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汇报材料

2025-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汇报材料(共3篇)

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汇报材料 篇1

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一、2017项目进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情况

达茂旗2017年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3项,分别为达茂旗石宝镇、前河东队和小以克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工程于2017年7月15日开工,分别在3个项目区对该项目的主要任务、进度安排及责任人进行了公示。

(二)前期工作情况

达茂旗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于2017年4月6日委托内蒙古清源水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达茂旗2017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行编制,并于2017年5月完成。

2017年6月5日,包头市水务局以包水发[2017]90、91号文对3项工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批复项目总投资33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新打水源井5眼,配套潜水泵7台,新建井房5座,铺设输配水管道11.12公里。

2017年6月30日,达茂旗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委托内蒙古海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对达茂旗石宝镇、前河东队和小以克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施工进行公开招标。招标确定中标单位为内蒙古禹泽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三)资金下达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2017年6月7日,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包头市水务局以包发改投字[2017]350号下达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7年投资计划。计划下达总投资33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8万元,自治区86万元,盟市配套86万元,其他资金37万元。截止目前自治区资金86万元已到旗财政,其余资金未到位。

(四)建设管理情况

按照达茂旗石宝镇、前河东队和小以克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布局,为确保工程项目早日顺利开工,根据国家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旗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按照建管一体化的原则,决定达茂旗石宝镇、前河东队和小以克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

项目法人由达茂联合旗水务局负责组建,旗政府批复,市水务局备案,法人名称为达茂联合旗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管理处下设工程建设部、工程管理部、材料供应部、财务部,各部门设专职负责人主持工作。驻工地代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进度、投资进行全面的跟踪检查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进行沟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工程于2017年7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水源井5眼,安装管道6.7公里。完成投资300万元。

受益农牧户6273户、人口11088人(其中贫困人口193人)。已全部通水,覆盖率100%。

(五)运行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确保工程建的好、管得好、长收益,成立了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专管机构,并以达水字[2015]93号文下发,由达茂旗水利工作队承担,具体负责全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的建后养护维修和技术服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依法划定工程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相关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水源污染或存在饮用水水源污染隐患时,供水工程管理责任单位(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治污染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和水利等部门并请求予以处置,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此达茂旗水务局制定了《达茂旗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制度(试行)》,并以达水字[2015]87号文下发各苏木乡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不受破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农村饮用水水源的行为进行检举。凡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损坏的,应按“谁污染、谁负责,谁损坏、谁补偿”的原则,由造成污染等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负责处理并赔偿损失,并予以相关制裁。

旗水质监测中心每个季度要对各个水厂出厂水质进行21项指标的检测,每半年对管网水质的5项指标进行一次抽检,每年会同旗卫生防疫部门进行1次出厂水水质化验分析。农村饮水安 全水质监测中心严格执行规定,对应完善了制度,对水质检测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对于在监测中发现的异常,及时分析形成原因并反馈水厂,督促查找核实,跟踪采取措施,确保水质达标,保障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用水安全。

旗防疫站2017年对21个监测点进行枯水期水质检测,检测合格率为62%。

水价及水费的收取,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范围多数为一个村,工程规模小,因此工程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由当地村民选派一个人进行运行管理。工程只收取人工工资和电费所产生水价,不涉及折旧费、维修费,如果发生了维修费用,例如水泵坏了则村集体吃水户另外筹集共同承担维修费用。电费的高低成为了主要影响水价的因素。管护人员的工资从电费中产生,除了电业局收取的电费外,再在每度电费的基础上加0.5-1.0元,多收的钱作为管护人员工资;对于在设计运行年限内出现质量问题,由所在乡镇政府向水务局申请维修经费。

为了提高保障全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牧区饮水困难而产生的损害,保障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达茂旗水务局制定了《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报旗政府进行了批复。根据应急预案对达茂旗发生的饮水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原则上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二、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上报牧区水窖工程基础资料的通知》要求,积极与牧区苏木、镇、嘎查对接,2016年12月15日完成并上报了实地调研数据。经实地调查,我旗牧区现有分散常住牧户4151户,人口为10766人,牲畜存栏为316884头(只)。其中,2204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水质问题。2017年7月,我旗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牧区饮水困难情况进行了复核。8月3日,自治区召开了牧区储水窖工程现场会,截至目前已完成 设计招标,实施方案编制已进入校核阶段,计划9月底完成方案评审,10月招标、开工建设。

