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作文复习450字

2025-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期末作文复习450字(精选10篇)

八年级期末作文复习450字 篇1

今天,我在完成冯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

首先我要复习三年级的英语,找到三年级的英语书,翻开书本,映如我眼帘的是一个个翻译的字东倒西歪,大大小小,错别字连篇。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本书是我的。我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心里想着:小时侯写的字真有趣!我读了一遍,根本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时候的我可真傻,连这个字都不会写――我用手指着一个错别字。我拿来铅笔和橡皮把这些有病的患者――错别字给一个一个治疗好。当我在读后面的词汇表时,对有几个单词很陌生,不会读了。这该怎么办呢?对拉,看前面有没有音标就可以了。啊,音标也没有。我马上想起,音标是五年级才教的。我仔细一看,单词旁边有淡淡的拼音,我按照拼音拼了出来。我有大笑起来,为了不忘记单词,我还注着拼音。这到是个好办法。我又仔细想起冯老师的一些话。这虽是个帮助记忆的好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并不科学。音标也没有,拼音也不科学,那该怎么办呢?还可以请教一位小老师――《英汉小词典》里面既有音标又有中文,真是两全其美啊!我找到一个单词的音标,按照音标很容易就拼出来了。

呵呵,今天的复习真是收益不少哦:那些美好、有趣的回忆让我大笑一场,遇到困难要学会动脑筋,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通过音标来记住,千万别用拼音来记哦!我觉得小时侯的书本可以经常打开来看,因为里面有许多好玩的回忆,肯定让你笑得合不拢嘴!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篇2

1.若关于x的方程-=0有增根,则m的值是()。

A.-2B.2C.5D.3

2.若+=,则+=的值为()。

A.1B.-1C.0D.2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①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 平行四边形、矩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③ 旋转和平移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④ 底角45°的等腰梯形,高是h,则腰长是h

A.全对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小明家刚买了一套新房,准备用地板砖密铺新居厨房的地面,若只用一种正多边形的地砖密铺,则下列正多边形中不适用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5.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相交于A、C两点。AB⊥x轴于B,CD⊥y轴于D,则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

A.1B.C.2D.

6.若点(-2,y1)、(1,y2)、(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

7.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2,则斜边长为()。

A.80cmB.30cmC.90cmD.120cm

8.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1),其中正确的是()。

9. 某市为处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条长为4 000米的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提前20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米,则可得方程()。

A.-=20B.-=20

C.+=20D.-=20

10.某品牌皮鞋店销售不同尺码的同种品牌男鞋,采购员再次进货时,对于男鞋的尺码,他最关注下列统计资料中的()。

A.众数B.中位数C.加权平均数D.平均数

二、填空题

11.把命题“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分式无意义,则x的值为____________。

13.已知=+(所有字母均不为零),则R=________。

14.将n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2所示的方法摆放,点A1、A2…An分别是各正方形的中心,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____________cm2。

15.如图3是某广告公司为某种商品设计的商标图案,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16.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网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1)如在所给的网格内画出以线段AB、BC为边的菱形ABCD,则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

(2)线段BC的长为_______,菱形ABCD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分多少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个)为优秀,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数据(单位:个)。经统计发现两班总分相等,此时有学生建议,可以将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参考。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填写下表:

2)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简述理由。

18.已知:(1)=, (2)+=,

(3)++=,

……

(1)请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等式;

(2)请按以上规律写出第n个等式,并说明理由。

19.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辆货车与一辆轿车都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比轿车早出发5小时,轿车比货车晚到30分钟,已知轿车与货车的速度比为5∶2。

(1)求两车的速度。

(2)由于石油资源紧缺,97#汽油价由原来的3.15元/升涨到现在3.40元/升,若该辆货车行驶100公里耗油10升,每天在甲、乙之间往返一次,则该辆货车现在一个月(30天)用油款比原来多多少元?

