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精选6篇)
第一节 小荷争露尖尖角
教学目标
1、团队需要合理的竞争,合理竞争就是立足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按照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为他人的发展设置障碍的竞争。合理的、正当的竞争会对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不正当、不合理的竞争会削弱团队精神,不正当的竞争不仅违反道德,甚至会触犯法律,也会使人习惯于投机取巧,养成懒惰、自私的坏习惯。
2、人与人相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双赢。对一个团队来说,竞争不能忘了合作。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合理竞争?为什么要合理竞争?(作用)难点: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一、自主预习
1、团队含义:
2、团队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3、竞争可以分为几种?
4、合理竞争的含义:
5、合理竞争的作用:
6、不和理竞争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7、不合理竞争的影响是什么:
8、教材大雁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9、I+We=Fully I这个公式怎样理解?
10、竞争有哪三种结局?
11、竞争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如何取得双赢?
12、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二、小组讨论
1、分析教材华生啤酒厂和金鑫啤酒厂案例?
2、分析王群和张小玲的事例?
3、分析李鑫的事例?
三、小组展示
四、课堂巩固 单项选择题:
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下列描述属于竞争积极作用的有()
①竞争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 ②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③竞争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团体整体实力的提高 ④竞争的压力能引起我们心 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当今社会,各个层面都充满着竞争,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竞争行为的有()①对竞争对手保持高度“戒备” ②对对手不良处境“幸灾乐祸” ③竞争对手出现困难时,想方设法帮助 ④试图通过某种不正当方式压倒对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3、科学家指出:如果许多人聚合在一起,就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锋,就可能经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即1﹢1﹥2的效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合作离不开竞争 B、竞争不能忘记合作 C、合理的竞争可以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D、在竞争中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4、七年级学生小英在考试时将复习资料带进考场,趁老师不注意时进行抄袭。这种行为是()A、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B、说明小英聪明过人,会想办法 C、不正当的竞争,是不诚实的表现 D、有较强的上进心
5、集体中的合理竞争应该遵守的原则有()
①平等 ②公平③诚实 ④守信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在学习中,为了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几位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共同探讨、密切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组展开竞争,提高效率。这样的学习小组()
A、不是一个团队 B、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C、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 D、不利于整个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7、小润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许多同学暗暗把他当成竞争对手,而他总是耐心地为同学讲解习题。有人说他这样会被别人超过,但他认为“帮助别人就是提升自己”。这表明小润()
A、太傻了,不懂得竞争的残酷性 B、成绩优秀,别人追不上他 C、没有竞争意识,缺乏竞争实力 D、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8、一场足球赛,总是既有双方的进攻对抗,又有本方队员的密切配合,既有战术上的双方克制,又有本方队员的攻防协作。精彩的足球比赛表明()A、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需要竞争的激励
B、有了竞争,才能实现合作,否则合作便不存在 C、有了合作,才有竞争,否则竞争便不能存在 D、竞争与合作不能同时存在
9、下列对“竞争不忘合作”理解错误的是()A、积极的合作能降低甚至消除竞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B、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合作 C、合作能够集聚力量,战胜困难
D、要想当“老大”,个人力量太弱了,必须很好地利用别人
10、应这样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A、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有利于竞争 B、竞争与合作水火不相容
B、竞争愈激烈,愈会削弱合作的程度 D、合作越加强,越会削弱竞争的程度
11、在市场上,一些不法商人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来获取利润。它不仅损害了百姓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识是()
A、是正确的,很多人都用这种方式获利 B、是正确的,竞争激烈可以理解
C、是错误的,属于不正当竞争
D、这是正当竞争 简答题:
1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某班的温荣生好胜心强,事事都要争第一。在班里,只要谁在某一方面超过了他,他就会心里憋着一股气,发誓要战胜别人;老师表扬哪位同学,他也会不舒服;有时甚至为了超过别人不惜一切手段。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1)温荣生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竞争?
