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感

2025-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情感

教学情感 篇1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情感培养是英语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意识,采用适当的.情感策略,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 者:赵志成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黑龙江双鸭山,1551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情感培养

教学情感 篇2

一、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两大类:缺失性需求(或叫生存需求)和成长需求;人的需求层次中最低层次的四个需求(基本生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自尊需求)属于第一大类,这些需求与维持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平衡有关;处在上端的三种需求(认知需求,美学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属于第二大类,它们与实现个体的认知和美学潜能有关。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第二类需求的满足,这是因为他们的低层次需求常常还没有得到满足。需求理论对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们认识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更基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使我们懂得创造安全感对学习者的重要性,也帮助我们设置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和美学需要。

罗杰斯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他特别强调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热忱地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防御性学习,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人本主义对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启示是: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最佳条件。

传统教学忽视情感因素,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在狭隘的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之中,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予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其他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把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起来。情感因素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二、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要充满热情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助的学习环境,因为这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教师的情感就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心。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是导师、父母兄姐、朋友多重身份的复合体。教师处处平等待人,以爱心感人,以善言动人,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迸发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喜欢、愉快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

(二)营造民主、平等、合作、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影响。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程度,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优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呆板、乏味、严肃、紧张的氛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师生的消极心理,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反馈的过程,又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和学生存在着多方面、全方位的情感交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幽默的话语进行教学,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听课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就会好。反之,教师的情感干瘪,学生就会味同嚼蜡,兴趣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作用,相得益彩,有利于课堂学习交流气氛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理解、宽容、尊重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及学习策略与动机。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及不同的进步速度,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考虑每个人的情绪空间。学生难免犯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冷嘲热讽,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学生最为宝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通过诱导的方式,讲清道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四)教师要学会控制与调节。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的情况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节与控制。另外,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把与教学无关的所有情绪和念头暂时封存起来,绝不能让自己的心境影响课堂教学。而且当教师面对各种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偶发事件导致的消极情绪笼罩课堂。

(五)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表扬通常比批评更有效,应尽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赋予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王立非.现代外语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威廉斯.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教学情感 篇3

关键词:情感;教学;培养;运用

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发展了学生的认知力,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学会学习,促类旁通,积极努力地主动高效学习;开发了学生的潜力,课堂上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挖掘潜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学生也更相信自己,自我认识更深刻长远;养成了学生的美好品德,学生在情感教学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合作竞争,追求学习的高效化;发展了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在情感教学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教学蕴含着丰富而多样的审美因素,学生的审美力得到锻炼,审美情趣得到培养,美好的理想得到升腾。

一、分析运用教学,发挥情感效应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整合政治教材中情感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挖掘和捕捉教材里的情感因子,让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得到交融。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中国美丽自然风光,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迪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同时也让学生内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感净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要多实践和思考,用教材中的情感去陶冶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们传达给学生,学生就会有追求进步的热情和冲动,心灵得到陶冶。

二、真情相拥相染,求知欲望升腾

教师要用好体态语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心志。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用微笑传情,用手势提醒学生认真,用幽默让学生开心。当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教师不必大声训斥,教师可以用一个温柔的手势或者动作暗示,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当学生考试不好、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不是去批评他,而是给他一种鼓励的目光,这样,学生很可能就会不断进步。教师必须用真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和营造爱的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和体验,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自强,教师要用真情呼唤激发求知欲望,提升教育境界,在平凡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爱的魔力,实现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成长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心中也会涌动着爱的暖流,教师真情的鼓励,将会成为学生勤奋拼搏的动力,让学生收获学习的幸福和快乐。所以说,教师的真情相拥相染,焕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辉煌。

三、教师激情评价,师生情感升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充满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充满情感,充满激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综合起来说,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环境,形式和方法将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优化评价质态:

1.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修养,潜移默化学生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对思想品德课充满热情,这样,才能延伸出学生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的热爱,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的情感交流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发挥教师情感的作用,感染学生。

2.用人格的魅力,凝聚师生的情感。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实施情感教学,对教学评价的方法、手段、内容的实施,如果注入教师丰富而美好的人格魅力,那么师生的感情就会得到凝聚,师生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这样也会更加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的情感,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3.用创新的理念,摸索评价的前方。教师要充分学习情感教学的理论,运用好创新的教育理念,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创造出教学水平的新境界。教师可以用多种评价方式,创设师生感情互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他们,更多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样学生会有自信心而进步更快,对优秀的学生运用激励教学,让学生更加优秀。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都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和交流。

