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中的词汇教学

2025-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篇分析中的词汇教学(精选7篇)

语篇分析中的词汇教学 篇1

英语语篇的词汇模式与中学层面语篇教学--兼谈语篇的词汇教学

本文以语篇常见的两种词汇模式为依据,分析了词汇的连结模式和明示模式与语篇读写的.关系,由此得出对语篇教学和以语篇教学为背景的词汇教学的启示:精选语篇材料,培养学生对词汇连结性的识别,学会找到并创造语句间的语义联系,训练学生辨别和使用明示语句关系的词汇,让他们通过了解英语语篇的结构特点,更好地理解并写好语篇,打破教材中词汇表的局限,传授在语篇中活用的词汇,突出词汇短语教学.

作 者:马德容 Ma Derong 作者单位: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刊 名:国外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年,卷(期):“”(2)分类号:H08关键词:

语篇分析中的词汇教学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涉外业务增多, 金融行业对各岗位人员的英语能力和水平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 金融英语课程愈加显得十分重要。金融是描述货币信用、银行业以及各种促进方法的理论与实物。从宏观的角度讲, 它是关于金融系统如何协调、疏导货币在借贷双方的流动以及新货币是如何在借贷过程中通过金融中介的作用创造出来的学问。本文依据金融的定义, 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篇模式下的金融英语专业词汇的教学。词汇教学尽管不是基础外语教学的核心, 但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而且多数课堂教学往往是从词汇教学开始的。

如何学好词汇, 运用词汇, 建构词汇在某一领域的教学,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著名学者威尔金斯 (1972) 说过:没有语法, 表达甚微;没有词汇, 表达为零。 (Withoutgrammar, 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 nothingcanbeconveyed.) 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英语各项基本技能的基础。Laufer 1990年提出, 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直接词汇教学和附带学习。Oxford和Scarcella (1994) 指出,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策略来扩大外语词汇量。本文基于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义、认知语言观和语篇功能理论探究金融英语的词汇语义特征, 改进金融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

1 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模式的理论内涵来源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 是一个多功能的语义系统。语义的表达与传递不是简单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而是一个涉及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表意和解意的过程。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能指与所指之间可能不会是一一对应的抽象意义上的对应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 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状况。

认知心理学家们在研究阅读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也发现, 人们对自己所读内容了解的程度能大大影响他们理解文本、向文本学习的能力。

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 发展十分迅速, 已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是当前国内外语言学界许多人关注的课题。语篇分析属于篇章语言学范畴, 它主要研究篇章的生产和解读过程, 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是听者或读者和说话者或作者的交流与合作。语篇分析试图描写和解释传统语言研究所忽视或不易理解的语言现象, 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从语言功能角度分析语言, 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理论平台。功能语法的核心理论是纯理理论。韩礼德认为,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具有三大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符号系统,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借助该系统把要传递的信息组织成为人们可以理解, 接受的语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呈现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 而且能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

2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多年来, 受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有些教师对词汇的教学认识比较片面, 认为学生只要记住单词的发音、拼写及词义就足够了。许多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课文后词汇表中的每个英语单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解释。这样做学生得到的印象是, 词汇是静止的单个词语的总和, 词汇的学习就是认得单个的词语, 而后将其记住就可以了, 谈不上真正的掌握。造成的后果是遣词造句时的生搬硬套, 逐字逐句的汉语式的中文翻译。很多教师比较注重词汇结构和形式, 只停留在对词的概念意义的解释上。事实上, 词语是有生命的, 是活动的, 而不是孤立的。词汇的社会语义功能, 词汇的语篇功能, 词汇的文体功能往往被忽略了, 同时对词在其所应用语篇的上下语义中的整合讲解甚少, 因此, 词汇教学必须坚持“深度”处理的原则, 才有助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认知能力, 扩大词汇量, 从而促进教学的完善。

3 系统功能语篇理论框架下的金融英语词汇教学

语篇 (discourse) 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 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可以是小到一个词, 短语, 一句话, 大到若干句子的组合体, 其都具有语篇自身功能。从功能上来说, 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总的说来, 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 其中各成分之间, 在形式上是衔接 (Cohesion) 的, 在语义上是连贯 (Coherence) 的。“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 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胡壮麟, 1994) 。有了对语篇的定义, 语篇分析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在CohesioninEnglish中, Halliday和Hasan提出“当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出现了衔接”, 二人把衔接归纳为五种: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连贯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 而不是无关语句的堆积。衔接是达成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连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语篇的连贯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1) 连续性, 即在语篇中相邻的小句要彼此照应, 或由某个连续成分使他们在形式上彼此相连; (2) 一致性, 即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 (3) 相关性, 即每个句子必须与语篇话题和上下文彼此相关。衔接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连贯是心理现象, 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黄国文, 2001) 。衔接和连贯共同作用, 使文章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 成为有机整体。

