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精选8篇)
国际商学部09工商管理 陈英莉 0920060014
一、前言:
调查目的:围绕旅游资源发展的需要,系统地掌握旅游资源状况,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规划,为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开辟更佳的经济收益渠道,同时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调查,收集材料。
调查区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三亚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海南著名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热带城市。在三亚湾约7海里的海面之上,有一个沉睡千年的神秘岛屿—西岛。
二、调查区旅游环境:
西岛位于三亚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2.8平方公里,南北长2350米,东西宽900米。年均温度27℃左右,能见度达10~15米。岛上椰林遍布,沙滩优良,海水清澈是西岛的特色。西岛是我国惟一一个国家级珊瑚自然保护区。西岛四周的海底珊瑚丛生,各类热带鱼类穿行其中,就像一个热带海洋生态圈。岛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旅游资源等级较密集,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由于土壤贫瘠,资源匮乏,岛上基本没有生产活动,居民主要靠近海捕鱼、炸鱼和采珊瑚标本出售为生,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岛上经济也很落后。
三、调查区域旅游资源状况:
(一)、西岛旅游资源状况:
西岛地势南高北低,主要由林地、草地、山体、珊瑚礁、沙滩及村庄等地貌组成。西岛山地约占全岛陆地面积的60%,最高海拔为123.3米,是三亚所有岛屿中海拔最高的山体。在山体南侧与牛王岭岸边有多处礁石,由花岗岩经海水常年侵蚀而成,形态各异。岛上植物生长茂密,植被多为台湾相思树、小叶桉及少量木麻黄、椰树等热带乔木以及三角梅、草海桐等灌木林。此外,山上有野生猕猴近40多只,以食蟹为主,是西岛宝贵的资源。西岛四周海域有丰富的珊瑚资源,尤以东西侧、南侧海岸最多,有扇子珊瑚、鹿角珊瑚、葵花珊瑚、红珊瑚等种类,还有依赖于珊瑚礁生存的珊瑚礁鱼。西岛海洋生物十分丰富,各种热带鱼类和热带海洋植物种类繁多,尤以鲍鱼、珍珠贝、海蜇和热带观赏鱼为最优。
(二)、开发的现状: 西岛目前的旅游主要是观光娱乐型。游客主要在海上运动,从三亚湾码头坐快艇经过大约10分钟到达西岛,游玩后坐快艇返回,一般不在岛上过夜。西岛海上娱乐世界在开放之初,曾作为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新方向,引起了极大关注。随着海南其他海岛的陆续开发,西岛海上娱乐世界经营陷入低谷。
四、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利用的现有条件:
西岛的海上娱乐世界,充分利用西岛的阳光、海水、沙滩和珊瑚礁、热带观赏鱼等旅游资源,开设了潜水、海底观光、海上垂钓、摩托艇等娱乐活动。西岛的旅游开发偏重于海上旅游资源的利用,而对陆地旅游资源则开发不多,仅在岛上修了盘山公路,在靠近海边的地方建了一些海螺模型,设置了游乐设施及酒吧等服务设施。
(二)、开发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旅游开发没有充分体现海岛特色。西岛目前所开发的旅游产品, 并非海岛所特有,而是滨海旅游已有的项目。
2、没有重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未能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是重视游客的生态体验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3、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观光娱乐阶段,层次较低。西岛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是海水浴、阳光浴、水上运动和水上游乐项目。由于没有深度开发的休闲度假产品,旅客在西岛逗留的时间短,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较低。
4、对海岛文化的挖掘不够。海岛旅游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是旅游地长盛不衰的法宝。
西岛旅游开发最主要问题在于没有重视开展生态旅游,没有充分利用海岛的特色进行深层次的旅游开发,从而未能体现海岛的巨大魅力,影响了西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战略
西岛应开展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旅游,不仅是满足旅游者行为的需要,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西岛旅游开发需利用海岛生态环境的原生性,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展,建立优良的海岛生态环境,产品开发应从目前单一的海上娱乐活动向娱乐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活动转变,建立生态型休闲度假海岛。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把西岛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热带海岛旅游区,才能实现西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西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1、严格执行旅游开发规划,高水平建设,努力把西岛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西岛旅游公司已认识到目前西岛旅游规划、开发水平偏低的问题,通过国际招标,采用了美国一家公司所作的概念性规划。西岛的开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期为西岛及肖旗港码头、岛上道路;第二期为潜水俱乐部、海上运动基地、军事项目、游艇俱乐部、海岛休闲酒店;第三期为西岛渔村文化主题项目、热带海岛梦幻乐园。港口区开发与旅游区开发连成一个整体。
2、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恢复西岛生态环境。措施分陆域和海域两方面。保护好珊瑚礁资源,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西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3、开展生态旅游, 实行生态化建设和管理。生态旅游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它既可以保证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 又可以保证被开发的资源免遭破坏, 实现永续利用。
