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案(精选7篇)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
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A、他读
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
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
了。)
3、女生齐读。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
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那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斟酌的多投入啊,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贾岛。)(4)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
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是啊,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
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开始练读)。
2、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
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3、之后,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了韩愈,贾岛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下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4、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
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5、贾岛真是拿不定主意了,同学们,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
(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6、那我们来看书中韩愈是怎么说的?
(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7、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 韩愈解疑)
(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这里要表演吗?》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贾岛骑坐毛驴斟酌文字的时候,同学们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同学们,现在你有什么要对贾岛说的吗?
(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此时,就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2、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3、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七、总结课文。
1、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吗?
(A、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B、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C、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让好朋友也来学习贾岛的精神。)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
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文献摘录:
题李凝幽居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一、课前游戏热身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板书“东西”)
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
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这里“小东西”是指?
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
生:(zhen)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酒壶。(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
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板书“酌”)
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
生:喝酒,饮酒。
师:原来,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 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
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
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 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
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 “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
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让我们一起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学生齐读)
三、初读课文,生字检查
1、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赋予了推敲这样的含义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了解推敲的由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注意适当合理地停顿。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
( 课件 出示 : 尚 驴 妥 醒 闯 貌 韩 簇 恕 辆 )
师 :这些生字,老师还没教,有人敢试着认一认吗 ?
( 学生齐读 )
2 . 师:看样子,读生字难不住你们。下面看词语 。
课件出示 :
① 和尚 即兴 吟哦 斟酌 冲撞
② 簇拥 避让 兴致 思索 宽恕
师 :这次,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边读边想象。看看脑中会想起什么,自个儿先读读。师 :谁来读第一组词语 ? 齐读你看到了谁呀? (教师相机板书 :贾岛)
师 :那么,谁来读第二组呢?齐读你又看到了谁?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板书:韩愈 )
四、人物拓展
1、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阅读课文,你对贾岛有哪些了解?(出示贾岛的资料,苦吟诗人)
2、韩愈
五、初读课文
1、那么这两位诗人谁是课文的主人公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完成屏幕上的题目,并思考每一道题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些段落
2、课件出示 : 读课文填空
① 贾岛去拜访 ,不巧的是(),便写了()。
② 他对诗句中究竟是用()还是用()犹豫不决,甚至在大街上(),结果冲撞了() 。③ ()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字好。
3 、师 :把这三小题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家自个儿读读。待会儿比比谁能不看大屏幕就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就能把课文读短,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六、精读段1、2
1、了解了故事的大概以后,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味。刚才了解人物生平时,我们就已经发现,贾岛因为早年家中贫困,迫于生活困苦,出家当了和尚,真是由于与韩愈的相遇才使得他还了俗,当了诗人,那么这件事的起因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生交流,相机板书:访友不遇,触景作诗。
贾岛根据访友经历,写下了一首什么诗?生:《题李凝幽居》
师:(板书《题李凝幽居》)“幽居”是怎样的居所呢?请你再读课文,标出有关“幽居”的句子。
(学生读书,标画句子)
生: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说明李凝的家很偏僻.不好找。可能在大山深处。
生: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说明周围很静。
师:贾岛敲朋友的家门会怎样敲?小鸟睡得如何啊?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轻轻的敲门声就能惊醒睡得很沉、很香的小鸟,说明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
师:我们从《题李凝幽居》的第一句诗来看一看。(出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这就是李凝家的周围环境,请你读一读,有什么体会?
生:李凝家周围邻居很少.很荒凉。
生:去李凝家的路上长满了草。说明很少有人走动。
师:这样一个偏僻的,宁静的地方就被称为“幽居”。《题李凝幽居》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写李凝幽静的居所。现在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入到读书中去呢?请自由练习。 (生自由练,指名读)
七、精读段3
师:贾岛访友不遇.触景生情.即兴写成了一首小诗,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
师:(出示: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体会贾岛此时的心情。
生:贾岛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用哪个字好。
生:贾岛苦苦思索。
师:你能读出贾岛犹豫不决的心情吗?(生渎)
师:如果你写完文章,交给老师后,是不是还想着文章中的司句吗?
