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业感谢信的(精选8篇)
您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您表达一直积存于心的感激与敬意。也请畅书记不会介意我一直称您为畅书记(而不是畅主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您都是那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实习指导老师,是那位给予我们鼓励与帮助的引路人。
在太师的四年大学生涯中,我想,能够认识您得到您给予我的鼓励,这应该是我最幸运的一件大事。在大一入学教育的时候,虽然当时不认识您,但我还是牢牢地记下了您的那句赠言:“做知性、智慧的新型青年女教师”。这句话从入学的第一课一直陪伴我走到现在,也许会有更长时间。在大三考研期间,刚开始我都不确定自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自己也是在不断犹豫和徘徊。可是,每一次与您的谈话都让我信心倍增,不断地引导我反思调整。您不断地介绍学姐的学习方法供我借鉴,不断地指明我的学习特点给我提醒,不断地询问我的学习进度让我努力,不断地鼓励我让我坚持下去。您始终都在告诉我:“华师很美丽,华师很容易,我一定可以上华师!”或许每一个您提及在口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幸运的,幸运地被我们的理想院校录取。
就这样,在您的帮助和指导下,我认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也终于要跨进华师的大门。只可惜,已经站在与老师您告别的临界点,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机会与您交流,是否还有机会得到您的谆谆教导和耐心鼓励。但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要做知性、智慧的新型青年女教师;做积极努力的华师学子;做心存感激之人。这一切曾是一位太师的师者在大学生涯中所给予我的人生智慧和财富。
虽然不舍,但我会铭记于心,牢记教导。我知道最近系里改革工作任务重大,但您要调整心态,平衡好工作压力,注意身体。或许文字有些拙劣,或许留言有些冒昧,但只想表达内心深处对您的谢意:谢谢畅书记您!
祝畅书记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 接受别人恩惠的时候, 经常使用“谢谢”这样的词语来表达感谢。而感谢用语谁都会使用, 为表达感谢而使用感谢用语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 由于每个人的想法和习惯不同, 使用的感谢用语也不同。比如, 在日语中表达感谢时, 也不是完全只有感谢语出现, 而是经常使用和道歉通用的表达感谢的方式, 即用“对不起”来取代“谢谢”。不仅如此, 场景不同, 感谢的表达方式也不同。
对于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对不起”等道歉方式, 彭飞 (1991) 道出了其负面影响。“多数中国人认为, 小事儿上这么道歉有些过头了, 反而遇到大的事情的时候, 同样的道歉语言, 总给人一种不是真心道歉, 或者说缺少诚意的感觉”。这是因为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来说, 感谢的表达方式会受其本国文化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在同一国家的人看来, 自己的感谢已经清楚的表达出来了, 但是在别的国家的人看来完全不足以表达感谢。等等这样的理解上的差异, 导致了误会的产生。这种沟通上的分歧, 如果不知道它产生的根本原因, 将会招致更多的负面影响。
还有, 在表达感谢时, 日本人还会使用“可以了”等推辞的表达, “可以吗”等确认表达。
二、九十年代有关感谢表达的研究状况
以下总结了日本九十年代, 日语中感谢表达的相关研究及其问题点。
关于以日语为母语的感谢表达, 从各种角度的研究都有。熊取 (1990.1994) , 崗本 (1991.1992) , 小川 (1995) , 赤掘 (1995) , 大漥 (2001) 等等。以上论文, 以感谢语的对象, 使用的表现, 感谢行为能准确进行的条件等切入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熊取 (1990) , 表达感谢的场景中, 用“读不起”代替“谢谢”的现象被称为“表达感谢的交替现象”。交替现象是礼貌行为对策的一种。论述同时, 由于交替现象把说话者指向的状况看作是听话者指向的状况的状况转换而产生的状况转换的使用, 有“共感制约”和“作用期待制约”两种制约, 提示了状况转换的模式。熊取 (1994) , 根据表达行为理论, 把“感谢”看做表达内行为, 提示它的恰当性条件和“感谢”的战略。进而, 证明了为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这一表达, 必须认识到这一行为并非单独存在的表达行为, 而是有必要作为社会相互作用中生成的谈话形式来认识。
崗本 (1991.1992) , 对日本语的感谢表现的状况不同出现的不同使用状况进行了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结果如下:
1.道歉型表达的使用是在轻松的氛围下, 认识到对方心情好, 考虑对方的负面情绪等。感谢表达与此完全相反, 对对方的负面情绪考虑的必要性比较少的情况下更容易使用。也就是说, 没有使对方陷入负面情绪的可能性的话, 不如解释成对方 (即从说话者得到了恩惠) 想要和说话者确立或者维护良好的关系, 而说话者也可能会对其积极响应。
2.揭示了感到对方负担比较大的情况下, 会经常使用道歉型表达来表示感谢。较少使用感谢型的倾向, 这也揭示了考虑对方所付出的成本, 是和道歉型相结合在一起的 (1992) 。
根据小川 (1995) 的研究考证, “对不起”的使用是有制约的, 不是在所有表达感谢的场景都可以使用的, 而且不仅要根据对方和状况不同而区分, 也要根据使用者的年龄也有所不同。
赤掘 (1995) , 为了进行感谢而使用的语言上的所谓的战略, 首先是根据其多样性和场面不同要区分使用的观点来看, 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和自然资料进行考证。结果显示, 由于“场面的性质”和“作用行为”不同使用的战略也不同;而且, 从电话资料来看, 感谢这一行为不是一句话可以表达完全的, 也存在着一定的过程和方法。