4、充分体现海岛特色,建立海岛休闲度假中心,提高现有酒店的规模和档次, 建立海岛餐厅、酒吧等陆上休闲区, 开设游艇俱乐部、垂钓俱乐部、潜水俱乐部等, 建立热带雨林疗养区和猕猴观赏区,丰富游客夜间生活和在陆地上的生活。
5、抓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西岛旅游、快艇运输的安全性,为开展西岛观光、度假游提供服务保障。随着旅游活动的蓬勃开展, 淡水资源渐显不足, 应多渠道解决淡水问题。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专业报告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2]骆高远.“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J]人文地理,1999(7)[3]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文吉,魏清泉.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研究—以粤西海岛旅游开发为例.[J]人文地理,2004(8)[5]曹绘嶷.东南亚度假岛屿开发的成功奥秘.[J]东南亚纵横,2002(11)
中国的白木香资源曾十分丰富,历史上就有过“交干连枝,岗岭相接,千里不绝”的记载,而且国产沉香品质优良,又有“冠绝天下”的美称[4]。长期以来,海南沉香主要采自野生资源,近些年由于沉香价格居高不下,白木香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1987年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植物,1999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级重要保护野生植物[5]。2008年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在北京拉开序幕,白木香是重点调查的70种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药用植物之一[6]。笔者因此于2007—2010年对海南各市县白木香的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1 调查方法
查阅文献,制定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法;走访当地群众、各保护区相关人员,结合实地调查,详细了解白木香的野生资源情况,包括资源量的变化、资源生境、种质类型及种质之间的差异;利用GPS进行卫星定位,采摘枝条制作标本,采集小苗保存种质;走访白木香种植公司及种植户了解种植情况,包括种苗来源、种苗繁育技术、种植管理技术、结香技术等。
2 调查结果
2.1 白木香野生资源分布
1956年樊菊芬调查发现,海南白木香主要分布在东方、乐东、保亭、陵水、定安、儋州等山区[7]。《海南植物志》记载,白木香分布于保亭、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文昌等地,主要生于中海拔的山地或丘陵地[8]。调查结果表明:以行政区划分,除了海口市以外,其余各市县均有白木香野生资源分布;生长于山地雨林、杂木林、灌丛中,也生于路旁;在海拔20~1 200 m范围均有白木香分布,但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地区。最低分布点在万宁南燕弯,海拔20 m,伴生植物有疏花薯蓣(Dioscorea poilanei Prain et Burkill)、猪肚木(Canthium horridum Blume)、山柑藤(Cansjera rheedei JF.Gmelin)、光叶巴豆(Croton laevigatus Vahl)、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innaeus)、叶被木(Streblus taxoides(Roth)Kurz)、岭南山竹(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ion ex Bentham)、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eiro)Blume)、牛眼睛(Strychnos angustiflora Bentham)、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arck)Müller-Argoviensis)、山麻树(Commersonia bartramia(Linnaeus)Merrill)、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Linnaeus)Sprengel)、厚藤(Ipomoea pes-caprae(Linnaeus)R.Brown)等,此分布点白木香是群落中最高大乔木,高可达11 m,是重要建群种;最高分布点在霸王岭,海拔1 200 m,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伴生植物有三角瓣花(Prismatomeris tetrandra(Roxburgh)K Schumann)、密脉蒲桃(Syzygium chunianum Merrill et LM.Perry)、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 Merrill et LM.Perry)、海南暗罗(Polyalthia laui Merrill)、海南染木树(Saprosma hainanensis Merrill)、海南山龙眼(Helicia hainanensis Hayat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Hance)Hemsley)、厚皮香八角(Illicium ternstroemioides A.C.Smith)、毛叶嘉赐树(Casearia velutina Blume)等,此分布点白木香高大笔直,高可达12 m,但优势不明显。调查发现,白木香是一种粗生易长树种,喜润湿、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在酸性的砂质壤土、黄壤土和红壤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2.2 白木香野生资源类型
野生白木香资源调查受到多因素的制约。一些白木香居群整体株龄偏小,未能开花结实;一些成龄植株枝干被砍亦未能开花结实;有些植株在调查中错过花果期而再次调查时被破坏折断或已不存在,因此调查中大多只能采摘到枝条,对叶片进行观测。调查结果表明,白木香各居群间、居群内的个体间,甚至同一植株叶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通过16个自然居群白木香叶型和叶片大小观测,可初步将其分类3种类群:(1)叶片小、较狭长,叶片顶端急尖。此种类型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区,如万宁南燕湾(20 m)、保亭甘什岭(229 m)、定安(240 m)、澄迈福山(40 m)、琼中(130 m),小叶型多生长于较贫瘠的土壤。从5个居群10株植株的上中下部位各取10张叶片,共计270张叶片进行测量,平均长度(从叶尖到叶基)为7.7 cm,平均宽度(最大宽度)为3.5 cm,长宽比例为2.22。小叶型枝条向上,树冠收拢。(2)叶片中等大小,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片顶端渐尖,有时尾状渐尖,尾尖部分可长达2 cm。低海拔至高海拔均有分布,低至20 m,高至1 200 m,如万宁南燕湾(20 m)、临高和舍(113m)、琼中(130 m)、陵水吊罗山(143 m)、定安(240 m)、乐东尖峰岭(869 m)、昌江霸王岭(1 200 m)。取7个居群12株植株的上中下部位各取10张叶片,共计360张叶片进行测量,平均长度为9.1 cm,平均宽度4.3 cm,长宽比例为2.17。株型披散。(3)叶片大,倒卵形或椭圆形,间有卵形,叶片顶端渐尖或钝。多分布于低中海拔地区,如保亭甘什岭(230 m)、保亭四方岭(145 m)、五指山(773 m)、昌江峨贤岭(731 m)。取4个居群8株植株的上中下部位各10张叶片,共计240张叶片测量,平均长度为10.7 cm,平均宽度为5.2 cm,长宽比例为2.06。株型披散。