生:想的时候不多。
师:贾岛却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你从这个地方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能把诗写得押韵合辙就已经不错了,却还要为一个字苦苦思索。他是怎样思考的呢?请你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谁来演一演贾岛。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眯着眼,做着“推敲”的动作)
师:大家看他有没有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演出来呢?
生:他做了推敲的动作。但是没有“吟哦”。
师:你能来演一演吗?
(这位学生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一边念着“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走来)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同学们注意,贾岛在“吟哦”,声音能不能这样大呢?请你再演一演。 (学生这次声音低下来,表演得逐渐到位)
师:大家想不想演一演?那大家来演长安城的人。大家看到这比比划划、念念有词的贾岛,你会怎么做呢?
(生做笑状)
师:(对演贾岛的同学)贾岛,你已经进长安城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长安城的人都笑话你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怎么都不知道呢?
生:我在专心想着诗里的一个字,其他的我都没注意。
师:谢谢你,请回。请大家也同到现实中来,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学生.你们笑话贾岛吗? 生:我们不会笑话他,反而应该佩服他。
师:你们佩服他什么呢?
生:他学习很专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他写文章很认真,一点不满意的地方都反复思考。
师:请大家带着佩服的感情再渎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在治学上严肃认真,专注沉迷。精益求精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他不是一次作诗一丝不苟,而是一生如此啊。(板书“苦吟诗人”)
师: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让我们一起渎这句诗。两句诗苦思了3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之后不禁眼泪长流啊。它饱含了作者多少心血和辛苦,寄托了作者多少希望和热情啊。
其实历史上,像贾岛一样的诗人还有很多,比如同时期的唐代诗人卢延让写的《苦吟》中这样写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捉摸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希望我们也像他们这样严谨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那么故事的另一个主角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冉来学习。
作业: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搜集有关推敲的小故事。
推敲
东西 贾岛:访友不遇触景作诗
一字斟酌 “苦吟诗人”
主备人:何跃琴 审核人:施艳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3.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温故预习】
一、读准文中生字词的发音,看清字形,再根据拼音写写词语:
贾岛为用词tuǒtiē( ),仔细斟酌(zhēnzhuó),用心tuīqiāo( ),不小心chuǎng( )进仪仗队,他lǐmào( )地向韩愈解释,请求宽恕(kuānshù)他的莽撞(mǎngzhuàng)。
二、查词典解释词语:
1.拜访:
2.即兴:
3.推敲
三、联系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斟酌(zhēnzhuó)( ) 宽恕(kuānshù)( )妥贴( )拜访( )思索( )
四、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三遍,读正确读流利。
五、认真读课文后填空: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们 朝诗人 的诗句:“ , 。”
2、从重点词可以感悟深刻的内容。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斟酌”的意思是 ;“斟酌”的内容是 ;
“斟酌”的结果是 。
3、学古诗要注意联系。本学期我们还学了贾岛的一首诗是 ,全文如下: , 。 , 。
【课堂讲练】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推和敲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推~~做动作,敲~~做动作,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对,可这就是奇怪了,怎么联系在了一起就变成了反复思考,反复捉摸呢?
不知道,不要紧,我们推敲课文以后就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新词语:
1.大家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检查预习作业的第一项。
2.出示本课中的一些词语,2分钟的熟记,准备默写。
3.昨天要求大家查词典的,你们都查了没?谁来说说?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一会儿老师还要问你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在思考诗歌中的用“敲”还是用“推”好时,不慎与韩愈的仪仗队撞在一起,韩愈得知原因后很感兴趣,并提出用“敲”字更好。后人就把写诗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四、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1.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你能背下来吗?
五、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请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看哪些人能独立分对。能介绍你分对的原因吗?
六、布置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句:“ , 。”
【课外作业】完成抄词本和第二教时的预习作业。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说出课后习题四的词语的区别。
2.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讲出这个故事。
3.能够说出故事的要素。
4.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讨论所填的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教师评价总结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主学习题:
1.哪些情境激发了贾岛的诗兴?
2.你认为在贾岛的诗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深夜的宁静?
3.推敲的结果怎么样呢?你同意韩愈的选择吗?
