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统计工作标准(共9篇)
职位名称: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
职位要求:
1、具有5年以上相关职位经验,曾在大型外资企业担任过同等职务者优先。
2、本科以上学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相关专业;踏实勤奋,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劳动人事管理知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性格开朗,有亲和力;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善于作思想工作。
4、有IT经验;对IT产品分销有很深理解,有分销理念及思路。
5、有国际化视野;战略、策略化思维。
岗位描述:
1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部门内部各项费用的报销工作、办公用品、文件的 管理工作。
3、负责管理各部门人员的出勤情况。
4、人事信息维护与各部门及时沟通人事信息,下发回收工作报表。
5、监督和指导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确保绩效工作做到实处,起到激励作用。
职位名称:销售管理专员
职位要求 :
1、本科学历以上,英语听说读写流利;cet-6级以上水平。
2、专业要求: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等相关专业。
3、工作细心,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
4、具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对公司运作、财务财经供应链等有了解。
5、熟悉计算机基本软件,能熟练使用微软Office软件、数据库软件。
6、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主动性。
岗位描述:
1、协助领导,针对一切销售活动实施宏观监控与管理。
2、1年以上财务工作经验或3年以上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
验,较强的财经管理、财务分析或内控管理能力;具有销售项目运作和管理的经验。
3、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较强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有较强的分析和概括思维能力。
职位名称:销售专员
职位要求:
1.良好的销售工作背景,具备一定的客户基础,有总代经验者优先。
2.本科以上学历,至少5年以上的网络产品销售经验,2年团队管理经验。
3.熟悉当地系统集成商客户。
4.优秀的沟通能力,富有开拓创新意识。
5.思维敏捷、性格开朗、有团队协作精神。
6.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能够在压力下完成任务。
7.富有工作激情和热情。
岗位描述:
1.销售网络交换机、路由器、视讯及安全产品。
2.负责区域渠道的规划与维护。
3.建立、维护与各地客户的关系。
4.独立开拓新客户,实现销售目标。
5.负责支持项目的投标,商务谈判,合同签约,售后协调工作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 2010年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
完善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制, 优化能源行业标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 》及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化管理。组织落实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建立和健全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严格标准化工作程序, 引导和组织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和标委会开展标准化工作。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系统工程理论构建我国能源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 减少层次、避免交叉、杜绝重复, 实现资源共享, 努力提高标准的系统性。根据我国能源战略和市场需求, 配合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及时调整和更新技术标准体系;关注能源安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重要需求的变化, 提高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进一步完善能源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促进能源行业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
配合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根据能源行业发展需求, 补充完善和优化能源行业标委会体系。组织标准化技术机构和标委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实施动态化管理, 有序有效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对标准化管理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 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构建能源行业标准化平台, 推动能源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继续组织煤炭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引导煤炭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满足煤炭行业基础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推动采煤采气的协调发展和煤层气、瓦斯气、页岩气等的综合利用。配合重大科研专项研究, 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油田二次开发、长距离输送、仓储节能减排等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组织开展对车用汽油、轻柴油、船用燃料油等石油燃料重点产品、试验方法的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标准化手段。
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 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标准, 抓好核电领域通用及基础、工程前期工作、工程设计、设备、建筑和安装、调试和运行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针对AP—1000核电厂标准需求分析工作及条件成熟标准的制定, 组织建立核电常规岛和BOP标准体系。组建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业组, 及时开展标准审查和其它相应工作。
加强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程序、移民前置前期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安全、前期工作周期和工作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根据水电发展形势的变化, 加强水电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水利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标准化工作, 更好地满足水电发展需要, 促进水电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 (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 接入电网技术标准, 制定和发布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和标委会章程, 组织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研究提出风电建设标准体系项目, 深入研究风电行业从建设到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行标准与世界先进的风电技术及管理模式接轨, 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优化太阳能发电产业结构, 积极讨论制定光导照明主要部件技术条件以及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技术规定, 完善太阳能发电项目资源评价办法, 以加快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推进生物质能标准化工作, 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评价, 组织制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和生物质燃料的标准体系。