大漥 (2001) 在日本年轻人的感谢表达和道歉表达的使用状态的研究中, 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一个是对陌生人的感谢表达和道歉表达的区分使用, 具体分析了陌生人之间也是在相互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的状况下的语言表达状况。还有一个对是感谢表达和道歉表达的接受方的意识进行的谈论。结果如下:
1.对陌生的长辈比对同年龄的人以及比自己年龄小的人是会更多的使用礼貌表达, 而且, 被规定了社会作用的表达感谢的场景里, 礼貌程度很高的表达方式基本不被使用。
作为接受感谢和道歉一方的意识, 对朋友来说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感觉舒服”, 可是对于陌生人来说, 无论年龄大小还是使用礼貌的致谢或者致歉用语比较好, 并且期待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使用礼貌的致谢或者致歉用语。
三、结语
综合上述先行研究, 明确了日本九十年代关于感谢表达的论文里, 日本人在致谢场景里, 从对方处得到了什么的情况下运用致歉语也是一种致谢的表达方式, 那是受到说话者的个人原因, 和对方的关系, 以及给对方造成负担的程度的影响的。
但是, 致谢表达的“谢谢”和作为致谢表达来使用的致歉表达“对不起”的区分的相关论文居多, 固定表达以外的相关先行研究几乎很少。赤掘 (1995) 提示了感谢的战略, 但是没有详细叙述。今后本人的研究课题是, 在具体的情景设定当中, 考察固定表达以外还有什么样的致谢表达, 其社会成因是什么。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电气;毕业设计;思考
近年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了各个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环节的思考与改革同样也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各个学校都针对自身情况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一、电子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毕业设计环节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三方面,其中运行机制是保障,指导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首先在运行机制方面,虽然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但相对陈旧。比如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运行中“监”都做得比较到位,但“控”就存在较大问题,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一些评估和惩戒无法实质到位。其次在指导教师方面,教学任务较重,人均指导毕业生8人以上,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要求。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对如何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缺乏研究。再次从学生层面来讲,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大部分都比二本线稍高,生源情况不是很好。学习基础相对不太好,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主动。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实习单位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才能做好。下面从运行机制、选题创新、模式创新、过程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电子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1)运行机制。学生的自主性激发是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有效实施以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奖惩并行。比如加重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绩点,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做好优秀毕业论文的选编工作。(2)选题创新。严格选题审核过程,避免选题过难、过简单、要求过高。选题过程中应遵循真题真做原则,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立课题。指导教师应充分调研提供的课题,结合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科研与地方产业的对接点,形成质量较高的选题。应做到学生与指导教师对课题的同步理解。(3)模式创新。积极开展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传统毕业设计基本上在校内完成,目前各地产学研结合工作都有较大的进展。毕业设计同样可以与地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基地等相结合来开展,进一步拉近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距离。既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工作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又可以弥补师资不足,还可以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4)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监控都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质量。针对这一环节,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填写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手段作为基本保障,确保指导教师精力和指导工作都能比较好地到位。
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系统地看待毕业设计环节