金融英语词汇有别于普通英语词汇, 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 是普通英语的一种社会语用功能转化, 是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即ESP) 的一个部分, 是英语在金融领域中新的应用, 是专业知识的最小载体, 其所代表的是最基本的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源于普通英语, 且以普通英语为基础, 因此, 金融英语词汇完全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的特征。当然, 在金融领域中的银行业务, 证券业务, 国际投资业务都是同时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金融专业独有的特征。

就目前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要求教师应将英语语言学知识与金融词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挖掘出金融英语词汇所包含的义值与金融语篇在语义构建的理据, 找出一般词汇同金融英语这类特殊词汇之间有何种思维的内在联系, 搭建出这种跨范畴映射的机制,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应用语篇里所选择出的特殊专业词汇的义值是如何承载语篇信息的输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实现金融英语学习的目的, 较好地弥补对金融语篇理解的欠缺, 提高学生阅读金融语篇的实际能力, 加强今后职业现场中实际操作的能力, 因此要构建好普通词汇和金融英语专业词汇的衔接机制, 完善专业词汇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金融英语语篇的学习得到一些启示。

金融语篇举例1:Safedepositboxisakindofservice renderedbythebankthatkeepsvaluablesfortherenterinthe form ofrentingsafedepositbox.A renteraged 18orabove mayapplyforrentingasafedepositboxagainsthisorhervalid credentialsforaunitrenter, withthesealoftheunitandsignetofitslegalrepresentativeaffixed, fillingintheApplication forRentingSafeDepositBox, andvoluntarilysigningaBox RentingContractwiththebank.讲到保管箱租赁业务时, 必涉及“box”这个词。其属于一般词汇, 词意是“用于装某物的盒子;匣”。在本语篇中, 由语义的整合功能, 其后的“bank”, “valuables”, 和“renting”, 能界定该词的文体色彩应是正式词汇, 即, “箱子”的意思。[本段落的译文:保管箱租赁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 以出租保管箱的形式代客户保管贵重物品的一项服务业务。租借人, 18岁 (含) 以上, 可凭有效身份证件 (租借单位, 附加盖单位印鉴和法人代表章的证明) 填写租借保管箱申请书, 与银行签订《保管箱租借合同》后, 即可租用保管箱。]

金融语篇举例2:Parkson, IkeaInternationalandStarbuckswillincreasetheircashpositiontobuyoutitsminority partnersinChina.Themovesarethenewtendencyinthefield becauseregulatorychangeshaveeliminatedarequirementthat foreignretailersmusthaveChinesepartners.该语篇中的moves指称了多家零售商, 即, 百盛集团、宜家和星巴克的做法, 浓缩了前句的含义, 即, “百盛集团、宜家和星巴克将增加现金头寸, 从而能够全部收购被中国合作伙伴持有的少数股权。”, 作为对前句的归纳, 并成为后句的主语表明这种做法在业界是一种新的趋势, 因为监管机构已经取消了要求海外零售商必须拥有中国合作伙伴的规定。结构上再现了语篇衔接功能, 加深了对语篇中语义的理解, 得到了相关的信息。金融英语语篇3: (银行的基本功能与业务) :1) Banksweredevelopedtokeeppeoplesmoneysafe andtomakeitavailablewhentheyneededit.2) Sincemoney wasinvented, peoplehavebeenborrowingandlendingit.3) A modernbankacceptspeoplesmoneyforsafe-keeping.4) Italsolendsmoneyandoffersmanyotherservices.5) Theexperienceofabusinessmanwillshowsomeofthese.6) James Joneshasafurniturestoreandbuyshisgoodsfrom different partsofthecountry.7) Itisntconvenientforhim tosend moneythroughthemail, sohegoestothebankandopensa checkingaccount.8) Heputshismoneyinthebankregularly, andthebankkeepsituntilhewriteschecksforthatamount.9) WhenMr.Jonesordersfurniturefrom theModern FurnitureCompanyinanothercity, hesimplywritesacheck.10) Thischeckisasgoodasmoneytotheownerofthecompany.11) Theownercantakeittohisbankandcashit, that is, hecangetmoneyforit.