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 服务三农建设。重点在农村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离网型小型电源、新型液体燃料、农村生活节能等相对成熟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标准, 及时组织申报相应农村可再生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使标准成为国家引导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手段。
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装备自主化进程
组织开展“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 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设备, 加快资源整合, 提高能源行业企业节能意识, 加大节能力度。组织开展热电联产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重大科技研发配套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建立能源计划、控制、监督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推动高效节能技术商业化。
依托洁净煤发电、煤炭气 (液) 化及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低油品油气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设, 建立大型、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和煤炭加工转化技术标准, 完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会同国家标准委合力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能源行业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标准体系, 增强电网安全和现代电网技术的应用。配合重点城市电动汽车示范项目, 构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 加快重要标准制定速度, 规范充电设施建设技术要求。
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 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我国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 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发展战略, 依托我国能源行业在高压直流输电、汽轮机、继电保护、智能电网、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石油钻井设备、石油化工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的标准化成果, 开展能源行业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研究, 制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总体战略, 有重点、有步骤地提升我国能源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 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关键词:矿山机械 标准化工作 现状与发展
1.我国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现状。
1.1.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发展形势。
自本世纪初批准频发了有关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的复审、修订以及修改后,矿山机械行业的工作标准化基本实现了该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同步。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更进一步深入。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加快。
在上个世纪九十代中期,我国就率先按照国际ISO组织机械安全标准编制原则,已完成将近一百项有关矿山机械产品安全标准方面制订工作。一方面加强我国的矿山机械行业产品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规范了国内矿山机械行业产品市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国家与政府支持下,又把部分标准实行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截止目前,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已基本实现了基础、方法、安全、产品通用零部件质量等标准相互配套的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体系。
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比较重视机械设备的安全与环境等方面工作的标准化制订。我国的矿山机械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当今国内外的情况分析,一致认为我国的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要与国际上同行业标准化同步,但目前我国的矿山机械业标准与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的矿山机械行业标准还有很大差异。故当前的我国矿山机械标准化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
1.2.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2.1.制定的标准不太完善,水平不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本行业的标准化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范围、责任、层次不清,配套性不好,产业结构不合理、适应性差等方面的问题。
1.2.2.标准化配套性差
本行业的大部分属于订单量小,单件小批量产品生产模式,订单一般是成套生产。由于我国的本行业标准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有些配套体系不够完善,偏重单机产品标准,在零部件、通用部件,以及成套设备工艺流程标准化工作还是不太完善,标准化之间缺少配套和协调,给正常标准化使用带来不便。
1.2.3.标准制定之前研究不足,有的标准缺泛实际操作性。
由于我国此行业有部分标准是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标准 ,对一些标准没有深入研究分析,进行实际试验验证,造成很多标准根本不适合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实际操作。特别对国际上一些比较关注的安全、节约资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都缺泛更深的研究。
1.2.4.标准内容重生产技术、轻售后服务。