2.3 白木香的人工种植
随着白木香野生资源不断减少,沉香价格不断上扬,海南岛白木香种苗培育、人工种植得到了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公司化、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海南省白木香育苗基地主要分布在海口、定安、临高、昌江霸王岭、乐东尖峰岭等地,当年秋天采集成熟种子播种,随采随播,翌年便可移栽。基本都采用1层网遮荫,营养袋育苗。年育苗几百万株,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销往广东等地。白木香在全岛各市县均有种植,公司或部分农户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一些农民还利用屋前屋后的空闲地,估计全岛种植面积达1 300~2 000 hm2。但总体来看,白木香规模化种植少,大多为零星种植,种植模式也多为单一种植,近两年有农户在槟榔园里零星间种白木香。白木香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但结香技术有待推广。
白木香粗生易长,成长过程易于管理,只需除草,不施肥或少量施肥,亦无需喷洒农药。据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工人介绍,白木香病菌和昆虫的伤害有利于结香。白木香结香快慢、香脂品质与土壤条件关系甚大,贫瘠土壤上生长的白木香生长慢,但材质紧密,易成香、产出的香脂品质好;肥沃的土壤生长快,材质疏松,成香慢、香脂品质差些。由于造香对树干会有影响,降低抗风能力,因此要做到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要视立地条件而定。
2.4 野生白木香濒危原因
一是人为破坏。人为破坏是导致白木香濒危的最主要原因。白木香只有经过刀砍、虫蛀、病腐等损伤或刺激的情况下才形成香脂。由于缺乏结香技术,部分农民将成龄大树整株砍断取香,往往砍倒数株而无所得,这种方式使白木香遭受毁灭性破坏。采用砍伤法、半断杆法或凿洞法结香,也会影响开花和结实率,导致种子减少,繁殖能力减弱,受伤的植株抗风能力弱,遇到强烈台风很容易被风吹断。二是自然繁殖率低。白木香种子属顽拗性种子,自然条件下种子寿命短,成熟后如不能及时落到地面或遇上不利的生境条件,容易丧失发芽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需要适当的荫蔽条件,随着苗木的生长,其耐阴性逐渐减弱,到了成龄期则喜光,只有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开花结果,往往出现适宜成龄植株生长的生境却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白木香种子在荫蔽条件的生境中能萌芽生根,但由于后期缺乏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发育也极不利,如在霸王岭郁闭度为80%的森林中,1株直径25 cm、主干12 m的母树周围,距离母树8 m范围内共记录80株当年生幼苗,无二年生以上植株。在王下峨贤岭几棵高大的海南山龙眼被砍掉后露出的天窗中,在100 m2范围内共记录到了15株白木香幼龄植株,直径0.3~7.0 cm,株高0.4~5.0 m。白木香种子外被有坚硬的种皮,鸟兽几乎不食用,不能依靠动物进行传播,只能靠重力和风力的作用进行传播。在空旷地,散落在母树冠辐范围外的种子由于无适宜荫蔽条件而丧失发芽率,而在具有一定荫蔽条件的疏林中,种子靠风力传播受阻,种子大多跌落在冠辐范围内。跌落在冠辐范围内种子在母树的荫蔽条件下可发芽,但苗木的生长受限。在澄迈福山阳光较充足的开阔地上,3株35 cm成龄大树下,在距离母树4 m范围内长有275株当年生幼苗,无1株二年生幼苗;在距离母树5 m外零星长有数株2年以上小苗。此外,近几年随着沉香价格持续上涨,白木香种苗价格亦水涨船高,导致野生小苗被采挖贩卖,影响野外资源的更新。生存环境的破坏及病虫害也是导致白木香濒危的原因之一。
3 存在的问题
3.1 野生资源存在的问题
国产沉香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随着沉香药用及保健品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沉香产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沉香价格居高不下,白木香遭到了人为掠夺式砍伐;再加上白木香自然繁殖率低、生存环境破坏以及病虫害等原因,白木香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数量不断减少。海南各大保护区范围大、人手少,监管力度有限,保护区内白木香亦未能幸免。全岛野外直径20 cm以上的白木香植株几乎都有被破坏的痕迹,有的只有几厘米也被砍伤,粗略估计20 cm以上野生植株少于1 000株。
调查发现,白木香分布较为集中的林木已被砍伐殆尽,现仅有零星散生的残存植株,少则仅1株,多则数株,野外没有发现大的居群。植株较大且数量较多的居群分布在万宁南燕湾,整个居群共10株,直径30 cm以上的有8株,最大为50 cm,所有的大树都被砍伤,其中2株只剩树桩,3株被台风吹断,周围还发现几处挖掘白木香树桩后留下的深坑,幼树只见2株,居群衰退严重。而且调查中经常遇到重复观察时植株因砍被折断,甚至已不存在。
3.2 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白木香人工栽培虽有数10年的历史,然而大多数为群众自发性种植,未对白木香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选育。白木香种苗培育主要采用种子育苗,种子来自栽培或野生成龄植株,基源各异且未经过系统筛选,种质参差不齐,给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调查发现,苗圃中同一批次刚长出白木香幼苗未能看出太大的差异,长到40 cm叶型差异已经非常明显。海南岛种植的白木香多采用打洞法或打洞+菌药法的人工结香技术,但技术推广并不得力,缺少技术推广人员,很多种植户没能掌握结香技术或技术不到位,以致已达产香年龄的白木香植株未能及时结香,或结的香品质低劣;有的种植户未掌握结香技术又迫于经济压力,把白木香卖给园林绿化公司,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影响农民种植白木香的积极性。
4 白木香资源保护对策