该语篇的第一个词“Bank”, 想到的应是词典上的第一意思“岸边”, 但根据其后的语义整合应翻译成“银行”。从“岸边”到“银行”的意思转变过程, 看似简单, 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这种转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从“岸边”到“银行”是这种普通词汇与金融英语这类特殊词汇之间思维内在的联系、跨范畴映射的机制, 从词汇的引伸与联想, 即, 称之为的涵义 (connotation) , 可以得出, 古埃及人孕育于两河流域, 我们的祖先发源于黄河岸边, 究其缘由是河两岸水土丰富, 谷物长势良好, 是富蔗的处所, 是财富的聚集地, 故, 今有其意。该语篇选择的这个词所传递出的语篇信息是有关于金融业的信息, 所以, 该语篇第一句就告知了开办银行是为了稳妥地保管人们的钱财, 使人们在需要时能随时提取。借助于语篇的连贯功能, 2) 到11) 句是相关语句语义进一步的解释。本语段第7) 中出现了金融英语专业词汇, “checkingaccount”, “account”的释义是statementofmoneytobepaidorreceivedforgoods, services, etc。第8) 句没有给出“checkingaccount”的解释, 是与7) 句的彼此照应, 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接下来9) 到11) 通过实例具体说明此专业术语的意思。商人詹姆斯·琼斯开了一个家具店, 需要从全国各地购买家具。通过邮局汇款使他感到不方便, 因此, 他到银行办理了这样一个业务, 即他把钱存放在银行, 银行保管着这笔钱, 直到他开支票提完这笔钱为止。当詹姆斯·琼斯从另外一个城市的摩登家具公司定购家具时, 他只要开出一张支票。这张支票对公司的老板来说就跟真正的货币一样, 该老板可以拿着支票到银行去兑现, 也就是说, 他可以凭支票取钱。得出的结论詹姆斯·琼斯办理的是支票账户的业务, 同时知道了支票账户办理的程序和具体的操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英语词汇教学不再是将单词作为孤立的语言单位进行教学, 教师先拼读单词, 再解释词的结构及其语法特点, 然后罗列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 最后再造句练习。这种孤立的词汇教学方法枯燥而乏味, 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单词。而是借助于系统功能语篇的框架、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和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义能够进行金融语篇中这类特殊金融词汇的语义整合, 从而传递正确的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 显示信息接收者与发话者之间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

结语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金融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 应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重视词汇各类知识的深度发展, 加强词汇产出能力的培养。教学重心放在教授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上, 认识到一般词汇和专业词汇之间存在的思维内在联系、不同范畴间的映射机制, 及该类专业词汇选择的义值在金融语篇中的信息的传递。广大英语教师应在金融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体现出这一教学思想, 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真正成为合格的“复合型实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td, 1985.

[3]黄国文.语篇、语言功能、语言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浅析语篇与词汇教学 篇3

关键词:词汇 语篇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41-01

1 词汇在语篇中的作用

词汇是形成语篇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单从语篇的表层结构上面来看,语篇之所以称之为:“篇”,主要是因其经历了集字成句——集句成段——集段成篇的重要构造一种过程,而在于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了词汇,整大篇章便是无从谈起。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词汇在于语篇当中所起的重要的衔接作用。

衔接(cohesion)是“存在于篇章内部结构的,这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衔接是通过于句法以及于词汇手段把结构上彼此没有联系的句子联系在一起。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观点,衔接手段可分为五大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或称为逻辑联系语以及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其中照应、替代和省略属于句法衔接手段;词汇衔接,顾名思义,为词汇衔接手段;而连接则介乎句法和词汇衔接之间,略偏向于句法衔接。连接词语的运用虽然表示的是一种句间的语义关系,但连接词语本身基本上都是逻辑功能词,如果从词汇研究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至多将相同语义功能的连接词语归类在一起,分析它们的语义关系。然而,词汇衔接手段却与词汇研究紧密相关。词汇衔接手段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complementarity)、部分/整体 (meronymy)等詞汇间的语义关系使语篇连贯。Halliday & 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曾统计词汇衔接手段在各类语篇体裁中占所有衔接手段的48%。Hoey 指出“研究衔接手段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研究词汇,而研究书面语篇的衔接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研究语篇中的词汇模式。

2 语汇的语篇研究的实用意义

语言学家认为,一种语言的词汇并非只是由一长串杂乱无章的词进行罗列起来,而是由一套套语义相互的关联词汇网所构成的。所以,从语篇的角度来研究词汇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就是将词汇的研究从原先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的研究扩展至在一个开放、运动的系统中进行。这样就赋予词汇研究以“活力”和实用性。对词在语篇中衔接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地了解英语语篇实现连贯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学生在书面和口语表达时实现语篇连贯。同样,在昕力理解和阅读方面,研究词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研究词义在语篇中的临时性改变能有效帮助学生对话篇的充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 语篇对于词义的影晌

由于语篇是“为了交际目的而正在运用之中的语言”,语篇里的单词也处于正在运用之中。因此,这些单词在语篇中的意义与它们在词典里的释义就可能会有差别,有的意义甚至在词典里是根本查不到的。“售货员说的Yes意思为Can I help you?;服务员使用的Yes?作I'm here解;听电话的人说Yes?是‘你找谁?’教师说Yes?是‘你举手有什么问题?’修车的说Yes?是‘你的车有什么毛病?’售门票的说Yes?是‘什么累? 要几张?’如此等等,yes在语篇中的意义是多种多样的,在词典中无法一一列举。可见,语篇对词义具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语篇使词义发生畸变这个问题简述一下语篇对词义的影响。

词义的畸变是指词在语篇中使用时意义发生了超出常规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语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以及所处的语用环境所造成的。这种变化不同于词汇学里研究的历时词义变化,即研究词义在历史过程中的扩大和缩小、扬升和贬降。词义的畸变是仅就某一个语篇而言的临时性(instantial)词义变化。

话篇对词义的改变是强制性的。这是语篇在实现某种交际功能时的连贯性所要求的。换句话说,如果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语篇不能改变词义而任其按照原来词典中的意思解释的话,该语篇很可能就不是连贯的。

