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系统应急预案(推荐7篇)
1、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队。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做到“思想、组织、计划”落实到位,“人力、物资、措施”落实到位。
2、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防抢结合,立足于防”的原则,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准备,落实防汛责任制,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
3、防汛值班起止时间位为6月1日至9月30日,值班人员要在防汛期间实行昼夜值班,要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汇报防汛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做好汛情到来前电力设备的安全检查。汛情到来前严格按照我局防汛检查要求对线路的防风能力和抗洪能力进行检查,对防风抗洪能力下降的线路杆塔进行处理,对低洼地带和行洪区的杆塔进行护坡加固。对用户防汛用电设施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时间不得超过5天。检查辖区公变供电线路及设备运行情况,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对检查测试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5、备好足够的材料、工具及抢险救灾器械。做到抢险、抢修所需设备和运输车辆要处于完好状态,以备应急时使用;
6、进行防汛反事故演习,提高职工防汛技能。
7、定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汛期天气情况。
8、完成上级交待的其他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预案一:10kv开关跳闸,造成全线停电
1、对所属辖区的供电线路、杆塔、拉线、线路弧垂、变压器等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报告供电所所长,通知全所职工对线路进行巡视检查。
3、分段巡线人员如查出故障点,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通过认真检查巡视,如没有发现故障点,由所长在确认线路上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通知调度员再次试送。
预案二:某配电变压器雷击或烧坏
1、根据季节和时段,对所属辖区的供电线路、杆塔、拉线、线路弧垂、变压器等进行检查维护,测量接地电阻、变压器负荷、检查漏电保护的当中灵敏度,高低压避雷器的接地和完好情况,检查接地线和零线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一旦发现某变压器损坏,由负责人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报告所长。
3、如果变压器确实雷击或烧坏,由供电所物资保管员组织物资迅速运到现场。
4、更换前,应将该台区跌落式熔断器拉下,将低压保险拉开,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预案三:10kv线路某处倒杆断线
1、根据季节,对所属辖区的供电线路、杆身、拉线、线路弧垂、杆根等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应立即与调度取得联系,将该线路开关断开。
3、将线路倒杆、断线情况向所长汇报,联系抢修物资。
4、如线路不能在当天恢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电线被盗。在物资到达后,集中力量全力抢修,争取尽早恢复供电。
中国是世界第1产煤大国, 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煤产量的50%。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约占一次能源的70%。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6.5亿t, 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779起, 死亡1 384人, 百万吨死亡率为0.374, 远高于美国、南非、俄罗斯等其他主要产煤国家, 是美国的19倍。2012年美国产煤总量为9.32亿t, 煤矿事故死亡19人, 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2。
煤矿井下死亡事故主要有瓦斯、顶板、水灾、火灾、运输、机电、放炮、炸药燃烧和爆炸等。其中, 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瓦斯与煤尘爆炸、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都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这些遇难人员中,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约占80%, 由于创伤和烧伤致死约占20%。矿井火灾和炸药燃烧事故中,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的比例更高。事故调查表明, 这80%的遇难人员是有逃生机会的, 但由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不健全或不合理, 使他们失去了生还机会。因此, 针对煤矿井下瓦斯、水、火、顶板等事故特点, 研究适用的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避险专用管线
为避免或减少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炸药爆炸、顶板冒落等事故对压风、供水、通信、监控、人员定位管线的破坏, 避难硐室需接入可靠的压风、供水、通信、监控、人员定位系统。底鼓不严重的矿井, 应将全部压风、供水、通信、监控、人员定位管线埋入巷帮与底板夹角处。具有直通地面钻孔的避难硐室, 应将压风、供水、通信、监控、人员定位管线可靠布置在直通地面的钻孔中[1-5]。
底鼓严重的矿井, 可采用抗拉伸、抗冲击、防火性能较好的避险专用管线等。避险专用管线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 抗爆炸冲击不低于0.8 MPa; (2) 拉伸强度不低于9 MPa; (3) 拉断伸长率不低于300%; (4) 抗落锤冲击:2kg重锤在3m高处落下, 管线无裂纹和破坏。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采用该专用管线, 可提高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线抗灾变能力。但由该专用管线派生出的煤矿井下专用管线避险系统, 无法替代煤矿井下通信系统[6-7]、监测监控系统[8-9]和人员定位系统[10], 更不能感知灾害。
1.1供电问题
为解决监测监控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分站、通信系统井下用电设备等供电问题, 煤矿井下专用管线避险系统采用地面本安供电 (供电距离不大于2km) , 或地面向井下交流660V远程供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6201- 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1115-2011 《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3]等有关标准均要求井下分站 (或基站) 至地面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显然, 地面向井下2km供电, 既不符合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系统有关标准要求, 也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
采用地面向井下交流660V供电, 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超限、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 局部通风机停风时, 必须切断相关区域或煤矿井下全部非本质安全防爆电源, 这不但包括系统中隔爆兼本质安全电源、分站和基站, 更包括没有防爆功能、但又担负地面向井下交流660V供电的避险专用管线。若瓦斯达到爆炸浓度, 避险专用管线中660V供电线路继续供电, 由于顶板冒落等造成避险专用管线中的660V供电线路产生短路或断路火花, 均会引起瓦斯爆炸。因此, 煤矿井下发生瓦斯超限、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时, 必须切断避险专用管线中的660V供电电源, 这必将影响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工作。
