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色彩是爱(共9篇)
经常会在空间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若真心对我,我必真心对你;你若不真心对我,我又何必真心对你?这句话听上去很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你怎么知道谁是真心?谁不是真心?就像爱一样,都想找一个爱自己的,那谁知道什么才是爱?
那些自认为自己知道的人,当你们悲剧的时候,你是否已经意识到其实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复杂的社会和复杂的人心,善于伪装,若能轻易看透你就不是一般人了。人往往把自己看的太重要,等到发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原来是那么的一文不值,这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呢?
有人说,一个男人要是爱你就一定舍得在你身上花钱;这种事是分情况的,如果一个男人月收入100万,只给你几百或几千的钱花,那不是爱;如果一个男人月收入4000元,他却愿意拿出所有的钱给你花,不要觉得他没出息,败家,至少能说明他是爱你的。
有钱的.人如果用心爱你,才是真的爱你;没钱的男人舍得为你花钱才是爱你,不舍得花钱就一定不爱你或者说不懂爱你,选择这样的人,你一定会后悔的。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社会太复杂了,复杂到我们原本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当你跟父母生气的时候,有人让你离家出走,你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你也想这样;要知道,有时候自己的想法是错的,而别人顺着你的思路说话是为了取悦你并不一定是真的帮你。有人让你回去跟父母认错,那毕竟是你的父母;你会觉得很难接受,甚至讨厌这个人,觉得自己是对的,为什么要去认错?谁懂我的委屈?
当你在面对别人意见的时候,你可以听,仅仅是参考,因为你要衡量一下;父母是一生的恩人,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让你违背父母也许是你想的,但不一定是对的,违背你心的人不一定就是不对的;权衡一下利弊,自己思考一下,想清楚谁的话对你是关爱,谁的话又是带有什么目的。
一次误会让我失去了一生的幸福,夫妻之间吵架了;在今天这个社会来说,几乎所有单身的人都是劝分不劝合的,有结婚了的朋友,当他们不了解事情经过的也许会让你考虑一下,毕竟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说分就分是很可惜的。
结婚过日子不是过家家,想分了就分,想合的时候也许就只剩下后悔了。把你当公主的人也许一生只有一个,错过以后你就再也遇不到把你当公主的人;而离开这个人你就不在是什么公主。与人相处,有了矛盾都要好好的处理解决,而不是闹个你死我活;这是不理智的也是最愚蠢的。
就像夫妻,哪有不拌嘴不吵架的,谁的婚姻没有一点小波澜小插曲。如果当初,她能够权衡一下利弊,也许就不会如此的落魄;社会是险恶的,人心也是险恶的,人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遇到一个真心对你的,错过了,你到哪里找寻?
这世上最值得珍惜的爱就是父母和夫妻;因为如果这两个都不可信的话,还能有谁是真的爱你?也许你会听到有,但这所谓的真爱可以超过父母,夫妻,是不是太夸张了?还是仅仅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讨好你的一种谎言呢!
每个人都会有矛盾,每个人都会有误会;当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冷静,不要擅自听别人的意见,即使听了也只是参考,权衡一下;等冷静以后再想想谁的话是关爱,谁的话是为了恭维你。
关键词:悲剧,亚里士多德,色彩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提出,悲剧在情节安排上要避免三种结局,主人公应该是因过失而遭大难: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最违背悲剧的精神,不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1]
在文艺作品中,老师柏拉图主张刻画人物性格,性格才是对“人”这一问题的研究,人物在作品中的性格造就了悲剧的朝向。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情节才是至关重要的,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情节,好的情节决定了悲剧的感染力。他的“情节中心说”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的宗教、习俗等色彩,与其所在的生活年代背景,社会历史地位息息相关。亚里士多德认为;“突然和发现是情节的两个成分,第三个成分是苦难。”可见,苦难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虽然不可缺少,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俄狄浦斯王》最具代表性,悲剧的酿成总是在不经意之间,作为悲剧的主人公却总是逃不出命运的手,仿佛冥冥之中早就有安排,挡也挡不住。笔者认为在《俄狄浦斯王》里“情节”是优于性格的要素,一切都离不开索福克勒斯的脑筋。笔者不知道在这些剧作家的生活里是否有一抹灰,是否看清了世俗间的善恶,才能将悲剧色彩凝于笔尖。亲情如此,爱情亦如此,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能不能说是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的性格过于刚烈,是“性格”造就了两人的悲剧呢?但他们绝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任凭命运摆布,他们顽强地斗争,并且渴望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行为不是可笑的,不是白费心机的,他们是认真的。如此的悲剧不在于它表现的命运的强大,不在于灾难的多少,不在于结局是否圆满,而在于一种抗争的精神。
如上所述“悲剧中的人物就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十全十美的”,由此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情节”要素的说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悲剧作品。但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怜悯与恐惧”却是一种审美的情感。的确,悲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如今人们面对各方面的社会压力,不免需要一种途径来宣泄心中的情感,悲剧就是让观众有机会抒发平时郁结于心中的哀伤之情,并得到愉快的宣泄,从而使心情得到平静,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2]时代在改变,悲剧作品也在改变,如悲剧的内容,悲剧的角色塑造,悲剧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等,并且在时代的潮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用今天的角度看待悲剧,当然需要新的视角,如今早已不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了,现代悲剧不再是以描写神或者英雄为主题,而是更加贴近生活,让观众为情节所动容才是悲剧的卖点。笔者赞同朱志荣先生对悲剧人物的观点,“纯粹的好人和纯粹的坏人都不能构成悲剧。”因为人无完人,更加符合生活才能更贴近观众的心。悲剧的观众不应是韩剧的脑残粉,悲剧的观众不应只有同情和怜悯之心;悲剧的观众需要基本的审美意识。笔者想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悲剧的元素,不变的是它“引起的恐惧和怜悯之情”。尽管时代赋予了悲剧不断变化的色彩,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就应该被保存与记录。当然,中西方在悲剧的理论与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笔者想共通点却依然是“恐惧和怜悯”。
