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体观察记录(精选10篇)
小班区角游戏-接龙拼图 观察时间:11.20 观察对象JSC 观察内容:当老师说可以开始区角游戏的时候,小J呆呆的坐在位置上,没有去选玩具玩,眼睛一会看着其他小朋友,一会看看老师,但就是不去玩玩具,就这样大约做了40多秒的样子,老师看到他,走到他的面前,摸了摸他的头,微笑的对他说:“宝贝,可以去玩玩具啦,快去选玩具吧!”小J望着老师楞了一下,然后起身离开座位,手插在口袋里,没有目的的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向靠近门的玩具架走了过去,站在玩具架前,看了一会,转身走了。然后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然后走向了自己的桌子,在靠近自己桌子的那个玩具架前站了一会,然后伸手拿了一筐玩具,是个木板拼图。小J把拼图放在桌子上,在同一桌子上,有一个孩子在玩串珠子的游戏。小J从筐中拿出一个木质拼图,把它放在桌子上,摆弄一会,然后拿出另一个拼图,把它们叠放在一起,接着又拿出一个拼图,又继续叠放在上面,就这样一个一个大约叠了五六个的样子。他又在旁边又开始叠了一摞。带班老师来了,坐在了小J的面前,说:“宝贝,这个不是这样玩的,这个玩具叫拼图,我们要把它们一个一个拼起来。来,我们先看这一块拼图,你看它这半边图片是什么?”小J看看拼图,又看看老师说是房子,老师说:“嗯,是房子,那这个房子它少了一半,我们来一起找一找,好不好!”小J在框里一个一个翻,很仔细的寻找,然后找到,很快的把它拿出来,笑着给老师看。老师微笑的点了点头说:“嗯,就是这个,我们帮它把房子拼上吧。”小J很认真的把手中的拼图接在桌子的拼图上,兴奋的看了看老师。老师指着拼图的另一头说:“你看,这块拼图的图案是什么呢,它也少了一块,你帮它也找到它的另一半拼图吧!”小J又在框里寻找起来,眼睛转了一圈,对老师说:“没有,没找到老师。”老师让他再找找,小J就看了一眼框子,依旧说没有找到,老师说:“可是老师已经找到了呢,你在找找看!”小J再次看向筐内,一块一块的翻找,然后找到了,把拼图拿给老师看,老师点了点头,小J把它和桌子上的拼图接在一起。
分析:小J是通过玩区角游戏-拼图,来学习认识各种物体,而且拼图是拆散的,需要手眼的协调,锻炼了推理思考的能力,培养了观察力,耐心,和专注力。小J在老师的指导下,玩拼图游戏,能够学会按顺序做,有秩序。在拼拼图的时候,小J通过观察,实验来找到与之对应的拼图,并完成拼接。
区域活动前,老师在娃娃家的介绍时以小娃娃过生日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引导说:“你们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们过生日的呢?”孩子们简单的说到“蛋糕”“吃饭”,虽然不怎么会说,但他们个个都很兴奋,急得要玩游戏。我觉得这种情境提供法,能让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更融入游戏。
游戏开始了:娃娃家中有9位幼儿进入游戏,教师把娃娃家分成了3个房间,一个是厨房,一个是饭厅,一个是卧室,在厨房中提供了切切乐等玩具,在厨房的孩子一直在切着食物,之后又粘起来重切,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们才意识到今天要为小娃娃过生日,把水果装好盘子端到饭厅给四位坐在餐桌旁的幼儿吃,这时这四位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唱起了生日歌,吃起了餐桌上的食物,可能是有老师在观察他们,他们都很腼腆,没怎么说话,我们以娃娃家的客人的角色进入时,他们就显得亲热多了。卧室的孩子们玩的也很开心在有模有样的哄着娃娃睡觉。
分析:
黄帅帅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平时,他总是喜欢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得他刚来幼儿园时,还是托班组的孩子,每次教师在给小朋友搬桌子、搬床时,他总是抢着帮忙,经常是搬着、搬着就自我摔倒了,教师常常对他说:“帅帅,等你长大了再来帮忙教师,好吗?”他就会哇哇大哭,边哭边说:“不行,我此刻已经长大了……”我被他幼稚的样貌逗笑了……