(2)说说这种竞争的危害。
13、研究表明,只有在这样一个“人”字形的团队中,大雁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这种自然界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人说在一个团队中竞争合作不能共存,你怎样认为?并谈谈你的理由。
五、课堂提升
1、在一个集体中,只有集体成员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2、请说出6种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3、怎样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六、课堂小结 朗诵诗歌: 我是大海中的一滴小水珠,有我和我的伙伴,才能形成汹湧澎湃的大海,造福人类; 我是高山上的一株小草,有我和我的伙伴,才能形成翠绿的山川; 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有我和我的伙伴,才能形成和谐,温暖的集体。课堂反思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 第二节《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知识目标:
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3、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
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 能力目标:
1、生活中学会表现宽容,做到与人为善,;
2、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情感价值观目标: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相互支持的重要性难点: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
创设情景,展开话题 古代前贤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幽默隽永的妙语箴言。这些格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十分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么对待他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一、自主预习(请认真独立完成,相信你行!)
1、如何理解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怎样学好换位思考?(1)换位思考要求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2)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少想别人的过失,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3、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要相互支持?
4、怎样做到人与人相互支持?
5、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
6、学会表达宽容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坦诚相待,主动沟通; 正视缺点,自我提高。
二、小组讨论
1、分析教材李勇的事例?
2、分析教材欧阳浩的事例?
三、小组展示
教师点评: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万不能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损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种做法。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充满阳光,日子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四、课堂巩固 单项选择题:
1、新学期发新书时,小杨发现他的书内页有一小块破损,他本来想递到后面给别人,但他马上想到,别人也旨定不想要这本书,于是他就自己拿了。他的做法是()
A、乐于助人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知恩图报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下列做法中,体现换位思考方法的有()A、当别人不理解我时,就算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B、当父母反对我看电视时,我不理睬父母,照样看 C、“面对这种情况,假如我是她的话,我也会生气。” D、当父母要求我认真学习时,我听不进去
3、“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的人,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严格要求他人 B、要宽容他人的过失 C、要平等待人 D、要诚实守信
4、一味地拒绝他人的帮助是()A、自立自强的表现 B、自信的表现 C、对他人的不尊重 D、无可非议的
5、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交往娱乐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B、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C、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D、在必要时也要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6、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是因为()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学会助人、乐于助人就能共同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③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存在 ④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是社会生活的美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 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问】:你能想象出当时孙叔敖见到两头蛇时的情景吗?请你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情。【问】:你觉得孙叔敖妈妈的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问】:如果你是孙叔敖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问】:从孙叔敖的这种举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 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点评: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尽量坦然面对,并且还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见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孙叔敖长大后能成为楚国的名臣,应该说这也是对他善意的一种回报。
五、课堂提升:
1、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 A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排名 B无所谓
2、在你帮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
A很自豪,觉得自己生活得有价值B很后悔,觉得自己吃亏了 C很自然,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这样D下次一定找机会让他帮我
3、学生阅读教材马沙材料。问:在你看来吉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否欣赏马沙的做法?你又是怎样看待马沙其人的?
问:当你受到委曲、被人误解时,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点评: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在遇到误解、受到委曲时,都能比较豁达,比较大度,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宽容,请讨论一下,然后分组表达你的宽容。宽容其实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正视缺点,自我提高。刚才各小组的几位同学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宽容之心,真的很难得。
4、问:阅读“盲人点灯笼”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点评: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当然还要尽可能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
5、你曾经不能释怀的一件事是什么?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用换位思考,你现在会怎样想?
六、课堂小结
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
第三节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正确维护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白团结的意义和作用,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掌握增强集体团结的原则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之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意义。
2、珍视集体的团结,努力为集体添光彩。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集体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从而情景导入
我们首先做一个小试验。请同学先拿一根筷子,同学用力地折一下,看看结果怎样?请同学把10根筷子聚成一把,再用力折,看看结果怎样。
为什么两次试验的结果不同?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评:大家可以发现,一只筷子很容易被折断了,但是,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也就是说一只筷子脱离了一把筷子就很危险,很容易被折断,而当他在一把筷子中时,就很安全,由此可以看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正如有一首歌唱得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啊声震天„„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一、自主预习
1、团结的价值是什么?
2、良好班级体的作用?
