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名言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丁路德金名言(精选8篇)

马丁路德金名言 篇1

马丁·路德·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1年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刺杀,年仅39岁。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马丁路德金名言

1、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在最后,我们会记得的不是敌人的话语,而是朋友们的沉默。

2、I submit that an individual who breaks a law that conscience tells him is unjust, and who willingly accepts the penalty of imprisonment in order to arouse the conscience of the community over its injustice, is in reality expressing the highest respect for the law.我提出:一个违反良心告诉他那是不公正法律的人,并且他愿意接受牢狱的刑罚,以唤起社会的良心认识到那是不正义的,实际上他表现了对法律的最高敬意。

3、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 man is not where he stands in moments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对一个人的终极衡量,不在于他所曾拥有的片刻安逸,而在于他处于挑战与争议的时代。

4、a man who stands for nothing will fall for anything.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总是相信任何事。

5、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 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限的。

6、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最终,我们记得的不是我们敌人的话语,而是我们朋友的沉默。

7、我有一个梦,梦想这国家要高举并履行其信条的真正涵义:“我们信守这些不言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8、我有一个梦,我梦想有朝一日,在乔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能够同坐一处,共叙兄弟情谊。

马丁路德金名言 篇2

1. Introduc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 and his speech.This is a speech, i emerged during the war between North America and South America It is moved deeply by others and air man’s views vehemently About 250 thousand people listened the speech respectfully.We’l focus on how King achieved his speech by stylistic devices.

2. Analysis in featur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stylistics and stylistic analysis

2.1 The feature of the speech

This speech has it’s own feature, King has used many features in his speech, the following parts will discuss the special features which used in the speech.

2.1.1 Phonological features:Rhyme

“Battered and staggered”can be considered as pararhyme, the definition of pararhyme is two syllable have the same initials persecution and police brutality can be regarded as reverserhyme, and the definition of it is syllables have the same initial consonant.All of this has a great help for readers to get the exact ideas of King in his speech, that is, struggle against the injustice.

2.1.2 Lexical features

King’s speech is very cautious and careful, 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to blacks and he’ll read it to all of the people in public“You”, “I”and“We”in his speech, is the use of personal pronouns By using this, King awoke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to accept his point.This is a apparent feature in the speech.

2.2 The definition of Stylistics and Stylistic Analysis

The definition of stylistics has many different study ways Wales defines it simply as“the study of style” (1989:437) , while Widdowson gives the definition as“the study of literary discourse from a linguistic orientation”and“a view that what it is essentially a means of linking the two” (1975:3) , Leech’s opinion is as the same as it.His definition is“study of the use of language in literature” (1969:1) .It perceived that stylistics is an area of study, it perches two disciplines:literary criticism and linguistics.

Stylistically speaking, stylistic analysis is the selection of a periodic sentence for the embedding of a parenthesis.In terms of structure, the sentence is rather formal and complicated.Halliday points out, “The text may be seen as‘this’in contrast with‘that’, with another poem or another novel;stylistics studies are essentially comparative in nature...” (1971:341) .In this part, Widdowson has the same opinion as Halliday.Therefore, we realize that stylistic analysis is a movement that is comparative in nature.

3.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devices used in the speech

3.1 Usage of Repetition

King repeats words and sentences many times in the speech this is a very conspicuous feature, it is called repetition.The use of it is emphasizing.There are three factors in repetition:1.cognitive factors.2.psychological factors.3.social factors.Generally speaking we also combine the three factors in the speaker’s elements Otherwise, the use of them are to move forward and deepen the theme of speaker.The term repetition is restricted to mean the case of exact copying of a certain previous unit in a text such as a word phrase or even a sentence (Leech, 1969) .Repetition in this speech not only makes the audience to know what King said, but also gives a strong strength to the speech and audience, let them strengthen their position.As all the over-regular features in the literature are in some sense repetitious, audience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peech Take the paragraphs for example, from paragraph 8 to 16, the words“I have a dream”which King used, appeared nine times.This repetition helps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coherence in address and the function of reinforcement in feeling and emotion, expressing King’s strong emotion of thirsting for freedom,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All the emotion in this speech expressed very vivid.

