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的述职报告

2025-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的述职报告(精选8篇)

教师教学的述职报告 篇1

一、师德为先,岗位尽职

幼儿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为楷模。我严于律己,做到坚持学习不放松,率先垂范,提升自己;坚持带队不放松,掌握情况,加强研究;深入群众不放松,真诚待人,凝聚人心。微笑放在脸上,感谢挂在嘴边,老师和家长评价我亲和力强,家长说我有责任心,因为我把他们的利益、需要放在首位,与家长亲切交流,虚心听取意见,热情和小朋友打招呼,缩短了与家长的距离。

二、注重学习,提升自我

我坚持读书学习,认为业务园长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个职业,如果是一个职业,我必须具备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一切素质,我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把握各方面的信息,使自己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感觉,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始终在时代前列,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我坚持不懈地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坚持不懈地读书,使读书、思考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三、与教师团结一致,达成年度目标。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完善规章制度;目标分解,责任到人;人防、物防、技防到位;利用每周一对幼儿及教师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开展消防演习,开展“我是小小交通安全员”主题活动,提高教师的认识与幼儿的能力。通过环境创设、游戏操作、模拟练习、实地观察等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真实情景中获得有关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

2、抓好我园的教研教学活动。带领全体教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园、以得立园。确立“以孩子发展为本”、让幼儿在“在活动中求知、在快乐中成长”的办园宗旨,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抓手,向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启蒙教育,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的孩子。

抓住保教中心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现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组织全体教师紧密围绕幼儿园教育目标,坚持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园幼儿实际情况,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教研活动。一是要求教师将探索型主题活动与做中学紧密结合,主题探究活动是我园多元化课程活动中的方法之一,是以主题认知为线索,教师和孩子一起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一课三研,使教师注重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幼儿通过主动探索和亲身参与,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交互作用,从生活、学习、运动、游戏活动中,让教师学会运用尝试教学法、感知操作法、情景教学法、设疑表述法,来构建“玩中学、问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的活动模式,让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乐于表达;二是加强探索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发展记录研究。尽管事务多、工作杂,但我合理安排时间,深入一线,经常和教师们一起切磋商讨,给思路、出点子,使教师既为幼儿提供丰富、

实用、有效的操作材料,引领教师创设探索的主题活动课程环境,环境布置不断随孩子的学习内容的变换而变化,使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起能动的作用,在幼儿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展示幼儿研习活动的各项纪录、成果和美工的作品,使学习环境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又组织多样性的活动如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捕捉幼儿寻常时刻,探索幼儿多种记录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学会回应策略,让幼儿充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表达;三是重点抓保育员开展“科学育儿”专题研究,和保健医生分析研究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并将每周一定为由保育员组织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一日常规培养教育活动日

3、赋予家长工作新的成效

在这一年中,我们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家长们从开始的不支持逐渐过度到认可——支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为我园积极地打造“公信”教育和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除了一些日常的家长工作,如家访、家长半日活动、园长信箱、家长学校等活动外,主要归功于各年级组的团队智慧和创新举措。如小班以新生家长咨询了解幼儿的情况、家长观看孩子一日活动的形式,让家长感受到了孩子们入园前后的两种孑然不同的表现,他们无不感慨教师的辛劳;针对家长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如孩子冬天睡午觉要少脱衣服、孩子上了幼儿园为什么老是生病等内容,让家长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讲解,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自私和幼稚;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栏、教师寄语、教育教学家园交流观摩等形式,为家长搭设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家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次次精彩的家园活动,都融入了我们教师的智慧与心血,这一次次的家园活动把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家长们一致认为:孩子们在向幼很放心,我们对老师和孩子都寄予了希望、充满了信心。

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幼儿园知名度,为创名牌幼儿园而努力。

幼儿园要顺利发展,形象建设是推进公共关系活动必不可少的手段。为向外界充分展示我园的办园理念和特色,将幼儿园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幼儿园的了解和理解,提高幼儿园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学年幼儿园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密切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共创育儿的大环境扩大幼儿学习空间,尝试幼儿课外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如:组织大班幼儿开展“寻找春天”远足活动;幼小衔接“参观小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中班结合安全周开展了“家长助教”和“珍爱生命、远离火灾”大型消防安全演习活动,成功举办庆六一文艺会演和走进社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广场大型师幼文艺演出活动、“家园迎新联欢活动”、“教育教学家园交流会”等,让幼儿走近科学,亲近自然,感知社会。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品质,使孩子更加活泼开朗、富有创新精神。在继续做好园内宣传窗的更新,本学期在领导的支持及园办的努力下,幼儿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受到了较好的成效,达到了宣传形象、扩大影响的目的`。

五,规范管理,打造公信

公信教育——本着取信于民,真诚服务于公众的精神,依法办教育。我们要打造公信教育,必须通过幼儿园的质量和教师的形象来体现。提高办学的质量,畅通沟通的渠道,作为业务管理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根本保证,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根据各学习区域的功能及学习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并利用墙壁、空间展示教师与幼儿家长收集的与主题学习有关的图片、照片、实物等资料使幼儿园三层楼形成三个主题:花园、乐园和学园,让环境成为第三位教师。环境的改变,既美化了园舍,同时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2、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家长最需要的。今天的教育,是对孩子一生有用。组织教师听教育专家课程课改报告,开展优质课活动观摩,请专家入园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主题活动”“主题环境创设评比”和英语优质课竞赛英语培训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综合竞赛等学习竞赛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不是标准化的容器,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自主学习者,有待点燃的多彩的火把。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开展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

