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英语总复习计划(精选8篇)
2012届初三中考百日冲刺英语备考三轮总复习计划
总目标: 依纲务本, 夯实基础, 温故知新, 强化训练, 培养能力
※春节黄金假期任务(2012.1.13-2.12)
(1).背诵初三1-12章课文(Reading & More practice), 复习期末经典习题及重点笔记;
(2).背诵<<深圳金卷>>词汇通P1-14考纲重点单词词组, 按照学法指导科学循环记忆;
(2).背诵本学期下发的书面表达范文与英文解释句子, 并按每日必练要求进行自主训练.※第一轮复习(二月中旬月至三月底, 15天+27天=42天)
1.第一阶段计划(2.13-2.25)
继续初三上学期的教学进度, 复习初三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内容(经典习题训练).2.第二阶段计划(2.27-3.31)
专题集训: 名词, 代词, 冠词, 数词, 介词, 形容词, 副词, 连词, 动词的分类,动词的时态, 动词的语态, 非谓语动词, 主谓一致, 简单句, 并列句, 复合句
任务具体操作:
(1).语法基础知识, 专题分类讲解(五年中考);
(2).同步备考中考英语听说考试复习(双语报).※第二轮复习(四月, 22天)
1.第一阶段计划(4.1-4.11)
牛津英语七年级(上)1-6章, 七年级(下)1-6章.2.第二阶段计划(4.12-4.20)
牛津英语八年级(上)1-7章, 八年级(下)1-7章.3.第三阶段计划(4.21-4.28)
牛津英语九年级(全)1-12章.任务具体操作:
(1).以教材为纲, 梳理五册课本重点难点, 全面夯实基础知识(深圳金卷);
(2).同步中考英语听说考试复习(双语报).※第三轮复习(五月至六月中旬, 26天+14天=40天)
1.第一阶段(5.2-5.31)
专项集训: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补全对话, 解释句子, 信息归纳, 书面表达.2.第二阶段(6.1-6.16)
综合检测和适应性模拟考试.任务具体操作:
(1).中考各类题型专项训练(深圳金卷, 五年中考);
(2).同步中考英语听说考试复习, 全力准备五月中下旬的考试(双语报);
(3).考前模拟适应训练, 最后冲刺全程突破(深圳金卷, 双语报).※考前140天冲刺每日必练(2011.12-2012.6)
一、 明确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3月初至4月底。这一轮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词法和句法等, 时间为3月初至3月下旬;第二部分:复习课本, 时间为4月初至4月底。本轮复习就要依纲扣本, 对课本中的重点词、句、语法进行拉网式的复习, 避免知识的漏缺, 夯实基础。同时要避免把复习课上成新课或变成题海战术, 做到以训练为主线, 精讲精练;并做好分册检测, 步步为营, 力求学生做到对知识宏观把握, 考点过关, 能力提升。
第二轮:5月初至5月中旬, 进入专题复习阶段。针对中考题型, 逐一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和强化训练, 并结合学生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解学生丢分较多的题型。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选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补全对话、书面表达等详细指导解题方法和强化训练。本轮复习尤为重要, 它不仅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繁多的知识系统化, 而且还要求学生逐步熟悉中考题型及掌握各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巩固双基的同时, 加强初步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第三轮: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本轮复习重点在于模拟训练, 不仅能帮助学生检测专题复习的学习效果, 而且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演习的作用, 强化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二、 结合题型, 指导解题技巧
(一) 听力部分
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大致有:听句子, 选画面;听对话连/填信息;听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听短文选择最佳答案等。选题材料注重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获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英语的总分和等级的高低。
解题技巧:
① 先快速地浏览听力材料, 了解各题目的布局, 分辨各选项间的区别。通过材料透露出来的信息初步了解把握听力的内容, 预判所要填的内容, 确立听音重点。
② 抓关键词句, 特别是首句尾句。一般这些句子都概括了文段的重点, 明示了全文的主旨。
③ 在听的过程中做重点记录, 特别是年、月、日、号码、人名、地名等, 否则会很快忘记, 造成处理信息时出现偏差。
④ 学会镇静, 学会放弃。有些学生遇到听不懂的词就慌了神, 导致下面的内容全听不进去, 影响了后部分信息的获取。此时学生应跳过去, 因为零星的一些词不会对解题有太多影响, 整体把握全文大意则可。
(二) 笔试部分
1. 单项选择题
选择填空题考查的知识面广, 不仅考查了词汇、语法, 而且也考查了真实的语境, 纯语法的考题已不多见。
解题技巧:
① 排除法。根据已掌握的语法及语境将错误的选项排除掉。
② 逻辑推理法。联系上下文, 找出其隐含的信息, 根据常规知识或逻辑常识, 判断出正确答案。
③ 语法分析法。近几年中考语法项目的考法, 是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考查, 做这类题目时要结合该题所提供的语言环境, 运用语法知识来解决, 抛开语言环境仅考虑语法知识是无法做好的。
④ 常识及惯用语运用法。选择填空题对常识的考查面广, 包括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背景等, 也考查一定的习惯用语。做这些题目时根据相应的常识和习惯用语去判断,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强调:做选择填空题时一定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如:
I am looking forward you.
