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通用7篇)

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 篇1

蕉岭中学语文教研组 郭凤君 钟苑苑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涉猎的人物较多,活动的环境比较复杂,情节较曲折,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较丰富,表现得也更充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同时,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构想

1、教材内容:

基本阅读:《宝玉挨打》、《阿Q正传(节选)》、《变形记(节选)》

扩展阅读:《失街亭》、《棋王(节选)》。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小说特点及作者的相关知识。(2)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安排,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3)简单了解二战后兴起的多个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过程与方法:(1)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2)培养文学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学习写书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教学设想:重点指导学习《宝玉挨打》、《阿Q正传(节选)》,阅读《变形记(节选)》,其他篇目安排自学。

5、教时安排:十一课时

三、单元教学流程



1、知识传授:复习小说的知识。

2、学法指导:

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①认识环境;②把握情节;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④运用想象推断,合理填充“空白”;⑤揣摩语言与艺术上的精妙。

3、自主·合作·探究:《失街亭》、《棋王(节选)》

4、写作活动:学写书评。

5、课外拓展:(1)阅读著名作家的中长篇小说;(2)欣赏由中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有关节目。

6、检测与反馈:单元知识测试。

四、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

1、“‘弹·赞·评’读书活动”,在每一课之后,提出一些扩展或提高的问题,这部分问题都可以作为“弹·赞·评”活动的突破口。

2、结合两篇点击链接短文,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和书评写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

我们在短篇小说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长篇小说的学习中要注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小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同时学会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因此,将鉴赏中长篇小说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 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三、学法指导

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入手,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掌握写人叙事的技巧。

四、教学建议

选取几篇著名小说进行赏析。

第二、三课时 学习小说《宝玉挨打》

教学要点:

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母、贾政、贾宝玉、王夫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教学设想:

一、走进作家与名著

1、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形象的分析。

2、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教师简要介绍第三十三回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基础较好的班级或课文中容易理解的内容,应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基础较差的班级或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应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以利于学生心领神会。

5、应当组织学生欣赏电视剧或电影中的部分有关节目。

二、知识要点:鉴赏人物形象

1、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鉴赏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赏析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的方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衬托、烘托、渲染等

4、对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解读。

5、塑造人物的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

三、思考讨论:

1.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2.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宝玉的挨打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 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3.宝玉挨打以后,引出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对宝玉挨打都有何反应?态度如何?(就各人的神态、语言及动作分析)

第四、五课时 学习小说《阿Q正传》

教学要点:

1、重点分析典型人物阿Q的性格特点,提炼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研讨“精神胜利法”,探讨作为一种病态文化的根源,教学设想: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1、《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作为中国的高中生应当把鉴赏品味鲁迅的经典作品作为学习小说的重点。计划安排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在阅读课上阅读全文,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现在的学生对产生阿Q的那个时代比较陌生,鲁迅先生的文笔又比较迂回含蓄,为了更好地了解阿Q这个独特的形象,在教学中介绍一点时代背景是必要的,同时可以借助一些影像资料。

3、参照话剧《阿Q正传》,组织师生演出其中的片断。

二、合作探究

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它有哪些表现? 提示:所谓“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

主要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摧残畏强凌弱、自欺欺人等。什么“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完全是阿Q失败的记录。

第六、七课时 学习小说《变形记》

教学要点:

1、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心理分析,行为分析,并对比他的家人即父母和妹妹的前后变化。

2、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教学设想:

一、作者卡夫卡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初步把握小说内容。

1、请学生复述小说内容。

2、试整理《变形记》的行文线索,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提纲,再品味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这一特点。

三、问题探究。

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角度来阐释小说的主旨,可能学生会有其他想法。比如有人会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还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在的社会状况与当时比较有了很多变化。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来分析小说,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探讨尽管时代在发展,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冷漠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

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

提示:细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准确,让人可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重细节。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

提示: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讨论问题中的重点,要注意延伸和拓展。

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丧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

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态度。

提示: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卡夫卡对人类出的一份难以回答的试卷,它充分显示出卡夫卡的冷静和深刻,还有勇气。

外国小说《变形记》一课则不同于传统小说,虚幻现实难解难分,因此,对于这部现代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不能完全采用传统小说的分析手法去解读,但是完全摈弃人物、情节、环境我们又无从下手。并且教材节选部分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作品的艺术整体性,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小说时要弄清楚作者写作这个故事的意图,即弄清主人公为什么会变形,在此基础上理解小说主旨,并进一步研究小说的表现 手法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第八课时

自主·合作·探究《失街亭》和《棋王(节选)》

第九、十课时

单元拓展阅读和写作:

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以下作品:鲁迅的《呐喊》或《彷徨》中的一篇,汪曾祺的《受戒》,沈从文的《边城》,老舍《月牙儿》;根据阅读的对象分成几个小组写读书笔记进行交流。操作方法如下: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要阅读的作品,根据选定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组。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品。

3、各个小组成员根据阅读心得,分别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好笔记。

4、各个小组的成员将阅读和讨论的心得体会写成读书笔记。

5、各个小组推荐好的作品在班里展示和交流。

6、教师对此次活动进行表彰和总结。

第十一课时

检测与反馈:

一、基本能力(30分,每小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紫檀(tán)葳蕤(wēi)金钏(chuàn)儿 ...B、数(shù)落 讹(ã)传 谆(zhūn)谆奉恳 ...C、惶悚(sǒng)母婢(bì)暴殄(tián)轻生 ...D、勒(i)死 草芥(jiâ)颤(chàn)巍巍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谈吐 伶俐 垂头丧气 慷慨挥洒 B、惶悚 蘖障 葳葳蕤蕤 经心服侍 C、思忖 擅造 咳声叹气 身亡命殒 D、谨慎 魂魄 暴殄轻生 光宗耀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画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韩两国首脑在双边会议中,谴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强调参拜靖国神社是中日韩三国合作关系的障碍。②在首届东亚峰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国际和地区性问题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交换了意见,表示中国在世界上绝不 支配性地位。③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A、猛烈 谋生 许诺 B、强烈 谋求 承诺 C、猛烈 追求 承诺 D、强烈 追求 许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官员希望通过审判萨达姆的罪行,来证明他们发动伊拉克战争有理,但专家认为,这次审判对美国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刀 ...B、事实上,微不足道的几个毫米,几个厘米,也许就破坏了事物....的完美,导致令人痛心的不可逆转的结局。

C、蔡振华毫不客气地指出,王楠现在的状态确实有一定的退步,“首先是以往在赛场上舍我其谁的霸气少了。” ....D、600年前航海先行者郑和以智慧为舵、意志为桨、和平为帆,披荆斩棘数十万里,创造了世界史上的奇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市场经济伦理新风的儒商,已成为当今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华领域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B、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日前透露,2006年中国银联还将再拓展7至8个国家的收单市场,从而在该年年底之前,使人民币银联卡至少可以在20个国家刷卡消费。

C、最近,尽管巴以局势出现了缓各的迹象,但有关方面表示,要真正实现美国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仍将十分艰难。

D、这次奥运会会徽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专业人士为主,他们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新意识,因此,应征作品总体质量非常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B、十运会开幕式上的《时代交响》由“铸造辉煌”“锦锈江苏”“力量神州”三个篇章和尾声“和谐交响”组成。

C、近几年来,中国发生了一些史无前例的重大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跃升;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利益进一步趋向多元化。D、生机勃发的中国社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文学、美术、音东、影视„„等各个艺术门类,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

二、能力提升(5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24分,每小题6分)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得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加火上烧油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太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道;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了,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有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风与春妹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以,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是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7、怎见得贾政打宝玉板子下得“狠”?

8、贾政说:“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联系课文的其它文字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答。

9、王夫人阴止贾政“打死宝玉”的基本做法是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作简要分析。答:。

10、文末写贾政“泪珠更是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联系课文的其它文字,试分析“泪珠更是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的原因。

答:

。阅读下面的文段。(26分)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越大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地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大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大爷高人一等了。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大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大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大爷是不为错的。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大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大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8分)(1)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越大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蒙:。(2)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仿佛:。

12、“他又觉得赵大爷高人一等了”在文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6分)

答:。

13、文中用“孔庙里的大牢”作比喻有什么作用?(6分)答:。

14、作简短的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6分)

答:。

三、拓展延伸(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贾宝玉是封建社会中的一颗叛逆的火种。这样一颗叛逆的火种埋在处于封建王朝最高阶层的贾府之中,无疑是危险的,是一点就着的。这样一个“诗书礼仪之邦”,是不可能容忍一个风流潇洒、崇尚自由、不慕功名、鄙弃地位的“不肖之徒”存在的。除 贾宝玉外,你还能说出古代文学作品中哪些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

16、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就此展开讨论,然后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17、列举现代人被异化的现象,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

1、B(数shǔ落)

2、B(孽障)

3、B(强烈:强硬激烈;猛烈;急剧。谋求:设法寻求;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许诺:答应、应承。)

4、D(“披荆斩棘”改为“辟波斩浪”)

5、B(A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D句式杂糅。)

6、B(A去掉第二个冒号;C破折号改为冒号,分号改为逗号;D省略号去掉。)

