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文的技巧具体有哪些(共9篇)
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编程我要给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在阅读代码和编写代码之间循环往复。阅读代码(书籍,博客文章,开源代码)将帮助你查看解决方案,了解最佳做法,并大致了解语言或系统。但是在你这样做之后,你需要自己实际去写代码。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小的编码练习或业余项目,但确保你能将之付诸于实践,并用某种方式使用你学到的东西。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编辑器会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这方面的诀窍是让自己感到不舒服。这是相当痛苦的,但就应该这样。编码遵循80/20规则。花80%的时间在20%的代码或20%你所学的东西上。习惯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克服它是关键。
这个迭代周期不应该以周为周期或以月为周期发生,而是应该以日为周期。知识等待使用的时间越久,知识这把斧头就越钝。等待学习新知识的时间越长,你就越难以将其融入到代码中。
我推荐阅读关于通用编程主题的网站是lobste.rs。上面有许多关于许多编程主题的文章。另一个好的网站是Hacker News,但网站时常偏离话题。
不要陷入僵局。请求帮忙
我最大的错误是在学习编程陷入僵局的时候用了太长时间。在被卡住时,我会花很多时间在一些愚蠢的东西或一些我根本上不明白的东西上。有时候我需要花费好几天时间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而原本我可以用这些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和学习更多的东西,如果我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的话。卡在一个东西上面超过一个小时基本上就是在浪费时间了。
我推荐三件事情以避免僵局。第一是试着总是阅读更多关于你使用的技术,并总体掌握正在发生什么。通常,当你陷入困境时,意味着你对需要澄清的事情做出了不正确的假设。第二是咨询互联网。这一点很显然,但依然值得一提。在网上查找并询问有过这个问题的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Stackoverflow可以说是互联网上最好的网站。不要害怕在那里问自己的问题。通常,只要尽力正确地阐述你的问题就OK了。我真的希望以前我能多问些问题,但总是因为害怕会显得愚蠢而止步。我的第三个建议是向你认识的人请求帮助。通常,你或许已经理解了技术,而且有了问题,但是你可能需要更高层次的上下文才能真正解开谜团。不要胆怯,大着胆子上前去问吧。
例如,当学习Docker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从头开始重新构建图像。我从根本上不明白docker缓存,并用20分钟时间来等待单个更改到Dockerfile通过。我可能花了8个小时就用在等待构建上。如果我读过更多关于Docker或问一个知道的人,那么可能我早就搞明白了,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
为项目而工作
在我的经验中,没有什么可以与工作于自己的项目以学习编程更有用的了。除了一些例外,我所知道的所有真正优秀的程序员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工作于业余项目(这也可能发生在工作中!)。有了一个点子并试图实现这个点子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它需要很强的自律心。但是,通过尝试实际做一件事情,你可以学到如何分解问题并应用技术。你面对的各种问题,以及你如何解决它们才真正是所谓的编程。知道编程语言的每一个古怪细节的确是有帮助的,但它只会让你越来越落伍。此外,想要完成项目的驱动力是继续学习的动力。从业余项目获得的满足感远远超过你在抽象中学习东西的满足感。
我对于选择业余项目的建议是,选择你感兴趣同时你也有想法如何实现的东西。能够在开始之前表达实现总是有助于保持我的动力。在此旅途之中你一定会学到很多!
