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四季的树木诗歌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四季的树木诗歌(通用9篇)

描写四季的树木诗歌 篇1

春天的树,

一片片心芽的迸裂,

枝桠向蓝天尽情地伸展,

带来旺盛的生命启示;

充满无限希望和喜悦,

让我面对种种事物,

重新拾回了自信。

夏天的树,

一片片茂盛的苍翠,

夏蝉和麻雀,

一天到晚开演唱会,

好不热闹!

每每烈日照耀下,

好想跟它们一样,

躲在树上纳凉、歌唱!

秋天的树,

一片片枯黄的掉落,

害羞的姑娘见到风帅哥,

脸红了,

翩翩随风起舞,

似乎叙述着一段爱情,

是多么的坎坷曲折,

还是浪漫唯美?

冬天的.树,

一层层皑皑的白雪,

孤寂的你,

每当吹起刺骨的寒风,

会不会也想跟我们一起,

钻进暖暖的被窝?

树,

历经了,

春风的吹拂,

夏阳的洗礼,

秋台的考验,

冬寒的无情,

才能够成长茁壮。

我们要不怕挫折困难,

才能像大树一样,

顶天立地,

描写四季的树木诗歌 篇2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二、描写角度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定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三、描写技巧

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技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浓墨重彩, 层层铺叙,以突出形象。在古体诗中, 诸如《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等,由于渲染技巧被大量使用,每每读来给人一种笔酣墨畅、痛快淋漓之感。

画家画画,如果只是孤零零地画出一轮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在月亮的周围画上几缕彩云, 月亮就会显得格外有神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是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在诗歌创作中, 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 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 所谓“绿叶衬红花”, 是为衬托(也叫“映衬”“陪衬”)。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严酷的事实对比, 有力地揭露了将军和兵士之间的尖锐矛盾。

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等等。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的是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它可以是动静相衬。

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细节,生动传神地表达了等客时的焦急无聊;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工夫。

浅析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描写技巧 篇3

一、抒情技巧

抒情技巧从大的方面看,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它具体包括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借景(物)抒情。

1.借景(物)抒情

借景(物)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其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如李瑞的《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该诗将直接抒情和借景(物)抒情相结合,“那堪”是直抒胸臆,而“落日”“昏山”“暮雨”“猿”则是作者用来抒情的景物。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间接表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借蝉来表达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郑肖思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借助宁可在枝头枯萎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3.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了吴王夫差,凯旋后,便过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已然忘记了当初的国耻。胜利、威武、富贵、荣华曾经存在,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李白在此诗中就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影射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道理。

4.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

借典抒情是指借用典故间接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说理抒情是指借助自然界中许许多多蕴含道理的事物来间接地表达情感。如宋朝徐照的《三峡吟》:“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该诗便是将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相结合,一方面借用了屈原《楚辞》中的典故写愁;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猿声”本身没有愁苦,只是因为人的内心充满愁绪罢了。

5.以景结情

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特殊的借景抒情,它是将景色的描写放在诗词的最后,这便是以景结情。如五代词人温庭筠的《梦江南》其一,“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该词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之景表现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之景表瑰心情低落。

二、描写技巧

1.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包括直接描写景物和人物。直接描写景物可以采用多角度、多结合、多色彩、选取典型景物、白描、细描等描写手法。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选取雨、月、松、泉、石等典型景物,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一场秋雨之后,山中清新自然的美丽景色。直接描写人物就是直接对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语言、行动进行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通过杨玉环的肖像和神态写出其倾国倾城貌。

2.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宋朝黄公度的《暮春山间》:“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诗人没有直接写桃花的形状、颜色等,而是间接地通过描写周围的人物在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来写桃花。又如宋朝张镃的《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人,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第二联描写精妙: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叶声轻逐篆烟来”一句中,将“叶声”人格化,它追逐着篆烟飞起,间接地写出了叶声与篆烟相伴升起的动态美。

