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2025-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通用10篇)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1

从拿到《中国电力与能源》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花了整整8个夜晚才仔细地读了一遍这部36万多字的巨著。刘振亚总经理作为国网公司的掌舵人,以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介绍我国能源发展思路,书中讲到只有深化能源战略研究,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树立大能源观,坚持以电力为中心,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战略转型,才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途。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能源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反复出现,资源、环境、技术、体制等成为制约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也面临着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电力供应的问题。要要保证国家电网公司的正确发展方向,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将电网发展放到国家能源发展大局,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考虑和谋划。

市场体系的构建与监管、法律法规政策的规范与支持、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现代能源集团的培育与发展都是关系我国能源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其次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始终从中国能源战略全局和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工作。处理这些关系的前提是积极做好思想转变。

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国网人,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做一个有为的国网人,推动国家电网更远更深的发展。勇于肩负使命,积极开拓创新。

临池供电所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2

12月27日, 中大汽车集团与中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在盐城签署新能源客车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中大汽车集团以新能源汽车项目股份分期引进战略资本10亿元, 以此推动中大新能源客车产业的发展, 双方将在新能源客车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中大集团与中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多次交流和磋商, 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 一致达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双方以各自的资源融合优势结成共同发展伙伴。中国电力开发公司将充分发挥其优势, 积极引进金融资本及战略性产业资源, 扩大新能源客车的规模及影响力。在此基础上, 中大集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做大做强新能源客车产业, 提升战略新兴产业的规模。计划通过5年的发展, 形成2万辆新能源客车和动力电池的生产规模, 使整车、电池年产出规模500亿元。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3

关键词:能源;变革;互联网;转型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82-2

1 全球的能源产业的变革促使全球能源互联网产生的必然性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更加不可忽视。能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血液,提供了现代化的动力。从最初的人类用木材到发现煤炭,人类社会进入了近代工业社会。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及开采,近代工业进一步得到提升。电能的出现让人类社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工业化社会巨大前进。而现在主要的能源是来自化石资源。可是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大量的开采和过度的使用导致三个方面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资源的匮乏。从去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球煤炭的消耗是82亿吨、石油是三百三十多亿桶、天然气则是达到了三百五十千亿立方米。那么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全世界的石油最多五十三年,煤炭是五十三年,而天然气仅仅最多五十几年就会开采殆尽。

其次是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世界的化石能源消耗总合也只有51亿吨,而近两年已经增加到了159亿吨,在整个煤炭,天然气及石油的运输,加工,使用等环节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止是翻了三倍之多、海洋的生物灭绝,空气质量的下降,土地的土壤成分恶化等等,都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再次就是气候的变暖。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的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占据了一半以上,是全球气候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现在关于南北极冰雪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粮食的减产,物种的灭绝等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则是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绿色能源,比如太阳能,潮汐能等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用电能去替代能源消耗,用电代替化石能源燃烧,用电这种清洁绿色的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费。

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的能源改革正在蓄势待发,电能作为绿色能源正成为必经之路及大势所趋。风能发电去年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千瓦,太阳能更是超过了一百万亿千瓦。如果完全开发太阳能足足可以满足20个地球的消耗总量。未来20年全世界的绿色能源只要保持百分之十二的增速,那么在2050年就可以将绿色能源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

电能是绿色,环保,绿色的二次能源,许多的能源都可以转化成电能,用户端的能源消耗都可以用电能替代。因此电能是一种处于中心地位的能源。如果能将全球的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作为骨干网络,互联全球,让清洁能源在全世界大型的开发、利用以及配置这样的平台,那么前文提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那么全球的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智能化系统为依靠,开发清洁能源为核心。如果从高层次去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种把传输能源、配置资源、交易情况、智能化、信息共享综合于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兼容的、共享的超级系统,是一种发展综合的,可持续的平台。现在各种实体产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能源互联网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信息互联网是大脑神经,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人的经脉,经脉互联对现代工业的发展必定是万般皆好的。

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国内省际间的互联网阶段,洲内各个国家之间的互联网阶段,五大洲之间的互联网阶段。第一阶段是5年之内,在国家内部省际间的电网上网,高科技智能化电网的研发;第二阶段是再经过10年,从与亚洲内邻国的能源互联网阶段,以及与欧洲,美洲发达国家的能源互联。第三阶段是再经过20年加快“一极一道”,实现全球的能源互联网构建。如果第三阶段达成,那么化石能源将会淡出历史舞台,绿色的能源将占主导地位,比例可达到8成。对比如今大大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以控制,温室效应将不再是全球难以控制的问题,基本可以确定温度上升不会超过2°C。

