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越长大越胆小?(精选10篇)
文/沐沐
吃饭的时候,小A说起女士出门的安全小技巧。一个小妹妹不以为然,随口说:“哪有那么多需要注意的,不能不出门啊。”
小妹妹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我们的“注意安全”在她看来不过是畏手畏脚。
小A说:“多注意一点没有错。有些事,我们不能去冒险,因为输不起。”然后讲了她身边发生的事情。
十年前,她的邻居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天傍晚,邻居家十三岁的小女孩下楼去院子里找同学玩,跟妈妈约定一个小时之后回家,但是小女孩再没有回来。一年之后她的爸爸妈妈也在争吵和悲伤中离婚了,一个好好的家庭散了。
三年前,她一个同学的同学在某单位实习,六点下班和平常一样走路回家,在路上离奇失踪,至今没有任何消息,爸妈瞬间满头白发。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过类似的悲剧,有时候觉得离我们好像很遥远,自己也没有太多的防范意识。但像小A所说,有些事我们不能去冒险,因为输不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越多,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胆小;害怕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谨慎。
小时候,我们怕黑,怕虫子,怕老师训斥,怕生病,怕回家爸爸妈妈不在家,但是在生活中似乎没有害怕过坏人和危险。最胆大的时候应该是在二十岁左右,毫无准备地去陌生的地方,也不怕晚上出门,跌跌撞撞做各种事情。那时候好像什么都不怕,脑子里甚至没有危险的概念。
然而胆量并不是一直在增大,它像一条抛物线,很快开始下滑。现在,我们反而不如几年前胆大,害怕的越来越多,做事情也开始畏头畏尾,更加谨慎和敏感。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妈妈交代我晚上八点以后不要一个人出去,如果出去的话,一定要保证安全,要有男生同伴。那时候我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晚上出去总是不会过多考虑安全问题,也会自己一个人回来或者跟几个女生朋友一起玩到很晚,毫无防备地在路上说说笑笑走回学校。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住青旅,一个人搭车,防备心理很弱,没有多少安全意识,很多事情想起来后怕。
在大学刚毕业那年,跟同学聚会之后十点半回去。同学把我送上出租车,然而那是一辆伪装成出租车的黑车。司机一直问隐私问题,还总是要拐弯偏离路线。我观察到计价器不会动、副驾驶座上没有贴工作执照后紧张起来,在车上也不敢声张。借助手机导航,死死地盯着路,装作若无其事地跟他聊天。一路捏着一把汗,悄悄联系一个男生朋友,冒充家里人在半路上接到我,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大大咧咧的我,第一次感到害怕。突然意识到很多不好的事情并不是不会发生,之前碰巧没有发生在我身上,是我运气好。但是在生活中,没有谁会一直幸运。
那天回到家后我瘫坐在沙发上给妈妈打电话,说一些吃饱饭、穿暖衣、睡好觉之类的话,才安下心来。
长大后,我们变得越来越胆小,并不是懦弱,是越来越懂得责任。当我们发现危险和死亡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也会给亲人带来巨大伤痛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胆小、谨慎。而这,绝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成熟。
我到外地上学,可能是水土不服,瘦了十几斤。放假回家妈妈看到我心疼到抹眼泪,一个月的寒假硬是把我养胖了。
大三时,有天晚上爸爸给我打电话,说他刚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我朋友,说我出事了需要医药费。我对爸爸说这明显是骗局,你直接挂了就好。妈妈在旁边说:“你爸呀,听到你出事了就紧张起来,还让她照顾好你呢,你没事就好。”我隐约听到爸爸对妈妈说:“你不是也紧张到把花瓶都打碎了……”
地震暂时失联后,晚上打通电话,爸爸妈妈听到我声音时非常激动和感慨;小时候一次不小心摔破头流血很多,妈妈一直守着我泪流满面;我失恋后精神低迷时,全家人一起想办法帮我转移注意力……
