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经营商业计划书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米线经营商业计划书(精选7篇)

米线经营商业计划书 篇1

第一步:定位

有关市场调查记录顾客对米线的购买情况。

1、:方便米线由于符合南方地区的消费习惯,同时又有非油炸、不上火的特点,正以越来越强的趋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越来越多的企业受较大利益的驱动,进入这一市场,推动了需求的发展;

3、方便米线的经营,基本上沿用方便面的模式。

了解了市场,有关专家开始为米线的消费者定位。“定位对于产品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许多企业都有一个经营上误区:试图为所有的人服务,想赚所有人的钱。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在市场细分化已经做到如此地步的今天,不可能有一种产品适用于所有人群。所以,对于品牌定位来说,越纯粹越有震撼力越简单越有穿透力。”专家道出自己的意见。

如何确定消费者是哪个群体呢?

专家在自己的调研结果中发现一个现象:在方便米线的消费中,女性消费者占到70%以上,其中80%以上为16至25岁的年轻群体,她们购买的主要原因是吃了不上火、有助于减肥。

“既然70%以上是年轻的女性消费者,那么就应该将这一部分人当作目标消费者。对于这种成熟的市场,一个产品要想寻求突破点,抓住抓牢现有的消费者是最重要的。”专家解释。

之所以要先确定消费群是因为这是最基础的工作,此后的营销策划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群体展开。

XX作为一个后来者要切入已经成熟的市场,难度还是很大的。那么,要如何切入市场呢?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竞争环境,二是自身实力。

先说竞争环境。先期进入市场的几个品牌已对消费者形成较大影响力(尤其在广东市场)。他们在对消费者基本需求的满足上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再说自身实力。XX是以与主要竞争对手不相上下的技术、资金实力,以传统的方式进入市场,只能凭借价格冲击作为主要手段而分得一块蛋糕,因此难以形成核心优势。

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XX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机会永远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寻找竞争对手的强中之弱,也就是常说的差异化。”对付这种情况,专家自有高招。

那么差异化在哪呢?通过调查与分析,专家发现:

※竞争对手强势作用于消费者的是像方便面一样方便的米线。

※基本上都是把原来做方便面的品牌延伸于方便米线

※ 品牌之间仅仅是符号的差异,缺乏思想、人文个性

于是,专家找到了XX的机会点:

※ 提高竞争临界点

※ 做独立品牌

※个性化营销

※提高品牌人文含量

综合上述原因,专家认为:米线领域目前尚未出现以女性为主要诉求点的品牌,女性米线市场的潜在需求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消费基本停留在低层面上,个性化、情调化、时尚化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而XX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技术和加工优势很容易转化为米线的市场资源,有机会成为米线女性消费领域第一品牌。因此营销专家最终为产品的定位:做米线女性消费市场第一品牌。

定位确定了还只是第一步,消费者是否能接受才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女性消费者接受呢?专家从食品的作用中去寻找机会。

食品的作用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温饱 ? 美味 ? 营养 ? 情调。

在温饱和美味的层面上,竞争处于高度同质化状态,这两个元素已成为进入市场的基本起步点。但在营养和

情调的层面上,是一个竞争比较弱的领域,虽然有很多产品也在这两个领域内努力,但多半是停留在空洞的口号阶段,所以这一领域大有文章可做。

对于女性消费群体来说,想打动她们,首先要挖掘女性消费群体营养和情调平台背后的真正需求:* 营养的背后是健康,情调的背后是感觉;

* 健康的目标是膳食平衡,感觉的目标是得到社会的积极评价;

* 积极评价的核心是女性消费群体都希望成为有品位、有情调的美丽女性。

所以,要打动这个群体,满足这些要求是必须的。完成以上内容,专家也就完成了此次品牌策划的第一步,定位。

插言:

科学定位七法

※研究目标消费者重视的价值.※一一列出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排除不易取信于人的部分.※你所突显的优势不应与竞争对手一样,即使你确实比它好.※用五种方法描述你的优点,在潜在顾客中进行调查,看看那一种最吸引人.※假如你的优点与竞争者一样,而你又不是市场的领导品牌时,找一个不同的方法表达你的优点,或者创造一个不同的优点.※用一句简单有力的的话表述你的优点.第二步:取名

市场营销中另一个重要决策是如何给品牌起名字,在顾客大脑中,名称是把品牌挂在产品上的第一把钩子。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大脑靠耳朵运转,思维是处理声音的过程,而非图像(即使其中包含图画和照片)。因此,你愿意看你所听到的,声音使你愿意去看,而非眼睛(大脑能在140毫秒内理解一条有声语言,但理解一条印刷语言需要180毫秒。而且,听觉信息能持续5秒左右,视觉形象只能保持1秒左右)

强生公司在自己的手册中写道:我们公司的名称和商标是我们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资产。大规模的开发使好名称的资源越来越少,知识产权竞争高度激烈。与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表现一脉相承的品牌名称开发成为高度专业化的行为。所以,一个好名称可谓是字字千斤。