4.1 加大宣传,加强管理措施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当地群众充分认识保护白木香资源的意义,培养自觉保护这一宝贵资源的意识,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白木香野生自然居群。领导要高度重视,把白木香的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白木香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管理措施,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滥采滥挖现象,从快从严依法打击破坏白木香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做好白木香分布区的各项保护和管理工作。
4.2 建立原位保护基地、种质圃和基因库
在野生白木香资源集中分布区建立原位保护基地,并加强对保护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野生状态下最大程度地保护白木香种质资源。积极开展种群动态、生长环境定量特征、繁殖适应能力、与群落其他生物间的关系等研究,为资源保护、野生资源扩大、异地引种栽培和人工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对不适宜原位保护的可采取异地保存,建立白木香种质圃和基因库,并加强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的研究。
4.3 建立白木香规范化种植基地
人工栽培是保护野生资源,解决资源紧缺的根本性措施。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农民,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白木香人工栽培,建立白木香生产基地,采用先进栽培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白木香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国产沉香的质量和产量。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以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4.4 加强种质资源调查、评价及优良品种筛选
加强种质资源的调查,采用植物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生药学与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手段,对种质资源进行系统地评价研究。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研究,通过相应的育种技术,培育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产香好的优良品种。并比较不同种质白木香香脂产量与质量,制订出优良种质的评定标准。
4.5 开展结香机理和结香技术研究
进行白木香香脂形成机制及其产地适应性研究,为调控白木香结香过程、建立高效结香技术体系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快速结香技术,提高香脂的产量和质量。
5 结语
本次调查历时久,范围广,对海南岛白木香资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白木香花、果、种子未能采集、描述和比较。调查过程中收集了52份不同生境白木香种质资源,现种植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南药圃,收集的种质可为日后白木香资源的进一步描述和评价、多样性保护、品种选育及药材开发提供材料来源。
摘要:白木香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中药沉香的正品来源,也是国产沉香的惟一资源植物。为了解海南岛白木香野生资源及栽培状况,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白木香形态差异明显,野生资源全岛有分布但破坏严重,亟待保护;栽培品种参差不齐,良种选育工作势在必行;栽培技术趋于成熟,结香技术有待推广,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白木香,资源调查,问题,对策,海南岛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5.
[2]丽艳,罗丽萍,杨柏云,等.白木香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07-2208.
[3]路晶晶,戚进,朱丹妮,等.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结构与抗氧化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8,6(6):456-459.
[4]陈树思,唐为萍.白木香资源的开发利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65-68.
[5]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台[J].植物杂志,1999(5):3.
[6]秦秋.我国展开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EB/OL].(2008-4-15).http://www.catcm.ac.cn/html/kexueyanjiu/gongzuodongtai/07 5421901.html.
[7]樊菊芬.海南沉香[J].中药通报,1958,4(4):123-125.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群落类型 ;演替系列 ;海南东寨港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9.013
Abstract The plant species and communities of the mangrove resources in Dongzhai Harbour, Hai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on-the-spot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27 plant species and 17 families in the mangroves with 6 mangrove communities including (1) Rhizophora stylosa Community; (2) Avicennia marina Community; (3) Sonneratia apetala+Sonneratia seolaris Community; (4) Kandelia obovata Community, and; (5) Bruguiera sexangula Community; (6) Ceriops tagal Community. The succession series was Avicennia marina Community→Rhizophora stylosa Community→Bruguiera sexangula Community→Ceriops tagal Community.