回想很多事情,当时觉得爸爸妈妈大惊小怪,但是现在却理解了这种担心和敏感。在他们心里,我就是全部,太在乎,自然会紧张。
其实自从离开家之后,爸爸妈妈总是对我有太多的不放心:叮嘱我晚上要十一点之前回家;出去玩要每天汇报行程;疲惫的时候嘱托我多休息……我在哪里,他们就关注哪里的天气预报,我在哪里,他们就留意哪里的新闻。
以前不理解爸妈的做法,甚至认为很多关心是多余的。但长大之后,当我开始同样地紧张她们,才确切体会那种发自本能的关注和在乎。
一次打家里电话无应答,打爸爸妈妈手机也都没有人接听,突然开始坐立不安,给表哥打电话,开口就问家里出什么事了,怎么找不到她们,实际上只是他们跟朋友聚会的地方没有信号。一天晚上梦到妈妈在医院里,醒来怎么都睡不着了,等天亮立刻拨打妈妈的电话,确认没事才安心睡下。
虽然在爸妈眼里,我永远是一个孩子,但是我清楚地意识到,爸爸妈妈老了。并且这种意识越来越深刻,想要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去照顾他们,也不知不觉中像他们紧张我们一样紧张他们。
我也开始嘱托他们天凉了晚上睡觉关好窗户,叮嘱他们多出去活动,要求爸爸少吃盐、妈妈少吃肉。逛街看到保健品想买给他们,也惦记着他们的生日和一些纪念日。当然,也知道报喜不报忧,告诉他们我很好,不用为我操心。
与此同时,我开始注意晚上不独自出门,在公共场所观察周围的环境,开始习惯吃早餐,注意锻炼身体。以前妈妈苦口婆心说的话,现在全都被我实践在行动中。我害怕我身体不好他们着急,怕我精神不好他们担心,怕我过得不幸福他们比我还难过。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是怎样一种感受?”一个回答结束了话题,“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你。”
“因为爸妈只有你”,这也是我们越长大越胆小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越来越胆小,我们怕死,怕穷,怕远嫁,怕其他之前不怕的事情。
我甚至开始怕身体不好,不能陪他们一起走完许多路。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如果我有什么不好,会有人比我更难过。我的胆小,是懂得了责任。那些不负责任的勇敢,跟十八岁一样,渐行渐远。
14岁的青春年华就像流沙,慢慢地从我的手中流逝。从儿时的牙牙学语,童年的天真纯洁,到现在的寂寞孤单。每天放学走在紫藤萝藤下,望着那穗紫色的花骨朵儿,女同学三三两两的走出校门。我不禁苦笑,或许在这诺大的校园,只有自己才会如此孤单。不觉得就哼出”多年以后,你回到我身边……“闭上眼,一个人欣赏着夕阳的余光。
回到家,又是父母的唠叨,我时常把自己所在房间里,没有校园的吵闹,汽车的滴滴声。我恋这种环境。坐在椅子上叹息自从自己考了全班第三以后,就没有女生愿意和自己玩了,渐渐地,我从一个女孩缘很好的人成了一个孤僻的人,难道这改变是必然?
我已不再青涩,我在慢慢的成熟起来。
我害怕长大,真的好害怕。也许是长大了就没有巧克力没有洋娃娃了,又或许是长大了就更敏感了,也有可能是长大以为着“承担”……
没有爸妈在身边的日子,委屈一个人受着,难过时常常躲在被子里哭,哭累了,就睡着了。等到一觉醒来,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映照在我的脸上。我知道,这是一个美好的一天,新的征程需要加倍的努力,我要用百分之百的微笑去迎接永远未知的下一刻。
可是,我依然会孤单,在红绿灯下我是那么的无助,我是多么渴望能有心人可以真心地关心我。让我不那么孤单,不再彷徨。
傍晚,牵着朋友的手,在绿荫树下散步,哼着“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你想不想这个人来陪,你的快乐伤悲只有我能体会……”
她说:“孤单的时候,她会想起我”。我笑了,“我也是”。
祈祷我们可以牵手走到时间的尽头。等到斜阳拉长我们的背影。
也许我们和许多90后的孩子一样,自己以为自己很坚强,其实很脆弱,我们习惯了伪装。因为我们害怕别人看懂我们的孤单。
而朋友,让我不再那么孤单。我难过,你会在我身边。我哭,你会陪着我一起哭。我有满肚子苦水,你静静地听。我快乐,你同我一起分享。我彷徨,你会让我再找到回去的路……我很信誉,因为我知道你心里面住着我。谢谢你,我可以的朋友。
我来到楼顶上,迷人的月亮洒下了一片皎洁的光,池塘里的小鱼安静地停在水草旁,鱼鳃轻翕动着。突然,我发现外公站在我身后。
沉默了一会儿,外公说:“我带你去放河灯吧!”我连忙答应了。这是我第一次放河灯,喜上眉梢的我拉着外公粗糙的大手,向河边走去。走下一坡长长的,长满青苔的台阶,我们来到长江边。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欢乐!