为了迎合市场,本行业标准化的内容大部分偏重生产工艺、技术,而忽视了售后服务。现行的标准偏重生产制造、材料、工艺要求等,而忽视了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指产品交易结束了,用户在使用设备之后,发现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向企业反馈得到的回应的一种态度。在这环节虽然有标准化,但内容往往有标准做得不够精细,或是有标准内容,没有执行,造成用户抱怨、投诉的特别多,特别在安全性、环保等方面标准化特别薄弱。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用户对标准化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行业的管理也要求要标准,才能让厂家产品流入市场。现在用户也需要用标准来保护自己经济利益与合法权益。同时标准化也是检验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以及进行产品质量认证、签订产品合同的重要依据。
1.2.5.制定的标准在行业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复现象
本行业的标准化在行业之间存交叉和重复现象,导致本行业同一产品有不同版本的标准,标准的属性不一致,标准的要求也不一样,造成用户不知到底使用哪个版本的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给标准化的实施、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带来影响。
2.我国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发展
2.1.加强环保方面工作标准化。把有关矿山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的制定与研究工作作为重点。目前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基本政策。由于矿山机械行业的产品大部分是以煤炭、水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对环境有重污染的基础的原材料,而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或国营单位、部门不仅是耗费能源极大,而且消耗材料也特多。根据此情况,矿山机械行业务必要制订相应非常科学的行业标准(即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等),来指导矿山机械行业在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方面的技术加大发展力度。提高进入市场的标准要求,通过限制或竞争淘汰一部分在工艺、技术、产品等方面落后以及对环境有重度污染的企业或单位。使得我国矿山机械行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2.2.加强共性基础通用标准化工作的制定与研究。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产品设计技术、工艺结构、制造技术、通用零部件以及质量检测验证等方面标准化工作的制定与研究。使矿山机械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得进一步完善。
2.3.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标准化的复审、修订等方面工作,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协调性、先进性。
2.4.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矿山机械行业标准要向国际标准化靠拢,学习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行业标准化技术与体系,就务必要积极主动参与一些国际标准化活动。有条件的话尽量在国际化组只中承担部分相关方面工作。为行业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帮助,方便我国行业产品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
2.5.加强标准化贯穿落实,有部分标准要通过政府加强宣传,甚至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等工作。才能使行业主要产品都能按标准组织生产。
参考文献:
[1]矿山机械行业2008度标准起草协调会议[J] 机械工业机标准化与质量 2008 05
[2]浅议我国矿山机械安全存的问题及对策[J] 李建忠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0 04
[3]我国矿山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J] 杨现利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9 05
作者简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冶金机械等行业企业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巩固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标准化完成的工作思路,从2012年3月至2012年底,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任务。
(一)2012年3月起,企业力争全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二)2012年6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以上;2012年9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为60%;2012年12月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为100%;
三、工作步骤
根据企业达标创建工作安排,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分为宣传发动、组织试点、推广实施和全面达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至6月)
1、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标准和要求,各部门要积极举办宣贯会和业务培训班,通过发放有关资料、媒体宣传等形式,使企业知晓率达到100%。
2、组织力量各部门逐一摸底,切实掌握其安全生产现状,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档案,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管理的准备工作。
3、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企业达标和达标实施方案,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二阶段:组织试点阶段(2012年8至9月)
1、在各部门先行组织试点。各级部门要落实指导试点企业的责任人,积极主动的跟踪、引导,确保年底前有60%以上的试点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
2、试点企业根据自评结果,年内提出书面申请,市、县(区)安监部门根据申报等级组织初审和审核,符合标准的进行公告,并向企业颁发等级证书和牌匾。
3、及时总结交流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工作情况,巩固试点成果,建立考评体系,进一步动员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阶段(2012年9至12月)
1、在企业全面推广试点企业经验,规模以上企业必须全部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年内要有100%企业达标。
2、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在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年内要有80%的企业达标。
3、及时总结各部门创建工作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带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推广力度。
四、创建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分为一级企业、二级企业和三级企业。一级企业由国家安监总局审核公告;二级企业由省安监局审核公告;三级企业由市安监局审核公告。创建程序按照:组织创建、自评申请、外部评审、行政审核、公示公告等五个环节。
(一)组织创建。各部门按照《基本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成立标准化创建工作机构,层层分解责任,建立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体系,对照标准自查整改,必要时邀请评审单位或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提前介入咨询,为企业创建标准化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二)自评申请。各部门按照相应的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开展自评,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并向属地县区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书面评审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表》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下载)。