20.如图5,若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mx-4的图像都经过点A(a,2)。

(1)求点A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y=mx-4的解析式;

(3)设O为坐标原点,若两个函数图像的另一个交点为B,求△AOB的面积。

21. 如图6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12,BC=21,AD=16。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D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期末作文复习450字 篇3

词篇

第一单元

绯fēi红 标志 落第 不逊xùn:谦逊 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托辞:借口油光可鉴jiàn:照 抑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wù痛疾

物以希为贵 芦荟huì 匿nì名:隐藏 眼翳yì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宽恕shù 质问 文绉绉zhōu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器宇:气概,风度。禁锢gù: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xī利 侏儒zhū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炽chì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gòu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jīn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颔hàn首低眉:低着头显得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无可置疑 黯àn然失色 广袤mào无垠:广阔无边。搓cuō捻 企盼 繁衍yǎn 迁徙xǐ觅mì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cù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míng思遐xiá想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第二单元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tuì尽 凛lǐn冽 升腾 脂粉奁lián:盒子 朔shuò方:北方。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huì 犀xī利

迸bèng射 播弄 虐nüè待 雷霆tíng 踌躇chóuchú 鞭挞tà 祈祷qǐdǎo 罪孽niè 拖泥带水 稽qǐ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旸yá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姮héng娥苍茫 胆怯qiè 翡fěi翠 蜿蜒wānyán执拗niù 憔悴qiáocuì 馈kuì赠 真谛dì 璀璨cuǐcàn 镶xiāng嵌 酷肖xiào 海誓山盟 长吁xū短叹 千山万壑hè 盛气凌líng人

第三单元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chù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yáo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luǒ露 戈gē壁滩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媲pì美 挑衅xìn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啮niè齿 缄jiān默 窥kuī探 狩shòu猎 顾忌jì 凋diāo零 滑翔 目空一切 哂shěn笑:讥笑。拍板 牟móu取:谋取。黑咕隆咚 颤颤chàn巍巍wēi 莫衷zhōng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kāng慨kǎi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众目睽睽kuí 第四单元

蹲踞dūnjù 酬和hè 熹xī微 譬pì喻:打比方。淳chún朴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huì:鸟鸣声

向例:一向的作法。面善:面熟。腌yān 门楣méi 苋xiàn菜 籍jí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náng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囿yòu于:局限于,拘泥于。钹bó 招徕lái:招揽。铁铉xuàn 饽饽bō 秫shú秸jiē秆 随机应变 合辙zhé押韵:押韵。油嘴滑舌

家醅pēi:自家酿的酒。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蔫niān 怵chù:害怕 抠kōu:小气。第五单元 缥piǎo碧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yuān飞戾lì天 经纶lún世务 嗜shì酒 萧xiāo然 短褐hè穿结

箪dān瓢屡空 戚戚qī 汲汲jí 衔觞shāng赋诗 祗zhǐ 骈pián死 槽枥cáolì 粟sù 嗜shì学 假借 硕shuò师 叱chì咄duō 负箧qiè曳屣xǐ 烨yè然 容臭xiù 缊yùn袍敝bì衣

第六单元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嵁kān 佁yǐ然 俶chù尔 悄怆chuàng幽邃suì谪zhé守 浩浩汤汤shāng 忧谗chán畏讥 心旷神怡 宠辱偕xié忘 翼yì然 林霏fēi 伛偻yǔlǚ提携 山肴野蔌sù 觥gōng筹chóu交错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字词复习检测篇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不逊()广漠()掺和()瞥见()滞留()禁锢()炽热()搓捻()污秽()迸射()罪孽()胆怯()翡翠()执拗()咫尺()佃户()解剖()笃信()干涸()顾忌()睥睨()()酷肖()蓬蒿()璀璨()()混淆()弥漫()茁壮()深恶()痛绝 如法炮制()相形见绌()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文zhōu zhōu()nì()名 宽shù()chóu谢()zèng()亮 xī()利 mì()食 繁yǎn()迁xǐ()凛liè()juàn()念 qǐ()首