所谓情感教学法 篇4

关塘中学

李翠兰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总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而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极强的游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老师应该用情感去调动学生的上进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这就是情感教育教学法的核心。

所谓的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愿望、体验、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人。

传统英语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要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独立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并未入心,久而久之,就把学习看作了一种负担

新课改的实行更加体现了英语是一门技能语言,不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更要运用它去表达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学好。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简单地说就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目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状,根本无法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在教学上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人才素质和整体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模式。在渗透情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互相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从而产生极大的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把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的情感、心理状态和个性以及对学生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而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故在每一堂英语课上,教师都要营造浓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表现出高尚的教学爱心,用微笑对待每个学生,保持高昂的激情,就会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保持旺盛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每个教学步骤中。

第二,、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师生交流。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质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仅仅是导演,启发学生进行实际生活表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放下架子,真诚地深入学生生活底层,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偏常生,认真听取这些同学的意见,那么教师本身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大大提高。教师要信赖每一个学生,信赖的前提是尊重。教师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第三,. 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美国作家翰生说:“自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首要条件。”古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西塞罗说:“唯有信心,才能使心灵坚定信念,迈向伟大而荣耀的奋斗历程。”的确,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一种美德。世间没有一个缺乏信心而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借用表情、眼神、嗓音等非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友爱,特别是“后进生”列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是要鼓励他的好行为。”教师的不断鼓励,会激起后进生心底的层层浪花,在学习与生活中越来越积极主动,对一些事情开始充满信心,也就在这一刻他们才真正认清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从未有过的坚定信念。

第四、激活课堂气氛,体现愉悦感。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友好的师生关系等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由此学生便提高了审美情趣。现行教材中加入了大量体育类、音乐类、人文类、地理类等等内容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话题和课文,运用这些材料优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上课时自始至终能保持较高的激情,这些高涨的情感本身就是最好的情感效应。学生即体验了情趣美,又在和谐的氛围中完善了人际关系,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得到很好地调适,学习的潜力也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发挥。同时还完善了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

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 篇5

重点:意象、情感

难点:抓住意象体味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2、抓意象,背名句

——提示背40篇中写“月”的名句

先请大家在老师的提示下背《大纲》中要求背诵的咏月的名句

(可用文言接句的方法)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唐,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宋,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唐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抓意象、知情感

“明月松间照”写的是明月;“冷月无声”写的是冷月;“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的是秋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写的是夜月;“一尊还酹江月”写的是江月;“杨柳岸晓风残月”写的是残月等等。

(2)对这些不同诗句中的意象月,我们如何去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呢?

方法是:

抓其画面,联系背景,通过想象,去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下面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句抽出几句分析一下。

幻灯(1)

明月松间照

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画面:泛舟于赤壁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杯劝客,吟唱咏月之诗。

想象:内心的情感——快乐无比(板: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画面:二十四桥仍在,但昔日扬州十里盛景已无,只有寒冷的月儿在湖心荡漾。

想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伤、痛惜,怀古伤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画面:醉别醒来将在何处,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那时只有凉风残月。

想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斯人已去,相见无期。——凄清冷落

4、练习:

幻灯(2)

提示回答名句: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前景后情:怀念远人)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因小人谗毁,君王疏远,心情苦闷,所以对月自诉,借酒销愁。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请出无情的明月,无形的影子来作证。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兄弟分散,在这凄清的月夜,伴着戍鼓边雁之声,遥望天涯,不由人不兴起怀乡思亲的感叹。为什么故乡的月格外的明亮?因为游子用心蘸着思念,将她一遍遍揩拭。)

画面:凄清的月夜,遥望天涯;

想象:怀乡思亲的感叹,思念亲人

——在古诗文中,除了月这一意象用得较多外,其他如花、草、山、水、大雁等也经常用到。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古诗鉴赏就考了雁这一意象的分析。

——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我唱一曲曹雪芹写的红豆曲,请根据歌曲最后一句,回忆背诵和此意象、情感相似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情似东流水)

———发讲义,做练习

提示:

5、总结:

寄情山水,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古人也是今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我们在复习时,如能明确这一点,抓意象,知情感,那么,对诗句的理解就会深刻的多,记忆也会牢固得多,评价鉴赏能力自然也就会有大的提高。

附:感悟写月诗句

(明月:明月松间照(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美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泣泪成珠,以美景衬感伤之情)

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见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

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暗示曲声的感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谪居的郁闷心情,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夜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哀愁,更觉蜀道之难)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

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边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有“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意,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为蜀人,李白对故乡峨嵋山的月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此诗写出了诗人与峨嵋山月,也可以说是故乡的自然山水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江上望月,月影随人;峡行月隐,思念不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思于俯仰之间,凝缩的语言,凝缩了乡思和乡愁。)

政治教学中情感因素 篇6

政治教学必须蘑视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政治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该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而的全面发展.