(二)教师相机指导,评价总结。
三、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
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热闹的长安大街上。
1.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
2.交流,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3.理解并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
5.评价表演(重点感受贾岛的全神贯注)
看到贾岛这样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6.再指名表演,引导下面的学生进入角色。
7.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8.引读
(1) 人们纷纷议论、嘲笑、讥讽……而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
(2) 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沉浸其中。他--
四、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
1.出示“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重点体会“竟然”和“闯”。
2.补充贾岛吟诗曾闯进仪仗队的故事。
3.你知道韩愈吗?谁来做个简单介绍。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现在你就是贾岛,你如何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呢?
6.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贾岛好容易才来到李凝家。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而贾岛也留下了一首诗。那到底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7.学习了解韩愈的观点。 你同意吗?
8.引导学生谈学习故事的感想。
9.小结,让学生齐读4-7自然段
五、补充诗句,尝试推敲
1.出示一组诗句,学生诵读,加强感受。
2.出示画面和文字: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学生讨论填写,说明理由。
3.总结。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们也许不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在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推敲,学会准确地表达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开拓视野
你还知道哪些推敲文字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课堂作业】
书后练习4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第9课
附参考【典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
二、检查复习情况
1、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归纳小标题的?
三、感悟贾岛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发展。要读懂故事,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朴实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因此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到7自然段,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这是个怎样的贾岛?
圈画出有关语句,写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我们按故事的顺序来说说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板书)
(一):即兴写诗
第 1 页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这是怎样的美景啊,相机出示图片。
(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引导评价:a、他读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了。)
女生齐读。
2、你能不能通过上文这些描述、这种情景,来说说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a、这是有情有义的人。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b、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故事中的贾岛受月夜美景的激发,即兴写了一首诗。)
师总结:贾岛月夜访好友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二):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同学们在故事的即兴写诗部分就有这么多感悟和发现,真不错。老师非常期待大家接下来的发现。
1、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
哪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第 2 页
(1)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那贾岛吟哦什么呢?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4)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3、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a、同桌分角色读,评议。
b、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他还说了些什么?
(生读书上句子:“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第 3 页
4、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
(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1)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2)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5、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 “韩愈”:我认为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马上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出示诗文、配乐范读)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6、那么你能通过贾岛斟酌字句和韩愈解疑的过程体会到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第 4 页 引导:a、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到底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b、从这里可以还看出贾岛是一个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诗人。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c、从他沉思的表情、反复做推敲的动作、低声吟哦看出他是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d、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四、走进贾岛
1、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2、看了贾岛的介绍,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预设(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3、同学们,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 “苦吟诗人”。
师:是的,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自由读—配乐二胡曲《听松》读—齐声读)
4、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五、感悟韩愈
1、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已经非常清晰,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韩愈。那么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2、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想想他说得是否有道理。
第 5 页
3、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发ao 比ui开口大,声音响亮)
4、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读韩愈的话
(指名读-齐读)
5、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引读最后一小节。……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六、拓展提高
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1、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说说用绿好在哪里。品一品,读一读
2、红杏枝头春意(旺、浓、闹)。《玉楼春》-------宋祁 说说用闹好在哪里。品一品,读一读
3、有位同学写了几句话,想请大家帮忙推敲一下。
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拿着标价牌在说:“六元一件,十元两件!(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举着标价牌在在大声吆喝:“六元一件,十元两件!”)
4、总结: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七、作业设计:
1、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小组合作,排演这个课本剧。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讲授、谈话、想象、演示、创造性作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复述故事。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古诗(课件出示:《泊船瓜洲》)还记得这首诗吗?这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家喻户晓,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大家知道这首诗中的哪一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斟酌后才决定的吗?对,就是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文学史上的名句,王安石千锤百炼炼字炼意,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再把这首千古名诗一起读一遍吧!(课件播放齐读录音)
2.看图画,猜诗句
接下来老师再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画,这幅画也和一首诗有关。请大家看图画,猜诗句。(课件出示图画。)师描述:请看,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寂,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是哪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呢?对,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课件出示诗句)
请大家读读这句诗,注意读准字音。那你们知道这首诗出自哪首古诗中吗?对,这句诗出自唐代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贾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呢?请丁丁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课件播放)老师搜集到了贾岛的一些著作。接下来请大家欣赏,首先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寻隐者不遇》,接下来欣赏《赴长江道中》,还有他的《剑客》《口号》。
在贾岛众多出色的作品中,这首《题李凝幽居》最具有代表性。请大家一起再来欣赏这首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朗诵)
古诗的意境多美啊。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古诗时说过学好一首古诗必须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贾岛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吗?请大家看下面一段资料来了解吧!