语篇在运用过程中对词义的临时改变有赖于语篇产生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也就是说,说话人或读者能否理解临时的词义从而掌握语篇的连贯性还需要看是否掌握相关的语境知识。这种相关的语境知识是读者或说话人理解语言成分之间不衔接的语篇的连贯性的重要条件。而临时的词义改变现象往往造成了语言成分之间语义上的不衔接,给理解连贯性造成一时的麻烦。因此,语境知识和语用知识这时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人们将语境分为三种:一为语篇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二为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称之为“情景语境”;三为说话人所在的言语区域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属该言语群体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称之为“文化语镜”。短的话篇往往只能提供上下文语境,以帮助听话人或读者掌握语篇的连贯。较长的语篇能提供较充分的情景语境,而文化语境语篇本身就很难提供了。

为了掌握语篇的连贯,语言使用者还要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从而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理解其深层含义。这对于语言成分间不衔接的话篇尤其重要。比如词汇在临时被赋予新义时往往需要借助语用知识。

4 结语

总之,词汇衔接模式理论对英语教学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衔接的特点,更好的理解语篇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它可以应用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等一系列领域。另外,这一理论还有助于学生在表达时提高表达技巧、创新地使用词义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有限的词汇,以取得生动贴切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程雨民.语言系统及其运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Halliday,M.A.K.and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M].ongman,1996.

语篇分析中的词汇教学 篇4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文/陈珺璘

高中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关注,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语篇分析(text analysis)是该学派有别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也是该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近年来的MNET试题依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从客观上提出了应当达到的能力水准,其中之一就是要具备完备的语篇分析理解能力。

高中学生的语篇知识实际上必须与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平行发展,语篇分析理解活动是语篇知识的实际运用,语篇知识又是语篇分析理解活动的前提。语篇分析理解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1.领悟或运用句法;2.领悟或运用逻辑表达手段;3.领悟或运用修辞手段(初级水平);4.领悟或运用篇章组织手段;5.领悟或运用文体。

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过程从被动到互动的认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在语法翻译法理论指导下,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用能否译成确切的母语作为衡量理解的标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与语法之间,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深层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阅读速度上不去,交际运用能力也跟不上。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传统理论强调从音素—字母对应,词组—句子对译关系着手,语言点讲解往往不能紧扣上下文,即紧扣语篇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自从心理学家Nuttal(1982)提出,阅读是“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交流的互动过程),并把外语阅读描写为“active interrogation of a text”(对语篇的积极询问)人们才逐步认识到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是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语篇将其信息编码,而读者通过译码来获得语篇的含义,在此过程中,读者即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语言单位从句子到语篇的认识

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语言学家如J.G.Nesfield和Noam Chomsky都认为:“句子为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而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在与夫人Hasan合作的Cohesion in English.(1976)一书中指出:“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a semanticunit”)。K.L.Pike更明确指出:“语篇处于最高层次。”系统功能语法把语篇视为一个超级句子,认为可以像研究句子一样来研究,并构制一套语法。这在语言学的发展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突破。也就是说,它打破了传统的纯语法和句本位的研究,主张将语法研究与语篇或话语分析结合起来。

.语篇分析在阅读课中的实行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着手。语场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与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相关。语旨指的是参加者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目的,与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相关。语式指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意思和传达信息,与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相关。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种语境的符号组成部分分别涉及到Halliday(1973)在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一书中指出的语言三大功能。从教学角度看,就是把课文作为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上入手,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即语义的基本单位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主位——述位”(theme-rheme)分布,“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手段,修辞文体手段及信息结构等方面,侧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设想

由于语篇教学法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实施进行以下设想。之所以称为“设想”,因为笔者对这一教学法在理论上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在实践上刚处于尝试阶段,远非成熟完善。1.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内容。2.在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从而介绍篇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如是名家名篇,应简单介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3.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提供操练句型。4.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5.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6.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文章主题思想。7.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8.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以口头操练为主,笔头练习以写作翻译为主,定期检查,注意课内外和口笔头练习的合理分配。

另外,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正常课文教学的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地“读”文章,而是“欣赏”文章。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克服疲劳和倦怠心理,并且努力克服心译的阅读习惯。

原作者: 不详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 篇5

作者:张丽华

摘要:问题设计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技能。因此,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要搞好阅读设计。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问题设计

小学阶段语篇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由于问题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所以,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技能。

一、阅读前设计问题——激发兴趣,走进语篇

读前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通常教师设计一些与语篇主题相关的问题,通过问答形式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扫除影响学生理解语篇的部分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阅读做好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或话题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用到的词汇,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引领学生积极地从生活走进文本。

1.、导入型问题。问题导入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广泛、操作最简单的一种导入法。它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紧扣话题,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语篇文本与以往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迅速自然地导入语篇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铺垫型问题。读前活动一方面激活学生有关背景图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消除语篇语言理解上的障碍。铺垫型问题是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语篇语言点而设置的问题,其目的不仅是寻求问题的答案,更是利用问题对这些语言点进行适当的铺垫,从而减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压力,保证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3、预测型问题。预测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预测型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语篇插图、标题后提出的问题,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推测语篇大意,为语篇教学的展开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7 Acamping trip Part A前,笔者利用课文插图导入语篇话题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they need for the camping trip? Can you guess?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围绕问题热烈讨论,大胆推测,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能力。