1.2灾害感知问题
煤矿井下专用管线避险系统配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水位、震动、冲击等传感器 (该系统称为感知装置) 。
该系统试图通过异常震动等信息分析瓦斯煤尘爆炸及煤岩动力现象发生的可能位置及范围。异常震动要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大量现场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取得, 进而给出瓦斯煤尘爆炸及煤岩动力现象的特征频率和强度等, 并要区分放顶煤落煤震动、采空区顶板垮落震动、采煤震动、掘进震动、放炮震动、运输震动等。并且, 仅靠上述传感器感知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该系统难以感知瓦斯煤尘爆炸及煤岩动力现象。
煤矿井下专用管线避险系统试图通过水位和流量等信息分析水害可能发生位置、水深及水量变化情况, 感知透水情况。这就要求, 当水害事故发生时, 系统中的传感器、分站及分站电源、接线盒、接插件等在水下可以正常工作。否则, 当透水事故发生时, 被水淹的分站及分站电源等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 无法将有关信息传输到地面分析处理。现有系统的防护等级显然不能满足水淹时正常工作的要求。并且, 通过水位和流量等信息分析水害可能发生位置、水深及水量变化情况,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救生舱
救生舱同避难硐室相比, 具有易受灾害影响、需降温、成本高等缺点。
2.1救生舱易受灾害影响
避难硐室在煤岩中建造, 只有门及门侧暴露在巷道中。因此, 当发生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炸药爆炸、顶板冒落等事故时, 主要是对暴露在巷道中的门及门侧的破坏, 对避难硐室整体影响较小, 对接入避难硐室、埋入底板的压风、供水、通信、监控、人员定位等管线影响较小。当发生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事故时, 只有门及门侧会受到高温炙烤。
而救生舱完全暴露在巷道中。因此, 当发生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事故时, 强大的爆炸冲击波除可破坏救生舱舱门外, 还会使救生舱倾倒、变形和位移, 进而拉断与救生舱相连的压风、 供水、通信、监控等管线, 对救生舱影响较大。当发生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事故时, 救生舱的全部表面会受到高温炙烤。
2.2救生舱需主动降温
在温度较低的煤岩中建造的避难硐室, 可以通过煤岩降温, 不需设置降温设备。这不但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硐室利用率, 还避免由于使用二氧化碳高压气瓶带来新的事故隐患。
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事故会产生大量热量。为减少这些事故产生的热量对救生舱舱内的影响, 完全暴露在巷道中的救生舱需采用隔热材料和措施。而采用隔热材料和措施的救生舱, 当避险人员进入救生舱后, 人体温度和呼出的气体, 会使舱内升温, 逐渐达到避险人员无法承受的温度。因此, 救生舱需设置降温设备和系统进行降温。目前, 救生舱降温技术主要有蓄冰制冷和高压二氧化碳膨胀制冷。蓄冰制冷的储冰和制冷设备占据了大量救生舱空间, 降低了救生舱利用率。 蓄冰制冷平时要维持冰的状态, 增加了维护成本;当瓦斯超限时, 需切断电动制冷机电源。高压二氧化碳膨胀制冷的二氧化碳高压气瓶等占据了大量救生舱空间, 降低了救生舱利用率。二氧化碳高压气瓶是高压容器, 这些高压容器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或使用管理不当, 将会引发高压容器伤人事故。
2.3救生舱宜扩帮布置
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一般为数十人, 因此, 需布置数个救生舱。可容纳10人的救生舱, 一般长度不小于8m, 高度约为1.8m, 宽度约为1.4m。数个救生舱设置在巷道中, 会增加通风阻力, 影响正常通风;当发生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事故时, 爆炸冲击波会造成救生舱倾倒和变形, 使遇险人员无法进入救生舱或救生舱漏气。在煤岩中构建硐室设置救生舱, 由于硐室深度达8 m多深, 不能采用扩散通风, 因此, 不宜采用救生舱轴线与巷道轴线垂直布置。救生舱宜采用扩帮布置, 即扩帮宽度不小于救生舱宽度, 将救生舱置于扩帮后的空间, 救生舱轴线与巷道轴线平行布置。
3大功率潜水泵
据统计, 由老空水导致的矿井较大和重大以上水害事故分别占水害事故的90% (表1) 和82.76% (表2) 。因此, 防治老空水导致的水害事故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点。
发生矿井水灾事故后, 救护队需远距离运送潜水泵, 进行排水工作。矿井水位上升或下降, 取决于涌水量是否大于排水量。涌水量大于排水量则水位上升, 反之水位下降。如果煤矿井下使用卧泵, 当淹泵后, 水泵停止工作, 这时, 井下水位迅速上升。如果采用大功率潜水泵, 无论井下水位多高, 均不影响潜水泵正常工作, 对于涌水量有限的老空水, 会出现排水量大于涌水量的时候。这将避免整个矿井全部被淹, 为被困人员创造逃生机会, 减少救援时间。
当发生透水事故时, 由于被困人员所处的环境是压缩空气, 所以, 巷道中水位会高于被困人员位置, 如果进行地面钻孔救援, 钻孔打通被困人员所在位置后, 被困人员环境的空气压力将迅速降低, 其水位将迅速上升, 将会给在这里的避险人员带来灭顶之灾。因此, 发生矿井水灾事故时, 对被困人员钻孔救援要慎重。当被困人员避险地点低于矿井水时, 不宜对被困人员地点钻孔救援。
4区队长和班组长宜是兼职救护队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08- 2007《矿山救护规程》规定:“救护队驻地至服务矿井的距离, 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min为限”, “救护队接警后在1min内出动, 不需乘车出动时, 不得超过2min”。不难看出, 救护队接警后, 救护队到达事故矿地面井口的时间可达30min , 下井实施救护的时间将会更长。因此, 将身体状况符合要求的区队长和班组长, 经培训合格后, 作为兼职救护队员, 具有救援响应时间短、熟悉井下环境及逃生路线等优点, 为应急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5减少井下交接班人数, 降低事故伤亡
为减少交接班对煤炭生产的影响, 交接班一般在煤矿井下进行。交接班期间, 煤矿井下人数大大增加。在交接班期间, 如果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 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炸药爆炸或燃烧、透水等事故, 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 要减少煤矿井下交接班人数, 除必须在现场交接的工作外, 交接班工作尽量在地面完成, 地面最安全。
6结语
在大地震中,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地震无情的吞噬了,地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掌握危难时自救的方法是必需的,学校人群相对密集,是事故易发地点,为了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我校制订了“校园防震、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演练。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学校成立了校园防震演练小组,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校长要求我们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认真研讨,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我们各班主任教师教育学生,听到校长的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上午9时,校园铃声长鸣,防震、消防逃生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校长。各班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防震、消防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我们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不到3分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存在的不足:
1、在指定安全地点集中后,点名老师清点人数不够准确。
2、个别学生有不严肃的举止。
五、整改措施:
1、撤离纵队一律按四路纵队撤离。
安全监测监控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管理,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生产安全,结合我公司各矿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各矿井必须对安全监控系统的装备进行专人、专项管理,及时配足维护管理、监控值班人员,配齐各类设备,保证系统24h实时监控和联网共享监测信息,各矿调度室必须配备24h运行的监测信息显示终端,并配备报警音响,监控系统应配备在线式UPS电源(t≥2h)的双回路供电系统,监控主、备机应双机热备份,并能在5min内自动互切,监控系统设备必须要有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
第二章 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第三条 各矿井必须按公司选用的KJ101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KJ88海纳远程监控系统,来配备配足相应的传感器、断电器等关联设备,对已经过期的KJ90和KJ65所留下的各类传感器必须进行更换,严禁混用和代换。
第四条 各矿安全监控系统的配置、安装、使用和维护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五条 各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做到监测准确、断电可靠,并做到记录齐全可查。第六条 各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安全监控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第七条 煤矿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存于监控室。
第八条 对监控系统测点进行安装变更时,必须由矿通风技术员填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测点安装(变更)申请单》,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由安全监控维护员负责实施。实施完后安全监控维护员必须当班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更新KJ101N主机、备机及KJ88海纳联网设备软件的测点配置,严禁漏传和误传信息。
第九条 安全监控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连接,严禁与其它通信、动力电缆等共用。
第十条 井下分站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 1 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应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
第十一条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宜设置在采区变电所,严禁设置在下列区域:(1)断电范围内;(2)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风巷内;(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4)掘进工作面内;(5)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6)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巷道内。
第十二条 井下分站的供电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第十三条 安装断电控制时,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断电控制器与被控开关之间必须正确接线,具体方法由矿机电技术员负责。
第十四条 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在改线或拆除时,必须与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经矿长或矿总工程师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第十五条 模拟量传感器应设置在能正确反映被测物理量的位置。开关量传感器应设置在能正确反映被监测状态的位置。声光报警器应设置在经常有人工作便于观察的地点。
第十六条 各类传感器的安装、布置、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断电范围等要求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标准的规定执行。第三章 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第十七条 各矿应建立安全监控设备专用检修室,配备甲烷传感器和测定器校验装置、稳压电源、示波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万用表、流量计等仪器装备,负责本矿井安全监控设备的安装、调校、维护等工作。
第十八条 安全监控设备使用前和大修后,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调校合格,并在地面试运行24h-48h方能下井。
第十九条 运行中的瓦斯传感器必须每周定期调校一次并作好调校记录。为确保定期调校的精度及避免调校时误报瓦斯超限而上传,要求采用离网式调校,不允许对运行设备采用在线式调校。采用离网式调校时,为保证监测不长时中断,要求各矿必须配备一定数量(不少于运行数量的20%)的完好传感器备用件,以便调校时置换用。
第二十条 每周必须对瓦斯超限断电闭锁功能进行一次测试并作好测试记录。断 2 电测试包括地面遥控远程断电及现场遥控器模拟瓦斯超限断电,在用遥控器进行现场断电试验前,应先与地面调度及监控中心取得联系,避免误报瓦斯超限上传,试验完后须立即恢复上传报警值设置。试验过程应主要检查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等是否正确;断(复)电是否可靠,断电范围是否合乎要求;传感器本身的声光报警功能是否正常。
第二十一条 除甲烷载体催化原理以外的其它气体监控设备应采用空气样和标准气样按产品说明书进行调校。风速传感器选用经过标定的风速计调校。温度传感器选用经过标定的温度计调校。其它传感器和便携式检测仪器也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
第二十二条 安全监控系统的分站、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必须升井检修。
第二十三条 安全监控维护工必须24h值班,每天检查安全监控系统及电缆的运行情况。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地面监控室。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当班将两种仪器调准。
第二十四条 下井管理人员发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瓦斯检查员发现甲烷传感器读数与所带的光学瓦斯检查仪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应立即通知安全监控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炮采工作面设置的甲烷传感器在爆破前应移动到安全位置,爆破后应及时恢复到正确位置。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控制器及电缆等,由采掘班组长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停用。
第二十六条 井下使用的分站、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控制器及电缆等由所在区域的队长、班组长负责使用和管理,不得损坏设备。
第二十七条 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必须立即更换;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更换和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
第二十八条 电网停电后,井下分站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2h时,应及时更换。