A. meet B. to meet C. meeting D. to meeting
有些同学就毫不犹豫地选择C, 因为他们就记得“look forward to doing”而忽略了本题中 “to”没有与“ look forward” 在一起。
2. 单词分类
这类型的题目是在特定的句子语境中进行的英语词汇的考查。
解题技巧:
①先观察提供的句子, 若仅有5个句子, 并每个句子中的两个空格均有“/”隔开, 就意味着每个句子里要填的词是同一类型的词, 在梳通备选词时就可以进行分组、分类了。
②梳通备选词, 做到明确其意思、弄清其词性。
③细读句子, 明其大意, 弄清每个句子所缺的是何词性、何意思, 方可确定要选取的词。
④ 做完后务必整题检查, 避免重选, 或只是其意顺, 而不合其语法等错误, 避免掉入出题者设置的陷阱。
3.完形填空题
完形填空题是一道综合测试题, 它通过语篇综合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阅读理解推理能力。既通过选择词汇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 又通过语篇的理解间接地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它是调节整个试卷难易程度的杠杆之一, 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理解能力是做不好的, 不少同学为此感到头痛。
如何做好完形填空题呢?
① 先浏览各小题的备选答案, 有助于在粗读短文时将短文大意掌握得更到位。因为部分的题目备选答案仅是一个词及其三个变化形式而已, 这些空格所在的句子意思已很明显, 不需跳读和猜测。
② 通读全文, 了解短文大意。这步骤要重视首句尾句, 它明示了短文的主题和语法线索。
③ 第二次阅读, 抓住关键词, 紧扣发展脉络, 根据上下文, 步步深入, 选取出答案。一篇完形填空题会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解题的线索, 因此要紧紧抓住掌握的线索, 重视上下文的联系和各种有关关联词的运用, 结合短文限定的特定环境和已学的知识去作答。
④ 复查验证。填完后要再细读全文, 整体感觉全文是否顺畅, 从语感、逻辑、结构、搭配等各方面考虑后再作最后的决定。
4.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判断、逻辑推理、归纳概括和对材料的评估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其材料具有题材多、新颖广泛、贴近生活、富有强烈的时代感等特点。
解题妙招:
① 略读全文, 掌握主旨大意。精读各段的首句尾句, 捕捉关键词, 迅速把握每段大意, 弄清文章里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事件的原因。
② 带着问题, 进行寻读。认真阅读题目, 带着问题在文章中找出解题的相关段落和句子。
③ 确定答案。依据相关的段落和句子, 认真斟酌, 透过其表层, 领会其深层含义, 选择最佳选项。
④ 复读检查。完成后, 要对短文内容进行通盘考虑, 尽可能地减少错误和疏漏。
5.情景交际
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题型有:从7个选项中选出5个合适的句子补全对话, 使对话内容完整, 这种题型同学们的获分率较高。但根据对话内容补全所缺单词, 每空一词的题型, 同学们丢分最多。这类题型有一定的开放性, 增加了该题的难度。
解题技巧:
要结合整篇对话语境, 充分考虑语境对语言的影响, 以及语言的真实性和得体性, 把握好对话的时态和惯用语;善用逻辑思维, 进行分析综合, 反复通读对话, 仔细检查所填的答案是否能将对话内容表达清楚、意思是否连贯、句子是否顺畅、单词拼写是否有误。
解题技巧:
① 先浏览方框里所提供的词, 弄清它们的词性、词义以及它们会有哪些变化。
② 研读每个小题, 弄清其意及所缺空格的词性, 捕捉关键词或固定搭配, 正确选词。
③ 选取好词后, 根据该句的句子结构及其语法进而确定其正确的形式 。
④ 务必仔细检查, 谨防遗漏、重选、拼写错误, 确保每小题语意通顺、语法正确。
7.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集知识与能力、理解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题, 要求学生做到审题到位, 句意清晰, 无明显语法错误。
解题技巧:
①仔细审题, 不偏题不漏题, 特别要按题目要求的人称和题材完成作文, 不要将人称搞乱。
②尽可能运用简单句和熟悉的词汇来写, 少用容易出错的介词短语和从句等复杂的句型。
③全文思路清晰, 要点突出。
④认真检查全文, 反复推敲, 注意细节, 特别注意字母的大小写, 或是否有拼写错误等, 尽可能避免被扣分。
三、查缺补漏要有招, 知识全面促成绩更拔尖
中考前十天, 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基础, 回归典型错题, 查缺补漏。第一, 基础知识应从词法→句法→课本, 列出相关的知识系列, 并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理解性复述。如果哪一点复述不出来, 则表明这是知识盲点, 应针对其进行补救。第二, 查阅错题本或各次综合检测卷, 有针对性地把错题再做一遍, 因为这些知识是薄弱点或易错点。
一、补全对话
该题型得分率较低主要有于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口头交际语背得太少,有些学生连Hows it going? Whats the matter? What happened? Hows your new school?等基本交际语都写不对。2.学生在根据上下文推测空格处所要填的内容方面有困难。40%的学生补全对话的5个空格只填2~3个,剩下的2~3个空格通常都为空白。3.学生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较多。
针对第一个原因,教师一方面可要求学生每天背诵并默写1~2 个口头交际语。在背诵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要马虎大意,切不可将Whats the matter?写成Whats matter?也不可将What happened?写成Whats happened? 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尽量整节课用英语来讲授,增加英语口头语的输入。当对学生提问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回答问题。还有,教师可以把每周四设定为英语日,在这一天,全班学生必须用英语与同学对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世界。这项规定刚开始实施时可能会有较大难度,但只要教师以身作则,将它当成一项硬性要求来坚持,一两个月后,必能带给学生巨大的好处。
针对第二个原因,首先,指导学生通读对话,并就此推测双方的身份、谈话内容和双方的关系。其次,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标点符号初步确定并用铅笔书写答案。例如A:__________________? In a hotel? B: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 从空格后的in a hotel? 和回答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可得知,空格处应该询问地点,应该填写Where 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又因为后文的In a hotel?和动词过去式camped存在,所以正确答案是Where did you live/stay? 不少学生答案为Where did you go/camp? 或Where do you live/stay?都是因为忽视了上下文的语境。
针对第三个原因,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检查句子的语法是否正确,并最终确定答案。检查时要注意所写的句子时态是否使用恰当,是否符合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和语音习惯,切不可写出Where are they come from? What do you doing just now ?等错句。也不能将发表观点看法的Hows your new school?与提建议的What about your new school?混为一谈。
二、书面表达
第一,基础。从英语句子的五种基本结构开始强化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写出有头有尾的完整的句子。
第二,背诵。每周列出3-5条常用谚语或好词好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相互监督,一起背诵,并小组合作探讨每个句子用在哪种话题作文中最恰当。
第三,当堂写作。当堂写作前,允许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审题,弄清作文的人称、时态、体裁等,也可列出作文的提纲,再用2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第四,相互修改。修改作文能促进学生更快的进步和成长。当局者迷,有时学生自己难以发现自己在语法、人称、单词拼写、表达中文化这些错误,作文的结构段落不够分明,通过小组合作修改,让学生给他人诊病、请他人诊病,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一起飞速成长。
三、听力
第一,多积累听力常用词汇。听力题会涉及推测人物关系,推测对话地点,计算时间,统计数量等。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听力中常用的词汇烂熟于心。例如: 通过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menu?中的“menu”可推测对话地点在餐馆,对话双方关系为顾客和服务员。Order,book a room, clerk, flat, menu ,half an hour ,half price ,test paper, go hiking这些词若出现在笔试题中可能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困扰,可若出现在听力中,由于语速、连读、爆破等原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们丢分。
第二,突击日常听力训练。课堂上英语输入太少,课后基本无英语交流,这严重弱化了学生听力的能力。若在临近中考最后两个月每天早读和下午班务处理时间各听15分钟,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天宝中心学校英语组
中考在即,我们毕业班英语老师和全体学生将全力以赴,冲刺中考。
一.本届毕业生学情:
本届毕业生学习习惯不尽人意,从上半学期期末测试的成绩来看各科学习都
不容乐观,英语学科也列入在内。每班仅有3名学生达到优生,及格人数平均
14人。最令人担忧的是两个班均有35人为低分。各班前几名均有学科跛腿严重的优生,而且个别跛腿的学生存在对跛腿学科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针对本届
毕业生的现状,我们毕业班英语老师绞尽脑汁商讨解决办法,并制定复习策略。