我鼓励学习,促进研究,推动交流,发展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学研讨为切入口,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环境创设为关键点,以家园合作为支撑点,以实践活动为延伸点,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成效。通过探索与实践,认清和把握新时代教师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探索塑造和提升教师文化的途径、方法及其规律,促使教师在思想理念、价值趋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文化人形象,以良好的师德行为推进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我带领教师探索“阅读欣赏”课程。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一是培养阅读的兴趣,激发自主阅读愿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整合各科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三是亲密亲子关系,探索中国文化。在家园同步的教育下,让幼儿在愉快状态下体验和感受,主动地学习,通过正确阅读、情景阅读、拓展阅读、经验阅读四个层面,创设生活情景,让幼儿想阅读;加强直观操作,让幼儿乐阅读;提倡合作互动,让幼儿会阅读,展开拓展活动,让幼儿学以致用。

3、注重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最暖家长心的。注重引导教师礼貌亲切待人;密切与家长联系;关心家长于微小处。服务工作要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情况让家长知情与选择,教育教职工宣传幼儿园,赞美老师,处处维护幼儿园集体声誉。

发展的幼儿园需要激情,需要创新。我利用各种机会激励教职工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创新思考者,问题解决者,共存合作者,做一个负责任的教职工,要常自律,常求变,常学习,常反思,有激情。教育工作是平凡的,做好做细了就是不平凡。看见幼儿园的进步和教师的进步我感到欣慰,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1、胆略不够。和上级部门的沟通不大胆、不积极、不主动;谋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着眼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钻研不够。课改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上的改革,更要求管理上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一名业务园长,我应加强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不断总结、积累管理经验,使自己在管理的道路上逐步走向成熟。

3、交流不够。除了进一步加强和园内教职工的交流外,更要注重和外界的交流。交流是学习的机会,交流是宣传的机会,交流是提高的机会,我应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主动把握时机,做好园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幼儿园的发展。

教师教学的述职报告 篇2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校变革,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的每一次变革必然要影响和落实到教师层面,学校教育政策的变革直接预示着教师教育变革的走向。2010年底,英国政府颁布了《教学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学校白皮书,明确表示以教与学为核心统整变革框架,将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改进置于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显示出英国教师教育政策变革的实践图景和未来趋势。

一、学校变革背景下英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转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学校教育变革一直是在中央集权与教育市场两种机制的相互牵引下,在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上寻找改革的突破口。改革主要围绕学校质量指标和基准运用、学校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家长和社区介入等方面展开,强调学校对公众的责任及追求学校对外界的效能。实践中,统一的课程、标准化的测试和无止尽的绩效管理成为学校变革的主要手段。与追求学校“市场效能”的改革相呼应,在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教育改革报告的直接推动下,英国教师教育政策改革把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强化为详细的标准。1992年,英国政府确立了“质量、多样、家长选择、学校自主和绩效责任”为教育的五大主题,提出在此框架内通过教学专业委员会(GTC)和教育标准局(Ofsted)等机构的合作重新构建教师专业标准框架;1997年《追求卓越的学校》(Excellence in Schools)白皮书提出,教师培养途径应多元化且更有弹性,并规划提升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其后,厚达148页的培训标准手册《教学:高地位,高标准———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要求》(Teaching:High Status,High Standard-Requirement for Courses of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出版,要求所有教师教育机构必须明确目前已达到的标准水平。这一时期,政府设立了许多标准,如初任标准、实习标准、获得教师执照推荐标准等,教师教育政策的趋向是以教师质量保障标准化确保教育目标达成,通过外在标准厘定教师素质,以期待教育质量能拾级而上。

进入21世纪,英国学校教育加强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关注,把学业成就作为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证据,强调课堂教学效能。这些做法促使教师教育机构开始思考如何使教师教育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如何通过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来证明自身培养计划及毕业生的质量。教师教育政策开始从关注教师进入教学领域时各种资格的具备情况,转向是否改善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一核心问题。2001年《学校:实现成功》(Schools:Achieving Success)白皮书以学习与教学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把教师专业发展置于学校改进的中心地位;2005年《为了全体学生的更高标准和更好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更多选择》(Higher Standards Better Schools for All:More Choice for Parents and Pupils)白皮书在提倡一致性、标准更高的教师认证制度的同时,将学生学业成就与教师教学成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

2009年,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在教育白皮书中提出,从教师的专业特性和学生的学业进步层面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形成这样一种逻辑线索:我们可能需要培养怎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需要怎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教师教育质量就等于教学质量,教师素质与学生成就表现划上等号。时至今日,面对英国在最新PISA测试中的落后表现,(1)英国政府认为教育的落后在于教师的落后,“很多其他国家正在努力地改进他们的学校教育,这些表现最好的学校都注重严格的标准并缩小学业成就差异及强化教学课程,而这些国家学生的出色表现主要是取决于教师的品质”。[1]2010年底,英国新政府颁布了《教学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学校白皮书,这预示着一个对学校教育变革反思、突破阶段的到来,也拉开了新一轮教师教育变革的序幕。

二、标准·校本·赋权:教师教育的变革框架

《教学的重要性》白皮书主要从三个角度构建教师教育的变革框架:提高教师选拔的标准;关注校本教师培训途径;赋权教师以提升课堂控制能力。

(一)提高标准,拓展选拔维度

教师的招聘和选择是提升教师专业性的关键一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最优秀的毕业生招聘到教学专业领域中,如韩国选拔前5%的大学毕业生,芬兰选拔前10%的大学毕业生。但在英国,一流的“罗素集团”(The Russell Group)的毕业生中,只有2%会选择毕业后参加培训进入教师职业。白皮书规定:(1)自2012年9月后,对选择进入“学士后师资培训课程”(PGCE)的学生,毕业学历未能达到英国本科二级学位乙等(2∶2 Degree)的不能参与教育部资助的教师培训计划;(2)实施多年的“合格教师基本读写及科技能力测验”(QTS Skills Tests)从现行的培训后能力评定形式改为师资培训前的关卡能力测试;(3)拓展“教学第一”(Teach First)项目,招募更多来自剑桥、牛津等大学的毕业生到最具挑战性的教学环境任教至少两年;(4)增设“接下来教”(Teacher Next)培养计划,通过招募具有优秀学业成绩和良好人际交流技巧的职业转换人员加入到教师行业;(5)实施“从军人到教师”(Troops to Teachers)培训计划,鼓励从军队退役的优秀人员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同时,对于进入教师队伍的优秀人员,英国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提供高达2万英镑奖金吸引优秀毕业生;协助优良的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开设师资培养课程;投入200万英镑帮助在职教师进修等。[2]

