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导学案(精选4篇)
1、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2、通过品味诵读,体会诗歌情感并学习诗歌表达艺术。
3、感受作者对红军才智、毅力、理想的讴歌。
学习重点 感受作者对红军才智、毅力、理想的讴歌。
学习难点 通过品味诵读,体会诗歌情感并学习诗歌表达艺术。【知识链接】
《长征组歌》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已诞生了四十多个春秋,当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知识,搜集、整理、欣赏《长征组歌》有关音乐。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压黔境()
乘胜()
重飞渡()雪皑皑()
泥毡()
2.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是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能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2.这两首歌词的开头几句用的都是三字句,有怎样的作用呢?
3.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
4.《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5.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当堂训练 拓展提高】
1.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项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班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陈晓
执教人
陈晓
课题: 25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认识“磅、丸、岷”等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远征、磅礴”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学习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记录片;制作课件。导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长征故事?你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红军战士怎样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一首与长征有关的诗。引入课题与作者。找同学介绍长征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1、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____________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①《七律·长征》是____在____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七律”是____的简称,全诗每行__个字,共__行,每两行为一句,共__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②全诗可分为__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指导学生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用“/”在课文中标出。)
3、细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情感:
思考:从诗中哪里能读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 ①全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写的,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其中,从“___”、“___”看出长征路途的遥远,从“___”、“____”看出红军战士蔑视困难,从而体会出红军的_______精神。(朗读时语气坚决、充满信心)
②诗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承接首联的“___”一词,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____、____两个事件。其中,“___”、“___”是形容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险峻,这是实际中的山;“___”、“___”形容水很小,山很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大,表现了红军长征的___;写山小水小,表现了红军_______精神和_______的气概。(指导朗读:第四句气势磅礴,“腾细浪”、“走泥丸”要读得平淡。)
③诗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承接首联中的“___”一词,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____、____两个事件。其中,“__”和“__”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相互__,既表达了红军__________,又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
再读颔联和颈联,我体会出红军________的革命精神。(指导朗读:上半句读得欢快,下半句语气要低沉,沉痛缅怀)④诗的尾联是“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是全诗的___,“___”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_____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___”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此句要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
4、体会写作特点。
①气势磅礴、语势豪迈、高屋建瓴。
②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夸张、比喻、对比、拟人等。
5、激情吟诗、背诵诗文。(注意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
三、拓展训练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____________。
2、推荐阅读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领略毛泽东的博大胸怀、高昂气概。
四、课课达标:(见自学案。)教学反思: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萧华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过程与方法
1.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2.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教学重难点】
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教学法】
引导诵读法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合作·探究·展示】
1、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2、作者简介: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3、背景资料: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4、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㈡品味语言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㈢学生当堂背诵课文。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过雪山草地》 【合作·探究·展示】
一、检查背诵
二、讲故事、看录像
学生课后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历史真实。
教师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播放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还可以收看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
三、朗读歌词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学习《过雪山草地》
探究:
1、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五、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拓展延伸
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2、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3、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1)调虎离山袭金沙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①兵临贵阳逼昆明 .②调虎离山袭金沙 .6.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你估计这首歌在唱的时候,高潮应出现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8.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各用两个字概括。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
9.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
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背诵歌词。
2.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3.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和音乐美。4.感悟歌词的思想内涵:毛主席的用兵如神。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学习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教 具 视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2.解题:本文选自《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乐章(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见前)。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压黔镜()重兵()重飞渡()调虎离山()调换()...(2)释词。
重兵:力量雄厚的队伍。压:逼近。境:边境。
2.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3.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描写的?
第1—6行,写红军行军的艰难和军民鱼水深情。
第7—18行,写红军四渡赤水,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4.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 威逼贵阳、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巡视。共同探究。
三、合作探究。
1.开头四句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道路崎岖、天热似火、饮水奇缺的严酷自然环境。2.五六句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3.用自己的话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4.品味些列加点词语的作用。压黔境:敌军的来势汹汹。
敌人气枪丢铠甲:敌人的狼狈不堪,前后对比鲜明。出、飞渡、临、逼、赶、袭:红军作战机动灵活。5.本文的中心句是,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6.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表现了红军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堂清训练。背诵、默写歌词。堂清结果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奇 兵 盛赞 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背诵歌词。
2.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3.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和音乐美。4.感悟歌词的思想内涵: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学习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教 具 视频
一、目标导学
1、导语: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靠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2.出示教学目标(同上)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皑皑 泥毡 毯子(2)解释下列词语。
调虎离山 千锤百炼 2.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描写的? 第1—4行,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的极大困难。
第5—12行,写红军的顽强意志,表现了红军官兵力量的源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巡视。共同探究。
三、合作探究
1.《过雪山草地》中,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靠什么来克服?从文中哪些词语可看出来?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2.试向同学推荐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1)“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硬盘。”用拟人手法表现红军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跃然纸上。“毯”“毡”二字用比喻精炼生动的表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坚强意志。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 “更”字,一个 “越”字再次突出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3.这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一句盛赞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4.红军征服雪山草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点原因是什么? 红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5.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表现了红军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达标训练
1.有人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理解为: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体会.2.革命歌曲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也必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唱革命歌曲过时了,应当唱优美抒情的歌曲。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五、堂清检测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征组歌》两首(钢铁汉)(骨更硬)坚强 + 追求 = 过雪山草地(千锤百炼)(志越坚)
堂清结果
【长征组歌导学案】推荐阅读:
长征组歌鄂教版11-10
电影《长征组歌》观后感11-15
《组歌》(节选) 教案02-13
25七律长征学案01-19
组歌的教学设计07-12
纪伯伦组歌教学反思10-02
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组歌10-31
社会主义价值观组歌02-28
《组歌(节选)》同步达纲练习题及答案05-09
纪念长征——长征精神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