3.2 Usage of Contrast

These are the use of contrast.Contrast may to show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also to point out a difference that can distinguish meaning.In speech, this use can have the function of making clear the ideas of the speaker.Here, contrast has been used effectively.In paragraph 1,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is contrasted with“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and“joyous daybreak”is contrasted with“long night of captivity”.Therefore, it is eas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use in this speech and easy to know why King uses so many contrasts in his speech.

3.3 Usage of Similes and Metaphor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imile:

1.The main body and the metaphoric meaning are both in the sentence, but they are different things.

2.The main body and the metaphoric meaning may have some same points.

In our territory of study, a simile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in common.To make the comparison, words like as, as if, as though and like are used to transfer the quality we associate with one to the other.Simile has the overall functions of rhetoric, it can let person to familiarize the strange things.So King also use many similes in his speech.

A metaphor, like a simile,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but unlike a simile,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It always have the deeper sense than simile and more succinct, appropriate, lively and embody.

In speech, King makes much use of similes and metaphors.In paragraph 1, King compares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o two forms of brilliant light cutting through darkness;the first a joyous daybreak compares it to the sunshine.In paragraph 2, he uses“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compare to segregation and discrimination.In paragraph 7, he compares“justice rolls”to waters and compares“righteousness”to a mighty stream.In paragraph 14, he compares“little black boys and black girl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white boys and white girls and walk together”to sisters and brothers.

All the usage of similes and metaphors make the audience easy to understand the speech and King’s thinking.

4. Conclusion

The thesis has discussed the stylistic devices which are frequently used in the discourse of literary works especially in speech.This makes the speech easy to understand for audience.This thesis has discussed it from the feature of the speech, the definition of stylistics and stylistic analysis, the usage of repetition and parallelism the usage of contrast, and the usage of similes and metaphors.It also gives some background of the speech and author Martin Luther King Jr..Only undering that background of period, then the speech reached public attention.

There are five main features in his speech:

1.Be adept in using parallelism.In paragraph 3,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from paragraph 4 to 8“I have a dream…”, in paragraph 9, “Let freedom ring from…”.All the examples make the audience have the deep impression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speech, the sentences are full of energy, and also have the energy o f persuading.

2.Full of confidence.From the beginning, King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eech in the history, “go down in history”,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It attracts the audience with his confident wording and diction.

3.The concrete examples.Some people like using unrealistic words in their speech, that is not a good way.But K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m He used many concrete place names, for example“Alabama” (Para.7) “New Hampshire”, “New York”, “Pennsylvania” (Para.9) , and so forth.That makes the audience feel authentic.

First of all, it must be very persuasive, and the sentences are very well-organized, with the usage of repetitions, parallelism contrasts, similes and metaphors and so forth.The second is that it must be emotional in order to be convincing, for the speaker should face the audience directly and his words must be correctly and orderly.The words not only be informative but also be expressive.So as to the speech may be full of influence.And finally in many other conditions, written-conversational style is usually used without very formal diction and very complicated sentence structure.

To sum it up, we can learn much from Martin Luther King’s speech.In addition to the stylistic devices, his ideology and deeds are worth for our reference.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1]、Martin Luther King, Jr., I HAVE A DREAM.August28, 1963

[2]、Pan Shaozhang, English Rhetoric and Writing.Shanghai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Press, December, 1998

我读《马丁.路德.金自传》 篇3

全世界亿万民众从电视上收看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若要提到历史性的人物,那当然该是解放黑奴的林肯,以及为黑人权利而献身的马丁·路德·金。我记得他似乎提到了那些“在天之灵”的注视,我当时想到的“在天之灵”,首先就是这两位伟人。我想,奥巴马自己会想到,全世界亿万观众也会想到。