作 者:刘先楠 作者单位:朝阳市第四高中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 年,卷(期):20xx ”“(3) 分类号:G63 关键词:

教学情感 篇7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 它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各种舞蹈无不表现人的某种情感, 即使一些哲学意味很重的舞蹈, 也隐含着舞蹈家某种潜在的情感, 这个特点使它在教学时也充满了情感性。所以, 舞蹈学科必须以情感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一、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 是由人的身体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是从两层意义上说的:

1、舞蹈本身包含着情感

人们或许不怀疑在组合中有情感色彩, 但对一些枯燥无味的纯技术训练, 可能就会犹豫了。其实, 一个富有表现天才的舞蹈学生, 简单的一个准备动作, 一个不断重复的跳跃, 他都会去努力赋予它以某种内涵。教师总是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要充满音乐”, “要灌满音乐”, “要有感觉”, “要注意呼吸”等等, 这都是一种情感启示。只不过不是某种确切的, 戏剧性情感, 而是一种广义的、抽象的情感。

2、舞蹈教学过程, 师生间始终处在情感交流中

或是融洽合作的顺向情感交流, 或是严厉要求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 都说明这种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教与学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就是靠情感交流来维系的。

由于舞蹈教学的这种特点,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艺术享受, 一种给予我们带来激励的实践;和上述相反, 则整个课堂气氛会变得乏味, 只会使学们感到大厌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能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热情, 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关心学生, 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这基础上, 激发学生尊敬教师, 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 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舞蹈教学过程的注意事项

幼师的舞蹈教学内容多, 时间短, 且学生基础差, 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对面模仿, 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体会, 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充满批评和指责, 使学生难以忍受, 导致厌学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1、生动再现, 动之以情

审美教育是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人们的审美带有很大的情感性, 舞蹈艺术的情感性不是靠理的说教进行“灌输”的, 而是靠舞姿等人体形象的“感染”来实现的, 这正是舞蹈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学生在舞蹈训练中, 通过手、眼、身、法、步及技巧等手段来感受舞蹈世界的美。在舞蹈形象的感染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使心灵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提高。正是舞蹈艺术这一特点, 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应注重贯彻情感性教学原则, 使教学内容“舞蹈化”、“情感化”, 使学生感到上一节课就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情与景, 创造性地把舞蹈形象再现给学生, 使学生“动情”, 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耐心细致, 反复示范

我国著明舞蹈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 指出“一个舞蹈教师的心理品格, 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热心’, 二是‘爱心’, 三是‘耐心’。热心指对舞蹈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爱心指对学生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之情, 耐心则是指舞蹈教学的坚强毅力与韧性”。舞蹈由于它身的学科特点, 在心理品格方面, 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师学生由于年龄关系, 思维尚未形成定势, 从认知的确立到固定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一遍地开花遍耐心讲解, 甚至要挨个扶着、把着, 让学生直观切实地体会到动作的感觉。如在舞蹈基训中学生很难准确做到肌肉收紧, 而内心感觉开阔舒展, 表情自然放松, 这就要求教师反复提醒, 逐个把关。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 也需要每个动作, 每个感觉, 反复讲解, 反复示范, 甚至可以让在学生在示范中用手感觉一些动作的细小的、内在的变化。这样一来, 学生的体会比较直观真切, 掌握动作也就较快速、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心急气燥, 只浮于表面, 造成的负面影响只能是急功近利、得不偿失。

3、言传身教, 情感交流

幼师生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舞蹈, 对舞蹈只知其表现也的动作优美、好看, 而不知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强制性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练而准确地讲解动作, 分析要领, 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以准确的示范给学生以完美的舞蹈形象,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全面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佩服的心理, 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树立起来, 培养学生喜欢舞蹈、尊敬教师的情感。