7、“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可见板子下得狠。

8、贾政得知琪言之事,“又惊又气”,“气的目瞪口呆”认为这是宝玉“无法无天”,“祸及于我”;贾环进谗,更“气的面如金纸”。现在王夫人来劝,“更加火上浇油”,于是说必定要气死我才罢。

9、基本做法是“劝”,文中有“我也不敢深劝”为证。再从王夫人说的话来看,“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这是“劝”;“打死宝玉事小”,气得老太太“不自在,岂不事大”,也是一种“劝”。

10、①王夫人提到死去的贾珠,刺到了他的痛处;②他也爱宝玉,但恨铁不成钢,使他感到未来无望;③宝玉犯下的两件事的严重性,以及自己内心的忧虑,王夫人等并不理解。

11、(1)本为敬辞,文中表示讽刺,是说被赵太爷打湿荣幸的事。(2)不确定的意思,表示人们对阿Q的尊敬只是他自己的自我感觉。

12、沾了赵太爷的光,阿Q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揭示封建观 念对他的影响。

13、作用:一是形象地说明了未庄人的愚昧,二是揭示产生这种愚昧思想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影响。

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三、抓意象,观意境,悟情感。

古代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古代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又可指景物。它往往创造一种情调,营造一种氛围。意象的本质就是融合诗人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则是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也只有景物的附丽才有依托。诗歌往往通过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从而形成意境。诗歌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歌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必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只有引领学生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真实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意象进入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让学生与诗人对话。如杜甫《登高》一诗语言相当精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十四字写出六种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些景物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从而领悟出全诗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学生在弄清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的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意象,从而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

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分析意境型”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考查“折柳”,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表达的是离别之意,就能分析出诗人是听到“折柳”曲后所引起的思乡之情。2003年春季高考韦应物《闻雁》、《害塘》二首考查“雁”意象。只要抓住“雁”能回巢,而诗人却正远离故乡,就能明确这两首诗所抒发皆为思乡之情。也有些高考题只是单纯考查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考查“子规”意象的含义。其他如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第二小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第一小题,等等。可见,只有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让古代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十年高考试题全解.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3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1.

[5]迟桂凤.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J].语文天地, 2011, (11) .

必修三第一单元训练(三) 篇3

1.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3. 宋人张载有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下列对这四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 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 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 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4. 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冯友兰在曾评价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彻底否定

C. 倡导“自由”“民主”的启蒙思想

D.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5.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都在我国古代的思想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A. 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7.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

D. 关心社会进步为核心内容

8. “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现在的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也有学者认为朱陆两家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这种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 “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 “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9.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10.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幅对联中 “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

A. 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 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 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予。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康有为《孟子微》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篇4

一.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③名词用作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吃

二.特殊句式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过秦论》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喝”)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赢粮而景从 担负 胜或获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爱惜、爱护、喜欢

宽厚而爱人 爱惜人民 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分裂山河 划分 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3、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的活用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

4、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逃亡。的人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

因遗策。遗留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5、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被动句

③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

6、成语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作文 篇5

我奔向外面,水珠滚着落下的嘀嗒声恰是好听,一切噪声都消失了,只有这细雨所生的音符在跳跃着,歌唱着,留下这片安心之地。园中的桔子树上布满它们所奔跑的痕迹,像灯光般彩耀,干净透明,晶莹剔透让人想到水晶和珍珠,它却比它们柔软,纯洁。它们一个个旋放花一般的笑脸,桔子还未成熟,至今还是绿的,它有一般酸而诱人的嗅觉,那么好闻,让人忍不住想摘一个下来,想尝一尝,却害怕酸,一定是雨的滋润让它那么香吧。

我想着,一颗水珠顺着我的嘴唇流进嘴中,凉凉的,它跟泪更相似,它应当是无味的吧,可我却尝出一点点淡淡的咸味,秋天的雨是咸味的,带着凉凉的味道与悲伤,是秋所流的眼泪和不舍,像极了那个用锄头把花瓣埋在香泥中的痴情女子,正是那个没有伪装,就是她,没有虚假爱哭的女子。

也许秋雨就是林黛玉那《藏花吟》的泪,在她死后留她所唯有的在世间的眷恋,秋雨所泡的清茶都会有股咸味呢,那就是她所流的泪啊。

雨在水中荡漾出的涟漪,颇像用墨渲染出的梅花袅袅香气的水墨,打湿了宣纸,却未曾有那点点墨梅,雨流尽了,却未曾有画,那被诗人所写的书墨,犹如秋雨之味。

墨与雨勾勒成画,染点点墨梅,当年最好的青梅酒怕是用秋雨所酿吧,点点忧伤被寄托在酒中,谁又能品出那种滋味。朦胧了视线,遮挡了前方的路,却有对将来的向往,勇向前去,“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看不到前方,却有希望永存,有对未来的期待在充满诗意的意境之中,峰回路转中,能品味此景的,怕只有画中人吧。