二.总复习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基础,从内容到
方法制定周密的复习方向,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
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三.复习主要目标:
我们中考总复习共进行四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确定了阶段性目标。
第一轮复习目标:让大部分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比较清楚的知识体系框架。
优等生夯实基础性知识,并能确保基础性知识拿满分;中等生经过系统的梳理教
材和基础性知识,能做到对基础知识胸有成竹,尽量拿高分;学困生是对初中5
本教材的所有单词和短语做到会读,会拼写,必须通过听写的方式过关。
第二轮和三轮复习的目标:优等生在夯实基础上巩固练习中高档考题,熟练
掌握中高档考题的解题技巧;中等生是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并培养他们敢于解
中高档考题的自信心和相应的答题技巧;学困生主要以锻炼书写,尤其是写作中
组织句子的能力,并训练做稍微有难度考题的技能。
第四轮复习的目标:全体学生通过多次模拟考试,做到对知识查漏补缺,锻
炼答题速度,适应中考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把好落实关,争取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3.经常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4.适时有选择性地重新检测落实易错难做题。
5.勤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并予以解达或解决。
6.渗透做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与速度。
五.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课本为主,按册复习(开学初到4月中旬)
着重以课本为中心,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梳理,按照“重点词汇,短语,重点
句型梳理——重难点知识点点拨——中考真题巩固——易错易混题强化。”从而
完成重点词汇过关,短语突破,句型详解等。并及时巩固基础考点的复习,排除
知识盲点。
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复习工作之
中,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归纳、自主学习的能力。认真备课,对所复习内容包含的知识点、考点做到心中有数,主次分明,注意补充学生归纳遗漏的重点知识。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还要注意整合复习内容,强调基础,突出重点。初中三年五本教材,语言点、知识点细小冗多,繁杂零乱,如果细致地过一遍教材根本没时间也没效果。我们的学生整体上表现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要把握考试说明,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可以分若干小版块将知识内容整合,这样可以使知识更加条理化,思维更清晰。
2.第二轮及第三轮复习:语法知识和中考题型专题复习
指导思想:在全面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结合中考说明,对学生能力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过程中,要狠抓“讲、练、考、评、补”五个环节的落实。
讲:课堂教学要做到讲、练结合,讲授内容要突出知识重点和考点,强化记忆和理解。
练:第二轮复习整个过程要加大练习强度,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
考:通过每一次的考试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培养学生沉着答卷、冷静思考的良好素质。
评:讲评试卷和练习题是通过批阅把练习和测试中暴露出的错误予以纠正,通过讲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相近、相似、相关内容的区别与联系,系统和强化综合性内容;加强对技巧性和隐蔽性问题的解题方法指导,讲评完题目要进行归纳总结,并视情况加以一定量的跟踪练习。
补:查漏补缺,我们要力求从学生的练习题和测试卷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查漏补缺。
3.第四轮总复习:精益求精,熟能生巧
指导思想: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提高应试技巧。
用好《导引》中及教研室组织的所有模拟考试卷,让学生熟悉试卷模式、题量、难易梯度,从容应对中考,检测最终复习效果,提高中考实践能力。
这个阶段要放缓复习的力度和节奏,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与负担,在这期间要求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浏览复习阶段的试卷,尤其是自己错误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来理清思路,在中考前保持清醒头脑
通过上述四轮复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反复的复习和强化练习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使知识系统化,使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不但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对中考的题型、答题程序、审题、规范书写等都有所掌握,从而使学生满怀信心地参加考试,基础扎实了,心态平和了,自然能取得好成绩。
【概念】
一、表达方式:
A.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C.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D.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二.记叙文
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以写人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为主)。2.分类: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3.记叙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4.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三.小说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了……的气氛。(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四.散文
1.散文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2.散文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的分类
①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类)②记叙散文(叙事散文)③议论散文(哲理散文)4.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5.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6.散文的语言 ①质朴、自然② 生动、形象③深刻、隽永 【记叙性文章阅读考点及技巧】 一.修辞手法(两个字)及作用: 1.概念
①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②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③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④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⑤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⑦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⑧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⑨引用: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概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用来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论理,增强表现力,说服力。
⑩反语: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多数是用来表示讽刺嘲弄的。
⑾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作用是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揭示出人与物的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
2.修辞赏析格式 ①比喻:“……”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或写出……的道理)。②拟人:“……”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词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或思想、感情、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③夸张:“……”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强烈表达作
