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性营养饮食的建议(共11篇)
身体特征: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骨骼已完全形成并且越来越强壮。这个时期男人各项素质俱佳,尤其好动,同时较重的脑力劳动使得体内的能源物质消耗较大。
营养供给建议:营养供给以强健体魄的功用为主,既要保“质”又要保“量”。要进食充足的主食,丰富的副食,补充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铬(chromium):这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矿物质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增加男人的耐力,还可以使爱好健美运动的男人增长肌肉、减少脂肪。需要摄入量:普通男人每天至少需要50毫克铬,好运动的男人则需要100~200毫克。进补途径:服用含铬的多维矿物质合剂、强化铬药片或酿酒的酵母。
维生素a(vitamina):维生素a具有强身健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癌作用,对保护视力也大有益处。需要摄入量:一个男人每天维生素a的正常摄入量为1000毫克。进补途径:半碗蒸胡萝卜的维生素a含量就可达4000毫克。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还有肝、奶制品、鱼、西红柿、杏和甜瓜。猪手最大的特点是含有动物胶质蛋白,可补充较多能量,
一、完善强奸罪立法的必要性
(一) 从司法实践来看, 完善强奸罪立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强奸罪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和他人人身侵害的犯罪, 一直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司法机关关注和严厉打击的重点。强奸罪是刑法规制的一种传统型犯罪, 但随着文化多元化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在面对诸如对男性的性侵害 (实施者为女性) , 同性 (特别是男性) 的性侵害等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争论时, 关于强奸罪现行立法及司法适用就显得“鞭长莫及”, 刑法保障权的功能也因此受到限制和消弱。2003年7月13日, 云南昆明的男青年王某遭到丈母娘迷奸, 后又多次被胁迫, 实在忍无可忍的他前往派出所报案, 结果非但没有寻到法律依据, 更是在邻里街坊间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所以,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强奸罪已明显呈现出滞后性。
(二) 完善强奸罪立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刑法是一国文化最忠实的反映。我国当代或现行的性犯罪立法中或多或少残留着许多男权主义的印记。将强奸罪的主体仅仅界定为男性, 受害人是女子就是集中体现。我国刑法从一开始就没把女性作为主体划入犯罪圈, 这是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造就的。但随着社会文明与文化的进步, 男女平等包括人身权利, 特别是性权利, 不只是主张或口号, 成为现实是必然趋势。
2004年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这就要求, 对严重侵犯个人法益的行为需要适度的犯罪处理, 所以, 强奸罪的主体不应局限在男性, 女性亦应纳入之列。此外, 受女权运动和人权保障理念的影响, 人们对强奸罪的认识有了较大改变, 反映在域外立法中就是:强调强奸罪的归属, 取消强奸罪的主体与对象的限制, 扩大强奸罪的行为方式。
二、现行刑法强奸罪立法的欠缺
现行刑法第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 以强奸论, 从重处罚。”略加梳理, 不难看出, 现行刑法对强奸罪立法存在明显欠缺或不足, 具体表现为:
(一) 主体欠缺或不足
我国刑法强奸罪主体是年满14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 女性不能独立成为该罪主体, 却可以成为本罪的共犯。男性也有性权利, 笔者认为妇女可以成为直接实行犯。因生理的差别, 女性可以通过除暴力、胁迫之外的手段对男性进行强迫性交。所以, 刑法应给予男性与女性性权利同等保护。
至于丈夫主体是否明确, 学者们各持己见。笔者认为, 我国现阶段把丈夫纳入强奸罪主体, 为时尚早。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我国公众的性观念尚处于保守主义向性温和主义过渡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 现行强奸罪立法本身待完善而又把婚内强奸纳入刑法范畴, 目前不可行。笔者认为婚内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至严重后果的, 可予刑法的其他罪名加以规范, 如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等论处。否则, 浪费人力、财力, 甚至司法资源, 那只是发展的方向。
(二) 犯罪客体、对象不足
我国现行强奸罪客体存在着争论, 但不论多少争论, 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也就是男性的性权利不受现行刑法保护, 即男性的性权利在受到不法侵害时, 不管程度或结果如何, 实施主体均不构成犯罪。宪法规定男女平等, 那么男女两性性权利亦应平等。而刑法只规定了妇女的性不可侵犯, 男性的性可否被侵犯, 刑法则无明文规定。据罪刑法定原则, 男性被性侵因于法无据, 何谈定罪量刑?本质上是违宪的。另外, 随着性观念的转变, 性结合五花八门, 男性强奸男性, 女性强迫男性, 时见媒体报端。2010年10月24日凌晨, 广东深圳, 一男保安酒后“强奸”同寝室的男同事, 告至派出所, 无法立案, 后两人私下解决。就是现行强奸罪犯罪对象空白所至。所以, 把男性纳入强奸罪的犯罪对象, 是时候了。
(三) 客观方面不完整
1. 性交定义滞后。
现行强奸罪客观方面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 违背妇女的意志, 强行与之发生关系的行为。但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 性交观念的转变, 同性恋的增多, 非阳具对女性阴道插入, 同样能让人的性权利受到伤害, 那种传统“性交”概念必然受到挑战。
