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审计教育调研报告(精选7篇)
该公司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报告,有不同的社会审计和社会审计报告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社会审计是由独立审查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准。
双方的核数师的独立性,审计方法,重点审计目的,审计的作用,对审计职能不同,在这个集团的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地在现实,在法律会计内部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内部审计报告作为参考信息,经营业绩,财务责任和遵守的操作,检查,监督,评估,该奖项的纠正措施和建议,以提高该公司的内部管理,对股东负责的部门单位和保持秘密。
围绕社会审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意见,外部审计报告发出后,法医的作用,在股东,债权人和公众对社会审计管理的负责人发出的建议需要使用书中唯一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缺乏实施和提出建议。
然而,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相同的,审计的内容,按照与审计方法,审计。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 - 审计报告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编写内部审计报告,审计目的,审计对象审计的基础上,审计职责,实施内部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反映。
应当指出,内部控制,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具体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处罚为重点的内部审计报告,社会审计管理信“是也很常见。
农行审计出具报告的一个分支,部分的目的是讨论机密的内部审计报告,报告名称:报告“(ABC)的:ABC集团的内部审计字[200X]第一0xX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报告的审计报告的封面***:200X。
第XX月XX消委会:总统,副总裁,董事长助理,财务总监,二十部,分行农行农行集团的内部审计字[200X] 0XX第XX 200X“的第XX农行XX审计报告的报告一个月的身体XX,分公司审计。
农行分行,并准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安全和财务管理的责任和xx分公司的资产的完整性,我们的责任是对审计的审计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计划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审计,审计是要把握分支操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业务的空白,并揭示出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的主要缺陷。
在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有关部门认真的自我检查,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和企业提出的问题,提高发现被处罚农行法规和审计意见等问题。
整改,在审计意见的审计和后续审计中发现的中国分公司农业银行分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基金管理是没有标准的时期。
随机性工人的借款人,贷款金额的期间,一些借款人无正当理由,甚至一些旧帐和不进行填写审核日期,贷款金额...借用超三月一个新的帐户...借款人不允许超借款的运作。
超三月借用它无条件地,不被支付给分行经理,为4:6的责任不允许三月超辞职进行清理,或分公司经理,问责制的其他原因,借款人的帐户,根据审核意见:为4:6,并从每一个月的利息借款,借款,1%的利率20%的日期。
然后根据并处罚款两个XX金不能及时支付的现象,比如农业银行,中国分公司200X年XX月XX,二十黄金abcx,美元开封200X第XX个月内第XX公司帐目审计意见历时近二十个月。
严格的财务控制系统,分公司经理的财务执行情况的规定,每个负责侵犯,库存管理,图书馆,年龄结构,小于推销员借贷的处罚金额的25%的份额是广泛存在,长令人费解的天数。
借给审核日期XX股票,并转换成XX的XX%的库存量。
3月超20件金额超XX将XX转换为XX人离开后,去年辞职的转换,如意见,推销员在第XX借款XX金额的转换金额:现有的非超一月无损的贷款,以加强收集,回收尽快;超一月。
货物损坏,7%的销售价格,有关负责人介绍,去追回这笔现金,分公司经理(或前任经理),会计,保管,3时03分04秒扣除人员的比例负责人。
全面清理后,借款人的原因,分公司经理批准的会计分支接受监督,并没有允许借出超过一个月,雇员辞职清理借款,否则,改善和加强管理控制,分支经理人员的零售价计算保管承担的3:3:4责任。
2,股票帐户是不值得认真清查,旨在发现错误,指出,根据这一原则的重要性的问题,该帐户是不值得的,不考虑成本效益审计的定义错误是:只要成品,并进行实盘不匹配类似的合并审查和调整。
特定的金融服务,审计存货(1)必须根据总数的库存和解类型的错误XX偏移量计算错误率的具体情况,仔细计算,合并,调整调整。
%帐户和无法调和:品种的总利润和亏损(2)通过调查绝对值盘盈的存货损失,我们的理解,分析,原因如下...三个年龄估计,根据最后一次购买,超个月的库存,库存总量的XX%;
超6个月的库存,占所有股票XX%;一年多的股票,所有股票的XX盘盈的存货%,不仅每年的资本成本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困扰现金流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腾出库年龄313型:总月1日到3月3-6品种,6至12个月1-2年2-3年3,分析原因...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审计署网站最新发布的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 共三个批次, 涉计48家企业, 审计资产总值为303682.63亿元。审计资产总值依据被审企业各审计资产数据进行累计相加而得, 当提供的报告数据为占比50%以上时, 取50%的数值计入统计审计资产中。统计数据以能够提供所涉及具体金额数量的数据为依据, 涉及美元计价的数据按当期2013年5月10日汇率6.2进行换算, 对不能提供量化数据的没有进行统计。审计数据分析以审计报告提供的主要问题的分类为基础, 分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执行政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内部管理引起审计风险分析、重大决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违规列支物业工资引起审计风险分析。使用传统的比率、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描述性指标进行指标分析。
2 审计报告数据分析
2.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
(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分析。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的总量由463.01亿下降到127.55亿, 每家均值数从25.723亿降到9.811亿, 占总审计资产百分比由1.025%降到0.091%, 说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引起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减少, 企业自身核算水平在提高。最大值占被审问题数据占比从36.41%降到10.43%, 平均一家企业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审计风险规模出现明显的下降,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定, 最小值占问题数据占比也有下降的趋势, 说明核算水平在逐步提高。
(2) 会计核算具体数据确认审计风险分析。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的结果, 对相关会计要素确认出现问题的企业家数在当年被统计家数中的占比进行数据统计,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一家企业会出现有些项目多计某一会计要素, 有些项目对同种会计要素少计, 在统计时分别计入相应的核算多计和少计要素栏中。
从所搜集的资料数据可以发现, 会计要素利润少计家数占比、少计资产家数占比、多计利润家数占比均值排名为前三, 其值分别为0.541、0.389、0.388, 说明会计核算中利润核算中,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54家有利润少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少计资产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9家有资产少计的现象, 说明资产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多计利润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8家有利润多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多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而少计支出为三年均值0.051, 在两个审计年度没有出现一家少计支出现象, 说明少计支出核算的审计风险最少。
2.2 不能执行政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不能执行政策问题的家数及金额进行统计, 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不能执行政策数据显示, 从总体看2009年至2011年涉及规模分别为70.83亿、307.966亿、351.514亿, 反映了执行政策的涉及金额的风险在扩大。但从2009年至2010年审计结果发现每笔审计均值增加, 而2011年审计均值为50.22亿, 相比2010年下降了近20%, 涉及的企业不能执行政策的金额下降了。不能执行政策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111111、0.294118、0.53846, 说明不能执行政策的家数出现明显的增大, 违规风险增加, 但涉及金额最大值占比为0.94988、0.414949、0.310741, 金额最小值占比为0.05012、0.052441、0.000484, 最大最小值均有下降, 则说明单笔金额执行政策风险在下降。
2.3 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分析
对涉及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又能够提供量化数据, 考虑到本身也具有内部管理问题性质, 故将其统计到内部管理数据中。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内部管理问题进行统计。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内部管理数据显示, 内部管理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888889、0.823529、0.92308, 均值在0.8785,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在被审企业中比较常见, 审计风险大, 同时有内部管理每家均值和最大值均出现上升,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无论从一家企业涉及的资产数量, 还是涉及企业数量出现双增。审计风险明显增大。
2.4 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重大决策问题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重大决策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277778、0.470588、0.61539, 均值出现明显的上升,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正在扩大。有重大决策最大值, 最小值占比出现明显的减小, 每家均值也有减小趋势,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呈现涉及企业数量增加, 而单家涉及资产值在下降的特征。
2.5 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违规列支工资的企业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整体均值为0.529, 则显示违规列支工资比较常见。每家总体均值1.1503, 涉及金额相较其他项目审计风险较小。涉及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556、0.647、0.385, 和剔除最大值后均值分别为0.618、0.639、0.314, 均值出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2009年以来有改善的迹象。违规列支主要形式为违规列支奖金、超范围发奖金、购物卡、健身卡等, 存在隐蔽性大, 主要负责人审查不严或有其政策规避造成。
3 审计风险建议
3.1 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步改善, 但被审计单位38家均有发生, 建议每家企业将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作为基本日常管理工作, 从相关数据来看, 应特别加强和重点监控少计利润、少计资产、多计利润、少计负债、多增资产、多计支出、多计收入项目日常核算。要提高企业核算人员整体水平和核算风险意识, 共同参与控制, 使核算财务管理审计风险降低。
3.2 高度重视不能执行政策引起的审计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对政策执行的放松趋势, 要加强国家政策的学习, 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将执行政策作为重要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对涉嫌不能执行政策的相关人员加大处罚力度。要遏制不执行政策风险的涉案企业家数。