Keywords mangrove plants ; community types ; succession series ; Hainan Dongzhai Harbour
红树林常生长在港湾、潮汐水道、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间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7个湿地保护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先后对东寨港红树植物群落开展了研究[2-9]。为了解东寨港红树群落现状,摸清家底,本文于2009年对该区红树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海南省红树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东寨港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海口市境内,地理坐标为110°32′~110°37′ E,19°51′~20°01′ N。该区处于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在23.3~23.8℃,极端最高温为38.9℃,极端最低温为2.6℃,年平均降水量1 676.4 mm,成土母岩主要是玄武岩,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土,土层深厚,表土呈酸性,pH值5~6,土壤有机质丰富。
1.2 方法
1.2.1 植被调查方法
于2009年6月采用对卫星影像图进行判读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红树林面积进行调查,并在东寨港的塔市、三江和演丰地段,由陆向海布设样方,每个样方面积统一为10 m×10 m,对样方内的红树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其种类、株数、平均高度和平均基径。
1.2.2 数据处理
相对多度RA(%)=(某个种在样方中出现的次数/所有出现的次数)×100%;相对频度RF(%)=(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100%;相对显著度RD(%)=(某个种的优势度/所有种的优势度之和)×100%;重要值IV=(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10]。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树林植物的种类组成
学者们在不同时期对东寨港红树林开展了调查,陈焕雄等[4]调查海南红树林组成种类有16科27种,其中琼山有12科19种;符国瑗[5]于1995年调查到东寨港红树林植物有17科28种。本次调查到17科27种(表1),与符国瑗[5]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未调查到尖叶卤蕨。
2.2 红树林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及特征
2.2.1 红海榄群落
红海榄常出现在滩涂前沿及其出海海滩,土壤深厚,有细砂淤泥,盐度9.5~24,群落多致密而统一。红海榄群落是红树林演替系列中期最发达的类群,它的前缘有白骨壤或桐花树分布,后缘有角果木成片生长,常分布于中滩或较狭海岸带的中内滩。调查的红海榄群落位于塔市附近,外貌为深绿色,结构简单。郁闭度在90%以上,纯林,偶有木榄、白骨壤和桐花树混生。树高2~5 m,树高平均2.5 m,基径平均4.5 cm,密度为44丛/(100 m2),支柱根明显,且多分支(表2)。
2.2.2 白骨壤群落
白骨壤群落是先锋树种,常出现在红树林的前缘和潮沟边,呈带状分布,在低潮滩涂前缘泥中扎根。涨潮时白骨壤树冠受到不同程度的浸滞或全株被海水淹没,是一种适应性广的群落类型,生长于淤泥、半砂泥及河口砂质滩地上,土壤盐度4.6~26。调查的白骨壤群落位于塔市附近,白骨壤外貌银灰绿色,结构简单,郁闭度在90%以上,纯林,树高2~4 m,树高平均2.1 m,基径平均7.3 cm,密度为27株/(100 m2),相对多度RA(%)=100,相对频度RF(%)=100,相对显著度RD(%)=100,重要值IV=300。地表密布笋状呼吸根,高达10~15 cm。该群落是红树林演替系列前期的类型,也可散生于演替中后期的群系之中,是一种适应性广的类型。
按照县委主要领导指示,于11月19—22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钱家广率领旅游局、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邸金强、胡先雷、杨永强等四位同志,赴海南省就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行程及海南旅游现状
(一)考察行程
考察组行程计划在三亚考察学习两天半时间,时间紧,任务重。19日下午3点,飞机抵达三亚市凤凰机场,考察组不顾旅途疲劳,直接乘车前往南海佛教文化苑。
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南海佛教文化苑、呀诺达、槟榔谷、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等六大景区,认真观摩了海南民俗文化、热带雨林、滨海沙滩等不同类别景区的建设与布局。同时,还分别与三亚市旅游局、海南三道弯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及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三场业界座谈交流会。
(二)海南旅游现状
海南旅游集观光、休闲、度假、居住、商务、地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全面带动“食、宿、行、游、购、娱”产业链发展,由单一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转型。近些年来,海南省已推出大量休闲度假村、高尔夫球场、旅游景区主题休闲公园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
游客。海南旅游业收入占GDP总量的75%,已发展成为海南的龙头支柱产业。
二、海南旅游发展经验
(一)政府重视
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发展策略后,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旅游业发展成为社会的焦点,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资源、政策、产业、需求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四大动力。
三亚市旅游局陈敏建副局长介绍了三亚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和一些做法。一是营销:三亚市2003年财政收入在2亿多时,拿出1500多万元做为旅发资金用于宣传营销。2010年财政收入30多亿时,拿出2亿多做为旅发资金用于宣传营销,而且每年组织的大型主题活动另外增加预算,总体用于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0%;二是招商:海南曾是蛮夷之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海南建省后,三亚市为迅速改变这一面貌,出台了一系列招商优惠政策,用陈局长本人话说“那时也是一场艰难的抉择与一段痛苦历程”。现在好了,三亚五星酒店11家,在建8家,目前在亚龙湾投资五星酒店必须是国际品牌,否则有钱也无门;三是旅游+地产:旅游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房地产开发商涌进三亚,加速了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旅游地产的发展。反之,旅游地产的增值与发展,又吸引了大量的旅游休闲度
假、经商投资、候鸟移居等众多游客,强有力地推动旅游的良性发展。
海南三道弯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张勇总经理介绍了海南一些主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一是协调发展:旅游开发要遵循“百姓收益,游客满意,区域进步,企业发展”的先行理念,倡导区域共同致富,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品质:景区建设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凸显产品特质,注重产品品质。高规格,高标准地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必须做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
二、海南旅游发展解析