鞭tà()踌chú()憔cuì()kuì()赠 驰chěng()深suì()挑xìn()吞shì()狼jí()pì()美 jiān()默 shòu()猎 shěn()笑 pì()喻 chún()朴 jí()贯 家pēi()迷wǎng()jiū()住 jí()手

和xù()发chù()móu()取 磨cèng()kuī()探 门méi()招lái()贪lán()心fēi()kōu()门 挑tī()chóu()备 xī()戏 áo()游 狂wàng()露xiàn()泪水yíng()眶 广mào()无垠 长xū()短叹 众目kuí kuí()藏污纳gòu()hàn()首低眉 风雨如pán()抑扬顿cuò()海誓山méng()míng()思遐想 千山万hè()油光可jiàn()花团锦cù()yǎo()无消息 càn()然一笑

生意àng()然 彻夜不mèi()莫zhōng()一是

三、改错(将正确的成语完整写在右边)相形见拙 无与纶比

莫中一是 盛气陵人 精巧绝论 美味佳淆 名思遐想 藏污钠购 正经危坐 暗然一笑 既物起兴 引经剧典 相幅相成 苍海桑田 不可明状 粗制烂造

四、填写短语

油光可()

深恶痛()粗制滥()郁郁寡()立鸡群()

正()危坐()然失色

广()无垠 花团锦()

冥思()想

千山万()相形见()

美味佳()

众目()

一是

慷()大方 龙吟凤()

萤()映雪 合()押韵 赋诗

众说纷()心安()得()听途说 油然而()入()三分()无消息 诚()诚()

五、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教诲(huì)犀利(xī)

倘若(tǎng)B、畸形(jī)

滞留(zhì)

污秽(huì)

C、宽恕(shù)小憩(qì)

窥探(kuī)D、掺和(chān)朔方(suò)

哂笑(shěn)

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鬈(juán)发 禁锢(gù)翳(yì)

B.庶(shù)祖母 文绉绉(zhōu)糜(méi)先生 C.匿(nì)名 诘(jí)责 不逊(xùn)D.烂漫(màn)芦荟(huì)颔(hān)首

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莫()衔()

A.间隔 间断 间隙 间或 B.模仿 模样 模块 模拟 C.和平暖和 附和 和面 D.折断 折磨 折腾 折射

八、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幼稚(zhì)鲲鹏(kūn)吞噬(shì)媲美(bì)B.挑衅(xìn)迷惘(wǎng)滑稽(jī)苔藓(tái)C.雾霭(aǐ)迁徙(xǐ)蹼鹬(yù)颈雉(zhì)D.惩罚(chéng)秤砣(tuó)哂笑(shěn)诺言(nuò)

九、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解 jiě 解决 押解 解释 解数

B.宿sù 宿舍 宿营 宿命 归宿

C.恶wù 厌恶 恶心 恶习恶劣

D.差chā 差错 误差 出差 差距

十、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混淆 深邃 赋予 不过尔尔

B.考察 戈壁 清澈 绵延不绝

C.郭煌 干涸 崩塌 混然一体

D.端详 焦躁 收敛 不可思议

十一、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及不可耐 难以置信 误入奇途

振耳欲聋 心安里得 异口同声

错别字: 改正:)(十二、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心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无言以对(来)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广阔无垠(边际)C.为人所知(被)精巧绝伦(同类)D.不自量力(测量)相形见绌(笨拙)

十三、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叱咄(duō)缥碧(piǎo)弗之怠(dài)B.烨然(huá)泠泠(léng)轩邈(miǎo)

C.皲裂(jūn)箪瓢(dān)辄尽(zhé)D.婵娟(chán)黔娄(qián)汲汲(jí)

十四、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十五、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至舍(学舍,书馆)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甚箭(快)D.戾天(至,到)何许人(处所)十六.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四个)(2分)

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油然而生 胜气凌人 藏污纳垢 暗然失色 相形见拙 郁郁寡欢