3.3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管理涉及的企业家较多, 企业长期存在内部管理问题, 应重视内部管理, 针对审计报告提供的内部问题, 制定长效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 监管易引起内部人控制问题, 要进行股权结构的改造, 引进其他股东, 增加控制效果水平。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定, 及针对各企业自身的业务活动特点制定具体的内部管理措施, 将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3.4 规范重大决策程序
从涉及家数增加而涉及金额降低来看, 企业对重大决策存在着侥幸心理, 违规操作。企业应加强国家有关重大决策的学习, 强化重大决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重要性, 不能因为决策失误最终由股东承担, 相关人员承有限责任而忽视重大决策的风险。应规范重大决策的执行程序, 对不能执行重大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加大处罚力度。使重大决策审计风险降低, 起到模范作用。
3.5 加强违规列支工资的社会成本意识
违规列支工资容易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易引起社会影响, 损坏企业形象, 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造成不利, 给企业长期经营造成损失。虽违规列支工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家数占比明显减小, 涉及金额有下降趋势。但要从整体利益角度考虑, 要加强主要负责人员及公司主要领导对工资核算学习, 强调违规列支工资引起的企业社会成本, 降低违规违规列支工资行为, 要以零违规为控制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审计署发布的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 发现当前审计风险的特点, 针对性地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 使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对其他企业起到审计防范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会计核算,执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绍辉.如何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10) .
[2]郑中淮.不断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审计[J].审计与理财, 2013 (2) .
[3]李庆毅, 韩秀珍.浅谈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2) .
[4]郭义民.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审计与理财, 2012 (11) .
摘 要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应从若干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财务报告质量 影响分析
一、 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审计委员会是指董事会中一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它最早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其产生的诱因是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倒闭案,设立的初衷是给单位的外部审计工作提供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审计委员会通过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过程,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减少了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增加公司价值。
我国自2001年开始系统地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主要目的是:1、代表董事会审核财务报表,以此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2、使非执行董事能够独立的判断,并在企业经营控制中扮演积极的角色;3、通过提供沟通的渠道和讨论关心问题的论坛加强外部审计人员的地位;4、通过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独立于管理人员的较大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地位;5、增强了公众对财务报表可靠性和客观性的信心。
在2002年初,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建议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由于是建议,审计委员会并没有什么法律保障。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并未就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做出规定。2007年中国证监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披露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汇总报告,统计显示2007年862家沪市上市公司中95%已经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至此,审计委员会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来源,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却令人担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甚至真实性,对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会计信息不真实。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质量特征,也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但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严重的会计造假和利润操纵现象。具体表现有: ①编制失实的盈利预测;②编制并披露虚假的财务报告;③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实。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要发挥作用,不仅依赖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同样重要。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都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及时;②回避诉讼事项;③隐匿担保行为。
3.披露的会计信息前后不一致。我国上市公司对一些重要事项的披露前后明显不一致,对投资项目、盈利或亏损预测以及亏损原因的说明经常发生变更。每逢业绩报告公布之后,便有大量的更正公告随之出现,这说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稳定性较差,其有用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提高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几点建议
1.确定适宜的审计委员会规模。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应兼顾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提高决策效率的需要,一般在3--5人之间为宜。上市公司在确定规模时,主要应该考虑的因素有:第一,所处的行业性质。风险较大的行业审计委员会人数应较多。第二,公司规模的大小。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要与公司的规模和业务量相匹配,随公司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建立和充实审计委员会章程的内容。审计委员会工作章程作为审计委员会工作的指南,是指导审计委员会执行董事会授权的责任及证交所所要求责任的依据,完整的审计委员会章程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①人员组成;②职责权限;③决策程序;④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的章程必须经过公司董事会的复核与核准,以取得权威性和合法性。
3.健全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不仅能够向股东、监管等各方传递审计委员会运行的相关信息,还能为评价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提供依据。为增强审计委员会的透明度,一方面监管机构应将审计委员会的相关信息作为一项强制披露的内容,另一方面扩展披露内容,明确披露程度。具体涉及的审计委员会信息应有:①审计委员会的角色和职能,并将审计委员会的章程或工作细则披露于指定网站;②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③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每年召开会议的最低限制次数、本年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各成员参加会议情况;④审计委员会年度工作情况,披露审计委员会具体工作内容。
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201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我国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J1118
参考文献: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恩股份)财务报表,包括20**年12月31日的合并及母公司资产负债表,20**年度的合并及母公司利润表、合并及母公司现金流量表、合并及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编制和公允列报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
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和公允列报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1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凯恩股份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凯恩股份20**年12月31日的合并及母公司财务状况以及20**年度的合并及母公司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中国·杭州
中国注册会计师:陈亚萍
中国注册会计师:廖屹峰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一、公司基本情况
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原名为浙江凯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系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证券委员会浙证委〔〕156号文批准,由浙江遂昌凯恩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凯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恩集团)、浙江遂昌凯恩集团有限公司工会、遂昌县电力工业局、丽水地区资产重组托管有限公司和浙江利民化工厂五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
公司于1月23日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现持有注册号为33000000001019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于6月8日获准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0,000股,并于 年7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公司于20** 年10月28日获准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9,023,437股,并于20** 年12月2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完毕登记托管手续。
非公开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233,812,735元,股份总数233,812,735股(每股面值1元)。
根据20**年9月26日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以公司总股本233,812,73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20**年11月30日,公司取得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新的营业执照。
公司现有注册资本人民币467,625,470元,股份总数为467,625,470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无限售条件流通股467,625,470股。
本公司属造纸行业。
许可经营项目:无。
一般经营项目:电子材料、纸及纸制品的制造、加工、销售,造纸原料、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的销售。
(上述经营范围不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限制或许可经营的项目。
)主要产品:电解电容器纸、滤纸、其他纸等。
二、公司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
(二)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公司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三) 会计期间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四) 记账本位币
