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民证件办理(精选10篇)
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参保人员,由学校和托幼机构负责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其他参保人员到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当年符合参保条件的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至90日内取得本市非农业户籍并按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当年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的,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享受待遇时间至当年的12月31日。
据了解,目前,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为:城镇老年人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300元;学生儿童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100元;城镇无业居民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600元,残疾的无业居民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300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北京市城区和农村中18~60岁(包含60岁)的400名成年居民做为调查对象,要求健康、无重大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肝病等)。分为18~29、30~39、40~49和50~60岁4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男性、女性人数相同。
1.2 抽样方法
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第1阶段为从北京市随机抽取1个城区和1个农村,第2阶段为在抽中的城区和农村随机抽取2个街道,第3阶段为在抽中的街道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社区,第4阶段为在抽中的居委会随机抽取50位18~60岁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男女各1/2,各年龄段约12人左右。
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制定的问卷进行调查,一般情况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由调查员面对面询问填写。
身体活动调查表使用简化版《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过去1周内参加重度、中度身体活动、步行及静坐的天数和每日参加时间,并依据《国际身体活动问卷数据处理及分析指南》,将调查对象分为低、中、高度身体活动3组[3]。
饮水记录采用自行设计的连续7 d的《24 h饮水记录表》,由调查对象估计并完整记录早餐前、早餐时、早餐后、午餐时、午餐后、晚餐时、晚餐后和夜间8个时间段内每次饮水种类、饮用盛具(如杯、瓶、碗等)、饮用数量、饮用地点及饮用量(ml或g)。调查第1日,由调查员以带容量的饮料瓶或纸杯作参照,对调查对象常用饮用盛具进行定量,帮助调查对象记录当天的饮水情况;随后6 d由调查对象对自己的饮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调查员每2天对记录情况进行电话随访,以确保调查对象记录的完整。
1.4 饮水量定义
饮水量是白水、茶水和饮料的饮用量之和。白水是指白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净化水等,茶水是指冲泡的绿茶、半发酵、发酵茶等,饮料是指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蛋白饮料(牛奶、酸奶、含乳饮料、豆浆等)、特殊功能饮料、固体饮料、咖啡饮料等。
1.5 数据录入及分析
由于饮水总量呈正偏态分布,所以采用中位数(Median,M)和上下四分位数描述饮水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使用秩和检验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在地、身体活动水平间的比较。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有效问卷回收人数为382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5%。在调查期间,北京室外温度较高,平均维持在36 ℃左右。调查对象身体活动水平在低、中、高的比例分别为5.2%、27.3%、67.5%。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及以下的比例为59.4%,在高中/中专以上的比例为40.6%。见表1。
2.2 平均每天饮水次数
北京市成年居民平均每天饮水次数为4.9次,下四分位数为4次,上四分位数为5.7次,平均每天饮水次数少于6次者占83.2%。平均每天饮水次数少于6次者在城区占75.9%,在农村占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7,P<0.05);在吸烟者中占94.3%,在不吸烟者中占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34,P<0.05)。见表1。
2.3 平均每次饮水量
北京市成年居民平均每次饮水量为315 ml,下四分位数为253 ml,上四分位数为446 ml。不同性别平均每次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5,P<0.01),男性平均较多(382 ml),女性(282 ml)较少。不同文化程度平均每次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3,P<0.05),文化程度较高组较少(295 ml),文化程度较低组较多(341 ml)。不同所在地平均每次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9,P<0.01),城区较少(286 ml),郊区(371 ml)较多。不同体重指数(BMI)者平均每次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8,P<0.05),肥胖组最多(416 ml),消瘦组最少(274 ml)。不同身体活动者平均每次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身体活动低度组最多(366 ml),身体活动中度组最少(284 ml)。不同吸烟状况平均每次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17,P<0.01);吸烟组较多(404 ml),不吸烟组(296 ml)较少。不同饮酒状况平均每次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7,P<0.05),饮酒组较多(358 ml),不饮酒组(301 ml)较少。不同平均每天饮水次数组的每次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P<0.05),平均每天饮水次数<6次组较多(331 ml),平均每天饮水次数≥6次组较少(301 ml)。见表2。
2.4 不同调查对象不同地点的饮水状况
调查对象在家里(寝室)、单位(学校食堂)、办公室(教室)、饭店和其他在外地点的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946.1、0.0、0.0、0.0和0.0 ml,饮水量的下四分位数为635.7、0.0、0.0、0.0和0.0 ml,饮水量的上四分位数为1 355.9、78.6、570.7、37.5和142.9 ml。