十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科研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的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十八.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朔(shuò)方 鞭挞(tà)一撮(cuō)灰 恐吓(hè)B.蜿(wǎn)蜒 长吁(yú)短叹 酷肖(xiào)和煦(xù)C.水泵(bàng)徘徊(huái)冥思遐想(xiá)蔫(niān)了 D.哂(shěng)笑 熹(xī)微 执拗(ào)短褐(hè)穿结

十九、.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正襟危坐(端正)鹤立鸡群(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B.朔方(北方)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油光可鉴(镜子)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总结 篇4

知识点l:理解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人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和阴囊等。了解睾丸是男性的生殖腺(也叫性腺)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位于阴囊内,能产生精子,可分泌雄性激素,除了主要性器官(睾丸)外,其余器官均为属附性器官。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了解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位于子宫两侧.能产生卵细胞(一般每月成熟一个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除了主要性器官.其

余器官均属附属性器官。见下表:

知识点2: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1.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经受精结合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形成多细胞的胚胎.胚胎到达子宫后,植入子宫内壁。胚胎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和分化,到初具人形为胎儿。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过程称为妊娠,即怀孕妊娠期约280天左右。

2.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在胚胎与子宫壁接触的部分形成胎盘。胎盘与脐带相连,通过脐带和胎盘.胚胎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

知识点3: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人的一生的发育主要经历了胎儿的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人体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成年人的阶段.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和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其发育的特点是(1)身高和体重突增;(2)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3)性发育和性成熟(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最主要的特征)知识点4: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 发育过程

很多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称为变态发育。(昆虫发育过程出现蜕皮现象,所谓的“皮”是指外骨骼)不完全变态:受精卵一若虫一成虫

昆虫的生(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豆娘)殖与发育 完全变态.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如:蚕、蜜蜂、蚂蚁、蝴蝶、蚊、蝇)虫龄=蜕皮次数+1 知识点5: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雌雄抱对的意义及生殖方式:青蛙接受抱对刺激后,雌蛙将卵排到水中.雄蛙也把精子排到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

2.蛙的变态发育: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呼吸器官:外鳃一内鳃一肺。发育方式:蛙和其他两栖动物.在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有显著变化.属变态发育。

3.能够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联系农业生产上的环保问题。

知识点5:描述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类的生殖方式:卵生,体内受精(鸟卵受精发生在输卵管上端)2.鸡蛋的结构:主要由卵黄、卵白、卵壳、壳膜.受精卵的卵黄上有受精卵细胞分裂形成的胚盘即卵黄上的一个白色结构.胚盘是鸟卵进行胚胎发育部位;

3.鸟的发育过程和方式:受精卵一胚胎一雏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知识点7: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在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上有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即基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DNA和蛋白质。起遗传作用是DNA。

知识点8: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DNA是长链状的分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可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基因也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一定数量的基因。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知识点9: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1.生物体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

遗传学认为.性状表现是由相应的特定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1)显性基因.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是占主导地位的,它会掩盖另一个基因的作用,使其没有表现,这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它所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没有表现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它所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你能举例说明吗?Aa中,哪个是显性基因?哪个是隐性基因?)2.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即为基因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为表现型。

3.一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生物体的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同时基因是随配子代代相传的。

知识点10: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1.人的性别不同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Y染色体.一条是X染色体;女性的一对

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

2.受精时.若卵细胞和Y精子结合,受精卵将发育成男婴;若与x精子结合.受精卵将发育成女婴。

◆注意:男性所产生的精子中含有性染色体的数目是一个。(Y或者X)

知识点1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1.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叫做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组成的改变产生的。有些变异仅仅由外界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结果,是不可遗传变异。总之,环境变化能够引起

生物变异。当它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否则,产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知识点12:认同优生优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 篇5

一、填空题:

1、英国向中国鸦片,中英矛盾激化,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对英国的鸦片,抵制最坚决的是林则徐,1839年6月著名的虎门销烟,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3、1840年6月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掠夺了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7、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8、19世纪70年代,清朝大臣左宗棠收复新疆。