白皮书在提高教师准入标准的同时,增加了“能力倾向、人格和韧力”(Aptitude,Personality and Resilience)测验。据统计,2008~2009年间,英国申请接受师资职前培训的人数较以往增长27%,但每年约有13%的师资培训课程候选人放弃学业,即便一部分坚持完学业,在入职教学中也表现出不适应,在任职1~2年内快速退出。[3]这一测试强调培养师范生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基本能力,如心灵的敏感性、交流沟通的意愿、对教育工作的兴趣等人格特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在内的职业品质。

(二)基于学校,关注教师发展

中小学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从中得到直接的教学实践经验,还可以观察有效的教学方法。据调查显示,英格兰大多数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多采取自上而下的设计,只有约25%的教师能够定期参与课堂观察活动,而近2/3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都是“被动学习”。白皮书建议着重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等核心能力,关注基于学校的教师培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教学学校国家网络”(National Network of Teaching Schools),力图取代政府干预,成为协助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已有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初任教师培训”计划(SCITT)和“学士后教师培养项目”(GTP)的扩大,近年来,在伦敦和曼彻斯特地区“教学学校”这一模式不断发展。教师通过“教学学校”的实践教学进行学习和提高,提升关键的教学技能。教学学校联盟旨在强调由中小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培训、持续专业发展、领导发展和人才管理、指导机构之间的通力合作。具体包括:由一部分优质中小学领头,为所在地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鼓励学校间合作,优质中小学起引领作用;强调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加职前教师在中小学的实践机会。

(三)赋权教师,增强课堂秩序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和频繁的破坏性攻击事件是影响当前英国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仅2007年就有1.8万名中小学生因攻击教师而被开除。[4]英国教师与讲师协会(ATL)最近进行的调查也显示,近5年来无论男女学生,有56.5%行为表现日益不佳,课堂中面对教师表现出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和言语。[5]白皮书赋予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专业评判标准采取适当措施惩罚学生过激行为的权力。(1)规定教师拥有收缴学生手机、MP3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权力。以往,教师只能搜查学生身上的武器、毒品、酒和偷窃物品。(2)给予教师将捣乱学生清除出教室的权力。教师具有在学生违纪当天对其实施禁闭处罚的权力,取消了提前24小时给家长通报的规定。白皮书还强调,对学生指控教师事件的调查必须做到及时、公正、高效,以便更好地保护教师免受错误指控。白皮书还赋予校长开除学生的最终决定权,并打消他们对遭受打击报复的疑虑。为此,白皮书计划启动新的开除形式,即学校开除学生后,校长负责将被开除学生安置到另类教育机构接受全日制教育,并向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英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

目前,英国教师教育主要在两股推动力作用下展开:一是愈加认识到根植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认为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向实践学习;二是保持对教学和教师教育更强的外部控制,强调由政府建立一套保证质量的绩效责任制度。教师教育在政策层面上呈现出三个维度的发展趋势:以标准为导向为教师专业表现确立目标;以学校为中心关注教学实践变革;以赋权为指引满足教师的发展环境与学习需求。

(一)以标准为导向强调教与学

“没有任何东西能比给每个孩子获得最好的教学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坚信教学的重要性”。[6]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学的质量。从历史角度来看,尽管每次英国教师教育改革都一再强调把提升教学作为首要位置,但只是在理念和政策层面将其看作是潜在的、不言自明的目标,而未真正把其看作改革的突破口和核心。如在33项为取得合格教师地位(QTS)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中,仅有1项聚焦于教与学;总数达102项的标准中仅有2项是确保教师拥有优良的学科与课程知识。[7]据英国教育部官方网站调查,有超过33%的教师认为现行教师准则未能具体定义并提供成为一位合格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有41%的教师认为现行专业准则与课堂教学并无直接相关。[8]

英国政府仍认为与课堂实践相关的、清晰而明确的教师标准是提升教学的关键,为教师理解“什么是更有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牵引机制。2011年7月,《教师标准检讨》(Reviewof Teachers'Standards)发表且获得认可,并于2012年在英格兰地区正式取代现有的合格教师地位标准与核心专业标准。“新的教师标准重点关注与教学事务直接相关的关键能力展现,包括学科知识、学生行为管理、辅导特殊需求儿童等……。明确指出每一位教师应具有展现的教学技能以及相关的期待,专注于教师课堂实践中最核心的教学技能”。[9]新标准目前已作为明确的教学行为与考核依据提供给所有教师。

(二)以学校为中心关注教学实践

英国教师教育一直存在注重教学实践的倾向,强调在实践中训练教师。新政府再次强调把教师教育还原为一种实践型专业的改革思路,将教师重新打造成像医生那样基于实践的职业,强调只有关注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学习,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脉络中才能建构新的知识和能力。2010年,英国政府针对初任教师的发展,专门制定了“教学专业硕士”(Master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方案,这是一项以学校和教学实践经验为主要考量的硕士概念,强调基于课堂、关注实践,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2011年教育部教育政策咨询意见稿《培训下一代卓越教师》(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进一步表示,“我们将会对教师的培训制度实行大幅度调整,现在的培训模式是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今后将更多转变为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模式”。[10]