马丁·路德·金在三十九岁时被人刺杀的前夕,在一次布道中这样说:“我不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前方的路并不平坦……像其他人一样,我也希望活得长久——长寿值得向往。但是,我现在关心的不是这件事情。我只想履行上帝的意愿。他曾让我走向顶峰,在那里我放眼望去,看到上帝的应许之地。也许我无法和你们一起到达那里。但是今晚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一定会进入应许之地。”

人们会被这些话深深感动,但不会为其中的预言感到惊讶,因为马丁·路德·金的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必然会使他充满必胜的信心。然而,使人不能不在回顾历史时十分惊讶而感慨系之的是,这位最得人心的黑人领袖被白人种族主义者刺杀四十年之后(如果他长寿,今年正好八十岁),包括广大白人在内的大多数美国民众,就选举了一位黑人做总统!

这种历史性的巨变,美国全体人民(其中黑人只占一成)从观念到情感、从思想到行动的这种飞速进步,当然不只是一两位伟人为之献出生命努力奋斗的结果,而是百余年来数不清的黑人和白人努力斗争逐步争取的结果,也是美国国父们两百年前将其表现在《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的信仰和理性的结果,是把这宣言和宪法的文字和精神确立为人人必须遵守的种种制度的结果。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探究一下,同林肯解放黑奴之后黑人仍处于歧视之中的境况相关,同无数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态度和看法相关,同美国南北部传统不同、各个州内政自主的复杂情况相关,这么巨大的历史转变,怎么能在短短的四十年当中完成?这一切同这位在中国人中知名度最高的美国黑人又有怎样的关系?

在现在的中国青年当中知名度最高的美国黑人,也许是乔丹。不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的心目中,马丁·路德·金不但是最有名的美国黑人,而且是为反抗对黑人歧视压迫而牺牲的抗暴英雄,许多人对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都抱着深深的敬意。

然而,读了这本激动人心的自传,读了这本字字句句出自他本人,但又不是他有意写作的自传,我才发现,我们这几辈中国人,自以为很了解马丁·路德·金,其实是太不了解了;自以为很了解美国黑人的社会处境和斗争历史,其实是了解得太肤浅了;自以为很了解美国社会的观念和制度,其实是了解得太片面了!

例如,大多数中国人会很难理解:马丁·路德·金从父亲身上就继承了追求正义、反抗邪恶的气质,从小就经历过受歧视和被压迫的苦痛,立志为黑人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尊严的生活,而且已经成了一呼百应、一呼万应的群众领袖,他为什么竟然在目睹了同伴被谋害、无辜者被残杀,经历了自己的家被投放炸弹、自己被人谋杀等等之后,还要一直坚持“非暴力反抗”的主张?千百万黑人常常给人以情感奔放、身体强悍、疾恶如仇、行动敏捷的印象,他们为什么竟然在遭到歧视和侮辱、毒打和残杀之后,还会自觉克制自己的情绪,在示威游行中服从马丁·路德·金“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要求呢?肯尼迪和约翰逊等美国总统,被当时的中国人认为是美国反动势力的代表,至少是白人统治阶级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为什么竟然多次接见这位猛烈抨击这个国家、激烈批判这个政府、到处奔走演说动员黑人群众起来反抗、一次又一次组织“向华盛顿进军”等等大规模示威游行、多次被警察关进监狱的民权领袖,不但同他认真商谈国事,而且公开声援他的行动,用言论和行动支持他的主张呢?为什么这个终其一生都在美国到处“煽风点火”组织示威的人,死后竟然被美国政府宣布其生日为全国公共假日,让全国人民永远纪念他呢?