第二十九条 使用中的传感器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保持清洁。采掘工作面的传感器应每天除尘;传感器应保持干燥,避免洒水淋湿;维护、移动传感器应避免摔打碰撞。
第三十条 矿井应配备传感器、分站等安全监控设备备件,备用数量不少于运行数量的20%。
第四章 安全监控系统信息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 严格执行《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煤矿瓦斯超限调度处置规定》、《白沙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煤矿瓦斯超限调度处置制度》及《XX矿业公司防治瓦斯超限管理考核办法》。
第三十二条 矿调度室必须建立监控联网中断故障调度处置台帐及瓦斯超限调度处置台账,值班领导,总工程师和矿长必须每天到调度室审阅并签署意见。
第三十三条 矿监控室必须实行24h值班制度(监控室与调度室同处一室的,可由调度员或监控维护员兼任值守)。
监控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控系统监测信息和联网上传的运行情况。发现瓦斯超限等异常信息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发现监控系统通信中断无显示、联网上传中断等异常运行情况要及时向矿调度室及相关监控人员汇报。
监控值班员应每班填写运行日志,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及信息处置情况;每天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送矿调度室。
第三十四条 矿值班领导、矿长、矿总工程师必须每天到调度室审阅安全监控日报表,并签署意见。审签后的安全监控日报表由矿调度室负责按月装订保存备查。
第三十五条 矿调度员必须实行24h值班制度,并经常监视本矿井的安全监控信息,当发现报警、断电等异常信息后,必须立即向矿值班领导、矿总工程师汇报,矿值班领导和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调度员要作好瓦斯超限调度处置台帐及联网中断故障调度处置台帐的记录,并及时向公司调度室报告原因和处理情况,当瓦斯超限浓度达到3%,时间超过5分钟时,必须写出分析报告,报公司调度室或通风瓦斯部。
第三十六条 公司调度员必须实行24h值班制度,并经常监视股份公司(或管理局)监控网站上的本公司各矿井安全监控信息,发现联网故障(即无数据显示或显示时间不对等),应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并调度原因作好瓦斯超限调度处置台帐及联网中断故障调度处置台帐的记录。
当发现报警、断电、馈电异常、联网中断等信息时,必须立即主动通知该矿调度室,查明原因,组织处理。
第三十七条 各矿应制定瓦斯事故应急预案。当监控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它区域时,矿值班领导、总工程师、矿长应按瓦斯事故应急预 4 案紧急采取措施,并立即指挥监控值班员手动遥控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
第三十八条 发生瓦斯超限报警时,各矿应及时查明超限的真正原因,反馈真实情况。不得以“探头调试”、“探头故障”及“断电试验”等为由进行搪塞。
第三十九条 各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派驻安监站长,每天必须经常查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息,对本专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主动了解、跟踪处理、督促落实。
第五章 管理制度和技术资料
第四十条 各矿矿长负责安全监控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所需资金保障,矿总工程师负责技术措施的制订,系统管理及故障处理等。
第四十一条 各矿应制定安全监控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第四十二条 监控室值班员负责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监视、报告和设备运行异常情况的报告;接受上级指令并及时处理;填写运行日志;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室内设备及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
第四十三条 安全维护员应由矿山电工中技专业或同等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担任,负责本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安装、调校、维护及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并认真作好各种记录等工作。
第四十四条 安全监控维护员和监控值班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第四十五条 矿通风技术员负责填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测点安装(变更)申请单》,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交付监控工实施,并监督其执行正确与否;矿通风技术员每周对瓦斯超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原因和预防措施。
第四十六条 安全监控设备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可申请报废:(1)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2)修理费一次超过现时新值的40%以上;(3)遭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4)国家或有关部门明文规定淘汰的设备。
第四十七条 各矿每年要编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使用或维护专项工程和资金计划,与安全生产专项工程计划同时上报。
第四十八条 各矿应建立与安全监控系统相关的台帐、报表等技术资料,要求见附表。
第四十九条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数据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年。
第五十条 相关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年。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者,按股份公司和管理局以及XX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XX有限公司XX矿业公司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保证人员定位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井下各作业地点人员的信息,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管理制度。
第二条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各矿管理者有效指挥安全生产的重要系统,是便于在班中查找人员和放出班炮时清查人员的重要装备,各矿必须加强系统管理,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公司通风瓦斯部为系统管理业务部门,各矿由总工程师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各矿通风队监测组为系统管理维修队组。
第三条 系统是作为下井员工考勤的重要依据,主机必须安装在监测监控机房内,由监控维护人员进行管理和维修。其他非工作人员不得对系统进行随意操作和更改参数,以免造成数据丢失而影响考勤。
第四条 系统分站和读卡器的安装要根据工作面的情况,由通风技术员进行设计,监控维护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更新。
第五条 监控维护人员必须每天对系统进行检查,发现有分站和读卡器无信号上传到电脑,必须及时查明原因进行维修,使其能准确地反应井下作业地点人员分布情况,方便各级管理人员更好地指挥井下的安全生产。
第六条 监测监控机房每天24小时必须有人值班,值班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严禁玩游戏和上网聊天。