2. 强制方式存在局限。
现行刑法对强奸罪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事实上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势和新情况的需要了。17岁男生被35岁女教师“诱奸”而身心备受摧残等案件通过媒体曝光引发社会热议。但受害男性往往“投诉无门”。教唱歌的男教师欺骗女生说, 性交对嗓音训练有好处, 女生信了教师的教导, 便和老师发生性关系。这两种手段取得了当事人的同意, 但不等同于没有违背他人意志, 是不是强制或强迫性交?现行强奸罪的规定或解释, 只要达到了对方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的特征, 罪名基本成立。而“诱骗”或“欺骗”手段不再局限于受害人在清醒状态下的自主决定, 这两者实质上仍然是违背了他人真实意愿的行为。
三、完善强奸罪立法的建议
(一) 建议扩大强奸罪的主体范围
根据罪行法定原则, 男性权利受到侵害时, 现行刑法无法以强奸罪对行为人予以规制, 致男性权利得不到保护。在笔者看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女性成为强奸罪的直接正犯不应回避, 更重要的是作为保障人权的刑事立法理应在制度上有所回应。
目前, 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将强奸罪主体扩大到女性。德国1998年新版《刑法典》将强奸罪修改为“强迫他人”;意大利现行《刑法》将强奸罪的受害者规定为“他人”;美国联邦调查局2012年重新界定强奸, 首先把男性和未作反抗的人纳入受害者的范畴;我国台湾和澳门地区将强奸的受害者规定为“他人”。就我国目前来看, 强迫性交已出现种种新情况, 性行为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男性主体的单一性将不复存在。为此, 我国刑法可以参照国外一些国家关于强奸罪的立法, 将“强奸妇女”修改为“强奸他人”, 拟体现对男女性权利 (具体体现为性的不可侵害性) 的平等保护。
(二) 扩充对象与要件
我国学界普遍认为, 强奸罪的既遂与否以两性性器官的结合为标准。英国2003年《性犯罪法》将性行为指向由受害人的阴道和肛门扩大到受害人的阴道、肛门和口腔。不论何种行为或方式, 对被害人的生理心理都会造成严重伤害, 甚至传播疾病, 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我国刑法对性行为的指向应扩大, 增加除受害人生殖器以外的其他生理部位, 如口腔、肛门等。
(三) 未成年人的男性权利应给予特别的保护
我国刑法第236条强奸罪规定保护对象为女性, 犯罪主体为男性 (共犯除外) 。刑法明确保护不满十四周岁幼女, 而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男童是否应受法律保护, 却不明确。如男性奸淫幼女的行为以强奸罪论, 从重处罚, 而女性奸淫幼男的行为是否治罪, 不得而知。据刑法第三条罪刑法定原则, 司法无所适从。所以, 现行刑法之规定难以给奸淫幼男的行为定罪量刑。为解决这一问题, 又有法可依, 只能将奸淫男童的行为和女性强奸男性的行为从猥亵儿童罪和侮辱罪中排除, 归入强奸罪立法中。
(四) 扩展客观方面
现行刑法的性交定义, 仅仅指的是插入式, 即男性的生殖器插入女性的生殖器, 因性交观念的转变, 特别是同性恋的出现, “性交”不仅发生在男女之间, 也出现在男对男, 女对女, 女对男之间, 所以现行刑法和传统的性交定义, 不足以解释新形势下的性交行为, 致使男女性权利得不到平等保护。建议补充性交内涵, 在传统性交定义基础上, 增加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工具进入他人身体。
男性更年期在体态方面表现为,全身肌肉不如年轻时那样发达强健,皮肤脂肪较前丰富,显得身圆体胖,体重明显增加,所谓“发福”。这是由于机体新陈代谢功能紊乱而造成的。
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减少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多吃富有蛋白质、钙质和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注意合理营养。鸡、鱼肉易于吸收,可以适当食用;豆类及其制品,不仅含有大量植物蛋白质,而且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的“仓库”;新鲜蔬菜可提供大量维生素,应作为主要菜谱。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结构,要注意低盐、清淡、荤腻适度,不暴饮暴食,晚餐不要过饱。
大部分男子进入更年期后会出现性机能衰退,性欲减弱。许多人为此苦恼,并寻找治疗方法,以便延长性机能活动力。上了年纪的男子性生活不能过度,但也不能没有。若长期没有性生活,会使精液的产生能力下降。因此性生活要正常化,它的周期因人而定。在饮食方面,提倡多吃一些能改善性功能的食物,一般当性功能改善后,就可减轻男性更年期的各种症状。能增强性功能的食物有:虾、羊肉、羊肾、韭菜、核桃、山药等。可以选用羊肉肉苁蓉粥、肉苁蓉清炖羊肉、杜仲爆羊腰、冬虫夏草清闷鸭、虾炒韭菜、核桃仁炒韭菜等菜肴。
如今,怀孕的“准妈妈”们总在担心,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营养不够,自己的肚皮为什么没有别的孕妇大?因为,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将直接对胎儿造成影响。据调查显示,虽然现在食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准妈妈”吃得却不一定合理。专家建议,孕期饮食切忌太油腻,营养要均衡,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专家介绍,一些爱漂亮的“准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刻意少吃减肥,却引发胎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而更多的“准妈妈”却是吃得太好,因为“营养叠加”造成营养过剩,不仅孕妇在孕期负担重,分娩时困难,巨大儿发病的几率也在增加。
专家说,家里的老人爱煨汤,认为孕妇多喝汤有营养,这也是一个误区。武汉人煨汤较为油腻,一天三餐地喝容易油脂过剩;久熬的汤里蛋白质含量很低,营养价值也不高。所以别把汤当“补品”。
孕期营养至关重要,孕妇该如何均衡营养,学会合理地吃呢?专家为年轻的“准妈妈”们提出几点建议:
怀孕前3个月,孕妇的饮食应清淡,少吃多餐。“准妈妈”会出现呕吐、厌食等反应,需要补充叶酸、维生素、蛋白质等,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坚果仁、蛋肉鱼类、酸奶等食物。
怀孕4—6个月,饮食要荤素搭配、合理营养。适当增加米饭等主食及鱼、肉、蛋、奶、豆制品、花生、核桃等食物,还可多吃粗粮,增加膳食纤维。
热腾腾的火锅,麻辣锅、涮涮锅、海鲜锅等各式火锅纷纷上市,要如何吃一份营养零负担的健康火锅是有秘诀的!在肉类选择上,可以以适量火锅瘦肉片、羊肉片、牛肉片、蛤蜊、豆腐等为主,搭配少量火锅料。而玉米、芋头、猪血糕、冬粉等则可为淀粉食物来源,需酌量摄取。至于包白菜、蕃茄、高丽菜、筒莴、金针菇等为青菜,可以多多取用。
火锅汤底则以含油量少及含盐份低的为主。沙茶酱含油量甚高,习惯上又会拌入蛋黄,虽然美味加分,但在健康上却是减分。若可以以少量酱油、葱花、蒜末、辣椒等来调味会更好。
吃火锅最忌讳暴饮暴食,尤其痛风,尿酸高似乎已不是老年家的专利了,罹病年龄层已逐渐往下降,而秋冬天又是痛风的好发时期。暴饮暴食的吃火锅,会摄取过量的蛋白质及油脂,同时会摄入过量高普林食物,是会让我们痛风提早发作。至于肥胖的民众、糖尿病患者吃火锅则建议多青菜,搭配适量肉类及淀粉食物,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关于开展2011年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的总结
2011年10月28日是第十二个男性健康日,根据江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1年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我镇认真围绕“关注男性健康、创建幸福家庭”的宣传活动主题。结合自身实际,扎实认识开展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镇领导高度重视 了,根据江津区计生委的要求,镇政府召开了各村(居)计生专干的专题会议,会议要求各村(居)要做好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镇计生办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宣传活动。
二、形势多样的开展宣传活动
1、制作了以男性健康日为主题的宣传横幅,突出了“关注男性健康、创建幸福家庭”这一主题,开展了男性生殖健康问卷调查活动,开展了男性生殖健康问卷调查活动。组织开展男性生殖健康检查服务活动,从而满足男性对生殖健康检查要求,传播科学的生殖殖健康知识,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文明进步、和谐幸福。
2、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大力宣传。镇广播站每天播放一次关爱男性健康内容,提高了群众对男性健康的重视度
和知晓率。在镇宣传栏中张贴相关的宣传标语和宣传内容。
3、现场发放宣传品。通过分发《男性健康资料》、《优质服务手册》、《预防艾滋病》等宣传资料和宣传品,广泛向群众宣传了男性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性卫生知识。解答了他们在生殖保健方面的困惑。本次宣传活动,免费发放药具共110多盒,共发放宣传资料220余份,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效果显著,群众关注
通过男性健康宣传吸引了大批的群众参加,男性健康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使一些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男性健康日活动,使广大男性群众关注男性生殖健康状况,增强了男性责任感,促进家庭了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在教学中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利用植物营养学的原理及理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植物营养学教学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 课程设置过于传统
植物营养学的课程内容多年都没有变化, 主要参考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制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在专业培养上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实践性人才的需要。另外, 植物营养学多采用的是统一规划的教材, 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过多考虑地域特点和学生层次水平的不同, 因此, 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出层次化及多样性的特点。
2.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现用的植物营养学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居多, 联系农业生产实践的偏少, 这势必造成学生熟知书本理论, 却无法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最终导致只能空谈理论, 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另外, 课程中的肥料生产工艺及原理是上个世纪的生产工艺, 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1]。
3. 实践教学欠缺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学科, 其实验课程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而目前植物营养学实验课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割裂,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限制下分别进行传统验证型和单一性实验[2]。且多以老师演示为主, 学生简单操作, 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植物营养学课程的理论课时多, 实验学时少, 且大多数的实验课只是对课堂理论的验证, 很少有综合设计的实验内容, 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很难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4. 教学方法单一