(三)外部评审。经属地县区安全监管部门同意后,企业按照自评等级,选择相应的评审单位(名单见附件二)进行外部考评。评审单位依据相关规范、相应评分办法组成评审组,负责企业的资料审查、人员询问、现场考核等考评工作。评审单位对企业不符合标准的,提出整改意见,并直接向企业反馈,企业应立即组织整改。考评工作结束后,评审单位要向企业提交书面评审报告并报县区安全监管部门。评审单位对评审报告负责。
(四)行政审核。根据县区安全监管部门初审意见,对申报三级达标企业的资料和现场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符合申报一级、二级安全标准化的企业,由市安监局审核同意后,统一上报。
(五)公示公告。对审定合格,将通过市安监局网站向全市公示(公示期为15天),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有异议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无异议的企业由市安监局发文公告。
达标企业有效期为3年,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企业向评审单位提出申请,经考评合格并经安监部门备案公告后换发新的达标证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评、升级和撤销等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4号)要求执行。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夯实安全监管工作基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有力抓手。,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
(二)统筹规划,完善措施。要根据工作要求,认真各部门情况,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围绕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各项保障措施;要积极研究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政策措施,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挂钩,并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在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招投标、保险费率、融资贷款、技改扶持、信用等级、企业上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知名品牌、技术研发中心、劳模评选等给予相应的支持或限制。
(三)认真部署,落实责任。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公司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定要认真部署安排,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切实抓好部署、落实、跟踪和检查。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信息报送制度和公告制度,及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做法和经验,定期发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要认真落实各责任,各部门重点督促企
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并指导其推进下属及配套企业同步实施。按照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企业的达标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企业达标,抓好规模以下企业的分类管理与升级达标。
《中国煤的分类》(GB/T 5751-2009)《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8-2006)《稀缺、特殊煤炭资源的划分与利用》(GBT 26128-2010)
煤的物理性质分析(9):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7-2008)《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6949-2010)《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MT/T 739-1997)《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MT/T 740-1997)《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8-1995)《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1995)《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2566-1995)
《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MT/T 1-1996)
煤的化学性质分析(18+21):
元素测定(1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2008)《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3)《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1001)《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重量法》(GB/T 15460-2003)《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16658-2007)《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4-2007)《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2008)《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558-1996)《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3-1997)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GB/T 4634-1996)《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 8207-87)《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 8208-87)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煤中铀的测定方法》(MT/T 384-94)《煤中钒的测定方法》(MT/T 385-94)其他测定(21):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基准换算)《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 微波干燥法》(GB/T 15334-94)(见GB/T 212-2008)《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4632-1997)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2-2008)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7560-2001)《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79-2000)《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5450-1997)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480-2000)《煤的葛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1)《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
