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逼人成语解析

2025-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形势逼人成语解析(精选5篇)

形势逼人成语解析 篇1

1.谜语题目:八年抗战,老爸功劳高(打一成语)谜语解析:老爸功劳高是在夸父,八年抗战的目的是为了逐日。改成语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谜语答案:夸父逐日

2.谜语题目:和尚庙、尼姑庵(打一成语)谜语解析:和尚和尼姑都没有头发,因此他们住的地方都容不下头发。改成语能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确或精密,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炼、严谨。

谜语答案:间不容发

3.谜语题目:见神见鬼(打一成语)谜语解析:谜面可理解为只见得到鬼神,那么眼睛里面看不到人。该成语原意是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或看不起人。谜语答案:目中无人

4.谜语题目:组装电脑(打一成语)谜语解析:组装电脑的时候软件和硬件都要装,因此是软硬兼施。该成语的意思是软、硬手段同时施展。

谜语答案:软硬兼施

5.谜语题目:欲上月宫折桂枝(打一成语)谜语解析:月宫以及月宫上的桂花树都是高得无法攀登的地方。该成语常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谜语答案:高不可攀

7.谜语题目: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

谜语解析:十五的月亮正是又大又明亮的时候,该成语形容心怀坦白,言行正派。谜语答案:正大光明

8.谜语题目:年少秃顶(打一成语)谜语解析:年少扣年轻,秃顶扣发落。该成语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谜语答案:从轻发落

9.谜语题目:月亮走我也走(打一成语)谜语解析:月亮在天上,因此谜面可理解为上面的行走下面的跟随。该成语的意思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谜语答案:上行下效

10.谜语题目:本人身份证(打一成语)

形势逼人成语解析 篇2

电视剧是各卫视主要的节目播出类型, 优质电视剧资源已成为各家省级卫视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对优秀电视剧的争夺仍然是当下省级卫视间资源激战的一大主题, 对优秀电视剧资源的掌控已是各家卫视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本文以量化的方法对2007年以来的省级卫视电视剧竞争形势特点进行解析。

一、首四家剧恶战:省级卫视同质化的“红海”竞争越陷越深

首四家上星剧是目前国内各家省级卫视晚间黄金档播出比重最高的类型。由于不具备资源独有性, 为了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首播剧的播出, 2007年出现了更加极端的超常规举措——首四家上星剧收视恶战, 集中体现在重庆、江西等卫视的竞争上。

以重庆卫视首播《玉卿嫂》为例。3月1日安徽、重庆、江西卫视同时上星, 安徽、江西卫视正常编排;重庆卫视为了争取播出速度, 开播当天从傍晚开始播出5集, 取得速度领先;从第二天起, 收视开始赶超同时上星的其他卫视, 进入同时段第3位。

2007年江西卫视率先提出“大剧首播年”的口号, 全年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基本都是首轮上星剧。为了抢占收视竞争的制高点, 自2007年5月后, 江西卫视打通晚间《首选剧场》与《明星剧场》, 实行首轮剧四集连播, 中插《传奇故事》, 依托4集连播的速度优势, 以及《传奇故事》高收视的帐篷效应, 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 探索出了晚间首播剧编排新模式。 (见表1)

营造热播剧首播季, 捕获不同时段受众, 第一时间榨取首轮剧的收视价值, 也是2007年以来省级卫视首四家剧竞争的新动向。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重庆卫视《大刀》首播季”。自11月1日《大刀》开始上星播出, 至11月11日, 重庆卫视在上星首轮分别在晚间黄金时间、夜间、上午、下午、双休日多线推进, 平均播出5遍, 平均市场份额2.775%, 在第一时间充分释放了《大刀》的资源。 (见图1)

重庆卫视的这种编排方式给同时上星的其他卫视带来启示。自11月29日《新上海滩》上星播出开始, 江西卫视展开《新上海滩》首播季, 分别在晚间黄金时间、夜间、下午、双休日多线推进, 平均播出四遍, 取得晚间黄金时间和夜间收视排名第二、下午排名第三、双休日排名第一的优秀成绩。凭借该剧的收视冲高, 带动了江西卫视12月份全天收视进入省级卫视前列。