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解和描述来传输知识, 相对比较枯燥无味, 势必造成学生被动接受, 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违背了现实需要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5. 考核方式不全面
依目前来看, 多数高校对植物营养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首先, 试卷多数以记忆性的题目为主, 这势必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现象, 考试前, 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死记硬背, 但并非真正理解其内涵及实质意义, 更别说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实践。另外, 一般试卷多由一两位任课教师独立出卷, 在试卷的难易度及知识面的覆盖方面难以把握, 可能会出现考试的知识面较窄等现象, 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上是非常不利的。
二、改革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各学科之间深度交叉, 植物营养学课程的内容也逐渐丰富,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
(1) 做好植物营养学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工作, 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 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2)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拓展学科知识领域, 及时增加学科前沿、边缘学和应用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学科最新进展, 同时将农业生产实际和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 建立一套能充分反映最新科技发展的完整知识体系。
(3) 根据地域的不同, 形成鲜明和突出的地方特色教学内容。不同地区因为生态环境、植物类型、土壤类型不同, 形成了地域性差异, 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 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环境特点建立教学内容体系。总之,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突出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与特殊性。在此基础上,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 提高其学习与科研能力[3]。
2.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实验实践教学是植物营养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在实践课教学中, 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因此,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可将课堂的常规性实验贯穿于课程实践的全过程, 采取科研项目的形式, 打破课程界限, 组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2)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将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和学生一同深入田间地头, 实地走访, 现场考察, 结合所学专业解决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另外学生可自主设计问卷, 实地调查现实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提出一定的指导建议。
3. 丰富教学方法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避免重复教学, 协调好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内容, 采用怎样的教学载体和方法是决定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5]。
(1) 教学载体方面。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学试听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方法方面。可采取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导入式, 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 深入理解;研讨式教学, 针对某个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 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4. 