3、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二、小组合作讨论
请每组列举能体现团结协助的重要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例
三、小组展示
四、课堂巩固
1、一滴水珠总想跃出水面去看看整个世界。同伴劝阻它,它不听:鱼儿劝阻它,它也不听,一天当海上起风时,它瞅准机会,猛地跃出水面,可它刚一探头,风儿吹着,太阳也照射着,它消失了。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教师点评:我们个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只有在团结的集体中我们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才会乐观自信。
2. 拓展思维:团结不仅使我们取得了这些成就,同样,世界人民也因为团结,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许多不期而至的灾难,大家能举举有哪些例子吗?
五、课堂提升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集体力量才是创造世界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只是这个伟大力量的沧海一粟。
——朱德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国)歌德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学会团结人,关心人,珍视集体的荣誉和团结。并为集体作出自己的贡献。——(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结合上述名言,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
老师点评:个人离不开集体,每个人都要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离不开个人,需要每个人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才能使这个集体变得有凝聚力。
2、出谋划策:你准备为班级做些什么? 老师点评: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了使本班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请每个同学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风学风、班级口号、班徽图案。
六、课堂小结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结协助确实很重要。载人航天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包括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7大系统,上天落地,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全国3000多家单位投入“神舟六号”研制、实验和协调配合。神舟六号是全国第一大“组装”工程,小小一艘“船”,元器件泱泱10万个。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使神舟六号创下“四最”纪录:航天历史上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世纪工程,直接参加工程的单位有110多个,参试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说明什么道理:
点评: 由此可以得出团结的另一价值: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团结的价值之一:团结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反思
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歌词: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
一根筷子呀,轻声轻声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
Target language: a. Where’s my backpack/baseball/bookcase?
It’s on/in/under/behind/near/beside the dresser.
b. Where are your keys/video tape/ruler/notebook?
They’re on/in/under/behind the chair/bed/I don’t know.
c. Is it on/in/under the table/dresser/chair/bed?----Yes, it is/No, it isn’t.
Are my keys/books/pens/ on the desk?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介词:under, in, at, behind, on, near, beside
2. 在英语中,用来询问人或物品的位置可用句型:___+is/are+主语(人或物),当主语为单数时用is, 主语为复数时用______.回答时不用Yes 或No, 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出所在的地点,其句型机构为:主语(人称代词he,she,it,they等)+is/are + 地点。
3.Take与bring都有“拿”的意思,但“拿法”却不一样,它们是一对方向相反的动词。_____ 的意思是“拿走,拿到”,指把某人某物从说话人所在地带往别处。_____ 的意思是“带来;拿来”,指把某人或某物从别处带到说话人这来。
4.表物品位置的句型结构为“主语+be+表方位的介词短语”。be动词的形式要由主语确定,当主语为单数时要用is,复数时要用are.
2、Phrases
take….to ________ her book _________ ID card __________ in the drawer____________
under the bed________on the bookcase__________bring…..to ___________ take….to________
录像带__________________ 在梳妆台上______________ 在抽屉里________________ 一些东西________________ 需要一些英语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Where’s my book? ___under the bed. A: It B:Is C: It’s D: Its
( )2、Where are_____ pencils?They’re on_____table. A:the,a B:a, a C:the, the D:/ the
( )3、_____you bring the pencil to school? A.bring / B: take / C:bring to D:/ the
( )4、Here_____my room. A:is B:are C:am D:be
( )5、_____alarm clock and_____pen are on the computer desk.
A: An ,a B:A, an C: A, a D: An, an
( )6、Can you_____a key _____me? A:take to B:bring to C:need to D:bring/
( )7、Please look_____the photo_____page19. A:in B:to C:on D:with
( )8、Where’s Nanjing? It’s_____China.A:in B:in the C:on D: at the
( )9、This is a picture_____Ann’s room. A:of B: in C:on D:under
1. 那些植物需要一些水。Those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water.
2. 请把这些照片带给李平。Please _______ these__________ ____________Li Ping.
3. His baseball is under the table.(变一般疑问句) _____ _____ _______ under the table?
4. Where are the chairs?(变单数句)Where______ the ______?
5. Can you bring your books here?(作肯定回答) _____,______ ______。
6. His jacket is on his bed.(变否定句) His jacket _____ _______ on his bed.
7. My keys are on the table(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 ______ _____- keys?
8. 这是我的房间。______ _____ my _______.
9. 书在哪儿?我不知道。Where _____ the books? Sorry, I _____ _____.