中国自古就有悲剧意识,其模式就包括了伤春与悲秋两种。从古诗词来看就清晰可见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暖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春秋之景,本是自然循环往复的规律,作者描绘之景本不具有生命的主观意识,但通过作者的笔,花会落泪,鸟会恨离别。万物在人们的眼中产生了悲伤之美。自古有窦娥含冤而“六月飞雪”,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黛玉葬花“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程婴“偷天换日”保赵氏血脉,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中国的悲剧是内敛式的,但哪一个故事不感人肺腑,不荡气回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悲剧具有大团圆的特点。在对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现象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地认为真正中国悲剧的大团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实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在这个延展的世界中,不但悲剧冲突还在继续发展,而且悲剧人物的反抗性格也在深化和丰富。可以说,中国悲剧的大团圆这种艺术形式不但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而且是现实世界的必然延伸。它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和发展了悲剧人物的抗争性格和斗争品格。也就是说,中国悲剧精神在大团圆结局中不是削弱和淡化了,而是得到了强化。[3]同样,西方有宗教思想的影响,东方悲剧中这一因素也不可忽略。佛教中的“轮回说”“凡是有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在中国悲剧大团圆思想的范畴之内。悲剧不仅表现人物的不平遭遇,情节的跌宕起伏,在揭露社会问题、表现人性丑陋中也显示出它独到的作用。悲剧中总会存在邪恶势力,这些邪恶势力或者专制独裁,或者是贪官污吏,又或是地痞流氓等。而剧作的本质就是揭露与批判邪恶势力的存在。[4]由此,悲剧再现了人生的苦难和毁灭,映衬出真善美来。真善美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本质。
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的源泉,有句话叫“演在戏上,出在世上”。由于生活中存在着悲剧,才会有艺术悲剧的产生。艺术悲剧来源于生活悲剧。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一个人的不幸和苦难,一定场合下的灾难与死亡叫作悲剧。生活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脱离了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循循善诱,脱离了戏剧中扣人心弦的深入情节。区分艺术悲剧与生活悲剧,我们的生命从一声啼哭开始。生命从一开始并不注定是悲的宿命,而是希望与憧憬,温暖与爱心。其中的意义是为了构建一个充满对人性和苦难关怀的社会,一个真正认识自我的人格。悲剧应该是对苦难的纪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经历。悲剧对于个人的定义太过沉重,笔者认为真正的悲剧不是悲观,不是悲惨,也不是灾难,也不是眼泪和哭泣,不在于是否有“大结局”的结尾。真正的悲剧在于以弱小之力无息、无悔地去抗争强大的异己之力。这种抗争更多的是粉身碎骨,但这种不息的抗争行为本身却是强大不可战胜的力量。悲剧的精神之所在,就是有抗争精神。这种抗争精神不免让人生起一种崇敬之情,对方力量越是强大,人越是抗争,人越是抗争就越是崇高。这种精神给人的不是颓废,不是绝望,而是一种振奋和昂扬,崇高和伟大。由此悲剧是痛快的,是酣畅淋漓的。没有这种处境不是悲剧,在这种处境没有人的抗争行为不是悲剧。如果仅有对悲剧人生的体验和悲悯,却面对劫难逆来顺受或者麻木不仁,而没有对苦难和不幸加以追问和抗争,来唤起人们的觉醒,那么悲剧的意味便荡然无存。也就是说,面对苦难和不公平,要选择抗争。哪怕只有自己,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种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的抗争行为才构成了悲剧最核心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朱志荣.西方文史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5.
[2]向妮娅.关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净化[J].安徽文学(下),2012(2):14.
[3]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4,145.
[4]宗胜男.中国悲剧的困境——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意识与中国的悲剧[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03):31-32.
[5]叶虎.中西悲剧精神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5):79-84.
酷毕的外观设计
三星酷毕手机的“酷毕”这一词汇来自于年轻人的口头禅,从这点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三星酷毕手机是一款专为年轻人设计的产品。既然三星酷毕专为年轻人设计,那么必然这款手机具有了当下年轻人身上表现出来的鲜明特质。首先,三星酷毕手机采用了只属于年轻人的青春颜色搭配,其平整简洁的机身正面采用了黑色,而机身背面则大胆地采用了牙买加黄、亮粉红、简约白和鲜橙色等多种绚丽颜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如此,三星酷毕手机还采用了可更换机身后盖设计,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心情、场合等选择不同的颜色来进行个性搭配,除了4种标准色之外,三星还提供了印花外壳供用户选择,充分体现了三星酷毕手机“Touch the Color of Your Life”的设计理念。
在外观设计上,三星酷毕手机将摩登新潮的波普风格及曲线形状等元素引入进来,让手机不仅拥有了轻巧灵便的外观,同时还具有非常舒适的握持手感。在机身正面,一块2.8英寸QVGA分辨率的屏幕占据了主要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酷毕手机的正面非常平整简洁,接听键、挂机键与屏幕融为一个整体,只有亮银色的菜单返回键微微凸起,为用户营造出一流的操作手感。在笔者看来,这个圆润的三角型返回键同样非常酷,其形状与ET外星人的标志极为相似,从中将三星酷毕手机蕴含的科技流露出来,令人为之而着迷。
细节方面,三星酷毕手机将玩味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其后盖上不仅铭刻了圆形波纹,而且摄像头周围还镶嵌了一圈红色圆环,将色彩搭配进行到底。在机身的两侧,分别设置了音量调节键、耳机数据线二合一接口、拍照功能快捷键、锁屏按键等。每一个按键都在前后外壳交汇的边缘,并且为了与机身融为一体,每一个按键都采用了不规则的外形设计,显得非常的酷。
酷毕的操控方式
三星酷毕手机采用触控操作方式,并配置了2.8英寸QVGA分辨率触控屏幕。除了出色的硬件配置之外,对于触控手机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触控操作界面技术,而在这方面三星酷毕手机采用的TouchWiz带给用户一流的触控体验。三星酷毕手机搭载了最新的TouchWiz触控操作界面,其由三个待机桌面所构成,通过左右划动屏幕来实现不同待机桌面之间的切换,如此一来,让用户充分利用桌面进行快捷操作的同时还彰显了个性。而作为三星Touchwiz用户界面中的精髓,widgets小插件工具被集合在屏幕左侧,只需要点击屏幕即可弹出插件工具条,并通过拖拽的方式自由在待机界面下放置各种小插件。由于采用了三个待机桌面,因此在每个待机桌面下都能够设置不同的小插件,具有更高的自定义性,方便用户快捷选择使用。
在待机桌面下部分,三星酷毕手机设置了键盘、电话薄、信息、功能表等四个常用功能触控按键,而进入系统菜单之后功能菜单同样分成三个界面,所有功能一一放置在菜单中而免去用户进入多层菜单的纷繁,这点与iPhone有异曲同工之处。总的来说,通过多界面的使用,无论是插件工具还是手机功能都得到很好的安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机的易用性,而这也是现在触控手机所追求的。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酷毕手机还采用了卡通风格的界面主题,无论是程序图标还是动画效果都更加生动、可爱。
在触控操作体验上,三星酷毕手机支持单指缩放和智能解锁功能。单指缩放功能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图片、文档时,单指就可以进行缩放操作,不仅方便,操作更有型;而智能解锁功能则支持用户自定义设置相应字符来快速解锁或者快速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让用户打造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个性移动平台。
