭桥。

我愿是。

3、冬天到了,小草的绿衣裳不见了。

冬天到了。

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篷。,就像。

5、快过年了,父亲帮我做了一盏能透亮的灯笼。

快过年了。

6、海底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还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六、读一读,排一排。(5%)

()我想起妈妈是用淘米的水洗墨渍的。

()但背心上不知粘上了什么,洗了半天,依然如故。

()我先洗妹妹的背心,打上肥皂,没命地搓。

()气得我把它扔进盆里想不洗了。

()我也找来淘米水,一遍一遍地搓,污点终于荡然无存。

()我又拿起背心,仔细一看,原来是墨水。

()可是我又想起妈妈说过的话:“有始有终才能办大事。”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8%)

1、让我们荡起,小船儿推开,海面倒映着绿树红墙,四周环绕着。

2、爆竹声声一岁除。

3、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那里的 非常有名。希腊人菲利比斯创造了 比赛,这项比赛的距离为 千米195米。读了《集市和超市》我懂得购物要注意。《画里少了什么》告诉我们集体做事要。

八、读一读,做一做。(16%)

秋 景

有人爱那充满生机的春天,也有人爱那银装素裹的冬天,而我却爱那绚烂辉煌的秋天。

秋天的天空,似大海一样湛蓝碧透。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浮着,仿佛给那一望无际的蓝天绣上美丽的云朵,化上漂亮的妆。

秋风吹拂着无边的田野,在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中,辛勤的农民不辞劳苦地收割那金黄的稻子,心中充满着丰收的喜悦。果园里,硕果满枝,有青里透黄的橘子,有红灯笼似的柿子……

秋天草儿黄了,树叶落了。然而,各式各样的秋菊竞相开放。不信?你瞧,我家的院子里,秋菊正争芳斗艳,相继开放。花儿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有的像白玉,有的像水晶,有的金灿灿……呈现了一派竞相争艳的景象。

夜晚,皎洁的月光陪伴着我,我漫步于乡间小道,觉得这灿烂绚丽的秋天,比春天更加欣欣向荣。美丽的秋天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1、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

2、写出近义词。

仿佛()辛勤()

3、文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夜晚。

4、“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A交界或靠边的地方;B时候;C当,适逢其时;文中“一望无际”的“际”应选第()种意思。

5、用“ ”画出你认为可以积累的词语和句子。(四个词语,两个句子)

6、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九、习作(20%)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是读、写,阅读教学最终的收获仍然是读、写。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启步阶段,抓好读、写,至关重要。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1、导语设疑。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第二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五彩缤纷”我没有让学生换词理解或者直接读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在课件中,我用黑色为底,把学生找出来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我还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说说菊花还有哪些颜色?并给学生展示出其他美丽颜色的菊花。并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彩缤纷”。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五彩斑斓”,学生对词语理解进一步加深。

2、走进人物内心,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抓住“犹豫”一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对英子的自卑、害怕的内心。在出示这一句话时,“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此时她在想什么?引导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感受她此时矛盾的心情。再如: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抓住“沉默不语”一词体会金吉娅体贴家人的品质。我先让学生朗读感悟其他孩子买完礼物后的表现——“兴高采烈”,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朗读金吉娅的句子,找出金吉娅的表现——“沉默不语”。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不难发现他们的表现截然相反。金吉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她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感悟金吉娅因为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感到难过,这就是她体贴家人的表现。

3、表演读、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是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等,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

二、鼓励反复阅读,体昧文本内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内涵总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张庆老师说:“阅读课就是读书课。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书声琅琅,才能領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变化的微妙;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园的温馨。反之,则难以深刻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之中蕴含的哲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自始至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生疑、释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积极的读书活动,而不必进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

三、加强学生词句段的训练

1、要加强词语训练。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要加强句子训练。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要加强段的训练。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集中识字后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段的训练,打好阅读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四、扩大学生阅读的数量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处理。因此小学生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认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扩展阅读面,从小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必要时指定具体的阅读内容,并提示阅读方法。定期检查阅读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接触新观念,了解世界,认识社会。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 张扬.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

相关策略.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7):

37~38

[2] 李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新课

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84~85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14

zhàn lán chèn shān fán zhí qínɡ bù zì jīn

xiàn mù yóu lǎn ào mì qīnɡ xī kě jiàn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P标出。(6分)

教书(jiāo jiào)弓弦(xián xuán)窟窿(lónɡ lonɡ)

复习(fú fù)否则(fǒu fǎo)虽然(suī suí)

3、给多音字组词。(6分)

zài()dī()mú()

载 提 模

zǎi()tí()mó()

4、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蹈()洲()悔()捧()

踏()州()诲()棒()

5、在()里填上的、地、得。(3分)

光彩夺目()春天 时间过()真快 快快乐乐()学习

6、把成语补充完整。(4分)

大()小用()口同声 和颜()色()雀无声

苍翠()滴 落()缤纷 勤学()问 津津有()

7、选词填空。(4分)

① 一()清泉。一()金光(条 束 阵 个 眼)

②妈妈的神情变得()了。(严肃 严格 严厉)

③那只小猫,既漂亮,又活泼()。(灵活 灵巧 机灵)

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扩写句子。(2分)

①一群()蝴蝶()翩翩起舞。

②老师()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1分)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3)宽阔的马路上奔驰着一辆辆满载货物的汽车。(缩句)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加引号的句子)

(5)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精神。(改为反问句)

9、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5分)

(1)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李商隐的《 》。

(2)__________________ 万条垂下绿丝绦。,作者是。

(3)请你写出一首你喜欢的课外背的古诗的题目《 》。

10、把语句补充完整。(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日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仙过海_。

二、阅读。(15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6分)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1、填空。(2分)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的事,说明翠鸟()的特点。

12、用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1分)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等候()锋利()

14、仔细读一读划 线的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1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5、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2分)

()的细雨()的露珠

()的绿叶()的海洋

16、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2分)

(1)形状:

(2)颜色:开始呈,后来

17、用画出一个比喻句。(1分)

18、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9、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1分)

20、用赞不绝口造句。(2分)

三、口语交际(3分)

上一篇:读小说《森林报》有感下一篇:幼儿园美术教研组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