《褐煤中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GB/T 1575-2001)《块煤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GB 1573-2001)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 14181-93)《少量煤样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MT 29-77)《煤炭试验室分级和评定》(MT/T 619-1996)
《煤炭分析用马弗炉控温仪技术条件》(MT/T 620-1996)
选煤试验方法(16):
《选煤试验方法一般规定》(MT/T 809-1999)《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82-2008)《生产煤样的采取方法》(GB 1034-2006)《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7-2008)《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8-2008)
《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 58-93)(已被GB/T 477-2008代替)《煤粉浮沉试验方法》(MT 57-93)(已被GB/T 478-2008代替)《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GB/T 16417-1996)《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
《选煤实验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MT/T 144-1997)(1986作废)《煤炭可浮性评定方法》(MT 259-91)《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T 4757—2001)《煤矿科技术语选煤》(GB/T 7186-2008)
《煤和矸石的泥化试验方法》(MT/T 109-1996)《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18712-2002)
选煤厂技术检查(19):
《选煤厂技术检查》(MT/T 808-1999)(磁性物含量、煤泥水浓度)《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 810-1999)
《选煤厂重选设备分选下限评定方法》(MT/T 811-1999)《选煤厂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 180-1998)(1988)《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816-1999)
《选煤厂破碎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2-2005)《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6-1979)《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7-1979)
《选煤厂真空过滤机用助滤剂使用性能测定方法》(MT 261-1991)《煤泥压滤性试验方法》(MT/T 798-1999)
《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5-1995)《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6-1995)
《选煤厂水力分级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738-1997)《评定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145-1997)《评定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766-1998)《选煤用磁铁矿粉》(MTT 1017-2007)
《煤芯煤样可选性试验方法》(MT 320-1993)《煤炭脱硫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623-1996)《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MT 190-1988)《选煤厂煤泥过滤性测定方法》(MT 260-1991)
选煤厂设计(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工联原[2010]87号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国办发[2010]1号)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特制定《萤石行业准入标准》,现予公告。
各有关部门在对萤石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产品生产和出口、质量认证、工商注册登记、安全监管等工作中要以本准入标准为依据。
附件:萤石行业准入标准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四日
萤石行业准入标准
一、总 则
(一)萤石是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萤石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国办发[2010]1号)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特制定本准入标准。
(二)本准入标准中的萤石系指萤石采选产品。
二、生产布局条件
(三)萤石矿开采、选矿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和产业规划,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萤石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要求。
(四)严格限制在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限采区新设开采矿山。禁止在禁采区内新设开采矿山,已建矿山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学校与托幼机构、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电子等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铁路干线两侧一定范围,不得新建萤石生产加工企业。
三、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
(五)新建萤石矿山开采规模应与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并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矿山开采设计应根据资源状况、赋存条件以及开发利用方案等选择安全、高效、适用的采矿方法和装备。
(六)萤石选矿单条生产线日处理矿石能力应≥100吨(每年按300天计算)。矿山开采规模在3万吨/年以上的企业,要求有相应配套的选厂。
(七)新建和改(扩)建萤石选矿厂,必须具备相匹配的自备矿山、尾矿库、污水(物)处理设施,不得新建“三无”萤石浮选厂。
四、资源综合利用
(八)萤石采选企业地下开采回采率应达到75%以上;露天开采回采率应达到90%以上。选矿回收率应达到80%以上(伴生矿、尾矿利用除外)。并应贫富兼采,禁止采厚弃薄、采富弃贫。企业应制定尾矿综合利用和治理方案。
萤石原矿经选别冶金级块矿后,剩余原矿须送浮选厂浮选,提高资源利用率。
(九)鼓励对低品位萤石矿进行选矿加工提纯,分级选别、分级使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十)鼓励对矿物品位大于10%的萤石尾矿进行浮选回收。
(十一)充分利用现有矿山的资源,鼓励矿山结合生产依法开展深部地质找矿。
(十二)鼓励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萤石采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集约开采、综合利用相对集中的小矿山(点)。
五、主要产品质量
(十三)萤石产品质量应满足《萤石》(YB/T5217—2005)标准要求。
六、环境保护
(十四)采选生产过程中应实施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污染物排放要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的有关要求和有关地方标准的规定。
(十五)企业必须按照环保、水土保持和耕地保护等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规定,履行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义务。
