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拟人作文(共4篇)
作者/江苏周俊根
【文题亮相】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想象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请你选择熟悉的一两种动物为主角,展开想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童话或寓言。
【写作指南】
什么样的作品是童话和寓言呢?怎样才能写好童话和寓言呢?来听听几位同学的观点吧!
陈露: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它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世间万物以思想,使它们具有人的特点。
吉莹: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
林林:童话一般都赋予其他事物以人的动作、语言、思想等。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很多,但要想好,选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写作素材,才能使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更吸引入。
大伟:童话和其他体裁的文章一样,都离不开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杨 梅:童话不能胡编乱造,要合乎逻辑、合情合理。编写动物童话,必须体现动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吉莹:寓言是以简单的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劝喻、讽刺意义。
大伟:寓言故事大多以简单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释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陈 露:写寓言故事首先要确定鲜明的主题。(话题作文 )和其他体裁一样,主题也是寓言故事的灵魂,寓言故事必须围绕主题去写。
杨 梅:与童话相同,寓言也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寓言的寓意都是通过形象的故事来表达的,寓言的主人公更多的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等。
林林:因为要让短小的故事蕴含深刻而丰富的哲理,所以对语言的要求就非常高。具体来说,叙述必须直截了当,描写必须简约鲜明,而对于讽喻性寓言而言,则要求语言幽默风趣。
吉莹:练习寓言写作时,也可从家喻户晓的传统寓言中发掘新义,对传统寓言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揭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新道理。
杨梅:童话和寓言思想要积极向上,或激励人奋发向上,或引导入团结友爱。总之要能帮助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学生作文一】
等待的狐狸
刘杰
小狐狸住在山谷里,每天看一遍日出,看一遍日落;每年看一遍花开,看一遍花落。
小狐狸和山谷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缕风、每一缕唤醒尘埃的阳光相依为命。她奔跑在繁茂的森林中,像风一样。她仰卧在一望无垠的草地上,数着白云,听着鸟鸣。小狐狸是山谷中一只无依无靠的小兽,所以,她用自己的精魂血肉去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相融,把自己的声音和笑脸刻在山谷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天,风把小狐狸或柔曼或有力的笑声送回她的耳中。小狐狸和风追逐,然后送走风,送走自己带有感情的声音。
小狐狸拥有一个花园,花园里只种了唯一一株花。种子是风送给她的,可至今未开。小狐狸做了个梦,梦见一颗流星坠落在花园里。她在等待,等待一些未知的神秘东西。有时,等得急了,她会对着山谷喊: “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山谷报以更空灵的回答: “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又是亲爱的风把这些声音送到小狐狸的耳边。风挠她痒痒,叫她别着急,小狐狸咯咯地笑了。
为什么每天的日出和日落都是一样的呢?小狐狸在心底问。
又是一天,在看完同样的日出之后,小狐狸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事――那株唯一的花开了!小狐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慢慢地走近它,然后把尖尖的鼻子凑了上去。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这扇寂寞的红木门,终于被人敲响了。小狐狸轻轻走过去,把耳朵贴在门上,她听到一个人的呼吸夹杂在风声里。小狐狸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个脸色苍白的男孩。他问: “我可以进来吗?”