所有这些疑问,马丁·路德·金都亲自作出了回答,就是说,中国人读了这本书,心中所有这些难解的问题全都会迎刃而解。

以我的理解,所有这些都同马丁·路德·金本人深厚坚定的信仰、同美国黑人虔诚热烈的信仰、同美国政治及其制度奠基其上的信仰,有一种深刻的关联。关于这一点,读者会发现本书中有无数的证据。正因为如此,金才会在因其繁荣昌盛被世人羡慕的美国这样说:“倘若人民之中有一部分被压榨受欺凌、被迫犯罪或站在社会的对立面,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有序健全的国家。倘若我们忽略耶稣关于兄弟之爱和金规则(“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主要教导,我们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基督徒。倘若有一大群人经济落后,贫困潦倒,我们就不能真正繁荣昌盛。因此当我们严阵以待,保卫我们的民主不受外国的攻击时,我们也要关注在国内赋予全体国民越来越多的公平和自由。”“人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人是上帝的儿女。人不是为了国家而创造,正相反,国家是应该为人服务的。”“在伯明翰发生的爆炸事件终于惊动了华盛顿,原来坚定地宣布过要搁置1963年民权立法的肯尼迪政府,立即把这事当作他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制定民权法放到了国会日程的首要位置。”“(肯尼迪总统)他有勇气做民权运动的朋友,并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平。广大人民对失去他所表现出来的由衷悲痛……向世人揭示:肯尼迪总统已经成为人们渴望正义,美好生活,以及和平的象征。”“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是充满爱心的国家,一个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而一个不关心贫困人群的国家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国家。我们相信,人是依照上帝的样子而造,有着无限的精神价值,并且继承了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宝贵遗产。”

许多人(包括尼采和不少中国人)都把基督教的道德理解为叫人逆来顺受“不抗恶”,其实耶稣说的是“不要以恶抗恶”——要抵抗恶,但不能采用恶的方式。马丁·路德·金以他对基督教信仰的全面理解,明确指出:“不抵抗和非暴力两者有很大不同。我当然不是叫你们逆来顺受……你们要站起来,昂首挺胸,全力对抗一个万恶的体制,你们不是胆小鬼。你们要抗争,同时认识到,非暴力的斗争方式在策略上和道德上都更加有益。”那么,面对极其强大的保守势力,面对不但邪恶而且强大的体制,这种方式能有效吗?处于绝对弱势的黑人群众难免会问这个问题。金本着坚定的信仰回答说:“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被践踏的真理必将重见天日。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没有什么谎言能够长盛不衰。……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我的双眼已看到上帝到来的荣耀。”正因为如此,在1965年阿拉巴马州塞尔玛市的示威游行遭到地方当局镇压,一些活动分子被逮捕、被毒打、甚至被杀害之后,仍然有更多的黑人民众参加了更多地方、更大规模、行程更远、目标更大的示威游行;甚至有同游行者信仰不同的各种宗教团体参加到其中,有许多知识分子(包括四十多名“美国顶尖的历史学家”)参加到其中,甚至有一些白人,为这场争取黑人权利的斗争而牺牲在种族主义者手下;最后,还有约翰逊总统出面,促成通过了保障黑人权利平等的选举权法,他“由衷赞叹黑人唤醒了美国人民的良知”,“宣布政府必须保障黑人的每项权利”,并支持在面对违法时诉诸非暴力“斗争的传统”!

读着这本处处闪耀人性光辉的自传,我还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马丁·路德·金的思想和生平,对于今天的世界和中国依然富于启发意义,具有借鉴价值。面对世界上依然存在的歧视和不公,我们的确可以反思他的许多深刻敏锐的评论,从中得到教益:“正是这种缺乏道德的权力与缺乏权力的道德之间的冲突,构成了当今时代的重大危机。”“非暴力也是一种权力,但却是对权力的正当和正确的使用。”“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并不追求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同,而是努力去促成各方达成一致。”“仇恨不仅伤害被仇恨的人,而且伤害仇恨者自己。”