10. 你能带些东西到学校来吗?Can you _____ some things_____ school?
11. 我的书包和碟片在地板上。My_____ and_____are_____ the ______.
(1)
Dear Lucy,
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her hat, watch, notebook, keys and ID card. The hat is on the dresser. The watch is under the bed. The notebook is under the table. The keys are in the drawer. The ID card is on the bed. The English book is in the drawer.
Thanks,
Jack
( )1、Where is the watch?
A: in the drawer B: It’s on the bed C: Under the bed.
2、Where is the noteboo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ere is the ID ca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Is the hat on the dresser?
A: Yes, it is B: No, it isn’t C: I don’t know.
(2)
Dear Lily,
Can you bring something to school? I need these things: an alarm clock, ID card, math book, viedo tape, my hat, my notebook and a pen. My hat is on the chair. The notebook is under the bed, and my ID card is in the drawer. My pencil is in the desk. My alarm clock is on the table. My math book is in the desk. My video tape is in the drawer. My hat is on the bed .
Thanks,
Chengyang
( )1、Where is the ID card?
A: It’s on the desk. B: It’s in the drawer C: On the bed D: Under the table
( )2、Where are the pencil and math book?
A: It’s in the desk. B: They are in the desk C: They on the table D: They in the drawer
( )3、How many things are there in the letter? A: two B: six c: seven D: five
( )4、Where is the video tape?
A: It’s in the drawer B: It’s on the desk C: It’s on the bed D: It’s on the table
( )5、Is the notebook on the bed? A: No, it isn’t B: Yes, it is C: Yes, it isn’t D: No, it is
6、根据提示写作文:题目:我的房间 1、有2个黄色的书包在桌子上面;2、有1件夹克在床上面;3、有2双鞋子在床下;3、桌子上有3本历史书、两本英语书;4、墙上有我的全家照。
My room
学科:
科学
执笔: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日期:
课时及内容:空气占据空间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理解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3.限时
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我们只能吹大一点点是为什么?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讨论:如果我们在瓶子侧壁钻一个小孔,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结果会怎样?
〖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一、填空
1.空气占据着一定的,并充满各处。
2.做实验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
3.装糖果的塑料袋子鼓鼓的,因为里面除了糖果,还有。
4.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
湿。
二、选择
1.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
A.有重量
B.占据空间
C.没有一定体积
2.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只能吹大一点点,是因为()。
A.用的力小
B.气球一定漏气了
C.瓶子里有空气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身边的空间都被空气占据着
B.书包里的空间除了文具盒和书本占据,也被空气占据了一部分
C.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垂直倒扣压入水底,然后将杯子倾斜,杯子里的纸团不会湿
三、判断
1.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不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一个开口的空瓶里没有空气。()
4.我们可以直接用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5.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只能吹大一点点,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年级:三年级
学科:
科学
执笔: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日期:
课时及内容:会上升的热空气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排风口安装的位置,提出并验证自己的假设。
2.会做“转动的纸蛇”和“放飞塑料袋”的实验,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4.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5.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6.限时
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人们为什么会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讨论:是什么使纸蛇转动?这说明了什么?