从此,每一天的日出和日落不再相同,因为这寂静的山谷里,多了一个小王子。
小王子和小狐狸一起在森林中奔跑,一起仰卧在无垠的草地上。小狐狸对着山谷喊:“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小王子会回应:“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风是小狐狸的老朋友,它把小狐狸和小王子的声音揉在一起,吹进小狐狸的梦里。他们一起对着花园里唯一的那朵花说悄悄话,再通过花蕊传递给对方。
就在某天早晨,阳光唤醒小狐狸的时候,小狐狸怎么也找不到小王子了。她难过地哭了。她去问风,风.说: “小王子变成花精灵了。”小狐狸跑到花园,她看到那朵花上有一滴似露珠又似泪珠的东西。于是,小狐狸不再难过。
小狐狸依旧每天看一遍日出,看一遍日落。小狐狸依旧在等待,可这种等待本身就是拥有。她在等待中得到了自己期盼的东西。
【点评】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狐狸。小狐狸在森林中很孤独,她渴盼爱。于是,风送给她一粒花的种子,可花迟迟不开。一天,花终于开了,同时也给她送来了小王子。但不久,小王子变成了花精灵……在森林中读懂了万物的小狐狸并不悲伤,她明白,等待本身就是拥有,她愿意等待下去。
【学生作文二】
飞蛾与蝴蝶
毛羽桐
夜深了,城市的夜空看不到几颗星星,月亮散发着清冷的光。一个女孩打开了卧室的窗户。
这时,一只飞蛾飞了进来。它全身都是灰色的,身体只比米粒略大。它径直飞向台灯,大摇大摆地盘旋着,享受着黑夜中难得的光明与温暖。
“去!去!”回到写字台前的女孩注意到了这只小小的灰色飞蛾,她用手驱赶着它。
飞蛾并没有逃走,而是落在了灯罩上。
“讨厌!”女孩抓起书,向飞蛾狠狠地拍过去。
飞蛾猛地一蹿,躲开了,从敞开的窗口飞入茫茫夜色中。
第二天,飞蛾在花丛中碰见一只蝴蝶。
“你好!”蝴蝶欢快地喊道。
“哦,你好。”飞蛾无精打采地说。
“看你这样子,是遇到什么倒霉事了吧?”蝴蝶问。
“唉,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喜欢灯光,可人类总是驱赶我。人类真是一群疯子、魔鬼!我做错什么啦?”
“可怜的家伙!不过在我的印象里,人类一向是友好而善良的呀!我飞到他们身边,他们会很高兴;我停在他们的手指上,他们会羡慕地盯着我!”
“噢……”飞蛾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我们看见的都只是一部分,不过我敢肯定你会改变观点的,等着瞧吧。”
一个女孩来到了花坛边,她穿着漂亮的花裙子,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瞧,是昨天的那个女孩!”飞蛾说。
“看我去逗逗她!”蝴蝶扇着粉色的翅膀,飞向正在拨弄花朵的女孩。
“哟,蝴蝶――真漂亮!”女孩笑盈盈地伸出手,让蝴蝶停在手指上,欣赏着蝴蝶美丽的翅膀和优雅的身姿。蝴蝶飞起来,绕着她翩翩起舞。女孩也旋转起来,乌黑的秀发在脑后飞扬。
蝴蝶飞回到飞蛾身边: “你看,人类很友善吧!”
蝴蝶离开了,女孩有些失望。她低下头,却看见了一条毛毛虫――一条绿色的、不停蠕动着的毛毛虫!
“啊,毛毛虫!”女孩吓得大声尖叫。
她的父亲连忙赶过来: “别怕!别怕!”说着抬脚将毛毛虫踩死了。
“不――那是我的……”蝴蝶失声痛哭。
“这就是人类。”飞蛾说。
【点评】
一、在生活中积累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指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 激发习作兴趣”, 才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根本办法。
如果学生内心心没没有有对对生生活活的的情情感感积积累累, , 而而被被““逼逼””着去写, 要写出文情并茂的作文, 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王尚文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话:“写作教学的生活化, 首先是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 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前者出于一种外在的需求, 写作者是这种需求的奴隶。写作这种本来就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活动, 却要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 就好比硬要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跳芭蕾舞一样。即使是乌兰诺娃也不可能, 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情感积蓄的大脑, 就像干涸的水库, 打开闸门又有何用?学生在生活中情感蓄积越丰富, 作文的契机就越多, 也越有可能写出具有一定情感深度和感染力度的作文。
二、在命题中诱发情感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 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只有学生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 学生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 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要, 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 触动学生的心弦, 诱发学生的情感, 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得有一次的作文题目是《说句心理话》, 张同学写的题目是《爸爸, 我想对你说》, 他这样写到:爸爸, 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子了, 我是十四岁的人了。您应该让我自己做一些事了, 自己处理一些事情, 您嘴巴上说儿子和父亲是朋友, 可是……每次您和妈妈在朋友聚会上都把我好笑的事说出去, 我也知道是开玩笑, 每次你们说的时候, 我都想站起来大声对你们说, 给我点面子好吧。可是我也顾及到你们的面子, 尊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 我希望每个大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要管得太紧, 也要给小孩一些思想空间, 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和父母是要有代沟的, 一旦掉进这条沟, 就像无底洞, 会越陷越深的。批改到这篇作文时, 我没想到平常不爱写作文的王同学居然写出这么声情并茂的作文。我想:每一篇习作都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我们老师命题时要给学生以空间, 调动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 诱发写作情绪, 鼓励自由表达, 放飞学生的心灵。这样, 学生的作文就会多姿多彩。