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五) 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
公司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在购买日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如果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首先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六)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母公司将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列示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八) 外币业务折算
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除与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有关的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外,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初始确认的汇率折算,不改变其人民币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公积。
(九) 金融工具
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
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依据、计量方法和终止确认条件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下列情况除外:(1)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2)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按照成本计量。
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2) 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按照成本计量;
(3) 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或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确定的金额;2) 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原则确定的累积摊销额后的余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按照如下方法处理:(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持有期间所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
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账面价值扣除原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后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当收取某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终止或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当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时,相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 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2) 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 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2) 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和。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 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2) 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之和。
4. 主要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确定其公允价值;初始取得或源生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5. 金融资产的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
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
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将该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确认其减值损失,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减值损失。
(十) 应收款项
1.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2.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1) 确定组合的依据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确定组合的依据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2) 账龄分析法
3.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对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其他应收款项,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十一) 存货
1. 存货的分类
存货包括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单个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4. 存货的盘存制度
存货的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
5.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1) 低值易耗品
按照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2) 包装物
按照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十二) 长期股权投资
1. 投资成本的确定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在购买日按照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3) 除企业合并形成以外的:以支付现金取得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 后续计量及损益确认方法
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3. 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依据
按照合同约定,与被投资单位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的,认定为共同控制;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的,认定为重大影响。
4. 减值测试方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三) 投资性房地产
1. 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2. 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采用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同的方法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投资性房地产
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四) 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计价和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并从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 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项 目 折旧年限(年) 残值率(%) 年折旧率(%)
房屋及建筑物
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
运输工具 15-40 4-12 8-12 5-6 3-5 3-5 3-5 3-5 6.34-2.43 23.75-8.09 11.88-8.09 19.00-16.17
3. 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五) 在建工程
1. 在建工程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则予以确认。
在建工程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计量。
2.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工程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先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
3. 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六) 借款费用
1.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公司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
(1) 当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开始资本化:1) 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 借款费
用已经发生;3) 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2) 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
(3) 当所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包括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十七) 无形资产
1. 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等,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内按照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系统合理地摊销,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
具体年限如下:
项 目
土地使用权
专有技术 摊销年限(年) 50 6.67-10
3. 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均进行减值测试。
4.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1)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证明其有用性;(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
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十八)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入账,在受益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则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十九) 收入
1. 销售商品
销售商品收入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1) 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 公司不再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不再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5)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 提供劳务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可靠估计的(同时满足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的收入,并按已经提供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够可靠估计的,若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若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劳务收入。
3. 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在同时满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利息收入按照他人使用本公司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按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二十) 政府补助
1. 政府补助包括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3.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