描写树木的词语 篇4

林木葱郁林木参天 枝繁叶茂树木丛生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树木成阴 郁郁葱葱万木萌发 漫山遍野 绿树葱葱根深叶茂遮天蔽日 亭亭玉立

古木参天青松翠竹 青翠欲滴

盘跟错节 亭亭如盖 苍翠挺拔

茂盛繁密 绿树成荫 树木旺盛

百年树人 木已成舟 草木葱茏

描写树木的作文. 篇5

窗外的树不像以前那样绿,那样茂盛,在太阳下显得奄奄一息。

我们这里已经快两个月没下雨了,听爷爷说:“乡下的土都干得裂了缝。”

我们这里是旱灾,但我看新闻和报纸上说福建广洲一带又暴雨成灾,山洪暴发。这就是因为我们破坏森林,过度乱砍树木,才会发生现在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森林多,树木多,它就会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氧气,能够给我们调节气温,那样我们就不会干旱了。它巨大的根系交差盘结在一起,保护了水土的流失。那样就不会山洪暴发了。但是人们没有这么做,他们把砍了的树木拿来做成一双双一次性的筷子,做成一根根串羊肉串的.杆子,剃牙的牙签。。。。。。一棵棵一百多年的大树,就被人们砍了,一百多年呀!它生长得那么慢,却毁灭得这么快。。。。。。。

“独木不成林”,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种一棵树,世界上的绿色不就更多了吗?

人类呀!让我们去种下一棵棵树吧。好让我们的母亲地球不再哭泣。

保护树木,爱我常熟

记得植树节那天,是周末,我和往常一样,乘车去少年之家上课。我等了一会儿车,突然发现三四个背着书包的中学生,正朝车站走来,他们一边走,一边交头接耳地谈论着什么。这时,其中一个走到车站旁的大树那儿,不停地用手弄着树皮,还剥了几块下来;另一个在使劲摇长得低矮的树枝,最后又踢了大树一脚。

我环顾四周,人们竟然都无动于衷。当时我气愤极了,真想大骂他们一顿,像他们踢大树一样,狠狠地踹他们一脚,为大树“报仇”。可我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伤害树木。我心疼地扶摸着大树的“伤口”,为它的不幸感到悲哀。

望着伤痕累累的大树,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这么不爱护树木,况且今天是植树节呢。大树也是有生命的呀!如果你是一棵树,你能容忍别人这样伤害你吗?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净化空气,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工厂;树木还可以抵抗风沙、洪水,减少了许多自然灾害;许多木制品也都是以树作为原料,中学生作文《树木作文》。树木是人类亲密无间的朋友。想象一下,人类继续砍伐树木,未来的家园会是什么样子?眼前找不到绿色,空气混浊,无数天灾人祸争先恐后地涌来,到处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机。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啊!保护树木,多多植树吧,这一定也是每一棵树的心声。

让我们一起争当护林木小卫士,把我们的家园——这个依山傍水的花园城市常熟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喜欢花草树木

赵志伟

我最喜欢花草树木,它们的美丽令我赞叹。

春天,花儿张开了美丽的笑脸,红扑扑的,嫩绿的草儿在春姑娘的抚慰下探出了脑袋。树木长出了叶子,那么翠绿,微风吹拂下的花草树木不停地在成长,大地上一片勃勃生机。

夏天,花开的正艳,嫩绿的草儿都热出了汗,变成了热汗草。树木枝繁叶茂,大地一片郁郁葱葱。

秋天来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飞舞。菊花在骄傲的挺立着,秋天大地上一片金黄,就像是铺了一地金子。

花草树木,我爱你。

描写四季的树木诗歌 篇6

关键词:意象,图景,意境,技巧,情感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在鉴赏诗歌中不可忽视。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 诸多诗人对景物情有独钟, 景物也就成了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认为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是打开诗歌鉴赏大门的一把钥匙, 是最基础的一环, 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 (季节、时令、地域等) , 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 色彩描写这里主要谈景物描写在鉴赏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类型来看, 鉴赏景物大致从以下两个角度:诗中赏画、画中品诗。

