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2025-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共2篇)

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篇1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实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需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久主题。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说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并就教育对象和方法、实践载体、气氛营造、组织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宏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进展繁华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决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宏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今日,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只有着眼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才能为实现宏大幻想提供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亮主题。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好这一时代主题,增添“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美好,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篇2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 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 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 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 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 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 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 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 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 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延续文化基因, 萃取思想精华, 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 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 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 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 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上一篇:古风的爱情霸气句子下一篇:竞争职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