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十一)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1. 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数之间的差额),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会计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 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则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转回减记的金额。
4. 公司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1) 企业合并;(2) 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二十一) 经营租赁
公司为承租人时,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损益,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金确认为当期损益,发生的初始公司为出租人时,
直接费用,除金额较大的予以资本化并分期计入损益外,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税项
(一) 主要税种及税率
21
(二) 税收优惠及批文
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和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发布的《关于杭州新源电子研究所等112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通知》(浙科发高,本公司和子公司浙江凯丰纸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20**﹞263号)
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年至20**年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
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和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发布的《关于杭州大光明通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73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通知》(浙科发高﹝20**﹞312号),浙江凯恩电池有限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资格有效期3年,企业所得税优惠期为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年度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 (一) 子公司情况
1. 通过设立或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子公司
22
(续上表)
(续上表)
[注1]:本公司直接持有该公司98.33%股权,通过持股95%的子公司衢州八达持有该公司1.67%股权,故享有该公司表决权比例为100%。
[注2]:本公司直接持有该公司10%股权,通过凯恩销售持有该公司90%的股权,故享有该公司表决权比例为100%。
[注3]:本公司直接持有该公司80%股权,通过持股80%的子公司浙江凯恩电池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20%股权,故享有该公司表决权比例为100%。
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续上表)
(续上表)
23
3.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续上表)
(续上表)
五、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 (一) 合并资产负债表项目注释 1. 货币资金 (1) 明细情况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24
(2) 其他说明
期末银行存款中包含7,627,800.00元定期存单作为质押以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另包含1,840,000.00元定期存单作为质押取得借款;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包含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280,000.00元,信用证保证金1,543,299.26元。
2. 应收票据 (1) 明细情况
(2) 期末公司已质押的应收票据情况(金额前5名情况)
(3) 期末公司已经背书给他方但尚未到期的票据情况(金额前5名情况) 25
3. 应收账款 (1) 明细情况 1) 类别明细情况
2) 组合中,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2) 无应收持有公司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款项。
(3) 本期实际核销的应收账款情况
因账龄较长无法收回等原因,本期控股子公司凯恩电池核销澄海飞马玩具厂等11户款项851,134.11元,控股子公司凯恩销售核销南通同飞电容器有限公司等63户款项2,978,976.49元。
(4) 期末应收账款金额前5名情况
4. 预付款项 (1) 账龄分析
(2) 预付款项金额前5名情况
(3) 无预付持有公司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款项。
5. 其他应收款 (1) 明细情况 1) 类别明细情况
27
2)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
3) 组合中,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
4) 期末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 (2) 无应收持有公司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款项。
(3) 其他应收款金额前5名情况 28
[注]:系预付的设备款,合同未执行,已协商收回。
6. 存货 (1) 明细情况
(2) 存货跌价准备
1) 明细情况 2) 本期计提、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原因及本期转回金额占该项存货期末余额的比例说明
29
7. 其他流动资产
8. 对联营企业投资
货币单位:万元
9. 长期股权投资
(续上表)
[注] 详见本财务报表附注其他重要事项之说明。
10. 固定资产 (1) 明细情况
31
本期折旧额为65,009,100.13元;本期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原值为189,102,475.48元。
(2) 暂时闲置固定资产
(3) 经营租出固定资产 (4) 其他说明
期末,已有账面价值40,719,273.96元的固定资产用于担保。
11. 在建工程 (1) 明细情况
32
(2) 增减变动情况
(续上表)
12. 工程物资 13. 无形资产 (1) 明细情况
33
本期摊销额1,461,377.29元。
(2) 其他说明
期末,已有账面价值7,273,629.75元的土地使用权用于担保。
14. 长期待摊费用
1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 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可抵扣差异项目明细 34
16. 其他非流动资产
17.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
18. 短期借款
19. 应付票据
下一会计期间将到期的金额为29,680,162.10元。
20. 应付账款 (1) 明细情况
(2) 期末无应付持有公司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和其他关联方款项情况。
(3) 期末无账龄超过
1年的大额应付账款。
21. 预收款项 (1) 明细情况
(2) 无预收持有公司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和其他关联方款项情况。
(3) 期末无账龄超过1年的大额预收账款。
22. 应付职工薪酬
36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中无拖欠性质的金额。
23. 应交税费 24. 应付利息
37
25. 其他应付款 (1) 明细情况
(2) 无应付持有公司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和其他关联方款项情况。
(3) 期末无账龄超过1年的大额其他应付款。
26.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 明细情况 (2)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1) 明细情况 38
2) 金额前5名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27. 长期借款 (1) 长期借款情况 (2) 金额前5名的长期借款
28. 其他非流动负债 (1) 明细情况 39
(2) 其他说明
29. 股本
(1) 明细情况 (2) 股本变动情况说明
本期新增的股本系公司根据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
本次转增业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由其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348号)。
30. 资本公积 (1) 明细情况
(2) 本期增加说明
20**年公司收购凯恩集团、自然人吴雄鹰、自然人王重威(以下统称为股权出让方)分别持有的凯恩电池60%、16.22%、2.58%的股权,根据股权转让协议,股权出让方对凯恩
40
电池股权转让基准日后的利润承诺为:20**年4-12月、20**年和20**年分别实现1,207.12万元、1,692.71万元和2,195.31万元。
如果凯恩电池净利润未能达到上述承诺金额,股权出让方将根据自己的股权出让比例补偿本公司未能达到承诺利润的差额。
凯恩电池20**年实现净利润6,674,937.30元,和上述承诺利润的差额为15,278,162.70元,凯恩集团、自然人吴雄鹰和自然人王重威合计应补偿公司12,039,192.21元,本期公司收到该补偿款12,039,200.00元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本期减少说明
本期减少数系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所致,详见本财务报表附注公司基本情况之说明。
31. 盈余公积
32. 未分配利润 (1) 明细情况
(2) 其他说明
根据20**年4月17日公司20**年度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截止20**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合计分配普通股股利46,762,547.00元。
41
(二) 合并利润表项目注释 1.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1) 明细情况
(2)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行业)
(3)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产品)
(4)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地区) (5) 本期公司前5名客户的营业收入情况
42
2. 营业税金及附加
3. 销售费用
4. 管理费用
43
5. 财务费用
6. 资产减值损失
7. 投资收益 (1) 明细情况 (2) 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44
(3) 本公司不存在投资收益汇回的重大限制。
8. 营业外收入 (1) 明细情况
(2) 政府补助明细
9. 营业外支出
45
10. 所得税费用
11.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 (1)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
46
(2)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与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相同。
12. 其他综合收益
(三) 合并现金流量表项目注释 1.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2.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7
3.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4.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5.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6.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1)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48
(2)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构成
49
(3)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说明
1) 20**年12月31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与货币资金的差异:为借款而质押的定期存单1,840,000.00元;为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而质押的定期存单7,627,800.00元;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280,000.00元;信用证保证金1,543,299.26元。
2) 20**年12月31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与货币资金的差异:为借款而质押的定期存单19,319,430.48元;为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而质押的定期存单11,877,000.00元;借款保证金970,00.00元;信用证保证金3,936,130.38元。
六、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一) 关联方情况 1. 本公司的母公司情况
(续上表)
2. 本公司的子公司情况详见本财务报表附注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之说明。