酷毕的专属功能
色彩, 是时尚的宠儿、万物的嫁衣, 无声无息赋予世界优美的灵气与姿态。只要我们睁开眼睛, 各种色彩便涌入我们的视野。赤橙黄绿青蓝紫, 面对斑斓的色彩世界, 什么颜色能使人精神焕发, 什么颜色能衬托出安静闲雅的气质, 往往叫人如坠迷宫, 摸不着头脑。要在这变化无穷的色彩中寻找最适合自己、最能体现个人特色的颜色, 绝对需要专业知识。
色彩搭配设计师, 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进行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色彩研究与咨询工作人员。其从事的工作主要有:个人形象设计、商场导购、服装服饰设计、居室美化设计、商品陈列展示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领域。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 分析客户的色彩需求; (2) 收集和整理色彩信息; (3) 将色彩需求和色彩调查结果按照色彩特性进行分析; (4) 制作色彩方案, 使用色彩工具对色彩进行准确表达; (5) 依照客户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6) 按照色彩方案进行色彩实施; (7) 解决色彩实施中的问题, 确保色彩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色彩是需要配合的, 不是所有颜色相加就是美丽。色彩搭配师, 美其名曰“用色彩扮靓生活的魔法师”, 生活里所有的颜色都是他们的创作源泉, 他们用自己对时尚的感悟装点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到今天穿什么, 大到城市的整体颜色, 都是他们的课题。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品质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 色彩搭配师这一职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色彩搭配师:提升市场竞争力
色彩搭配作为新兴的行业在欧美、日本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史了。色彩搭配师这一职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日本全国有近40万名色彩搭配设计师;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色彩设计公司都拥有一批专门的色彩设计人员, 专业色彩搭配设计师活跃在流通、建筑及环境企划、室内设计、广告和服装设计等各个行业。
据相关理论研究, 色彩作为一切可视事物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事物的影响力在65%以上。如今, 竞争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不明显了, 附加价值的竞争就变得更有意义。色彩理论是最容易与市场及人群结合的基础理论, 运用色彩技巧能提高商品价值。因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设计和色彩等形象因素已成为企业产品能否畅销的最关键因素, 色彩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 逐渐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色彩单独作为一种实用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并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产生了极大的收益, 色彩运用也被企业作为营销战略而高度重视。
现在日本每年参加此考试认证的人数高达十几万人, 大多数设计师及零售、商品企划人员都拥有色彩搭配师身份。在国外的一些政府机构, 如环艺、园艺、规划等等部门, 也要求工作人员通过专业的色彩训练, 使他们在考虑整个空间设计、整个城市颜色协调感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相比之下, 国内对色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色彩搭配设计的不成功实际上一直是中国商品无法走向国际中高端市场的致命伤, 更成为中国产业从制造走向创造的障碍。
色彩搭配师:好“色”有“钱”途
1998年, 西蔓女士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色彩专业咨询机构——北京西蔓色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西蔓色彩工作室) 。此后广州、武汉、青岛、郴州等地的色彩工作室纷纷出现, 上海也在2002年出现了第一家专业色彩咨询机构——莺莺色彩工作室。目前, 我国从事色彩搭配设计以及与色彩相关的专业设计人员约有30万人, 专门从事色彩咨询的机构只有100多家, 相关从业人员约为1000多名, 但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业内人士分析, 我国个人色彩搭配市场拥有约200亿人民币的需求空间。保守估计, 我国色彩搭配师需求应有10—20万人的缺口。而且, 我国的色彩搭配业刚刚起步, 色彩搭配师的主要服务个人, 比如个人色彩诊断、不同场合妇女的着装规则、个人的形象设计等, 当人们一旦真正意识到色彩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时候, 企业意识到色彩搭配协调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时候, 政府意识到城市环境也必须要有更正确的色彩搭配来装扮才能真正达到协调后, 这个职业的需求量更是巨大无比。
色彩搭配师职业适用行业多, 如一位从业者说:“只要有用色的地方, 就会需要我们这个职业。”个人色彩消费除了色彩顾问坐店咨询以外, 还可以拥有私人色彩顾问, 上门服务, 从上门设置基础衣柜到色彩顾问陪同购物。商业色彩搭配可以应用到商店店面、商品陈列、酒店环境甚至是宴会等等各个行业的色彩规划和设计;在城市建设中, 进行整体景观设计, 街道和社区的设计也加入色彩规划, 也将给色彩搭配业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国外, 色彩搭配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他们的收入可以划归高级白领这个层次。一个西餐配色师一年工作三四个月, 其收入就可维持一年的舒适生活。在国内, 一项个人色彩咨询服务的收费在百元到千元不等, 一次较全面的色彩咨询, 如家居、装潢等方面的色彩咨询服务, 收费为3000元左右;为企业作一个咨询, 一次可收费1万元左右;职业色彩搭配师, 其月薪在3000~10000元间, 有的甚至达到20000元左右。
色彩搭配师分为3级
根据中国流行色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协会工作规划, 经中国科协批准, 中国流行色协会作为中国唯一的色彩专业协会, 自2007年起正式开展色彩搭配设计师专业资格考评与培训工作。首批专业色彩搭配设计师于4月正式出炉。
据有关人士介绍, 色彩搭配师分为3级, 其中3级主要要求掌握从事色彩行业的部分基础知识和技能;2级要求掌握较高级的色彩知识和色彩实践的指导能力, 具有提供专业的色彩咨询服务工作的能力;1级则要求集丰富的色彩知识于一身, 具有色彩开发、色彩计划、色彩研究等高水平驾驭色彩的能力, 具有实施色彩计划、进行色彩教育的能力。
色彩搭配技能认证培训分“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搭配技巧”等两大部分, 以及“个人色彩咨询”和“商业色彩搭配”等两大知识模块;课程主要有色彩营销流行色趋势、商品色彩设计、建筑与环境色彩设计、陈列色彩设计、色彩配色实践等。其考核方法分“综合色彩知识”和“整体形象造型”两部分, 前者为闭卷笔试, 后者则为实践操作。考试每年举办四次, 时间约为一周 (专业培训5天, 考前培训1天, 考试半天) 。考试合格获得由中国流行色协会颁发的色彩搭配设计师专业资格证书。
在了解了色彩搭配师的三大工作版块之后,记者选取了三家具有代表性的纺服企业,并采访了三位身处不同岗位的色彩搭配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呈现色彩搭配师真实的职业状态。
采访对象:
刘群: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服装搭配培训师
唐娟:苏州楚星时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
兰怀民:北京爱慕内衣材料设计工作室经理
Q1:您当初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色彩搭配师这一职业?