二、阅读中设计问题——理清思路,理解语篇

读中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从而获取文本的具体信息或细节性信息。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句法、词汇等设计一些带有整体性、层次性、梯度性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探究语篇的意义。

1.、导读型问题。英语语篇教学提倡让学生从整体角度学习和理解所学语言材料。导读型问题是在整体呈现语篇之前,教师根据完整的语篇情节提出的概括性和整体性问题,用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从而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

2.、梳理型问题。梳理型问题是在学生整体初步感知语篇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紧紧抓住语篇的主线而设计的一些主干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是帮助学生理清语篇脉络的关键,是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语篇内容的前提。这些问题要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有力地撑起了语篇的骨架,使得整个语篇主干分明,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许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这些问题串连在了一起,帮助学生理清了理解语篇的思路,提升了记忆语篇的效果。

3、细节型问题。由于小学英语语篇内容大都简单,思想情感也比较浅显,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整体性问题和主干性问题的设计,忽略细节型问题的设计,导致设计的问题粗枝大叶,从而使得语篇的理解浅层化。细节型问题是教师根据语篇中的一些细小而关键的字、词、句提出的一些关键性、隐蔽性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静心阅读,捕捉文本的细节信息,引领学生正确掌握语篇内容,从而达到全面透彻地理解语篇的目的。

三、阅读后设计问题——检测评估,提升语篇

读后活动是整个语篇阅读教学的升华阶段。教师在学生摄取语篇主要内容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语篇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不仅要设计一些回忆型、理解型问题来检测评估阅读的质量,还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设计一些评价型、生成型、思维型、创新型、探究型等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级阶段,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将语篇教学与文本价值的提升融为一体。例如,在学习了《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7At Christmas Part E(Read andwrite)后,笔者是这样与学生交流的:T: Now we know a lot about Jim’s diary.What happened in his diary?(回忆型问题)Ss:He picked a CDWalk-man in the bus.T:Whose CDWalkman was it then?(理解型问题)Ss: Sorry,we don’t know.T:Howdid Jimdeal withit?(回忆型问题)Ss: He asked the driver to take it to the police station.T: Well, what doyou thinkof Jim?(评价型问题)S1: He’s a good boy.S2: He’s anhonest(诚实的)boy...T: Yes, I think so.If you were Jim, what will you do?(生成型问题)S1: I will give it to thedriver, too.T: Wow!You have a lot of good ideas.You’re good children, too.以上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追问,浑然一体,由低级到高级,由封闭到开放,螺旋上升,既检测评估了语篇阅读的质量,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拓展了文本的空间,提升了文本的价值,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有效克服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本位主义的倾向。

语篇分析中的词汇教学 篇6

政治演讲是指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其主要目的是说服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进而唤起听众的实际行动。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而论,演说者为了真正地征服听众,在演说辞中运用一定的重复大有裨益。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纽带中最重要的最常见的类别就是词汇,词汇重复是词汇衔接手段的一种形式。关于政治演讲语篇,Joos Martin对公众政治演讲中的文体特征进行了研究。政治演讲引起了许多国内文体学家的注意,他们在很多著作中讨论了政治演讲的文体特征。胡家英认为,语篇中词汇重复起到了重要的修辞作用,是政治演说语篇的重要特色。本文所讨论的词汇重复主要指的是同一个单词、短语或小句在同一语篇中出现两次或多次,其形式没有任何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本文结合实例,对所选语篇中出现的重复分类,并论述了词汇重复的在此语篇中的衔接功能。

二、理论框架

Halliday在与Hasan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澄清了衔接的概念,在该书中他们把衔接手段的种类以及在语言学研究中所处的地位等理论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精辟的阐述。衔接手段在Halliday与Hasan看来可分为五大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及词汇衔接。Halliday和Hasan(1994)把词汇衔接分为重述(reiteration)和搭配(collocation)两大类。重述是通过对词的重复、同义、上下义、互补、整体和部分等关系来建立篇章的连续性的。重述是一个含义较宽的概念,既包括重复(repetition),即某一个或几个词项(lexical item)在同一个语篇或语段中两次或多次出现。词汇重复是语篇衔接中词汇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词汇衔接中最为直接、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词汇重复具有衔接功能,对此语言学家们几乎表达了一致的看法。Bloor .T & Bloor.M认为,词汇重复是词汇衔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许是具有最强衔接力的形式,就是同一词项的重复(或重现)。词汇重复的衔接功能分为句内衔接功能和跨句衔接功能。前者指的是某一个语言单位在同一个小句或句子内出现两次或多次。后者指的是同一个语言单位出现在不同的句子里。这些不同的句子,有可能来自同一个讲话者,也可能出自两个不同的讲话者之口。无论是哪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的都是它们在语篇中发挥的各种衔接功能。