北京市成年居民在单位(学校食堂)和其他在外地点的饮水量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在地和身体活动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Z=-4.858,P<0.05)和所在地(Z=-5.857,P<0.05)的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较低和农村居民在家里(寝室)的饮水量较高。不同文化程度(Z=-9.729,P<0.05)、所在地(Z=-14.551,P<0.05)和身体活动度(χ2=29.571,P<0.05)在办公室(教室)的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较高、城区和身体活动度较低的人群在办公室(教室)的饮水量较高。不同文化程度(Z=-2.315,P<0.05)、所在地(Z=-3.024,P<0.05)和身体活动水平(χ2=6.692,P<0.05)在饭店的饮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较高、城区和身体活动度较低的人群在饭店的饮水量较高(比较上四分位数得出)。见表3。
注: a 表示χ2检验值。b 表示“肥胖”人群平均每次饮水量与“消瘦”、“正常”、“超重”人群两两比较,均P<0.05;c 表示身体活动水平“高”与“中”人群平均每次饮水量比较,P<0.05。
注:经秩和检验,a 表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和“低”的人群和“低”的比较,在家里/寝室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表示“农村”人群与城区比较,在家里/寝室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饮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任何时刻,喝水应该少量多次,每次200 ml左右,每天饮水应不少于6次[3]。本次研究与膳食指南的要求相比,北京市成年居民中,大部分居民每天的饮水次数和每次饮水量均不达标,农村居民不达标的状况高于城区,这可能与城区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获取健康知识较多有关。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6]。因此,需要在北京市开展科学饮水的宣传教育,重点在农村居民中开展活动,让居民养成科学饮水的行为。
饮水时间应该分布在任何时刻,但由于居民每天的活动不一,获取水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北京市成年居民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饮水量不同,北京市居民饮水量最高的时间是下午2餐之间,其次是上午2餐之间。1/2以上的居民仅在家里/寝室获取水分。这与获取水分的难易程度相关,一般成年人每天在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这部分时间大部分居民不饮入水,这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少量多次饮水相违背,因此下一步工作中要在公共场所增加水的供给,或者在居民中提倡随身携带水壶,使居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水分,达到科学足量饮水。
本次研究中,不同人群中居民的饮水时间和地点不同,差异多在文化程度、所在地和身体活动水平之间,因为城区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身体活动度较低,这三者具有相关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影响饮水时间和地点的因素。
志谢 感谢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对本次研究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调查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感谢所有调查对象对本次调查的配合:感谢中国达能饮料研发部对本研究给予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
[2]Armstrong LE.Hydration assessment techniques[J].Nutr Rev,2005,63:S40-S54.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180-181.
[4]Kavouras SA,Anastasiou CA.Water Physiology:Essentiality,Metabo-lism,and Health Implications[J].Nutr Today.2010,45:S27-S32.
[5]Institute of Medicine and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Dietary ReferenceIntakes for Water,Potassium,Sodium,Chloride,and Sulfate[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4:73,500.
从1998年房改以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住宅的商品化,房屋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而且近年的上涨幅度逐渐加快。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应该是由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城镇住宅的需求有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化带来的需求,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几年间,每年都将有一千五百万左右的人口进入城市居住,这将带来大量的城镇住宅需求。其它影响需求的还有:改善现有住房条件、城市旧城改造、投资投机需求等。
经济学中关于一种商品的需求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这个定义指出,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的需求只能称为需要。所以,以上对于住宅的需求只有具备了相应购买能力的部分才能算是需求,其余的只能做为需要考虑。对于住宅来说,购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住房的市场价格。本文试以北京为例,通过对消费者近年来用于购买住房的支出情况,从购买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
一、2004~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在购买住房方面的支出情况
1.人均收入与支出情况分析
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人们的收入和支出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表1显示了北京市城镇居民2004年到200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扣除价格因素影响的实际增长都在11%以上。
2004年到2007年的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0.19%,略低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表2显示了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出情况,其中人均购房和建房支出每年都占总支出的近9%。
表3汇总了2004年到2007年间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每人每年用于购买住房方面的现金支出。这个支出包括两个方面,即人均年购房支出和人均年归还房贷支出,其中每年的人均购房支出是指每年人均用于在购房时交纳的购房款金额,人均年归还房贷是指每年人均用于归还已购住房的按揭贷款金额。
从2004年至2007年尽管每年的支出增长情况并不均衡,但总体仍处于较高增长。每年的人均购房支出的增长率为7.72%,人均归还房贷的增长率为48.35%。人均归还房贷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增长。