分析:
黄帅帅今年9月刚从托班升入小班,以前是哥哥姐姐照顾他,受到的保护比较多,大家都迁就他,让着他。此刻他已经是小班的哥哥了,由于刚升上来,还不会用语言跟同伴交往,还是采取粗暴的手段。经过教师的正面引导,他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区角名:娃娃家
班级:小二班
记录教师:王xx
去娃娃家啦,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是小班孩子对家的寄托,是个温馨的被窝。站在娃娃家门外一眼望去,娃娃家很热闹: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并且各有分工,妈妈在厨房辛勤地做饭,为家人准备午餐。爸爸在书房工作,用电脑呢!哥哥在客厅看电视,哦!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熊大熊二》,不时还露出笑脸,今日天气有点热,顺手把空调开了;姐姐在卧室里摆放着洋娃娃呢,是在帮娃娃换衣服、梳头发吧!宝宝在干嘛呢,在睡觉.............
分析与反思
地点——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阳阳、教师
事件描述:
由于阳阳仍时常管不住自我的嘴巴,接下来的日子我总是异常注意着他,生怕他再次闯祸。可是尽管我十二分的细心,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玩拖拉玩具。阳阳玩得可开心了,一会儿拉着玩具快跑,一会儿又将玩具滚出。玩着玩着,阳阳玩具上的线绳和墨墨玩具上的线绳缠绕在了一齐,两人各自争抢起来。听到争吵声我立刻冲了过去,可为时已晚,墨墨的手上已出现了牙痕。
处理:
我无奈地让阿姨带着受伤的墨墨去涂药膏,并很生气地怒视着阳阳。这次发现他居然用手蒙住了自我的眼睛,一副不敢见教师的样貌。我皱起眉头问他:“明白自我做错了?”阳阳撅起嘴巴替自我辩解着,我努力地听着,了解到他在说:“我来修玩具,他不给我。”
分析:
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本事
游戏行为实录:
只见周佳安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做声。听了我这么一说,周佳安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齐捡吧。”在同伴的帮忙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教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必须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我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景。我摸摸他的头问道:“周佳同,怎样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忙你。”我说道。“原先是这样,自我不高兴了,能够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告诉教师和同伴,我想大家都会帮忙你的,像这样乱仍东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捡起来,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原谅你,欢迎你来娃娃家的。”
改善措施:
案例: 石潇雨是个机灵的孩子,活泼好动,嘴巴也特别甜,和陌生人一下子就能相处好,但和小伙伴并不融洽,每天都有小朋友来告状“石潇雨打人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石潇雨的自制力不强,特别是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没有一点儿耐心,举手后一定得请他回答,否则他就会闹情绪,在座位上吵闹,影响正常的活动。如果我用五角星表扬了别的小朋友,他就会小声嘟囔:“这有什么了不起,我才不要呢!”