三、结果及讨论

本研究选取美国第32任总统Franklin D.Roosevelt的第三任期就职演讲稿作为语料,共1351个字。经过手工标注分析,发现其语言重复现象共有59次,分别是词汇重复,短语和小句重复。对于所选语料中出现的语言重复现象,参照的标准不同,对重复的分类也就不同。

1 . 按相隔的距离长短划分。张弓在论述重复现象时指出,按距离划分,词汇重复可分为连续重复和间隔重复两种。所谓连续重复,就是某个语言成分不间断地出现两次或多次。这种重复在意义的表达上并不是简单地对某个信息进行再次传递,后一个成分对前一个成分往往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在朗读时也比前一个成分读得重一些。选取语篇中词汇连续重复共出现了6次,如:

例1.We were in the midst of shock –but we acted.We actedquickly,boldly,decisively.

例1中we acted连续重复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读起来稍微轻一些,但第二次语气要重一些,有效连接了两句话,实现了词汇重复的跨句衔接功能。

例2.Sometimes we fail to hear or heed these voices offreedom because to us the privilege of our freedom is such an old,old story.

old在此处连续重复,后一个要比前一个在语气更重一些,强调美国人民一直享有自由的特权,有效地衔接了原因状语从句,实现了词汇重复的句内衔接功能。

间隔重复(distant repetition),是指重复出现的语言单位之间有其他成分存在,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选取语篇中间隔重复共有53次,如:

例3.Its vitality was written into our own Mayflower Compact,into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in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into the Gettysburg Address.

通过重复使用into说明这种生命力是扎根在美国的历史之中的,从而衔接了整个句子,实现了词汇重复的句内衔接功能。

例4.In Washington’s day the task of the people was to create and weld together a nation.

In Lincoln’s day the task of the people was to preserve that Nation from disruption from within.

In this day the task of the people is to save that Nation and its institutions from disruption from without.

day,task使得语篇重点突出,引人入胜,充满力量。多次重复有效地衔接了从过去到当时各个时期的责任和目标,实现了词汇重复的跨句衔接功能。

2.按语言单位的大小划分。从语言单位的大小来看,韩礼德认为词汇重复出现的成分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者是一个小句。选取语篇中单个词的重复共出现了41次,短语重复出现了10次,小句重复共出现了8次。如:

例5.We know it because,if we look below the surface,we sense it still spreading on every continent –for it is the most humane,the most advanced,and in the end the most unconquerable of all forms of human society.

例5中we和most间隔重复了3次,整句话通过we让听众真切的感受到国家的利益与自身紧密相关。most强调了民主是最人性化,最先进,最不可战胜的。两词的重复使用是整个句子衔接紧凑,实现了句内衔接功能。

例6.A nation,like a person,has a body –a body that must be fed and clothed and housed,invigorated and rested,in a manner that measures up to the objectives of our time.

A nation,like a person,has a mind –a mind that must be kept informed and alert,that must know itself,that understands the hopes and the needs of its neighbors.

And a nation,like a person,has something deeper,something more permanent,something larger than the sum of all its parts.

例6中a nation,like a person在段落之间重复出现了3次,强调一个民族就像人一样,不仅有身体,有大脑,还有更深更远的东西。两个短语的重复出现有效地衔接了段落之间的逐层递进关系,实现了词汇重复的跨句衔接功能。

例7.But it is not enough to achieve these purposes alone.It is not enough to clothe and feed the body of this Nation,and instruct and inform its mind.

例7中it is not enough重复出现两次,此小句的重复让美国民众获悉他们当前对国家肩负的责任不仅在此,更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保卫国家的责任意识。it is not enough的重复连接了两句不同目标意义的话语,实现了跨句衔接功能。

四、结语

语篇语言观视域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篇7

学习被看作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附带性偶然习得,词汇能力提高被简单等同于英语词汇量的增长。语篇语言

观主张从语篇整体角度看待语言成分,重视词汇在语篇中的谋篇功能,提倡在语篇语境中开展词汇教与学。

关键词:语篇语言观 语篇语境 英语词汇教学

一、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分析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核心:没有词汇,语言表达

将为零;没有词汇来表达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

现。然而传统中国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和学并未

取得明显实效,所表现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

1.教师“无为而治”的理念偏差

尽管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意识到词汇教学

是外语教学的关键,但多数语言教师却错误地倾向

于将词汇学习看作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附带性偶然

习得。他们提倡词汇教学应该以“学”代“教”,认为

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教材和词典学会新单词,并通过

大量的“泛听”、“泛读”活动巩固词汇吸收,词汇的

学习无须依靠教师专门的讲授翻。他们寄希望于在

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经由听、说、读、写、译等

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经由语言接触的增多而以一

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习得目标语词汇。这种

忽视显性词汇讲授的教学理念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是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并未专门开设单独的英语词