金在到处演说反对越南战争,号召年轻人不要参军参战的时候,这样说明自己的理由:“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我们都是兄弟姊妹,这一点是超越种族、国家和信仰的。……因此,今晚我来到这里为他们(指美国在越战中的敌人)说话。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些超越国家界限,对全世界全人类抱有忠诚之心的人所特有的权利和责任。我们肩负使命,要为弱者说话,为默默无闻的人说话,为我们国家的受害者说话,为这个国家称之为敌人的人说话,因为没有任何出自人类之手的文件,能够使他们成为不值得我们珍惜的人!”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正是全球化的今日世界所急需的那种价值观。他又说:“价值观的真正改变,意味着我们必须忠诚于全世界全人类,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国家。每个国家都要发扬超越国家界限的忠诚,这样所有的国家才能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种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曾经也教导给中国的年轻人,但现在却被许多人完全抛弃了。

在极端民族主义盛行的今天,马丁·路德·金面对美国白人和黑人对他的反战立场(我并不认为他的立场完全正确)的一致抨击所作的回答,真的好像暮鼓晨钟:“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懦夫会问:‘这么做,安全吗?’患得患失的人会问:‘这么做,明智吗?’虚荣的人会问:‘这么做,受人欢迎吗?’但是,良知只会问:‘这么做,正确吗?’现在的情形需要我站在既不安全,又不明智,也不受人欢迎的立场上,但是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良知告诉我,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这让我想起了林肯的话:“我不问事情能否成功,只要问事情是否正义。”马丁·路德·金指出:“正义是不分国家疆界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不平等,都是对其他地方公平公正的威胁。”“你不愿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真理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公正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但是,“选择站在正义一边……和上帝在一起,你就是大多数”。

在发动“穷人运动”,要求政府为解决贫穷问题而进行社会改革、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时候,马丁·路德·金“一星期之内做了大约三十五场”演讲。他告诫听众:“请你们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都不要忘记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的人。……如果美国不以其财富拯救穷人,最终也要下地狱。如果不把它巨大的资源和财富用来消除贫困,让所有的上帝子民都有饭吃有衣穿,美国也要下地狱。我似乎听到多年之后,美国的历史学家无不骄傲地说:‘我们建造了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架起了宏伟壮丽的跨海大桥。我们的航天飞机穿越云层,在宇宙间翱翔;我们的潜水艇深入海洋,探索海底的奥妙。’而我仿佛听见上帝说:‘即使你成就如此辉煌,而我依然饥饿,你却没有使我得饱足。我衣衫不能遮体,而你没有使我得温暖。我子民的儿女生活困苦,而你没有使他们得幸福。你因此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是对美国的谴责与控诉。”尽管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早已今非昔比,难道我们听到这些话会觉得过时吗?

马丁·路德·金在生前并未看到他心里众多的理想都得到实现,他在死前的最后演讲中说道:“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但是他又说:“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的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归根到底,这个世界存在着善恶之争。……这种斗争不仅存在于外部世界,也存在于我们内心。……上帝知道他的孩子是脆弱的,意志不坚定。他只要求你的内心是向善的。”“和上帝所有的其他孩子一样,我也是个罪人。但是我想成为一个好人。我希望有一天一个声音对我说:‘我悦纳你,祝福你,因为你努力过。这是好的。’”

看见这样一个举世公认的英雄,做的是这样的事,说的是这样的话,看见这样一个“为公正而奏响的音符”,在可歌可泣的奋斗经历之后,竟这样总结自己,我们只能沉默,然后在心里问自己:“你努力了吗?你为公正而奏响了吗?”

马丁路德金名言 篇4

2.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

3.最终,我们记得的不是我们敌人的话语,而是我们朋友的沉默。

4.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并不是追求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同,而是努力去促成各方达成一致。

5.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懦夫会问:“这么做,安全吗?”患得患失的人会问:“这么做,明智吗?”虚荣的人会问:“这么做,受人欢迎吗?”但是,良知只会问:“这么做,正确吗?”