(一)资源:海南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面积339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各类植物4200多种,森林面积121.4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3.67万公顷,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天然港湾68个,浅海滩涂2.57万公顷。海南岛是一块保持着热带自然风貌的处女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旅游资源,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热带温泉、文化古迹以及珍稀动植物为一体,拥有一批高品位的景点,滨海沙滩、蓝色海洋、热带雨林、珍禽异兽、黎苗风情构成其他的热带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四季无冬,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被誉为“一个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海南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稀缺的自然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有的。
(二)政策:海南省做为全国唯一的旅游开发实验区,具有几大政策优势。
1、国家政策:做为经济特区和国际旅游岛,海南省享受很多特有的优惠政策,具有先行先试权,一事一议权。
2、地方政策:
(1)财政扶持政策:海南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投资、落实财政补贴、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推动居民消费,扶持产业发展,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2)人才引进政策: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或重大发明创造并主持推广、实施,给我省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年利税达500万元以上的,由省政府按其中一年利税额的5%予以一次性重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或成果转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省政府给予10-20万元奖励。
刚性调入海南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配偶、子女户口可选择在海口、三亚等我省内市县落户。家属就业优先照顾,子女就学可自由择校,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待遇。
(三)产业:海南旅游集观光、休闲、度假、居住、商务、地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全面带动“食、宿、行、游、购、娱”产业链发展,由单一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转型。近些年来,海南省已推出大量休闲度假村、高尔夫球场、旅游景区主题休闲公园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海南旅游业收入占GDP总量的75%,已发展成为海南的龙头支柱产业。
(四)需求:海南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休闲旅游度假产品,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海南岛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游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成,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源源不断的消费群体带来“需求支撑”。
三、凤阳旅游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经营情况:凤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系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产2000万元,职工120人,下设人力资源部、财务融资部、市场营销部、规划建设部、环境与文物保护部、行业质检部、导游服务部及办公室等部门,辖小岗村、狼巷迷谷、韭山洞、明皇陵和鼓楼五大景区。
公司成立之前,各大景区入不敷出,年年亏损。整合时已欠外债1600多万元,除国债外,必须偿还的债务650多万元。整合后,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增收节支,当年就扭亏为盈。2010年预计营业收入突破1200万元,可实现利税400多万元。
2、产品情况:凤阳旅游产品种类丰富,人文、自然、红色一应俱全。但开发尚属初级阶段,存在食、宿、行、购、娱等短板问题,综合接待能力严重不足,产品单一,档次低,与同类产品相比仅属二、三流水平。
3、市场情况:凤阳旅游市场半径在200公里左右,年游客量150万人次,一日游占总量的90%以上,旅游团队占
客源的49%。客源主要来自合肥、南京、滁州、蚌埠等大中城市。
(二)发展优势:
1、区域优势:
(1)交通:凤阳交通便捷,南洛、合徐两条高速和即将兴建的合淮阜至南洛高速连接线紧紧围绕在凤阳县城周围,东西南北的游客均可迅速通达凤阳;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铁蚌埠站离凤阳县城15公里,届时,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游客,乘高铁抵达凤阳也仅在3个时间以内。
(2)区域:凤阳地处华东地区,人口密集,生活富裕。以500公里为半径,周边的省会城市有8个,总人口超过5亿人,拥有巨大的购买力市场。
2、资源优势:
(1)明文化发源地:厚重的淮河文化,哺育了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留下了丰硕的历史文化遗存,彰显了凤阳在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明文化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2)小岗村风向标:1978年“敢为人先”的小岗人,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帷幕。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将小岗村推向改革的前沿。2009年11月,优秀村官、人民的好干部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一线上,中央
领导亲自批示,全国掀起一股学习沈浩事迹的热潮,再一次将小岗村推向公众的视野。可以说,小岗村是中国农业改革的一面旗帜,具有无可替代的品牌效应。
(三)制约因素:
1、优惠政策力度小:凤阳旅游经营开发已经20年了,虽然出台了许多招商优惠政策,但与其他区域的政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还没有真正突破旅游项目招商为零的尴尬局面。牺牲眼前一点利益,造福子孙后代。
2、产业发展不配套:旅游是一个产业,涉及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环境保护、食宿服务、文化娱乐等众多行业。凤阳旅游产业链还存在很多不足,解决这些不足又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仅靠旅游部门是无法实现的。
3、政府主导跟不上: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来主导,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做大做强的。凤阳历届政府也把旅游事业发展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讨论研究阶段,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延缓了凤阳旅游大发展的速度。
四、凤阳旅游发展思路及建议
(一)大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本地资源特点,要做好、做细、做精旅游产业链系统规划。
1、产业规划:从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从旅游行业服务的角度,做好凤阳产业链系统规划,力争3—5年的时间全面打造旅游产业一条龙服务,努力改善凤阳旅游地接服务环境。
2、城镇规划:城镇是旅游服务的一个节点,做好城镇旅游规划,加强功能建设,打造靓丽城镇,有效提升旅游城镇形象。
3、亮点规划:高规格、高品位的规划出旅游产品新亮点,使之成为凤阳旅游众多繁星中的月亮,成为众多游人趋之若鹜的超强动力。
(二)大建设:大投入、大建设是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保证。健康、和谐的旅游业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动力、惠民生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1、项目建设:建议尽快落实“当年小岗”、“韭山国家地质公园”、“明皇陵AAAA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投资建成后,凤阳旅游景区品味将有一个质的提升。
2、道路建设:凤阳外部大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县内景区间的交通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交通部门应加强景区道路建设,必要时,可以要求交通部门制定景区道路改造时间表,限期建设完工。