课程考核评价多元化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蔡克勇曾指出:“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 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6]”目前, 植物营养学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还是闭卷考试, 偏重于知识记忆, 且只重视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为了能全面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 摒弃单一的闭卷考试, 可从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等方面, 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如课堂讨论、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撰写论文、实验技能操作等考核方式, 建立从学习过程、实验操作、期末考试到课外实践,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 对考核方式和体系进行明确规定, 使老师和学生在考核和被考核的过程中能有章可循, 提高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通过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功夫用在平时, 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语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体系及方法的设计是否科学, 决定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的探索与实施,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将继续探索, 不断吸收其他优秀课程的先进教学经验, 积极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 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 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植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规律的重要基础科学, 是植物营养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骨干课程, 同时也是农学、植物生理、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掌握该课程对扩大学生视野及进行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的植物营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植物营养学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教学教改
参考文献
[1]李永夫, 许秋芳.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 2012. (08) :86-87.
[2]高巍, 林蛟飞, 时景云等.新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08, 18 (2) :87-89.
[3]周鑫斌, 刘峰, 赖凡等.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2) :18504-18506.
[4]陈怀侠, 张必成, 蔡火操.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18 (5) :103-104.
[5]刘金山.浅谈农科类专业《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论坛, 2014.12 (49) .
人体在白天与夜间的生理节律有明显不同,为保证身体健康,夜间工作者需要特制膳食指南:
(1)夜间工作对损害较大,应多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晚餐是夜间工作人员的主餐,占膳食总热量的30%~50%,可食用高蛋白食物,进餐时间安排在劳动前1~2小时为宜;夜班的中餐热量一般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进餐时间可安排在凌晨3点前后;早餐热量一般占膳食总热量的15%~20%,并且应该以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为主。
(2)夜间工作人员还要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多食用乳、蛋、鱼、瘦肉、猪肝、大豆及其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和高脂肪食物,并应控制盐的摄入量。
2)类风湿的症状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3)血沉高是怎么回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还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现,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眼病变、动脉炎等。
专家说,血沉高会对我们的健康形成比较大的威胁,人们在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尽量降低该疾病的危害。那么,血沉高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听听权威专家说是怎样分析的。
究竟血沉高怎么回事?权威专家说,血沉又称红细胞沉降率,其快慢与血浆粘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
血沉病理增快,大多是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具有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胶原组织病等)都有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或有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导致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夏季气温高,一方面人体用来维持体温而消耗的能量大大减少,这使对食物(能量)的摄入需求也相对有较大减少,食量会普遍的减少!另外夏季由于温度高,饮水及出汗均较多,使人体内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1,B2等B族维生素)流失较多,对肠胃正常功能及其他一些生理代谢造成较大影响。这些都是夏季食欲不振、更容易疲倦的重要原因!
