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陈毅探母》的教学反思(推荐5篇)
这篇课文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揭题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来体会母子之间的情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我也随着作者的思路来谈一谈。第一个问题是“教课文和教语文的区别在哪里”。课文是凭借, 是我们教授语文课程的凭借, 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 从而真正地学习可以受益终生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也就是学生可以学到听说读写的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 有时可能更多关注课文内容背后的人文性, 却忽视了课程的工具性, 包括现在有时候处理课文也经常会“教课文, 而不是教语文”。如本学期教授六年级上册略读课文《藏戏》, 我在教学时把教学目标重点设定为“了解藏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读了这篇文章后, 我开始反思和顿悟, 我设置《藏戏》的教学目标时存在偏差:不应该仅仅关注藏戏这一艺术形式, 更应该关注它的言语表达和运用, 所以应该把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学习介绍戏剧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它的写法”, 让学生学习后不只是了解了藏戏, 更多的是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一种戏剧, 如何落实到笔头。正如这一单元的主题“民风民俗”, 不仅要了解更要会介绍, 会写一个传统节日、一种戏剧、一处特色民居。文中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觉得很好, 香港老师教授《毕加索与和平鸽》一课, 整节课围绕一个语言训练点进行教学设计, 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梳理课文内容和词语, 更多的时间是有条理地让学生学习如何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 围绕“掌握方法———指导运用”的课程设计理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让学生通过一节课掌握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形象。乍听这节课, 也许会认为这是一节脱离文本的课, 但却恰恰是教授语文课程的最好范例———真正地把课文当例子, 让学生学习了语文方法和技能!语文课上更需要把教师“拉”出来, 把学生“放”进去, 把时间用在语文实践上, 更需要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其中, 敢于大胆放手!
第二个问题是“教课文转向教语文主要与语文课程设计有关”。语文教学有时候会走向“教课文”的误区, 归根结底是对教学设计的偏差。现行的语文教学流程更多的是偏重于对课文解读的过程, 正如吴教授说的那样:“语文课堂上大量时间被利用来讨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 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我们的课堂缺少目标明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 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这些都指明了教语文的大方向。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大胆放手, 在“牵”的同时, 更要注重“放”。教语文要善于按照“掌握方法———指导运用”的步骤来设计教学, 要敢于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表达、实践。文中提到烟台搞双轨教育实验, 每个星期语文老师把两节语文课贡献出来, 让学生去图书馆看书, 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得到提高。从上学期开始, 我校每个班在每周都会抽出一节语文课组织孩子到图书馆读书, 这非常棒。就我们班而言, 从四年级到现在, 每个语文午读我都会将其作为孩子的读书时间, 甚至有时候多出的语文课也是用作读书课。我很珍惜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氛围, 这种氛围会影响孩子读书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活动形式, 但我有时会和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 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渐渐地会发现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真的有所提升。我认为语文除了教会方法、技能, 还要有所感悟;感悟提升了, 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感悟从哪里来?感悟就从不断地读书中来。
此时, 教师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在刚刚进行的班级“小故事, 大智慧”的读书活动中, 我无意间和孩子们分享了《读者》这本杂志, 从多角度进行了评价, 并分享了其中比较有深度和趣味的故事。没想到第二天午读时间很多学生都自发买了《读者》并且在全班传开阅读, 这让我倍感欣喜。孩子自发购买杂志阅读, 这一主动行为的背后一定会带给他们真正的阅读乐趣, 因为不是“我被要求读”, 而是“我要去读”!由此想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 小学就辍学的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文学造诣, 归功于会源源不断讲故事的启蒙老师, 归功于成长在大文人蒲松龄家乡父老乡亲们口耳相传的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民间故事。因此, 老师的引领很重要, 放手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也同样重要。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文中谈了很多让我们受用的方法,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 合理开发课程内容。不要贪多, 每一篇课文结合单元主题和要求, 确定一个训练点, 从而不断深入, 不单单要教过, 而且要教会、练透!这里的“练透”应该是针对一个重点教学目标,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去实践一个语言训练点。总之,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我们要以运用语言为目标去设计教学流程,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该包含尝试运用课文语言的教学环节, 这样就不会走偏。
l 陈毅探母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指名借助拼音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3、简介陈毅。4、过渡:陈毅是一位元帅,国内外知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对待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呢?学习了《陈毅探母》大家就知道了。二、初读指导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写图上内容的,把它们们画出来读读。(1) 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2) 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1) 揭示生字词: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2) 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导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3) 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互相交流。(4) 教师抽查。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1) 用几个字给两幅图拟个题目。(2) 想一想各个自然段的意思。三、作业1、读拼音,写出词语。(略)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 应该今天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1)( )进家门,陈毅( )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 )地( )。