2 加紧发展电力的改革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的电力能源互联网

为了响应国家主席的安全,清洁,可持续高效率的全面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能源储备有限,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能源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三十。电力发电依然以火力发电站为主,发电效率相对不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那么我们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尤其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

特殊的能源分布和发展情况导致了,我们国家只能执行大工程量的由能源所在地的西部地区往发展良好的东部沿海城市输送电能,南方向北方供电。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能源在全国范围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但是因此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能源的分配就特别依赖火车铁路的运输。在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消耗的主要是电煤。因此电力发展就比较依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造成了建设投资的重复及浪费严重,能源的运输局面常常比较紧张。火力发电技术对空气、水质、土壤的污染情况相对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日益严重,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煤电发电站(发电量约为全国的四分之三)在东中部地区,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承受极限。我国环保局发布的雾霾指数最高的几个地区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京津翼鲁,长江三角洲的发电总量分别为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百分之15和百分之17。如果以单位国土面积发电量来看,这些地区分别超过西北地区十几倍。在温室效应里面占主要因素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

基于我们国家这种特殊的国情,政府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在2014年底我国的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比二十一世纪初增长了282倍和1475倍。综合年平均增加速度为52%,是全球年平均增长的近两倍。我国的国家电网接入风力发电规模最大的电网,也是太阳能发电增加速度最快的电网。因为我国的清洁能源由于地理因素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北方地区,而我国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东部及南部地区,所以要建设大电网来优化配置。但是由于统一的规划,一部分地区的发电业发展无序,优化配置能力欠缺,导致好的风力,水力条件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如今我国电网的跨地区输送规模很低,仅仅占清洁能源总发电量的六分之一。我国清洁能源的装机量在发展的同时,电网的发展却没有配套跟上脚步。此问题就促使我国必须加快加速特高压的能源互联网,改变如今依赖铁路运输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模式。

建设全国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条件目前已经具备。在技术水平方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资源储备方面,我国可再生资源只需要开发千分之一就可以满足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建成投运“三交四直”、在建“四交三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主导编制15项特高压国际标准、11项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推动我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全世界能源互联网,有三个方面需要加以重视。首先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次是加大新能源代替旧能源的转型升级,再次就是各国之间一起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参 考 文 献

[1] 周泽存.高电压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2] DL/T 596-200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

[3] 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吴建中,贾宏杰.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6,01:1-13

[4] 李博,高志远,曹阳.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关键技术[J].中国电力,2015,11:123-130.

[5] 丁荣军,张志学,李红波.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的思考[J]. 机车电传动,2016,01:1-5.

[6] 王利.能源法的功能及其保障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4

库六

26、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温度上升 1.5-2.5 摄氏度,()的物种可能面临灭绝。A.5%-10% B.10%-20% C.20%-30% D.30%-40%

27、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逐渐凸显,()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规律。A.清洁替代 B.电能替代 C.以电代煤 D.以电代油

28、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约()的煤炭资源和()以上的清洁能源都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作为用电负荷中心的东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稀缺。

A.60%,70% B.70%,80% C.80%,70% D.70%,60%%

29、当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自身成本()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时,就意味着清洁能源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具有了市场竞争力。

A.远大于 B.相当于 C.远小于 D.不确定

30、《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报告》梳理和分析了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需求和趋势,探讨了开放合作的领域和机制,首次提出()。

中公教育金融银行·gszgjrr

A.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 B.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C.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 D.全球能源互联网分类 参考答案 标准答案: C 标准答案: A 标准答案: C 标准答案: B 标准答案: A 相关推荐>>>

2018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新大纲 2018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新大纲辅导课程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5

六)

301、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 STATCOM 的接入电网方式是()。

A.串联接入

B.并联接入

C.串并联混合接入

D.串联或并联接入

标准答案: B

302、在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时超导故障电流限制器会产生一个适当的()来实现其限流功能。