9、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如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最后中国失败并签订《马关条约》。

10、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1、18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到9月21日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12、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13、19,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把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为“三民主义”。

14、19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5、19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16、19,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来《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领导人有 李大钊、胡适、鲁迅 等。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17、19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李大钊、陈独秀等起到领导作用。6月初,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上海 。

18、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19、19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0、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会上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1、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2、1926年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3、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4、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瑞金召开,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25、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6、1934年从瑞金出发,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1936年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7、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8、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9、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30、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3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2、1938年,由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

33、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34、1948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其中淮海战役规模最大。

35、张謇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他主张“实业救国”。

36、1898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 京张铁路。

37、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问答题:

1、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内容: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深造。

(2)、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计划 篇6

一、复习目的意义:

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力,培养道德情操。

二、指导思想: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

基础知识的积累在于平时,但也必须适时进行整理归类。具体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名著阅读等内容。

词语的积累要重点关注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在注释和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标注出来的字词的字音与字形。特别要注意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灵活应用。

句子仿写、拟标语广告词和对联撰写是考试热点,能辨识修辞手法和分析其作用。

对规定篇目的背诵与默写(集中在第五单元和最后附录的10首古诗),要做到一个字都不能错。

关注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阅读课本附录的名著介绍(三部作品)。

(2)、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八年级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记叙类的作品为主(第一、二单元),后半学期将进入说明文的阅读学习(第三、四单元)。所以我们现阶段必须重点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最常见考点有: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

3、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4、对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语段赏析品味;

5、对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等。

(3)、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理解:①从要素入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②语言要简洁概括。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看情节,从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②看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来分析;③看环境,人物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来分析。

3、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4、赏析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段: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注意联系作者情感,联系文章主题,抓住修辞、关键词等进行赏析。

5、赏析写作手法:要使学生们熟悉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白描、前后照应、伏笔、正面与侧面描写、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叙议结合等,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掌握每一篇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五个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之、其、而、以、于)、重点句子的翻译,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等。

(5)、关注作文题材的积累。

让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小作文和大作文,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应怎样克服;找一些优秀作文为他们做以示范,体会其精妙之处。进行课堂练笔。

三、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25、30课、课外古诗词、第21、22、26、27四课的重点古文和第23、24、28、29四篇 一般古文。

3、文言文解释重点实词的意义,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对重点句子要会准确顺畅的翻译;会整体把握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重点古文:《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三峡》(郦道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一般古文:《核舟记》(魏学伊)《大道之行也》《观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张岱)

4、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结合文段分析句子的含义。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重点课文:

《新闻两篇》、《芦花荡》、《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1)新闻知识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

(3)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对象和特征,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

5、综合性学习:

6、名著导读,要求:(1)熟记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复习措施:

1、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把好基础知识的过关,主要包括:(1)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和含义。(2)

25、30课、课外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3)21、22、23、24、26、27、28、29课重点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2、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结合期末复习资料和《金牌练习册》上的习题以及文段阅读训练,指导学生阅读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落实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

3、利用读报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经典故事情节、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4、适时进行基础知识与重点古文释词译句的测试,督促学生牢固掌握。

5、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让学生复习古文,结合期末复习资料的练习进行。

五、进度表 复习时间安排: 1月5~3日:复习内容:

1、现代文字词

2、新闻的问题知识以及考点和解题方法;

3、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

4、本册古诗词的的背诵与名句的默写、赏析。

5、《陋室铭》的背诵和阅读理解 1月14~15日:复习内容:《爱莲说》 1月16~18日:复习内容:《桃花源记》 1月19~20日:复习内容:《三峡》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篇7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

1.课本P12页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练习: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 ? ? ? ? ?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 ? ? ? ?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 ? ?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 ? ? ?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

⑴平面镜: ?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 ? ? ? ? ?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

?

3.填表: ?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

形状 光学 ?