我想改变孩子的这一情况,于是向夏老师询问关于石潇雨的情况。才知道原来石潇雨以前哭着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有小朋友打她。爸爸就告诉她,谁要打你,你就打她,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属于“正当防卫”。
于是我决定先要做好家长工作。我首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指出他们的“正当防卫”论在幼儿园是不适宜的。我列举了许多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让家长非常信服地接受了我的观点。并希望家长能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画画,看书。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石潇雨真的有了变化。少有孩子再找我说石潇雨的不是了。
于是我又去了家访,想多了解一下石潇雨在家中的表现。进门见到他正趴在桌子上画画。他爸爸说,上次交谈以后,每天都坚持陪儿子看书,画画。儿子做事耐心多了。同时也向儿子纠正了以前对他的教育,重新给他讲文明的孩子的故事,让他知道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儿子真的进步了许多。
一天放学时,石潇雨的爸爸对我说:“昨天儿子对我说,今天张杰打了,我对他说这是不对的。我觉得打人是不对的。“钱老师,听到这话,我倒是很高兴的。”我也笑了,摸摸石潇雨的头。
分析: 造成石潇雨经常打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家长所谓的“正当防卫”论的影响,因此,我必须先和家长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幼儿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幼儿只是想和别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动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想侵犯别人;有些幼儿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赖于动作,造成许多理解上的偏差。
观察者:肖群华
观察日期:9月
观察对象:王佳晨
性别:男
年龄:3岁
观察时间:9:00
观察地点:教室
活动资料:学习活动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
荻荻教师引导小朋友学习英文单词中的英文字母,他和小朋友一齐说着里面的字母宝宝,“U”,“Babyk”……他的嗓子很响,反映很进取。
荻荻请举手的小朋友回答他的提问,可是他老是跑到荻荻的面前,向荻荻表达着他的意思。荻荻一再地告诉他,小朋友上课说话要先举手,可是他却是一边举着手一边来抢答荻荻教师的问题,引得荻荻教师哭笑不得。
相对于以前在团体活动中乱跑,乱叫,他的表现着实提高了许多。在班长牌子的促进下,他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有了大大的改观。虽然他在英语活动中不举手就发言,但这也是王佳晨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在11月中旬,我们将所有娃娃家里的菜集中起来增设了一个“绿色超市”。超市正常营业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情况一:娃娃家的妈妈出来买菜,随后爸爸又再出来,到超市里大肆购物,家里的灶台上,餐桌上全堆满了各种蔬菜和水果。
情况二:爸爸和妈妈一起出门,途中不断争抢篮子。孔晨豪爸爸说:“你回家做饭吧,我去买菜,把篮子给我!”朱美芬妈妈:“我是妈妈,我去买菜,你要不要去抱娃娃啦?”两人商量未果,一直争论到超市里。但是,达到超市以后,爸爸妈妈买菜时却能有商有量。
情况三:经过调整以后,爸爸妈妈知道只能有一个人去超市买菜,家里需要留一个人看家和照顾娃娃。王思齐妈妈一个人到超市以后,“买”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可是离开时却没有付钱,而超市营业员只一味地给客人拿东西,自己一个人沉浸在发放材料的乐趣中,根本不记得要收钱。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我们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越来越强了,对于游戏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能自发地想起新的游戏内容,并且大胆 向 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的超市也是由此得来。在增设超市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买菜的时候是很起劲的,可是买了菜回家却不知道如何让安置它们,随意乱放。
在情况二中,可以看出爸爸妈妈不会协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新鲜的事物争抢不休。而在情况三中,可以看出,我们小班孩子对于新角色也很有兴趣。其实超市里的材料还是原来娃娃家里的材料,而她却可以以一个新的身份去摆弄材料,这让他很兴奋。然而,角色的里面的职责,她就没有尽到,完全忘记了卖给别人东西时她要向客人收钱这么一回事。
【指导策略】
1. 情景回放:小班幼儿对于看自己的照片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将情况一的现象拍摄下来,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全体幼儿看,让孩子们来说一说,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这样把问题还给孩子们自己解决,比老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说教更为有效。
2. 提示要求: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出门前要商量好,确保家中有人照顾娃娃。表扬在超市里买菜有商有量的爸爸妈妈,并引导他们可以把在超市商量买什么菜的对话引用在其他方面来。
3. 谈话讨论:活动前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去超市买东西时,他们看到的营业员都是怎么工作的,客人买了东西要不要付钱。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营业员的职责,明白客人买东西需要给钱的道理。
【小班个体观察记录】推荐阅读:
大班个体幼儿观察记录04-21
观察记录小班10-02
游戏观察记录小班02-20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04-10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12-29
小班区域活动的观察和记录01-02
个体税收论文06-30
个体诊所整改报告07-05
个体工商税务管理10-28
个体户申请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