认识到深入钻研和搬运工之间的区别。相应地选择。
有两种类型的程序员:完美主义者和搬运工。有些人希望一切都是正确的,他们希望完美,他们希望遵循所有的最佳实践,并写出漂亮的优雅代码。他们想要理解每一行代码。有别于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自己的代码能工作即可,即使对代码库有损害的人。平衡这两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你应该深入钻研一个问题或项目,看看发生了什么。有时你应该让它工作即可,即使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每当你花费太多时间在某个东西上时,那就问问自己:我应该采取哪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想取中间值。你想提供一个好的、坚实的解决方案,同时你可以自信地理解和修改,但没有耗费荒谬的时间。随着你作为开发人员的成长,你会更好地明白什么时候就此离开就可以,以及什么时候需要以某些方式完成。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我的项目80%完美。如果你的项目是绝对100%完美,没有一行代码让你觉得尴尬,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花了太多的时间。
与其他程序员交谈
除了“荣”之外,所有普通话里读 r 声母的字在粤语里的声母都是 y;
另外,粤语 f 声母非常多,一般普通话里 h 声母多数在粤语里转化为 f,但也有部分张口呼(即 u 系韵母)转化为 w;也有普通话的 k 声母带张口呼(即 u 系韵母)如“苦”“库”“快”“宽”“款”“阔”等字转化为 f;
上课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为什么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原因在于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老师所要求的层次。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就是孩子们最大发区别。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考场没有原题,能用到的,只有当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要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还有什么别的解法;题目处于知识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解法的本质什么;题目中的已知与所求能否互换,能否进行适当增删改进。
3.不要盲目刷题
要想学好数学,并非多做题就能功到自然成。虽说做题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问题就会无从谈起。但是只顾钻入题海,却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适当做题,总结反思。
4.主动复习,总结提高
老师讲到哪,考到哪,很少预留复习时间,这就需要经常做章节总结。把课本,笔记,试卷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要一边读,一边做标记,标明哪些是过一会儿要摘录的。养成习惯,在读材料时随时做标记,告诉自己下次再读这份材料时的阅读重点。这样积累起来的资料才能用的上。尽量地把他们分类,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总结出问题间的来龙去脉。否则陷入题海,徒劳无益。
5.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像个6字bbb,脸盆泼水ppp,
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
左下半圆ddd,雨伞把子ttt,
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
9字加钩ggg,机枪向上kkk,
一把椅子hhh,i下加钩jjj,
像个9字qqq,一个叉字xxx,
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
半个8字sss,z加椅子zhzhzh,
c加椅子chchch,s加椅子shshsh,
禾苗向日rrr。
形象记忆(记住字形读音):
1.唇音:
b字好象收音机,收听广播bbb(播)。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p字好象水出盆,妈妈泼水ppp(沷)。双唇送气清塞音
m字好象两扇门,蒙上眼睛mmm(摸)。双唇鼻音
f像一根小拐棍,爷爷靠它fff(扶)。齿唇清擦音
2.舌尖音(舌尖中音,也叫翘舌音):
d字好象小马蹄,跑起路来ddd。(得)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t像一把小雨伞,下雨打开ttt。(它)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像火车进隧道,赶快鸣笛nnn。(呢)舌尖中鼻音
l像一根大木棍,打跑老狼lll。(乐)舌尖中边音
3.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
g像9和弯镰刀,收割庄稼ggg。(割)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k像大锤和凿子,雕刻石头kkk。(刻)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h像倒立小酒杯,装满美酒hhh。(喝)舌面后清擦音
4.舌面前音:
j像一只小公鸡,圆圆眼睛jjj。(鸡)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q像一面小红旗,迎风飘扬qqq。(旗)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x像西瓜切四半,娃娃吃瓜笑xxx。(嘻)舌面前清擦音
5.平舌音(舌尖前音):
z像一个数字2,娃娃写字乐zzz。(滋)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c像一只小刺猬,弯起身体ccc。(刺)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像树上蚕宝宝,吐丝织茧sss。(丝)舌尖前清擦音
r像田里小禾苗,向着太阳rrr。(日)舌尖前浊擦音
6.舌尖后音(也叫翘舌音):
zcs小酒鬼,见到酒杯(h)舌头翘,说话变成zh(蜘)ch(吃)sh(狮)。
zhi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i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shi舌尖后清擦音
7.特殊声母(零声母):
y字好像小树杈,挂件衣服yyy。(衣)齐齿呼
高一历史的学习技巧有哪些
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
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表现为要考生通过一套历史思维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论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经过与结论,新课标高考表述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量。
朝四个方向思考历史问题
实践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对做历史题没有底气,甚者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出在历史思维取向不清。历史思维有四个取向:即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对历史事件做合乎逻辑的解释的方向思考问题;从人性的方向思考问题;从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及对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从社会和文化是渐进的、一贯的进步方向思考问题,即历史思维的史学科学化、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历史进步观取向。有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做题就有头绪。
以公认史学观评判事物
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地认识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的阶级性、辩证的历史进步观;全球史观是指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要把某个地区或国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考察;文明史观是指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历史学习要养成几种好习惯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个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环节。认真听讲就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听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释。老师讲课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就是学生学习方法。