2.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住房总支出分析
随着北京市的常住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北京市的城镇人口数量也逐年递增。具体的数字为:2004年是1187.2万人,2005年是1286.1万人,2006年是1333.1万人,2007年是1388.1万人(资料来源:2004~2006年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等)。结合表3和北京市的城镇居民人口数据,可以计算出北京城镇居民每年在住房上的总支出情况。
二、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
1.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能力分析
城镇居民年购房支出总额是城镇居民在购房时一次性交纳的购房款金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购房的首付款。年归还房贷的总额是指每年用于归还已购住房的按揭贷款金额,这个支出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消费者可以在购房时贷款的比例和金额。以上两项支出相结合,决定了消费者在住房方面的购买能力。
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交纳的首付款总额为267.35亿元,平均每月新增的归还房贷的总额为3.26亿元。根据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相关规定,我们在计算时将按揭贷款的期限定为20年。按照商业贷款2007年7月21日利率下限,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在购房时可以承担的贷款比例为61.77%,贷款金额为431.91亿元。也就是说,人们在购房时的首付款为267.35亿元,首付比例为38.23%,实际的总消费金额为699.26亿元。这里包括购买新建商品住宅、二手房和经济适用房等的总金额。
2.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价格—数量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购买住房的总消费金额为699.26亿元人民币。在这个总金额下,住房的价格越高可以买到的总面积越小,反之,价格越低可以买到的总面积越大。表5列举若干数据反映了价格—面积的关系。
2007年北京市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为1731.5万平方米,销售额为1846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商品住宅总体均价为10661元/平方米。如果城镇居民全年的购房消费金额全部按照这个价格购买商品住宅,可以购买到的面积为655.9万平方米,只占到商品住宅总销售面积的三分之一。
3.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在一定的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每一种价格下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到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曲线。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未来三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
1.2008~201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分析
2004年至2007年的人均年购房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738%。基于中国经济多年来增长又好又快的现实和中央对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预期,相信人们的收入将会不断地提高,同时人们用于住房的消费支出也将逐步提高。这里假设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人均购房支出增长率为15%,略大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那么2008年至2010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年购房支出分别为:2215元、2547元、2929元。
关于城镇人口增长方面,最近几年来北京的城市化率都是以7%以上的增速提高,到2007年底高达85%(城市化率根据北京统计年鉴中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数计算)。北京市的常住人口近年也增加很快,2007年底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633万人,比2006年末增加52万人,是2001年以来人口增加最多的一年。这种增长速度是中国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所致,同时也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紧密关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在2020年前将把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同时北京市已经进入城市化阶段的中、后期,所以未来几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应该会有一个放缓。这里假设2008年的未来增长率为2%、2009年和2010年城镇人口的增长率为每年1%,则2008年至2010年的城镇人口数分别为:1416万人、1430万人和1444万人。
表6是结合年人均购房支出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的假设,得出的2008年到2010年的城镇居民年购房支出总额。
未来三年中购房的按揭贷款我们仍采用2007年的贷款比例61.77%,结合以上数据计算出相应的贷款金额和需要新增的人均还贷能力。
从表7的数据看到,人均年还贷所需的增长很高,这意味着此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的比例也将增多。
2.2008~2010年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
根据表7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2008年到2010年每年的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价格—面积关系,表8~表10表明了这种价格—面积关系。
以2008年为例,如果从满足北京市城镇居民购买能力的角度考虑,房屋的均价在10937元/平方米时(比2007年的北京市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略高),仅能购买750万平方米,如果要买到1000万平方米的住房,那么房屋的均价只能是8203元/平方米。
3.2008~2010年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曲线
北京市2008年上半年的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略低于2007年同期,消费支出增长7988元人民币,同期增长7.5%,总支出10702元人民币,增长—4.0%。其中购房与建房支出267元,增长—81.7%。购买支出的大幅度下降与房价的居高不下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涨的房价降低了购买能力,抑制了对于住房的需求。从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以上在分析时所采用的关于支出增长率的假设都是相对乐观的,实际的需求要低于这个假设。
四、结语