第七条 所有下井人员必须爱护好井下所有地点的分站、读卡器和传输电缆,各连队要管理好本队范围内的所有设备,不得任意损坏和进行移动。对于故意破坏系统设备的员工,给予罚款200-1000元,情节严重者按破坏安全生产设施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 定位系统的识别卡由监控维护员负责保管和发放,领卡人必须先交押金才发卡,押金交公司劳资部门管理,如若离开井下工作岗位后,先退卡,再退押金,下井时必须随身携带并妥善保管好,防止被水浸和打烂,对于不随身携带识别卡的下井人员不给予考勤,并作旷工处理。
第九条 下井人员配带的识别卡有一个“紧呼”按钮,为井下人员遇到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呼叫装置,非紧急情况下不得任意按识别卡上的“紧呼”按钮,因为只要按一次“紧呼”按钮,那张卡就报废了,所以带卡人不能任意使用,违者按损坏识别卡进行处理,凡是丢失识别卡的,也将按其价格进行赔偿。
第十条 员工没有下井而识别卡由他人携带入井的,一旦发现给予携带者和该员工各罚款100元。且本班按旷工处理。
矿井安全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为促进矿井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特制定矿井井下安全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一、永久(临时)避难硐室及可移动式救生舱管理
1、矿井各永久(临时)避难硐室及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设计均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2、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协调避难硐室建设完善工作;避难硐室的设计由公司生产技术部设计,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报上级煤矿监管部门备案。硐室的井巷工程由矿负责;公司物资供应部负责设备、设施采购供应;矿机电队负责设备、设施安装;矿通风队监测监控组负责监测监控、压风自救和通讯系统的安装。避难硐室的使用及管理维护由矿通风队负责。
3、避难硐室内外标示指示牌,悬挂简明、易懂的使用及操作说明。
4、公司安全监察部和矿监测监控组定期对紧急避险设备及配套设施进行检查和督促,并按规定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施。
5、定期对储存的食品、饮用水、应急药品等进行更换,确保其始终处在保质期内,并在上述物品的外包装上明确标注保质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6、每班指定专人看管,并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一次检查,设置巡检牌,做好巡检记录。安全监察部门或矿井负责人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氧气瓶进行一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低于额定值的95%时要及时更换。每三年对高压氧气瓶及压力表进行一次强制性检测。
8、每十天对设备电源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试;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装置,并记录台帐。发现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及时维护处理。
9、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记录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及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10、矿井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管理、维护。
二、自救器管理
11、每一入井人员下井时必须随身携带30分钟隔离式自救器,否则不得入井。
12、自救器的配备由矿长负责,通风队负责管理,矿灯房负责维修保管和发放。自救器数量应根据井下实际人员数量确定,并应有20%的备用量。
13、严格执行化学氧自救器的有效期的规定:库存为5年,使用为3年,过期的自救器必须及时更换,确保自救器100%完好。
14、通风技术员要组织有关人员经常检查自救器的外观完好情况,并保持自救器的整洁卫生。维修工每季度进行一次称重和气密性检查。并建立台帐,记录自救器的出厂日期、编号、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对于报废的自救器要及时注销。对于开启过的自救器无论使用时间长短,都应报废,不准重复使用。
15、自救器只允许在矿井一旦发生灾变时使用,非灾变情况,严禁随便打开使用。自救器是下井人员的应急安全仪器,佩带者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严禁敲打、碰撞、划伤和拉扯封条。对丢失、随意打开自救器造成自救器报废,当事人必须照价赔偿。
16、自救器使用的培训工作,由矿通风技术员负责,新工人入井前,必须接受不少于8小时的培训和训练。同时,每个季度要组织所有下井人员进行自救器使用演练,达到在30秒完成佩用自救器的熟练程度。
三、矿井避灾路线
17、矿井应根据灾害类型在井下巷道显眼位置、巷道交岔口、轨道上山、各区段车场等地方设置路标和通往安全出口的避灾路线牌,并绘制避灾路线图。
18、在井下工作的人,都要熟悉本矿井安全出口的位置和各条巷道通向安全出口的路线。
19、避灾路线设置应指明安全出口的方向,并写明到安全出口(或永久、临时避难硐室)的距离。
20、井下路标、避灾路线牌是指导入井人员在灾害情况时能快捷撤离灾区的向导,任何个人或单位都不得随意更改和损坏,否则,每次对责任人罚款200元。
四、安全应急预案
21、为有效实施对矿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要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应急救援工作,并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专项应急预案。
22、应急救援预案是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方案,预案一经启动,各单位必须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征调物资、队伍、车辆和专业救助力量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
23、应急救援预案报公司审查批准后执行。
24、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应急救援的适用范围;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及其职责;危险目标和事故类型;应急救援体系的组成;预案的培训、演练和修改;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工具;事故恢复程序;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办公室、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单位、医疗单位、专家组等通讯录或联系方式等十项内容。
25、各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熟悉掌握其内容。
五、安全培训
26、矿井加强入井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避灾路线、自救器的使用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
27、矿井每年开展一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井下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矿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矿井调度中心应配备通信联络系统负责人1人、系统安装维修人员不少于3人,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 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责任制、管理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设计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
第四条 矿井应编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第五条 矿井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下通信系统图。第二章 设计与安装