除了我和外公,这里还有好多人在放河灯。
外公叫我把准备好的彩纸、胶水、剪刀和蜡烛拿出来。于是,在灯光的环绕中,我和外公做好了河灯。河灯像一朵朵莲花,漂亮极了!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朵“莲花”, 看着外公,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接着,外公拿出打火机,点然了莲花的“花芯”(蜡烛)。微弱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就像莲花中的小精灵一样。水中,河灯顺着江水漂走,漂过的水面荡漾着一圈圈小小的浅浅的波纹。江面上的河灯星星点点地闪烁着,像天上的星星。
我和外公的笑容好像也倒映在水面上。
我开心地看着江面上的河灯,一簇簇闪耀的光芒,温暖了我的心。我静静地看着远去的河灯,努力的寻找着属于我和外公的那两盏,却发现已经找不到了。但我很开心,想象着它们已经漂到了很远的地方……
回家的路上,我在外公宽厚的背上睡着了。
长大的感觉是什么
有首歌告诉我们,越长大越孤单,孤单并不单单是指沉默,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是你在和别人高声交谈的时候,心底也会有一种莫名的孤单,即使那些经常乐得没心没肺的人,在夜晚无人的角落里,也会偷偷的伤感。所以,有人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狂欢是人们用来掩饰孤单的假象,孤单是曲终人散时每个人都要品味的最终晚餐。
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以为长大之后就能要什么有什么,以为长大了就能够做自我喜欢的事,从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再也不用受爸爸妈妈的管,但长大了呢,会有来自生活、学习、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使你喘可是气来,你想选择逃避,却没人陪你沦落,你会怀念过去,却发现再也回不到从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看不惯眼前的事情,说话时总要用上“原先……以前……”,以前的水,以前的山,以前的白云,以前的蓝天,好像以前的什么都是好的,然而,毕竟是以前,发发牢骚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到眼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身边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改用“嗯嗯啊啊”之类的词敷衍,却频繁的掏出手机,在扣扣上与一个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倾心交谈。
老朋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虽然大家都信奉“真正的友谊能经受得住时间考验”,但总以忙的借口来推脱,时间长了,就会悲哀的发现,等你不忙的时候,那个人已经离你远去了。
今日,我不再纯真和天籁的语言来拼凑和填补一个个虚伪面善的字句,我只是写出了自我的想法。
老街的样子未变,夕阳的余晖笼罩着空旷的老街,以往热闹的街道少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只留下游人的遐想。
噼啪——是香樟树上残留的雨珠滴落在石板上的声音,时间还很早,可老街那间熟悉的茶馆已座无虚席,有老人,有孩子。我跟在爷爷身后,想独享清静,那时候,人们朴素的脸上都挂着微笑,与彼此亲切的交谈,没有心与心之间的冷漠,也没有隔着一堵无法透风的墙。厨房里,厨师手上的动作不停,刚才还是几块豆干,转眼就变成了一碟碟干丝,倒上作料,得到的是赞美与喜悦。
长大后——原来最爱的那座茶楼,已经消失了,变成了一家奶茶店,老板是一位年轻的女子,他的浓妆艳抹与老街格格不入,她,神情厌烦,时光变迁,这与记忆中的老街,不同了。热情的笑脸少了,只留下冷漠。曾在老街的拐角处植下一棵香樟,当时它是那么小,叶子也都蔫了,在炙热的阳光下渴望阴凉,就像我,在喧嚣中祈求一份宁静。当年的那株小苗,已经没了去向,或许是被风儿吹走了,又或许早已死在了烈日炎炎下。寻找,老街;怀念,老街。
长大了,一切都变了,怀念,却更深了。
零零——是老式自行车的响声,街道很窄,勉强几下几辆自行车,走下车,买几个烧饼,就是一天的早餐了。摊开时间的手掌,我看清了眼前的景,老式收音机长长的天线还在,木桌上,一团团面粉,一声声:“你好”,一声声“再见”是一个个早晨最易听到的声音。
长大后——又回老街,新式饭店、小吃店布满了新整改过的老街,掩饰了原来那个小巧、精致的老街。各色各样的游人,来到老街,改变老街。抬眼,离开,怀念占据了心灵。
长大了,横亘在面前的是岁月长河,流淌着零星的记忆碎片,河的对面,是无法捉摸的彼岸,植满了香樟,充满了温暖。