一、诗中赏画

1. 借助意象描摹图景

何谓意象?意象即意与象的组合, 是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 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要想准确的描摹画面, 就要抓住诗中意象的形、色、动、静。下面就以倪瓒的一首小令为例: (2003年春季安徽卷)

小桃红 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 水影明如练, 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 绿蓣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 一声哀怨, 惊起白鸥眠。

问题: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 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这首小令选取的意象为秋水、寒烟、数行雁、绿頻、红蓼, 吴歌荡桨、惊起白鸥。头两句中江面水影洁白如绢, 属静景描写, 最后几句“吴歌……惊起白鸥眠”, 则显出动景, 首尾动静呼应, 和谐统一。“雪晴天”、两句描写了在晴朗的天空之下, 绿色的浮萍、粉红色的蓼花高低不齐地长在水边。作者将白、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 把秋天点缀得异常绮丽。可见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就是作者为我们倾情描摹的画面, 能初步感知画面的特征, 就为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

解答这类题一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静。要想解答这类题, 具体的思路是先抓取诗歌中的意象 (包括修饰语) , 再根据画面色彩, 进一步把握画面特征,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完成对这幅画面的描摹。

2.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何谓意境?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要品味意境就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下面就以2004年广东语文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为例: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问题: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 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一步先从诗歌中找到这些意象月是孤月, 云是片云, 日是落日, 秋风萧瑟, 营造一种凄凉、冷寂的意境。如果就此断定诗人的情感就是孤独悲苦的, 那么显然有点武断, 因为落日与孤月同时出现是自相矛盾的, 从此就不难看出落日很可能不是眼前的景, 为了印证这一点, 下一步还要回到原诗搜取相关信息, 诗中的“病欲苏”、“心犹壮”, 这不意味着诗人身体即将康复, 壮心不已吗?所以落日在这里就不是简单的景物描写, 而是一种比喻, 黄生说“落日乃借喻暮齿”, 可见诗中是以落日来比喻人生暮年。即便落日是景物描写, 我们也可以由此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其落日不仅仅是凄凉之景, 更是一种雄浑的意境, 这开阔雄浑的意境不也体现作者心胸的乐观旷达吗?所以景乃人物情感的真实体现, 情景相生, 要理解情就得把握意境, 品味意境就必须借助意象。

二、画中品诗

1. 借助意象鉴赏表达技巧

借助意象可以描摹图景, 体味意境, 意象是否能够帮助我们鉴赏表达技巧呢?下面以杜甫的诗为例:

《绝句二首》 (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入诗的意象是碧波 (荡漾) 、水鸟 (掠翅江面) 、山 (青翠欲滴) 、花 (红艳无比) ,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漫江碧波荡漾, 显露出白翎的水鸟, 掠翅江面, 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 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 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 多么绮靡, 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 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 青红互为竟丽。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 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 景象清新, 令人赏心悦目。看到这美丽的景色诗人的心情也应是愉悦的。可是, 诗人却笔路陡转, 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 然而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 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 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由此得出本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 即以乐景写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别具韵致。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不是巧用借代和拟人吗?柳永的《雨霖铃》上阕的眼前之景和下阕的想象之景不是虚实相生的手法吗?可见, 借助景物描写, 我们能很好地理解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2. 借助意象体味思想感情

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下面以杜甫的诗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要解答这两道题, 首先要看诗中描绘的景物, 即迟日 (春日) 、春风, 花草、沙 (暖) 、鸳鸯[步骤一]。景物的特征是春风和煦, 花香草香, 沙暖泥融。继而描绘这幅画面: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显然这幅画面情趣盎然, 动静相宜, 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结合“注”中的交代的背景, 再加上这样美丽的春景图自然体会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四]。通过这首诗, 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就是情感的媒介, 读懂了景物也就把握了情感。