看那秋雨点点落下如蝴蝶翩飞起舞,想想李清照的诗:“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怀有秋的悲伤,却有那种心境。正如秋雨的节拍,随一点点的旋律,打出属于它自己的节奏,正如《雨的印记》看似普通,却扣击人心,打出印记,将它收藏在心中,在记忆脑海里存档。秋雨没有属于它自己的浮华,却跳出自己最轻盈的舞蹈,不知有多少前人为她陶醉。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知识点 篇6

基础知识方面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需要多读、多记;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这首先就需要同学们除了学高三的课本外,还要腾出时间多翻翻高一高二的教材。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不断地学习、整理、反思中,我们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其次,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书必须读好,因为它是掌握方法的“起点”,形成能力的“原点”;同时,要博览群书,没有广泛的涉猎,,就没有开阔的视野,更没有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学习课内书的过程是对知识的积累和总结;课外阅读是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另外,还要注意精读与泛读相融合。精读是基础,一些名段名篇必须读懂读透,最好是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化为己有,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泛读是拓展,面越宽,见识就越广。精读是求“深度”,泛读是讲“广度”。“深”“广”结合,语文的功底才扎实,语文能力才能形成。

应用写作方面

注重材料的积累。杜甫曾经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陆游也指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他们二人告诉后人的写作真谛。也就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中所讲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大家”在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地阅读,拥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能文思泉涌,提笔成文。所以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人际交谈的聆听、影视欣赏的采撷、新闻信息的收集、专题报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方法,去广泛积累储存,从而使自己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科技、财经、文学等各门类的艺术中得到升华,提高个人观察社会、感悟人生、阐发理念的能力。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作文其实就是说话,只不过它是把想说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平时口语的练习来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抓紧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一切场合,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地创建与他人交流的平台,让自己在探究、辩论、演讲、对话、交流等过程中,都能寻找到表达自己观点、情感的时机,力求使自己的表达言之有物、物中有情、情中有理,这将为转化为精彩的文字表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修三、选修23单元测试 篇7

1.若Cn18-C2n+918=0(n∈N*),则n=    .

2.(2x-1x)6的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3.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4年的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如下:

品种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

甲9.89.910.210.1

乙9.7101010.3

其中产量比较稳定的水稻品种是    .

4.从5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则所选同学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概率是    .

5.如图,随机向半径为R的⊙O内丢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入该圆的内接正△ABC内的概率是    .

6.下面是某小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得分茎叶图,则该组男生的平均得分与女生的平均得分之差是    .

7.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p=15,则输出的n=    .

8.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a为    .

9.某校100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50,60)、[60,70)、[70,80)、[80,90)、[90,100].则图中a的值为    .

10.在5次独立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A恰好发生1次的概率不大于其恰好发生2次的概率,则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P的最小值是    .

11.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下:

ξ-101

Pabc

其中a,b,c成等差数列,若期望E(ξ)=13,则方差V(ξ)的值是    .

12.若(2x+1)7=a0+a1(x+1)+a2(x+1)2+…+a7(x+1)7,则a4=    .

13.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放入方法共有  种.

14.有两个细胞,每个细胞每次分裂成2个细胞或死亡的概率均为12,则分裂两次后有细胞存活的概率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本题满分16分)

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6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即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4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

(1)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

(2)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

(3)求抽取的4名工人中恰有2名男工人的概率.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x+12x)n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依次为等差数列.

(1)求n的值;

(2)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

17.(本题满分16分)

男运动员6名,女运动员4名,其中男女队长各1人,从中选5人外出比赛.

(1)若选出男运动员3名,女运动员2名,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派方法?

(2)若队长至少有1人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派方法?

(3)若至少有1名女运动员,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派方法?

(4)若既要有队长,又要有女运动员,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派方法?

18.(本题满分16分)

设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b2=0.

(1)若a是从0,1,2,3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0,1,2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2)若a是从区间[0,3]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区间[0,2]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6分)

某高中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决定从高一年级开始,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的课外活动期间同时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辅导讲座.(规定:各科达到预先设定的人数时称为满座,否则称为不满座)

统计数据表明,各学科讲座各天的满座概率如下表:

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物理数学

周一1414141412

周三1212121223

周五1313131323

(1)求数学辅导讲座在周一、周三、周五都不满座的概率;

(2)设周三各辅导讲座满座的科目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0.(本题满分16分)

已知(1+x4)2n=a0+a1x+a2x2+…+a2nx2n(n∈N*).