刘群:学习了“西蔓着装顾问课程”之后。涉及了“色彩搭配师课程”及色彩营销知识。所以我就怀揣着对色彩的浓厚兴趣,主动报名了,同时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唐娟:在很早以前就通过网络的宣传知道有色彩搭配师的职业。所以对色彩有关的知识应用比较感兴趣。到楚星工作以后。岗位工作牵涉到需要了解色彩的专业应用。通过行业协会了解到流行色协会有专项培训,所以主动报名参加了。
兰怀民:爱慕内衣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色彩管理的重要性。曾多次组织企业员工进行集体色彩培训。在培训过之后。我也认识到色彩知识和搭配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就进一步地进行了系统地学习。
Q2:您现在的工作主要内容是什么,您是如何运用色彩搭配的相关理论实践知识的?
刘群:我现在是一名服装搭配培训师。主要给终端的销售经理做服饰配搭的培训。色彩配搭是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唐娟:通过色彩搭配的专业学习。我们对色彩在纺织这个传统领域的实际应用有了新的认知,并在营销工具方向有了色彩应用的创新突破。
兰怀民:我们团队目前主要负责各品牌产品的外观花型设计,而色彩规划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的重点工作项目。
Q3:色彩搭配师要学习很多的技能,例如色彩术语交流、实物产品分类整理、色彩实物调查、心理嗜好色分析、色彩文化、色彩搭配定位分析、色彩搭配方案制定、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能,在这些技能当中,您觉得哪一种技能是您认为最重要的,在实践中那种技能最被市场所认可?
刘群:心理嗜好色分析、色彩文化以及色彩搭配的方法既能对于终端营销人员而言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很多男性在购物时,经常会想导购寻求一些颜色方面的建议,因此在短时间内摸索消费者的心理及喜好是非常重要的。
唐娟:就我所在的行业与个人经验而言。我认为色彩搭配定位分析相对而言比较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对流行色彩、客户以往色彩数据的精准分析找准客户定位,根据市场终端反馈诠释到自己的产品系列里面去,色彩才真正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要素之一,我们倡导的专业的服务才真正得以体现。
兰怀民:在我的工作中。会较多的运用色彩心理学、色彩文化、色彩搭配方法等进行配色实操,从而制定符合品牌文化、流行风尚和消费需求的配色方案。
Q4:每一种职业都能给从业者一种满足感,色彩搭配师会给您这种感觉吗?
刘群: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我们的价值通常是通过帮助别人、给别人购买意见时体现的。
Q5:您或您的公司下一步有没有规划投入精力用于培养更多的色彩搭配师?
刘群:我个人已经有此计划,并为此做着一系列准备。
唐娟:公司希望在专业技术岗位能涌现出真正专业的并能结合公司发展、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高端色彩专业人才。我和我的团队也会共同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兰怀民:色彩变迁的脚步不会停歇,流行色的科学预测不会停止,不停地追随多彩的奥秘是每一个色彩搭配师所必需的。
tips色彩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色彩是一门涉及到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跨越科学和艺术的交叉学科。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表达语言,需要认真学习。避免色彩应用中的常识性错误。
1、光源与同色异谱现象
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强弱、长短、性质不同的色光,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这一点,我们在产品设计中色彩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的时,要注意到不同光线下服装的颜色效果。
2、材质与色彩精确性
色彩其实是离不开材质而孤零零的去谈的。做服装面料的感受一定很强烈,同样的色彩,做在棉上的感觉和做在麻或者丝绸上的感觉是不一样。其他的材质更不用说了。
3、心理与环境
德国社会学家爱娃、海勒在她的《色彩的文化》一书中写到,色彩能够唤起人们自然、无意识的反应与联想,包括心理效果、象征效果、文化效果、政治效果、传统效果、创造性的效果等。
4、不同色彩的搭配
由于人的眼睛的错觉关系,对于不同明度和彩度的色彩具有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色彩搭配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不同色彩的距离感、冷暖感、空间感、体积感等。例如设计师在设计棉服是。就可以用一些暖色,这样会使得服装显得轻一些。缓解棉服的厚重感。
要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范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之中,自觉地、不知不觉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创设完整的、逼真的、易操作的生活情景,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则能轻而易举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合作,自发自主地学习,让英语教学焕发出独特的生命活力。
一、教学氛围生活化,使学生轻松愉快
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度过,所以班级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老师或学生们可以尽情地使用英语字词来做情境布置,例如教室黑板报或墙壁,直接贴上一些英语单词挂图、卡片等;也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写上或漆上英文;或在教室墙壁上设计英语学习园地,学生摘抄的谚语、幽默、歌词、小诗等都可贴在园地内,期末评出优秀投稿者。让学生轮流出英语黑板报,班级通知也经常用英语书写。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整个教室顿时有了英语的气息。当学生进出教室时,自然就看到blackboard ,desk ,pencil box等物品;走神时就会看到windows,tree,door等单词;打球时就得看到basketball等等,即时即景,让英语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在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我们不能为了学习一个单词,一个句型而创设与其他单词、句型毫无联系的一个环境。这样一节课创设许多个没有联系的情景,学生虽然觉得有趣,但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所学知识比较零碎,整体性不强。一堂课应根据整体需要设计一个大的情景贯穿整节课的始末,每个情景之间也要围绕大情景密切结合。其次,精警的创设要注意真实性。学生只有在真实中才能自如地交际,不太逼真的情景只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起不到情景创设对话学习的作用。创设的情景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有求知的欲望,学生才会想学、想用新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计真实场景。第三,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对话,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主要时间应放在新授上,因此情景要简单易行,情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要对学生交际语言起到真正的作用就行,不要为了创设一个情景浪费很多宝贵时间。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一个真实的、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情景是强有力的无声语言,能够达到超乎任何有声语言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语言,最终将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在生活中输出,也就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如:教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 At a snack bar 中,学生以4人为一组,一位同学提出要求,Draw some pies /biscuits...color them yellow /orange …三位学生按要求完成食品设计。学生在小组中继续讨论,给自己设计的每一款食品定价。twelve yuan /twenty yuan ...学生从小组中,推选最佳作品钉在大泡沫板上,由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Look! These are my pies /hamburgers/biscuits / sweets… . They are very nice ,and they are cheap(价廉物美) ,ect.要求学生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食物。Id like some pies/Some pies , please . 接着再询问是否需要购买另外的食物或是饮料,Anything else?最后讨论所买食物的价钱,How much are they ?在这样的活动场景中购物,不仅自然而然操练了所学的句型,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拟生活情景,进行讨价还价的语言活动。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流露,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学生乐于参与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常常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明显的主体行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似乎带有某种被动性质)。在这以教师为中心,课文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支配下,教师研究的是教法,而忽略了学法的研究。为了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建立以“Learning-centeredness”