A.电流

B.功率

C.阻抗

D.降温

标准答案: C

303、超导磁储能系统中储存的能量与其磁场强度(),因此增加磁场强度可大大地增加储存的能量,或可减小装置的尺寸。

A.一次方成反比

B.平方成反比

C.一次方成正比

D.平方成正比

标准答案: D

304、与动态模拟、数模混合仿真相比,数字仿真不再受限于()规模的限制。

A.数字模型

B.物理模型

C.概念模型

D.仿真模型

标准答案: B

305、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研究电力系统受到()后,各同步发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态运行状态的能力。

A.小干扰

B.给定扰动

C.大干扰

D.不定扰动

标准答案: C

306、时域仿真利用数值积分法,求取在()下系统状态量和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A.给定扰动

B.大干扰

C.不定扰动

D.小干扰

标准答案: A

307、风电机组机舱中()能够保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以获得最大的功率。

A.安全系统

B.液压与制动系统

C.传动系统

D.偏航系统

标准答案: D

308、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与基于同步发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都属于()的风电机组。

A.恒速恒频

B.恒速变频

C.变速恒频

D.变速变频

标准答案: C

309、钠/氯化镍电池是一种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储能电池。

A.钠硫电池

B.铅酸蓄电池

C.液流电池

D.锂离子电池

标准答案: A

310、风电通过()方式实现并网,还具有换流设备占地少、重量轻等优点。

A.刚性直流输电

B.柔性直流输电

C.刚性交流输电

D.柔性交流输电

标准答案: B

311、在系统()时,如果采用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来提高电压,则会导致整个电网的电压水平更加下降。

A.无功不足

B.无功过剩

C.有功不足

D.有功过剩

标准答案: A 312、1997 年,IEEEPES 学会正式公布的()的定义是装有电力电子型和其他静止型控制装置以加强可控性和增大电力传输能力的交流输电系统。

A.HVDC

B.VSC-HVDC

C.FACTS

D.VSC

标准答案: C

313、静止同步补偿器是一种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设备,是第二代 FACTS 装置的典型代表。

A.静态无功补偿

B.静态有功补偿

C.动态无功补偿

D.动态有功补偿

标准答案: C

314、自适应保护可以()整定保护的定值、特性和动作性能,因此能更好地适应系统的变化,实现保护的最佳性能。

A.延时

B.实时

C.提前

D.事先

标准答案: B

315、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要求继电保护切除故障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利用()进行判断则可以大大提高动作速度。

A.故障稳态信息

B.故障暂态信息

C.正常暂态信息

D.正常稳态信息

标准答案: B

316、保护的()主要校核在当前系统方式下保护所在的元件内部故障时,保护是否能够可靠动作。

A.灵敏度

B.速动性

C.选择性

D.可靠性

标准答案: A

317、短路电流计算功能模块对规定的故障条件(包括各种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计算故障后各支路电流和各母线电压,用来校核开关()。

A.额定容量

B.遮断容量

C.冲击电流

D.额定电流

标准答案: B

318、为防止运行线路对地或线下物安全距离不足,采用激光传感器等,对()进行监测,为状态监测系统提供预警信息。

A.导线距离

B.导线弧垂

C.导线间距

D.输电间隔

标准答案: B

319、高级配电运行监视与控制将重点解决配电网中大量()并网运行及微电网操作所引起的双向潮流问题。

A.集中式电源

B.分布式电源

C.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

D.集中式电源检测

标准答案: B

320、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是公认的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A.谐波

B.电压暂降

C.电压不平衡

D.电压波动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6

481、把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的管理工作中,要弘扬()的廉洁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A.干事、廉洁 B.干事、干净 C.创新、廉洁 D.创新、干净 标准答案: B 482、把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落实到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中,要遵循公司社会责任观,以公司的发展实现()、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A.员工进步 B.锐意创新 C.与时俱进 D.员工成长 标准答案: D 483、把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工作中,坚持“四化”要求,以信息化为基础、标准化为关键,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的科学管理体系。A.成熟 B.精细 C.完善 D.精益 标准答案: D

484、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使命责任重于泰山,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把履行“三大责任”、巩固“两个基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三大责任”指政治责任、经济责任、()。A.环境责任 B.社会责任 C.安全责任 D.技术责任 标准答案: B 485、国家电网公司在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过程中,坚持以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协调发展、()为引领。A.全面发展 B.科技发展 C.智能发展 D.信息发展 标准答案: C 486、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坚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A.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 B.以技术突破为强大动力 C.以队伍管理为强大动力 D.以电网发展为强大动力 标准答案: A