三、在范文中沟通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模仿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的知识、经验缺乏, 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 模仿是学生的一种心理, 范文引路正顺应了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学生作文有一个从“仿”到“写”的过程, 要借助模仿为“阶梯”, 汲取取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 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学生作文模仿的对象, 主要是一篇篇经典范文。老师下手写范文, 可以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 了解关隘沟坎, 以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就能“教”在点子上, “导”在关键处。每当在学生作文之前, 我首先打好肚稿, 将怎样立意选材, 怎样布局谋篇等有关体验告诉学生, 利用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 去沟通师生情感;而作文中丰富的词汇, 精彩的段落篇章, 更能感染学生, 陶冶学生。我常写范文, 以健康向上的、感情强烈的文章来影响着学生, 帮助学生克服了怕作文、咬笔杆儿搔头挠耳的畏难情绪, 使之“因亲其师, 而信其道”, 使之“因情动而相随”, 最终喜爱作文。
四、在批语中激发情感
作文评批, 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家知道,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那么作文批语一定要中肯。也就是说, 我们在每一篇文章的批语中, 都要首先给与他们热情地正面鼓励, 尽量发掘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也要及时肯定。事实证明, 只有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然后向他们指出不足, 他们才乐于改正。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我们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主题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语言不生动等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否则, 久而久之, 学生的写作激情会泯灭殆尽。另外, 对于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 我们在评语中要给以亲切的关注, 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去教育学生学生, 这一点尤为重要。
若在债务未届清偿期之前达成以物抵债协议, 且债务人违反以物抵债的约定的, 法院不支持债权人以此要求继续履行以物抵债协议或对所抵之物所有权的主张, 但可对该物进行评估、清算后用于清偿原债务。
案情简介
案件当事人:A房产公司
案件当事人:B建筑公司
2006年12月, A房产公司以466万元取得一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并于2008年先后取得相关批准, 后与B建筑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约定由B建筑公司承建该地块的建设工程, 合同价款为1500万元, 每月按照工程形象进度拨付实际完成工作量的70%, 验收合格时付至工程款的80%, 余款在保修期结束后三个月内结清。
施工后不久, 因B建筑公司拖欠民工工资, 政府部门组织A房产公司及B建筑公司协调, 并于2009年1月由双方达成补充协议:A房产公司承诺给付B建筑公司工程款300万元, 如A房产公司在2009年1月14日前不能按时给付300万元, A房产公司将该地块以500万元的价格一次性转让给B建筑公司。
该补充协议签订后A房产公司未按约定付款, B建筑公司遂于2009年3月诉至一审法院要求A房产公司履行补充协议, 将涉案土地使用权变更至自身名下。一、二审法院经审理支持了B建筑公司的诉请, 判决B建筑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取得涉案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A房产公司协助办理权属变更手续。
A房产公司不服, 在申请再审被驳回后以补充协议系胁迫所签且系不合理低价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再审, 理由之一是补充协议中以土地抵工程款的约定系流质契约, 根据相关规定属于无效条款。故应当对涉案土地进行评估, 以折价变现价款支付B建筑公司的工程款。
法院观点
法院有观点认为:B建筑公司对A房产公司享有300万元的到期债权, 但未经评估便根据双方协议认定B建筑公司有权取得A房产公司的土地使用权, 物权价值远超过其享有的债权金额, 这将会对A房产公司及其潜在债权人产生较大影响。
法律禁止流质抵押是从不损害双方利益和不特定社会主体利益的角度进行的规范, 是法律理性的选择, 若单纯考虑协议的公平诚信将有失偏颇。在债务未届清偿期前带有流抵性质的以物抵债, 一般来说法院同样持否定的态度。
当然, 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认定应看其本质, 债务未届期时约定以物抵债, 本质为担保, 同时这种约定同样存在流抵的缺陷和隐患, 故不应简单地以意思表示真实、有对价便认定其效力。
律师评析
在建设工程领域, 经常出现开发商无力支付工程款以房抵债的情形, 其中不乏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但也出现了不少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牟取不正当利益、转移财产、虚假诉讼的情形。