“Learner-centeredness”“Self-directed teaching”“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立足点转换为以学为主。小学生爱玩、爱唱、爱画、爱游戏、爱活动。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通过唱一唱,演一演、玩一玩、画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开展各种活动,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自主学习能力。
四、作业设置生活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以学生习得的英语要走向现实生活。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能够得以运用的环境很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运用语言的一片天空。生活化的作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宝贵的运用语言的环境,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课堂教学观,以精彩有趣的生活化作业,取代枯燥的读写练习。
1.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博士”。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英语歌曲。
2.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WTO,CCTV,VCD,kg,E-mail,Windows,“Merry Christmas”,“You are Welcome”等等。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3.要求学生日常尽量使用英语口语与同学问好、交淡,外出遇见外国人,主动上前搭讪、打招呼、问好、聊天,既能克服羞于开口的心理,还能真切地体验与外宾交流的情景。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缩短了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教师要努力寻找教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最佳时空,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舞台上,学会积累和运用英语,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无处不在,且快乐无比,从而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创设课文情境, 感悟课文真情
低年级课文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语句通俗易懂。语文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 期待的眼神, 亲切的话语感化学生, 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努力创设生活情境, 拨动学生的“情”弦, 使其全身心投入、参与学习, 以达到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的目的。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的教学, 教者和学生分别扮演成文中送蝈蝈的小男孩和邻居盲婆婆, 通过情景对话以及小男孩和盲婆婆的内心独白, 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盲婆婆生活的孤单, 多么需要人来陪伴!小男孩送蝈蝈的这一举动看似平常, 却为盲婆婆带来了欢笑和美好的童年回忆。多可爱、多体贴的一位小朋友啊!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就像一股清泉流进盲婆婆的心田, 也流进我们学生的心田。课文中的情感学生悟得透彻, 他们的身心也倍受感染, 达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不需冥思苦想、背负压力, 在不知不觉中, 孩子们已将小男孩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印在脑海。
二、再现生活场景, 巧破教材难点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儿童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儿童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 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脑海中, 从而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虽然有时这种对生活的认识显得片面、粗浅, 甚至不科学, 但它却是难能可贵、十分真实的。教学中, 如何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的突破教材难点———晦涩词句的理解, 起而不发的思考, 难以调和的情感……再现生活场景, 凭借生活经验,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诚实与信任》一文中那种人与人之间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宽容与信任, 孩子们难以明白。教者引导他们回忆生活中发生交通意外时, 人们是怎样处理的:有事故后逃逸的, 有主动承担责任的, 有的和平解决, 有的打架动粗……各种各样的处理事故的方式, 但主动承担责任的似乎很少很少。生活中不小心碰坏别人车的常有发生, 但主动留下电话号码的却从没见过。有了这样的比较, 孩子们懂得了文中主人公那难能可贵的诚实, 教材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放小鸟》是一篇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文章, 讲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可爱的小鸟, “我”非常喜欢它, 就把它养在笼子里, 可小鸟不吃也不喝, 经过内心的挣扎, “我”终于放走了小鸟。珍爱生命、保护弱小、享受亲情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常有的体验。但爱鸟容易放鸟难, 每个儿童似乎天生就有着怜爱弱小动物的情结, 更何况是一只有着绿色羽毛、黄色小嘴巴的可爱小精灵。教者引导学生回忆当爸爸妈妈忙于工作, 自己一人被锁在家中, 没有小伙伴的说说笑笑, 也没有父母的温暖怀抱, 那种孤独、害怕的滋味。小鸟被关在笼子里, 不也是同样的滋味吗?爱小鸟就要给小鸟自由, 这一“放”, 不正是“放”出了“我”对小鸟的爱, “放”出了儿童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纯真心灵吗?
三、体验生活滋味, 感悟做人真谛
传统的教育认为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容器, 他们受控于教师和教材。这种学科本位的思想压抑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健康, 忽视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有不把儿童作为“人”来看的危险。教师不但要教书, 也要育人。文道结合要讲究春风入夜、润物无声。只有尝试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学生才能了解生活, 适应生活, 创造生活, 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来源于生活的课文。有位成功的老师在学习《养花》这篇课文前, 首先组织学生到校内的实践基地去种菜。从种菜到浇水、施肥, 必要的程序, 一定的劳动时间, 适当的劳动强度, 学生必然产生丰富的劳动感受。体验之后, 学起《养花》来, 自然顺畅多了, 学生切身体会到“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种菜如此, 养花如此, 做人不也如此吗?有付出必有收获, 学生们都感悟到这一做人的真谛。
为了促进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教者还得作出多方面努力。课程资源要及时更新,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地方课程, 课程的编排要切实贴近儿童的生活。作为一线教师, 最重要的是要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联系, 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对教材的理解, 让教材内容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从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入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幕后走向前台, 展现自我, 课堂将会呈现出生活的斑斓色彩!