通过总结近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在购买住宅上的支出和需求情况,并分析了2008年到2010年对于住宅的需求。表11显示了北京市2004年至2007年的商品住宅销售数据。我们看到,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和实际市场销售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2008年北京市上半年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比2007年又有所增长,而销售面积为349.3万平方米,仅为2007年的50%。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作为住房的供应者,即房地产商来说当然希望房价越高越好,但究竟房价应该如何制订是与其所希望的销售数量相对应的。上面的分析已经清楚地表明,仅从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考虑,根本无法支撑如此高的房价和销售面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对于未来房价的非理性预期造成了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的大量增加,这也是造成供需矛盾并使得房价在短期内飞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住房问题关系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的住房问题就要持续地增加人们的收入,并且保持合理的市场住房价格。
为稳定市场住房价格,抑制商品房的投机行为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果再合理有效地完善有关房地产的相关信息、数据统计系统,解决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有关各方都能及时、全面、有效地了解相关信息,清楚地认识市场的有效需求情况,从而正确地引导市场预期,就能够真正使房价回归理性,使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一、携带手续:
1、一般居民:本人携带户口薄(首页+本人页)和二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一份(18岁以下无身份证者携带户口薄复印件即可),中国工商银行(印有“个人结算户”字样)存折本首页(印有账号和户名页)复印件一份。
2、低保户、残疾人(I、Ⅱ级):除携带一般居民手续,还需携带近期低保、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年满18周岁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除携带一般居民手续,还需携带《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二、居民携带以上证件到延安南路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城区清华街18号)居民保险办理窗口,填写《长治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家庭成员参保登记表》和《长治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划款授权和承诺书》。
三、根据工作人员要求,提前将相应缴费金额,存入工行存折本内。等待银行划款期(市医保中心与工商银行联网扣费,根据信息录入的先后分批扣费,一般为信息录入审核后两周左右)过后,核对本人工商存折账户扣费情况。
四、扣费成功的居民,到延安南路街道服务大厅居民保险办理窗口开据缴费收据,即办理成功。扣费失败的居民,进入现金缴费程序,现场缴费确认,并领取缴费收据,即办理成功。
五、以上办理流程为2012年以前办理居民医保资料情况,因2012年后实行“一卡通”政策,新的政策于2012年7月下发后会有部分变动,按变动后执行。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理注意事项
一、参保条件:
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缴费标准:
(一)普通居民:学生儿童50元(基本保险20元,补充保险30元);成年人170元(基本保险120元,补充保险50元)。
(二)低保户:学生儿童30元(基本保险0元,补充保险30元);成年人90元(基本保险40元,补充保险50元);60周岁以上老人(基本保险0元,补充保险50元)。
(三)I、Ⅱ级重度残疾人:学生儿童30元(基本保险0元,补充保险30元);成年人50元(基本保险0元,补充保险50元)。
三、每一办理及缴费时间只有三个月,具体时间请广大居民注意收看电视字幕及各小区张贴的通知,逾期未前来办理登记或缴费手续者,无法补办,本缴费也无法享受居民医保待遇,只能到下一规定缴费月份再行办理。
四、属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员(I级、Ⅱ级残疾)在每一个缴费,需在规定缴费月份携带近期低保、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到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居民保险办理窗口审核,逾期未前来审核会造成未缴费或缴费失败等情况,致使本人在本缴费无法享受居民医保待遇。
五、使用职工医保卡或工行存折缴费代扣的居民,需在每一规定缴费月份核对扣费情况,出现扣费失败的在规定缴费月份到街道服务大厅居民保险办理窗口登记核对失败原因并补缴现金,逾期未登记核对致使缴费失败的,无法补缴,本缴费也无法享受居民医保待遇,只能到下一规定缴费月份再行办理。
六、本人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发生变更时,请及时到街道服务大厅居民保险办理窗口填写《长治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信息变更登记表》并携带变更信息的相关资料。
七、支付比例:三级医院60%,二级医院70%,一级医院75%,社区卫生中心80%。
八、只有出现“人员死亡”情况才能办理居民医保注销手续,办理时需提供死亡证明。
众所周知,如果自己有工作的,单位需要为自己购买医保,负责自己的医保报销。如果是居民的,也可以自己购买医保。那么,职工医保转居民医保怎么办理呢?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办理职工医保转居民医保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须先办理职工医保停保手续。与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辞职后,已由单位经办人员为其办理了停保的,可直接申请参加居民医保。如果原来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的,则由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张,到社保局业务分厅相应的城区部办理停保手续。
2、要到所居住社区办理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参保时需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缴费时可以选择在社区刷卡(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或是持社区打印的缴费通知书到银行网点缴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如,柳州市居民医保成年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140元/年。参保人员缴费后就可在社区直接领取医疗保险证了。
由于居民医保不设个人账户,在暂停职工医疗保险后,原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暂时被冻结,期间不能在医院门诊或药店刷卡,卡中余额也不能使用。当参保人员再次进入用人单位时,可由用人单位经办人员为其办理居民医保退保和恢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手续,继续参保缴费后,原被冻结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在待遇等待期过后仍可继续使用。在职工医保生效之前,参保人员可继续享受居民医保待遇。职工医保生效后,居民医保自动退保。
二、医保报销流程如何?