由于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大多来自新鲜蔬菜和水果。因此夏季防暑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质量:夏季人体对能量的需要量减少,但对其他营养素需要量并没相应减少,食物总量少了就更应该注重食物的质量!如经常饮用酸奶,可提供优质蛋白质,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肠胃正常吸收功能,改善食欲;常吃些食用菌类(如香菇、平菇等),可提供一些活性多糖及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改善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有条件的可常食用绿豆汤,以清凉解暑。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凉拌蔬菜、醋溜蔬菜均为清淡解暑菜类,最好能每天使用;苦味蔬菜也有明显的消暑降噪的功效。生拌蔬菜各种维生素损失较少,消暑较好,醋亦可开胃解暑,可作为夏季经常使用的食品!水果以多汁、酸味的较好,可很好的补充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及一些矿物质,并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防止腹泻、便秘等夏季常发疾病!
(3)、适当喝一些啤酒,啤酒对解暑也有较好的作用,但要适量!
(4)、多喝水,以凉白开较好;也可喝些绿茶,或放些金银花、薄荷等,均有较好的解暑效果。
春分饮食少酸多甜
专业中医师提醒大众,春分时节的饮食,宜清补不宜浊补,大量气血外行,重补不易运化,清补则有利于轻清之气的通畅。孙思邈所言的“春日宜省酸增甘,亦养脾气”,意思是春季宜少吃酸食,多吃甜食。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在进入春天之后,人们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因为此时人体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所以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甜食,所需的热量由甜食供应。
在众多甜食之中,以红枣和蜂蜜为春分时节的首选。中医认为,红枣、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由于红枣、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有益气解毒的功能,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吃几个红枣或饮用1—2匙蜂蜜(以1杯温开水冲服或者加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防病药膳
黄芪白莲粥
原料:黄芪60克,人参12克,大枣30个,白莲子60克,粳米150克。
制法:
1、将人参和黄芪分别放入盆中用清水洗净。
2、将人参和黄芪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天然饮用水或中性矿泉水,以没过药材两厘米为宜,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20分钟左右,将药汁滗出并倒入干净的碗中。
3、将大枣和莲子分别用清水洗净,备用。
4、将洗净的大枣、莲子、粳米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天然饮用水,用武火煮开。
5、将准备好的药汁倒入砂锅中,用文火慢炖至米粥黏稠即可。
食用功效:具有益气、补血、健脾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亏虚、脾虚失运所致的神疲气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动则喘促、常自汗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之人佐餐食用。
佛手瓜炒竹笋
原料:竹笋200克,佛手瓜60克,植物油30克,葱适量,味精、盐、花椒少许。
制法:
1、将竹笋去皮,对剖成两半,切成片,放入盆中用清水洗净备用。
2、将葱剥去外皮,切成段,备用。
3、将佛手清水洗净,切成片,备用。
4、将砂锅置于火上烧热,倒入植物油烧制七成熟,下花椒、葱段爆香,再放入笋片和佛手片用武火翻炒。
5、翻炒至笋片、佛手片断生后,加入盐、味精,炒匀即可。
食用功效:此菜口味清新,竹笋性微寒,味甘,无毒,归胃、大肠、肺经,有清热化痰、解毒透疹、利水消肿、润肠通便、健脾益气的功效;佛手瓜具有理气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适宜于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以及气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此菜热量低,适合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佐餐食用。
饮食注意
一是注意养肝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泡点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或是饮用电解质丰富的饮料,如宝矿力水特,也是春季的佳饮。
二是注意食物的阴阳互补
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三是注意多吃时令菜
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关于男性营养饮食的建议】推荐阅读:
男性健康日关爱男性留言05-03
送给男性朋友的生日贺词10-02
男性早泄的自我治疗方法02-28
给男性朋友生日的祝福语06-19
男性励志文章01-31
男性室内锻炼方法10-31
男性朋友生日祝福12-17
简报男性健康宣传03-20
男性健康日活动信息12-25
男性性功能检测方法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