一、微笑体现了真诚的沟通和交流
在工作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尽快记住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班主任,每次接到一个新班级,我都会首先尽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去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因人施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真挚的爱,使他们都能主动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与我进行交流。十年的教育生涯告诉我,教育是个充满生机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通和对话。当孩子们在我身后追赶着喊“老师好!”时,这一声声稚嫩的童声会伴随着甜蜜和幸福溢满我的心头,我用和蔼可亲的微笑,换来与学生的心心相印,这种感觉唯独从心底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到心灵的深处。
二、微笑体现了理解和支持
记得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于是,每次我走进教室时,总是对他示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起初他还满不在乎,时间久了,他终于被我的微笑感动、折服了,渐渐的他在课堂上也变得认真而可爱。“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师爱长出了微笑的翅膀,教育就会真正成为一种我们梦寐以求的“师生和谐之乐,教师善教之乐,学生爱习之乐”的事业。
三、微笑体现了关怀和感动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懂得如何用微笑来收获爱,用微笑来获取信任。我在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师的同时,也曾担任过其他班级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记得曾经有一名学生,被老师们公认为顽固分子,对待学习轻浮狂躁,经过多次的说服教育,效果都不明显。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开展口琴教学,学生们每节课都会按我的要求认真练习,只有他不听,虽然我一再提醒,可他还是一连几节课都不带口琴。一节音乐课,我刚走进教室,学生就一起向我告状,说这个孩子又忘记带口琴啦。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带口琴?谁知他低着头,竟然一言不发。我俯下身子来问他什么原因,没想到他竟然躲开我的视线,仰视天花板。说实话,我真的有点生气了,可是我突然注意到了他唇部的疤痕。我知道这个孩子曾经做过兔唇修补手术。我心一颤,心想:他不带口琴是否和这有关系?看到他倔强的眼神,我没再多问什么,让他回到座位上,决定课下和他的班主任进一步沟通了解。课下,我从他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原来,他从小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唇腭裂,他出生时上腭、牙龈、垂体都没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多次修补手术,每次修补都是在肋骨和屁股上取肉修补,现在孩子的身上伤痕累累。听到这些情况,我的心被揪的很疼,我同情、心疼这个孩子,以前我只知道他曾经做过唇部手术,没想到会是这么严重的病情。它不仅仅要忍受着手术时的疼痛,同时还要忍受着心灵上的创伤和自卑。我懊悔自己的言行,我把这个孩子叫到教室外边,他以为我要批评他,深深地低着头,我对他说:“请接受老师真诚的道歉。我不了解情况,没有及时关心帮助你,你愿意和我这个大朋友说说心里话吗?”孩子抬起头,满眼的诧异,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他说:“老师,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如大家,我害怕自己吹不好,同学会笑话我。”看着孩子抽搐的肩膀,我决心一定帮他重新找回自信。我搂过他的双肩对他说:“有老师这个朋友在,什么都不要怕!只要你愿意,你一定会做得更好!请相信老师也相信你自己,好吗?”我对他报以鼓励信任的微笑,他迟疑地点了点头,小声说:“下节音乐课,我一定把口琴带来。”
我暗暗策划着我的爱心行动。我和这个班级的同学悄悄地开了一次小会议,达成了我们的爱心约定。下节音乐课,他真的带来了口琴,而且主动要求我教他吹奏,我让他吹奏“123”,当他鼓起勇气吹响口琴的时候,我向其他同学使了个眼色,同学们会意的鼓起了掌。我冲这个孩子开心的微笑着,他也开心的笑起来,我说:“其实你笑起来还蛮帅呢!同学们,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其他同学大声说:“同意!”他笑得更开心啦。此时,我知道,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笑。有时,不是我们爱得不够,而是我们表达得不够。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我们用微笑艺术地表达师爱,让学生理解师爱,感受师爱,这样就会增强教育效果。因为教师的微笑永远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是最美丽、最动人语言。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其实教师的工作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唯有的是默默地耕耘,脚踏实地地践行着为人之师的职责,同时我也坚信我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执着的追求,会使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职责得到最真实、最鲜明、最生动的诠释和升华,那就是师爱永恒。
愿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洒满阳光。愿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携手并肩,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爱是理解,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失误与困惑,需要老师支持他们、宽容他们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爱是和谐、共荣,需要建设起教育环境的魅力空间。作为与时俱进的教师,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去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在家居生活中,有的房间让人感到舒适温馨,而有的则让人感到压抑沉重,这其中,色彩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色彩在家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怎样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布置出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居室环境呢?如何合理的利用色彩布置不同的居室空间,满足人们要求舒适、吉利、好运、和睦、幸福等心理诉求?家居色彩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的,居住场所中的色彩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居住环境是人身体健康的保障条件,同时为大脑的智力发育提供前提。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效率在优美的环境中可以提高15%~35%,这其中,色彩起了很大的作用。