再以2008年2月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家卫视播出《闯关东》一剧为例。山东卫视在该剧播出的第一轮, 晚间以5集连播的方式连续播出两遍, 同步在下午、上午各播出一遍, 均取得了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排名前三的好成绩;辽宁卫视迅速跟进, 晚间分别以5集、4集连播的方式连续播出两遍, 白天以7集连播、4集连播的方式连续播出3遍;黑龙江卫视也分别在晚间和白天各连续播出两遍;据统计, 从1月28日《闯关东》上星之日起的第一轮播出季, 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家卫视各平均播出四遍, 形成了今年春节期间荧屏上独特的“闯关东现象”。 (见表2)

(数据范围:CSM 35中心城市4+)

二、重播剧抬头:省级卫视进入资源竞争时代

优秀电视剧在晚间黄金档重播成为2007省级卫视电视剧播出的一大现象。重庆卫视在黄金档播出《错爱》、《士兵突击》、《误入军统的女人》、《家有儿女》2次, 《亮剑》播出3次;江西卫视在黄金档播出《家有儿女》系列6次;天津卫视在晚间黄金档播出了《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6次, 《家有儿女》系列3次。此外, 在寒暑假, 《西游记》分别登陆江西卫视和安徽卫视晚间黄金档。

2007年全年黄金时间, 重庆卫视、安徽卫视播出电视剧部数最多, 分别为37部和36部, 首播率分别为73%和78%;江苏卫视全年黄金时段播出29部剧, 其中新剧达25部, 首播率高达86%, 位居榜首;天津卫视首播率最低, 仅为54%。 (见表3)

湖南卫视实现全频道电视剧独播。安徽卫视双枪李向阳7.30—8.7 0.548 1.431 3

(数据范围:CSM 35中心城市4+)

具有重播价值的独家二轮剧成为各家卫视在新剧资源不足时参与黄金档收视竞争的重要武器。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西卫视、四川卫视, 它们先后两次分别独家重播《太极宗师》和《康熙王朝》, 均取得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排名前五的优秀成绩。

除了独家二轮剧重上黄金档之外, 热播新剧在短期内重播也是各家卫视在2007年应对优质资源不足的新举措, 其中既有独家上星剧也有首轮上星剧。

一方面电视剧市场供大于求, 另一方面, 播出机构却呈现出饥渴状态。优秀二轮剧重返黄金档及新剧短期内重播现象, 充分说明了优质剧缺乏已成为卫视发展的瓶颈。

三、独播剧升温:省级卫视品牌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独播剧是频道电视剧资源差异化的保证, 是强势频道打造品牌的利器。独播剧成为2007年以来强势卫视电视剧收视的亮点, 尤以湖南卫视、安徽卫视和天津卫视为代表。

1. 湖南卫视实现全频道电视剧独播

2007年, 湖南卫视明确提出“推进高端崛起, 建设主流文化”的战略目标, 不断进行内容创新, 强化独有资源, 电视剧资源再度升级, 白天及晚间所有的电视剧场统一加了“独播”二字, 成为省级卫视中第一个实现电视剧完全独播的频道, 成功地跳出了电视剧同质化竞争的“红海”。2007年, 湖南卫视晚间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多部全新独播剧, 以绝对的份额优势取得同时段收视省级卫视第一, 该剧场收视率甚至超越晚间黄金档。2007年夏, 命名为“青春快乐旋风”的《又见一帘幽梦》、《绿光森林》、《星苹果乐园》、《东方茱丽叶》四部青春偶像剧捆绑播出, 收视一路高开高走, 也引来众多影迷观众的极大关注, 使得湖南卫视人气持续发烧, 取得包括央视频道在内的同时段所有上星频道收视第一的骄人业绩;还通过《大明王朝》、《一帘幽梦》、《恰同学少年》开始在高端“大片”资源上崛起。 (见表6)

(数据来源:CSM全国35城市4+)

凭借无与伦比的独播剧资源优势, 湖南卫视在白天各时段反复多集重播, 创造白天全年第一的收视业绩, 确保其省级卫视全年全天收视冠军地位。

2. 安徽卫视全方位试水独播剧

为了实现电视剧资源的差异化, 2007年, 安徽卫视从品牌的发展高度, 在晚间后黄金时段正式推出专门播放引进独播剧的《独播剧场》, 提升频道的质化指标, 开播大戏《天国的阶梯》全国收视份额即突破4%, 排名全国同时段第一,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收视成绩。