1、一般使用医保卡直接住院的,可以直接划账,在住院前到医保窗口(医院专门开的一个)将医保卡放那里。出院结算的时候已经报销了,只要支付个人部分就可以了。医院也是定点的,这个要确认一下。
2、如果忘记携带医保卡,就声明没带,然后到医院的医保办公室询问,即把医保卡抵押在那里,先自费,然后再根据人家给出的意见来走报销流程。
3、其中报销有起付标准,各个地方不同。药品不同,诊疗手段不同,报销比例不同,有些给全报,有些按比例报,有些不给报。
以上就是有关如何办理职工医保转居民医保,医保报销流程如何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帮您解决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的劳动纠纷非常的复杂,如果需要走诉讼程序,建议最好事先咨询相关的劳动法专家律师,以少走弯路,更好地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三、医疗保险的范围
随着北京经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 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居民消费结构在这二十几年间也有了显著变化。恩格尔系数2007年为32.2%, 比1990年降低了22%, 说明人们除了用于日常食品开支外, 收入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被用于其他消费支出和投资。改革开放至今, 北京居民家庭的投资渠道和品种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从最简单的银行储蓄, 发展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基金等金融投资, 并进入房地产、教育、健康等领域进行投资, 居民投资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在近年居民消费结构中, 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正在逐年加大, 2007年教育支出为877元, 占消费支出的5.72%, 与1991年相比支出增加841元, 所占比重提高了3.7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居民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 更多的人逐渐认识到, 要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 教育最关键;对教育的投入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 而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通过接受各种教育, 可有效提高家庭成员的知识素养,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最终改善和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可见教育投资已成为家庭投资的一个重点内容,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北京市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教育支出均有了很大提高。1991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北京市GDP年均增速为18.85%,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为16.43%, 而居民教育支出的年均增速为24.25%, 居民教育支出的增长速率明显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也快于北京市GDP的增长。居民进行教育投资, 直接表现为受教育者的不断增加, 而这反过来又会刺激人们对教育更大的投入。2007年全市各类学生在校人数3195763人, 同比增长9.8%;全市各类学校招生人数927144人, 同比增长8.8%;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结业人数达到了2585068人次。由于已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和体系, 目前北京市每年参加各类成人培训的市民据统计已超过30%, 达750万人次。随着北京居民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的提高, 北京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绝对规模在不断增大, 子女教育投资已成为居民家庭的一项重要基本开支。从统计数据看, 2007年北京居民家庭人均教育费用为877元, 其中成人教育费和培训班费用为283元, 只占教育费用的32.27%, 不占主体地位。这说明尽管就业竞争加剧,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很快, 但仍不是居民教育投资的主体, 目前北京居民教育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育投资印证了持续至今的“高考热”、“培训热”、“证书热”和“出国留学热”等所产生的效应, 导致了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以说, 北京教育投资市场前景广阔。
二、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经济发展和收入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居民的生活水平。2007年北京GDP为9353.3亿元, 比2000年提高了三倍;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89元, 是1997年的2.8倍。家庭教育投资规模的大小, 主要由家庭可支配收入多少来决定, 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为家庭教育投资和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 社会就业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市场经济下, 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为了职位晋升和满足自己求职的个性化需求, 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也都开始接受再教育, 于是高学历和职业培训成为人们求职的重要途径。可以说社会就业状况对居民家庭教育投资有很大的影响, 就业形势的严峻也促使居民家庭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目前北京居民家庭面对就业主要有两重压力, 一是居民面临失业的压力。对于企业职工面临失业的现实, 居民不得不加强自身建设, 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和成人教育来提升自身素质, 以适应工作需要。2007年北京职业技能培训人员总量已达88.2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了68.97%。二是居民家庭子女面临就业的压力。目前北京是全国拥有实力最强的大学和好大学最多的地区, 良好的教育环境吸引了众多学子。北京也是近年高校扩招最多的地区, 由此导致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也相应扩张, 如2006年北京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为17.5万人, 比2003年增加7.1万人。北京高校毕业生择业意愿多集中在北京市, 而作为首都, 北京又对外地高校毕业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些都导致北京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北京居民直接感受到了这种就业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对子女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进而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并不遗余力地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 以提高子女就业的竞争力。