实践也证明了色彩对于提高室内视觉和心理感受,创造良好的精神与物质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75%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不同年龄运用不同色彩
人获得外来的信息,87%依靠眼睛,而光作用在物体上反射回眼睛才可以获得印象,因此色彩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人类因自身的年龄性格等差异,对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好恶。
儿童房的装饰色彩
儿童房应当依照孩子的年龄、性别和性格等个性因素进行环境与色彩的规划设计。常以儿童卧室为代表,儿童房的色调有很强的随意性,个性外向的儿童宜蓝色为基调,个性内向的儿童宜以红色为基调。
男孩可以使用清朗的黄、绿、蓝组合,营造幻想、欢乐、活泼气氛,较多的绿色更富有生气,对眼睛有好处。
女孩则可较多使用粉红、湖蓝或苹果绿,配以鲜艳、明亮、活泼的色调,产生童话般温馨浪漫柔和的情调。
房间内用纯度较高,或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具有活跃、热闹、童话般的感觉,最迎合儿童心理,以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
同时,还具有欢乐甜蜜、豪华富贵的感觉。
使用鲜艳颜色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克服它的躁动。在充满活泼、可爱的同时又不失冷静如翠绿的地面,浅绿的墙面,富有朝气又生机勃勃。红、黄相间对比的家具,蓝绿、桔黄、粉红色块拼接的床罩,再配以黄、玫瑰红、蓝色等的靠垫。大色块的组合充满儿童的梦幻色彩。
主色彩不可过多过杂,以免使儿童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这样的房间是孩子们憩息、娱乐的好场所。儿童房忌用太过灰暗的色调,宜多运用色彩对比的效果,选用多彩色组合,丰富的色彩不但可刺激儿童大脑中枢神经突触的发育,提高儿童智商,而且可以让儿童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长。
老人房的装饰色彩
老人与儿童相反,他们喜欢稳重沉着。老年房的色彩设计应多选用邻近色配色,以营造和谐的气氛,减少感官刺激。宜用中、低明度色系,这样比较适合晚年稳定、安逸的生活。
避免过度刺激给心理带来烦躁感。而且老年人大多血液循环系统和身体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容易感到寒冷,所以老年人居室的色彩应采用低纯度的暖色调,加入小面积的个人嗜好色进行点缀。
中青年人的房间装饰色彩
中年人的房间装饰色彩所选择的范围较大,一般根据个人喜好和所想要表现的风格,遵循一些必要的色彩搭配知识,如同色系搭配、对比色搭配、相近色搭配等即可,没有特殊的要求和限制。
室内不同区域的色彩运用
根据室内区域的不同,色彩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背景颜色,二是主体色彩,三是强调色彩。
背景色彩墙面、地面、天花板、门窗等占大面积,起到衬托室内一切物体作用的色彩。大多采用较为沉静彩度较低的颜色为主,以便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主体色彩家具等陈设部分面积的颜色。它是表现室内风格和主人个性的主要因素,是居室色彩的主体,色彩强烈且较为有个性,和背景色彩共同体现住宅装饰的总体效果。
强调色彩室内小陈设品部分的小面积色彩,充分发挥强调功效,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可以创造丰富空间意境,加强生活气息。但要注意和整体大面积色彩的呼应。
墙面颜色
墙面颜色在家居装饰色彩中所占的面积最大,所以最好采用低彩度,高明度的颜色。
朝北方位的墙面难得到阳光的照射,会感觉比较阴冷,适合用含灰色的中高明度的暖色,如米色,浅黄色,浅红灰色,淡橙色,会产生温暖舒适的感觉。而朝南的房间常年受到阳光照射,则宜选高明度且含灰的冷色,如浅蓝、淡蓝绿、淡紫、银灰等,这样会给房间带来清凉舒适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其他朝向的房间,如果用白色、乳白色等颜色,会显得神清气爽,开阔干净。
另外,墙面色彩与门窗色彩可采用明度和色相协调的弱对比色彩组合,如墙面色彩深,门窗颜色则可以选用较明亮的浅色,墙面浅,门窗可以选用深色,若想增加整体空间的开阔感,则墙面色彩可与门窗色彩保持一致。
地面颜色
为了保证视觉色彩的心理稳定性,地面可采用比天棚颜色和墙面颜色略深的色彩,但现代风格设计中,有很多时尚的高明度地板,如浅灰、浅蓝、米色等,视觉效果同样很好。可根据主人的不同喜好来决定。
天棚颜色
天棚颜色起到调节光线反射的作用,不适合选用较深的色彩,否则会给居住者带来心理压抑感,常用白色、米色、浅蓝、淡黄色等轻松愉快的颜色,而且应最好与墙面地面色彩结合起来,实现色彩相互间协调统一。
家具颜色
作为第二层面,家具色彩是第一层面墙、地面、天棚色彩和第三层面陈设、装饰品色彩之间的联系过度色彩,空间宽畅视野开阔的房间选择范围比较广,可以选择深色如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古色古香,稳重大方,也可以选择色彩艳丽的现代家居,时尚新颖。现代家居风格、款式、色彩新颖多样,丰富多彩,人们尽可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而狭小房间的家居色彩选择范围较窄,采用有扩大视觉空间作用的木本色、浅黄色、浅蓝色、浅绿色、浅灰色、浅粉色、浅棕色的家具较为适宜,这些色彩都可以带来舒适、明快、高雅的视觉感受。
室内布艺色彩
布艺既是家居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美化居住空间的重要装饰物,主要指住宅内空间的纺织装饰品,包括窗帘、台布、床罩、沙发罩、布幔、壁挂、地毯等,在室内空间中所占的面积比较大,其色彩能够对居室空间的格调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同的情调和环境感受,而且还可以随时更换,方便快捷。床罩、被单、枕套等床上用品的色彩应该相互搭配与呼应。
客厅是全家的主要活动场所和会客的地方,可选择暖色调的窗帘和沙发罩营造热情好客,温馨的氛围。卧室是比