(1)若a0+a1+a2+…+a2n=625256,求a3的值;

(2)若存在整数k(0≤k≤2n),对任意的整数m(0≤m≤2n),总有ak≥am成立,这样的k是否唯一?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

2. 60

3. 甲

4. 56

5. 334π

6. 2

7. 5

8. 3

9. a=0.005

10. 13

11. 59

12. -560

13. 18

14. 3964

二、解答题

15.解:(1)由于甲、乙两组各有10名工人,根据分层抽样原理,要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4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则从每组各抽取2名工人.

(2)记A表示事件: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则

P(A)=C14C16C210=815.

(3)Ai表示事件:从甲组抽取的2名工人中恰有i名男工人,i=0,1,2

Bj表示事件:从乙组抽取的2名工人中恰有j名男工人,j=0,1,2

B表示事件:抽取的4名工人中恰有2名男工人.

Ai与Bj独立,i,j=0,1,2,且B=A0·B2+A1·B1+A2·B0

故P(B)=P(A0·B2+A1·B1+A2·B0)

=P(A0)·P(B2)+P(A1)·P(B1)+P(A2)·P(B0)

=C24C210·C24C210+C14C16C210·C16C14C210+C26C210·C26C210=3175

所以抽取的4名工人中恰有2名男工人的概率为3175.

16.解:(1)由题意,前三项系数分别为C0n,12C1n,14C2n,

则C1n=C0n+14C2n,解得n=1(舍),n=8.

(2)设第r+1项系数为tr+1,且设第r+1项系数最大,则

tr+1≥tr

tr+1≥tr+2即Cr8(12)r≥Cr-18(12)r-1

Cr8(12)r≥Cr+18(12)r+1,解得2≤r≤3,且t3=t4=7,

所以展开式中最大项为第三、第四项.

17.解:(1)C36C24=120(种);

(2)C12C48+C22C38=140+56=196(种);

(3)C510-C56=246(种);

(4)C510-C58-C45=191(种);

答:略

18.解:设事件A为“方程a2+2ax+b2=0有实根”.

当a>0,b>0时,方程x2+2ax+b2=0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a≥b.

(1)基本事件共12个:(0,0),(0,1),(0,2),(1,0),(1,1),(1,2),(2,0),(2,1),(2,2),(3,0),(3,1),(3,2).

其中第一个数表示a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b的取值.

事件A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912=34.

(2)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a,b)|0≤a≤3,0≤b≤2}.

构成事件A的区域为{(a,b)|0≤a≤3,0≤b≤2,a≥b}.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3×2-12×223×2=23.

19.解:(1)设数学辅导讲座在周一、周三、周五都不满座为事件A,则

P(A)=(1-12)(1-23)(1-23)=118.

(2)ξ可能取值为0,1,2,3,4,5,

P(ξ=0)=(1-12)4(1-23)=148,

P(ξ=1)=C1412(1-12)3(1-23)+(1-12)423=18,

P(ξ=2)=C24(12)2(1-12)2(1-23)+C1412(1-12)323=724,

P(ξ=3)=C34(12)3(1-12)(1-23)+C24(12)2(1-12)223=13,

P(ξ=4)=(12)4(1-23)+C34(12)3(1-12)23=316,

P(ξ=5)=(12)423=124,则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下:

ξ012345

P1481872413316124

所以随机变量ξ的数学期望Eξ=0×148+1×18+2×724+3×13+4×316+5×124=83.

20.解:(1)取x=1,有a0+a1+a2+…+a2n=(1+14)2n=625256,解得n=2,

此时a3=C34·(14)3=116.

(2)由题意知:ak是a0,a1,a2,…,a2n中的最大项,ak=Ck2n4k,ak-1=Ck-12n4k-1,

所以akak-1=Ck2n4k·4k-1Ck-12n

=(2n)!k!(2n-k)!4·(2n)!(k-1)!(2n-k+1)!

=2n-k+14k(1≤k≤2n,k∈N*),

令2n-k+14k≥1,得k≤2n+15,设小于或等于2n+15的最大整数为M,则

当1≤k≤M时,ak-1≤ak,故a0<a1<…<aM-1≤aM(M=2n+15时取等号);

当M<k≤2n时,2n-k+14k<1,ak-1>ak,故aM>aM+1>…>a2n.所以当2n+15=M时,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有2个,即k=M或k=M-1;

当2n+15>M时,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只有1个,即k=M.

上一篇:米线经营商业计划书下一篇:过年探亲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