(1)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在于对人才培养计划的严格贯彻与执行,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多次专门针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开设面对工程应用的实训环节,如电子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实训等;开设各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环节,如基本技能训练、各类课程设计;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如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加强实验课程中综合设计实验的比重。(2)早准备,早动手。如何引导学生到真正的能力培养轨道上来成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低年级引导学生参加学生专业社团,目前我校的电子科技协会已经初具规模,在这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通过高低年级学生在一个环境下学习,发挥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作用。鼓励低年级学生加入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活动。这些将为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发挥科技活动的带动作用。针对学生的各类科技活动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但这些项目对于激发学生的科研自主性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毕业设计工作提供良好的训练准备。引导学生辅助教师科研,参加教师学术活动,对学生同样有很好的启蒙作用。(4)发挥竞赛的辐射能力。竞赛往往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但是竞赛工作的开展同样对毕业设计工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各类竞赛需要各方面的学生,而且竞赛培训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扩大竞赛培训面,提高竞赛培训质量,争取获得更好的竞赛成绩都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翁老师,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班的照顾,谢谢让我学习到各种测量的知识。在设计院实习让我学到不少东西,谢谢你给了我这个机会。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抚育之恩,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学有所成,绝不会辜负老师您的期望。
陈老师,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班的照顾,谢谢让我学习到各种测量的知识。您是最多时间管我们班,我们和您就像一群朋友,学习之余还有测量、做人做事等等交流。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抚育之恩,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学有所成,绝不会辜负老师您的期望。
李老师,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班的照顾,谢谢你每一次对我们的真挚教诲。我会铭记于心的。虽然我不是班上的尖子生,但你从来没有看低我,对我们永远都是充满信心,叮嘱我们多学习。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抚育之恩,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学有所成,绝不会辜负老师您的期望。
王老师,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班的照顾,谢谢让我学习到各种测量的知识,出来工作才知道上课的认真决定了日后工作的效率,还有实习期不断为我们介绍工作,而且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抚育之恩,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学有所成,绝不会辜负老师您的期望。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越来越经常使用感谢信,在写作上,感谢信有一定的书写规范。那么你知道感谢信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礼的感谢信,欢迎大家分享。
我和威威得毕业礼终于系20xx年6月17日礼成了,系度我要多谢一般唔计较辛苦的兄弟姊妹,我的好同学好朋友,无你地我地无甘完美的婚礼,辛苦晒啦~!学贵贵的毕业论文一样,原来好多平时好少联系的同学仔,朋友仔,系果日系体到大家皆感情原来是这么的好,虽然平时好少联系,好少见面,但你地果日的`付出我一世都唔会忘记的!以后你地有需要的地方我肯定全力以赴啊!三中的一般同学仔简直多谢你地帮我招呼好班兄弟,华师的同学你地远赴来佛山参加我的婚宴,还要请假来支持我,真的很感动啊。仲有跟左我一日走到脚都闭甘济的旧同事,多谢晒~大麦,细麦~你两个简直唔洗讲野啦~一世的死党一世的好姊妹~!甘~最后一句,我终于嫁得出了~7年的学习过程,有你,你地一班朋友、同学、兄弟姊妹的陪伴,令我地依7年好开心甘过,所以系依个毕业礼上我要多谢的系依7年陪伴住我两个一起过的所有朋友~我要好大声甘讲一万次一亿次多谢~ THANK YOU ~I LOVE YOU!
其实好多野真系一盏验就过了,回想这7年以来的日子,真是颠过,傻过,只有两个字来形容——“开心”,我相信认识我地的所有朋友都有甘皆感觉,觉得我地这7年走得很快乐,觉得我们的结局很温馨。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回想自己这7年的坚持,7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有成绩单了~自己感觉原来我们是经历了这么多的~!