6.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是充满爱心的国家,一个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而一个不关心贫困人群的国家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国家。

7.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以肤色而是以品行来评判一个人优劣的国度里。我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梦想。

8.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被践踏的真理必将重见天日。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没有什么谎言能够长盛不衰。

9.请你们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都不要忘记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的人……如果美国不以其财富拯救穷人,最终也要下地狱。如果不把它巨大的资源和财富用来消除贫困,让所有的上帝子民都有饭吃有衣穿,美国也要下地狱。

10.我们肩负使命,要为弱者说话,为默默无闻的人说话,为我们国家的受害者说话,为这个国家称之为敌人的人说话,因为没有任何出自人类之手的文件,能够使他们成为不值得我们珍惜的人!

11.正义是不分国家疆界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不平等,都是对其他地方公平公正的`威胁。

12.人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人是上帝的儿女。人不是为了国家而创造,正相反,国家是应该为人服务的。

13.倘若人民之中有一部分被压榨受欺凌、被迫犯罪或站在社会的对立面,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有序健康的国家。

14.对一个人的终极衡量,不在于他所曾拥有的片刻安逸,而在于他处于挑战与争议的时代。

15.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总是相信任何事。

16.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限的。

17.当我们严阵以待,保卫我们的民主不受外国的攻击时,我们也要关注在国内赋予全体国民越来越多的公平与自由。

18.倘若有一大群人经济落后,贫困潦倒,我们就不能真正繁荣昌盛。

19.我提出:一个违反良心告诉他那是不公正法律的人,并且他愿意接受牢狱的刑罚,以唤起社会的良心认识到那是不正义的,实际上他表现了对法律的最高敬意。

马丁路德金经典语录 篇5

2、如果无法飞翔,那么就奔跑吧。如果无法奔跑,那么就走路吧。如果无法走路,那么就爬行吧。无论你做什么,请不要停止前行。

3、不是我很喜欢多次强调黑人的权利,而是很有必要,我才这么做。

4、我有一个梦,梦想这国家要高举并履行其信条的真正涵义:“我们信守这些不言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5、公平如浪涛滚滚,正义如江河滔滔。

6、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

7、最终,我们会记住的不是敌人的话语,而是朋友的沉默。

8、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

9、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以肤色而是以品行来评判一个人优劣的国度里。我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梦想。

10、要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会是自由的。

11、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总是相信任何事。

12、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并不是追求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同,而是努力去促成各方达成一致。

13、请你们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都不要忘记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的人……如果美国不以其财富拯救穷人,最终也要下地狱。如果不把它巨大的资源和财富用来消除贫困,让所有的上帝子民都有饭吃有衣穿,美国也要下地狱。

14、黑暗不能驱除黑暗,只有光明可以做到;仇恨不能驱除仇恨,只有爱可以做到。

15、世界转型期的最大悲哀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16、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17、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

18、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19、信仰是在你看不见整段楼梯时就踏出第一步。

20、当我们严阵以待,保卫我们的民主不受外国的攻击时,我们也要关注在国内赋予全体国民越来越多的公平与自由。

21、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不言而喻,。”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从前奴隶的后嗣将能够和奴隶主的后嗣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绿洲,充满自由和正义。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

22、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真正的无知和假装的愚蠢更危险的了。

23、到最后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言语,而是朋友的沉默。

24、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非长久。

25、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26、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27、如果你不能飞,那就奔跑;如果跑不动,就走路;实在不能走,就用爬的。无论如何,你得不断前进。

28、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气焰,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29、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是充满爱心的国家,一个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而一个不关心贫困人群的国家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国家。

30、昧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

31、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

32、正义是不分国家疆界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不平等,都是对其他地方公平公正的威胁。