三、“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 142处,共解决3.9138万人(贫困人口1259)的饮水问题。计划投资8141.59万元。截止目前,已通过十个全覆盖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0处,2.81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19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2处,0.470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24人)。

现在遗留20处,0.625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6人),计划通过扶贫异地搬迁及巩固提升项目全部解决。

四、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

达茂旗水质检测中心根据包头市水务局包水发[2015]106号文件批复成立,于2015年10月8日开工建设,同年 6月20日竣工。2016年11月9日通过验收,(一)机构组建和人员配备

达茂旗水质检测中心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任1人、采样员1人、化验员5人。

(二)办公设施及任务完成情况

水质检测中心办公面积375m2,包括理化室、微生物室、光谱室、色谱室、天平室、药品室、样品室、办公室,配备了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及水质采样和巡检车辆1部,现具备25项化验指标,2016年完成136处水质检测任务,截止2017年9月完成235处水质检测任务,其中完成:百灵庙镇供水检测2次,直饮水2次,完成乡镇供水水质检测丰水期 153 处、枯水期 78 处。

(三)运行经费

根据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文件达政发[2013]101号文件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关于将水质检测中心运行经费列入2014年财政预算的批复核定年运行经费30万元,现已拨付运行经费10万元。

包头市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目前该工程已投入使用,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由达茂旗水务局负责运行管理,我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水质检测制度,定期对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自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水质检中心建成以来,通过对水质进行定 期的检测,及时掌握百姓饮水水质状况,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了我旗农村牧区饮用水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为完成各项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

配合上级部门要求,完成项目审批,积极组织开展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落实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工程尽早开工。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对质量、进度、投资进行全面的跟踪检查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为保障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用水安全,2016年建成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定期对达茂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

依法划定工程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相关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

水价及水费的收取,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范围多数为一个村,工程规模小,因此工程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由当地村民选派一人进行运行管理。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维养经费匮乏:有部分饮水工程管网老化严重,加之近年来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源干涸,目前工程维养经费没有来源,人饮工程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众农牧民,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工程维修仍依赖于水利部门。管理主体农牧民无力负担维养费用,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引发社会矛盾,群众告状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2、由于近年持续干旱,特别是今年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明显加快。造成全旗743眼饮水井出水量不足或吊空,1.29万人、29.8万头(只)牲畜饮水陷入困境。通过水利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并组织当地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已解决36处、0.82万人的饮水困难,仍有706处、0.47万人的饮水困难没有解决。

七、下一步工作建议

1、恳请上级部门将人饮工程列入维养经费使用范围,组织农户出工、出力,水利部门做好技术服务,解决饮水工程维养问题,以保证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汇报材料 篇2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至2013年前全面完成我省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卫生部颁布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农经[2007]1752号)、《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的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解决县城(不含县城城区)以下乡镇、村庄、学校、国营农(牧)场和林场等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列入全省农村牧区饮水安全总体规划的水源、水量、水质不达达标地区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凡因开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的水源变化、水质污染而造成的农牧区饮水困难,由责任单位或个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工程建设标准以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为原则。优先安排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项目,保障供水水质,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供水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管网(不包括入户部分),水处理设施等,不包括农村牧区学校校内供水设施建设。

第四/ 6

条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由各地政府负总责,在中央给予投资支持的基础上,省、州、地、市予以配套投资。

第五条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报批、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组织做好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审查等工作,以及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项目建成前后的水质检测、监测,并提出地氟病、地砷病等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

第六条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和《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执行。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申报下达

第七条完善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分为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两个阶段,规划由省、州(地、市)、县顺序依次由各级政府审批,主要明确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布局、范围等,要健全规划体系,完善协调衔接机制,着力提高规划质量。经过批准的规划要严格执行。