鉴赏诗歌的目的就是要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是理解诗歌的归宿。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要从景物入手, 因为景物是浸透了作者感情的载体。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意象, 这个传统艺术的精灵在诗歌鉴赏中永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描写树木的主题作文 篇7

在我心里,梧桐树是很美丽的树。我喜爱它宽阔而碧绿的叶子,笔直的躯干和梧桐花开散发出来的清香。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今人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因此在以前的平常人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

以前在老家的庭院也种了几棵,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夏日的夜晚,坐在树下妈妈给我讲了许多许多古代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幼小的心灵,令我欢乐,伴我成长。看着天上数星星,在妈妈的怀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里的梧桐树的枝头常常有一对五彩斑斓的凤凰。

以后学习、工作,转眼间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年了,但故乡儿时的玩伴、童年的趣事、善良的老人以及故乡的纯朴常常涌上心头,挥之不去、难以释怀,生成了一棵多愁善感的相思树,在心里开花结果。虽说离家乡不远,却也不常回去,伴随着村里的规划开发,家乡的梧桐树也越来越少了。

记得小学一片课文中写道:“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叶落知天下秋,那落的叶想必是梧桐叶吧。

离别二十载,恍然如一梦。终于有一天,我买了棵梧桐树苗,种在老家的院子里。我希望它能带给我梦想、带给我希望。

春天到了,梧桐花又开了。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地藏在我的心里。在心灵的一角,也装着我对梧桐树的思念。

描写春天的树木的段落 篇8

2、继续向前走着,没有夏花的芬芳,没有秋叶的悠扬,没有冬雪的纯洁,只看到一株株小草蓬勃向上。遍地的草儿昂着头,沐浴着春的温暖。向那边望去,一株小草正在奋力往上钻,怪不得冬天的梦没有春的结局,原来春在不断前进,谁知道它会在哪里停止。

3、春天的景物是最美的。春天的山是翠绿色的,远远望去,像是一块巨型的绿宝石。“住”在山上的小树一棵棵枝繁叶茂。走进茂密的丛林中,还可以闻到一股清新的泥土味,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气息。

4、在路边的花坛里,看见一簇簇的小花争奇斗艳,秀丽芬芳,它们的颜色可多了!有的红如火焰,有的橙如晚霞,有的白如雪花,有的绿如翡翠,有的紫如水晶,有的蓝如太海……让人陶醉在那里。

5、每当春天,在故乡,我漫步在高高的山坡上,望着江中奔流的春水对岸透绿的丛林和完全被淹没在桃花中的村庄。我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呼吸着无比清爽的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剧烈跳动的脉搏。啊!如此充满活力的春季呀!

6、北方的仲春,海棠花也快开齐了,蝴蝶们还很弱,但小蜜蜂一出世就四处飞,觉得世界确实甜蜜可爱。燕儿们飞来飞去,远看过去,好像在给白云钉小黑丁字玩呢。柳枝轻摆着,像是逗弄着四外的绿意。

7、春天,不像夏天那样热情洋溢,不像秋天那样欣欣向荣,不像冬天那样晶莹剔透,却有着它独有的特色。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也象征着生命的诞生。

8、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9、春天来了,真美啊!冰化了,花开了,鸟儿在叫,春风在吹,啊!美极了!我爱你啊,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的春天!

10、春姑娘拿起了一支神奇的画笔,在大地了甩了一下又一下:小草探出了头,花朵儿绽开了笑脸,柳树则摇曳着长长的辫子。那可真是:春意盎然,桃红柳绿,生机勃发啊!此时此刻,我心中萌生了一种想法:去踏青吧!于是,我便约了同学一起去公园,欣赏这春天大自然的美景。

11、也许是因为太美了,也许是被陶醉了,树上的燕子也不禁唱起了动听的歌“叽叽喳喳”。这时,小河也来凑热闹“哗啦啦,哗……”地哼了起来,形成了一首多么好听和谐的歌曲。微风吹过,小草也轻轻摇动着它那细小的身体,似乎在给它们伴舞。大树伯伯也用“沙沙、沙沙……”的声音为它们伴奏。