487、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年全面建成“两个一流”,公司成为发展能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国际领先的一流企业集团。A.2020 B.2025 C.2030 D.2035 标准答案: C 488、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年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两个替代”目标,保障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供应,公司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引领者,成为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支撑者。A.2020 B.2030 C.2040 D.2050 标准答案: D 489、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社会责任根植业务、根植基层,将“()”的履责要求融入运营全过程,强化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和社会沟通,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企业综合价值创造能力。

A.安全、高效、环保、和谐 B.安全、稳定、绿色、和谐 C.安全、高效、绿色、和谐 D.安全、高效、绿色、亲和 标准答案: C 490、国家电网公司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用户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先进信息、通信和控制

技术为手段,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协调有序推进()建设。A.绿色电网 B.科技电网 C.互动电网 D.智能电网 标准答案: D 491、“电网坚强”是指智能化水平高,技术装备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A.主要基础指标 B.主要运行指标 C.主要技术指标 D.主要管理指标 标准答案: B 49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C.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标准答案: C 4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其他选项均正确 标准答案: D 4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A.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标准答案: D 49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A.全面科技创新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加强国防 D.全面提升经济 标准答案: B 49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 C.创新、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赢 标准答案: A 49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A.“海上丝绸之路” B.“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21 世纪丝绸之路” D.“古代丝绸之路” 标准答案: B 49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A.社会主义、与时俱进 B.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团结奋斗 D.艰苦奋斗、与时俱进 标准答案: B 499、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之间团结互助的要求不包括()。A.讲究合作,避免竞争 B.平等交流,平等对话

山西电力消费与能源消费关系分析 篇7

山西省电力消费总量,2005年为946.3×108kW·h,2010年为1460×108kW·h,比2005年增加513.7×108k W·h,年均增速达10.86%。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标准煤,2005年为12 750×104t,2010年为16 808×104t,比2005年增加4 058×104t,年均增速为6.37%。从2005年至2010年电力消费与能源消费增速对比图看(见图1),电力增速与能耗增速一致性走向趋势明显。

山西省以资源输出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容易受国际环境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山西省经济发展急速下滑,电力消费及能耗增速呈快速下滑趋势,当经济逐步恢复正常时,电力消费增速再次超过能源消耗增速,因此,电力消费增速变动快于能耗增速变动,电力消费增速可看作能耗增速的预估指标,也是预判经济形势的先导指标。

2 电力消费占能耗比重及结构分析

2.1 电力是山西省终端能源消费占比最大的品种

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是重要的工业燃料和原材料,也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品种。2005年以前,山西省终端能源消费量中(不包括发电、洗煤、炼焦等加工转换煤炭消费),煤炭占比最大,但其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煤炭占比为40.0%左右,2000年,比下降为37.8%,2005年继续下降至28.3%。于此同时,电力作为1种清洁能源,得到最大力度的推广。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用电的快速增加,电力消费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以来,电力消费占比超越煤炭,成为山西省能源消费最大的品种,并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至2009年,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为31.58%、31.93%、35.26%、31.87%和30.08%,平均占比为32.14%。其中,2009年的能源品种终端构成见图2。

2.2 工业用电占电力消费的80%以上

2005年以来,电力消费总量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也出现一定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比上升。第一产业用电占比由2005年3.99%下降为2010年2.54%,第二产业用电占比由2005年82.74%下降为2010年81.62%,第三产业用电占比由2005年8.11%上升到2010年8.20%,居民消费用电占比由2005年5.15%上升到2010年7.64%。由此可以看出,电力消费的产业结构变动中有升有降,但整体变动幅度不大,尽管第二产业用电量有小幅下降,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用电仍然占据电力消费总量的80%以上,工业用电是电力消费的主体(见表1)。

单位为%

2.3 高耗能行业是电力消费的主力军

2005年至2010年,七大主要耗能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加工业及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外,其他五大行业用电量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用电量由2005年的80.12×108kW·h上升到2010年的163.91×108kW·h,年均增速为20.92%,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用电量由2005年的111.67×108kW·h上升到2010年的272.55×108kW·h,年均增速为28.81%。七大主要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由2005年628.88×108k W·h上升到2010年的1 041.7×108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0.47%上升为2010年的71.35%,因此,用电行业高度集中,用电结构重型化仍然是山西省电力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