4、理解信任, 情感发展

爱学生首先必须信任学生, 想念每个学生都是上进的, 期望得到老的赞成扬、肯定。学生通过训练和刻苦学习, 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成功。在这个阶段, 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关怀、尊重。当他们取得成绩时, 马上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当他们失败时, 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不挖苦讽刺, 相信经过努力, 一定取得成功。如能经常关心爱护她们, 帮助她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古人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作为一个舞蹈教师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以情感为主线, 寓情感于舞蹈教学之中, 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 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不只是要掌握动作的规范性, 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还要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在舞蹈中。摆脱机械麻木的动作模仿, 注意发挥“情”的作用, 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等方式, “以形带情, 以情带舞”。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他们创设体验平台, 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节目影像资料, 在节目播出的同时, 教师根据舞蹈的主题做一些分析讲解, 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者产生共鸣。

舞蹈教育, 必须“以情动情”, 以情才能感人, 然后才能“乐在其中”, “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用在外表之上的, 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少儿的群体意识, 舞蹈表演可以培育少儿的艺术美感, 提高少儿欣赏能力, 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 舞蹈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 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深刻感知舞蹈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并让学生把舞蹈情感和舞蹈动作融合起来, 舞蹈才能够真正被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文章把舞蹈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情感作为探索目标。

关键词:舞蹈,情感,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昭.让舞蹈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J].舞蹈, 2008, (10) .

教学情感 篇8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门课程最终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那么课程管理就会落空。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评价方面有诸多不足,如目的片面、范围狭窄、手段单一等。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等弊端。

运用情感原理,构建情感化语文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使之在对学生的教学表现做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以最佳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突出学生评价主体。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主宰着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教学评价完全成了一个单向、被动的信息反馈过程,从而导致评价中缺乏师生沟通和交流,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完全排斥在教学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当然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掘,他们当然也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加强自评与互评。

运用情感教学原理,我们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如有些书本上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着答案批阅;学生朗读完,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与诚恳地建议;习作完成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要求,先进行自评,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互评、共评等。这样,我们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感受到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提高了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互评时,一定要多一些谦虚,多一些客观,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保持评价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2.尊重与信任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试想,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从不信任学生,从来不给学生评价的机会,那他们的评价能力何时才能得到培养、提高。所以,我们教师要倍加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给他们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

二、营造和谐评价氛围,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1.注重情感与激励。

在教学评价中,认知信息的反馈固然是重要的,但情感信息也是不可缺少的,更何况还有些问题也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之别。实际上,往往我们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哪怕是小小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喜悦,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重视学生的价值取向。

某地一次作文考试,题目叫“母爱”。一些学生为获取高分,突出母爱的“伟大和珍贵”,不惜把自己身体健康的家长说成身患绝症,把自己健在的家长写成已经与世长辞。诚然,单从习作质量上来评价,我们不能否定,甚至还能得到高分。但是,这简单的分数后面,往往掩盖了学生这种严重的人格背离的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评价,积极地价值观引导,其结果只能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情感性地处理教学评价,落实情感教育目标。

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施灵活多样评价。

1.突出评价的具体性与针对性。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已经注意评价了,但听到、看到的往往却都是空洞、表面、一律的。如课堂上都是“很好”、“不错”、“真聪明”等表扬,作业上都是在相同标准下的优秀、良好、及格等等第。这样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表扬,根本没有注重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没有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评价表扬缺乏个性。这样的评价,让优生感到老师在敷衍他们,感到没劲;后进生则认为老师不够重视关注他们,进而失去信心。长期下去,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只能无动于衷地接受学习。

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依具体学生、具体表现给予评价、表扬,同时,还要依学生付出努力地不同而有所变化。

2.正确对待传统考试。

要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有全面的评价标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评价手段。

那么,在实施全面评价中,我们必须关注与评价密切相联的一个重要内容——考试。考试,作为一种测量的结果,它只是评价的一种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定性评价只是个局部,并不代表着完整的教学评价。以往那种把考试与测验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惟一手段的做法是片面的,这大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事实上,语文教学评价手段除了考试测验之外,还有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访谈、观察、社会考察等多种方法。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量分析。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9

英语教学既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利用作品语言、借助音乐语言和体态语言来表达情感,在课堂上创设各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转变角色,使每节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

作 者:胡艳超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0xx “”(12) 分类号:G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情感教学之音乐课 篇10

———学习“八个精心”之教法初探

(新驿镇中心小学

杨蕾)