你们好,我是一位毕业生的家长。首先,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叶几位老师这几年以来对我们家孩子的关注以及培养教育。最近孩子的成绩已经下来了,在看到孩子的成绩之后,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因为孩子考入到了他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我还记得在三年之前刚进入高中校园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未来是十分担忧的,即使是他自己也是对自己的未来不确定的。因为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进入高中校园的时候也仅是擦着及格线的分数进来的而已。
所以我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在高中学习完之后就面临着去社会打工的一种境地,而没有办法更好的学习。然后现在还是能够考入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我相信在这里面和各位老师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他现如今的成功是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辛苦劳动的。首先,在这里我非常要感谢一下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是一位极其负责的老师,在日常中他不仅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在班级里面我也了解到,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存在着偏科的.成绩,而王老师经常会让这些偏科的学生去多花一点时间在自己学习不好的科目上,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亲自辅导。除了这些以外,他还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生活和身体情况。我们家的孩子圆梦的时候是拥有正常的身体素质的,但是因为小时候一场大病知道后,现在基本上只要发烧感冒一次,都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可以痊愈。
近几年来我院招就工作的动态曲线
上个世纪末, 由于煤炭行业的困难, 学院传统的煤炭类专业 (采煤、地质、测量、机电等) 失去了行业的支撑, 市场需求几乎为零, 导致了招就工作的空前困难。学院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 增设了一系列新专业, 如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热电、机械电子, 艺术师范及语言师范类专业。由于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结构, 使新增专业逐年扩展, 出现了招就两旺的局面, 使学院规模稳中有长。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类专业, 成为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热门专业。2002年以后, 国家产业调整, 煤炭行业开始复苏, 传统的煤矿类专业人才需求逐步转暖。学院迅速恢复了采煤、机电、地质、测量、电气化等煤矿类专业的招生。近几年, 我院传统长线专业招生连年上升, 尤其是采煤、测量、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定单式培养应运而生, 采煤、机电专业成为省级师范性专业。
高职教育的市场空间
人才市场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 这个空间既是广阔的, 又是变化的。高职教育的市场空间有规模空间和质量空间两个层面。从规模空间上讲, 我国经济健康、高速、可持续的发展, 必然提供稳定、持续增长的人才需求。一方面对各类传统长线专业人才需求会交替持续增长;另一方面,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会带动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产业, 为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与扩展提供空间。从质量层次上讲, 高素质是人才市场对职业教育的终极要求, 招就工作的成败是高职学院人才质量市场化的标志。从这一层面上会为各高职学院之间的竞争提供足够的空间, 形成高职学院自我发展的竞争动力。
高职教育存在着同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环节和因素, 是“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1、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综合素质不容乐观。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 引起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的规模扩张。过度的规模扩张一方面降低了生源的质量 (也许这是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 另一方面是教育资源不足而超负荷运转, 导致教育教学过程的粗放化。 (2) 高职教育投入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各学校不得以扩大规模来获取资金, 而获得的资金又不得不投入到教学基本建设上, 从而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大楼林立, 内涵空洞是高职学院的普遍现象。高等职业教育是成本比较高的教育, 仅靠学费收入来建设显然不够, 尤其是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直接导致学生教育质量的下降。 (3) 从教育教学环节上看,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也是制约高职教育质量的瓶颈。师资队伍一方面是数量不足, 另一方面是质量不高。另外, 高职教育理念的滞后, 素质教育推行不力等因素也是高职毕业生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2、专业结构、专业建设同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传统专业教学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的发展, 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任务,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现场学习和实践。新生产业、专业建设也严重滞后, 结果造成了人才专业结构同社会需求结构脱节, 有的专业人才没有需求, 有的专业人才没有供给。这其中有学校的原因, 也有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不力的原因。3、学生自身因素同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 学生受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等消极因素的影响, 普遍学习动力不足, 学风不正, 思想价值观念非主流化, 给学校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无奈。另一方面对人才市场缺乏深刻的了解, 自我定位过高、就业愿望脱离实际、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念, 也是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当然从客观上讲, 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 人才市场不规范, 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其中, 加强人才市场规范化, 发挥政府在就业市场中的导向和服务作用, 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上凸显重要。
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对策
在近几年毕业生就业中, 不同专业及男女性别的“结构性矛盾”是就业工作的主要矛盾。同时, 随着工科类长线专业就业形式好转, 毕业生就业因选择余地增大而违约现象增多, 使得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信任有所降低。
为此, 今后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就业质量 应届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一切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都会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从微观角度审视,大学生就业质量包括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就业率)和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从宏观层次上探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不只是个体奋斗的结果,更是政府和社会努力的目标。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相关劳动立法提高劳动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通过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这些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