七、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
(十六)萤石采选生产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等有关规定,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生产活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生产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和竣工验收。
(十七)萤石采选生产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具备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条件。完善职业危害防治设施,按照标准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八)矿产开采企业应设置地质测量机构,配备地质、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矿山资源储量的动态监测。大中型矿山应配备3-5人,小型矿山2-3人;确无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应以合同(协议)的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负责矿山地质测量工作。
(十九)矿山开采企业必须配备具有矿山开发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大中型矿山2-3人,小型矿山1-2人。
(二十)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并为从业人员缴足相关保险费用。此外,企业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做到合法经营
八、监督与管理
(二十一)重点萤石资源地区应制订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未列入规划和未开展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不得受理审批。
新建和改扩建萤石采选项目应当符合本准入标准;对不符合准入标准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核准;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和授信支持,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消防、卫生、工商、质检、安监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二十二)现有萤石生产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资源整合限期达到本准入标准。2011年7月1日以后仍达不到本准入标准要求的,应停产整顿,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恢复生产。
(二十三)萤石生产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生产和销售台帐,自觉接受和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报送报表。不符合准入标准的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和销售萤石产品;用户也不得购买其生产的相关产品。
(二十四)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执法部门负责对当地生产经营企业执行本准入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本准入标准的生产企业,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分别取消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工信、国土资源、环保、安全等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依据各自职能负责对当地萤石生产企业执行准入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十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萤石采选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
(二十六)国土资源部定期公告符合本准入标准的萤石开采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公告符合本准入标准的萤石生产经营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二十七)行业协会组织要协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准入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国内外萤石市场的分析研究;促进采选生产工艺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广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新技术;建立符合准入标准企业的评价体系,科学公正提出评价意见。
九、附 则
(二十八)本准入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萤石采选生产企业。
(二十九)本准入标准中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法律法规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三十)本准入标准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防止贸易壁垒, 促进技术合作。
测试行业 (主要包括测井、试井及测试仪器仪表的检定等) 作为一个多学科、多阶段、多流程的技术行业, 其在中间存在多个环节, 只有有了有效准确的标准才能确保各个阶段的实施统一, 做到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1.1 统一化
测试行业存在多个项目, 在同一种项目中又运用着各类仪器, 在测井班组只配备一套地面操作系统的情况下, 仪器的标准统一尤其重要。
注入剖面测井仪器, 现阶段就存在西安斯坦、大庆九方、测试仪器厂等各类仪器, 其在解码方式、传输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 而班组配备地面系统解码方式为曼码, 在仪器的选择上必须具备曼码传输的条件。因此只有标准化的实施, 才能确保井下仪器与地面系统的配接良好, 传输顺利。
1.2 程序化
测井项目无论在仪器的维修检定、现场操作还是资料录取解释都必须遵循必备的程序文件。
对各种操作过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并且制订了相应的企业标准、技术文件, 对实施过程进行标准化指示, 确保统一的标准, 统一的流程, 确保测井工作在各个流程间的顺利进展。
1.3 精确化
在现场操作、仪器维修检定结束后, 需要标准文件对所录取的资料和检定结果进行审核, 因此所需的技术文件是必需的。
同位素注入五参数的资料录取后, 我们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审核, 如深度误差、曲线幅度、自然伽马本底底曲线及同位素示踪曲线的要求、流量曲线要求等。在企业标准中均做到了明确的要求, 在其标准的要求下确保原始资料质量达到要求, 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电子压力计检定结束后需要对示值校准进行记录, 对示值误差计算, 最大允许误差应在对应准确度等级的误差范围以内, 在行业标准《电子式井下压力计校准方法》中, 对各个检定过程和误差范围做了规定, 使得每支压力计在检定结束后均能打到工作需求。
1.4 加强管理
测井仪器种类繁多, 配套设施多种多样, 因此需制定各类管理台账, 以便管理。
仪表室现所用的电子压力计多达上百支, 种类繁多, 型号各异, 不同仪器对应不同的测量范围、测量用途, 仪器在使用中出现仪器故障、掉井、定期标定等情况, 在台账中均有明确的显示。台账的有效运行加强了测井试井仪器的管理, 更好的为前线班组服务。
2 测试流程中的标准化
2.1 测试设备标准化
测试设备主要包括地面仪器、井下仪器、标定设备等, 测井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测试工作的基础, 可靠的测试设备是取得优质测试资料的基础和前提。
测试仪器复杂多样, 单是某种仪器就存在多个厂家的各类型号, 各个厂家在加工自己的仪器时, 各自使用不同的标准, 给标定维修和现场使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大大的增加了工作量和检定维修操作的困难。在对电子压力计标定时, 由于各类仪器的外径、扣型差异, 需要大量的转接头与仪器配接, 不仅造成设备损耗, 也造成由于连接头的使用过多造成压力漏失, 大大延长标定时间。