音乐是一种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可以用高亢明快的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忧伤的时候,低沉缓慢的音乐可以表达我们伤感的情绪,音乐是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音乐教学也应该是我们情感体验的课堂。如何运用情感教学上好我们的音乐课呢?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

情感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师生能相互尊重。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保证与时俱进。教师的魅力不只是体现在知识层面上,在校园生活中,老师要和学生多接触,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作为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当你的孩子们热情的向你行少先队礼问候“您好”的时候,老师也应报以微笑回敬“你好”。看似简单的问候,却是最基本的情感交流。我们都是从学生期走过来的,我们知道,这简单的情感交流能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尊重你,喜欢你。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做到相互尊重、沟通无等级障碍时,也为情感教学做好了准备。

音乐课,不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课,而应看成是熏陶、感染、净化、感悟等情感体验课。在课堂《原谅我》教学中,我用故事贯穿课堂。先是讲述了自己曾经犯错的经历,请求朋友的原谅,紧接着我双手合十范唱《原谅我》,孩子们被带入故事情境中,听的非常入神。等范唱完,我深情的说:“孩子们,重新找回这份友情,老师很快乐。你们是不是也有和小伙伴们闹不愉快的时候啊,只要知错就改我们还是好朋友,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去找回曾经失去的友谊吧!”接下来我弹奏歌曲,学生闭上眼睛,用“呣”来哼唱,孩子们很用心,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我开始邀请他们跟我一起来唱响友谊的歌,孩子们双手放在胸前,祈祷着唱完这首歌,他们的真诚深深的感动着我。在课堂快要结束时,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主动站起来说要演唱这首歌,来向班上一位同学表达歉意,最后他们都伸出友谊之手,共同找回了伙伴间纯真的友谊。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可分为积极的态度体验和消极的态度体验。人的行为又受情感支配。对教学而言,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其本身虽然并不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却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与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紧密相连。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因,能激励学生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知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反之,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强调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一定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满足学生情感上对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以发展与提高。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语言行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这就是求我们必须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对我们可样教学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教师要求教学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如果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高超的驾驭情感能力,利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例如,当教师一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充满激情,信心百倍,衣着得体,循偱善诱,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总是用一颗友善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学生也不必担心因自己的问题的冒失和解答的滑稽而受到讥笑和批评,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无拘无束,不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此教学,学生岂有不愿学及学不好之理?反之,教师讲课伊始,表情冷淡,或木然,或呆板,或随意,言语乏力,服装不整洁,对不专心听讲或答错问题的同学冷嘲热讽,一节课下来,全是训诫式的沉闷,不见一丝情感上的火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教学,岂能成功?

“良好的开端即成功的一半。”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上好第一节化学课是学生今后喜欢并决心 学好这门课的基础。因此每当我接上新班,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急于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赶教学进度,而是讲化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化学。并补充一些趣味试验,如“魔棒点火,滴水生烟”,讲一些有关化学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趣味故事。一节课下来,声情并茂,跌岩起伏,节奏明快,情感把握自然和谐。我通过这种方式来推销化学,推销自己,使学生对化学钟情,感到化学老师可亲、可敬、可爱,化学课有趣、有味、有用,同时也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好化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开始激发起的兴趣渐渐下降时,课堂上要积极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努力做到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运用熏陶、渗透、感染、点化等情感教育的方法,以求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学化学数理科范畴,作用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和发展基本技能;作业也可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已变更完善地规划今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上的不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考的是特有的情感来塑造辛辛学子的灵魂。学生作业的好坏,也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缩影”。教师若能在作业批改中恰当地渗透着激励的情感给学生以鼓励,会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发展其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我在平时作业批改中,特别注重书面评语。对于作业优秀或学习有进步的学生,首先肯定其闪光点,然后用由衷的赞美语言进行情感交流,如“思维严密,方法灵活”“让优秀永远伴随着你!”“此题解法真妙!”“志当存高远!”“后来者居上!”等。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并没有用责问或教训的口气去评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抵触心理。中学生是非观念尚不健全,有爱屋及乌的心里,往往由于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某门课。艺术是架于师生情感的桥梁,对这样的学生,在其作业批改中要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教育,如“你漏做了一题,能补上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信你一定能掌握这题的解法!”“愿你的化学天天有进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继续努力!”等,这样使学生感到亲切关怀,老师并没有放弃他,看不起他,于是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按暗下决心学好这门课,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这样,就可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同,也可以说“差学生”和“好学生”主要差在非智力因素上。学化学的人都知道,中子轰击轴核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差生”也会释放出超乎人们想象的智慧能力。由此可见,作业批改中不可忽视情感教育。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知识、认识世界,得到心