汇学习课程,英语词汇知识的讲授以各种方式隐性

地分散于其他主干课程当中。这些零散的、不成体

系的词汇教学模式中,教师对生词的处理仅仅局限

于依据生词表提供生词的汉语翻译、孤立的典型例

句示范,或偶有附加上词汇的近/反义词以及固定

搭配列举,系统的英语词汇体系讲解十分少见。中

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场合不多,再加上

词汇练习缺乏针对性,不难想象刚学会的新单词将

会很快被遗忘。如此,词汇学习的低效性已成为我

国各阶段英语学习的一大突出问题,并且极大地动

摇着广大中国学生语言学习的信心。

2.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习困境

中国学生普遍觉得英语词汇学习是个永恒的

难题。他们常常抱怨英语词汇数量庞大,且存在词

缀繁杂、一词多义、一词多性、词汇间搭配复杂等现

象,记忆起来难度很大,并且记忆的过程总是伴随

遗忘,词汇的学习过程充满艰辛。更令他们苦恼的

是,即使有些单词记住了,但具体运用时又遭遇卡

壳现象;甚或有时好不容易将词汇派上用场,却又

发现存在语法错误、语义不恰当等等问题。再加上

课程表里没有直接针对词汇学习的专业课程,老师

对新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不作太多解释,学生们的

词汇学习很不得法。其结果是语言运用过程中的用

词单调、重复,过分依赖高频词等不尽人意的现象

使得他们觉得词汇学习“付出多、收获少”,内心感

觉无比沮丧和困惑。

二、语篇语言观视域下的词汇教学

学生学习的不得法与教学手段的不完善不无

关系,中国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已然暴露出了种种弊

端。语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教育理

论的导向作用,所以想要改进当前教学模式,就得

从源头上寻找原因、实施变革。传统孤立式的词汇

教学理念受结构主义语言观指导,而与结构主义语

言观有本质差异的语篇语言观视角可以为国内英

语词汇教学变革提供突破口。

1.语篇词汇观

语言观是人类对语言本质的一种认识;语言观

对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中国

英语语法教学受结构主义语言观影响较深。结构主

义的句子语法框架下,词汇是语言的一个组成成

分,常被做孤立式教授处理。课堂上教师对照生词

表讲授新单词,课堂下学生的词汇巩固活动也仅限

于对照单词表背诵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意思。课外自

主学习环节中,学生往往通过借助查阅词典学习新

单词,而所查阅的简易英语词典也只提供单词音

标、汉语释义、正统的单句示例。如此往复,词汇学

习重点只在词汇的识记,吸收的词汇知识也只局限

于音、形和字面含义,所识记的词汇以零散形式进

入大脑,词汇间的语义关联和语境知识被忽略,学

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培养未得到重视。

近些年来,语篇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对国内语言

教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语篇语言观视阈下,语篇

不再是语言形式单位,而被看做是人类日常交际过

程中的一个完整意义单位,词汇、短语、句子等语

言要素是语篇意义的实现形式。受语篇语言观的影

响,语言教育研究者提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

语言教学不能孤立地以词汇或句子为单位来学习

语言,而应从语篇的整体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和运用语言。语篇语法是与结构主义的句子语法截endprint