较私密的场所,选用遮光性强的窗帘且色彩浪漫大胆为宜,儿童房则选用造型可爱的卡通图案或者鲜艳活泼颜色的窗帘和床罩,老人卧室宜用图案素雅宁静、颜色典雅大方的织物。为保留一定的色彩层次感,床上用品和窗帘颜色应该尽量避免与墙面同色。
陈设品颜色
陈设品颜色在室内设计中的主要作用是适当点缀,运用得当,可增加室内整体艺术氛围和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主要包括壁画、屏风、雕塑、文物、古玩、陶瓷、刺绣、小摆设等等,从色彩方面讲,陈设品的色彩无论从明度还是色相最好能和墙面地面以及家具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形成视觉冲突、焦点和兴奋点,使人回味无穷。
室内绿化
作为自然人,对阳光、空气、水、植物的向往是出于本能的自然属性,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的森林里漫步,会使人由衷地感到舒畅愉快甚至幸福,每当人们的眼睛看到绿色,心中就会泛起清新舒畅充满活力的感受和无限的美好遐想,对生命的渴望,对美的追求,对精神世界的慰籍,一切种种,使室内绿化成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叶子的绿色植物适合摆放在客厅,让人感到生机勃勃。书房电脑旁边适合摆放仙人掌等针叶植物,有利于吸收电磁辐射,保护人的身体健康。针叶植物也适合摆放在有高塔或者发射塔的窗户旁边,用以化解这些辐射所带来的危害。如果居室装修后,屋子里难闻的有害气体无法短时间内消除,则可在室内摆放吊兰或者芦荟、常春藤、虎尾兰、龙舌兰等植物,这些植物可在24小时内,净化房间里80%的有害物质,吸收掉86%的甲醛;能将一氧化碳、过氧化氮吸收殆尽。
合理布置不同房间
如何运用色彩来合理布置每个不同功能的房间,以起到视觉愉悦和心理愉悦的功效?下面就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不同功能的房间色彩布置简单地做一介绍。
客厅
客厅是主人接待客人以及家人日常活动的地方,是家庭中最公开的场所。
客厅是色彩运用最丰富,也是整个居室展示性最强的部位,客厅主调适用中性色、暖色调或明亮色调,能营造出欢快气氛,体现温馨舒适,主人热情好客的心理诉求。
卧室
卧室是放松舒适、休息睡眠的场所,因此应选择淡雅、宁静、优雅、质朴的色彩,这样有利于解压放松,消除疲劳。
不同年龄对卧室色彩要求差异较大。一般多选用低彩度调和色以及中低彩度、中低明度的色系,不宜采用过分刺激鲜亮、夺目的色彩,否则会使人心情烦躁不安,影响睡眠和休息。夫妇的卧室可采用较为浪漫的浅紫、粉红做装饰,配粉红、奶黄、浅蓝、浅橙黄等色的床罩。家具、窗帘、被套要适当考虑其明度或彩度,达到和谐、温情的效果。卧室中寝具可利用洗换来改变房间的气氛。
书房
书房是读书写字的场所,也是思考问题,安静自省之所在,甚至是有些人在家办公的地方,总而言之,是一个需要安静,不宜喧哗吵闹的场所,因此它的色彩搭配上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书房的色彩以简洁、宁静的乳白、淡黄色为主调,地面宜采用浅黄色地板,墙面、顶棚都宜选用淡蓝色或白色。来创造安静、清爽的学习气氛。悬挂风格柔和的字画。现代化的书房也可以点缀些热烈的色彩,在书房中应适当地配置花卉,为环境增加一些自然气息,还可以休息眼睛,调节精神。总之,书房的色彩不能过重,对比反差也不应太强烈。
餐厅
餐厅是功能性很强的室内空间,是现代居家室内很重要的区域,是进餐的专用场所,也是全家人汇聚的空间。一家人可以在这里用餐、休息、喝下午茶、度过休闲时光。餐厅的位置一般都靠近厨房,它既可以是从客厅中分隔而成的,相对独立的用餐空间,也可以是单独的房间。餐厅设计应亲切、淡雅、温暖,便于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餐厅的色彩一般应选择暖色调,采用洁净淡雅的淡黄和乳白色营造其温馨、祥和氛围,餐桌上方可吊挂暖色系列光源的造型餐灯,地面应该铺设易于清洁的材料,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一个令人心情轻松,充满希望的餐厅会让家成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色彩运用上应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而定,橙色会让人食欲大开,而芥末黄、紫或青绿色常会叫人倒胃口,应该避免。以接近土地的颜色,如棕、棕黄或杏色为最适合,如果把餐厅布置成使人产生凉爽感的蓝色、绿色或灰色,你会发现,节食减肥正在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
厨房
民以食为天,可见厨房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厨房是重要的生活场所,它的主要功能是制作食物,还兼有清洗、短期储藏的功能,全家人的一日三餐都要在这里制作,厨房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甚至关系人的寿命长短。
厨房色彩的设计最好能突出明亮清洁的气氛。以浅色为主的色彩基调可以使整体环境体现出简洁、淡雅、明亮的环境特色。
如果采用白色、乳白色,便于清洁,保持干净卫生的操作空间。若想增加厨房的欢悦气氛,则厨房顶棚、墙面、柜橱的色彩最好采用高明度的色彩,鲜黄、鲜红、鲜蓝及鲜绿色都是快乐的厨房颜色,而厨房的鲜艳颜色多,会使操作人员的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的状态。不宜大面积采用暗色,以免影响光照和长期操作人员的情绪;最好不要出现黄绿色,容易让人想起发霉腐烂。厨房颜色表现应以清洁、卫生为主。
卫生间
卫生间是比较私密的个人活动的空间,具有沐浴、排泄、盥洗、梳妆等功能。也是一个清洁卫生要求较高的空间。宜用淡雅,洁净的颜色,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面积都不是很大,适宜的色彩能改变人的空间感受,使狭小的卫生间看上去明朗、温暖。
卫生间设计以低纯度色彩为宜,要求亮度高、色调明,以创造出清洁、卫生的气氛。
除了白色以外,浴室中最理想的色调是粉色系,如粉红、桃红色、玫红、淡绿、淡蓝等。其次则是奶油色系,如浅黄、米黄;或是一些中性色,如黑色及白色。顶棚、墙面大多用反射系数高的明亮色,地面则较多采用中性的低彩度灰色调。装饰物及毛巾等配件则可选择强烈的对比色系。
从色彩的空间层次高低布局来说,卫生间色彩设计应当上轻下重,可以扩大空间、显得稳定,符合人对色彩的诉求规律。在柔和、弥漫的灯光映射或者明亮温暖的自然阳光照射下,显得清雅洁净,怡心爽神,视野开阔,暖意倍增。
阳台
现在一般家庭的阳台窗户都做了铝合金或者别的材料封闭,既可扩大室内可用面积,又利于冬季保暖,还可以防风防尘防盗,但是这样做,却忽视了阳台的主要功能——采光通气,连接大自然,保持通道畅通。
【生活的色彩是爱】推荐阅读:
生活的色彩作文600字01-12
色彩斑斓的课余生活作文09-17
初一生活的色彩作文600字11-30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06-16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06-04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公开课教案09-20
给生活涂上一抹色彩作文06-09
绘画的色彩09-13
秋天的色彩01-05
落叶的色彩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