3. 传统文化和社会文明程度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从历代王朝的科考制度, 到现代的高考、读研、留学等各种考试, 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尊重从未改变过。作为历史古都和文化名城, 北京是政治人物和文化名流云集之地, 传统文化思想更是根深蒂固。教育与政治的长期结合, 使人们非常看重知识的力量, 甚至把读书看作是提高身份和地位的重要途径或唯一途径。对北京居民来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强烈愿望。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文艺、体育、奥数、英语等等各类兴趣班和特色班的训练。可以说, 家庭对教育的偏好决定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方向。另外, 家长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不同, 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力度也不同, 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越高, 对教育的需求就越高。对大多数北京居民家庭来说, 对子女教育的投资不是为了从投资中得到货币回报, 而纯粹是一种利他行为。家长只是期望子女未来能提高生活质量, 并期望从子女的成就中获得好名声。
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也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的发展能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而社会文明的进步又会要求进一步发展教育来支撑社会文明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故要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居民家庭教育的投资就显得非常重要。北京是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和人才中心, 近年来通过市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加大了对居民的文化教育投入, 提高了本市居民的文化素质,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 向世界展示了北京良好的社会文明形象和北京居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到2007年底, 北京市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1年, 新增劳动力平均接受教育年限为14年, 指标上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2005年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结果, 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58.5%, 年均增长9.6%。这说明近年北京人口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 高学历人口比重不断加大, 人口文化素质继续得到提高。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同时也促进了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4. 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在教育费用上实施的是政府和居民家庭共同承担的机制, 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居民家庭的教育投资。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越多, 居民所承担的教育投入就可能相应地减少;反之, 可能就会加大居民教育投入的负担。虽然政府承担了义务教育费用, 但对于在教育投资中费用最高的非义务教育, 政府却没有足够的投入, 基本上都是由居民家庭自己承担。从近年北京市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看, 虽然已从2001年的2.55%提高到了2007年的3.14%, 但与4%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说明北京市对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由于政府的投入不足, 居民只得自行承担家庭成员大部分的教育费用, 以满足自身的教育需求。
三、模型预测分析
为深入分析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 需建立有关家庭教育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教育经费等相关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模型中的数据均来自1992~2008年的《北京统计年鉴》。从模型的统计检验结果看, 方程中的可决系数大于90%, 说明趋势线与样本观测值拟合的很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t检验通过, 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大小等确实都是我市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F检验通过, 说明模型的总体效果是显著的。另外从计量检验结果看, 均通过了检验, 说明该模型是可用于预测的。指标预测结果如表所示。
考虑到2001年~2007年, 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1.3%, 政府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9.52%, 则预计2008年居民家庭教育投资为910.02元, 2009年将达到825.86元左右, 总体比上年会有所减少。这是因为, 随着目前政府更加关注教育, 今后几年政府财政将会加大教育经费的比重, 各项政策和措施如控制解决各类学校乱收费问题和举办各种辅导班以减轻学生负担等都会陆续出台, 像书本费和伙食费等居民在子女基础教育投资中所要支出的一些费用都将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减轻居民家庭在教育投入上的负担。而且, 对于大多数居民家庭来说, 在教育投资的整个过程中, 其子女的学杂费、伙食费, 甚至择校费和各种兴趣班费用等仍是居民教育投入中的最大部分。实际上, 北京居民教育投资从1996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保持增长态势, 投资的绝对规模在扩大, 而仅在2005年和2007年出现过负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当年北京市加大了对教育乱收费的督察和免收城八区公办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
尽管如此, 由于这些年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而且随着今后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和就业竞争的加剧以及高等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和留学热的持续升温, 从长远看, 今后北京居民家庭教育的投资还会逐渐提高。
四、政策建议
1. 扩大政府教育投入, 强化政府的教育发展职责
政府要改革现行的教育费用分担机制, 强化政府的教育职责, 确保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占据应有的比重, 并在政策上引导教育内需和激发居民家庭的教育投资积极性的同时, 切实减轻居民家庭教育的投入负担。
2. 合理规划, 提高居民教育投资的风险意识
要做好教育投资的合理规划, 充分考虑预期目标和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不能只考虑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 而忽视教育投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要提高居民的教育投资风险意识, 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率, 尽可能降低个人和家庭在未来可能遭受的投资失败的风险。
3. 注重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 提高教育投资质量