3、酒店建设:凤阳做为政治大县和旅游大县,目前,竟然一家星级宾馆都没有,酒店建设严重滞后,供需矛盾异常明显。如招商引资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建议政府可无偿给
予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块酒店项目用地,限期完成一家不低于四星级酒店的项目建设。
(三)大营销: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必要手段。只有大宣传、大策划才能迅速扩大市场影响力,使之产生轰动效应。
1、大宣传:许多旅游大省、大市、大县都在央视媒体投放广告宣传,展示旅游城市魅力与形象,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县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可以先期考虑在安徽卫视做形象宣传。
2、大策划:策划几个像“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这样的大型活动。可考虑在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商务会展、娱乐表演等方面精心策划,用活动做影响,用活动做宣传。
(四)大发展:没有政府主导,就很难实现凤阳旅游大发展。建议把旅游发展纳入政府常态化工作目标,加强各部门协调与管理,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凤阳县旅游 杨永强
海南的海不是一般的海。它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湛蓝,几乎可以用“水天相连,水天一色”这两组成语来形容,它的美姿令人陶醉,有时看得都感到自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空间,看到了更加美丽的图片,这时你就会连连叫好:“美呀!美呀 !真不愧海南的海,景色又美又幽雅”。
那里不仅美丽,吸引力也非常大。我和爸爸到海南就为了看海,因为大海对我俩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导游没办法,只好把满满的安排给“扔”了,让我和爸爸痛痛快快地玩了两天的大海。
早上快到8点的海就已经金光闪闪,在海风的吹拂下,海面波光粼粼,漂亮极了,到了正午,海面差不多就没风了,在阳光照耀下没有一个人不打伞,没有一个人不擦防晒霜,沙滩上的人们或坐或躺;波澜壮观的大海中,人们尽情的玩耍着,有的人在冲浪,有的人在游泳,有的人在开摩托艇……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六、七点钟,太阳这时像中国跳水冠军郭晶晶一样,从高处往下一跃,一下子就跳进了大海的怀抱里,金光闪闪的景色没了,但月光下的大海,银光闪闪,有着另一番的幽雅。
为了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怡人风光,公司领导出资组织了本次海南旅游的活动,做为参与此次活动的员工,我非常感谢公司和公司的领导,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更让新开源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让我们大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
4月4号随着旅游会议在公司六楼召开,海南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做为第一批出发的员工,第二天的早晨八点公司老总都来给我们送行合影,让我们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带着公司老总们的殷殷嘱托和祝福,五天的海南之旅开始了。
旅游的第一天在兴奋的心情中经过了长途车和飞机,傍晚时分降落在海口机场,走出机场迎面而来的潮湿温暖空气,远处景色秀丽,椰树成林,摈榔飘香,海天一色,啊海南我们来啦。第二天上午参观了著名的博鳌论坛,去了热带雨林植物园,植物园里的热带植物让我们大开眼界,还品尝了美味的芒果和椰子。下午到了美丽的亚龙湾哪里是一个半月形的海滩,有美丽的沙滩,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清澈的海水,赤脚踩在沙滩上又松又软,同志们都欢声笑语的在海滩上留下了无数的美丽身影,一天的行程在快乐和劳累中结束了。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就随着旅游车出发去美丽的蜈支洲岛,从接我们到岛上的游艇下来,我被眼前的景色一下迷住了,蓝天白云干净透明的海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这如画的风景中我希望所有人都不要留下任何的垃圾让她永远如此的美丽吧。下午的行程是著名的天涯海角,我们在这里集体合影留念,看着照片中笑容灿烂的同志们和横幅上新开源公司的大字,我真的好骄傲。晚上在游轮上参观了三亚湾。第四天在南山寺中上了一堂丰富的佛理知识,听着导游讲解的佛教典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生活变得那么宁静美好。站在巍峨的海上观音下边看着观音慈祥的面容,我在心里许愿美丽的海南希望再次拥抱你。最后一站是购物的工厂,我在这里满载而归,为家人和朋友带上一点小小的心意。完成了五天的行程当我们平安的回到了家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是还是要调整好心情准备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为下一批出发的同志做好后盾。
感谢公司和组织此次旅游的领导,在这次旅游中我们大家放松了心情,增强了友谊,我也会以此为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用行动回报公司。
信息化基础管理常态化
全省90%以上的市县级旅游局 (委) 制定了本地的旅游信息化规划, 三沙市正在编制当地旅游信息化规划。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海南旅游及旅游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 将会在旅游信息化基础管理常态化的推动下得以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 地处省会的海口市和旅游热点三亚市, 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辖区内大中型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服务意识都较高。中西部区域整体对旅游信息化的意识不强, 信息化的水平尚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 信息化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都严重匮乏。但是从调研情况来看, 区域内旅游企业非常希望通过旅游信息化弥补旅游业发展迟缓的不足。
旅游电子政务服务化
海南旅游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内部办公网络和业务管理系统为代表的旅游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已100%覆盖海南省、市 (县) 两级, 并在部分区、镇得到延伸。
旅游电子政务从办公自动化向行业管理与服务延伸。通过旅游业务管理平台, 整合全省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资源, 实现“政府-政府”、“政府-企业”、“政府-个人”综合服务与管理职能。
公共信息服务集约化
2012年由海南省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中心与9个市县旅游委 (局) 共同建设22个旅游咨询服务站的规划, 目前全省已建成36个咨询服务站点, 以及全省建设3300座数字海南信息亭, 6000多个多功能终端机, 2500个公共自行车驿站的行动计划, 表明海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正迈向集约化发展阶段。
“智慧旅游”将是海南旅游信息化的下一个里程碑。但是, 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把“智慧旅游”理解为一种手段, 还没有意识到在旅游行业进入散客化、个性化的新阶段, 因此, 依托旅游信息化而实现的“智慧旅游”还需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协同相关研究机构、实施机构, 从目的与效果、价值增值的核心理念, 乃至规划设计与实施策略等各方面做出规范与引导。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化
目前, 海南旅游企业信息化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 主要表现是海南旅游的在线渗透率低于全国水平。