给一个产品取名字有几个原则,比如与品牌定位相关联的名称,像体饮;来自目标消费群体内心深处的名称,像农夫山泉;意想不到,一想就到,简明扼要,朗朗上口的,比如蒙牛。

那么对于XX米线来说,取什么样的名字合适呢?这就是前面定位的延续,产品的名字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所以要寻找消费者的内心需求。

怎么取名字呢?专家教了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问答式。

对于吃,女人最希望的是什么?好吃又能养颜。

提到米线会联想起什么?过桥米线。

提到过桥米线会想到什么呢?一个美丽的传说。

消费者心中米线的正宗产地是哪呢?云南丽江。

过桥米线--丽江--美丽,最后专家综合得出结果:丽桥米线。XX米线有了一个美丽的新名字。

而且,为了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品牌,所以专家建议将品牌的出生地定在云南丽江。

作为体现现代消费文化的大众化食品,品牌的出生地对品牌联想的形成、品牌信誉度美誉度的提升,起着强大的影响作用。好的品牌出生地等于好的家庭出身,选择丽江做为米线的品牌出生地,有以下理由:

1、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云南是米线的正宗产地;

2、丽江是云南的代表城市;

3、丽江是全世界都向往的生活方式;

4、丽江是美丽情调的化身;

5、丽江与现代化的闹市生活形成鲜明差异。

支持品牌出生地的办法是:

1、建议在云南丽江注册一个公司,支持品牌背景。

2、威公司作为丽桥商标的持有人和出品者。

最终:丽桥米线确定其内涵:

* 丽桥米线--美丽膳食

* 品牌核心主张:精致情调,美丽生活

* 品牌核心口号:丽桥米线,越吃越美

取完名,专家完成了第二步,然而仅有一个名字还是不够的,为了能让这个名字深入人心,专家开始了第三步:讲故事。

第三步:讲故事

营销中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就是讲故事,尤其是对于品牌的塑造,这简直是致胜的法宝。

天下所有的优秀品牌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当品质不再是竞争的比较优势,消费者的兴奋点就会集中于某种感觉。品牌故事就是对这种感觉的支持。当消费者在购物时,事实上更多的人是在商品内寻找故事、友情、关怀、生活方式和品性。

去过很多地方,我们发现,景色不会记得太多,但其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富有人性灵光的故事,会让人感动,永留记忆之中给产品和品牌一个美丽的故事--因为消费者需要每一个人都在故事中长大,每个人一生中永远有说也说不完的故事。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通过故事来憧憬;自己无法经历的传奇,通过故事来感受;生命中那些难忘的记忆,也可以通过故事来寄托。

米尔顿科特勒也曾说过:用故事可以打开市场之门。2004年元月,米尔顿科特勒在签约华润雪花啤酒时说:“综观世界各知名品牌,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著名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美国,许多消费者选择啤酒时,先被它背后故事吸引,而不是味道。我现在要为华润做的就是,为„雪花‟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并用这个故事打开市场之门。”

那么如何讲述品牌故事呢?

* 从消费者心中的愿景中去挖掘。

* 以品牌价值观为主题去挖掘。

* 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激发想象)。

* 让消费者感到总体上熟悉,细节上新鲜。

* 故事要融进品牌文化背景中。故事格调,故事情节,故事语言要与品牌文化相和谐。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米线,我们用什么样的故事来支持丽桥米线呢?

大家或许听过过桥米线的故事:相传过桥米线原产于滇南蒙自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年该县城外有个南湖,风景秀丽,有小桥通向湖心小岛。岛上优美恬静,是文人攻读的好地方。有位秀才到岛上读书,贤惠的妻子每天送饭给丈夫吃。可是秀才因贪读常常忘了吃饭,往往菜凉饭冷后才随便吃一点,身体日渐消瘦。妻子非常心疼丈夫,有一天她把家里的下蛋鸡杀了,炖熟后用罐子送到岛上后便回家干活去了。过一会,她去收拾碗筷,见丈夫未吃,用手摸罐时,感到还烫手,揭开一看,原来是上面浮着一层厚厚的鸡油,把热气保护住了,她喜出望外,让丈夫趁热吃了。从此,她便常常用油汤和当地人人喜欢吃的米线送给丈夫食用,丈夫身体便逐渐好了起来。这事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大家便把这种食品称之为过桥米线。

1920年,云南个旧人把过桥米线从蒙自带到昆明,在经过后人不断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声誉日增,广为流传。

米线故事对我们的价值传统过桥米线的故事,源自蒙自县,但几乎不为消费者所知,消费者只知米线产自云南。这就给我们一个空间,主人公少妇无名,我们可以赋予其名字。米线迷人,小桥引人,在消费者心中,还应该有一个故事的空间。中国人喜欢圆圆美美,喜欢欢欢乐乐的故事结局,我们应该满足消费者这个心愿,进一步用故事塑造民俗、塑造传统、塑造消费新亮点。我们的米线新传,也就由此而生。

米线新传:

云南米线因少妇为夫君送餐传说而名闻遐迩,吃米线渐成风尚。送米线之小桥亦成为小城人文景观。少妇遂

在桥头开一米线小栈,美味鸡汤配之以薏苡仁、金针菜、白芨、冰糖、粥油、野玫瑰等数十种美颜佐料,凉爽柔滑,清香怡人,在美丽少妇迷人的注视下,食者愈加食欲大增。久而久之,常食者竟人人容光焕发。食者愈美,美者愈食。美呼:丽桥米线。

米线新传所传递出来的故事,不仅给产品赋予了人文的内涵,同时,也将产品的功效用唯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一举两得,为这个策划画龙点睛。

商业特许经营权与经营风险探析 篇2

关键词:特许经营权;经营风险;法律性质

一、特许经营权的含义

特许经营的定义有很多种,在国际上广泛通用的是国际特许经营协会的定义,该定义如下: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对受许人经营中的如下领域,经营诀窍和培训,特许人有义务提供或保持持续的兴趣;受许人经营是在由特许人所有和控制下的一个共同标记、经营模式和过程之下进行的,并且受许人从自己的资源中对其业务进行投资。中国特许经营协会把特许经营定义如下:特许人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二、特许经营权的法律性质

关于特许经营权的法律性质,现行普遍研究认为特许经营权不是单一权利,而是一种权利集合,但对于这个集合是何种性质,确实产生了较多争议,较为典型的有产权说、经营权说、资格说、特殊知识产权说等。虽然每种学说均有一定理论说服力,但总不能完全将特许经营权解释清楚。也有学者提出,用概括权利集合的外在特征来表达特许经营权。“更为妥帖的方法或许在于对特许经营权的性质作描述性的概括,既归属于无形财产权范畴,但它具有非绝对排他性,权利内容的开放性,权利具有期限性、地域性以及权利转让的依赖性等特征。”笔者认为,既然特许经营权是一种经营模式的权利集合的概括,适当的增加其定义的广度和深度可增强其在经营实践中通用性和灵活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由此衍生出来的矛盾及风险的分析和化解。

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处理情况看,特许经营纠纷中双方对于诉争合同是否属于特许经营合同范畴也常有不同看法和辩解,如被特许人常以未明确特许经营权的授予内容来抗辩特许经营合同的不成立,以此摆脱合同中对经营计划的履行不到位。法院在处理此类意见时通常适当放宽对特许经营权的理解范畴,更倾向于认定特许经营合同成立。

三、与特许经营权相关的风险

1.被特许人脱离特许经营关系的风险

在特许经营为被特许人带来较好收益且被特许人认为已掌握了特许经营的核心技术、管理办法后,出于想独立门户以赚取更多利益的目的提出终止与特许人的特许合同关系,脱离特许人的控制。被特许人经营一段时间后认为没有获得预期的利润而不满,想要解除合同。该两种情况均可能给特许人带来经营风险。脱离原有特许关系的被特许人不仅可能成为特许人的有力竞争对手,更可能泄露特许人的商业秘密,破坏特许经营权人的经营基础。后者带来的影响明显更为致命并不为特许人所接受。另外,特许人在特许经营体系中添加新的被特许人是一个谨慎的筛选过程。如因被特许人本身能力或者不尽力经营而导致经营失败,或者为谋取私利擅自更换特许人的正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进而损害特许体系的形象和名声的案例不少。在某些行业快速发展期间较容易出现。比如餐饮业、美容美发、房产中介等行业,因一两家加盟店出现问题而使总店及其他加盟店的经营受到牵连,导致特许企业整体陷入困境。

2.被特许人面临的风险

在特许经营合同关系中,绝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被特许人。这些风险直接体现这些风险直接体现为:①经营成本可控性低。由于特许人在制定特许产品销售价格上拥有决定权,而且特许人又可通过向各被特许人的营业收入提成的方式将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被特许人,因此被特许人面临着市场和特许人转移价格成本的双重风险。②经营自主性低。特许经营合同一般均严格限定被特许人的经营自主权,被特许人未经特许人同意不得擅自调整产品价格,不得经销同类其他产品,甚至营业员的行为、着装、营业时间都要按照特许人的要求统一执行。③特许产品或者服务不一定“接地气”。特许经营体系中,产品或者服务具有统一、标准化的特征,虽然特许经营最初在某些年或者某些城市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畅销的模式或者产品,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当新的被特许人加入时,他们可能发现原来受欢迎的服务或者产品在当地并没有如他们决定加盟时那么受欢迎,其经营状况变得不那么景气了。

3.来自第三方以及其他方面的风险

因特许经营双方对合同可尽详细规定但仍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实际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就会因某些权利行使受到第三人干扰,影响正常的权利行使,双方又没有约定相关权利救济方式,因此一方的权利就会受到侵害。在特许经营案例中,特许经营权受到第三人影响而无法达成预期目的的案例并非个案。究其原因,其一,特许经营合同是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对第三人缺乏有效约束力。实践中,侵权第三人较多都是特许人的前任合作伙伴,至现任被特许人经营时,该侵权人与特许人之间的特许经营合同已终止,被特许人无法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其二,诉讼时间长,取证不易,成本高。从被特许人投资加盟的目的出发,是为了能够在短期内从特许经营加盟中取得商业利益,其签订特许合同的期限通常多为一年。而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一审最短的简易程序时间为三个月。若被特许人碰到诉讼问题,且不说是否能赢得胜诉,最终还是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诉讼。投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一个没有产出的“投资项目”显然已不符合被特许人的投资加盟目的,因此,被特许人往往不会选择通过诉讼来实现其经济利益。