3 电力消费与能源消费的数量分析

依据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各能源品种消费增长的关系,结合历史数据,可推算和监测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各能源品种消耗增长的关系为: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第i种能源消费占总能耗

比重×第i种能源消费增长(%),(1)

由式(1)可知,当各能源品种消费增幅不小于零时,电力作为能源消费品种之一,必然有式(2)的结果。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电力消费占总能耗

比重×电力能源消费增长(%)。(2)

由于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短期内变动不大,采用历史数据进行推算,近5年山西省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平均为25.62%,电力消费的年均增速为10.86%,由此可计算出,山西省电力消费拉动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78个百分点。长期看,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会逐年上升,假定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上升为30%,电力消费增速仍按10.86%计算,电力消费将拉动能源消费增长3.26个百分点。如果以25.62%作为电力消费占总能耗的比重计算,电力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能耗增长0.26个百分点,即电力消费占能耗比重越大,对能耗的拉动幅度越大,电力消费增速也成为人们观察、评估能源总量的1个重要指标。

4 相关措施建议

4.1 加强电力消费监测提高能耗预警的时效性

电力是山西省能源消费最多的能源品种,电力消费变动速度快于能源消耗变动速度,从2005年至2010年山西省电耗与能耗增速对比,发现电耗增速平均高于能耗增速4.49个百分点。在节能降耗的关键阶段,首先要加大对电力消费的监测监控,特别要加强对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力度,做好电力消费监测预警,及时反映电力对节能降耗的影响,以利于加强电耗的宏观调控,控制能耗总量的过快增长。

4.2 抑制高耗能行业增长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对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力度,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低电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耗电企业的审批,进一步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抑制工业电力消费快速增长,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路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3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强化技术与管理同步节能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要通过大力推广高耗电行业、企业关键环节的节电节能技术,加大对陈旧电网和终端设备的维修改造,有效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减少设施损耗。同时,通过实施阶梯电价,公共场所推广使用节电灯具等手段,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减少管理损耗,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电力生产和利用方式革新,实现技术与管理共同促进节电节能。

4.4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8

关键词:美国;中国;能源政策;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D8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9—0034—02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在能源供求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对能源安全的认识也开始发生转变,能源安全不仅仅是指石油供应安全,而是指整体的能源供应安全,即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所有能源供应链的安全,并且扩展到了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①与此同时, 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全球能源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能源安全更加相互依赖,使得美国与中国在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一、中国的能源困境及美国对东亚的能源政策

据亚太能源研究中心的报告表明: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能源需求的对外依赖程度和需求量都会急剧增长,并且仍将依赖一种或两种能源,能源结构性风险仍然存在。从能源输入的来源和路径来看,在2030年之前将仍旧保持现状不变,面临地缘政治不稳定、恐怖活动和海盗猖獗等诸多威胁。因此,与全球能源安全形势相比,中国的能源不安全形势更为突出。

美国对东亚的能源政策是具有比较鲜明特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美国对东亚的能源政策服从于美国国际能源战略,是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沙利文(Daniel S. Sullivan)在2007年3月的演讲中阐述了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支持能源更大的多样化,像替代能源和清洁煤炭等;其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等方式更好地使用能源;第三,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路线的多样化;第四,开放透明的能源市场中能源供应商的多样化。②在美国的全球能源战略中,尽管中东仍是美国能源外交关注的重中之重,但显然近几年东亚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进口的猛增,使东亚地区成为美国关注的新焦点。二是美国力图把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纳入由其主导的全球能源安全体制。东亚各国,除了日本、韩国是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并建立了战略性石油储备之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储备体制,包括正在建立储备体制的中国在内。它们基本上都游离于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能源安全体制之外,一旦发生严重的能源危机,无一例外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后果引火烧身,危及自身的能源安全,如何把东亚,尤其是中国纳入全球能源安全体制就成了美国东亚能源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三是美国对东亚的能源政策服务于美国能源企业,鼓励和支持美国国际能源公司在东亚进行能源勘探、开发和投资。促进能源市场的开放一直是美国国际能源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在世界能源行业最有竞争力的美国能源企业而言,开放就意味着滚滚而来的商业利润。