第六条 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本质安全防爆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七条 矿井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八条 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第九条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通信线路入井处必须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第十条 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第十一条 通信联络设备应有必要的备用,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故障设备。第十二条 调度交换机必须安设耦合器等预防杂散电流入井的装置。第十三条 调度交换机与井下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第十四条 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矿井的最高点,应安设电话。
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机、风两巷端头50m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
第十六条 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矿井地面变电所和地面通风机房等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中心的电话。
矿长、总工程师、副矿长、安全监察部(处)、救护队、医院、车队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中心的电话。
第三章 管理与规定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改动通讯线路,特殊情况需要对通讯线路改动,必须向调度室进行申请。调度室根据生产需要及设备运行情况确定改动方案。
第十八条 当出现通讯中断、信号故障时,调度室应立即分析、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并立即组织人员解决处理。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不得未经调度室同意私自改变通讯设备位置、一经发现将给予200元的罚款。严重者按照事故进行分析。
第二十条 相关单位对管辖范围或工作场所内的通讯缆线设备设施负有监护责任。通讯缆线途经单位的管辖范围,由该单位负责对通讯线缆的管理,同时要严格对通讯线缆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失和损坏井下通讯分线盒、放大器、缆线。凡丢失和损坏的,对责任单位给予500元每次的处罚,对责任人给予100元每次的处罚,并由责任单位按价赔偿,承担因通讯中断造成的后果。属于故意破坏的,按照影响范围及性质程度,加倍进行处罚。
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安全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要求。为了提升矿井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可靠,根据我公司各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井下采掘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的安装标准(包括管路直径、安装组数、每组个数、吊挂高度),随作业规程一并下发贯彻。机电队负责管路的加工,各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压风自救系统由现场施工队负责安装。
2、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安装规格为:压风自救主管路为≥φ100㎜;压风自救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及岩巷掘进工作面为≥φ50㎜;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φ25㎜。
3、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每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每组自救袋数量为5个,靠近工作面档头一组不少于15个,并保持距档头25~40m的距离;岩巷掘进工作面距档头100~130m安装一组(15个)压风自救装置,向外每隔100m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放炮撤人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个袋)。
4、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0个;向外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0个;工作面回风巷反向风门外放炮警戒位置设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
5、压风自救袋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1.2~1.3m,自救袋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袋的袋底距底板0.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达不到要求,每处(5个为一组)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掘进工作面的压风自救系统由在该区域施工的区队管理维护,丢失照价赔偿。安装压风自救袋时,压风自救袋的每条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自救袋阀门扳手位置要处于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压风自救袋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经常保持清洁。
6、管路敷设要求牢固平直,每隔3m吊挂固定。在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安装总阀门,中间每300m设置一个分阀门。
7、各采掘区队必须保证所负责区域内压风自救系统完好,凡压风自救系统存在有无气、漏气、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要及时检修和更换。
8、凡压风自救系统存在残缺(缺少阀门、阀门损坏或不起作用、无减压阀等)、出气量大小不一(检测标准为:手握自救袋下出气口,打开进气阀门,7~10秒钟内气袋充满为合格)等情况,要及时汇报进行处理。
9、掘进工作面贯通后,掘进队及时拆除多余的压风自救装置并按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进行配置,巷道移交时,两巷压风自救系统交于巷道(或设备)接收单位进行管理。
10、机电队要确保地面压风机的正常运转,若出现无计划停风,对机电队罚款500元/次。在井下管路较低位置处安装2-3个放水(油)器,并且每天放水一次,避免压风自救系统内存水,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现场检查,自救器袋内有水雾时,每处罚责任人100元。
11、各采掘工作面现场瓦斯检查员是现场压风自救系统的管理监督员,每班的瓦斯检查员必须对所负责区域的压风自救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细致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施工单位联系,责令整改,向通风调度汇报,并作好记录。压风自救系统存在问题,瓦斯检查员又没有采取措施(以记录为证),对当班瓦斯检查员罚款50元。
12、各采掘工作面的压风自救系统需要停风时,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调度室、安监站批准,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供水施救系统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安全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要求结合公司各矿实际情况,为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特编制供水施救系统管理制度,以便在灾害急救时,能够供给足够的饮用水,达到抢险救灾,施救的目的。