在以上三类特许经营风险外,还有一些风险点也值得探究。特许经营合同中未明确诸如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提供方式,司法实践中,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在一段时磨合过程后,在经历了经营实践的诸多实际困难干扰下,在自身经营能力不足以解决现实经营中的问题时,双方会因如何在经营中提供指导,指导哪些内容,提供哪些技术,如何开展业务培训等产生争议,如不能合理解决,则由小问题逐步演变成多种矛盾错杂的信任危机,最后可能导致双方合作关系彻底破裂。

综上所述,虽目前还没有对特许经营权的统一定义,但笔者认为透过以上对特许经营权复杂性分析以及与其相关的风险提示,可为解决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的基础性研究开辟先路,缓和特许经营的纠纷和矛盾。

参考文献:

[1]邱秋露,简迎辉,曹琦.不确定性条件下BOT项目特许权价值决策研究——以水利项目为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116-120.

特色食品产业链经营商业计划书 篇3

厦门盛之香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产业链经营商业计划书

一、项目简介和市场前景

食品产业链经营在大陆目前还属一个创新项目,还没有以往的数据对比。该项目涉及了食品原材料生产(农场)、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食品技术研发和食品人才培养(食品院校)、食品连锁经营管理等。

从相近行业来看,就是面包连锁店、早餐连锁店(摊)和社区便利店等,这些企业在一些地区均有一定程度的规模,利润空间较大,价格也相对比较高。但是都未形成产业化经营。福建的XX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想走产业链经营,但至今还是未完全实现,比如在2008年XX开始经营“XXXX”连锁店,先后发展到了十余家,可到今年年初,也只剩下一家了。厦门还有一家XXXX一元店,也是轰轰烈烈一年多,从去年底开始停滞不前了。

从成本来看,食品原材料、包装材料、食品加工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劳动生产率对本项目的产品利润和利润率影响会比较大。

该项目的进入门槛高,技术性强,经营规划和管理的难度较大,产业链经营的难度更大,可模仿性不强。

该项目可以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早餐工程和午餐工程、旅游市场开发等重大民生工程的开展与开发,可以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一些地方属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范围。在销售终端项目的连锁经营方面,按全国30个省市,每个省市选择4个地级市发展,每个地级市发展25家连锁店,全国将可开设3000家的特色食品连锁店,如果按平均每家店每月营业额10万元人民币(下同),一年的销售收入是36亿元,按5%的净利润计算,每年将可获得1.8亿元的净利。而我们的特色就是台湾特色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二、项目背景:

厦门盛之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17日,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台湾麻薯、牛扎糖、Q心饼、凤梨酥、蛋卷、酸梅汤。产品主要销售渠道有沃尔玛、好又多、福建永辉等大型卖场、全国多个省市的经销商、十多家代加工客户。盛之香食品公司有着清晰的产品定位和经营规划,至今未偏离企业长远目标。公司团队稳定,经验丰富,技术扎实,创新能力强,经营模式至今未发现雷同者。

三、融资计划及经营规划:

1.2011年12月之前融资500万元人民币,用于销售渠道建设、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2.到2012年12月,年销售额百万级的经销商和代理商达20个,全国各类经销商和代理商达100个以上。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

3.2013年年销售额达到8000-10000万元人民币,并投资一家绿色食品农场,主要种植和养殖与本公司休闲食品有关的原材料,并通过本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售(下同)。4.到2014年12月(步入第二个五年计划):

4.1.台湾食品连锁店发展到100家,其中直营店50家以上,开店成功率90%,直营店覆盖5个省市20个地级城市。4.2.新增投资1家绿色食品农场。4.3.引进一家上市策划及顾问公司。4.4.此阶段需融资1000-3000万元人民币。5.2015年12月:

5.1.台湾食品连锁店发展到500-1000家,其中直营店100家以上,开店成功率90%,直营店覆盖10-15个省市40-60个地级城市。

5.2.新增投资1-2家绿色食品农场,并开始由本公司的食品加工厂生产绿色食品,在本公司的食品连锁店设专柜销售。5.3.本争取开1-2家绿色食品连锁店,除销售本公司自主种植和加工的绿色食品外,还可进口或国内采购其它品牌或代加工的绿色食品。6.2016年:

6.1.台湾食品连锁店1000-1500家。

6.2.绿色食品连锁店100家,其中直营店50家以上,开店成功率90%,绿色食品直营店覆盖5个省市20个地级城市。6.3.新增投资1-2家绿色食品农场。新增投资1家有机食品农场。

6.4.新增投资一家食品院校。

6.5.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净利约为5%),加盟金收入2000万元,净利2.5亿元。

7.集团公司上市。

四、管理团队: 1. 企业总经理一人:公司现任总经理;

2. 连锁经营管理人一人:至今己出版连锁经营管理书籍5册,从事中小型连锁企业管理十年;