者……的感情。④排比:“……”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条理清晰,突出……(事物)的……特点,强烈抒发作者……的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语气强烈。⑤对偶:“……”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形式优美,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读起来音韵和谐。⑥反复:“……”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的意思,突出文章……主题。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⑦设问:“……”一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强调……的意思,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⑧反问:“……”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强调……的意思,语气强烈,抒发……的感情。⑨引用:“……”一句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感情。⑩反语:“……”一句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讽刺……(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感情。3.从语言角度赏析:
先举含修辞的例句再赏析其修辞“……”一句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或写出……的道理)。
二、语段、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形式
①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写景方法)
③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
④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人物描写方法)⑤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⑥细节描写(环境、景物、动作、外貌、神态)2.答题格式
①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景方法,赋予……(事物)以动感,写出它……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②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的写景方法,正面写……(事物)侧面写……(事物),写出……(事物)的……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③人物描写语句的赏析
a“……”一句运用了外貌(肖像)描写的方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思想性格等情况。
b“……”一句运用了语言描写(或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c“……”一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④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句的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情、感情)、预示……(人物)的……命运
b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的社会现实。
三、句子、词语含义或作用
考试题型1.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言外之意)及表达效果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或比喻义,结合上下文理解表达效果。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意是……,这里意思是……,写出……(景物)……特点或表达……(人)对……(事物)的……感情。
考试题型2.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⑴.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⑵.在指示代词前后找,或根据上下文概括。
⑶.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考试题型3.某句话(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能。原句(词语)的意思是……,去掉就没有这些表达效果。考试题型4.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和内容)? 答题格式:⑴.结构上从以下几点分析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渲染……气氛,为……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②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为……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文末: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⑵.内容上:此句表现的……的意思,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考试题型5.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①比较词义,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②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考试题型6.分析记叙文语段中一句话
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答题格式:渲染……的气氛,表达了……感情,突出……(人物)……特点 考试题型7.某句话中某个词(句)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行。因为该词(句)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的……,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不行,因为该词(句)比另一词(句)的……感情更强烈(或更突出对象的……性格特征)。考试题型8.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或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考试题型
9、评价、赏析一句话
思路: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再评思想内涵 答题格式: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语言生动(或优美、讲求对称、准确严密),表达了……观点,给人……感受(启迪、教育)考试题型10.关键句子的理解
⑴关键句子的种类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⑵理解关键句子
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答题格式:表达了作者……感情(或思想),在文中起……作用。
四、线索及作用
1.线索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 ④时间⑤地点⑥作者的情感 2.找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五.标题作用
题型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指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变色龙》的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
题型2.分析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线索(2011年《洁净之莲》);表明写作对象(《藤野先生》);关联主要情节(《智取生辰纲》);象征比喻(《海燕》);透露情感主旨(《心声》);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形象生动性等。
一般题型:文章以“ ”为题有什么好处?例1:漳州市2010年市质检:文章以《江南 江南》为题有什么好处?【解析】结合标题做出分析:
1、标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富有文学性,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3、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例2:福建省2017年中考:文章以“一颗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解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这样的题目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的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还可能赋予它深层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文章内容、主旨进行挖掘。解答:从表面意思来看,一颗小白杨指的是塔斯提哨所(边种的一棵小白杨);结合文章内容来看,白杨树也象征着像王克怀这样的边防战士;结合文章主旨来看,它又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一种不畏艰难、默默无闻的守边精神。
题型3.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做到紧扣文本、言简意赅。题型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只要走进文本,细细揣摩,看清要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六.内容、情节概括分析
1.主要内容或事例或段意的概括:格式(一句话):(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2.故事情节作用(“情节构思是为表现人物服务”)①创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埋下伏笔;③侧面衬托,突出主体;④总结上文、点明题意;⑤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最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原文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情节(事物)为下文的……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3.限字概括情节
一般用“动词+名词”格式,从语段中提取有概括力的词语,某人+某时+做某事。4.划分层次