〖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四、填空
5.使用蜡烛时请注意安全,防止
自己或他人。
6.“放飞塑料袋”实验中,注意不要让电吹风的高温部分靠近
和。
7.从“转动的纸蛇”和“放飞塑料袋”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热空气会。
五、选择
1.制冷空调安装在房间的()合适。
A.低处
B.高处
C.任何位置
2.在做“转动的纸蛇”实验时,在卡纸上画出的蛇的形状是()。
A.直线状
B.螺旋状
C.曲线状
3.在做“转动的纸蛇”实验时,用不到的材料是()。
A.安全剪刀
B.蜡烛
C.塑料袋
4.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该放在冰块的()。
A.上方
B.下方
C.上方、下方都一样
5.排风扇安装在窗户的上部,是因为()。
A.是为了防止小偷进来
B.方便热空气排出去
C.为了不影响视线
六、判断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暖气片通常安装在房间的高处。()
3.孔明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
4.点燃蜡烛,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下方。()
年级:三年级
学科:
科学
执笔: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日期:
课时及内容:空气的流动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分析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热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谁占据。
2.通过实验,证明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7.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8.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9.限时
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空气是流动的实验需要用哪些材料?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讨论: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七、填空
8.在用装置模拟一间房子的实验中,蜡烛相当于房间里的。
9.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
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
10.炉子下方的开得大一些,流进炉子里的冷空气就,炉子里的火也就会。
八、选择
1.在电风扇底下吹点燃的香,烟就飘得()。
A.快些
B.慢些
C.一样快慢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B.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C.蜡烛周围的空气受热后下降
3.做验证空气是流动的实验时,我们必须用的材料有()。
A.蜡烛、线香、带孔的玻璃箱
B.细线、线香、带孔的玻璃箱
C.蜡烛、安全剪刀、带孔的玻璃箱
九、判断
1.蜡烛点燃后,“房间”里的空气不会流动。()
2.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蜡烛周围的空气受热后上升,上升后变凉又再次下降。()
4.为了控制炉子里煤炭燃烧的火力,人们在炉子的上方开了一个口。()
5.制冷空调安放在室内墙壁的上方,这样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气温。()
年级:三年级
学科:
科学
执笔: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日期:
课时及内容:大自然里的风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观察寻找大自然里空气流动的现象都有哪些。
2.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0.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11.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12.限时
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大自然里的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讨论: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十、填空
11.春天,杨树飞絮,能把飞絮吹到很远的地方。
12.大自然里也有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
13.大自然里的空气流动主要和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
有关。
14.在大自然里,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空气流动的现象。
十一、选择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热空气会下降
B.冷空气会上升
C.冷空气会下降
2.下面关于风的流动方向,不正确的是()。
A.陆地←海洋(白天的风)
B.陆地→海洋(夜晚的风)
C.海洋←陆地(白天的风)
3.到了晚上,陆地上的气温下降得,会比海洋上的气温
。正确的是()。
A.快
低
B.慢
高
C.快
高
4.下面关于风的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风是风婆婆吹出来的B.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C.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来补充,这样就能形成风
十二、判断
1.纸风车转动是因为空气的流动。()
2.晚上,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低。()
3.自然界如果没有冷、热的差别,就不会有风。()
4.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受热不均引起了空气流动。()
5.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形成了空气流动。()
年级:三年级
学科:
科学
执笔: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日期:
课时及内容:我们来制造风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人们有时需要利用工具制造出风来做一些事情。
2.能运用语言和同学交流风的好处和坏处。
3.了解新能源——风力发电。
〖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3.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1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15.限时