3. 连锁营销管理及终端经营管理人两人:从事中小型连锁企业营销管理或中型企业渠道经营管理工作五年以上,需从同业挖掘;

4. 食品生产管理人两人: 5. 食品饮料技术研发人多人: 6. 食品饮料顾问多人:

7. 财务顾问多人:

五、竞争优势:

1.高效、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见第四条)。另外,本公司总经理从事食品行业的经营管理有十余年,先后就任于: XXXX 从这些职务可以看出,本公司总经理有着广泛的人缘和人才,至今与原就职过的食品企业的董事长或实际控股人均有良好的往来。与原就职单位的同事更有密切往来,被称为老板的好帮手,同事的好朋友。此项目的启动,不光是可以聚集一大批食品行业的精英,更可以成为食品行业的黄埔军校。2.好的项目:己在项目简介内说明。特别说明的是:此项目具有高难度的模仿性,特点就是产业链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时间建立。就算有农场基地的企业,也可能不善于终端经营和连锁经营而失败。

3.好的盈利模式:加盟连锁,形成产业链经营。3.1.加盟金收益; 3.2.产品销售收益;

3.3.加盟商投资,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人投资。如店面租金、店面装修、加盟保证金等。

六、风险控制:

1.技术:总部配送的产品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及新产品的开发,与院校的合作可以保证技术的领先优势。公司需成立专门的技术部门对产品加以开发控制,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这方面的风险取决于公司阶段性的经营策略。2.市场:

2.1.不同区域市场存在对产品品种、口味、包装喜好的差异,需因地制宜地进行产品规划。

2.2.竞争者的加入。如果出现恶性竞争,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要与竞争者友好竞争,良性竞争,甚至在某些市场要作一定的退让与合作。3.生产:主要是生产能力和品质保证,多年多人才的生产经验可以规避此风险。农场的经营取决于与院校的合作深度以及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4.财务:资金的筹划应该预留一定的风险金,并且要规划多种融资渠道,以备应急之需。此项目中的连锁经营多为现金收入以及预付款,只要不把现金挪作它用,就不会出现资金风险。而农场经营需要前期投入,种养殖技术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率。

5.管理:有可能会出现的是竞争者从本公司批量挖走管理人才,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威协,但可以通过劳动合同、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期权、高福利以及高品味的企业文化来保证人才的稳定性。自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保证不断扩大的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

6.政策:此项目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城市规划会给区域市场带来一定的损失,但不会对全国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反之,各地方政府都将为民办实事和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化经营提上议程,将有利于环保的、健康的、有特色的、实惠的、大众消费品和便利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7.其它:内部投资者对经营和管理的过度干预。其实这是最致命的,应该有一套合理有效的机制来控制此项风险的发生。就象冯仑所说的先把分钱的事说好,先把权责定好。

七、合作方式:

1.股权投资:公司可以出让25%的股权,以保证公司在经营管理决策上的优势,保证专业人做专业事。但财务总监可以是新的投资者派出,以防止经营管理者以权谋私或其它非法经营和管理。

2.借贷:第1-2年由公司支付利息,第3-9年支付本金和利息,第1-2年月利率应控制在1%以内,第3-9年月利率应控制在2%以内。

3.利息加分红:第1-2年由公司支付利息,第3-9年支付本金和利息且按双方约定比例分红。第1-2年月利率应控制在0.5%以内,第3-9年月利率应控制在1%以内。分红应分为季度分红和分红,季度分红和分红应该控制在总利润的15%以内。特别申明:

本计划书为本公司总经理撰写,非专业人士撰写,所以可能存在着较多的不符合投资者要求的格式和内容,见谅,并请多多指导,谢谢!撰写人信息: 公司名称: 厦门盛之香食品有限公司

解读《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篇4

著名学者奈斯比特曾预言:“特许经营将成为21世纪主流商业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商业模式,特许经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其经营的领域已经从最早的餐饮、洗衣,发展到今天的超市、便利店、教育培训、美容美发、服装服饰等几十个行业,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的特许体系数量已经达到2600多个,加盟店近20万个,从而一举成为世界上特许体系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特许经营活动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企业在未分伯仲之前,早已泥沙俱下。

在全国特许经营从业者的千呼万唤中,《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出台了。新《条例》与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有什么不同,会给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带来哪些利弊?让我们一起来解读。

新条例说什么

2007年新春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85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此后,商务部于2007年5月1日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和《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这一条例和两个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们特许经营行业的基本法律规范初步形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将对整个特许经营市场重新洗牌,不规范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规范企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这对特许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

一、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条例》中第三条规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以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比较2004年的《方法》中关于特许经营的定义,不难看出,新《条例》中更加强调了“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突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条例》从五大方面对特许经营行业进行了规范:

首先,明确了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只有企业可以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这一界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假借特许经营名义的非法传销活动;二是要求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三是规定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