33、我们可以接受失望,因为失望是有限的;但千万不要拒绝希望,因为希望是无限的。

34、我们这一代终将悔恨,不是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是因为好人的沉默。

35、每个人都需要做出选择,是走在富有创造力的利他主义之光中,还是具有破坏性的自私自利的黑暗中。

36、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

37、倘若人民之中有一部分被压榨受欺凌、被迫犯罪或站在社会的对立面,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有序健康的国家。

38、人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人是上帝的儿女。人不是为了国家而创造,正相反,国家是应该为人服务的。

39、如果你不能飞,那就跑;如果跑不动,那就走;实在走不了,那就爬。无论做什么,你都要勇往直前。

40、对一个人的终极衡量,不在于他所曾拥有的片刻安逸,而在于他处于挑战与争议的时代。

41、我提出:一个违反良心告诉他那是不公正法律的人,并且他愿意接受牢狱的刑罚,以唤起社会的良心认识到那是不正义的,实际上他表现了对法律的最高敬意。

42、如果你的梦想还站着的话,那么没有人能使你倒下。

43、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

44、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被践踏的真理必将重见天日。还要等多久?快了,因为没有什么谎言能够长盛不衰。

45、如果我做不了大事,我至少能把小事做得大气一点。

46、我们肩负使命,要为弱者说话,为默默无闻的人说话,为我们国家的受害者说话,为这个国家称之为敌人的人说话,因为没有任何出自人类之手的文件,能够使他们成为不值得我们珍惜的人!

47、最终,我们记得的不是我们敌人的话语,而是我们朋友的沉默。

48、你不愿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真理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公正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

49、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50、任何地方的不公正是对所有公正地方的一个威胁。

51、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过分猖獗。而是好人的过分沉默。

52、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53、我们看到真相却一言不发之时,便是我们走向死亡之日。

54、你不愿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

马丁路德金的中英文简介 篇6

January 15, 1929, Martin Luther King was born in the US city of Atlanta, 501 Auburn Street, a small building of Victoria.His father was a pastor and his mother is a teacher.Where he learned how to postpone your love from the mother, sy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of others;Learned from the father of bold, strong, candid and frank.Blacks living in the district but he also felt the dignity and personality as a black suffering.15, USA diligent with distinction in the College studying sociology Moore Niehaus, after obtaining a Bachelor of Arts degree.Although the US post-war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strong political, military boarded it “free world” chief of Kau Yi.Blacks may have in the domestic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scrimination and oppression.Faced with the ugly reality that is determined to achieve social equality and justice as a priest.He has enrolled in the Boston University Kelaze seminary and in 1955 received a doctorate of theology in Alabama, Montgomery City Baptist Church for a single Christian pastor.December 1955, police authorities in violation of section Montgomery bus segregation ordinances seats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arrest of black women, Rosa Parkes.Gold was with several black activists organized “Montgomery municipal improvement associations” and called on the city of nearly 50,000 Ethiopian law and public companies as long as a year boycott, forcing the court to abolish local carriers seating segregation.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Ethiopian forces achieved their struggles to open a sustaine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for more than 10 years prelude, and also makes payments into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leader Dr.training.April 4, 1968, the ethnic elements were assassinated.The US government, from 1986 onwards, the annual January 3 Monday for Martin Luther King National Day.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浅谈 篇7

如果简要总结一下马丁·路德在音乐实践中的成就,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对旧教音乐的继承与改造

笔者认为这一点首当其冲的, 正如前文所述路德教的思想不是完全彻底的反对所有旧教音乐, 而是有选择的继承其优秀部分, 将之作为新教音乐的文化基础, 同时对不适合新教的部分加以改造, 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新教音乐。其中继续使用旧教音乐体裁的例子有, 素歌, 和按惯例演唱的拉丁文弥撒。将音乐体裁中不适合新教的因素除去的例子有, 将弥撒中献祭部分去掉。然而, 作为教师和神学家的路德不可能永远跟随他的音乐家本能。他考虑音乐时, 不仅为了音乐的自身价值, 而且把他看作语言, 看做教育工具, 使年轻人更能接受上帝的福音;他对其他艺术和科学一概如此。人们一般认为, 路德的兴趣只在于促使整个社会积极参与神圣的礼拜, 因此他坚持使用德国俗语。可是仔细看他的文字写作可以看出他的眼界要广阔得多。所以, 虽然路德的基本思想是把音乐改编的合适他所谓的“普通老百姓”, 他还努力保持大门敞开, 允许可能的艺术加工。路德的追随者比较开明, 认识到破坏音乐无助于推广新的信仰, 把精力花在改革音乐而不是消灭音乐上。