一份由英国学校培训与发展司(TDA)进行的关于英国教师培训供给与需求分析研究发现,有78%及75%分别在中小学培训(School-based Training)及采用雇用方式(Employment-based Route)的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后能继续留在中小学任教;而由院校机构培养(University-based Training)的教师中,却只有70%的合格师资留校任教。[11]这一结果也从侧面支持了政府将教师培训任务重心由大学转移至中小学的做法。2012年,英国教育部又推出“教师引领计划”(School Direct Programme),明确规定中小学可申请认证成为培训机构,与其他学校一起和一所大学共同合作,鼓励中小学成为教师培训的领导者。“预计到2015年,一半以上的培训将转移到学校,未来教师在真实的中小学教室中学习如何教学以及接受培训的比重会愈来愈高”。[12]

(三)以赋权为保障提供充分教学机会

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机会具有两层含义:提供发展个人素质、责任感和自我理解的机会;创设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落实到学校现场,教学机会获得的前提是使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表示:“给予教师在教学上所需的自由度及授权用以实现提升学生成绩、改善行为规范及提供一流教育水准的雄心。因此,教师有权采取创新及改善教学课程和方法的机会。”[12]政府当前力推的“自由学校”(Free School)政策,目的之一就在通过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实现教师课堂的控制权,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飞跃。现行的学校视导项目也由原来的27项缩减到4个核心项目,视导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学项目上。

在给予教师更大的教育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实施更有激发性教学的同时,减少中央政府及官僚机构对他们的控制及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好的纪律,这些对于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很重要。英国政府颁布“教师保障计划”(Teachers’Guarantee)承诺将支持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教学,并保证让他们专注于教学和个人职业发展,不再为行政事务所扰。2011年初颁布的最新教育法案再次赋予教师在特定情况下对难以管制的学生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权力,强调教师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力,让他们能适当处理学校事务,特别是学生的行为问题。紧随其后,英国教育部公布最新且详尽的校园规范版本,核心也是赋予教师在教室里更多的权力,确保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做他们最需要做好的事情———教学。

四、结语

英国教师教育政策改革力图在重实践、重绩效的理念下,从围绕教师到转向学生,从关注教师质量到关注教学质量,着力于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理念,将提升学生学业表现作为教师教育的变革重心,从而实现英国建立世界一流教育的目标。尽管新一轮的教师教育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如实践层面有将“教与学”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绩效和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趋势,这种“效能取向”的政策是否会让教师在教育视野的拓展、研究能力的培养上受到限制。绩效责任引领下的教师教育过多关注怎么教而忽视教什么,是否会走向一种更为狭窄的、更具功利色彩的教师专业主义政策实施模式。

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关注教学,到真正引起教与学的变化,这是一条漫长的变革之路。尤其在实施中,转向教与学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这需要对教师的招聘、选拔、身份、薪酬与奖金、教师教育的设计和入职引导、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工作的标准与激励以及教师日常工作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变革,进而形成一个整体化、连贯性的设计蓝图。这些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中都必然面对和必将面临的问题,英国这场改革可以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个观察与借鉴的窗口。

参考文献

[1]Sean Coughlan.UKSchools Fall in Global Ranking[EB/0L].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11929277.2010-12-07.

[2]Government Sets out Plans to Attract the Best Graduatesinto Teaching[EB/0L].http://www.education.gov.uk/inthe-news/inthenews/a0078044/government-sets-out-plans-to-attract-the-best-graduates-into-teaching.2011-06-27.

[3]Maddern,K.Personality Test Set to Weed out Weak Teach-ers[EB/0L].http://www.tes.co.uk/article.aspx?storycode=6015990.2009-06-26.

[4][6]DfE.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EB/0L].https://portal.ioe.ac.uk/http/publications.education.gov.uk/eOrdering-Download/CM-7980.pdf.

[5]Nick Collins.Behavior Not Good Enough at One in Five Sec-ondaries[EB/0L].http://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e-ducationnews/8480590/behaviour-not-good-enough-at-one-in-five-secondaries.html.2011-05-28.

[7]Major Overhaul of Qualifications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Teaching[EB/0L].http://www.edu-cation.gov.uk/inthenews/inthenews/a0075465/major-overhaul-of-qualifications-to-raise-the-standard-of-teaching.2011-03-11.

[8]Gove Puts Focus on Traditional School Values[EB/0L].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11822208.2010-11-24.

[9]NewStandards for Teachers Include Tolerance and Respect[EB/0L].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14160628.2011-07-14.

[10]DfE.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an Improvement Strategy for Di-scuss[EB/0L].http://media.education.gov.uk/assets/files/pdf/i/itt%20strate-gy%20consultation%20report%20november%202011.pdf.2011-11.

[11]Too FewTrainee Teachers End up in Schools,Says Report[EB/0L].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14461935.2011-08-11.

[12]NewSchool-led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me Announced[EB/0L].http://www.education.gov.uk/inthenews/inthe-news/a00210288/new-school-led-teacher-training-pro-gramme-announced.2012-06-19.