鉴于此,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2号审判委员会会议纪要》 (以下简称《会议纪要》) 对以物抵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认定, 认为:“当事人在债务未届清偿期之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 该协议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目的, 如债权人以债务人违反以物抵债的约定而要求继续履行以物抵债协议或对所抵之物主张所有权的, 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债务清偿期届满后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协议, 在尚未办理物权转移手续前, 债务人反悔不履行抵债协议, 债权人要求继续履行抵债协议或要求确认所抵之物的所有权归自己的, 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在司法实践中, 尽管各地法院对以物抵债纠纷认定尚未统一, 但是上述江苏省高院的《会议纪要》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以物易物,旧货销售税收筹划
一、以物易物的筹划
以物易物的销售方式是指购销货双方不以货币为结算单位, 而是用等量价款的货物相互交易, 实现货物购销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相当于两次交易, 因而税法规定:以物易物双方都应作购销处理, 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总价款为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 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应该注意的是, 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特殊规定外, 简易征收项目 (含“营改增”简易征收项目)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自开票纳税人可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所以, 在以物易物的活动中, 应分别开具合法的票据, 如收到的货物不能取得相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合法票据, 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在以物易物销售方式中, 我们会考虑到一个问题, 购销双方以物易物进行交换, 交换的对象不同其纳税额是否有差别。根据税法规定, 如果双方以物易物交换的都是存货, 那么双方都要做购销处理, 其税负都没有增加;但是如果双方以物易物进行交换, 有一方交换的是固定资产的话, 情况就明显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分析一下。
(一) 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换入固定资产的一方需要考虑所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进项税抵扣的问题, 如果换入的设备是2009年1月1日前购入的, 其进项税按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减按2%计算进项税额;如果换入的设备是2009年1月1日后购入的, 其进项税额按适用税率计算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 自2009年1月1日起, 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以下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 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 (1)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2) 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3) 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57号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四条第 (二) 项和第 (三) 项中“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调整为“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
案例:A企业用1000台该电视机换取购货方B企业一项固定资产设备, 该设备刚好是A企业需要的。若销货方收到了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销货方一方面按照电视机的价格计征销项税, 另一方面按照固定资产的价格计征进项税 (若销货方未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只能按照电视机的价格计征销项税额不能抵扣进项, 这也是税收筹划的一方面, 在经济活动中为了减少税收成本一定要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如果换入的设备是B企业2007年1月1日购入, 作价5150000元 (含税) , 则A企业此项业务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50000÷ (1+3%) ×2%=100000元;如果换入的设备是B企业2013年1月1日购进, 作价仍为5150000元 (含税) , 则A企业此项业务可抵扣是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50000÷ (1+17%) ×17%=748290.60元。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出, 在设备作价相同的情况下, 交换2009年1月1日之后购进的固定资产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更多, 在企业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 建议考虑到固定资产进项抵扣问题, 尽量选取交换2009年之后购进的固定资产, 从而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二) 企业所得税负问题