为了进一步摆脱多家卫视晚间黄金时段同时争播同一部剧而展开的恶性竞争, 安徽卫视将目光瞄准优秀国产剧, 将独播剧战略从晚间后黄金时段向黄金时段延伸, 试水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档独播剧。2007年年中, 斥巨资独家买断国产电视剧《绣娘兰馨》, 于9月份全球首映, 在央视-索福瑞27个省网收视排名省级卫视第一, 在4000户全国测量仪网收视排名省级卫视第一, 获得了理想的收视表现。黄金时段独播剧战略的启动, 是安徽卫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 对频道形象的提升、电视剧特色的强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直接推动了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的收视竞争的升级。

安徽卫视在节假日及双休日下大力气挖掘并充分释放优质电视剧资源的收视潜力, 独播剧编排收视成效明显。今年元旦期间, 安排独播大戏《王子变青蛙》, 取得平均市场份额全国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春节、五一、国庆以及双休日白天, 安徽卫视采取独播剧多集放送的策略, 平均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二。成功开发观众群收视时间集中的节假日, 成为安徽卫视2007年最大的收视亮点。 (见表7)

3. 天津卫视自制与定制相结合运作黄金档国产独播剧

与完全靠在市场拼抢购买, 并且只能在次黄金时段播出的引进独播剧不同, 2007年天津卫视自制与定制相结合的国产独播剧运作模式, 为卫视黄金档独播剧运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天津卫视坚持独家定制、独家播出、独家品牌、精心打造电视剧场的战略思路, 晚间黄金时段重点播放天津卫视定制的都市生活喜剧。开年伊始《杨光的快乐生活》第三部的首播, 创造了黄金时段省级卫视同时段排名第二的成绩。“杨光生活”系列在天津卫视2007年晚间黄金档共播出6次, 每次均进入同时段收视排名前四, 这部长篇系列剧已经成为津味特色浓厚的喜剧品牌, 因此而得名的“阳光生活剧场”成为天津卫视收视的中流砥柱。 (见表8)

4.2008年荧屏独播剧竞争升级, 江苏卫视争霸省级卫视晚间黄金档

2008年卫视收视竞争风起云涌, 重点体现在晚间独家电视剧的竞争上。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年大戏《闯关东》全国平均收视率高达6个点, 市场份额达到15%, 创电视剧收视新纪录, 挤占了省级卫视的晚间份额, 在省级卫视中, 天津卫视凭借定制的独家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四》和《杨光的快乐生活三》取得平均份额2.8%、平均收视率1.2%的绝佳成绩, 一举超越湖南卫视, 成为1月份省级卫视晚间黄金档收视冠军;黄金档一直以自办节目立台的湖南卫视晚间也加入电视剧大战, 晚间黄金档安排播出自制独家电视剧《血色湘西》、《又见一帘幽梦》, 雄踞晚间全时段收视第一。

作为江苏卫视“大台崛起”战略的重要一环, 江苏卫视今年晚间高调提出“大剧独播年”, 以青春励志剧《不能没有她》、红色经典剧《红灯记》、《地雷战传奇》、情感大片《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丛林历险剧《末路天堂》五部独播剧为基础, 实现晚间黄金档电视剧的独家播出“大剧独播年”计划, 进一步显示出江苏卫视加速抢占市场份额的勃勃雄心。从实际收视效果来看, 江苏卫视今年已推出的独播剧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收视成绩, 尤以《李小环与苗翠花》、《地雷战传奇》收视最为突出。 (见表9)

江苏卫视争霸省级卫视黄金档。

四、结论

综上分析, 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结论一, 省级卫视的收视竞争依然是电视剧竞争, 掌握了优质的电视剧资源就掌握了收视竞争的主动权。

结论二, 在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政策调控下, 黄金档电视剧的同质化必然导致以首四家剧为代表的播出速度的恶性火拼, 同时也导致卫视晚间电视剧的投入成本迅速攀升。新一轮洗牌过后, 强势卫视晚间黄金档电视剧必然会以首轮独家、1+X、独家上星、完全买断独家上星等购买方式为主, 实现独家 (首轮) 上星播出, 实现电视剧资源的差异化。