基本概述
税务审计(tax audit)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稽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是对税收征纳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是国家财政收支审计的重要组成分,在现代各国审计制度中居于重要地位。税务审计按被审单位的性质,分为征税审计和纳税审计两个方面。主要作用
在企业面临税务稽查、并购交易、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等问题时,以下问题会引起管理层的关注:以往的税务处理方式有无错误?是否合法?有没有税务风险?如何规避以往错误税务处理事项造成的风险等等。如果企业正面临此类问题,我们可以对企业以往的税务账项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合法性审计,查错防漏,并提出补救方案,避免客户被处以税务处罚或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审计对象
税务审计不仅仅局限于税务部门自身的征管会计资料的审计,还要对纳税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如何选择税务延伸审计对象,是做好税务审计工作的关键。
税务审计 1.依据当年颁布的税收政策,分析税收增、短收因素来确定税务审计延伸对象。在审计中,依据近年来新颁布的一些税收政策进行归纳、挑选,针对在执行中不到位的部门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审查。主要审计税务部门对国家新颁布的税收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有无政策不到位或税收征管环节中存在漏征税款的问题。2.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欠税大户的明细,来确定延伸审计单位。在审计中,首先要求税务部门提供欠税企业明细,并将其进行分类排队,将欠税额度大的企业确定为需要延伸审计的重点。通过对这些欠税大户进行欠税原因的剖析,确定企业所欠税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在实际延伸审计中,重点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实欠税企业年末欠缴税款数额与税务部门提供的欠税数额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税务部门与欠税企业两家隐瞒税源、少报欠税的问题。二是将欠税企业年末存款余额与所欠税款比较,分析并确定税务部门有无违反法律法规,擅自停征、缓征税款的问题。分三种情况进行认定:(1)欠税企业资金确属紧张,年末欠税数额远远大于银行存款数额,欠税原因合理但未履行去定手续批缓,应确定为企业欠税手续不合规。责成税务部门限期让欠税企业及时办理欠税手续。(2)欠税企业年末欠缴税款数额小于银行存款数额,有能力支付年末欠税。如果税务部门给企业办理了批缓,就可认为该项欠税手续虽然合规合法,但是违反了税法的有关规定,属于税务部门擅自批缓欠税的行为。(3)欠税企业年末欠缴税款数额小于银行存款数额,有能力解缴欠税,税务部门又未给企业办理批缓手续,企业硬性欠税。如果税务机关在欠税期间未及时对企业采取相应的催缴手段和必要的强制措施,则可以认定税务机关存在着应征未征税款的问题。3.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纳税统计表,来确定税源大户为延伸审计对象。一般说来,税源大户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支柱。在审调前,首先要求税务机关提供有关这些税源大户纳税资料档案,通过对这些纳税大户征税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需要延伸审计的企业。对这些纳税大户延伸审计的重点,主要是检查税务部门有无漏征税款或寅吃卯粮预征下税款的问题。重点审查企业有关纳税账目、报表、凭证。如我们在一次税务审计中,对当地的税源大户某烟草企业进行延伸审计,发现该企业12月末应缴税金科目贷方为负数,经核查是为保财政盘子,税务部门让企业提前缴税,形成了税务部门寅吃卯粮预征下税款的问题。
4.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减免税明细,确定对享受减免税照顾的企业进行延伸审计。在审计中,通过调阅某审计税务机关政策性减免税企业档案,对企业相关减免税报批手续、审批文件的审计,了解掌握当年税务部门对企业减免税的具体情况。目前,税务部门对企业减免税一般是“先征后退”和“直接减免”两种形式。在延伸审计中,应重点调查直接减免情况,检查有无超过减免税照顾范围和期限,仍然享受减免税照顾的问题。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个别企业减免税期限已过,税务机关仍未将其纳入征税范围,违反规定继续给予企业减免税照顾的问题。另外,还有个别企业假借“福利企业”、“校办工厂”、“新办企业”的名义,偷、漏税款。通常这类减免税企业手续完备,惟有延伸调查有关减免税企业,才可澄清事实,揭示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纳税情况统计表,选出一定户数的不欠税企业进行延伸审计。根据历年的税务审计经验,我们发现一般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税问题,如果该企业规模较大,并且不欠税,必有原因。如在税务审计中,我们就有意选择了某户不欠税但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进行延伸审计,我们首先核查企业财务报表、应交税金账,发现该企业不欠税,但通过审计成本费用,发现该企业在年末将1000吨煤,价值18万元一次性摊进成本,从而查出该企业人为偷、漏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审计项目
1、税务审计
对客户一个以上纳税内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揭示出其中的纳税风险并提供补救措施;
2、并购税务尽职调查
根据委托对并购目标企业以往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出具独立、客观的纳税风险评估报告,为客户进行并购决策提供分析依据,降低并购行为的风险;
3、清算税务审计
对清算企业以往的纳税状况进行全面复核,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方案;
4、其他专项税务审计
5、涉外税务审计
根据客户其他的特定需要进行复核与审计,以避免纳税风险。
审计报告 税务审计报告是税务审计人员根据税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的纳税行为和纳税事项进行评估,并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税务审计报告的格式、结构和内容等是否规范、完整,将直接影响到税务审计机关的形象、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结果的执行等问题。
税务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以及税务审计报告的格式选择问题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1、税务审计报告使用者。税务审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税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决定因素,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的供给。笔者认为税务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种:(1)各级税务机关。税务审计报告的直接使用者是各级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根据税务审计报告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比如对纳税人的税务处罚决定,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等等都要根据税务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来做出。另外税务审计报告也是反映税务审计人员工作质量和防范税务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书面证据,税务机关对税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对税务人员的奖惩都要把税务审计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2)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是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体。税务机关也是国家审计机关监督的对象。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依照现行税收法规、政策、制度,对税务机关贯彻执行税收计划、各项税收法规和税收征管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税务审计报告反映了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工作的水平。国家审计机关在对税务机关开展审计时,必然要利用税务审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3)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税负对企业的理财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了解企业的税负水平和税款的缴纳情况,了解税负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经营管理的影响,以判断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企业的税负信息是通过企业的税务资料来表现的。可见企业的税务资料的可靠性也是影响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税务审计报告具有评价和鉴证的职能,通过税务审计报告,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税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税务审计报告的上述使用者对税务审计报告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税务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报告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做出选择。
2、税务审计的目的和职能。税务审计的目的是确认和评价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及纳税或扣缴义务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它具有监督职能、鉴证、评价和预警的职能。税务审计的目的和职能决定了税务审计报告的内容必须能够反映税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税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做出的审计评价。
3、税收法律、法规的特点。税收法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税法具有的刚性原则。税法的刚性原则主要通过税法的强制性规定体现出来,凡是违反税法中强制性法律规范的行为都是无效、违法的。税收法律的这一点要求税务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税务审计的时候,对被审计单位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的作法都要在税务审计报告中详细体现出来。
4、设计税务审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1)根据税务审计工作的要求,税务审计报告应如实反映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应发表的审计意见,具体应达到:①描述及全面评价被审计人纳税事项;②对内部控制及会计制度不完善而容易导致纳税事项错漏的地方,应给予行动建议;③解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意见。
(2)陈述分析结果的准则:要具备可验性的特征。
①定量资料必须用一种能让读者复算的方式表达。
②针对研究分析的所有方面,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料,让审计报告的其他使用者用同样的资料可以得到相同的分析。
③报道审计工作细节的准则是,读者必须能够独立地完整地复制审计结论。
④审计结论要十分清楚明确。审计报告中得出的结论必须要指明审计工作的条件与状况。
5、税务审计报告的具体格式及内容。
通过以上对税务审计报告的影响因素和税务审计报告的设计原则的分析,笔者认为:(1)税务审计报告的格式应该采用正文加附件的格式。(2)税务审计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标题;②收件人;③引言段;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⑤审计意见;⑥说明段:
⑦附件;⑧税务审计师的签名、审计报告日期和税务审计单位的地址等8项要素。下面就每个要素作以简单的介绍。
①税务审计报告的标题应该统一为“税务审计报告”。
②收件人应该是要求实施税务审计的税务部门。
③引言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税务审计的依据、税务审计的范围、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和税务审计人员的责任。
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工商注册的基本情况、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被审计的主要负责人的基本情况等。
⑤意见段应该包括两大部分。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税务审计风险评估结果;各个税种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情况分别进行详细地描述。然后税务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纳税行为、税款缴纳情况等做出总体的评价,并对发现的审计问题做出处理建议。
⑥说明段应当说明税务审计报告的用途、使用责任和税务审计人员认为应当说明的其他事项。
⑦附件应当包括税务审计人员已经审计的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税款的纳税申报表和税务审计事项说明等。
⑧税务审计报告应当由负责被审计单位整个税务审计工作的人员签字并盖章,表明税务审计单位的地址和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