如果一方或双方交换的是固定资产的话, 那么对一方或双方的企业所得税也会产生影响, 因为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会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大小。在这种业务的税收筹划中, 我们来考虑一下企业所得税税负, 这与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的计提有联系, 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大小、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预计净残值等有关, 然后, 比较交换对象的不同从而确定最优方案。
案例:甲企业与乙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甲企业为促销欲采用以物易物的销售方式, 有以下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用甲企业的货物换B企业的货物, 两者的市场价格都为200万元 (不含税) 。该项交换活动双方都做购销处理, 对其企业所得税减少并没有影响。
方案二:用甲企业的货物换入B企业的固定资产设备, 该设备正好是甲企业需要的, 两者的市场价格都为200万元 (不含税) 。假设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5年,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甲企业资金成本为10%, 残值按50万元估算,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设备年提折旧额= (200-50) ÷5=30 (万元) , 折旧额可以在企业所得税中税前扣除, 则企业节约的所得税折合成现值为:30×25%× (P/A, 10%, 5) =30×25%×3.791=28.4325 (万元) ;
由此可见, 在所得税税负上, “方案二”比“方案一”更优。因此, 在以物易物的业务中可考虑尽量换回自己需要的固定资产, 这样不仅满足了自身对固定资产的需要, 同时销售了货物, 而且加大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减少了税收成本。
因此, 在针对以物易物销售方式的纳税筹划中, 企业必须进行多角度分析, 与购货方协定, 采取最合适的方式。
二、旧货销售的税收筹划
税法规定, 纳税人销售旧货, 按照简易办法依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调整为“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所称旧货, 是指进入二次流通的具有部分使用价值的货物 (含旧汽车、旧摩托车和旧游艇) , 但不包括自己使用过的物品。调整后,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征收率是一样的, 都为2%, 因此在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上可能难以找出筹划点, 但考虑到不同企业所得税税收待遇不同, 仍存在一定的筹划空间。
为了节省企业所得税, 可考虑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收购公司, 该公司被界定为符合条件小微企业,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3号: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 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 (含10万元) 的小型微利企业, 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具体的筹划方案通过下面的案例来分析。
案例:某旧货销售公司 (居民企业, 所得税率为25%) 销售一批旧货, 旧货的收购价格为P1 (不含税) , 销售价格为P3 (不含税) , 现只考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且公司的其他成本费用均不予考虑, 那么该公司缴纳的增值税为:P3×2%, 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P3-P1) ×25%, 合计为:P3×2%+ (P3-P1) ×25% (1) 。
若现在成立一家独立核算的收购子公司, 该公司符合小微企业的要求, 适用的税率为20%, 此时, 收购公司的旧货收购价格仍为P1, 而收购公司将旧货卖给销售公司的价格为P2, 且P2<P3, 最后由销售公司以P3的价格售出。在这种情况下, 收购公司所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P2×2%+ (P2-P1) ×20% (若考虑设立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 (含10万元) 的小型微利企业, 则其应纳所得税为 (P2-P1) ×50%×20%) , 销售公司所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P3×2%+ (P3-P2) ×25%, 合计为:P2×2%+ (P2-P1) ×20%+P3×2%+ (P3-P2) ×25% (2) 。
令 (1) = (2) , 即两种形式所纳税款相等, 那么化简方程得出P1=P2×3/5。
令 (1) > (2) , 即两种形式所纳税款相等, 那么化简方程得出P1<P2×3/5。
令 (1) < (2) , 即两种形式所纳税款相等, 那么化简方程得出P1>P2×3/5。
所以, 当收购公司的收购价格小于其卖给销售公司价格的五分之三, 那么不成立收购公司而由销售公司直接回收销售有利;若收购公司的收购价格大于其卖给销售公司价格的五分之三, 那么成立小微企业身份的收购公司更加有利。
这种想法考虑的环境比较简单, 现实生活中, 成立一家子公司手续比较复杂, 财务制度较为严格, 还要考虑到各种成本、费用、管理能力、资金等问题, 因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选择最优方案。
销售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纳税筹划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量入而出, 依据国家相关财政税收政策, 制定最适合方案, 来达到节税增效的目的。另外, 每一种纳税筹划方案都会对企业产生税负及其他相关影响,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 从整体大于局部的眼光选择适合自身的纳税筹划方案, 切不可生搬硬套, 以免给企业产生了更多的额外支出, 使企业负担增加。
参考文献
[1]蔡昌, 李为人.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