二、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
要全读就是阅读教科书中所有的内容,如课题、子目标题、正文、注释、插图、思考题、练习题大事年表等。这是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总要求。要通读就是将教材中零碎、局部的历史通过阅读融会贯通起来。这就要求在读书时要前后联系,因小而大,把局部的知识投入到某章、某单元的大范围内联想和梳理。要略读就是在全读之后,在笼统地游览一遍教材内容,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体系。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和记教材中的目录、章题、节题和子目。要精读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确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观点以及说明这些观点的失事,了解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要异读就是在阅读时要把相近、相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准确历史知识的目的。要做记就是在阅读教材时,要做好读书笔记,把动口、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调动各种器官的能动性,使大脑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的是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中学生应查阅《历史词典》《历史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扩大知识面和视野,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好比车的两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有了链子,才能共同发生作用,车才会不停地前进。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这种学习习惯。动笔墨在这里或指做笔记,或对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画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录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的观点。这种习惯对于提升筛选能力、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六、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先复习后做作业,先仔细审题后作解答。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改正错误,书写要工整规范。
七、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记忆与遗忘是一队孪生兄弟,而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不能一劳永逸,要学而习之,这样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复习包括整理笔记,补充完善课堂笔记,加上理解性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复习。
高中历史的学习不能忽视的知识点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一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1783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在“美国的领土扩张”图上,一个“阿拉斯加,1867年从俄国购得”的说明就暗示了俄国在19世纪前期曾地跨欧亚美三洲;一个“夏威夷,1898年吞并”,反证了孙中山不是在美国建立了兴中会。在“帝国主义瓜分下的非洲”图上,表明了19末世纪末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这两块“干净”的土地。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不能忽视。
六、年表中的隐形知识
年表中的隐形知识隐蔽于课本后面的大事年表中,本来大事年表中的时间史实,是每一个学生非死记不可的重点。但由于课本编排失误,造成了不应存在的隐形知识点,或是正文未讲,或是讲而未明,或是文表相左。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清朝建于1636年,止于1912年,年表中却是始于1644年,没有个终了年代。年表上说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言下之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可教材正文却不这么结论,教材在讲1689年的《权利法案》后才结论说:“经过半个世纪斗争,英国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表述本无可厚非,但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时限上却把人搞懵了。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60至90年代,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1917年3月,发生了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1919年3月至8月,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上述均是课本未见而年表明确的知识点。
七、跨教本中的隐形知识
以高九四级文科生为例,他们初中使用中外历史课本共4册,高中又使用了世界史3册。中国近现代史讲座1册。中国古代史选修本1册,共计9本书,除近现代史讲座不考外,也还有8册教材,有些知识点就是隐形于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或隐形于同一教材中的不同章节中。如一册战国的司南放到二册宋元文化中讲;一册唐时的华侨放到了二册明朝的对外关系中讲;中古史上的虎门销烟摆在了二册近代史的开章讲。所以,同学们在复习中特别注意掌握跨教本的隐形知识。
八、文字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文字表述技巧上,稍不注意,就谬之千里。如“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一个“已经”否定春秋开始用铁的观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具体哪朝哪代?没有讲,否定了唐时发明火药的说法。“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办了一些和民用有关的工业……作为军工业的辅助”。一个“同时”加“辅助”,否定了“洋务运动60年代的军事工业为主,70年代以民用工业为主”的说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向中国大量倾销工业品的同时,还向中国输出资本”,教材用一个“同时”加“还”字,准确地表明在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的商品输出并未为资本输出所取代,否定了帝国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的论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清亡于何年?辛亥年,1912年,这两个答案都对。辛亥年、一般指1911年,所以清亡于辛亥年决不等于亡于1911年。因为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时,还是辛亥年腊月25日。
九、悟性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点,紧扣大纲,对教材若即若离,全凭学生对所给信息的领悟,对教材活的理解。如“1914年,欧洲爆发了帝国主义大战,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教材的这类表述,你看出中日交战了吗?没有。日德之间呢?实际上打了的,打败了德国人,才能把德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里的铁路和地盘占为己有。又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西亚、缅甸等地,处于军事优势”。根据教材这段话,你能判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参与过对日作战么?回答当然是肯定的。19世纪初期美国利用欧洲对拿破仑战争的机会,加紧在北美进行领土扩张。那么欧洲对拿破仑的战争对拉美独立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么?你能否肯定回答?