第八

条各地要根据经批准的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按单项工程编制或打捆编制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由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合并而成,必须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由省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省发改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投资低于100万元以内的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确需单独编制实施方案的由各州/ 6(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批复,并报省级发改和水利部门备案。

第九条 州、地、市级发改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年度投资情况控制规模,联合向省发改委和水利厅申报年度项目建议计划,由省发改委和水利厅联合编制省级年度项目建议计划,统一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各地上报的文件材料包括:

1、本地区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实施方案及有关审批文件; 3、地方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

4、上一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条 省发展改革委和水利厅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和各地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经综合平衡后联合下达年度项目建设投资计划。经审批后下达的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第三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一条 各地在编制饮水安全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时要优化设计,核实单位投资,原则上不得超出全省规划内各县的平均规划投资,超过对应县规划平均投资的部分,由对应县筹措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省和州、地、市多层次筹集。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省级配套资金按国家下达地方配套投资的50%安排;各地可在省级建设投资中提取不超过工程总投资2%/ 6 的项目前期费和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州、地、市另行安排。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批复的工程建设内容使用管理资金,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督促落实各项配套资金,切实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保证专款专用,防止建设资金的挤占、截留和挪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预算、竣工财务决(结)算应按有关规定由同级财政部门评审和审计部门的审计。

第十

条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以及提高工程建设标准解决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安全规划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各州(地、市)政府筹集解决。中央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内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十

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公示可通过政府网站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州、地、市、县两级的公示方式和内容由同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确定。乡、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进行,内容应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十五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要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逐乡、逐村建立卡片,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 6 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并按卡实施。要求项目与需要解决饮水安全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建成一村,“销号”一村,今后不再重复安排。

第十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规范,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并按期完工。

第十七条省发展改革委和水利厅负责全省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各州(地、市)发展改革委和水务(水利)局负责对本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管理办法、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工程建成后的效益和管理等。

第十八条项目完成后,项目所在州(地、市)发改委和水务(水利)局在法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向省发改委、水利厅提出省级竣工验收申请,省水利厅商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省级验收总结报送水利部。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同时,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安排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建后管理

第十

条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 6 费计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充分发挥效益。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

十条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涉及防病改水的,应有卫生部门参与。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七章附则

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汇报材料 篇3

时间:2014-08-07 22:55来源:未知 作者:箫声 点击:173次

一、基本情况

罗坑镇新塘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位于XX区罗坑镇新塘村,距XX城区约60公里,工程规模279.98吨/日,工程投资76.85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资金60.45万元,市级以下自筹16.4万元,工程于2011年12月完工并全部实现通水到户,解决2333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际受益人口达2500人,工程建成后由罗坑镇新塘村村委会负责管理,并做为附近罗坑镇政府所在地罗坑街的备用水源。

二、主要做法

(一)落实责任,加强领导。

罗坑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罗坑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在镇农办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办公室,实行分工负责,专班运作。并确定工程项目法人、挂钩领导、行政负责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受益村村民代表。镇政府出台了《罗坑镇新塘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并与新塘村委签定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把项目纳入村农村经济工作目标考核。由此,全镇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参与、齐抓共管、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建章立制,加强建后管理。

围绕“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切实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辉效益,管理单位建立了工程技术档案和工程巡查、维修管护、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关管理措施。一是落实管理制度。管理单位制定了《罗坑镇新塘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镇政府与管理单位签定了工程管护责任书,新塘村委会根据管理办法聘请3名有管理经验的当地村民长期负责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并与管理人员签定工程管护责任书和聘用合同书,确保工程管护责任到人。二是落实计量水价制度。工程全面推行用水计量和“抄表到户、一票收费”的末端水价制度,村委会召集受益户代表和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供水价格听证会,结合工程运行费用和当地村民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为0.6元/吨,制定了水费征收办法。三是落实水源保护制度。为确保水源及水质安全,管理单位制定了《罗坑镇新塘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办法》,村委会与各户签订水源保护责任书。结合工程实际,管理单位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了警示牌,发布水源保护管理公告,并对水源及上游、周边区域进行了综合治理。

(三)设立工程维修基金帐户,为工程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上一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见习心得体会下一篇:gkh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