――题记
迈进中学的第一步,空气似乎也变得很闷热。看着陌生的校园,陌生的环境,心底更多的是担忧。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毕竟我们曾一起哭过笑过,曾经的天空记载着我们一路走来的互相扶持,定格了最美的微笑。
我住宿了了,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也住宿。
我在303,你在305,同一层楼,中间看似只隔着一间宿舍和一道楼梯间,但是,中间隔着的,是我们的互相猜疑和迷惑。于是短短的距离好象变成了天和地,我们都在嫉妒对方和不信任中度过。每一天每一秒,都变成一种煎熬。我害怕去你的宿舍,因为我想你会赶我走,我害怕面对你,因为我们似乎可以静到没有一点共同语言。据说你和新同学相处得很好,于是我又开始安心和不放心,或许有一天,你会忘了我,忘了我们033。
一次聚会,拖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我不敢告诉你,因为我怕告诉你以后聚会开不成,而却给了你不好的印象,使你觉得我没有能力。
风吹过了很多个夏天,可是,在那个夏天,我们注定了要失去。
我紧紧拉住你这根线,保持我们曾经的幸福。阿赖和新同学玩得很好,珊子不在这里,我生怕曾经的四个人从那么骄傲的时光散落。万一,只是万一,我抓不住你了,是不是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呢?或许,一直,就只有我一个人吧。开始发现自己很笨,总找不到理由去找你,在一起的时光少了,会不会冲淡一切?
那些住校的日子,我经常仰望天空,似乎,在那上面,我看清楚了自己的年轻和可笑。是不是我太固执,你读不懂我?其实,我很在意你们。我只是担心你们会把我的关心推开,或许会的,是吗?
我很蛮横对吧?其实我一直知道,有一天,你会彻彻底底把我忘记,或许,那一天,并不远。
我们是笑,美到流泪。我们是糖,甜到哀伤。
“你曾对我说,每颗心都寂寞,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可是,口中吟唱的,不再是死个人。
记得某一天,你曾问我,如果有一天你死了,不在了,我会不会记得你?我记得我的回答是,我不会记得你,我会每一天为你折一只千纸鹤,每够一百只,便带着它们一起去看望你,一直折到有一天,你回来为止……那一天,我哭了,哭得很厉害。因为你的莫明问题使我感到害怕。似乎,我在那一刻,再也抓不到你的手了。那个温度,再也不会在世界上存在,夕子,答应我,以后,再也不说这些使我感到恐惧的话。
某年某月的某一日。我们在曾经走过的那条路相遇,你会不会记得我。
时间隔阂了一切。也带走了一切。你对我说:亲爱的,我们失去了太多,真的不能,再失去了。
之前与父母聊天,他们问我:还愿不愿意重回学校念书?也许他们的这个问题只是随口说说的,但重回学校念书的这个念头已无数次在我脑海里闪过。每当我工作有压力的时候,有心事无人倾诉的时候,有喜悦无法与朋友分享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怀念我单纯的校园生活。
那几年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每一步都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有甜蜜和辛酸,有汗水和泪水,也有年少时的感动和执著。没成为艺人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烦恼与困惑。那时的我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现代人口中“亚自由”的.人。现在想来,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严父慈母。如果以我现在的心境,我一定不会再做那些年少轻狂的事情。
偶尔看到以前和高中时代的“难兄难弟”一起拍的照片,我就会无限感慨。记忆中的校园里,下课后同学们经常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天、玩闹。大家在平常的嬉闹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好朋友,有的甚至将成为一辈子的知已。学生时代交朋友,没有任何利益掺杂在其中,只有单纯的喜好。也许在最单纯的情况下接触相处,建立起来的友谊才是最坚固的。当然,这也并不代表将来大家步入社会后就找不到知心朋友了。
小时候每个人都渴望长大,总想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可一旦遇到成长当中的问题时,嘴边却又挂着“不想长大”的字眼,也许这恰恰证明我们真的长大了,我们开始有了很多烦恼,开始对未来进行重新审视,开始潜意识地选择逃避,甚至说出“不想长大”这样很不现实的话。
成长,究竟能带来什么?是理性的懂事,是梦想的美好,还是现实的惭愧?