十、大纲教参中的隐形知识
勤背诵
积极记忆高中课本中出现的生词及词组,理解其用法,并适当运用一些正、反义词对比,相似词对比等方式加强记忆。这一步虽然枯燥乏味,但少了它,学习英语就像折了翅膀的鹰,空有雄心却寸步难行。
勤朗读
这是学好英语的法宝之一。朗读的内容一般说来只限于课本,并不以背诵为目的,而着重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正确发音、连续语气等等。通过朗读可以熟悉单词及其用法,体会英语的语气、语境,增强语感。每天只需半小时左右,但须持之以恒。
勤练习
虽然“题海”战术不足取,但适当做一些练习,尤其是针对自己不足之处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完形填空这种难度较大、考查综合能力的题型,平时就应多做一些。每次做完后,认认真真地重新对照答案细细抠一遍,体会这些正确选项究竟合理在什么地方,出题者的意图又是在考查哪些知识点等等。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体会中,英语水平及应试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勤总结
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英语的知识点相当零碎,一定要在平时的收集、整理、总结上下功夫。平时听老师提到或是在参考书上看到的一些零碎的小知识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用。
二、五多
多看
近年来英语试题的难度逐渐增大,试题的触角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从高一开始就应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以求开阔视野,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多听
近年的中、高考已逐步加入听力试题。其实,多听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增强语感。培养敏锐的语感将有助于增强辨析力和判断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多说
多说可以增强口语能力,加深记忆,使学过的知识清晰地映在脑海里,不容易被忘记。
在这里,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多听和多说的方法。我们推荐一款能飞英语软件,一款真正符合科学二语习得理论的看电影学习英语软件。
它非常方便地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英语环境和英语听说机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学习礼包可供选择,礼包内含有高质量英语影音。加上先进的软件技术,你可以轻松做到以下事情:
1)可以便利地进行文字学习、复读、听写、配音、角色扮演。 2)可以逐段学习记录任意多的AB段,需要的时候,调出来,自动定位。 3)可以逐句学习可以对每一句进行复读、听写、配音、角色扮演。可以抽取生词和重点等进行复习和测试。 4)配音便利,无限时长可以对任意片断进行配音,保存为MP3。这样,你就可以自由地进行口语练习了!
多练
1、合理, 具体。例如,**天内浏览完某本书、每天看**页教材内容等。要坚持做完,不能“明日复明日”。
2、让家人监督,执行学习计划 。
3、主动休息。不看电视。建议散散步。
4、动态管理学习计划。
(二)、定期总结梳理知识,通过限时模拟考试锻炼考试能力
1、“总结回忆”、“深入思考”、“形成知识体系”、“简化知识体系” 。
2、平时练习,就当作考试,不断总结考试技巧,如答题顺序、准确性和速度的关系 。
3、可以通过“限时练习”、“限时模拟考试”练习考试状态。 。
(三)、对于经常犯错的地方,不能放过。对于某些,薄弱环节,要有针对的“专题训练”。
1、不搞题海战术,会的知识点再做一万道题目,你还是会做,浪费时间没有功效。
2、对于不会做的,要作“专题训练”,重复做题,加强理解和记忆
优化技巧:
力学、电磁学习上,公式定理推论来反向复习该定理的研究起点,抓住产生这些公式定理的物理本质,将死记硬背的知识转化为理解。
力学、电磁学解题上,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状态、过程、单体、总体进行分析处理,将题目文字转化为相应的公式,即可解题。
②化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这三大版块,这三大板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第一轮复习在紧扣课本复习的同时注意概念的理解记忆并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尽量把晦涩的概念转化为自己易懂的语言,不但这样方便理解,而且记得会更牢。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很重要,但是切记不要题海战术,适当的练习即可,但是练习之后对于错题要及时总结。
优化技巧:
无机化学,无论是反应方程式还是各种化学现象,都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最外电子层分布规律来学习。主要记背各反应、实验中所产生的特殊气体、颜色沉淀等物理现象。有机部分,注重官能团的特征,能够参与反应的类型。注意碳链结构的组合方式、命名规则。掌握这两部分,学生即可自行推导反应公式,从本质上理解化学。
③生物:生物分为细胞与代谢,遗传变异,生殖繁育,新生物技术这四大板块。争取做到知识主干清晰,枝叶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扫除知识上的遗漏。此外,适当回顾初中相关内容,不留知识上的断档。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争取在第二轮复习前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和大的障碍。