现阶段, 对测试中使用的各类仪器制订了详细准确的检定刻度、维修及操作规程, 使员工在工作中做到了有章可查, 行为规范, 操作细致, 能够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检定、维修和现场资料的录取。
2.2 测试现场操作的标准化
原始资料的采集是测试施工过程的主要环节, 测井资料质量直接影响油田的勘探、开发进程。标准化操作是取得合格测试资料的基础, 标准化资料检验是取得合格测井资料的重要保证。对资料采集及质量控制进行标准化管理, 取得较好的测井原始资料, 可为下一步的测井资料评价奠定基础。
注入井示踪相关流量测井 (连续) 技术规程, 对连续相关的施工操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为现场测井人员提供施工依据。该规程划, 包含测井设备的准备、施工条件的要求、测前地面准备、资料的录取与质量控制及测后的收工和安全与环保要求, 规程编写详细, 各项步骤明确, 为操作员在现场的资料录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3 测试资料解释过程标准化
测试解释成果要做到定量解释, 对资料解释过程中每个细节进行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测井资料深度校正是利用深度可靠的曲线, 对其它曲线进行精细深度校正, 保证测井曲线的深度一致性, 这是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的基础。
在试井资料数据处理过程中, 解释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地层评价参数 (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等) 的计算, 地层评价参数对于正确评价地层及确定储层流体性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测井资料解释中, 严格按照相应规程标准对各种情况进行校正解释, 如电缆的定期校验、同位素沾污面积的去处、井径仪器的地面刻度等。统一的标准能够确保整个解释过程的标准化、精确化和更好的管理。在资料解释过程中, 运用标准化解释方法降低了测井仪器、操作人员和测量环境等因素影响, 通过合理的选择解释模型及解释参数, 提供了更精确的定量解释成果。
3 总结
标准化工作在油田的开发中越来越显示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准化的实施可更好的保障企业利益, 加快企业发展, 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更好的为油田服务为海外服务。
测试工作作为油田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服务, 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与加强管理尤为重要。测试行业现已经拥有精细的标准化规程与标准, 标准的制定重在实施, 在标准的制定完成之后, 要加强管理, 确保各项标准落在实处, 落在现实工作之中, 确保工作流程的标准精确, 为油田开发建设的建设提供最为有利的技术保障。
摘要:标准化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一项要求显得弥足轻重, 其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发展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试工作作为油田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服务, 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与加强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标准化工作,油田测试
参考文献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质量管理手册》2010.7[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质量管理手册》2010.7
[2]《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2006.8[2]《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2006.8
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新修订手推车和婴儿车标准,2012年9月起,输欧手推车和婴儿车门槛将进一步抬高,宁波出口此类商品“壁垒”更严。据了解,欧盟手推车和婴儿车进口新规修改后的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变化:改进了决定车子受保护的体积与澄清其受保护功能的要求;改进了靠背与座位之间、靠背或脚踏板与水平之间角度的测试方法与要求等。
软体家具标准将出台
软体家具是比较专业的产品,如沙发、软床、床垫等,消费者在购买时想轻易鉴别出质量的好坏并非易事。
而如今,消费者购买软体家具将有标准可循。已通过审定的、即将出台的《软体家具床垫中有害物质限量》、《软体家具沙发中有害物质限量》、《软体家具沙发》三项软体家具新标准及2012年7月1日实施的《家具中富马酸二甲酯含量的测定》,对软体家具的原辅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均作出了规定,对软体家具产品中甲醛、富马酸二甲酯、偶氮染料等首次明确了限量指标。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全面施行
近日,我国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始全面施行。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规则》,其最“严厉”之处在于规定每件达到新国标的有机产品须加贴17位的唯一编码,“一品一码”、不可二次包装,产品质量实现全程追溯。如果新规实施到位,“李鬼”将无处可藏。《规则》包括有机产品标准、认证规则、销售证书、防伪追溯标识和认证目录等内容,其中,后三项为新加内容。
《绿茶—术语》等四项
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启动
8月7日至8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茶叶国际标准国内专家组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绿茶—术语》等4项国际标准前期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上述国际标准将有效推进茶叶国际标准化进程,促进茶叶的国际贸易,进一步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豆浆机“国标标准”有望实施
由于豆浆机缺乏相应的国际标准,我国豆浆机的生产和出口频频遭遇障碍。在出口贸易中,因为还没有适用豆浆机检测的国际标准,不同的国家对某些检测指标存在不同的理解,这给国内的豆浆机生产造成了障碍,贸易壁垒也随之产生,然而这种情况即将终结。据悉,豆浆机国际标准有望9月份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小家电品牌第一次主导国际标准的制订,豆浆机终于在国际上有标准可依。
首个混凝土机械安全类强制
性国家标准发布
日前,中国混凝土机械领域首个涉及产品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8395—2012《混凝土及灰浆输送、喷射、浇注机械安全要求》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该标准由中联重科负责起草和制定。该标准修改采用欧洲标准,对混凝土泵、布料机、喷射机、混凝土泵车的重大危险分类、安全要求及防护措施的检验、使用信息作出规定。
天津婚庆地方标准致百余公司关张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是首部全国性的温泉行业标准,全称为《温泉企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的内容以云南省已有的四个温泉地方标准为主,参考广东、广西、重庆三省(区、市)的温泉地方标准,并结合全国温泉旅游行业发展的客观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温泉行业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借鉴云南温泉四个地方标准宣贯实施的经验,确定温泉的术语和定义、温泉的检测与认定方法、温泉标识使用规范、温泉卫生安全检测与管理办法、温泉企业科学发展的规划及温泉企业设施设备、经验管理、服务水平等关键内容,以及用星级的多少来标志温泉企业硬件和软件方面质量水平的高低,五星级代表最高水平。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前言