供水施救系统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矿井井下供水正常,满足避难人员饮用需要,规范管理,明确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1、后勤队负责供应适宜的饮用水,保证足量的水源。并负责维护生活水池的管路。
2、机电队负责对供水管路的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通知所属队组进行处理,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机电队必须指定专人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供水管路进行检查,对不合格、失效装置要及时进行更换。
4、机电队要对各个管辖范围内的供水管路进行挂牌管理并应指派专人负责。牌板应标明责任队组、责任人。
5、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管网、阀门及三通,一经发现对当事人及所在队队长进行处罚。
6、责任区域划分:各采掘队组所管辖范围内的管路及装置由本队组负责管理。
7、供水系统管路铺设要平直、牢固,阀门安装要便于使用且开启灵活。供水点2米范围内无材料、杂物堆放,确保饮水方便。
8、供水管路中的水必须每10天进行一次排放水,保持饮水质量。
9、饮用水管路必须定期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两次;避难硐室供水管路末端拆开检查,检查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检查内容包括:
①检查管路有无杂物,有杂物应及时清理。②检查管路水质,有污染应及时排放。
二、处罚制度:
1、由机电队负责的主供水管路如有“跑、冒、滴、漏”现象未及时处理的,对机电队负责人按情节轻重处于100—300元罚款。
2、因主供水管路维护、检查不到位,造成井下不能正常供水的,16 罚机电队负责人50—100元。
3、井下各分支管路如有“跑、冒、滴、漏”现象未及时处理的,罚机电队负责人50—100元。
4、由各队组负责管理区域内的饮水设施,如有人为损坏或丢失的,对相关责任人处以50—100元罚款。
5、供水管路及供水设施不按规定进行挂牌管理以及未安排专人负责的,对所属队每处以100元罚款。
6、各队组管辖范围内管路需要维修停水或更改管网的,应向调度室书面申请,对未申请及申请未批准而私自停水或私自更改管网的,发现一次对相关责任人处以300元罚款。
7、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各队组要认真落实,隐患问题不及时整改的发现一次对所属队长处以100—300元罚款。
三、设备管理制度: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对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
2、装置的水管、三通、阀门及仪表等设备的材料应符合GB.3836等相关规定。
3、装置的水管、三通、阀门及仪表等设备必须进行严格选型,合理配套。
4、各种仪表指示准确、清晰可见,不准有油污、煤尘。
5、各处阀门、水嘴手把灵活可靠,零部件完好齐全。
6、各种备件完好,数量充足。
7、定期检查过滤装置,清洗过滤芯。
8、管路防锈漆应涂抹均匀,防止管路锈蚀。
9、设备安装前必须完好,不完好不安装。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
1314122011生存室10***618过渡室52314 说明:
1、防护门;
2、打包坐便器;
3、排水管;
4、供水施救管;
5、压风自救管;
6、环境监测分站;
7、灭火器;
8、单向排气孔;
9、电话机;
10、座椅;
11、自救器及压风自救箱;
12、自备氧系统;
13、有害气体去除装置;
14、食品工具柜;
15、医用急救箱;
16、饮用水;
17、喷淋装置;
18、压缩空气幕;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紧急停电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房是我单位的重要场所,重要仪器、设备相对集中,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触电
(1)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迅速安全切断电源,切忌直接接触触电者。
(2)即刻拨打紧急电话120并通知相关领导,同时开展现场应急救护。
二、火灾
1、报警程序:
即刻通知领导及相关部门,根据火情大小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
2、组织实施:
机房管理员一旦发现火情后,应即刻切断电源,并使用灭火器扑救起火设备。
三、空调漏水
若空调系统出现渗漏水,应立即安排停用故障空调,清除机房积水,并及时联系设备供应方处理,同时临时用电扇进行降温。
四、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事件
(1)发生设备被盗或人为损害设备情况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立即报告中心负责人,同时保护好现场。
(2)中心负责人接报后,通知保卫处,一同核实审定现场情况,清点被盗物资或盘查人为损害情况,做好必要的影像记录和文字记录。
(3)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
五、机房停电
(1)接到长时间停电通知后,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部署应对具体措施。
(2)如遇临时停电,且停电时间在3小时之内,管理员要检查UPS是否正常工作,以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网络故障
(1)发生通信线路中断、路由故障、流量异常等故障后,网络管理员应及时查清通信网络故障位置,隔离故障区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检测故障区域,逐步恢复故障区与服务器的网络联接,恢复通信网络,保证正常运转。
(2)事态或后果严重的,应及时报告领导并请求协助解决。
七、不良信息和病毒事件
(1)发现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时,管理员应立即断开网线,终止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传播,并报告。
(2)中心负责技术人员应采取隔离网络等措施,及时杀毒或清除不良信息,并追查不良信息来源。
(3)事态或后果严重的,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
八、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
(1)发生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后,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重新启动故障服务器系统;重启系统成功,则检查数据丢失情况,利用备份数据恢复;
(2)若重启失败,应立即安排备份服务器启用,并请求技术人员支援,作好技术处理。
九、注意事项:
第一、机房管理员要加强日常监控,及时处理、消除及上报安全隐患。
第二、备齐安全相关装备。
1、“紧急事态”是指校园暴力、校园恶性伤害、敲诈勒索案件、严重殴打突发事件等。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执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3、加强对在校患有精神病史人的监控,加强对患有精神病史人的关心,并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照顾帮助。
4、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5、学校要指定报警人员、信息员,建立防范学校暴力事件处理应急工作小组,做到各尽其责,协调合力。
三、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知情人员要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报告,其他同学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制止或疏散。
2、班主任和学校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控制事态和相关人员并报警。
3、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保护现场,保存物证。
4、及时上报教育部门。
5、迅速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
6、通知受伤者的家长或家属。
7、妥善处理事故。
四、善后处理
1、学校要切实做好死难、受伤学生家长的安抚、慰问工作,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维护学校稳定。