教师教学的述职报告 篇3

1 本次教学设计的背景

东莞市城区教育办组织的教师赴京培训计划。我分配在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学习一个学期,在学习期间我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并上3节课,它们依次是会话课、阅读课和复习课。本次教学为会话课,内容为New 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 六年级下册 Unit 2 What’s your hobby? Lesson 13的第一课时。

2 对教学内容的初步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新版小学六年级上三单元13课的第一课时Just read and speak,要求学生掌握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语“My hobby is … I’m interested in … ”和询问他人兴趣爱好的用语“ What’s your hobby? Are you interested in …”。课文背景由Peter爱好收集玩具车展开Peter、Bob和Yang Ming三人间谈论和询问彼此的兴趣爱好的对话。

3 制定行动计划

2009年12月9日确定好要在12月15日上这节会话课,通过思考我制定以下计划:1、记录自己的教学思路,写下每一个自己觉得困惑的地方。2、对导师的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分析并梳理,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及时反思,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4 观察搜集数据

2009年12月10日

我计划在六年级上这节会话课,询问导师胡新杰老师后,得知六年级学生已经学完此课内容。一番思量过后,我决定用五年级的学生来上这节课。 原因有二:第一,学生没有学过这篇课文对话,对有关兴趣爱好的知识有新鲜感;第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学过如何表达喜欢事物的功能句型“I like…”。征得胡老师的同意后,我认真思索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根据李静纯老师的3C设计思维规范,即Clean:帮助教师排除杂念,专心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Clear:帮助教师梳理头绪,使教师的逻辑路径清晰;Clever:帮助教师排除非主题因素的干扰,保持清楚明晰的思维路径。

我的教学思路:

Warming up 由于学生和我初次见面,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我想用简单自我介绍和聊天的方式开始本课的学习。

Presentation 给出本课主人公Peter、Bob和Yang Ming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他们究竟在聊什么?接着播放金太阳动画,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的内容,进而进入对话的学习。

Practice学生跟着金太阳动画逐句跟读对话,然后分角色读对话。运用游戏,即坐在前面的同学问后面同学兴趣爱好的方式操练本节课的功能句型。

Product 让学生在课文对话的基础上创编一个新的对话;写一篇小作文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

Ending 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出自己写的小作文,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的困惑:我已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较为生硬,很不自然。另外,学生的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只有三种,即个人回答,分角色读课文和游戏操练功能句。老师的检测手段不足,不能明确得知学生究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009年12月12日

经过初步的整理和思考,我细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为清晰。

我的教学思路:

Warming up ①教师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与学生一同唱歌曲“Hobbies”。②教师先示范自编的Chant后,鼓励学生和自己一同边拍手边说Chant。③教师一边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边和学生Free talk 有关兴趣爱好的事情。

Presentation ①呈现课文主人公图片后,先让学生猜测他们谈话内容,再播放金太阳课文动画。②学习对话。翻开课文,初次默读对话,并圈出Peter的兴趣爱好。③二次朗读对话,用横线划出Bob和Yang Ming的兴趣爱好。

Practice ①再次看金太阳课文动画,让学生逐句跟读课文内容。再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②用看图填空的练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再次加深印象。③运用4人小组的游戏,操练本节的询问和回答的功能句型。

Production ①根据教师给出的语言支撑编新的对话。②制作个人海报,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

Ending 让学生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海报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我的困惑:学生的活动形式的确增多了,但某些活动是否有必要性,从现实意义来说,即是这些活动究竟有没有实效性。比如说热身阶段的歌曲和Chant,其实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学生动起来,能不能省略其中的一项。如何更好的巩固和内化本节课功能句型的使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09年12月14日

和导师胡老师和赵老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时我把自己的困惑提了出来。她们给我提出了以下宝贵的建议: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从他们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应注重整体性。

我的教学思路:

Warming up ①自我介绍,和学生边拍手边说自编的有关兴趣爱好的Chant。②一边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边询问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给予激励。

Presentation ①采用任务型教学,学习target language,并运用渐进式的练习方式,掌握本节课的功能句型。②呈现主人公图片,观看金太阳课文动画;再次让观看动画并选出Peter的爱好,最后,让学生自己翻开书默读对话,用横线标记Bob和Yang Ming的兴趣爱好。

Practice ①学生逐句跟读对话,纠正并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分角色读。②看图填空复述对话。③ 四人小组传递问题操练询问和介绍兴趣爱好的功能句型。

Production ①教师创设好朋友介绍兴趣爱好的情境,给出语言支撑,让学生创编新对话。② 教师先展示自己所做的个人兴趣爱好海报,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一份海报,增进师生间友谊。

Ending让学生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在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海报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周成品.《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小学英语卷》.

2 方贤忠.《如何说课》.

3 Laura Erlauer.《不可不知的用脑教学法》.

初中教师教学述职报告(经典) 篇4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我能够紧跟教育发展形势,积极学习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观念得以更新,业务知识不断丰富,管理水平得以有效的提升。

二、准确把握角色位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作为副校长,我对自己分管的工作高度负责,身体力行,不敷衍,不打折,不畏首畏尾,大胆工作,尽量处理好自己分管工作中的问题,不把矛盾上交。作为校长的助手,工作上积极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动沟通。对教师,我真诚爱护,用心帮助,不断激励。重大活动能及时征求校长、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努力做到上下一条线,全校一盘棋。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1.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常规教学中备、教、批、辅、考、研、评各环节逐一落实,形成制度;三是强化质量管理。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每班制定有学困生辅导计划,建立了学困生发展跟踪档案。建立健全了教学督导制度:

①巡堂制度。

②听课、评课制度。

③行政领导蹲点制度。

④定期检查备课、作业批改制度。

⑤质量监控制度;四是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力图在“实”与“新”上下功夫。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全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一年来,我校正在研究的市级课题三项,新立项的省级课题两项。教研氛围浓,参与面广,在实现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实现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

3.扎实实施“十个一”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五十岁以下教师在过好“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关后,完成十个一任务:即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优秀论文;上一堂优质公开课;编写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出一份标准试题;设计一份好作业;制作一个优质课件、微课;精读一篇教育专著;写好一篇教学反思。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制定__镇九年制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方案,组织新教师培训,学习学校各类制度、常规要求,使新教师适应环境,规范行为。召开一帮一师徒结对子会,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四、其他工作