陈毅元帅( )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 )小( )4、指名朗读课文。二、精读训练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 )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 )的。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师生评议。2、教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出它们?学生发言后,肯定如下答案:第一自然段:赶回第二自然段:“一……就……细心地询问”、“一边……一边……”等。第三自然段:“你也五十多岁了,还……”、“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等。讨论这样画的理由。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 )。一进家门,就( ),还替母亲( ),他是一位( )。质疑问难。三、作业1、练写生字。2、用下列生字组词。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句话。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突出重音。二、写字指导1、记忆字形。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2) 猜谜语。(3) 部件法。(4) 换一换。(5) 减一减。2、指导写字。(1) 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2)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注意点。3、学生描红。三、作业(1)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2) 把生字跟相应的音节连起来。(略)(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l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l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 l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挂图、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赶 回 细心询问11 陈毅探母 孝顺 洗 衣 应 该 l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完成《习字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懂得在生活中要想陈毅那样尊敬和孝敬长辈。
2、句式练习:一……就…… 一边……一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陈毅)
一、导入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去了解一下有关陈毅爷爷的生平事迹,谁来给大伙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补充介绍,陈毅19出生于四川乐至。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1月16日病逝。
陈毅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陈毅探母
1、师:揭示课题,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探是什么意思?(探:探望,看望的意思)
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渎情况:
母 元 故 乡 少 今 应 该
母亲 元帅 赶 故乡 看望 细心 询问 病情 洗衣服 谈家常 从小到大 今天 应该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赶”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赶”字?
课文中这里用“赶”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在这里说明陈毅听说母亲病了,很着急,很想早些见到母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句式训练:“一……就”,表现了陈毅很着急,你平时急着干某事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谁来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师:对了,两减事可以同时进行,我们就用了“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下面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平时的活动中,哪些事可以同时进行?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学习最后一段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
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及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母 元 故 乡 少 今 应 该
母亲 元帅 赶 故乡 看望 细心 询问 病情 洗衣服 谈家常 从小到大 今天 应该
2、复习课文:
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背诵课文
同桌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学习生字
母:独体字,共5画,母亲,母校,母爱,父母
元:上下结构,“二”+“儿”,共4画,单元,元年,元旦,元帅
故:左右结构,“古”+“反文旁”,共9画,故事,典故,故乡,故土
乡:独体字,共3画,故乡,同乡,乡村,乡土。注意和绞丝旁的区别
少:上下结构,共4画,多少,减少,少许,少有
今:上下结构,共4画,如今,今后,今天,今年
应:半包围结构,共7画,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该:左右结构,共8画,应该,该地,该校
课后拓展:找一找,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事迹。
附:事例一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二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陈毅探母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4、过度:陈毅,是一位元帅,国内外知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外加家。他对带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 )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 )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 )。一进家门,就( ),还替母( ),他是一位( )。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赶回
细心询问
18、陈毅探母 孝顺
洗衣
应该
18《陈毅探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 母亲 多少 应该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 )进家门,陈毅( )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 )地( )。
(2)陈毅元帅( )多岁了,还替母亲( )。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 ) 小( )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 故 乡 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
言字旁( )
人字头( )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板书:
赶回
细心询问
18、陈毅探母 孝顺
洗衣
应该
五、教后感
【课文《陈毅探母》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参观陈毅故里09-26
陈毅诗词选07-11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09-10
《梦想的力量》课文教学反思12-08
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反思12-29
课文《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01-03
巨人的花园课文教学反思03-22
课文《乡下人家》的教学反思05-19
秋天的雨课文教学反思05-26
课文《一天的食物》教学反思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