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风能是指什么?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造出风来?
〖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十三、填空
15.人们有时需要利用工具制造出风来。
16.风能是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7.在缺、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利用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十四、选择
1.下面利用里风的好处的是()。
A.龙卷风
B.风力发电
C.沙丘移动
2.下面不能制造风的工具的是()。
A.吹风机
B.电风扇
C.安全剪刀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我们热的时候,风能给我送来凉爽
B.风能能源有限
C.在山区适合利用风力发电
十五、判断
1.风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2.扇扇子可以在制造风。()
3.蒲公英利用风传播种子。()
4.风是有力量的,风力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本篇是《内经》集中讨论“神”的篇赣。其主要内容有神的概念,神的生成及精神、魄、魂的相互关系,思维的过程,神志病的发生、证及转归,五脏的虚实病证。
血气精神是人体生命之根本, 《 灵枢 · 本藏 》 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精源于先天,赖后天不断培育。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血属阴,气属阳,血与气互根互用。精属阴,神属阳,精能化气生神。血气精神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因此,血气精神是《 内经 》 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调养血气精神也就成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本单元主要论述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
【 原文 】 401
【题解】 本篇是《内经》集中讨论“神”的篇赣。其主要内容有神的概念,神的生成及精神、魄、魂的相互关系,思维的过程,神志病的发生、证及转归,五脏的虚实病证。崐由全篇以论神为主,且开篇即是“凡刺之法,先必于神”句,故以“本神”名篇。《灵枢· 本神》
【提示】生命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
【校注】 ( l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任,担任、主管。
(2)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感知事物后,根据记忆产生意念但尚未成定见之时的思维。
( 3 )意之所存谓之志:意念积累之后形成的认识称之志。存,积累。志,志向。
(4)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反复思考的过程称为思。存变,反复思量。
(5)因思而远慕谓之虑: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推理、预测,称为虑。远慕,即深谋远虑。
( 6)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经过深思远虑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称为智。
( 14 )僻邪:即致病的邪气。
【分析】1. 人的生命源。人的生命源于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
2.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概念。神的产生,以及从认识事物到正确处理事物的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思维过程。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其产生与存在以形体为基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皆统属于心,并以五脏所藏之精为物质基础。这些认识对临床诊断治疗心身疾病,以及中医心理学研究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精神魂魄并存并用,四者关系密切。人之生,源于父母之精,神在两精相合形成新生命体的同时产生,即“形具而神生”。魂是神活动的一部分,随神往来,受神主宰,主要包括一些非本能性的较高级的精神思维心理活动,如人的情感、思维等。魂若离开神的支配,则可出现幻觉、梦进等症。魄也是神之一,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均属魄的范畴,即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如新生儿的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的四肢运动,以及人体的触觉、痛觉、温觉、视觉等。张介宾在《 类经 》 中对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张介宾注云:“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故气聚则精盈;魄并于精,故形强则魄壮。”
本文开篇即提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强调了神在针刺疗法中的重要性。神是血脉营气精的外在表现,由五脏守藏,故病人神气盛衰、有神无神直接表达脏腑精气盈亏功能状态,是医生决策治疗的依据,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对临床根据神气盛衰诊治疾病、判断预后、指导养生防病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末指出智者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效果。即在外要顺应天地四时以避邪气,在内应调和情志,忌七情过激。
【原文】402
【提示】论述了过于激烈或持久的情志变化,可导致五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的原理。
【校注】 ( 1)破胭脱肉:形容肌肉极度消瘦。胭,隆起的大肌肉块。
【分析】大凡情志致病可以出现以下三方面的病理变化:
① 气机紊乱。如本文所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素问·举痛论》 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 “惊则气乱” , “思则气结”等。
② 直接损伤脏腑。如本篇所说的休惕思虑伤心、愁忧伤脾、悲哀伤肝、喜乐伤肺、大怒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两篇所说的情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虽然不同,但都说明了神伤可直接导致脏伤。
③ 神志异常。“恐惧”, “喜乐者,情志过用可直接引起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如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神惮散而不藏”,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等”。