1.我承担九年级思政课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等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工作,积极参与课堂改革,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既教书又育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关心班集体,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2.在教师考勤工作上,严格按照教育局的教职工考勤规定和学校的相关制度,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做到了公平、公正,不徇私情。

3.制订完善了《__镇九年制学校乡村少年宫制度汇编》。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载体,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保证“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规范运行。

4.廉洁自律情况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在日常工作、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方面不计较个人名利和个人得失,不搞特殊化,不以权谋私,能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

1.自身的业务能力,人际沟通、协调努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工作创新力度不够。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及领导艺术;

2.转变作风,大胆工作,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路迎接新机遇,开创新局面。

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评价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学评价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以促进教学活动增值,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才能为宗旨。教师评价必须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使每个教师各尽其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从而迅速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㈠教师评价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

教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者,是各类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落实者,他们的工作态度、教学思想、教学水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致直接体现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则是对教师各类教学活动进行检测、评议并对评议结果进行信息反馈,为学校领导作出决策提供依据,那么,教师评价的标准是否客观、准确、科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的决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师个人潜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㈡教师评价是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师评价,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获取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自己工作上的缺陷,从而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领导能及时了解每个教师乃至全校的教学情况,既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又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安排,不断优化教学管理,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督促、领导、激励教师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活动,促进了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协调发展,从而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活动的不断增值。

㈢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自身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任何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知识缺陷、能力缺陷、人格缺陷等等,而这些往往是教师本人很难发现或不愿自觉地去深刻检查的,通过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地发现自己的种种不足,并促使教师勇敢地去面对,更能激发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不断检查自己、改造自己、充实自己,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丰富的知识,全面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好学的精神本身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终身。

㈣教师评价是促使同行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促使学校教学活动生机蓬勃的隐性措施

知识分子多的地方,也是不平静的地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人相轻”之顽习,教师之间“谁也不服谁”。但若通过教师评价,将教师之间的差别明朗化,竞争公开化,则能大大地刺激教师的自尊心,激发教师的创造欲、成功感和自豪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教师懒散的细胞,使教师的个人能力在竞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就会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你赶我超的可喜局面,真正使学校做到“不治而治”,焕发无限生机。

㈤教师评价是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方法

教师评价直接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也对学校领导的工作在原则上、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校领导科学地管理、公正地待人、公平地处事,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必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目前教师评价的现状

㈠评价观念的滞后

尽管倡导素质教育多年,教育界仁人志士一再呼吁改变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受教育能力的差异,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仍没有改变以前的评价观念,仍然以升学率、分数来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全部教学水平,只注重结果评价,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笔者所在的地区,甚至是几所颇有名气的中学,通常以考取一个所谓的“状元”抑或几个高分为荣耀,并以此来衡量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而不管有多少学生成为中考高考的牺牲品。这种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给教育教学的双主体——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种评价导向下,许多学生从进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被歧视、被淘汰,最终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社会的问题群体。有些学校还错误地将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混为一体,以学生考试成绩好坏来决定带快慢班的人选,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差异和教师的努力程度,也剥夺了许多教师再次努力的机会,造成了许多教师心理的不平衡,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㈡评价方法的欠科学

⒈综合评价过于绝对化

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大多采用综合的定性评价,即领导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在一起进行)、学生评价。每项评价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是教师的学识、能力、意志、情感、道德、修养、人格情操等各个方面的集中体现,一个教师有可能其中某一个方面优秀,而其中两个方面不合格,那么,以上四个等级不可能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况且,由于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性较强,领导与教师、同行与同行之间存在着互不了解的情况,彼此之间很难准确地评价对方。

⒉夸大了人际关系在评价中的作用

教师定性评价的四项中,除自我评价外,其他三项都与人际关系有直接的关系,能处理好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意味着能得到较高的评价。将人际关系凌驾于个人努力、个人能力之上,那么,学术研究、教法探讨、教改教研之风难以形成,而拉帮结派、吹牛拍马、讨好奉承之风就会盛行。

⒊重结果评价而轻过程评价的导向性错误

教学是一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个人努力与个人能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努力,况且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等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目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是直接阻碍素质教育进程的绊脚石,导致前几年的素质教育热降温,甚至有倒退的趋势。许多学校将结果评价(学生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奖金挂钩,完全忽视教师努力程度、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考高分,那么所有的荣誉接踵而来,“名师出高徒”变为“高徒出名师”、“名师爱高徒”。而且,有些学校将这种不客观的结果评价作为学校下一年度人事安排的首要依据,时间久了,领导和教师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学生考高分,就是教育质量高,意味着教师水平高,意味着下一届带快班;学生成绩差,意味着自己运气不佳。结果是教师不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努力而是自己的运气;不是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而是聚焦于少数优生;不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是盯牢眼前的分数;不是把精力放在教改教研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学生的分数排名上。这种评价的导向性,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欲望,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细胞,使原本有个性、有灵气的学生成了由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模型。

⒋注重短暂性评价而缺乏持续性评价

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变化。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特别注重第一印象,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认为不“虚心求教”,不按步就班地搞教学(实则是富有创造性教学)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对这样的年轻教师教学“不放心”,看着“不称心”,想着就“烦心”。这种静止落后的评价观,使许多优秀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外流,也挫伤了安心教育事业的一大批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是一个不断发掘教师潜能的舞台,年轻教师是可塑性最强最有创造性的群体,他们完全可以不断发展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㈢量化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⒈缺乏系统性和对应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有说服力,但这种评价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学生主要是从个人的学习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他们缺乏对教学目标或意图、内容和方法上的总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甚至师生关系都可能使他们在评价教师中有失客观。

领导评价更是难以客观准确。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了解只能借助一些零碎的信息,比如:一堂课,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对教师长期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人格力量等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将教师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实际上只评出了两类教师,一类“优秀”(有指标限制),一类“合格”,其他两类形同虚设。“基本合格”与“合格”的区别是什么,“合格”的人中有无区别,没有领导去探究,而“不合格”的几乎没有。