其次,规定了特许人的信息披露制度。《条例》专设“信息披露”一章,明确规定“特许人应当建立并实行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有关信息和特许经营合同文本,并明确规定了特许人应当提供的信息内容,包括特许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和商业信誉记录、特许人拥有的经营资源、特许人为被特许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对被特许人在经营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的情况、特许经营费用及其收取办法、特许经营网点投资预算”等12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条例》还对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完整、准确,不得遗漏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再次,确立了特许人备案制度。《条例》确立了特许人备案制度,明确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规定了备案的程序以及备案时应当提交的文件、资料。商务主管部门收到特许人提交的符合规定的文件、资料后,应当予以备案,通知特许人,并将备案的特许人名单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和及时更新。”对于《条例》施行前已经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特许人的备案问题,《条例》作出了特殊规定,即“特许人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对规范特许经营合同作出了规定。对于特许经营合同的规范,《条例》从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并明确了特许经营合同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二是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三是规定,除被特许人同意外,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应当不少于3年。

最后,规定了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行为规范。《条例》针对特许经营活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对特许人的行为规范作了规定。比如,“特许人应当向被特许人提供特许经营操作手册,并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特许人要求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前支付费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特许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向被特许人收取的推广、宣传费用,并将使用情况及时向被特许人披露”;“特许人在推广、宣传活动中不得有欺骗、误导的行为,其发布的广告中不得含有宣传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收益的内容”等。这些条文使被特许人的保证金的用途、退还、广告费的推广、使用更加透明,更将改变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在信息上的不平衡状态,减少欺诈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便于监督。而这些规定在旧的《办法》中或模糊不清或从未提及。

缺失与疑虑

新《条例》的颁布,众多业内人士叫好连连,与此同时,对该《条例》部分条款的担忧也应运而生。

孙先生是一家从事特许经营的公司的老总,他仔细研究过《条例》后对记者说:“《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于被特许人的责任承担只字未提。我们在近几年的经营过程中,有些被特许人的不规范行为让我们十分被动。我们不得不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排除这些不应有的干扰。在2004年颁布的《办法》中我们还能找到相应的条款制约这些行为,但是在此次的《条例》中却没找到相应的条款,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一些专家也认为新《条例》中的部分条款值得商榷:

例如:第七条第二款中关于“一年两店”的规定究竟有没有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些公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发展特许经营,更何况“一年的经营与2个直营店”并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条例》中的第四章二十四条到二十八条用五个条款分别对以下7种行为作了罚款规定:(1)不符合“两店一年”规定,最高罚款50万;(2)“企业”以外的单位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最高罚款50万……(6)虚假推广活动,最高罚款30万;(7)信息披露失实,最高罚款10万。这7种情况中,只有“信息披露失实”与投资人(被特许人)利益最密切相关,然而就被特许人遭受的损失而言,对特许人仅10万的罚款无异于杯水车薪……

特许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御敌,也有可能中伤自己。在短期内,《条例》对特许人资格和条件的规定必将阻止一部分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条例》对特许人诸多法律责任的规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开展特许经营的热情和冲动……专家预测,在《条例》实施后的几年内,整个特许经营市场将进入一定的低潮期——特许人、加盟商数量锐减,市场萎缩。而从长期来看,《条例》必将是中国特许经营结束混乱之治,走上健康发展征途的里程碑。等待着特许经营的除了机遇,更多的是来自规范的挑战……

编辑 黄 微

论商业物业经营模式及发展问题 篇5

【关键词】商业物业 经营模式 发展

一、目前我国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

商业物业想要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从它自身的经营模式入手,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特点,不断的发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商业物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阶段,我国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发商自己兴建物业,自己经营管理已经竣工的物业,这种经营模式能够让开发商的利润最大化。第二类是开发商通过和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合作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物业,也就是说开发商是出租自己的物业,交给专业的商业物业公司来经营管理。这种经营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各自优势,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第三类是开发商在商业物业建成以后直接委托给专业的物业公司,然后由物业公司来负责物业的出租、经营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这种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比较的普遍,它把物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放在了同一个体系中,更加便于管理。现阶段我国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都比较陈旧,不能很好适应目前商业物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的商业物业企业要不断的革新,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商业物业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商业物业企业的经营理念

现阶段的商业物业企业需要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但目前很多的商业物业并没有真正的从传统的经营观念中走出来,他们的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只是单纯的套用以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多的业主和承租商都不服从物业企业的管理,根据自身经营上的需要,来制定和实行经营计划,这就造成了物业管理上的混乱,不利于物业企业品牌的建立,同时也不利于零售商经济利益的实现。另外,商业物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特色,企业在招商的过程中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招商目标,商业定位缺乏准确性,企业中的承租商或者零售商具有普遍性,没有自己的特点,这样不但不利于物业企业品牌的建立,也会给承租商和零售上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物业管理市场的结构不健全

新型的商业物业经营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它自身的交易体系还不是非常的完善,缺乏政府部门系统的指导以及中介结构的积极参与,这就使得商业物业管理的市场非常的不规范,结构也不是非常的健全,严重阻碍了商业物业的发展。市场上对商业物业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其具有非常大发展潜力,但是,市场结构的不健全,市场制度的缺失,使得物业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创立属于企业的物业管理品牌。整个市场环境对培育与发展大中型的物业管理企业都非常的不利。