结论三, 一部电视剧的收视好坏不仅仅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有关, 与播出时机、编排方式、前期的宣传推广等也有密切关联。播出机构要知己知彼, 寻找好剧应该是寻找适合自己频道定位、适合自己频道观众群的对位电视剧, 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不是盲目地见好通吃。

结论四, 电视剧收视竞争, 最终是平台竞争。除非能掌控顶级的电视剧资源 (事实上, 省级卫视没有一家能做到) , 一个省级卫视频道只有实现电视剧、自办品牌栏目、大型活动三者的良性互动, 电视剧的播出效益才能发挥到极致, 一味地把收视的救命稻草”维系于电视剧这一类高度开放型节目上难以真正形成品牌。

中考成语题分类解析 篇3

一、望文生义

[中考真题](2010盐城市)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真题解析]“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而该句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只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误解为“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的家庭”之意了,这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表意矛盾

[中考真题](2010哈尔滨市)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真题解析]“无可置疑”意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既然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那么广大读者就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正的余地了。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

三、搭配不当

[中考真题](2010南通市)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真题解析]“沸沸扬扬”,语出《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后比喻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人声喧闹。这里用它来形容新生活,属于搭配不当。

四、轻重失当

[中考真题](2010南昌市)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真题解析]“心急如焚”是指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这里用来形容她想对人民有所贡献的急切心情,显然过重。

五、不合语境

[中考真题](2010玉溪市)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真题解析]“相映成趣”,映:对照,映衬。语出秦牧《画蛋·练功》:“中外美术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说常常相映成趣。”意指两样事物之间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该成语用在此处不符合语言环境。

六、对象错误

[中考真题](2010哈尔滨市)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真题解析]“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常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该句却用于描摹“树木”,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七、形近混淆

[中考真题](2010乐山市)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真题解析]“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例句本意是想说“学习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显然是把“事倍功半”与语素相近、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八、语意重复

[中考真题](2010泰州市)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真题解析]“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意思是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很明显,“责无旁贷”已经包含有“责任”这层意思,放在句中后面紧接着“的责任”是不恰当的,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

九、敬谦错位

[中考真题](2010曲靖市)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不浅。”

[真题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只能用于自谦,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例句却把它用在“李老师”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毛病。

十、褒贬不明

[中考真题](2010玉溪市)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形势逼人成语解析 篇4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研究

1. 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是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 使得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 企业为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改革经济管理体系, 通过自身改革适应经济格局发展的需要。

2.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涵盖内容较广, 涉及到企业经营发展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售后业务等各个环节, 通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可以确保各项业务有序开展。此外,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较为重要的资金收支、融资、投资决策、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内容, 都是经济管理的范畴, 强化企业经济管理也是确保这些业务活动安全的要求。

3. 经济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早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若实现自身的战略性发展, 必须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同要求, 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强化对企业的经济管理。

二、当前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十分落后

一些企业在从小做大、从弱变强的过程中,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经营能力不断提高, 企业的部门也是逐步增加, 但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却缺乏创新升级。一些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采取粗放的控制管理, 内部经济管理弱化, 一味的通过增加投资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等措施来对企业开展管理, 各种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方式未能得到普及使用,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控制管理能力较弱, 都对企业在复杂市场竞争形势下的经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 企业的治理结构部科学, 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企业的治理结构不科学, 财会部门、内控部门等部门的职能严重弱化, 无法发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而且企业的整体治理结构仍然是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形式, 信息传递以及决策执行效率较低, 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需要。其次, 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制度不健全, 导致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指导依据, 各项决策活动的执行力度较差, 经济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规模扩大。

3. 企业的员工队伍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经营业务活动开展的必要环节。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 只是侧重于用人的管理, 却忽视了对于人才的选择以及人才的培育, 而且也没有健全完善的人才管理激励与绩效考核制度, 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缺乏归属感, 员工的流动性较大, 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1.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建设

在新时期企业创新经济管理体系, 首先要在思想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 企业应该立足于自身长远发展概况, 树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经营理念, 对企业经济管理责任体系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当前经济形势, 同时也要综合分析国家、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要求。其次, 在企业经营理念上应该尽可能的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理念, 在突出特色以及专业经营项目重点的同时, 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问题。此外, 在经营管理理念上还应该具有风险管理意识, 将风险控制管理作为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 提高对于风险的分析、预警以及防范控制能力。