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性强,同行之间对对方的教学情况也不一定十分了解,特别是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之间,同行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对方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填写评价表格时只能靠印象,抑或靠人际关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越是不干实事,越是缺乏开拓精神的人越能获得较高评价。

因此,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之间经常产生极大的差异,三者之间缺乏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相对应的指标体系。

⒉重客观评价而忽视主观评价

毫无疑问,客观的定量分析法能起到较科学、准确地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但用纯客观法往往导致将复杂现象作简单化的处理,往往导致评价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一些目前情况下较难定量的和缺乏客观资料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教育活动来说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离开了这些因素的评价,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比如,教师的道德情感、人格力量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只能靠学生抑或教师的个人主观描述。

⒊对量化结果的处理简单化

量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那么量化结果的分析反馈显得尤其重要。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做法是,将量化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和安排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对教师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未进行慎重的分析和及时反馈。教师所了解的是学生和同行给自己的评价结果,并未真正去探讨和改进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相反,这种结果处理方式,不仅起不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而很有可能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助长教师的一些消极情绪。

三、教师教学评价的策略

㈠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转变教育评价观念,转变教师评价观念

教师评价不仅要看教学成绩等硬性指标,更要看教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生的人格塑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转变问题学生中所起的作用,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等软性指标。对于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容易做到,而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坚韧的意志品格则要困难得多。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一点,“为社会减少一粒沙子”有时比“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意义,更能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㈡丰富教师评价的内容,改革评价方案,使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相一致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否客观全面,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力求公正、全面、具体,评价内容应加上教师 的道德情感、人格力量以及创造性等。既要肯定教师的优点与长处,也要考核出教师的缺点和不足,促使教师改进教学,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尽快地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造就出一大批名师,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㈢改革评价方法

任何评价都是相对的,也是一种短暂性行为,因而很有必要将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短暂性评价和长期性评价、现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全面,更好地激励教师。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既要考虑到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努力过程和主观努力程度。因为结果(学生考试成绩)本身存在许多的偶然性,那么结果评价也就无法保证其科学性、可靠性。过程评价才是真正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效手段,才是真正能促使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促使全民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篇6

一、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虽说对于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已不陌生,但仍然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由于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已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持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能爱上语文。课后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后百分之三十的补差工作,合理布置作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布置重复机械的作业,另外,对孩子们的书写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落实。一学年下来。孩子们学得比较轻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期末年段过关测试中名列年级组前矛。而本人在学校和建德市低年级新课程培训中执教的《一株紫丁香》和《牧童和画家》也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在此我要感谢我们整个语文教研组,正是因为有了李校长,教导处吴老师,教研组长张小玲,以及我们年级组的其他几位语文老师一次又一次无私地帮助,才有了我现在的成长。

二、勤勤恳恳作好付班主任工作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担任了本班的的副班主任工作,掌管着班级中的卫生大权。低年级的孩子卫生意识薄弱,卫生习惯不好,因此狠抓卫生习惯是这一学年的工作重点。从抽屉中学习用品的摆放,到学生的指甲头发等每一处细节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坚持检查,持之以恒,一学年下来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有了较好的转变。此外,我还积极协助班主任程老师作好班级中的其他工作。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

教师教学的述职报告 篇7

一、调研的总体情况

1.设计意图

物理的学习和研究是以物理实验作为学科基础的。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若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各个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本次调研的内容已经向本区相关教师提前预告,全部是学生必做的实验和教师必须演示的部分实验,不超过学生的学习要求,其具体要求见下页表1。

本次调研的主要形式包括理论问卷和实验操作两种方式。除此之外,初中物理学科还增加了“观察能力”调研的要求,是希望教师能在学生实验操作时,及时观察到错误情况并给予纠正,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问卷形式与具体内容

此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测试”,第二部分为“观察能力”,第三部分为“操作能力”。第一部分“理论测试”调研器材与装置、实验操作原理和操作步骤,调研形式主要为书面调研。第二部分“观察能力”以学生必做的实验为依据,用录像的形式向教师展现一些常见的错误,调研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的观察能力,调研形式主要为书面调研。第三部分“操作能力”以15个学生必做的实验和10个演示实验为依据组成调研问题,调研形式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

第一部分:“理论测试”调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及分配。

本部分共50分,占整卷总分的50%。本部分的具体内容是实验的功能、实验目标及类型、实验的基础知识,分数分布如下页表2所示。

说明:第3题要求教师熟悉课程标准中关于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和三维目标中学习水平界定。

第二部分:“观察能力”调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及分配。

本部分共20分,占整卷总分的20%。本部分的具体实验内容及分数分布如表3所示。

第三部分:“操作能力”调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及分配。

本部分共30分,占整卷总分的30%。本部分主要调研教师动手操作能力,题目的内容主要以15个学生必做的实验和10个演示实验为依据,组成6 (A、B、C、D、E、F)组不同的调研问题,每组问题各设计三个实验,教师每人抽签做其中一组。本部分的分数分布如表4所示。

3.问卷结果的总体情况

这次问卷的平均分是84.81分,统计显示,问卷的及格率达97.67%,这个结果与我们的预期基本吻合,也是令人满意的。其中,理论测试(包括观察)和操作能力测试的得分情况,如表5所示。

二、调研数据分析

1. 调研中的亮点

本次调研的总体结果与预期相吻合,成绩是令人满意的,有差距是正常的,特别是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也参加了同样的调研。

(1)问卷各大题的得分率:问卷的第一部分调研的是“理论测试”,对于基础题,教师掌握得很好。其中第一大题(器材与装置)得分率为90%,第三大题(操作步骤)得分率为93%,第五大题(操作能力)得分率为90%。