二、税务审计报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区别
通过以上对税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大致介绍,可以看出税务审计报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有许多不同之处。篇二:税务清算专项审计报告
专项审计报告 xxxxx有限公司xx分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xxxxx有限公司xx分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的纳税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贵公司的责任是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及纳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依法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贵公司于
年 月
日经成都市xxx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取得成都市xx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xxxxx号营业执照,取得四川省成都市xx区国家税务局和成都市xx区地方税务局核发的川税字xxxx号税务登记证,公司营业场所为:xxxxx,负责人:xxxx,经营范围:xxxx。
二、审计目的本次专项审计的目的是为贵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注销纳税关系提供参考。
三、审计情况
(一)企业适用的税种及税率
1、增值税
贵公司从成立起至2010年2月按照销售收入的3%计算缴纳增值税,2010年3月贵公司由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按照销售收入的17%计算缴纳增值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贵公司按照应缴流转税的7%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贵公司按照应缴流转税的3%计算缴纳教育费附加;
贵公司按照应缴流转税的1%计算缴纳地方教育费附加;
3、副调基金 贵公司按照销售收入的万分之八计算缴纳副调基金;
4、所得税
贵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
5、印花税
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营业账簿按件贴花,每本五元; 权利许可证照按件贴花,每件五元;
(二)企业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情况 单位:人民币元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一、销售(营业)收入合计
(一)营业收入合计 1.主营业务收入(1)销售货物(2)提供劳务(3)让渡资产使用权(4)建造合同 2.其他业务收入(1)材料销售收入(2)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3)包装物出租收入(4)其他
(二)视同销售收入 0.00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0.00 0.00 项 目
合计数
(1)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
入
(2)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
售
(3)其他视同销售收入
二、营业外收入 1.固定资产盘盈
2.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3.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入 4.出售无形资产收益 0.00 0.00 0.00 5.罚款净收入 6.债务重组收益 7.政府补助收入 8.捐赠
9.其他
(三)企业应纳税情况
单位:人民币元
年 月 日至
税 种
适用
计税依据 年
税率 月
日 计税金额
按销售收
入计缴 按销售收入计缴
本期应纳税
计税金额
年 月 日至
年 累计应纳税
额 月 日
本期应纳
税
增值税 3% 增值税 17% 城建税
按应缴流7% 转税额计
缴 按应缴流3% 转税额计
缴
按应缴流1% 转税额计
缴 0.08 % 按销售收入计缴
教育费附加 地方教育费附
加 副调基金 印花税 5元/营业执照
件 5元/ 营业账簿
件 万分之三
合 计
购销金额
注:由于贵公司是xxxx公司设定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根据国税发[2008]第28号文件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跨地区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场所的,该居民企业为汇总纳税企业,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企业总机构负责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统一计算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分支机构分月或分季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因此本次审计未对贵公司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
(四)企业已纳税情况 单位:人民币元
实际纳税情况 年
税 种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增值税 城建税 教育费附加 地方教育费附加 副调基金 企业所得税 印花税 合 计
四、审计意见
我们在审计了贵公司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贵公司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合 计
****年**月**日应缴纳各项税费合计xxxx元(不含企业所得税),已缴纳各项税费合计xxxx元(不含企业所得税)。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期间贵公司已预缴企业所得税合计xxxxx元。
五、报告使用范围
本报告仅作为贵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注销纳税关系时参考使用,因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与本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无关。
附:税款缴纳结算表篇三:会计、税务审计(鉴定)报告
会计、税务审计(鉴定)报告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需提供的资料
1、委托代理合同、管理当局声明书(事务所提供格式)
2、单位设立时的合同、协议、章程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单位设立时和以后变更登记时的批文、验资报告复印件
4、国税局、地税局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国税局、地税局完税证明①
5、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6、未经审核的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7、资产负债表日银行存款对帐单、现金盘点表②
8、固定资产清单(列明:资产名、购买日期、原值、净值)
9、享受优惠政策的文件及前中介机构所作的相关纳税审核报告复印件
10、上年税务局稽查结论、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
11、管理费用、销售(营业)费用明细表
12、存货盘点表
13、应收帐款、应付帐款清单,函证复印件
14、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税前扣除项目复印件
15、房屋租赁合同
16、重要经营合同、协议复印件
17、单位关联企业名单
18、单位现在执行的行业会计制度、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内控制度
19、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二、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需提供的资料
除提供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所需的资料外,还要提供如下资料:
1、省(区、市)级税务机关批复的准予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核准文件复印件;
2、购置设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实际购买的国产设备的有关资料,包括:国产设备的名称、产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等情况;
3、《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表》。
三、说 明:
① 写简单申请书加盖单位公章,带上税务登记证副本到就近的国、地税局办税
服务厅开具。
② 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数额一致,若有差异,应提供银行存款余额调
节表或其他情况说明。
③ 以上1——10项是企业应提供的基本资料,11——19项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和税审需要提供。
④ 企业提供的文本资料及复印件均需加盖单位行政公章。
五、格式文书
1、适用于内资企业
企业管理当局声明书
致:深圳市中盛华普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鉴于贵税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本公司截止年12月日的资
产负债表以及该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资产减值明细表等报表的需要,谨作如下声明:
1、本公司依照《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会计报
表,公允地反映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资产减值情况,其编制
基础与上保持一致。本公司管理当局及法定代表人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 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2、本公司业已提供所有的财务及会计记录以及有关的资料。
3、本公司业已提供全部关联人名单、关联交易及有关的资料、对关联人的重大交易事项均已披露。
4、本公司所有财会事项皆已入账,不存在财务报表与账簿间的差异。
5、本公司所有期后事项业已全部提供,重大的期后事项业已调整或披露。
6、本公司未打算或企图去影响账面价值和资产、负债的分类。
7、本公司确信:
⑴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的负债。
⑵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或未披露的可能诉讼赔偿、背书、承兑、保证等
或有损失。⑶没有任何有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合同的规定,以致需
要调整或披露的事项。
⑷没有发现管理人员或其他员工舞弊的事情
8、本公司没有蓄意歪曲或虚列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或分类情形。
9、本公司应收款项等债权均属实,并按规定提取坏帐准备。
10、本公司存货均属实,其呆滞、陈旧、毁损均已处理。
11、本公司对拥用的全部资产享有充分的所有权,以资产提供担保的情况已
全部披露。
12、本公司严格遵守了合同规定的条款,不存在因未履行合同而对财务报表
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13、本公司按照谨慎性原则,对预计负债进行了充分估计,并在会计报表中
按规定列示。
14、本公司已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相关资产计提了损失准备。
公司(签章): 负责人(签名): 财务总监(签名): 年 月 日
2、适用外商投资企业
企业管理当局声明书
深圳天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鉴于贵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本公司截止 2006 年12月 31 日的外汇收支情况
表的需要,谨作如下声明:
1、本公司依照《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会计报
表,公允地反映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资产减值情况,其编制
基础与上保持一致。本公司管理当局及法定代表人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
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2、本公司业已提供所有的财务及会计记录以及有关的资料。
3、本公司业已提供全部关联人名单、关联交易及有关的资料、对关联人的重大交易事项均已披露。
4、本公司所有财会事项皆已入账,不存在财务报表与账簿间的差异。
5、本公司所有期后事项业已全部提供,重大的期后事项业已调整或披露。
6、本公司未打算或企图去影响账面价值和资产、负债的分类。
7、本公司确信:
⑴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的负债。
⑵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或未披露的可能诉讼赔偿、背书、承兑、保证等
或有损失。⑶没有任何有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合同的规定,以致需 要调整或披露的事项。
⑷没有发现管理人员或其他员工舞弊的事情
8、本公司没有蓄意歪曲或虚列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或分类情形。
9、本公司应收款项等债权均属实,并按规定提取坏帐准备。
10、本公司存货均属实,其呆滞、陈旧、毁损均已处理。
11、本公司对拥用的全部资产享有充分的所有权,以资产提供担保的情况已全部披露。
12、本公司严格遵守了合同规定的条款,不存在因未履行合同而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13、本公司按照谨慎性原则,对预计负债进行了充分估计,并在会计报表中按规定列示。