对于新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 应该按照设立目标、规章建制以及强化落实的步骤来开具体付诸实施。首先, 对于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 应该分别制定企业的短期、中期以及长远发展目标, 并将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量化分解, 通过经济管理责任制度的方式, 将经济管理目标分别落实到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职能部门, 进而建立企业的经济管理责任体系框架, 以责任制度管理的方式开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之后, 根据这些目标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 采取制度管理的方式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措施具体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此外,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应该针对达标情况以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确保企业的各项制度以及目标管理开展顺利。

2. 创新企业的治理结构

对于企业的治理结构, 为了提高企业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以及信息传递效率, 应该尽可能的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向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形式转变, 以强化企业的执行力与信息反馈效率。在具体执行上, 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对企业传统的垂直多层结构体系进行拆解, 按照不同的业务内容以及职能进行必要的统筹合并, 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管理体系的整体层次, 增加中间层的结构, 拓展企业的整体管理幅度, 建立具有扁平化明显的组织结构。其次, 注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进行柔性化的塑造, 通过设置必要的临时性或者是业务性的组织结构, 增加企业管理架构的灵活性以及多样性, 提高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三, 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以及企业业务活动的变化对组织结构进行动态的调整, 确保组织构架能够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通过这几项措施, 对企业的整体治理结构进行创新, 确保企业框架结构的精简高效。

3. 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这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首先应该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模式, 通过对企业职能部门以及具体岗位的深入详细调查, 明确不同职能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的具体需求, 确保人力资源配置整体的合理科学。其次, 企业应该注重对于人才的选聘以及培养, 严把进人关, 同时对企业内部职工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培训, 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养水平, 尽可能打造一专多能的职工队伍。第三, 企业应该注意自身文化理念的建设, 通过对企业的精神文化体系进行建设, 配合企业各种福利以及保障制度, 增加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减少人才流失问题的发生,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4. 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经济管理也逐步步入到了信息化、自动化的阶段, 因此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应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重点通过信息化办公实现企业业务活动开展中各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执行的高效化, 进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项目投资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数据支持,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推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新的经济环境以及新的市场形势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既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 同时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契机。因此, 企业必须重视对自身的经济管理策略进行创新, 通过优化治理结构, 完善制度建设等各项举措,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问题, 首先概述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沈二琳, 李德其.对构建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的探讨和分析[J].中国企业管理信息, 2010 (26) .

[2]郑本祥.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中外企业家, 2013, (02) .

成语误写误用实例解析 篇5

一、“阎连科在中国读者心中享有盛誉,此次获奖是名至实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梁鸿说,“阎连科用富于想象力的文学手法,描述着中国生活的复杂性、荒诞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5月29日]

[解析]《汉语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均看不到“名至实归”的身影,只能见到“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其中“实”,意即实际的成就 ;“名”,名望,声誉。“实至名归”意思是有了实际成就,相应的声誉就会随之而来。“实至名归”中的“实”和“名”二字顺序不可颠倒。“名至实归”是不规范的,“实至名归”,也说“实至名随”。

二、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放鞭炮是大事。每次放鞭炮,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出来看,小孩们边拍手边笑,大家都很兴奋。现在,放鞭炮更像是一种形式,走个过场就得了。围观的人也不多了。小孩们也不成群结对一起玩了,对他们而言,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更有魅力。(《新京报》 2014年2月7日)

[解析]文中“成群结对”应该写成“成群结队”。“成群结队”是个成语,指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群群、一队队。汉语中也有“结对”一词,如师徒结对,是说师傅徒弟结成对子,师傅带徒弟,帮助徒弟提高本领。由于受到“结对”一词的影响,成语“成群结队”常被误写。

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日军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得到推行,广泛建立慰安所,仅在25件档案中就记载了20余个地方建有军队慰安所。这些档案是侵华日军自身形成的档案,其真实性不容质疑,这是日军强征“慰安妇”罪行的铁证。

(“中国新闻网”2014年4月25日)