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是阅读写作中我们经常失分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什么是写作手法、什么是表现手法不清楚,不明白,因而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
七、表现手法
1.概念①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答题格式:把……(物)比作……(人),表现……(人)的……精神(品质),突出……的主题。②衬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
答题格式: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③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答题格式:把……与……对比,突出……(物)的……特点。
④扬抑: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答题格式: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 ……(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⑤铺垫伏笔:(语句不在最后)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答题格式: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渲染……环境(情绪、气氛)伏笔:在文章的开篇将下文要表现的人或事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⑥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答题格式: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更突出。
⑦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答题格式:正面直接描写……(描写对象);或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特点更鲜明、⑧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答题格式:通过……小事中来反映……主题,以小见大,突出中心。
⑨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⑩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通过描写……(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⑾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答题格式:把……感情寓于……的(自然景色)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
⑿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意象
答题格式:虚写……,实写……,表达作者……感情,表现……主题。⒀意象: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答题格式:借助……(意象),表达作者……感情,表现……主题。⒁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事、物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包括著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
八、归纳人物形象、景色特点、景物特征 1.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①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
就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方法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②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③.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
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如《故乡》一文中对闰土和杨二嫂的肖像描写和《范进中举》中的语言、动作描写,实际也都是出色的细节描写。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有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九.归纳主题 1.找主题句
①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②找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2.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十.拓展开放题
1、开放性阅读试题题型: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2.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①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②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③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④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⑤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
4.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十一、记叙文中议论抒情:
1.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十二.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①第一人称:“我”是作者本人、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③第二人称:
作用: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文章表达更加亲切、自然,感情抒发更直接
十三、语言赏析: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一套初中语文试卷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题、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和作文这七块,每一块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四、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六、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七、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及对历年中考试题的研究, 谈谈如何进行高效的英语中考总复习。
一、复习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1. 师生共同研读《中考说明》。
众所周知, 历年来, 在总复习前, 师生人手会有一本《中考说明》。这本书可是中考的指导性文件, 每年的试题都会严格按照《中考说明》进行。因此, 读透这本书就是进行有效复习的关键一步。因为它规定了哪些内容是该掌握的、哪些是仅仅需要了解的。只有师生都做到心中有数,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 才不会走弯路和冤枉路,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作为教师, 我们还得研究历届中考试题, 了解命题方向、了解最新信息等。
2. 剖析学生, 找出症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师生都研究透了“彼” (考纲) , 那么, 接下来就该分析“己”了:要分析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的了, 哪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加强的, 这样,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 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粗细有致, 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百战不殆。
3. 制订计划, 选好教辅。
合理有序的计划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 否则, 会导致手忙脚乱的现象, 中考复习也该如此。所以, 我每次复习前都先对整套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再根据时间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订出复习计划:小至日计划、周计划、大至月计划、整个复习计划 (可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之后, 我就会精心选好辅导用书, 那如何在琳琅满目、良莠不齐的众多教辅中选定一本适合自己学生呢?我要求该书:练习要精、难度要适中、语法有归纳, 但不要超纲、最好还有复习方法、考试技巧指导等。总之, 我遵循一个原则: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二、如何进行高效复习
对于如何上好中考复习课,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觉得:复习课不等同于新授课, 因为学生对语言点、语法点等已经没了当初的新鲜感。据调查:他们对于“炒了一遍冷饭似的”复习课会很快厌倦;对于天天“搞题海战术式”的复习课会无精打采;对于“一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的复习模式更加厌恶……我认为, 一节好的复习课应该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通过复习巩固原有知识, 及时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那么, 如何让复习课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到学生的眼球呢?