(课件出示文字和朗读读音)
原来这首千古名诗是这样得来的。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每一句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首诗是贾岛最有名的代表作吗?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想不想知道当时都发生了什么呢,一起来欣赏视频吧。
(课件播放故事视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文章的题目就是“推敲”。
(课件出示板书:推敲)让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该怎么办呢?对,我们可以采取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向别人请教等方法自学,现在请大家开始自由朗读课文吧。
(课件播放自由朗读录音)
大家读好了吗?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生词)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看谁读的又快又准!请你们和同桌再来互相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大家读得可真认真,请冬冬带着大家齐读一遍这些词语。(课件播放冬冬读词)你们读的真棒啊!请你们来理解一下这几个词语的含义。(课件出示词语,边出示词语边出示含义)
2.了解作者
文章中还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就是韩愈。请冬冬给我们把她搜集到的韩愈的资料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简介韩愈)老师还搜集到了一些韩愈的名言和古诗、著作,请大家欣赏。(课件播放)看了这些,我想同学们对韩愈这位大文学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刚才的检查和学习,我相信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又有所提高了。
(三)再读课文,了解过程
现在我请我们的学习伙伴冬冬丁丁合作给我们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大家要认真听啊!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那么这篇文章讲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了发生在唐朝。那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完成下边的填空。(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图画)
请大家看,图上是谁?在干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有的同学说了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请大家再想一想: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看看文章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课件出示第二段)。那么这一段中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贾岛在认真专注的思索呢?
(课件播放学生录音)。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一段从神态、语言、动作上对贾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描写人物的习作中也能学会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各方面来描写,这样就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现在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来朗读这一段吧。(课件播放读书录音)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骑着毛驴认真思索的贾岛。那么,这一段告诉我们这时候贾岛当时正在反复斟酌。(课件出示板书)
就在他冥思苦想、反复斟酌的时候,韩愈的队伍“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却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队伍里。这时候的大名鼎鼎的韩愈有什么反应,他和贾岛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自由朗读课文3至8自然段,想想事情的经过,并体会他们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有的同学说了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和老师一起分角色来朗读他们的对话吧。老师读韩愈的话,你们读贾岛的话。(课件出示3——8段,分角色朗读录音)
读的真不错,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韩愈最后决定用“敲”字。那你们知道韩愈为什么最后决定要用“敲”这个字,而不是“推”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能会有那些理由。
(课件播放理由)说得真不错,你们想不想知道韩愈当时是怎么说的呢,老师找到了韩愈的一番解释,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韩愈原话)
那么我们刚才学习的这一部分讲的就是(课件出示板书—韩愈解疑)
那么贾岛听了韩愈的解释,有什么反应呢?文章最后一段向我们讲述了故事的结局。(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并相机出示板书—确定用“敲”)请大家齐读一遍。
让我们再来欣赏这首《题李凝幽居》,体会韩愈的用词巧妙吧。欣赏了这首诗,请大家再来齐读一遍。
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课件出示词语含义)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对文章中的两个主人公有什么看法呢?他们都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和同桌讨论讨论吧。我请一位同学说说。(课件播放录音)是啊,他们俩都是善于思考,认真求学的大文学家,希望同学们要多学习他们的精神。
——寺坪镇龙姑庙小学教师:刘迎粉
一、说教材
《推敲》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课文题目是“推敲”,这其实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点”,教学中我适时鼓励学生自我推敲,学习文本,并设计有关的推敲训练,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体验推敲的快乐,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推敲的涵义,学会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教学重点
会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说教法
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
三、说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和学生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推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更是贾岛做事专注,刻苦钻研的精神体现,从而产生敬佩与学习的感情。
(一)、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写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郊外”说明李凝的家离长安城较远、“拜访”是访问的意思,但包含了对被访问者的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此处的“拜访”可以看出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和“访问”做比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长时间,“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看出他不熟悉这条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由此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摸”可不可以换成“找”,为什么?“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丽景色使贾岛触景生情,写下《题李凝幽居》。同时,这句话写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静,和诗题中的幽居呼应,这句话也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所描绘的情境,可以结合课文50页的插图来理解。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柔美、和谐。穿着僧衣悄悄地敲门的正是贾岛。门前有颗树,树上栖居着正在沉睡着的小鸟,山上万籁俱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小鸟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均可以看出贾岛很尊重朋友。