在做子女教育投资的同时, 家长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这既可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 也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子女的真正需求, 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和无效投资等现象, 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同时也可避免只注重智能教育, 而忽视对孩子基本生活习惯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培养, 造成“高分低能”现象。
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是培养造就各类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途径。北京市应加大财政投入, 促进社区教育和企业教育的广泛开展, 扶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提高成人培训参与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统计年鉴, 1992~2008, 中国统计出版社
[2]兰君:关于家庭教育投资的理性思考, 统计与决策, 2002年第8期
[3]邬移生: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现代企业教育, 2007年第12期
[4]马巾英:现代家庭教育消费投资效应的几点思考, 消费经济, 2008年第24卷第1期
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布了“2010北京社会经济生活指数”报告(后简称报告),这也是其连续第五年发布。
“尽管北京市城镇居民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幸福满意指数连续几年维持在72~75,但在今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一指数,仅高于2007年的72.44,为73.3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阮敬告诉《北京科技报》,此次幸福指数所涵盖的五个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收入水平。被调查者中有18.87%和51.91%的人表示生活得很幸福或比较幸福,21.92%的人表示幸福程度一般,生活不幸福的人占6.43%,0.87%的人觉得自己很不幸福。
阮敬认为,居民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造成的。近三年来,居民对于收入水平满意度连续几年维持在较低水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已扩大到15倍,跃居世界之首。“同时,再加上物价、房价的不断增长,以及百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北京居民幸福感降低。”
“除此之外,职业因素也是造成北京居民幸福感过低的另一原因。”阮敬说,此次北京城镇居民的调查职业包括:公务员、个体劳动者、事业单位、农民、企业蓝领、企业白领、教育界人士、自由职业者。其中,事业单位职工的幸福感最高为74.30,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待遇和工资水平都很稳定,生活保障性强,这类人群并不太会担心失业并且在社会上拥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幸福感就会高。而自由职业者最低只有71.40,这类人群社会资源占有率偏低,但他们中有很多是为了追求个人价值从而成为自由职业者,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实现其价值,相对于其他阶层就会不那么幸福。
从国外来看,以新加坡为例,其政府就非常重视控制贫富差距,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同时不遗余力地打造了独特的“劳、资、政”三方的和谐关系。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长期以来都由内阁的资深部长担任,任何关于员工薪金与福,包括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政府都会主动寻求职总和全国雇主联合会的意见。所幸,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被视作很重要的一环。
在此次报告的体系中,记者发现还有廉政感知指数这一项。
“廉政与居民息息相关。”阮敬告诉记者,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许多事情,都可能碰到廉政问题,比如公款吃喝、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利、工作中相互推诿踢皮球。并且在中国,民众对政府廉政状况的评价最能反映党风政风状况和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廉政建设最需要听到的声音。
于是此次廉政感知指数被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廉政建设类指数为54.05,反映民众对政府在廉政建设方面的主观评价,尽管与2009年(50.67)相比,有所提高。但该指数在所有指数中分值仍是最低,说明民众对政府廉政建设工作的满意度最低。其中,民众认为各级干部廉政自觉性较差,评分仅为52.75;政府对腐败现象的防范力度也不太够,评分仅为55.34。
廉政治理类指数为55.07 ,反映民众对政府惩治腐败行为力度的认可程度。与2009年(56.29)相比,评价有所下降。说明民众认为政府惩治腐败的力度还不够。廉政信心类指数为60.64 ,反映民众对政府未来廉政状况的信心。这一指数是所有类指数中最高的,说明民众对政府未来的廉政工作抱有一定的信心,但信心仍不足。
此外,阮敬告诉记者,居民对于不廉洁信息来源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通过本人遇到变为通过媒体报道,其所占比例为44.4%,与前三年相比,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涉黑护黑、生活作风腐化、贪污挪用公款、官官相护等不良现象,民众主要是通过媒体得知。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2010年的重庆打黑纪录。与前三年相比,2010年的调查问卷中,特意加上了“涉黑护黑”这一选项。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把涉黑护黑视作危害社会最严重的不廉洁现象。
专家组在调查中还发现,导致不廉洁现象的产生原因也发生了变化。在前三年的调查中,产生不廉洁现象的最主要原因,都是“缺乏外部监督”。2010年的调查显示,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工作人员廉政自觉性不够,社会环境恶劣,是产生不廉洁现象的前三项原因。
在此次调查中尽管居民的幸福感和廉政感知都有所下降,但是居民的安全感却有所上升。
调查显示,2010年有6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感觉很安全或比较安全,相比2009年,这一比例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比2008年的60%提高了5个百分点,表示很不安全或不太安全的仅占7.3%,表明近几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总体安全感较高并在提升。
“提高的原因在于居民对交通安全的评价在提升。”此次报告总安全组的负责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张玉春告诉记者,由于政府在2010年加大了酒驾行为的惩治力度,交通状况继续改善,交通安全有所提高。报告显示,2010年居民对北京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价有所提高,5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安全或很安全。
户口迁出:
1,A,未婚人员:
(1)本人身份证户口卡原件复印件
(2)如果代办,则需要手写一份《授权委托书》
(3)受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4)到南山民政局填写一张申请单
->
2,A,未婚人员:
(1)《未婚证明》原件复印件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主页复印件加盖公章或人事章)