2、对伤亡学生的赔偿要依据《民法通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五、调查与结案
1、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紧急事件的等级,对突发紧急情况及时展开调查,查清事实,查明原因,及时报告。
为预防潜在的事故,处理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好事故应急准备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的采取应急控制,正确有效的实施响应,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疾病、伤害、损失和环境、职业卫生影响,特定本预案。
二、范围
本预案适用与本工程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内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重大的设备事故、火灾、环境影响、传染性疾病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
三、潜在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如下几项
1、火灾、爆炸事故。
2、现场人员意外伤害事件。
3、重大的设备事故。
4、有毒、有害物意外泄漏事故。
5、饮食卫生意外事件。
6、传染性疾病。
7、环境破坏、污染事件。
当发生以上几项事件时,应根据发生事件的严重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方案。启动的标准根据政府的有关文件,公司的有关应急规定。
四、应急准备
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卢
军 副组长:熊善甫
吴永全
组
员:韩三喜
王汉章
王华彻
吴喜堂
叶德武
2、成员职责分工:
卢
军:应急事件处理总指挥,负责资金落实到位。熊善甫:应急事件控制总负责,协调、指挥项目部各应急组和班组长,控制应急事件的继续、蔓延,应在事件现场指挥
韩三喜:应急事件联络组负责;联系外部相关部门(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其它协作单位)、报警、联络。
吴永全:应急事件抢险、保护组负责,组织人员抢救、协调疏散工作,保护现场。
王汉章:应急事件救护负责;及时组织救治及护送受伤人员到医疗急救中心医治。
王华彻:应急事件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发生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编制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吴喜堂:组织抢救物资、机械、车辆,按照预案的要预备必须的物品,事故善后处理,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叶德武:事故报告、处理意见记录及相关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各班组长: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实施具体的分工工作,组织班组人员实施现场的抢救、抢险、事故现场保护工作。
3、应急指挥中心地点及应急电话:(1)指挥中心地点:(2)应急电话:
指挥中心电话:
24小时联络电话:
常用急救电话:
火警:119
匪警:110 医疗急救:120 领导小组成员电话: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4、应急处理程序及措施 应急处理急救车辆最近医院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应急专业 应立即开展工作,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互相帮助,积极组织自救。在事故现场及存在危险物质的重大危险源内外,采取紧急急救措施,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初期能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如断电、组织撤离、救助伤员、现场保护等;及时向项目安全小组领导报告,必要时向相邻可依靠力量求救,事故现场内外人员应积极参加援救。
2)事故现场有项目安全小组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总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控制,处理工作。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不能及时赶赴现场的,必须委派一名安全小组人员或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启动应急系统,控制事态发展。3)各应急专业人员,要接受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调配,立即按照个字岗位职责采取措施,开展工作。
事故现场抢险组:根据事故特点,采用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开展事故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抢救工作,抢险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人员的救援,事故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的转移等,其次是贵重物品设备的抢救,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保护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系。
事故现场救护组:应开展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及清点工作,现场保护组人员应指引无交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方,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根据现场员工名单、各宿舍人员登记表,进行核实,判断是否有被困人员,随时与项目安全领导小组保持联系。
事故现场通讯组:应保证现场内与其相关部门及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畅通,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抢救组、救护组保持联系。
项目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对发生的工伤、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必须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单位、时间、地点,伤者人数、姓名、性别、年龄、受伤程度、事故简要过程和发生事故的初步原因。不得以任何借口隐瞒不报、谎报、拖报、随时接受上级安全领导机构的指令。
项目安全领导小组,根据事故程度确定,工程施工的停运,对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并提防相应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事故现场的报告,立即判断是否需要应急服务机构的帮助,确需要应急机构的帮助时,应立即与应急机构和相邻的可依靠力量求救,同时在应急服务机构到来前,作好久远准备工作。在应急服务机构到来前,积极作好配合工作。
事后,要及时组织恢复受事故影响区域的正常秩序,根据有关规定及上级指令,确定是否恢复生产,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安全领导小组及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
武汉中城投资有限公司
汉口新城堤角小区工程
項
目
部2007、11、28
项目紧急情况处理
应
急
预
案
吴家山市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部
【紧急避险系统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紧急避险安全预案11-17
紧急避险与疏散演练方案01-09
119消防日紧急避险逃生演练实施方案05-18
新地震应急避险预案07-16
紧急事故应急处理预案06-05
医院重大紧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02-12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0-14
煤矿安全避险系统03-21
中小学校应急避险演练活动04-11
工长紧急预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