14、本公司已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相关资产计提了损失准备。
15、本公司己按有关外汇条例编制外汇情况收支表。
公司(签章): 负责人(签名): 财务总监(签名): 年 月 日
3、税务代理合同
税务代理合同委托协议
深中合字2007[ ] 甲方(委托方): 乙方(受托方):深圳市中盛华普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兹有甲方委托乙方进行2006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审核,经双方协商,现将双方的责任及有关事项约定如下:
一、业务范围及目的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对甲方2006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事项进行审核验证。乙方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贯彻制定的关于企业所得税的措施和规定,并按照《深圳市税务代理机构代理企业所得篇四:地税审计报告样本
税务审计报告
(2010)xxswsj字第003号 xx有限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各地方税(费)缴纳情况。我们是依据政府已颁布的各地方税(费)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对贵公司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帐册、凭证及有关纳税资料进行审计。贵公司对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帐册、凭证及有关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我们的责任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公司,于2005年5月18日取得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xxxxxxxx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设址xx市xx镇彭洋村112号,法定代表人xx,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人民币500.00万元,经营范围:批发钢材、粮食、煤炭。贵公司各地方税(费)由xx市地方税务局xx分局征收。公司联系电话123456#,税务登记证为闽国地税字1111111111号,电脑编号2222222222#。
二、地方税(费)审计情况
1、营业税审计。
2009贵公司无营业税应税项目,无应缴营业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审计
贵公司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当应缴增值税税额的5.00%计征。2009应缴增值税17,164.87元,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858.24元,已缴892.48元,多缴34.24元。
3、企业所得税
2009贵公司企业所得税由xx国家税务局征收。
4、个人所得税审计
(1)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超过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适用税率征收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并由贵公司代扣代缴。2009贵公司员工工薪所得未超过上述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无应扣缴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
(2)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
贵公司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采用核定征收。2009贵公司实现收入100,128.30元,征收率1.00%,应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1,001.28元,已缴476.16元,少缴525.12元。
5、房产税和土地使用审计
贵公司经营场所系向私人租用,应缴房产税采用从租方式计征,即按照年租金金额的4.00%计征。
2009贵公司经营场所年租金为1,200.00元,应缴房产税48.00元,未缴。
6、土地使用税 2009贵公司实际使用土地面积15.00平方米,单位税额3.00元,应缴45.00元,未缴。
7、印花税审计
2009贵公司购销合同应缴印花税按照购销总额70.00%的0.03%计征;其他列举的应税合同和营业帐簿应缴印花税按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计征。
(1)营业帐簿印花税
贵公司本其他营业帐簿5本,应贴花25.00元,未贴花。
(2)购销合同印花税
贵公司本购销总额100,128.30元,应缴印花税21.03元,已缴127.99元,多缴106.96元。
8、教育费附加(含地方教育费附加)审计
贵公司应缴教育费附加按当应缴增值税税额的4.00%征收。2009应缴增值税17,164.87元,应缴教育费附加686.59元,已缴713.26元,多缴26.67元。
9、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审计 2009贵公司已缴基本养老金832.00元和失业保险金96.00元。
10、防洪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和工会经费 2009贵公司无已缴防洪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和工会经费。
三、综合以上,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各地方税(费)缴纳情况如下:
1、营业税无应缴数。
2、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缴858.24元,已缴892.48元,多缴34.24元。
3、企业所得税由xx国家税务局征收。
4、个人所得税应缴1,001.28元,已缴476.16元,少缴525.12元。
5、房产税应缴48.00元,未缴。
6、土地使用税应缴45.00元,未缴。
7、印花税应缴46.03元,已缴127.99元,多缴81.96元。
8、教育费附加应缴686.59元,已缴713.26元,多缴26.67元。
9、基本养老金已缴832.00元,失业保险金已缴96.00元。
10、防洪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和工会经费无已缴数。
四、其他事项说明
贵公司以前各地方税费缴纳情况未经审计。篇五:海外各国公司年报、税务、审计规定
海外各国公司年报、税务、审计规定
近10多年来,许多国内企业或企业家在海外设立的自己的公司。由于对注册国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和疏于管理,没有认真做维护,有些导致后期产生不必要的罚款,公司董事被起诉、被银行锁定黑名单等等后续的法律问题和后续运营的尴尬。这里,我们就主要的海外国家公司维护管理的法律法规,给大家一个梳理。
一、新加坡公司
所有在新加坡成立的公司都需要会计做账,按新加坡会计准则(sfrs)进行账目处理,编制英文财务报表;在会计年结日后的三个月内须向税局呈报预估税;
年营业额、总资产及员工人数达到一定标准的的账目需进行审计;财务报表及审计都必须在公司周年股东大会(agm)举行前完成,逾期将会有罚款; 新加坡公司必须每年向注册局呈报股东大会记录(agm),时间上不超过上一次周年会议的15个月(新公司18个月内),对于一般公司,财务报表出具后6个月内要开周年会议(公众公司4个月内),周年会议之后一个月内必须递交年报(annual return),任何不遵守行为即属违法,将被处以适当的处罚。
公司需在每年的11月30日之前申报上一的公司所得税, 税务追溯期为五年.从相关估税年起,公司必须保存相关账务资料至少五年.二、英国公司
年检时间一般是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满一年前一个月开始年检;到期后超过时间未缴纳罚款年费,注册署会自动注销,影响账户使用。
年营业额、总资产及员工人数达到一定标准的的账目才需要递交审计报告;
公司需每个財政向財政部門提供財稅報表,新公司成立的第一年通常会收到两份税表,按开始运营前和运营后分开申报;财政年结日后的九个月内需完成财务报表,十二个月内需呈报所得税。如銷售額達到一定標准的公司需申請增值稅申報.三、美国公司
美國公司注册成立后满一年需递交相关文件给政府进行年审等工作,美国各洲情况不同年检所需费用、需递交的文件也不同。
注册美国公司后在美国本土经营,需聘请美国会计师做账,按照有关税法纳税(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如不在美国经营,没有和美国产生贸易往来则无须做账和交税,但还是需要递交零申报的税务呈报。
每年缴税的最后期限为4月15日,晚交或少交都将面临罚款,甚至触犯法律。美国财政部税务署每年都会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税表,非法逃税漏税一旦被查出,除要缴纳数倍巨额罚款外,还可能被判刑入狱。
四、香港公司
香港公司允许无业务,允许空壳公司存在。有发生业务的就必须做帐、审计,核数了再进行报税。没有发生业务的公司则不必做帐审计,直接零报税;
香港通常以每年的12月31日和3月31日为财税年结日,按公司盈亏情况,在年结日或税表发出日起一个月内申报公司利得税。香港公司注册满一周年后需进行年审,如不办理年审,会有相应罚款,逾期时间越长,罚款越重;情节严重者,公司及其高级人员会被检控,一经定罪,可处失责处罚。
五、德国公司
六、意大利公司
七、法国公司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现状
1.制度体系不同。
效益审计通常是本企业根据自身的预算目标所进行的审查核对活动, 与相关人员和单位的奖罚有密切关系, 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 是主动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上级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而进行的审计活动, 企业没有另行建立组织体系和制定规章制度, 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缺失。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几乎没有进行过, 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多是受托进行 (上级单位委托) , 具有临时性特征, 是被动行为。
2.主体不同。
审计主体和被审计主体均有所不同。效益审计的审计主体是财务部门, 组织、人事、审计部门等是协助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主体是审计部门, 组织、人事、财务等是协助部门。效益审计的被审计主体是列入企业效益考核制度中的单位和个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计主体是在职或离任的领导人员。
3.时间选择不同。
效益审计通常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月份、季度、半年和全年均可选择。企业的做法大多是“季度预审、半年小审、全年总审”, 有一套自身的时间安排, 具备常态化特征。经济责任审计, 尤其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是一项非法律规定的受托审计, 在时间选择上具有偶然性、临时性特征。
4.审计对象不同。
效益审计是以单位 (即物) 为对象进行的审计评价活动, 最终是对单位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做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 不论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还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相关规定, 均是对领导人员进行的审计, 是以“人”为对象进行的审计评价活动。是通过对领导人员所在单位经济运行状况的审计, 结合相关廉政评价标准, 对领导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5.审计评价标准和内容不同。
效益审计以企业的年度和月份财务预算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内容和标准都非常具体, 便于操作。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具体评价标准, 审计业务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性, 评价内容相对也比较宽泛。企业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大多以企业财务预算和绩效评价指标为评价标准。由于每个子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不同, 就造成评价标准不统一和没有系统性, 只是在工作中被零散地、个别地使用。因此, 这些标准就缺乏应有的约束性和法定性, 很难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可, 也就不能对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企业起到应有的指引和规范作用。
6.审计结果的应用价值不同。
效益审计的结果通常是单位和个人能否拿到和拿到多少奖金的依据, 关乎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效益审计是以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评价内容的, 企业效益审计的结果做好了, 才能使相关考核部门对单位和个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到“按劳分配, 兼顾公平”。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对领导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和经济责任进行界定的依据, 与个人有密切的关系。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必要的制度基础及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这不仅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公开性原则, 还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和运用范围, 使其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几点看法
1.统一制度体系。