关于情志致病的预后,本节的阐述颇为深刻。五脏藏精化气生神,情志过极而伤脏,脏伤则精气失守,而神气绝,故可能危及生命。
【原文】 403
【提示】论述了五脏藏五精,五脏藏五神的原理。
【校注】:
【分析】
1.五脏各有所藏(血、营、脉、气、精)
2.各有所舍(魄、意、神、魂、志)
3.各有所病(虚、实)。
五脏藏五神,五脏虚实证候各有特点,均是临床常见病证,但其中强调了脾肾二脏的重要性,脾肾之病均可以直接影响诸脏,出现“五藏不安”。这一理论观点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素问·调经论》。如李东垣在 《脾胃论》 中就提出过“治脾可以安五藏”的论述。
【原文】404
【题解】生会,即生成与会合。本篇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营卫二气的生成、运行与会合的崐论述,阐明营气与卫气的生理作用、相互关系及其失常所出现的某些病证,所民篇崐名叫“营卫生会”。正如张志聪所说:“此章论营卫之生始会合,因以名篇”。《灵枢·营卫生会》
【提示】 主要讲营卫的生成和运行
【校注】
(1)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指卫气昼行于阳经则人痛,夜行于阴经则人寐。张志聪注:“气至阳则卧起而目张,至阴则休止而目琪”。起、止,言痞与寐
(2)太阴主内,太阳主外:营卫之气的循行,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经复会于手太阴经,故日太阴主内。卫气行脉外,起于足太阳经复会于足太阳经,故日太阳主外。
(3)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日合阴。
【分析】
1.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微化生。
2.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营气沿十二经脉之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手太阴肺。关于营气运行,除本篇外,《 灵枢 · 营气 》 《 灵枢 · 五十营 》 《 灵枢 · 脉度 》 等篇均有记载综合各篇,营气运行的主要路线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沿十二经脉次序运行,又复合于手太阴肺,如此“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此外,尚有一“支别”,与其并行,即从手太阴肺经始,经过督脉、任脉,复人于手太阴肺经。营气一昼夜如此运行五十周次。(图 4 一 l )
3.卫气运行,散见于《 内经 》 多篇,归纳其运行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营卫相随运行。卫在脉外,与营气俱行,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 《 灵枢 · 营卫生会 》 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 灵枢 · 卫气 》 :“阴阳相随,外内相贯”。
其二,昼夜调节运行。卫气循脉而行,昼行三阳,夜行三阴。综合 《灵枢 · 五十营 》 、《 灵枢 · 卫气行 》 等篇,可知其循行。即每日平旦阴尽阳受气时,卫气由阴出阳,出于足太阳膀胧经之睛明穴,其气经面部手足三阳经穴位,一部分散行于手三阳经,一部分沿着足三阳经的路线由上向下运行,从足三阳抵足入足心,经内躁下,循阴跷脉,上行至目内毗之睛明穴,此为卫气昼行于阳一周的路线,卫气在白昼如此运行二十五周。卫气夜行于阴分,即傍晚阳尽阴受气时,卫气从足心经过肾经进入肾脏,之后以五行相克之序周流五脏,即肾~心~肺~肝~脾~肾,此为卫气夜行于阴一周的路线,黑夜如此运行二十五周,次日平旦阴尽阳受气时,卫气从肾经通过阴跷脉出于足太阳之睛明穴的顺序。如图 4 一 2 所示:
此为卫气一昼夜循行人身五十周次
营卫二气运行,虽一昼夜各自运行五十周,但在夜半子时要会合于手太阴肺,即“夜半而大会”, “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肺”。
其三,卫气不循脉而散行的部分,分布于皮肤滕理、分肉、育膜、胸腹、四肢等处。如 《 素问 · 痹论 》 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漂疾滑利,不能人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育膜,散于胸腹。” 《 灵枢 · 邪客 》 云:“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漂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 灵枢 · 本藏 》 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滕理,司开合者也。”此外卫气运行还与天地阴阳寒暑以及日月运行有关。如《 素间 · 八正神明论 》 云:“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写,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营卫昼夜运行节律,是人体生命节律的一种反映。《 内经 》 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发现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虚实、脉象浮沉等有随日月阴阳变化规律而变化的多种生命节律存在。如日节律、半月节律、月节律、双月节律、季节律、半年节律、年节律等。《素问》的 《上古天真论》 《藏气法时论》《脉要精微论》,《 灵枢 》的 《五十营》 《卫气行》《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等篇均有论及。其理论对指导养生防病、诊断治疗、探求发病规律,以及深人探讨生命节律均有重要研究价值。
3营卫会合。营卫二气运行,虽一昼夜各自运行五十周,但在夜半子时要会合于手太阴肺,即“夜半而大会”, “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肺”。
【 原文 】405
【提示】主要讲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
【校注】
( l )气道:营卫之气运行之道。
(2)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
【分析】卫气在人体“昼行阳,夜行阴”,“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影响了卫气运行,使其不能顺利地人于阴分或出于阳分,就会出现睡眠不安、失眠,或多寐、嗜睡。老年和少壮之人生理机能不同,营卫之气盛衰有别,尚且影响睡眠,况病人乎?因此,调和营卫是临床治疗不寐证的`重要原则之一。用《 灵枢 · 邪客 》 篇的半夏林米汤及 《 金匮要略 》 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失眠,皆取调和营卫之法。
【原文】 406
【提示】主要讲营卫与三焦关系
【校注】 ( 1)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营卫都是水谷精气化生的;血是水谷精微奉心神化生的,故营卫之气与血是异名同类。张志聪注:“营卫者,水谷之精气也。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血与营卫,皆生于精,故异名而同类焉。”
(2)有两:此指夺血、夺汗,两者同见。
【分析】
1 .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功能特点
( l )上焦.