优化技巧:
(1)先浏览试卷
拿到试卷,还没正式答题之前,要先浏览整张试卷。可以先看听力和作文,做到心中有数,小心使得万年船。
(2)认真审题,看清题意后再作答
答题前先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考查点,不要漏掉提示词语。不要为了追求答题速度而自乱阵脚。
(3)留出检查的时间
考试最后15分钟的时候,不管做到哪里,在做什么题目,都要稍停顿一下,先整体看一看是否还有什么题目遗漏没做完,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试卷进行必要而细致的检查。如果碰到一两题实在想不出来,一定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费在上面。
(4)阅读理解注意事项
小学阶段阅读理解题考查得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大部分答案都能直接在短文中找到。看到短文,千万不要慌,只要认真读认真找,和原文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比较,哪个比较相符就选择哪个,大部分题目都能做对。
(5)作文注意事项
写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审题,确定写作方向,不要跑题。
2.尽量使用课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
3.表达要正确,注意检查重点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
英语听力技巧
第一步:听前阅读题干,预估题意
如果自己对题目了如指掌,答题时就会从容不迫,有的放矢,不会因来不及读题而错过答题。因此,同学们应尽量利用“拿到试卷”到“播放听力录音”这段时间迅速预读题目(包括题干和选项),对可能设计的内容做出粗略的猜测和推断,同时也需进行联想,即可能会出现的内容与自己具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想介入到要听的内容中去。
小学英语试卷中的听力题多数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图片猜测图片中所蕴含的潜在信息进行预测。如图画中出现不同的人物、动物、数字、时间或动作,同学们要比较各个图画的异同,从不同点入手,预测听的内容,以便在听时抓住听取的关键信息。必要时也可以先对时间、数字等内容做一下标记以便在听录音的时候能够提高答题效率。
第二步:听时集中精力,听看想记
听音时思想要集中,但情绪不可过度紧张。在听音中要利用预测时得到的潜在信息把握听音的重点。听录音时,仅凭大脑的短时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笔记,简明扼要的记录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听短文或较长的对话时更是如此。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听力测试中的记录应是速记,不是听写。因此考生在听时,只需要用自己认识的,最简便、最迅速的办法(例如:字母、缩写、符号、图示、甚至中文)记录下来要点以促进有效记忆。如:“January”可以简单记成“Jan.”,“fifteen”可以记成“15”,“schoolbag”可以记成“书包”。
听录音时,既要不断输入、理解、存贮信息,还不能中断听的过程;既要集中精力听,又要注意用心记,紧扣话题把握说话者的思路,捕捉信息词,连贯记忆主要信息。对于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切不可因为一个词听不清,就停下来琢磨一阵,这样,等反应过来时,录音的播放已经过了好几句,弄得顾此失彼。在听音过程中,必须眼耳并用,也就是一边用耳听,一边用眼浏览选择项进行分析和归纳,做到听与浏览相结合、听与思考及记忆相结合。这一过程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
如果听音材料读两遍的话,最好第一遍听大意,边听边记,记录要简明扼要,第二遍再做题。如果第一遍没听清,可在第二遍放音时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捕获相关信息。
第三步:听后分析推理,修正答案
听完试题后要前后联系,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补充前面漏听或有疑问的信息,并对听前、听中的预测、判断加以推理、分析、修正,迅速整理所记下的东西,根据记忆和题目完成未做完的单词、句子和选项。听力测试通常是放在笔试之前,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力测试结束之后,不应急于做笔试部分,而应凭着刚刚从录音机上听到的所有信息的短暂记忆,再次对整个听力试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修正错误的答案。
【学习英文的技巧具体有哪些】推荐阅读:
学习英文有哪些的技巧07-19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具体有哪些03-31
学习初二数学的技巧有哪些?12-10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10-21
七年级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04-04
励志的英文名言有哪些11-15
生物学习的学习方法有哪些01-05
关于学习的俗语有哪些12-20
学习韩语最快的方法有哪些05-25
课外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哪些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