[解析]句中“不容质疑”属误写,应写成“不容置疑”。“置疑”,意思是怀疑,用于否定。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文中是说这些档案都是真实的,其真实性不容许有什么怀疑。用“不容置疑”准确、恰当。而“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如质疑问难,用在文中不合语境。

四、目前的小件商品市场,由于缺乏严格的标准约束和统一的市场规范,商家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新京报》2013年9月18日)

[解析]句中“良莠不齐”使用有误。良 :善良,指好人 ;莠 :恶草,比喻坏人。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良莠不齐”的使用对象是人,而不能说人以外的其他东西。文中用来说产品质量,用错了对象。文中可以说“产品质量不一”。

五、在广州,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头戴礼帽,一身男式西装,每次出门,都坐四个人抬的敝篷椅轿,穿街过市,引得路人驻足侧目而视。张竹君被看得不好意思,以后出门便顺手带上精装洋书一本,假装在轿上看书。于是“张竹君坐大轿——倒看洋书”成为笑谈。

(《新京报》2011年6月15日)

[解析]“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侧目而视”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张竹君出门坐敝篷椅轿,穿街过市,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作者却说路人“侧目而视”,明显是把“侧目而视”当成了“纷纷观看”,下文“张竹君被看得不好意思”可作佐证。路人对张竹君既不畏惧,也不愤恨,怎么能用“侧目而视”?

六、而对新作《小宝和老财》的导演尚敬,范伟认为他最妙手回春,“尚导是一位可以让我这棵老树开出新花的导演,在《小宝和老财》里我就有一些和以往很不一样的表演,大家关注这部戏就能慢慢感觉到”。

(《京华时报》 2014年4月19日)

[解析]句中“妙手回春”一词属误用。妙手,指技能高明的人。回春,使春天重又回来,比喻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该词只能用来说医生,用来说导演,用错了对象。

七、理论上而言,将菲军舰在仁爱礁靶向清除,估计无人怀疑中方的能力,但这恐怕正中菲方的下怀,菲律宾正好可以借题发挥,向国际社会和美国主子“诉苦”,从而收获更多的战略果实。(《环球时报》2014年3月31日)

[解析]句中“正中……下怀”用错了。下怀,指自己的心意。正中下怀,意思是正合自己的心意。如《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该词原本是谦虚的说法,句中要说将菲律宾在仁爱礁的军舰清除,正合菲律宾的想法或正落入了菲律宾的圈套,但不能说“正中菲方的下怀”,作者怎么也不能代替菲方谦虚吧?

八、麦克度格尔说,其实大家都知道霍尔是个爱对女性上下其手的人,对此,公司的高层其实都看在眼里,但都视若罔闻。霍尔承认罪行后,英国广播公司宣布跟他解约,并表示会配合警方调查。

(“国际在线”2013年5月4日)

[解析]文中“上下其手”一词用错了。《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上说,楚国进攻郑国时,穿封戌俘虏了一个郑将,王子围出来争功。伯州犁裁决时,有意偏袒王子围。于是向郑将举起手(上其手)介绍王子围,放下手(下其手)介绍穿封戌。郑将得到暗示,就说自己是被王子围俘获的。后来就用“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很明显,上文作者没有准确理解“上下其手”的意思,而将其误认为动手动脚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九、本报记者到该地走访时发现,整条宽阔的马路稀无人烟,两边的店铺亦门可罗雀,多处娱乐场所附近的“餐饮一条街”,众多饮食铺因惨淡经营而关门大吉。为应对经营“寒冬”,不少美甲、化妆护肤品店均新推“免费化妆”和“打折促销”等活动。

(“财经网”2014年2月12日)

[解析]“惨淡经营”属误用。惨淡,意思是苦费心思。经营,指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杜甫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诗云:“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地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如:这几年竞争激烈,他们惨淡经营才在生意场上站稳脚跟。文中作者说因“惨淡经营”而破产倒闭,显然不合逻辑,作者误认为“惨淡”是萧条、不景气的意思,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十、“两会”召开在即,我们能看到各地“涨工资”的举措纷纷付诸行动,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固然阻力不少,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就会不得不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东方网”2010年3月2日

《让上调最低工资成为两会“前奏”》)

上一篇:智慧教育应用能力提升下一篇:难忘的一天写事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