上焦部位: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 … … ”。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
上焦的生理功能:《灵枢·决气》 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说明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本节概括为“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 2 )中焦
部位: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所指的是胃。现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其所属脏腑主要是脾胃。
生理功能:“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说明中焦有腐熟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所谓“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
( 3 )下焦
部位:“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胧,而渗人焉”。明代虞拎说:“脐之下曰下焦。”现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肝的解剖部位虽在脐之上、月扇之下,但从肝肾精血同源的观点出发,特别是清代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将温病后期出现肝的病证列人“下焦病”范围后,肝亦归属于下焦。
一、单项选择题
1.习近平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下面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维护国家安全,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C.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D.维护国家安全是成年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我们青少年应该()①装作不知道,以防他人的打击和报复 ②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③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
④视若无睹,维护国家安全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是大人的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在国家安全机关近年侦破的案件中,普通群众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渗透的目标的案例不在少数。这警示我们要提高()A.自我保护意识 B.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C.国家危机意识 D.主人翁意识
4.2017年末,中国海军三大舰队40多艘主力舰艇云集东部海域进行大型军事演习,来自海军三大舰队的舰艇展示了海军不断增强的反导和应急处置能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B.维护国家安全只能依靠海军 C.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力量 D.不利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出租车司机李某发现租车旅游的老外名为看风景,实则是偷拍我国的军事设施后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老外被依法抓获。李某的做法表明()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人和事要及时举报 ③企业的每名职工都有保守商业秘密的责任和义务
④只有了解国家机密,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张某在国家安全部门工作,一次同学聚会上,为了显示自己知道许多信息,张某就向同学透露了一些国家秘密。张某的行为()①泄露了国家秘密 ②缺乏国家安全防范意识 ③危害了国家安全 ④是小事,无关紧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下列行为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①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 ②将国家秘密发布在微博、微信上 ③参加国防与安全意识教育活动 ④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特别是在一些域外国家的挑唆下,个别国家故意炒作南海问题,挑战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学生小强常常向同学们介绍南海问题的进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小强的行为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②小强关心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对国家负责任的表现
③小强具有较高的国家安全意识,积极履行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事情,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9.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10.公民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但是无权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11.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三、材料分析题
12.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社会大局总体平稳,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加速演变,间谍分子在我国内地潜藏蛰伏、搭窝建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网络通信技术秘密窃取我国核心情报案件多发频发,部分公民被间谍分子蛊惑利用,使我国国家安全面临重大威胁,反间谍斗争形势相比以往更加尖锐复杂。
材料二 阅读漫画。
(1)面对反间谍斗争形势相比以往更加尖锐复杂的情况,我们应不断提高什么意识和能力?
(2)作为公民,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13.过去境外间谍机构策反的对象主要是掌握国家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机密的相关人员。而今,境外间谍策反活动的目标群体正由这些专业人士向普通公民扩展。现在,一些不掌握秘密的普通公民也可能被策反,成为替境外间谍搜集情报的“棋子”。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如何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全民力量,预防未来的安全风险挑战?答案在人民群众当中。只有将国家安全知识,变成人人必备的常识,融入你我日常的行为,才能让中国这艘满载13亿多人口的航船行稳致远。
(1)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为什么说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2)“预防未来的安全风险挑战,答案在人民群众当中。”那么,作为公民该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据此,①④错误;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②③正确。故选C。
3.B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案件中,普通群众之所以成为渗透的目标,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故选B。
4.A 5.A 6.C 【解析】
张某的行为泄露了国家秘密,是缺乏国家安全防范意识的表现,危害了国家安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故选C。
7.D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表现。将国家秘密发布在微博、微信上,这是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不是维护国家安全,②做法错误,应排除。故选D。
8.A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小强关心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具有较高的国家安全意识,积极履行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对国家负责任的表现,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人人有责。故选A。
9.T 10.F 11.T 12.(1)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13.(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只有人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四课,学习本单元课文,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为主。同时训练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的能力,会用“忙着、一„„就„„”等词语说话、造句。
本组教学仍以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的好思想。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一厢情愿。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3、读懂课文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之青。
4、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所表达的含义。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之青。
2、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具准备: 收录机、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9、母亲的恩情„„„„„„„„2课时
10、沉香救母(一)„„„„„„2课时
11、沉香救母(二)„„„„„„3课时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推荐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03-31
弘扬先烈精神 树立远大理想09-21
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体会10-14
第四单元 教学反思04-25
弘扬长征精神,树立学习新观念04-01
第五单元教学案03-02
五上第四单元主题教学03-17
一语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04-15
六语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0-19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