灵的感受和切身体会,掌握课堂教学中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使

学生在原来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的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充分施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我结合教材内容,经常选择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活动课,如红砖是由粘土烧制的一种常用建筑材料,红砖的颜色是因为含有氧化铁而造成的。要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只要检验含Fe即可。学完高二《铁》一章内容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找来一块红砖,组织全班同学到实验室后,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展开组内讨论,如何检验出Fe?从使用什么样的药品、仪器到如何操作等方面,于是各小组的同学兴致勃勃,热情洋溢,各抒己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评比出最佳方案。这种活动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是他们感到所学知识能在生活中应用,或者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成为活的知识,同时,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受到深刻的生动的思想教育。

教学情感 篇12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 首先要投入, 要有激情, 要用自己的真挚情感去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 教师要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 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 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体验, 陶冶情操。比如在欣赏《梁祝》时, 把学生带到优雅整洁的多媒体教室, 先放上一段彩蝶飞舞, 春光四溢的画面, 在愉悦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讲述着凄美的《梁祝故事》, 引入乐曲, 在欣赏展开部“抗婚”时, 教师悄悄地把窗帘拉上, 让学生在黑暗中体验祝英台在封建礼教的牢笼中苦苦挣扎, 追求自由爱情的氛围。此时, 全体学生屏住呼吸, 跟着小提琴声一起冲撞, 直到一声钹响, 英台投坟, 梁祝化蝶……这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意境中, 并跟着音乐哼唱起爱情主题。在这种情景创设中, 来自情感、视觉、想象等一切审美因素, 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达到了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积极参与, 体验情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要注意创设机会, 给学生以成功的审美体验, 注重在不同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用舞蹈, 歌声, 乐器, 朗诵, 创编等竞赛活动, 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 切身体验到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只有这样, 音乐教学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歌曲《大海啊, 故乡》时, 我通过让学生对歌曲的初听、复听、演唱、想象, 分析体会歌曲结构、高潮、力度、速度、情感, 挖掘出歌曲中爱的含义以及每个乐段表现的情感及内容, 根据音乐风格特点, 加入乐器伴奏, 配乐朗诵、拍手、跺脚、独唱、领唱、齐唱、合唱、轮唱、律动表演、小组比赛等, 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让学生在动中感受音乐, 体验情感, 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加深了爱祖国、爱妈妈、爱大海、爱童年、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收到了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丰富想象, 点燃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它所表述的内容具有表述性, 人们必须依靠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和理解音乐, 中学生正处于富于想象的年龄, 美妙的音乐能引发他们无尽的想象, 一首歌 (乐) 曲带给人们的想象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欣赏时,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敞开心扉, 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世界中, 用自己的心独立的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 伴随着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旋律,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 形象的描述, 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 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下的晚景中, 渔夫满载丰收喜悦, 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优雅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也引来了学生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四、感悟音乐, 升华情感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 同时它给人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时代是激情活力的时代, 用音乐设置情节, 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地。记得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 我在介绍完作品背景后, 播放了一段万人演唱《黄河大合唱》的录象, 让学生们从乐曲中深切地感受我们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 那富有震撼力的旋律, 真切的情感, 号角般的歌声, 一次次的冲击着学生们的心灵, 当唱到《保卫黄河》时, 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在我的指挥下, 满怀激情的唱了起来。临下课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到:“这节课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 因为每个人都是怀着深厚的爱国之情来听的。也许这种感觉是伴随着音乐而存在的, 但爱国主义精神是永恒的, 让我们把瞬间的感受化作永恒的记忆, 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经过我的启发, 同学们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他们有的说:黄河在咆哮, 它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气魄, 我们也要象黄河一样, 奔流不息, 振兴祖国。有的说:我们中华民族的步伐不可阻挡, 蒸蒸日上的祖国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还有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表露心迹, 决定好好学习, 将来报效祖国。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话, 使我感到他们的思维已经从音乐外在的优美旋律深入到音乐内涵中去, 能从经典的音乐作品中, 认识到真正的美, 认识到艺术的价值。它是音乐情感的升华,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滴水作文150字下一篇:二十四式太极拳自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