然不同的一种语法体系。语篇语法主要描述语篇组

织模式,即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形成连贯的语义单位。语篇语法系统中,词

汇不仅仅是传递某些单一的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

起着组织语篇的作用。这一语篇词汇观的主要代表

有Halliday&Hasan的衔接理论和Hoey的语篇词

汇模式。Halliday&Hasan的衔接理论将英语语篇中

的所有词汇看作是实现语篇意义连贯的显性形式

手段。这些词汇被称作语篇衔接手段。词汇衔接手

段在语言形式上通过词符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

下义词、语篇共现词等方式实现了跨句连接和语篇

信息连贯。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理论认为语篇通过

相邻句和非相邻句中词汇的复现(repetition)衔接成

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词汇复现的方式分简单词汇

复现、复杂词汇复现、简单共同转释(paraphrase)、简

单部分转释、反义性复杂转释、其他复杂转释、替

代、互指、省略和指示等十类。语篇视阈下词汇在语

篇中不是孤立的单位个体;处于不同句子中的成对

词汇间存在着相互解释的语义关系;同一语篇内的

核心词汇都围绕语篇主旨相互关联,通过语义衔接

连句成篇。

2.语篇词汇教学实践

语篇语言观视域下的语言教学并非是在传统

模式基础上简单地增加语篇层次的教学,而是强调

把语言当做一个用于交际的语篇单位来教学,注重

帮助学生了解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如何相

互关联、共同组织和构建语篇。语篇词汇观主张词

汇并非以孤立的粒子形式散落于语言系统中,而是

以词汇语义网络模式编织着整个意义单位——语

篇。这种语篇词汇观启示人们采取一种结合语篇语

境、利用语篇内词汇语义关系链的一种自上而下的

方法重新审视英语词汇教学。

(1)以语篇为单位教授词汇知识

传统基于句子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没有专

设词汇学习课程,学生所接受的词汇知识是零散、

不成体系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针对词汇的巩固练习

又不足,学生容易边学边忘。根据调查,中国学生英

语词汇吸收方式以死记硬背(rote-learning)孤立单

词的中文译义为主流。孤立词项作为记忆储存单

位,没有与相应的语境发生联系、缺乏意义图式和

回忆线索,使得语言运用中单词提取速度受到极大

局限,有些单词甚至无法提取。同时,学生在课堂上

的词汇巩固形式主要表现为单词默写、单句层面的

词汇选择和填空题等,巩固方式强调认知而非运

用。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注重跨句词汇间的语

义衔接和连贯,强调语篇上下文对词汇运用的限

制。完整语篇中,词汇以语义链的形式连接不同句

子、编织语篇语义网络。英语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

语义链中的词汇通过重复、转释、同义、反义、上下

义、语篇性共现等多样化的形式与手段实现衔接和

连贯。因此,语篇层面的词汇操练可以围绕语篇主

旨、依照语义关系网络的原则,采用语篇完型填空、

句子式释义、辨识词汇衔接链等练习方式完善词汇

巩固,并且操练的语篇提供了真实的交际语境,利

于真正培养学习者的词汇运用能力。

(2)在语篇语境中巩固词汇吸收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词语要嵌在上下

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作为

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赖于

具体的语境场景产生具体的语境含义。传统的词汇

教学在语义讲解和实践练习中以单一的词汇导入

或脱离语境的孤立句子示例为特点。这种处理方法

隔断了词汇与语篇问的关联,使得学生无法体会词

汇对语篇建构的贡献。由于词汇在具体语篇中所承

载的语用意义、文化内涵、文体色彩等知识在传统

词汇教学中都很少被涉及,学生不了解词汇作为一

个活跃的语言成分在真实交际活动中所扮演的角

色,使得他们在具体语境中仍不能自如地提取已学

词汇开展语言交际。语篇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

反映的是一种实现交际事件的真实语言运用。将新

词汇的输入和操练置于广泛、鲜活多样的真实语言

交际事件中,可使教学的词汇知识更接地气、更完

备和灵活,并能帮助学生在语言运用实例中理解词

汇语义网络,从根本上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以

Halliday&Hasan的词汇衔接理论和Hoey的语篇词

汇衔接模式为代表的语篇词汇教学思想渗透至常

规教学过程中,可促使学生关注语言系统中词汇间

纵横交错的语义关系网络,理解这些分布于不同句

子中的词汇如何通过语义衔接在相邻句和非相邻

句间建立起围绕特定语篇主旨的连贯语义网络。具

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句间词汇衔接理念,引

导学生识别围绕特定语篇话题和主旨的词汇链,并endprint

通过该词汇链诠释英语词汇语义网络和展示词汇

运用规律。

(3)由语篇写作促进词汇习得

Nation从学习者语言使用的角度将词汇知识分

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两种。前者只指包括学

习者能辨认、识别的词汇,而后者则指的是学习者

不但能辨认,而且还要能在说、写等语言运用中用

来表情达意的那部分词汇。从两者的区别我们不难

看出,能在运用过程中被激活的产出性词汇才是真

正被学生掌握了的词汇。对于二语词汇习得而言,

只有产出性词汇才是可以被学习者内化、习得的词

汇。要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运用能力,扩大其英语词汇

量,就必须促进更多的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

汇转变。

语篇写作是学生运用产出性词汇的练兵场,也

是防止产出性词汇石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语篇创作

过程是一个驱动型学习活动,在该过程中学生将不

得不主动激活心理词库里的英语词汇,琢磨词语的

搭配,掂量词汇在语境中的适切性和得体性。通过

仔细推敲词汇、反复斟酌选用词汇同语篇主题以及

上下文词汇间的语义关联,学习者不断激活大脑中

所储存的英语词汇知识,并通过实际运用加深印

象、增进认识。同时,写作过程中的推敲、斟酌过程

还能帮助学生们检验所学的词汇知识,并同时监控

这些语言知识的运用。如此反复实践,语篇创作过

程促进学习者接受性词汇逐步向产出性词汇过渡。

掌握好词汇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如果学习

者目标语词汇水平有限,思想表达势必会受到严重

制约,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技能的提高无疑也

会受到阻碍。结构主义语言观指导的传统英语教学

中,词汇能力并未被列于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培养范

畴。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被看作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附

带性偶然习得,词汇能力提高被等同于英语词汇量

的增长。这样的教学理念偏差已经造成了学生词汇

自主学习不得法、词汇量容积小、产出性词汇能力

普遍偏低等英语词汇教学困境。故而本文倡议从与

结构主义语言观有本质差异的语篇语言观视角探

究变革突破口。语篇语言观主张从语篇整体角度看

待语言成分,重视词汇在语篇中的谋篇功能,提倡

在语篇语境中开展词汇教与学。语篇语言观视阈下

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中,语言教师可以在新词引入

时关联语篇,在词汇巩固练习中灵活运用语篇语

境,并重点突出通过语篇写作这样的综合语言实践

加强英语词汇的内化吸收和提高学生的产出性词

上一篇:2024年征收民主评议总结下一篇:简论广告与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