(2)第五大题的“操作能力”,虽然调研的是学生实验和教师重要演示实验,但是其要求比学生考试的现代教学2013/1~2合刊要求稍高,教师需要做完整的实验(包括数据采集、画图等)。在“利用DIS研究响度及音调”实验中,需要教师会利用DIS系统。虽然目前各校只配备了一套这种器材,但抽到该调研问题的教师都做得很好。本次调研中绝大部分教师都非常认真,操作、采集数据、绘制图表都很到位,响度和音调的正弦曲线画得也很认真。在这次考试中,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本次调研中,问卷得分最低的是第3题,即调研演示实验的功能和三维目标中学习水平界定,这两者都属于“课程标准”内容,说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

(2)从本次问卷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对教师的影响,即学生常做的试题,教师就做得好;学生不常做的试题,教师就不太会做。如第6题涉及几个演示实验的目的,学生没考过,因而教师得分率只有70%。如第7题虽然考的是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是由于与现在中考的题目不太一样,因而教师此题得分率仅为60%。

(3)第13~17题涉及教师对学生做实验的观察能力,其中14~17题的得分率都为70%,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不敏感。同样,这也能看出“应试教育”对教师的影响,在模拟考、中考中常见的试题,教师能观察到错误,而不常见的就发现不了,如当出现滑轮与重物同重现象时,就认为不需称滑轮重。

(4)虽然测试的是学生都应该会做的实验,但是教师操作的规范度不理想,比如电路的连接不规范,实验后不整理器材,测量密度时没有去除绳子、器材的调零和量程的选择等,还有部分初二年级教师对初三年级的实验不熟悉。

(5)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这种现状与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尚有距离。

3. 实验专用教室管理员的能力亟待加强

本次调研的统计和分析调研结果如下:中小学相关学科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总体情况良好。但是,“应试教育”在实验教学中也有影响,考试科目中学生经常被考到的实验题目,教师相应的解题能力很强,实验操作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但是对于较少考到的题目,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验操作方面,部分教师就不那么熟练了。此外,目前个别无专职教师任教的学科,如初中科学,其中部分教师仅能达到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规定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而对非自己学科背景实验内容的教学能力明显不强。

专家指出: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队伍现状堪忧,在学科知识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暴露出了“短板”,特别是实验操作的能力亟待提高。同时,有专家建议,要让理科教师兼任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还要鼓励优秀理科教师主动承担实验专用教室管理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并促使其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更新教师和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激发其专业发展愿望,提升其自我教育能力,建议在区内宣传实验教学优秀教研组,鼓励有兴趣有创新的教师或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让“学生喜欢物理、喜欢实验”成为本区的特色,同时,希望能扩大实验范围,如进行一些小制作、趣味实验等。

1. 开展“初中物理实验培训”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如读书交流,了解整个物理实验的功能和原理等。第二,开展培训或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来规范演示过程等,或通过讨论及课题研究改进拓展实验、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相互合作及培养创新能力等。第三,开展教师的实验竞赛活动。第四,开展学生的创新实验和趣味实验活动,也可以点带面。

2. 提高实验员基本素养

健全实验员的管理机制,实验员要有人管理,还要有奖励。例如,在区内设置实验员级别制(如A、B、C级等),用以提高其积极性。同时,区内还可进行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培训,开展物理实验器材的制作和改进技术的活动,开展实验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制作比赛等。

教师教学的述职报告 篇8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我校《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专业引领的作用的研究》课题,是朝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JG10ST11)。经过两年精心准备和科研工作,今天结题,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请论证指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是以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中青年教师队伍为基点的研究,随着优秀老教师的逐渐退休,一批中青年教师要迅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也需要一个更为合理的发展平台。

农村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专业成长的旅程中面临着重重困境。

二、课题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能够影响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带动群体共同进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工作,稳定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因此农村小学的发展则在谋求教育教学装备现代化的同时,构建学校教师发展的平台,使一批优秀的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骨干教师引领带动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迅速成长,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理论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依据。

四、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所探讨的农村骨干教师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旨在如何改变过去的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发展模式,强调专业发展要基于学校的具体情境,强调求实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突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的主体地位。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的周期与阶段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开展活动:

1.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培训,在开题之前再次讨论确定方案;

3.酝酿召开开题会议,准备相关材料。

成果:

一是课题申报书;二是课题实施方案;三是开题报告。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9月)

1.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2.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组织实验活动。

3.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展示研究成果。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成果。

5.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

成果:

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3月)

1.收集、整理试验资料、数据、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实验报告、论文。

3.完成《骨干教师在中青年教师中专业引领的研究》课题报告。

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成果汇编。

六、课题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引领的研究

1.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帮带计划。

2.专家讲座。

3.骨干教师的集体引领。

4.个人学习。

(二)骨干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引领的研究

开学初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的常规课的观摩活动。各课题组积极结合学校计划,深入进行“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各研究组的探讨,在展示骨干教师教学风采的同时,也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集中观摩学习的平台,也体现出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的不足。

(三)骨干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引领的研究

骨干教师将教学反思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大块内容,分别对全体教师加以引领。除了骨干教师专业化的引领外,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各自能力、个性、情感等成熟、提升的过程,是走向未来持续发展的过程。

(四)骨干教师在课程标准方面引领的研究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以“备讲说评”为基本模式,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搭建一个平台。

2.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一种直观有效的研究形式。

3.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打造合作、研究型团队。

八、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通过两年来的深刻的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一条农村骨干教师对教师队伍引领的方法,不断实现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目的,使教师在教学认知、行为上逐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九、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

通过骨干教师对教师队伍的引领,拓宽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践操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专业引领的培养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随意性很大,责任心及认真态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小学作文童话故事小蜗牛下一篇:口腔专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