1. 立足教材, 注重交际, 形式多样, 强调语篇, 落实语言点, 甚至进行有效的情感激发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以自己所开的区公开课为例进行分析:以“Lin Lin’s Birthday”为话题的综合复习课。
首先, 我立足教材, 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整合, 涉及的内容有:Units 7—8 (Grade 7A:如何购物) , Unit 5 (Grade 8 A:如何邀请及应答) , Unit 5、Unit 8 (Grade 8 B:if引导的从句、如何提建议及评论) , Unit 12 (Grade 9:如何学做一个得体的人) , 通过“Birthday”这个话题将教材进行充分整合, 就会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进行系统复习, 让看似非常零散的知识有机地贯穿在一个有着鲜明主题的活动中, 这样, 学生不但不会感到无聊、单调, 相反, 他们会觉得非常“好奇”, 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课堂氛围中。事后, 经调查, 这种复习方式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学生也觉得这样的课具有别样的“新鲜感”。 (初中Go for It!教材的绝大多数内容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加以整合) 。
其次, 一节高效而又让学生觉得“新颖”的复习课, 它的形式 (pairwork, groupwork,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要尽可能多样化 (必须为本节课内容服务, 但并不要求面面俱到) , 不让学生觉得形式单调而导致厌学。因此, 在每节课上, 我尽可能设计一些活动, 让他们在相互交际、相互合作的过程中, 体验到语言的高输出所带来的成就感, 体验到该有的快乐, 增强自己的信心。
实例1 (注重交际) :
本节课的Pair work为:Invite others in different ways:
(1) By talking face to face
(2) By making phone calls
本节课的Groupwork为:Discuss what to buy for the friend (Revise the expressions of how to give suggestions and give comments) 。之后, 学生们去购买礼物 (Revise the expressions of how to do some shopping) 。这些会话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动起来, 这一点非常关键, 因为到了九年级最后阶段, 许多学生会显得非常“文静”, 只会动笔却“金口难开”, 这非常不利于语言的学习与巩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三个口语交际的训练, 学生从中巩固了许多重要的知识, 期间, 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例2 (听力训练) :在Groupwork前, 通过Chat, 顺理成章地谈到该为同学准备一份礼物,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听力环节, 并设置以下题目:1.What is one of Linlin’s friends going to get for her?2.Linlin’s Hobbies:%%%and listening to pop music;3.Why doesn’t Linlin’s friend buy her a book?4.Why doesn’t she buy a CD?在训练前, 我先让学生浏览一下问题, 这样, 学生带着目的去听的话, 指向会更清晰、更有侧重点, 有助于听力训练的效果。这一环节不但训练学生了的听力能力, 更重要的是为下一环节的Groupwork作了良好的铺垫, 因为这个对话涉及如何决定买一份寿星所喜爱而又实惠的礼物, 其中的许多句子 (为中下档学生提供了讨论的基础) 都会在下个环节中加以充分使用。
实例3 (Discussion and Report) :在买好东西之后, 自然而然就要去参加聚会了, 那如何做一个合乎礼仪的文明中学生呢?因此, 我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Discussthe etiquettes of going to a party or at the party and then report.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就复习了if或when/after等词引导的条件或时间状语从句:
If I go the party, I am (not) supposed to...If/When I am at the party, I should/shouldn’t...After the party, it’s polite/rude to...etc.Report like this:Hello, everyone!If we go to a party, ...If we are at the party, we....After the party, we...In a word, we should be a polite person.Thank you for listening! (1) Write a diary about one of the birthday parties students have experienced.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different etiquett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这一环节, 一是为了训练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更是为了及时检测课堂学习效果。二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礼仪, 为下节课的全面复习各个国家的有关礼仪埋下伏笔。
本环节有关礼节大讨论及汇报的设计不但让学生了解如何成为才能一个更加得体的社会人, 同时, 也复习了有关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和when/after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更为接下来的短文缺词填空 (实例5—2) 、阅读理解与下节课的更深层次的礼仪规范复习作好铺垫。因为我觉得:作为教师, 不应该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更应该是一个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引领者。
实例4 (语言点落实) :为了检测学生各个环节的复习效果, 我都专门设计了一定量的精细化的练习) , 如实例2之后的对话补充:
A:Hi, May!Next Sunday is Linlin’s birthday.I’d____to go to her party.But I haven’t decided____to get for her.____you please give me some____?