第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部分。写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即兴”可以结合上文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过程来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此处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妥帖”可以换成“合适、恰当”联系“不够妥帖”和“更恰当些”可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追求准确、传神、完美的创作态度。“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句话是课文49页插图的内容,“吟哦”是吟咏的意思,也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演示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动作”的情景,感受贾岛为了斟酌字句已经完全沉浸到诗的意境中,简直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后面一句话些行人的反映,更衬托出贾岛的一丝不苟。
第四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写冲闯仪仗,请求宽恕。第四自然段写到了韩愈,对韩愈做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仪仗队,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场面,很壮观,人也很多,通过“簇拥”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而这时韩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时仪仗队是何等微风,何等声势,通过“行人车辆纷纷避让”可以看出来。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五六自然段是贾岛和韩愈的对话。第五自然段韩愈的问话含有责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贾岛的回答,“无意间”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冲撞,“大驾、您”可以看出贾岛对韩愈非常尊敬,“求您宽恕”可以看出贾岛的态度非常诚恳。
第七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部分。写韩愈表态,贾岛赞同。因为“韩愈是很有名的诗人”,所以会“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后面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二)、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1)各自练讲。(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用“即使„„也„„”造句
五、小结
刘晓凤
【教材分析】
《推敲》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九课课文,本单元是故事集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各种小故事充满着兴趣。文中人物故事学生并不陌生,在语文学习中,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难点就在于理解“推敲”的含义、体会并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敲,尚,睡,驴,妥,街,闯,貌”8个生字,注意“貌”字和“睡”字的书写笔顺,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认不写。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妥帖,吟哦,斟酌”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小故事。
3、通过揣摩词句的方式把握人物特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揣摩词句的方式把握人物特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时】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语言文字具有非凡的魅力,诗人辈出!知道有个叫贾岛的诗人吗?我们曾经学过贾岛哪些诗句?
预设: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师出示《题李凝幽居》课件出示
题 李 凝 幽 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齐读古诗
过渡: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他的优点在哪儿?)预设生:敲衬托出月色的安静
生:这首诗既写了周围的景色,也写了动作。
教师过渡: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了。可是贾岛却并不满意。
这其中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课前也进行了预习,你有没有不理解的问题或很想与同学老师交流的问题?生质疑。
生:谁在质疑?这个问题通过预习你们解决了吗?是谁?---贾岛。师评:真会读书,课前解决了的问题,课上我们就不探讨了。生:为什么要推敲?为什么用推而不用敲? 贾岛是怎么样推敲的?
贾岛的诗写得够好了,为什么非要推敲着再改? 板书问题三个小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过度:带着问题读书去思考是个好办法,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读课文,听清楚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并试着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生领读词语
第一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斟酌 第二组:恰当、惊醒、和尚(轻声)、差人(chai)、吟哦(yín é)师:看来难读的字音难不倒大家。
第三组:大街 妥帖 毛驴
沉睡 礼貌 敲门 闯入
师: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特别提示:睡字右边笔顺,貌字偏旁。第四组:月光皎洁
不知不觉 犹豫不决
师过度:同学们字词掌握情况不错,接下来看看句子你们会读吗?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①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师:拜访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换成访问。生:拜访是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有礼貌些。
②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生读句子
师:很流畅,像这样的长句子按标点符号的提示停顿,就能读得顺畅还挺有节奏。见过“门闩”吗?
门闩(附图片)生:插销。
师:闩是一个象形字,古代人们在门上插上木棍就成为了门闩。师:知道“莽撞”的意思吗?生:粗鲁
师:恩,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就有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可以把句子读得更流畅了,全班齐读试试。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大家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内容。
生:概括得很复杂。
师引导:你的语言可以再简练些吗?