二、中国的能源战略及能源安全

1.建立稳定的石油安全机制。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开发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即立足于国内能源资源,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的供应,其次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机遇,积极参与和开发国际能源资源。无论从经济发展的目标,还是环境保护的目标看,调整和改善中国长期以来煤炭在能源中占绝对优势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多样化都是中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面对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趋势,逐步增加石油进口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己成定局。鉴于此,建立稳定的石油安全机制至关关键。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对海外市场的战略性石油投资,以此建立稳定的进口石油安全机制,实现平时中资油田向国际市场出售石油、特殊时期仅向中国市场供给石油的目标。同时,加强与产油区相关国家的合作,开辟稳定的能源供给新基地,确保油气资源来源的多元化,从来源上减少能源供应的脆弱性。

2.建立蛛网式的能源战略通道。中国应下大功夫加紧蛛网式战略通道的建设,有效降低中国在海上石油运输被中断所导致的脆弱性,减少对西太平洋战略通道的依赖。首先,加强中国南海石油的开发,并着手建设通往缅甸的石油运输管道。南中国海有石油资源235亿吨、天然气资源10亿m3,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中国海石油开发上的合作。其次,加强东北亚能源合作,建设东西伯利亚—中国—韩国—日本的天然气管道,以及西西伯利亚—中亚—中国—日本的石油管道建设;再次,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和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国对中亚和俄罗斯能源资源的投资,能够为中国提供避开美国海军控制的航道的石油供应线,降低中国由于中东石油供应阻碍甚至中断所造成的脆弱,而且中国的陆上军事优势将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建设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到中国的输油管道,可以确保中国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从而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通道事关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应不遗余力地建设蛛网式战略通道,并大幅度提高确保战略通道畅通的能力。

3.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可以增进整体的能源安全,降低区域内或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价格,建立互利的能源安全共同体。从油气进口国的角度看,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亚太其他能源短缺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的需求。亚太地区在全球原油消费量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28%左右,但是,亚太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4.2%,石油产量10.5%。中、日、韩都是主要消费大国,三国进口均依赖中东地区。在激烈的石油市场竞争中,中国的石油安全越来越与这些国家休戚相关,应该加强与他们的能源对话,共同探讨解决地区油气短缺的方案与措施,避免区域能源冲突与恶性竞争。其次,从油气产地国的角度看,中亚、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己经与中国开展了积极的能源合作对话。中国应该促使能源合作纳入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更加积极地促进中亚合作、参与远东能源开发,使得远东到中国东北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成为连结中亚和东北亚的纽带,获得更大的安全系数。中国可以参与建立区域能源共同体,以促成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东盟国家、港台地区等在内的区域能源安全体系。其基本途径是:加强与东亚进口国的合作,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如中亚、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共同开发中东的油气资源,共同建设输油管道和战略通道,减少经济、政治风险。东亚能源安全共同体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的问题,亦可以此为契机解决其他战略问题。

4.加强中美能源对话,实现互利共赢。作为经济大国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美两国之间也不乏能源合作的基础:两国一样面临战略难题,两国国内能源都供应不足,难以承受能源危机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双方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这成为两国在能源问题上最大的交汇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础,能源上加强合作的最大理由。具体分析,中美两国能源合作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一是由中美双方的大国地位决定。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最强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双方的经济关系也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虽存在较大的盈余,但中国同样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还是中国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而且,中国是美元资产、美国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从相互关系的依赖度看,过去那种“中国更需要美国”的一头沉的状况已有很大改观,美国也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的能源消费国,中美两国加强能源政策的沟通非常重要。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单独一个国家的政策已经不足以妥善处理能源安全问题了。作为目前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两大力量,美国与中国加强能源合作势在必行。二是由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维持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使能源市场按照市场规律的原则运行,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帮办弗雷德里克森曾指出,在能源领域,中国是“一个有相当潜力的利益攸关者”,两国保持能源接触,通过合作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是完全可能的。美国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两国面对着共同的能源难题,都希望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希望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公平合理,都希望有安全的海上运输线。三是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空间。

注释:

①World Economic Forum,The New Energy Security Paradigm, 2006, available at: http://www.weforum.org/pdf/Energy.pdf; Yergin, Daniel, Chapter 2,Energy Security and Markets, in J. Kalicki and D. Goldwyn, ed.,Energy and Security: Toward a New Foreign Policy Strategy(Washington, 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2005); Tatsujiro Suzuki et al.,“A Framework for Energy Securit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o a Case Study of Japan,”available at: http://nautilus.org/archives/pares/PARES_Synthesis_

Report.pdf.