B:OK!____about a basketball?
A:Oh, I don’t think it’s a____idea because she dislikes sports.
B:I hear she is good____singing.Why____get her an Mp4?
A:An MP4?That____great, but I don’t have so money.Do you think it’s good to get her an English dictionary?
B:Yes, I agree____you.She must be very happy because she can look some words____in it.It’s quite____.
A:Mm, let’s go to buy it right away, ____?
B:OK!Let’s.
这个练习中既有本节课复习过的重点句型, 又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固定搭配短语 (would like, be good at, so much, agree with, look up) 等, 是一道重点非常突出的精细化了的练习。
实例3之后的词汇填空:
Were the writers’friends polite?
Today is my friend, Lin Lin’s____ (第十二) birthday.We had a party for her and gave her many nice____ (礼物) .At the party we____ (播放) music very loud.We danced and____ (唱歌) to the music.While we were enjoying____ (我们自己) , the bell rang.Lin Lin went to____ (打开) it.It was her neighbor, Mrs Brown.“The music is too noisy.Would you mind____ (转动) i down?”Mrs.Brown asked____ (礼貌) .Lin Lin said____ (对不起) to her.Then we started to play computer games____ (代替) .We enjoyed ourselves there____ (直到) 11∶00 pm.All of us were very____ (激动) .
通过对本材料中的所缺单词的填空, 既检测了与本节复习课有重点关联的词汇, 同时又为如何做一个文明人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实例, 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练习后, 简单讨论文中的人物是否礼貌) , 另外, 这一环节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下一环节的书面表达提供了一个模板。
实例5 (强调语篇) 众所周知, 到了九年级, 语篇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是该毫无疑问的提到最主要的位置上, 因为中考的很多题型都是以篇章的形式进行检测的。除了实例4之外, 我又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以突出语篇的重要性:
2. 让单调的语法复习在各种形式的操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
语法知识是学生最难掌握、困惑最多的复习项目之一。在复习阶段, 教师往往会对某一个语法项目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总结, 学生疯狂地记笔记、背笔记, 再配以大量的巩固性练习, 当堂效果似乎也不错。但这种方法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乏味, 也不太容易吸收, 在事后的综合运用中又会频繁出错。我觉得倒不如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 对有些不太重要的语法条目可以“视而不见”, 而让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操练与运用中加以巩固, 将语法的复习与口语、书面表达有效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甚至汇报时不知不觉地对语法现象进行运用, 当然, 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语法形式进行表达, 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学好英语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去使用它。根据实践经验, 我觉得这要比单纯的语法复习效果要好得多。下面就以我曾复习过的一节有关宾语从句 (Unit 4, Grade 8B, U-nit 11, Grade 9) 的语法课为例, 简单地在陈述本节课的语法是如何在各个环节中加以运用巩固的。
Step 1:Let’s chat.教师用“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的句型 (这个句型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随意提问学生他们最喜爱的科目是什么, 然后又提问在这个这科目中, 他哪一方面比较好, 哪一方面比较薄弱, 之后, 让其他同学通过“He/She said told us that...”的方式进行回答、这样, 教师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听课效率, 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宾语从句的掌握情况, 而且能非常自然地对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宾语从句进行听力与口头的训练。
Step 2:Have a self-evaluation. (通过篇章形式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 为其他同学使用He/She said/told us形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材料, 也巩固了本单元的重点, 对语法进行了复习。)
Step 3:Show teachers’evaluation. (通过教师评价,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又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最主要的是其他学生通过另一个篇章形式对语法有了更深程度的巩固与复习。)
Step 4:Do some exercises and talk about the materials.
1.A school report card (先根据表格内容做5道选择题, 检测学生阅读有关成绩报告单的情况, 然后再根据报告单进行汇报:What teachers think of Li Hong, 以第三人称形式对语法进行巩固。)
2.Dave’s letter (先通过填词完成本材料, 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间接引语的句子, 然后让他们将文中的疑问句和祈使句改成间接引语形式, 最后是对内容进行成分挖掘, 进行德
育教育:Habit makes all things easy.Self-confidence is the secre of success.)
Step 5:Sum up (通过学生自己归纳, 我以挖空形式对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的规律进行及时跟进, 再马上配以典型的句子加以巩固) and show the differences.
Step 6:Do some exercises on the paper.
Step 7:Homework.