才是初二,就已经会有同学发同学录,说是长大了,要出去闯荡了,学习不适合他们。愁容在十五六岁的他们脸上也会出现,而不是青春的朝气蓬勃……
依稀记得小娣一脸疲倦地趴在桌上,说是中午在复习,没有睡觉。手下还压着一本厚厚的练习册。她怅然若失的说:“还有一年,我们就要分开了吧!”是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长大,终究要面对离别。
看着周围一张张淡漠的脸,忽然有种灰暗的情绪在蔓延。每一个人都是自顾自的为了未来而努力,每一个人都是自顾自的在描绘未来的蓝图。因为肩负了太多人的期望,因为有着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可是,正是因为这样,彼此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我们无暇顾及别人,无暇彼此交流,无暇微笑着说出我们的喜悦和感动。
越来越空白,越来越静谧,越来越孤单。
有时候看着那些还未经历成长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听着他们稚嫩的童声汇成银铃般的欢笑,心里会无端生出一些羡慕。可是我们的童年已经回不去,属于我们的欢笑已经成为了永恒的过去。
或许在这里讲着些什么寂寞和孤单显得有些矫情。但那些年轻而敏感的心却会在某个雨后的夏日或是某个难眠的夜晚感受到孤独的吞噬,
不知道现在的我们是否有资格以高傲的姿态说出:“我长大了。”这样的话。但至少我们已经不是那个一脸天真和懵懂的孩子了。因为我们感受过挫折,感受过成功,感受过奋斗的艰辛,感受过寂寞和孤独。
越是长大,那些真实的画面就越是清晰。就像是树枝,把惨白的天空分割成一块一块。
梦中的青春就像是一块五彩缤纷的漂亮的花布,但现实的青春就像是一种孤单的素色,却还在用生活去渲染它----即使没有人在意,即使没有人欣赏。
依旧保持仰望天空的姿势。闭上眼睛轻轻哼唱,感受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带来的独特韵味:
童真永远挡不住时光的步履,它在时光的磨合中越来越消声匿迹。走过匆匆的十五年,忽然发现越长大烦恼越多,笑容越少,越是孤单?
对于友情,以前认为是纯洁的,另人感动的.;但现在却全然变了味道,感觉是纯粹的、易碎的!真心朋友一个难求,即使有一大堆现在常在一起的死党,却也会因一些小磨擦从此互不来往,互相记恨!对,越长大人心却愈冷漠,如果自己不学会保护自己,不积极自动,就会陷入被孤立的惨状。利用与被利用的气息弥漫在友情之中另人窒息,如今天第一节课有人很热情的跟你打招呼可能只是为了你陪她上一下厕所,下一节课就会变成陌生人,互不交谈!
对于长辈,以前可以肆无忌禅,无所顾忌,但现在却要好好掂量,小心说话。因为他们不会再容忍你,用童言无忌当做你说错话的借口,他们觉得你现在需要承担责任,很多道理被无形地定意为你必须明白。所以越长大我们越变得虚伪,常会偏造一些完美的谎言,一些违背现实,阴违奉承的话语。
社会如此,每个正在成长的人都被岁月残忍地雕啄成冷漠的附体,越长大知道得越多,感受也就不同,快乐也会减少。如以前一颗糖便足以温暖整颗心,现一大把糖却怎么也甜不到心里。
【我们为什么越长大越胆小?】推荐阅读:
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05-06
我们为什么要好好读书10-10
TED:我们为什么快乐?12-28
我们为什么需要做品牌06-17
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励志文章10-20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02-15
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04-22
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读后感04-04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作文600字07-29
我们为什么要学普通话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