在本次走访调研中, 酒店、旅行社反馈的数据显示, 海南旅游通过酒店网络系统预订的比例仅为4.1%, 远低于全国的7.2%;海南网上预订旅行行程的比例约为2.0%, 低于全国的5.4%。海南旅游的在线旅游渗透率还有极大提升空间。调查发现, 各旅游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酒店预订管理系统, 景区预订管理系统, 内部业务系统五花八门, 企业的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缺乏连接纽带, 难以激起潜在游客的旅游欲望, 游客的消费能力无法有效开发。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但是,由于特殊的经济结构、急剧复杂化的经济环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从全国而言,海南省地理、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必须在较低的积累和经济基础上,跨越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展道路,地方财政调控的需求更为迫切。这需要在一些领域的投入方向、方式和财税工具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调整投入方向
民生。除保障性投入,重点向“富民”和“造血”型投入倾斜。仅仅依靠财政保障性投入,很难达到“富民”的效果。为了加强“造血”功能,可以考虑在加大对农村居民建设“农家乐”、生态文明村、开发乡村旅游景点、扶持居民创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建立征地农民与开发商利益共享机制、加大政府劳务购买力度等方面的投入。
支持经济发展。除了扶持服务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重点向新兴产业、热带农业和海洋经济领域倾斜。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发挥比较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解决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尽量发挥政策优势,争取中央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使地方财政能够挤出部分资金用于重点技术引进和开发、新型现代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热带高效农业体系建设、热带农作物资源深加工等方面倾斜。
生态保护。除了进一步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外,重点向低碳、绿色产业和技术开发,中部山区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倾斜。特别是,在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方面加大技术研发、运用和产业引进力度,为在海南率先建设低碳经济区做好服务;在城市汽车尾气治理、空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在建设海南中部国家森林保护区的思路中,调整对中部山区市县的转移支付体制,鼓励中部山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抑制中部山区过度开发。
政府管理。除了保障政权运转外,重点向鼓励构建信息化、网络化和服务性政府管理体系倾斜。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旅游、房地产和其他市场违规违法、政府市场监管力量不够的问题凸显,负面影响较大。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信息化、网络化和服务性政府管理体系是重要措施和必然趋势。其中,信息化需要尤其注重打破各政府部门之间独立作业,信息隔离,共享不足的信息化建设思路;网络化是指政府监管力量要向市场和社会管理的一线倾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府监管和服务网络。
转变资金使用方式
和调整投入方向相比,调整资金使用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针对当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1绩效性导向。将衡量绩效的理念和技术贯穿于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中,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项资金使用事前要提出绩效目标,事中要进行绩效监督、事后要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竞争性分配。可以考虑在编制年初预算时,拿出一些定向资金,在各区域、各部门之间进行竞争性分配。通过严格的竞争程序设置和科学的专家评价,让那些能产生较大绩效,能很快启动,较快产生效益的项目“脱颖而出”,让财政资金尽快和更大的产生效益。
3带动性投入。除了一些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需要财政全额保障外,在一些领域尽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比如,可以通过财政扶持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乡村旅游基地,鼓励企业加入乡村旅游开发;建立企业和政府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技术研发和运用;鼓励国际国内非政府组织在海南开展扶贫、环保等活动和发展其他社会事业;鼓励推动污染治理市场化等等。
用活财税工具
在我国税制统一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可以利用的税收工具十分有限,这也是地方财政宏观调控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原因。
税收政策方面。主要思路是根据产业导向,调整部分地方税种的征收标准及充分利用国家规定的可调控空间进行一些调整。
适当使用民族地区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根据《所得税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可以考虑由省政府统筹,对某些市县的某些重点企业使用这一政策。
结合规划,适当调高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标准。可以考虑对某些开发项目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对所有行业提高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
提高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采资源税税额。目前海南省规定的上述资源税税额已经明显偏低,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温泉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环境保护,可以考虑大幅提高征收标准。
在国家给予的省级政府可自行掌握的征收标准空间内,针对某些产业进行调整。如针对某些重点发展的行业,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区间内,征收标准取下限;对某些限制发展或者资源开发型企业,征收标准取上限。同时,用足、用活、用好某些抵扣政策,争取最有利的政策空间。
在海南实行房地产特别消费税或物业税试点。通过争取中央支持,对海南房地产征收特别消费税或物业税。应该说,在海南70%的房地产销售给外地居民,投资性购房占较大比例的背景下,征收特别消费税或物业税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能抑制海南房地产投机和过度开发,提高房地产业的规划性,平衡房地产业税收流量分布,使得海南房地产业能为地方政府提供长远持续的税收收入。
非税政策方面。和税收政策相比,非税收入政策可以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调控工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主要思路是根据产业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方面不断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不合法收费基金项目,降低公共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另一方面提高资源开发型产业和污染治理提高非税收入征收标准,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平衡财政资金供求和调剂余缺。比如,提高对高端房地产业的相关收费标准;提高土地闲置费征收标准;将酒店、商业房地产开发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大幅提高;提高房地产开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提高排污费等治理污染的非税收入征收标准;针对某些行业,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等。
【海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海南旅游资源实习报告09-27
关于海南旅游文化的调查问卷10-19
海南旅游业发展06-11
海南体育旅游发展研究06-30
去海南旅游作文05-09
海南旅游350字作文04-03
海南旅游后心得体会02-15
海南三亚旅游作文400字05-02
精选的海南旅游景点导游词01-11
海南旅游作文四百字小学生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