②Daniel S. Sullivan,“Energy and U.S. Foreign Policy: Security Through Diplomacy,”Washington, D.C., March 9,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state.gov/e/eeb/rls/rm/2007/82171.htm.

参考文献:

[1]刘再辉.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若干法律问题[J].新疆社会科学,2009,(2).

[2]刁秀华.东北振兴发展中的能源安全问题研究——兼论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J].西伯利亚研究,2009,(1).

[3]曹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探讨[J].中国国情国力,2009,(4).

[4]刘王呈.通过《BP世界能源统计2008》解读中国能源状况[J].应用能源技术,2009,(2).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9

科学能源发展观与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从评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构想说起 能源和环境问题尤其是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日益紧缩的瓶颈.为了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人们提出了不少关于能源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建议.

作 者:韩民青 Han Minqing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刊 名:未来与发展  CSSCI英文刊名:FUTURE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6 27(6) 分类号:X1 关键词: 

中国电力与能源部 篇10

汽车驾驶员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前景

姓 名: 身份证号: 等 级: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北京公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鉴定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九职业技能鉴定所 日 期:2015年3月2日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前景

内容提要: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环境保护、低碳经济、降低能耗的理念为人们重视,汽车工业因其尾气排放污染环境、高能耗等一系列负效应,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相对传统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降低汽车排放废气污染。从环境角度讲,新能源汽车废气排出量比传统汽车可减少92%-98%,从而实现交通能源多元化,保护环境;从能源角度讲,全球石油危机日益严重,汽车工业又是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使用有效解决了交通能源重消耗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并非个新概念,国外汽车公司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已经研发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更是日益严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变得势在必行,本文将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做出分析。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现状、发展前景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 2007年11月,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概念。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未来10年,中央财政将投入上千亿元,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中国主要城市的持续雾霾使得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国内外的车企们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政府也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车挂牌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通绿色通道。那么,新能源汽车能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否支持其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吗?下面,本文将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目前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由比亚迪生产的“秦”以及概念车“汉”,已经量产的“秦”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

2、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 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014年4月20日开幕的背景车展上,纯电动汽车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相关车企也都展出了各自旗下的电动车,主要包括:比亚迪秦EV纯电动汽车,江淮IEV纯电动汽车,北汽绅宝EV纯电动汽车,众泰E20电动汽车,上汽荣威E50纯电动汽车等等。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4、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5、燃气汽车

燃气成分单

一、纯度较高、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并燃烧完全,CO 和微粒的排放量较低,发动机在低温时的启动和运转性能较好。其缺点是其运输性能比液体燃料差、发动机的容积效率低、着火延迟较长及动力性有所降低。这类汽车多采用双燃料系统,即一个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系统和一个汽油或柴油燃烧系统,能容易地从一个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此种汽车主要用于城市公交汽车。

6、甲醇汽车

用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汽车。

7、空气动力汽车

利用空气作为能量载体,使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30MP以上,然后储存在储气罐中。需要开动汽车时将压缩空气释放出来驱动启动马达行驶。优点是无排放、维护少,缺点是需要电源、空气压力(能量输出)随着行驶里程加长而衰减、高压气体的安全性。

8、飞轮储能汽车

利用飞轮的惯性储能,储存非满负载时发动机的余能以及车辆长大下坡、减速行驶时的能量,反馈到一个发电机上发电,再而驱动或加速飞轮旋转。飞轮使用磁悬浮方式,在70000r/min的高速下旋转。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作为辅助,优点是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量轻储能高、能量进出反应快、维护少寿命长,缺点是成本高、机动车转向会受飞轮陀螺效应的影响。

9、超级电容汽车

超级电容器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在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因此电容量非常大。(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世博专线已使用此车)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众多车企均涉及了新能源汽车,本文将从一下几个典型新能源车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秦”

2013年12月17日正式上市后,比亚迪秦开始进入新能源车市场。在产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比亚迪秦1月实现销量673台,2月834台,3月877台,第一季度累计达2384台,整体来看销量稳步提升。但实际上,3月秦的订销已达6000台,从这一数据来看,秦的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上市短短3个多月,秦的销量已达到2384台,这一数据,在目前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已远远超出了预期。据调查显示,秦搭载独特的双擎双模技术和丰富配 置等是吸引车主关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促成车主购买的主要原因。