3.商业物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

物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传统的物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对土地的开发,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然而,在现阶段的商业物业经营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管理水平的高低,商业物业想要得到成功的经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具有较高管理水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企业内部体制的完善,只有企业内部体制能够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得到很好的制约作用,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是有效的,管理的结果能够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然而,目前阶段我国商业物业缺乏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内部的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严重阻碍了商业物业的发展速度。

4.商业物业企业人才匮乏

在商业物业中使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传统物业模式中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新型的商业物业模式认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到位,这就阻碍了新型商业物业理念在企业中的进一步的运用。这些工作人员对于物业经营缺乏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对新型商业物业企业经营和招商中应该注重的问题不是非常的了解。对于工作人员自身来讲,很多是在国有企业工作多年,缺乏必要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具有本能的排斥心理,接受新事物、启发新思维的动力不足。

三、解决商业物业经营模式中问题的具体策略

1.建立先进的物业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新型商业物业模式的出现,我国的商业物业企业必须要更新经营管理的理念,注重管理和品牌的建立,在经营和招商的环节要有企业自己的目标,不能混乱经营、盲目招商。企业在进行商业物业的建筑规划前期,就要先确定它自身的经营模式以及招商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可能发生的改造成本。在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经营,以经营为中心开展物业管理;注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相互配合,商业物业管理要主动配合商业物业;开展参与经营,把经营纳入到商业管理中;开展服务经营,经营提供商业服务;加强商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商场的信誉度。商业物业企业还要科学地规化设计开发模式,实现商业和物业的双赢。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物业经营可以拓展思路,使用电子商务来帮助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线上线下统一经营,避免因为电商的冲击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让商业物业的经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政府规划作用,完善市场结构

健全的物业管理市场结构是商业物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关系的前提与基础。商业物业中由于恶性的市场竞争,经常出现重复建设以及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闲置与浪费,想要有利的避免这种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在大型商业物业建设开发前期就必须要把工程的建设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来,加强政府规划,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等多种因素,对商业物业中的地理位置的发展规模以及商业物业的结构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规划,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制定符合城市发展以及商业物业经营的合理的城市物业布局结构,为商业物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保证企业预期目标的顺利完成。商业物业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考核制度,明确每项工作的节点,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对于绩效完成好的员工,按照奖励机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很好的履行工作职能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采取末位淘汰等制度,进一步筛选优秀员工。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给工作懈怠的员工给予压力和警示,打造精干高效的经营团队。企业还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学习西方的成功管理经验,让企业的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4.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个商业物业企业必须要有一支非常专业的管理队伍,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为商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企业的工作人员要能够很好的为物业产权人与使用人提供从商业经营上的准确定位以及在招商管理中的优质服务,从而提高商业物业的经济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因此,商业物业企业要高度重视对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不断招聘那些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又具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社会先进人员;对企业的老员工也要加强教育,积极组织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物业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积极地解决目前阶段在商业物业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适合市场运作的管理制度,不断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创新经营模式,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刘昱.物业经营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01

[2]张青.精细化管理理论之内涵.冶金企业文化.2013(1):18-19

商业特许经营的相关法律问题 篇6

现供职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

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专利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目前,我国已成为发展最快、市场空间最大、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自从1987年第一家国外特许企业肯德基进驻我国开始,相关法律制度与规制规则有一个探索、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共同构成了我国商业特许经营制度的主体框架,而北京高院2011年2月印发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反映着司法领域法律适用的方向。

(一)特许经营资格

根据《管理条例》第3条,特许人资格必须是企业,包括法人型企业,也包括非法人型企业,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根据《管理条例》第7条,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且应当拥有至少 2 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 1 年。值得注意,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特许经营合同不因特许人不具备“1年2店”的条件而无效。

(二)特许经营资源

商业特许经营的核心是无形资产的输出,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构成了特许经营合同的主要标的物。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经营资源也包括“字号、商业秘密、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以及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等能够形成某种市场竞争优势的经营资源”。

无形资产输出有特殊的法律程序要求。《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特许经营活动中涉及商标许可、专利许可的,依照有关商标、专利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比如,如果涉及注册商标,依照《商标法》等有关规定,必须订立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约定许可使用类型,并应当在合同签订3个月内,报商标局办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与否,对被特许人行使正当权益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如果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经备案,虽然不影响该许可合同的效力,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商标许可使用类型影响被特许人商标专用权的救济权利的行使。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根据上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1)独占使用许可的,被特许人可以提起诉讼;(2)排他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3)普通使用许可的,被特许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三)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本质上是合同关系。《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特许经营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第36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未订立书面特许经营合同,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管理条例》第12条,特许经营合同必须有被特许人在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条款。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形下,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的合理期限内仍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但被特许人已经实际利用经营资源的除外”,为被特许人享有并合理使用解除权提供了司法意见。

(四)特许人信息披露

特许人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要求,也是特许人先合同义务的一个重要体现。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特许人信息披露制度作了修订。

披露范围进一步扩大。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特许人披露信息涉及的关联方,不仅包括特许人的母公司、特许人直接或间接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子公司、与特许人直接或间接地由同一所有人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公司,还包括特许人的自然人股东。