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

具体见下表: ?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 ? ?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

换算关系T=t+273K ?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 ? ? ?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 ? ? ?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 ? ? ? ? ? ? ? ? ? ? ? ?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 ? ? ?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

①摩擦起电 ?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 ? ? ? ? ? ?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 ? ? ? ?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

(2)、常用单位:mA、μA ?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

6.测量: ?

(1)仪器:电流表 ?

(2)方法: ?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 ? ? ?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 ? ? ? ?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 ? ? ?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 ?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

换算关系T=t+273K ?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

1.熔化和凝固 ? ? ? ? ? ? ?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

八年级上英语期末复习计划 篇8

1、通过每个单元逐一、细致地复习,使学生将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2、通过背诵、默写、做练习、归纳总结等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课前认真默写,课上专心听讲,考后积极反思,寻找缺漏等良好的习惯。

二、复习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我准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的形式,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到短文,全面把握所学内容。前五单元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在期中考试时已经复习了,所以课堂上不为主体,只是课后布置复习任务,每天半页单词加上SectionA或B的短语、句子,有布置就有检测,每天要拿出10分钟时间检查作业内容,不过关的同学要重新过关。

复习重点放在后五个单元上,在复习后五单元时,一直贯穿着重要时态(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主要句子结构(反意疑问句、感叹句、提建议)来进行。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

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使复习课同样生动有趣。

4、掌握GrammarFocus里的所有句子。要把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复习的主要策略:

1、狠抓单词、短语。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要求学生熟记单词,每个同学每天在小组长那里默写一单元单词(C层学生只默写黑体单词),教师负责督促检查。26号举行单词检测,成绩计入素质报告册;另外,6人总单词数在前3名的小组(共五组)假期里免抄单词的作业。

2、利用好早自习与中午激情英语朗读时间,熟读课文内容,甚至背诵,重点是课文3a的内容。我们打算在21日第八节课时进行激情英语分层考试,检测对课文的朗读或背诵的熟练程度。

3、加强听力和笔头练习。每个单元根据复习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完成一张练习卷,(共9套《英语单元测试》的反思导评卷)给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4、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时间安排

5.31—6.9:复习U1-U5单词短语10分钟,复习句子10分钟,语法讲解10分钟,做练习题15分。

6.10—6.20同上复习U6-U10内容。

梦想八年级作文450字 篇9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是我们精神的支柱。有梦想就有希望,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

从小到大我的梦想换了又换,每一次的梦想爸爸妈妈都会鼓励我,支持我。可是每一次都只坚持了一段时间,第一次的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在看电视上看见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衣服漂亮又华丽。我渴望也能设计出那样的衣服,可是,我想了又想,设计衣服是需要灵感的。像我这样写个作文都没有灵感的.人能设计出漂亮的衣服吗?这个梦想被我华丽丽的放弃了。

接下来的这个梦想是我唯一一个坚持时间长的,那就是成为一名医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候需要整日整夜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在电视上看医生抢救人的画面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像是自己在旁边协助的感觉,不到最后一刻,医生们是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条生命的。

直到我身边的一位亲人从我身边离去,我才更坚信这个梦想,虽然现在我还没有能力去救治任何人,但我会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对待每一个人。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篇10

一、1、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5日)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商人罢市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共的诞生

3.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一大的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建立共产主义。

二、1、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贡献: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7月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先锋: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被称为“铁军”。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5、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间:1927年4月18日;成立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6.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标志: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

三、1、八一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由来)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2、革命摇篮井冈山

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入井冈山。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陈毅-----红四军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3.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瑞金、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注: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侵略中国。

2、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一段铁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军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3、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组织抗日先遣队,进行游击战争。

4、影响: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1936年12月12日(农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九),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五、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 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六、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共七大:

1、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A.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D.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E.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广大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七、重庆谈判:“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八、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主力决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歼敌最多)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投诚),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农历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六),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在正确作战方针指引下英勇奋战。B.人民群众积极支援。C.全面内战是一次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失道寡助;解放战争是一次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得道多助。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

上一篇:自考生理学真题及答案下一篇:那一刻我很幸福写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