比亚迪秦具有“双擎”动力,将高性能大功率驱动电机与1.5TID黄金节能动力总成两种力量相结合。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秦能爆发出479N·m的扭矩,最高时速可达185公里/小时,是前驱最快车型。作为一款混合动力车型,秦的纯电续航里程为70公里,短途用电满足日常上下班代步使用,长途出行可使用混合动力模式。家用220V电源即可给秦充电,4小时即可充满,百公里油耗仅为1.6L。配置上,秦搭载了云服务、遥控驾驶、360°全景影像、12.1英寸超视觉TFT液晶组合仪表、12安全气囊等高端配置,科技感和便利性、舒适性都值得肯定。同时,6年或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以及电芯终身保修等。

2、江淮汽车IEV系列

全新一代爱意为电动车iEV5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并在年底正式上市销售。与之前4代爱意为电动车不同,iEV5基于江淮全新纯电动乘用车平台(iEV)打造,续航里程提升至2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江淮和悦iEV5电动车还是国内首款完全正向开发的小型5座纯电动轿车。江淮爱意为电动车自2010年推出第一代车型以来,截至目前销量已突破5,300辆,这对国内低迷的纯电动车市场来说已经是不错的销售成绩。

3、上汽荣威

在纯电动车型荣威E50、插电式混动车型荣威550 PLUG-IN成功发布上市后,上汽荣威又携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亮相上汽展台,从而成为全国首个能够同时掌握三大新能源技术的自主品牌车企。据介绍,荣威550 PLUG-IN综合油耗2.3升,峰值扭矩587牛·米,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不仅如此,该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既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新能源车带来的节能环保,又能为消费者留住传统汽车带来的舒适安全和操控乐趣。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不仅实现了新能源车类型的又一次突破,同时它还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除了“动力蓄电池 氢燃料电池系统”双动力源和实现超长距离整车匀速续驶里程外,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还拥有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及耐久性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关键零部件得到优化改型以及氢系统布置和氢管理优化等科技亮点,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2014北京国际车展20日拉开帷幕,全球首发车高达118辆,刷新历届北京车展。其中,新能源首发车多达79辆,占近七成,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之一。中外车企在本届车展上同台竞技展出新能源汽车最新研发成果,中国品牌车企更是高调宣布其新能源汽车战略,既显现出中外车企未来的发展重点,也表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市场愿景。

在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118辆车中,中外车企共全球首发了新能源车79辆,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之一,也展示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与跨国车企具有了同台竞技的实力。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了5款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包括比亚迪唐、纯电腾势、江淮iEV5电动车、帝豪CROSS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和帝豪EC7油电混动车型。比如,比亚迪唐定位是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的SUV,百公里加速只要4.9秒。比亚迪与戴姆勒公司联手打造的第一款纯电动车DENZA腾势也在本届车展上全球首发,并且今年有望上市销售,该款车已进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江淮iEV5电动车是国内首款完全正向开发的小型5座纯电动轿车,计划年内上市,上市后月销售目标为两千台。

在车展上,一汽等中国品牌车企高调发布了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凸显了它们未来发展的重心和在国内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先机的决心。虽然在北京车展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很多还只是概念车,尚未走下展台进入市场,而且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还不太完善,但是本届车展新能源汽车全球首发规模之大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外车企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市场。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明确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变,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不变,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变,政府扶持的政策取向不变等 “四个不变”。为了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多地政府在购车补贴、充电桩建设、新车上牌等方面出台了相关规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和《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切实做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努力实现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北京市政府制定《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公布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及产品目录》,共纳入6家企业和7款产品;上海市也已发布了7批共10款新能源示范车型。纳入目录的车型,不但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还可在摇号、上牌等方面享受优惠,如北京专门预留了指标用于新能源汽车摇号,上海则可免费享有沪牌。基础设施方面,多地政府明确表明要加快充电设施的布局。比如,北京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布局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国家电网方面也明确表示,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充换电设施。

四、结论

目前,全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大力扶持新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安华:清洁汽车-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J].世界汽车,2005(5):12~1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S].2007,72 号文件。[3] 陈全世,信继欣.中国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4]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一篇:蛋白质的化学下一篇:骑车我的乐趣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