披露内容发生改变。根据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 5 条,披露内容主要发生以下变化:(1)特许人或其关联方2年内的破产或申请破产的情况;(2)经营资源的所有者是特许人关联方的,应当披露授权内容;(3)为被特许人提供技术支持的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4)对被特许人经营指导的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5)现有被特许人的经营状况;(6)特许人最近5年内与特许经营相关的诉讼和仲裁情况;(7)特许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被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处以30万元以上罚款的重大违法经营记录情况。

如果特许人没有按照规定披露信息,特许经营合同效力如何?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特许人隐瞒影响特许经营合同履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信息或者披露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根据《合同法》第97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被特许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作为平衡机制,被特许人具有保守特许人商业秘密的义务。根据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 7 条,被特许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特许经营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特许经营合同终止后,被特许人因合同关系知悉特许人商业秘密的,即使未订立合同终止后的保密协议,也应当承担保密义务。否则,给特许人或者其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五)特许人备案

特许人备案是《管理条例》确立的重要制度,新《备案管理办法》对特许人备案制度相关细节作了修订。

备案提交材料发生变化。根据新《备案管理办法》第6条,主要变化:(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其他主体资格证明;(2)与特许经营活动相关的商标权、专利权及其他经营资源的注册证书;(3)符合《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明文件;(4)与中国境内的被特许人订立的第一份特许经营合同;(5)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经营范围中应当包括“以特许经营方式从事商业活动”项目。

变更备案适用条件进一步明确。根据新《备案管理办法》第8条,特许人关于工商登记信息、经营资源信息、中国境内全部被特许人的店铺分布情况的备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备案机关申请变更备案。

撤销备案要件要求更为合理。根据新《备案管理办法》第12条,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的,备案机关可以撤销备案。“造成重大影响”作为要件,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应当注意,特许人备案并不是特许经营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管理条例》第 9 条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通知特许人,并不是行政审批程序。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特许人未及时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一般不影响特许经营合同的效力”。但是,特许人将承担新《备案管理办法》第16、17条规定的罚款等行政责任。

(六)特许经营民事责任

《管理条例》对特许人违反规定所产生的行政责任规定较为详细,也涉及一定条件下的刑事责任,而对于民事责任规定较少。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的内部民事责任问题,基本上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等关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相关规定。

实践中,比较复杂的是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外部民事责任问题,主要是被特许人经营过程中的消费者保护和侵权责任问题,这方面还缺乏完备的规制规则。《管理条例》第 11 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可以通过特许经营合同约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此内部约定对第三人并没有法律效力。

一般认为,被特许人是具有独立责任能力的主体,因此应确定被特许人承担对外民事责任的原则,特许人一般无需承担被许可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但是,如果第三人能够证明其在交易时善意且无过失地相信被特许人系特许人之代理人,根据表见代理规则,特许人应承担对第三人的责任。如果特许人许可使用的经营资源存在瑕疵,导致第三人受损的,根据共同侵权规则,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米线经营商业计划书 篇7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与防范

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1.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构架没有实质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来说,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在形式上基本健全了“三会一层”及相关专业委员会,但是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要求,“三会一层”运行质量不高,风险监管部门未能真正有效履行职责。董(理)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对本机构与风险相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外的其他类别风险知之甚少,所以,要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相当困难。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将组织构架没有健全,只重形式,没有实质。

2.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薄弱

(1)风险监管的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时间相对较短,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2)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由于目前大多数机构的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尚处于未规划或初始开发阶段,数据积累匮乏,难以满足有效风险控制的适时、精确、高效的需求。

(3)风险监管的文化建设落后由于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大多数机构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普遍存在以机构风险支撑个人业绩、以未来风险支撑眼前利益的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存在的风险

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是银行经营最为重要的三要素。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最欠缺的也恰是这三要素,这些正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所在。

1.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偏低,容易导致经营危机

按照信贷资产无级分类,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偏高,资本金不足。再者,受区域经营限制及业务拓展水平等因素的困扰,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化解、资本积累方面都受到一定影响,单凭积累资本增长,难以跟上风险资产增长速度,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此外,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能达到外部监管、内部风险缓冲的要求,因此,一旦出现较大额度非预期损失,就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本覆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决策不力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框架虽然已经建立,但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职责分工不明晰,影响风险管理执行效果。内部审计稽核部门权威性、独立性不够,审计过程中合规性检查多,内控、风险稽核少。

3.内控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效能低下

农村商业银行某些业务缺乏操作细则,内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滞后于业务和形势的发展,尚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内控制度动态管理机制等。有时表面上各项制度齐全,但实际执行中控制效果差,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效能低下。

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1.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

由于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整体性过剩问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管理首先应转变观念,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再增加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贷款种类,然后制定适当的信贷制度,设计出符合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信贷产品,同时要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信贷投入,并且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

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农村驾驭风险的产品、建立灵敏的信息和预警系统,能够从整体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風险的能力。

(2)创新农村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

第一,根据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

(3)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系统

上一篇:除夕夜的回忆小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