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与企业现有的效益审计制度相结合, 根据两者共同的要求, 制定一套“经济责任效益审计”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不是简单地将两项审计合并在一起, 而是找出共同之处, 以一套制度和指标体系, 最终产生超出原有两项审计应用价值的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竞争力。
2.主体和对象合并统一。
审计主体应当由财务、审计人员组成的审计小组 (或是审计办公室) 来担当, 而组织、人事、生产等部门则派员协助。在审计过程中, 只有一个审计主体, 那就是审计小组 (或是审计办公室) 。被审计主体 (或审计对象) 即领导干部和单位, 也应当是合二为一。单位的效益审计, 其实就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因为单位的经营效益预算目标, 也就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指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指标完成得好, 其所带领单位的经营效益预算目标也一定完成得好。领导干部和其所在单位本来就是统一的整体, 企业需要领导干部来领导, 领导干部又是企业的一员, 二者不可分割。
3.统一审计时间。
效益审计已经有合理的时间选择, 只需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偶然性去掉, 变成固定的、常态化的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与效益审计的完全一致, 也可以只选择“半年预审、年度总审”。这样, 就可以使两项审计在同一时段内进行, 节省人力、物力等企业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
4.审计评价标准的统一。
效益审计多以企业预算指标为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预算指标外, 还有廉洁自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评价指标。因此, 可以将两项审计评价标准统一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上来, 在效益审计时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作为评价标准。这样在平时就可以发现和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 还可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
5.审计结果应用价值的统一。
在上述几项统一都能做到的情况下, 经济责任审计和效益审计其实就是一项审计活动, 审计结果和评价报告就只有一个。但这样的审计结果和评价报告, 可以满足原有两项审计活动服务对象的需要, 审计结果应用价值当然就可以完全统一。
实践表明, 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更具生命力, 经济责任审计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综合。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 实际就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效益进行审计。因此,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和效益审计现状的描述, 揭示了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几项弊端, 并说明这些弊端严重浪费企业资源, 制约企业发展。最后, 对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应从哪几个方面结合, 提出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结合,看法
参考文献
[1]李本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出路[EB/OL].ht-tp://www.audit.gov.cn/n1057/n1072/n1342/15078.html.2004-01-14.
[2]王国新.开展绩效审计应加强三方面工作[EB/OL].ht-tp://www.audit.gov.cn/n1057/n1072/n1342/1983580.html.2010-02-23.
[3]吴玲.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方法探讨[EB/OL].http://www.audit.gov.cn/n1057/n1072/n1342/1702121.html.2008-11-25.
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国际审计准则的研究中,我以“ISAN0.570-持续经营”为主要对象,而对于美国审计准则,AU Section 341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公认审计准则》中的《审计准则实务公告》( Statements on Auditing Standards,缩写为SAS )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需要说明的是,SAS也在不断的修订过程中,由1988年的SAS N0.34到后来的SASN0.59,直至最近所能查到的SASN0.130的一系列规定都对持续经营审计报告做了相应的规定。在我国审计准则的介绍中,则重点以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为标准。
一、国际审计准则对持续经营报告的规定
ISAN0.570对报告方式的规定如下:
当持续经营假设合理,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存在时,须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披露。如果被审计单位做出充分披露,审计人员出具无保留意见,但要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并提醒使用者注意报表附注中对此事的披露。
当被审计单位未做出适当披露时,审计人员应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报告中应涉及到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假设已不再合理,企业将不能持续经营下去,而被审计单位仍旧依据持续经营假设基础编制财务报表的,审计人员应出具否定意见。
在少数情况下,为真实公允地表达财务状况,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已按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审计人员认为编制合理,且已做了必要的披露,审计人员不得就此方面给予保留。
当被审计管理当局拒绝作出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或拒绝延长评价期,审计人员应考虑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为由对审计报告做出修正。
二、美国审计准则对持续经营报告的规定
AU Section 341中指出:
如果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疑虑存在,被审计单位实施有效措施,且在财务报表中做了充分适当的披露,审计报告应该在意见段之后加解释段对此加以反映,且在表述中注明“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或其他同类型的字句。如果审计人员判定被审计单位披露的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持续经营能力是不恰当的,违背了公认会计准则,此时,可以出具除外型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另外,还规定:当期对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疑虑并不意味着这种疑虑存在的基础在以前会计期间就已经存在。因此,不应该影响所提供的比较会计报表中以前年度报表的审计意见类型。在提供的比较会计报表中,如果在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虑的基础在本期已经消失,则没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加入解释段,对以前年度的重大疑虑进行解释。
三、我国审计准则对持续经营报告的规定
2007年1月开始实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报告方式的规定如下:
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财务报表已做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强调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并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有关事项的披露;如果财务报表未能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判断被审计单位将不能持续经营,但财务报表仍然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管理层认为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当,选用了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补充的审计程序。如果认为管理层选用的其他编制基础是适当的,且财务报表已做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考虑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管理层选用的其他编制基础。
四、三种规定的差异比较
现将三种准则对持续经营报告方式的规定列表,以方便直观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审计准则、美国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的规定基本上都遵循了1978年科恩报告的观点,但在几个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
1.三者对均以“重大怀疑”作为审计报告修正的分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未进行合理估计和充分披露的规定,美国的AU Section341规定为除外型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而ISAN0.570提出当被审计管理当局拒绝做出或延长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时,审计人员应考虑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为由对审计报告作出修正,在ISAN0.570之前的ISAN0.23曾在准则注释中指出不排除拒绝表示意见的可能。而ISAN0.570则指出以审计范围受限对报告提出修正,有保留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两种选择,因而也不排除发表拒绝表示意见的可能。而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如果管理层拒绝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美国的AUSection341未对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时做出规定,ISAN0.570则规定应出具否定意见。以前中国的独立审计准则规定: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法持续经营,继续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将对会计报表使用人产生严重误导,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最新的审计准则改为: 如果判断被审计单位将不能持续经营,但财务报表仍然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可见,新的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非常接近。
3.ISAN0.570和美国的AU Section34l未对无法确定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做出规定。我国以前审计准则规定此类情况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而新的准则也不再做出规定。
关于是否应该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争议很大。我国准则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况与国际审计准则规定的情形有所区别,我国最新审计准则有两处“无法表示意见”的规定:一是虽然财务报表已做出充分披露,但“同时存在多项重大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不是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二是“如果管理层拒绝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第二种情形,国际准则则规定:如果在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管理当局拒绝就持续经营能力做出或延长(时间)书面评价的情况,国际准则仅仅指出是以审计范围受限为理由对审计报告做出修正,因为被审计单位的不配合造成的审计范围受限更容易理解,更何况国际审计准则本身的态度也并不鼓励注册会计师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ISAN0.570越来越接近,这也正是我国修订准则过程的体现,但同时,也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某些修改。
【国有企业审计教育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国有企业审计部门工作职责12-27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04-26
国有企业管理调研报告05-31
国有企业述职报告07-25
国有企业领导述职报告11-19
深化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10-03
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10-29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01-12
国有企业改革及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03-22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