B,已婚人员:
(1)全家户口本原件复印件(都要户主页及本人页)
(2)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3)女方最近三个月内的查环查孕单(区级以上医院)原件复印件
(4)全家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如小孩没有则不需要)
3,A,未婚人员:
(1)身份证原件
(2)户口本原件
(3)《未婚证明》原件(所有材料不需要复印件)
B,已婚人员:
(1)全家身份证原件(小孩没有则不需要)
(2)全家户口本原件(如是集体户则需要首页复印件加盖公章或人事章)
(3)女方查环查孕单原件
(4)结婚证原件
办理完成。
户口迁入:
1,2,去居住地社区窗口登记核对全家信息。(这个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你要去窗口问清楚你的情况需要做哪些登记。)
3,A,未婚人员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户口本原件复印件(如是集体户则需要首页复印件加盖公章或人事章)
(3)如是女生,则需查环查孕单原件复印件
B,已婚人员:
(1)全家身份证原件(小孩没有则不需要)
(2)全家户口本原件(如是集体户则需要首页复印件加盖公章或人事章)
(3)女方查环查孕单原件(复印件)
(4)结
4,办理完成。
一、保障对象
我县农村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80元的,都有权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简称农村低保)。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家庭和人员不予纳入农村低保
1、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380元的;
2、有劳动能力,但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3、子女有赡养能力的;
4、子女择校上学或子女大额投资进行专业培训的;
5、拒绝调查人员入户调查的;
6、户口在本地、但在外地居住满一年(含一年)以上的;
7、拒绝提供外出务工收入情况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家庭和人员取消农村低保待遇
1、连续6个月未支取低保金的;
2、未按规定参加年审的;
3、家庭成员应该分户或出嫁的。
四、需提供的申请材料
1、户主个人书面申请书;
2、申请人户口薄、身份证和家庭成员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材料;
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残疾证、重病诊断书等);
5、涉农补贴一卡通复印件(邮政银行);
6、县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五、办事流程
关键词:ELES模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三、结论及建议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发展和进步,北京市城镇居民从满足衣、食、住的基本消费需求逐步地追求于文教娛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非基本的消费商品和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变得高质量化、多元化,北京市政府和居民面对消费市场转型、消费结构优化等政策时,要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和解决措施,对其他特大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居民消费健康发展。商品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很大,居民的八大消费中大部分已成为生活必需品,食品、房价、交通通讯等商品的价格波动会导致居民消费成本增加,进而使消费意愿降低,阻碍行业的发展。从宏观经济角度上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是保证居民健康消费、企业正常经营、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消费市场。随着居民的收入增加,居民对消费品的偏好和要求也随之变化,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消费市场的稳定性、消费渠道的完善程度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消费市场利用各种促销手段和消费者心理进行不合理的消费活动、消费者因缺乏消费意识经常受到欺骗。为了建立良好的消费市场,政府需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市场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保证消费者消费的合法权益下加大刺激商场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保持良好而稳定发展的消费市场。
(三)提升商品和服务品质,增强消费吸引力。拓展品牌引进渠道、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把北京打造为繁荣的首都消费市场;引导具有中国特色特色产品和服务的聚集,增强消费影响力,进而加大特色产品国外消费者的吸引力;促进商贸与金融、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扩大金融、旅游、休闲等消费业态,鼓励各行业经营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导现代消费模式,共同开发消费市场。北京市作为国际商贸中心,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品牌、引导特色服务聚集,使北京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消费市场。
(四)完善各类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观念。教育、娱乐和医疗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达到规定目标的城市很少,只有少数发展较好的城市才能做到。从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居民在文教娱乐、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消费逐渐从高档消费品转向生活必需品,这说明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较好,还有上升的空间。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加强城镇娱乐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保障体系、提高消费者消费观念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LluchC.TheExtendedLinearExpenditureSystem[J].Euro pean
EconomicReview,1973,4(1):21-23
[2] 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4):100-106
[3] 徐洪水.基于ELES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9(10):21-24
【北京市居民证件办理】推荐阅读:
北京市非居民供热合同04-22
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表03-16
关于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社会调查报告10-20
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事项须知09-14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申请办理细则03-24
北京社保办理流程07-13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理北京户口流程05-27
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办理流程01-28
办理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工作流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