生: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今后在学习
故事时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概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贾岛“推敲”文字
(一)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思考三个小问题:贾岛为什么推敲?怎么推敲?推敲的结果呢?边读边画出相关词句,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在旁边写写批注。2.组内交流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和看法,相互补充一下。如果你觉得有道理的地方,不妨也借鉴同学的写下来,做好批注。每组推荐同学起来做汇报交流。
师点评:刚刚老师看了同学们的讨论,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的很好,他知道去借鉴别人的批注,自己没找到的,听了别人的会把它写下来。而有些同学光用嘴说了却没写下来。这样交流起来效果就不大了。(二)交流反馈
咱们全班交流交流吧,看谁先来说一说,贾岛是为什么要推敲文字呢?他又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从中你体会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为什么要推敲】:
出示: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的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1)可否改成:指名读,一生读后追问: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认为昨夜写的诗句不够好,想换一个字;
(2)这一句中你们有哪些不明白吗? 预设:生即兴,妥帖(3)“妥帖”是什么意思?谁来帮帮他?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
出示解释:恰当,稳定。追问,这个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指“推”字在诗中用的不够恰当。
给“或许”找个近义词。可能大概意思,这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预设生:很犹豫不知道该怎么改?拿不定主意
过渡: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了。可是贾岛却不这么认为。那他是怎样推敲的呢?
预设生【怎样推敲】:
出示课件: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问题尽量要问得要简练、清晰,如:指名读后,问,理解这句的意思吗?(或者再想想)那什么是吟哦?近义词:吟诵
意思:1.写作诗词;推敲诗句。2.有节奏地背诵、朗读。师总结:吟哦是一种古老的诵读方式,至今已经失传。同学们想象一下,贾岛会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2)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2人分别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3、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他们会说些什么? 预设:你看着个人多傻啊„„
追问:同学你们觉得贾岛可笑吗? 预设:可笑
不可笑,他太认真了专心致志的在研究呢。是的,看似可笑的场景,却„„
4、大家再看这句话,我把“不知不觉”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能去掉,不知不觉更能说明他完全沉浸在斟酌词句之中。)(1)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都对什么不知不觉?(2)(a怎样进的长安城b 路上行人的讥笑c闯进大官韩愈的仪仗队)
教师引导:可见贾岛骑在毛驴上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这时别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句子: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预设生:从纷纷避让我体会到大家很害怕有京城官员经过;
从比比划划,竟然,闯进我体会到贾岛太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都忘我了。
(3)此时,贾岛就在我们面前了,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瞧,你们读懂贾岛了,读懂了他的严肃认真,读懂了他的专心致志。板书:严肃认真,专心致志
(4)指名朗读2人,分别读3、4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学习“韩愈:推敲文字(共同推敲)
(一)、学习5至7自然段
1、过渡:那么最终推敲出来了吗?谁与他一同推敲的呀?古人很愿意以诗会友,让我们看看这两位诗友是怎样推敲的呢?
出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1)兴致什么意思?预设:很有兴趣。
思索又是什么意思?思索是思考探索的意思。在文中指的是什么?韩愈思考探索究竟用推还是敲好? 教师追问:那韩愈推敲的结果呢?生理由 ①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② 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月夜宁静?
出示段落: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预设生:我从月夜宁静,月光皎洁,惊醒,沉睡中体会到很安静,一点声也没有。
山路很黑,晚上很安静。“摸”到朋友家。我能想象到很宁静。师评:你用了想象的方法揣摩词句,真棒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摸字讲解。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
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
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 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2)从中看出韩愈是个怎样的人呢?预设:很大度,也愿意斟酌词句。
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2、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师:课前我们班的某某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这些相关资料,一起了解一下吧)韩愈: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是一位语言大师。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雷厉风行,再接再厉。
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
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是啊,他们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贾岛为“苦吟诗人”。
3、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预设: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能虚心受教。板书:严肃认真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小结:正是因为贾岛和韩愈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五、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讲讲吗?
师:(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
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点击“绿”字,这个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师:对,就因为这样,他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设计意图:学习《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而从课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个设计可见教者的精心和细心。]
教师过渡: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生:好。(兴致很高,很有把握的样子)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生: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
六、作业:
1、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2、推敲词句:课后完成配套。
附板书设计:
不知不觉 专心致志
推敲
比比划划 锲而不舍
【《推敲》教案】推荐阅读:
小古文推敲教案05-19
推敲习题12-26
《推敲》教学随笔04-15
《推敲》教后记一07-10
推敲阅读答案全部答案12-23
推敲贾岛教学设计01-30
推敲第一课时剖析07-13
推敲莫高窟说课03-10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12-16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