《中国温泉行业标准》是首部全国性的温泉行业标准,全称为《温泉企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2011年五月通过国家旅游局批准,行业标准编号:LB/T 016-2011,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提出。
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0)归口。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云南省旅游业协会SPA与温泉分会、昆明市温泉旅游协会、广东温泉行业协会、重庆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海南省旅游协会温泉分会、湖北省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
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任芷、刘志江、刘士军、蒋齐康、汪黎明、王长乐、张越、刘莉莉、徐杰、张源、付溟、冯煜、蒋朝磊、孙春蓉、张建彬、张永康、王永毅、王立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享受休闲、度假、养生等康体需求的增加,温泉旅游业发展速度快,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成为与民生紧密相连的新型产业。《温泉企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是为规范温泉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温泉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营造低碳生态突出、文化魅力独特的温泉旅游产品而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
本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引导温泉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规范秩序,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旅游发展需求为目的,在综合云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重庆市等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既充分体现全国温泉行业的共性特征,又具有行业引领性及适用性的标准。
温泉标准内容节选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对温泉企业的泉质要求(包括泉质的分类及其辅助医疗作用)、温泉水质卫生要求和经营场所的空气质量的要求,明确星级的划分条件、服务质量和运营规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正式营业的各种温泉企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 13727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B/T 5750.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 5750.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GB/T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7220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2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3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4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5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6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7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GB/T 18204.8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GB/T 18204.9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11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2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28 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29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WS 205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160.33 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法
GB11742 居民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GB/T155 原木检验材质评定
LB/T007 绿色旅游饭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泉hot spring
从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钻井取得且水温≥25℃,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水。
3.2 冷泉cold spring
从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钻井取得且水温<25℃,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水。
注:温泉和冷泉均是指天然矿水。
3.3 温泉企业hot spring enterprise
利用温泉资源,并具备相适合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以温泉服务为主,并提供健康理疗、住宿、餐饮、会务、休闲、度假等相应服务的经济组织。包括温泉酒店、会所、度假村、疗养院、洗浴中心、温泉旅游小镇、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城等各类温泉企业。
3.4 温泉服务hot spring service
以温泉(含地热蒸气、矿物泥或冷泉)为载体,以沐浴、泡汤和健康理疗为主,提供参与、体验和感悟温泉养生文化的相关产品,达到休闲、疗养及度假等目的的服务。
4星级划分及标志
4.1用星的数量表示温泉企业的等级。温泉企业星级分为五个级别,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星级越高,表示温泉企业的档次越高。
4.2星级标志由中国地图、温泉地理图形和五角星图案构成,用一颗五角星表示一星级,两颗五角星表示二星级,三颗五角星表示三星级,四颗五角星表示四星级,五颗五角星表示五星级。
4.3星级的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温泉企业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
总则
5.1申请星级的温泉企业应具有由相关资质机构编制的地热资源勘查报告、温泉地热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评估等专项规划,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与要求。
5.2星级温泉企业的建筑、附属设施设备、服务项目和运行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劳动合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
5.3各星级划分的必备项目见附录A,各星级温泉企业应逐项达标。
5.4温泉水质感官与理化指标按附录B的指标作出评价。温泉水质卫生要求按附录B的指标作出评价。
5.5温泉的泉质分类及辅助疗效应符合GB/T11615-1989、GB/T13727和附录C中的相关要求。
5.6室内温泉场所空气质量要求按附录D评价表的指标作出评价。
5.7星级温泉企业设备设施的位置、结构、数量、面积、功能、材质、设计、装饰等评价标准见附录E。
5.8星级温泉企业服务质量、清洁卫生、维护保养等评价标准见附录F。
【行业统计工作标准】推荐阅读:
行业统计01-05
统计行业发展规划06-24
物流行业统计分析报告11-17
交通运输行业统计指标02-26
2024年阳泉市邮政行业发展统计09-27
二手行业回收标准07-24
文明行业创建标准10-16
全球行业分类标准11-23
变革管理行业标准07-13
有色冶金行业标准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