通过以上各种途径的操练与总结, 学生对于宾语从句的掌握已不在话下了。
近几年来, 我基本上是通过以上形式进行了话题与语法的复习, 虽然备课非常辛苦, 但当我看到学生的良好精神状态时, 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也是值得的。再加上本校师资雄厚, 集体备课时, 每人各出一份力, 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在本校就会迎刃而解了。
中考复习是每一位中学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也是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 虽然过程是辛苦的, 但每位教师肯定会无怨无悔。因为我相信:只要是一位负责任的教师, 都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会“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掌握各种考试策略, 这样, 学生就会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开心愉快地走出考场。
摘要:英语总复习的高效与否是学生中考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在整个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大方面分析了如何进行高效的英语总复习:复习前的准备工作和有效的复习方法, 从而给初中的英语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键词:中考英语,复习准备,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郭丽丽.浅谈英语的高效复习策略和方法[J].中学生英语 (教师版) , 2011, (1-2) .
[2]周南南.结构—情景—交际模式下的初三英语自主复习[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9, (10) .
【关键词】中考英语 总复习 策略
初三英语复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其教学过程、内容、方式等与初一初二新授课的教学活动相比都有其独特性。初三复习不是对前期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学生在经过两年多的初中英语学习后,对教学大纲中的词汇、语法已全部接触或掌握,具备了一定的四会能力。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句话非常明朗的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然而有教师认为初三复习时的任务重,时间短,没有精力和时间,更没有必要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际上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那么如何做好中考英语总复习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课本为主线,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和相关搭配、句型,归纳课文类别,跨册复习,以教学大纲为线索复习中考的语法要点,提高学生语境分析能力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
1.精选练习,主要是对单元基础知识进行考察和落实,选题重在基础,要源于教材并略高于教材,达到以练促学,查缺补漏,全面拉开的作用。把语法项目在课本中出现的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中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挑选出来让学生练习、分析、小结、做要点记录。
2.建立错误点档案,经过精练精讲之后,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先密后疏,层层加深地给学生提供多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生有错误而又不能理解的,请教同学或教师之后抄在卡片上或纠错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又回过头再阅读,思考,联系,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避免故错重犯。
二、以中考题型为线索,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要让学生在中考中完全发挥自己的水平,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对语法进行精心讲解,指出该语法点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并结合实际设置一套有针对性的训练题,通过一讲一练,有探索、有实践,便于学生一举突破,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现从单行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填空、补全对话及书面表达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单项选择。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环境,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结合短语搭配、表达方式、词语辨析,给出正确答案。同时通过对名词,冠词,数词与连词,代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动词时态和语态,交际用语等专题模块进行复习,使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2.完形填空。掌握中考命题特点和答题要求,端正应试态度,克服定式思维,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再通过考虑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句型、时态等因素科学的运用语言知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阅读理解。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核心词,如but之后通常就是文章的重点或作者的观点。要用作者或命题人的观点来理解短文,而对于科普类文章,引导学生尽量联系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用背景知识来帮助理解。
4.词汇填空。在考纲词汇范围内,根据单词拼写规则、词性、词形变化规律准确识记常用词汇,掌握在特定语境中单词的用法,探索总结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5.补全对话。引导学生注重习惯应答,关注上下文的呼应与提示,把握说话者的态度。
6.书面表达。正确使用语法规则和常用句型,正确拼写,恰当选词,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审题判断能力,掌握正确的文体格式,掌握英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下笔之前要明确所写文章的体裁、人称、时态及内容。
三、精练与泛练相结合、促进知能转化,提高答题速度
课堂上的精练是师生共同具体分析某一大题的答题思路,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和语境;课堂上的泛练是给学生提供约3倍于精练的练习,让学生限时完成,或自行完成自对答案,教师随堂答疑。精练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快捷的反应能力,泛练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总复习阶段,主要有时间保证,复习资料落实,练习的检查手段得当,学生便能有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四、专题训练和综合练习相结合,全面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潜力
复习的最后阶段常以套题为主,但每一节课的重点应放在一个专题上,如词汇填空和完形填空中语境的因素,词义辨析等。这种教学在全面复习、练习的同时,具有侧重点,有助于逐个突破难点,形成全面认知,实现能力的总体提高。
五、进行考试技巧辅导,让学生在考场正常发挥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对学生既要进行高效的知识和能力训练,还要教育他们善于自我调节,中考是一种知识能力、智力、体力和意志的竞争。所以,应开发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师生共创有力条件,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外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展现自我。
总之,中考英语总复习至关重要,教师应努力引导并帮助学生有法可依、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定能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实现其中考之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022届中考英语总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九年级英语教学中考总复习计划10-06
2022中考复习英语作文背诵10-12
中考英语复习计划书07-20
2023年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计划01-17
届中考英语语法基础11-23
英语中考复习系列07-19
中考英语复习策略04-20
2022年上海中考英语作文预测12-28
2022年初三化学中考备考复习计划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