基于对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究心理,笔者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且针对特定人群发放。通过回收及筛选,收到有效问卷为15份,占发放问卷总量的50%。
一、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1.调查人群
本次问卷仅针对我校2014级应届毕业生中男生、具有本地户口且在本地就业的特定人群发放,指在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这是由于我校情况决定的,我校本地生占比大,且毕业后多在本地就业。同时,长时间以来,由于我校属文科院校,女多男少,对男生的关注度不够,故此,我选择他们为调查人群进行调查
2.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涉及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就业质量衡量指标重要性程度、就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基本情况、专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方法能力对就业质量的重要性。
二、 调查分析
1. 对就业衡量指标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被调查者认为就业率、就业地域选择、就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获得培训的机会、职业晋升和就业单位的性质、规模、行业影响力较重要或非常重要,两项加总均达80%以上,可见这些指标是应届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最看中的指标。
(2)与大家的想象有所不同,应届毕业生对收入水平的重视程度比上面提到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获得培训的机会等指标要低。由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应届毕业生更加看中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将目光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
(3)在自主创业上,被调查者大多选择一般,达66.7%。可见应届毕业生对当前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并不感冒。虽然有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应届毕业生似乎更加理智,考虑到自己经验和能力的问题,很多人选择在有一定的资本、经验与人脉会再考虑创业。
(4)参考麦可思对2012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调查,全国本科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相关度最高的专业(税务,药学)为86%,相关度最低的专业(社会学)仅为23%。本调查调查对象对于专业对口这一题大多选择较重要和一般(33.3%),可见应届毕业生对于当前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做好在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的准备。
(5)和以往的应届毕业生或和其他低学历就业者相比,我们所调查的2014届应届毕业生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非常重要和较重要的占到93.3%,大家对于就业的权益与保护非常重视。这是当前就业者素质整体提高的一大表现。
2. 对专业能力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 “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项的选择都分布得比较集中,均是60%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非常重要”,剩下的均选择“重要”。可见在受访者看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效率、表达能力均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笔者认为,这三项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均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a) 应届毕业生刚步入职场,工作经验的不足容易使得其在工作中表现不理想。因而在新岗位、工作上的适应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适应能力越强,越能使其尽快的胜任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就业质量。
b) 工作效率指标,可以较为直观的体现应届毕业生作为职场新人的工作表现。
c)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是受访者们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因为沟通在职场中格外重要,而职场新人由于格外需要学习工作中的技能、流程等,使得表达能力格外重要。
(2) 其他专业能力方面,受访者的选择均比较分散。不过,其中“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均有近80%的受访者选择“重要”,即专业技能和工作中的创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也比较重要。
(3) “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受访者均有60%及以上选择“一般”,甚至有7%的人认为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对于就业质量的影响不重要。可见,大多数人认为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与考下的证书对于就业质量没什么影响。
多数大学生考证、学习理论,主要为了应付考试、方便找工作、为防止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留后路,并不是为了在工作中有很好表现,而数据正体现了这一情况。
3. 对方法能力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 对于“学习能力”的描述,有高达80%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重要”,剩余20%均认为其重要,并无以下选项。可见在社会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受大家广泛认可。
(2) 对于“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三个内容,均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其非常重要,可见对问题或突发状况的处理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非常重要。
(3) 用来表彰团队性与合作能力的“协调与整合能力”的重要性从问卷分析结果来看却不如想象中高。受访者们认为其对就业质量影响相对较小。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受访者们初入职场,团队意识仍待加强,在工作中尚没有发挥其重要性。
(4) “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在所有内容中的重要程度相比之下略低,可见在校生与就业人员均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应着重加以培训。且另一方面我校学生专业与安全方面相差较远,“安全意识和防控能力”对其职业的影响并不重要。
三、 结论
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量的失业人口与大量的岗位空缺并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能以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做到人岗匹配,使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既发挥自身的能力,又能发挥该岗位的作用。
通过笔者此次調查,我们可以发现应届毕业生对当前的形势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和适度的期望。同时,笔者认为当前的应届毕业生应全面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让自己有更大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此次我们所调查的范围较小,所以本调查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李长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
[3]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
【关于毕业感谢信的】推荐阅读:
关于毕业的说说 关于毕业的句子09-23
关于初中毕业的文章07-08
关于怀念的毕业赠言07-22
关于高三的毕业感言04-23
关于毕业的伤感说说句子07-09
关于毕业季的文案10-20
关于青春的毕业留言说说01-06
关于毕业设计的管理02-22
关于法律的毕业论文05-14
关于高三毕业季的剧本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