12、收藏春天,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购买照相机拍摄,得到永远清晰代代相传的照片;用画笔在画布上描摹,得到鲜活灵动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得到充满想象的意境。不管用什么方法收藏,都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捕捉,用心去感悟,春天才会铭刻长存于心间,陪伴一生所有的岁月。一个把春天揽入胸怀的人,一个收藏春天的人,他的人生必定快乐富足。

13、和煦的春风轻轻的摇着在岸边挺拔的杨树亭亭玉立的柳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显得光彩夺目。

14、春天那连绵的细雨逐渐变为了大滴大滴的阵雨,风也像初春的那般清凉了。小草树叶都由翠绿色变为深绿色。所有的花儿都聚集在一起争奇斗艳……春天那种质朴的美已被夏天的华贵所遮掩了,我停止了在春天梦中的倘佯。

15、路边的柳树吐出点点嫩芽,摇着她那又细又长的大辫子, 好像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噢!我又找到春姑娘了,她在柳树姑娘里!

16、春天来了,花都开了。有淡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紫色的丁香花,还有白色的玉兰花和梨花呢。很多的树木都绿了。杨树和柳树绿了,冬青和松树看起来更绿了。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那些树都绿了。春天真美呀,春天像花朵在向我们微笑。

17、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蹦蹦跳跳的跑出来了,孩子们也笑奔跑出来了,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18、在春姑娘的引导下,我来到了公园。哇,草儿从地下探出头来,有的吐出了一点嫩嫩的小芽;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先恐后的舒展着自己的身躯;柳芽咬碎了冬天的包裹,萌动了;麦苗仰起泥染的脑袋,拔节了;竹笋挣脱严寒的束缚,冒尖了;花瓣启开温馨的心窗,绽放了!水车也毫不拘谨的运动起来;小河解冻了,“叮叮咚咚”的唱起歌来……

19、吹拂过绿叶的风,变的格外温柔,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

描写秋天树木的唯美句子 篇9

1、清晨,我来到公园,发现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地上的落叶,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是刚落下的,还隐隐透着一丝绿意;还有的是几天前就已经落下的,被虫蛀了好几个洞。

2、秋天,花木凋零,没有了春天的活力,夏天的兴奋,可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大树上叶子就翩翩起舞,像舞蹈家似的,代表着我们勇于表现。

3、黄桷树的树干已经皲裂了,身上的纹路是倾斜向上的,好像神仙爷爷抱着树身拧了一圈似的。有的树身已空了,这颗古树也有过它的青春啊,我们可以想像它当年的雄壮与挺拔,可是岁月的流逝毕竟是挡不住的!但它依然抗争着,用它残存的力气支撑全身的重量,依然向人们显示出阳刚之美,向人们诠释着夕阳红的魅力!

4、而秋天大多数的树儿都不是像枫树,松树那样的,往往使人产生怜悯之情。初秋了,脚下踏着几片零星的秋叶,树上还挂着很多,我想,再过几十天,这儿就会落满秋叶,树也会变得光秃秃了吧!

5、从远处望去,香橼树顶天立地,似一位位士兵伸出两只双臂,把娃娃们高举头顶,让它们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走近香橼树,抬头向上望去,视野中全是一片绿,指望到顶,起码有四米高,真是个巨人!它的枝干从下往上慢慢分成两个枝干,大概有一根细铁柱那么粗,越往上。枝干越细,最后便像开了花一样向四周“盛开”,分叉数也数不清,真是“千手观音”!枝干下布满了黑色约五厘米的刺,上面的刺看不清,与树呈一种褐色。香橼树的树皮满身粗糙,多么似七八十岁老人饱经风霜的手。

6、秋天,叶子兄弟们纷纷飞舞着。看着叶子兄弟们纷纷消失在泥土里,化作滋养我的绿肥,我既心酸又感动!鸟儿们搬家了,我也该沉睡了。我纷纷向栀子花妹妹,菊花姐姐们告别,当最后一片落叶翩翩起舞的时候,我沉睡了。

7、秋天,在飒飒的`凉风中,山楂树的果子成熟了。红红的果子露出一张张迷人的笑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我们把这些果子摘下来,卖给做冰糖葫芦的人。在他们手中,山楂就会变成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

8、秋天,皂荚树的叶子黄了,秋风一吹,叶子“呼呼呼”地飘落到地上。只有小皂荚还在树上你挤我碰,小皂角经过风吹雨打,变得结实了。

9、秋天,樟脑树落叶更美,那金黄色的叶子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美极了!叶子落下来,同学们捡起,拿来当书签。

10、深秋,金灿灿的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回到树根妈妈的怀抱,五颜六色的叶子随风飘舞,就像一只只彩蝶,好看极了。

11、说到枫树,我是很有感触的。因为绍兴的枫叶煞是好看。可现在还是初秋,没到观枫的时候,现在的枫叶也只不过是红中带绿罢了,

但如果一到深秋火红的枫叶便会把你弄得眼花缭乱,红得似火焰般,直刺你的眼睛。

12、松树远远望去是碧绿的,有的像收拢的大伞,有的像一座绿色的城堡。梧桐树金黄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把大扇子,北风一吹,在空中翩翩起舞圆圆的果实被风一吹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一个小桂圆一样,一摸,手很痒痒。槐树的树干像巨人的手臂一样四面伸展,果实像豆荚一样一串一串挂在树上,风一吹发出了“簌簌”的响声,好听极了。

13、一米左右的柿子树,一排排的立在小区的花园里。金黄的秋天,树上坠着的是我一步一步渐渐远去的童年,是无数幸福的后身。记得这些树,是奶奶活着时,带着笑撒着汗亲手栽种在这儿。转眼间也已经硕果累累。

14、远远望去,只见桂花树的叶子长的很茂盛,碧绿碧绿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在走近一点儿,才看见黄色的小花儿像星星一样,隐隐约约藏在绿叶间。我们来到树底下,抬头一看,嫩黄的小花已经挤满枝头。有的还是花骨朵,像米粒大小;有的已经绽开了,四片花瓣围在一起,看上去小巧玲珑,真美啊!

15、在金秋十月,寒风像刀割在脸上,校园操场旁的梧桐树,树叶已慢慢脱落了,全身光秃秃的,被同学叫做“光杆司令”。再看看香橼树,简直相反,香橼树高大挺拔,站立在寒风中,绿叶随风摆动,它四季常青,多像一个个精力旺盛的猛虎,不畏寒冷,守卫家园。

16、今天是星期天,温绚的晨光斜斜地射向秋天的树儿。秋天的树儿,不再像夏天般稠密了,给人一种稀疏的凄美感,当然秋树也不全都是这样,枫树和松树依然迎风而立。

17、除了枫叶之外,我对松树也颇感兴趣,因为松象征着青春,象征着活力,所以我很爱松。松一般有粗壮的树干,有密密匝匝的松针,还有很黏稠的松脂。在艺校时,常常会用手指黏着松脂玩,往往弄得满手都是松脂的气味,也免不了一两句骂声。

18、我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红的那样光亮,红的那样热烈。我走进枫树林,捡起一片枫叶,细细观察。这片枫叶好象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张开的小手掌。叶脉在叶间肆意伸展,仿佛自己是这里最漂亮的,可却又悄悄的为枫叶添上了一丝美丽。我又瞧了瞧枫叶,这片枫叶的颜色可真漂亮,它是大红色的,红的那么鲜艳,那么漂亮。

19、秋姑娘停留在微风中,一片片叶子纷纷飘落,唯有不畏寒风的树叶仍然不动,抗畏着秋风。红的、黄的、绿的......秋天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

上一篇:兽医法律法规综合试题下一篇:德国最受欢迎的大学和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