2.确立新教众赞歌特色

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 也最有特色的贡献是众赞歌。最初, 众赞歌采用有墨记谱, 主要为单声部, 分节歌的形式, 后来通过和声、对位的方式扩展为四部和声的大型音乐形式。这便是新教音乐的主体, 也是新教音乐的主要特色。在众赞歌歌词方面, 路德大量采用流传于民间的古老的路德语赞美诗和当时常见的拉丁文赞美诗, 同时他也使用一些旧教素材。主要是常规弥撒中的礼仪性拉丁文圣咏诗句, 此外还采用了世俗的德语民歌及艺术歌曲的歌词。在众赞歌的旋律方面, 马丁·路德是将现有旋律进行修改, 以适应新的歌词。他在交换歌词的同时将旋律做一系列细微的调整。使之与歌词紧密结合。众赞歌在礼拜位置中的位置没有固定的规则, 因为路德教接受了邦国区域的观念。音乐实践在日尔曼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区别。类似仪式性的的主日用众赞歌, 多少在每一个路德教堂中确立了它们存在的地位, 但是它的具体形式有极大的差别。路德式众赞歌的发展是迅速, 而且没有停止其发展过程。路德自己拒绝, 并不允许他的追随者们对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作硬性划分。一首好的众赞歌总会在礼拜中占有位置。路德相信, 他在众赞歌中采用世俗曲调, 将世俗音乐神圣化的一种作法。他不反对流行音乐、名歌手的旋律或任何能够赞成曲调作为宗教歌词的传播媒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二百年的时间里, 路德教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 而且使教堂普通公众与当时最新的音乐发生联系。

正如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 宗教改革出现的新教伦理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德的音乐同样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以上这些是关于路德教音乐事实的话, 我们不难理解宗教改革意义更为重大的一面。宗教的权威《圣经》对于路德及更为激进的改革者来说更为重要, 而不是现存的教会传统。教堂仪式中所讲解的, 不论是取自于圣经的文字, 还是祈祷文或教导性文字, 都需要让会众理解。歌词作为音乐原料的一部分, 作曲家在谱曲时应当注意的是清晰的传达其寓意。词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对作曲家的一种激励。因此, 为了教育、取悦和启发礼拜参加者, 作曲家期望去解释《圣经》和礼拜仪式中的歌词。路德共创作了20首共教堂会众歌唱的众赞歌, 他的众赞歌传统养育了几代德国音乐家, 巴赫音乐艺术则时他饿得集大成者, 巴赫有编号的作品共1120首, 其中有450多首 (即三分之一以上) 时以众赞歌维基础创作的, 包括从简单的四部和声的配置到众赞歌前奏曲, 从管风琴变奏曲、帕蒂塔和奏鸣曲到众赞经文歌和重奏重唱的康塔塔。而且, 这些作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时根据路德时代的众赞歌写成的, 有的就是路德本人的作品。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运动,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推动资产社会的发展的进步。作用在于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因此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美]保罗·亨利·朗著

[2]《西方音乐史》[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和克劳特·帕利斯卡合著

[3]《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谷文娴陶心著

马丁路德金名言 篇8

孩子们每天由黄色的学校公交(School Bus)接到学校,这种车辆和接学生的习惯近100年没有变过。与中国人喜新厌旧相反,美国人喜欢保持传统。小朋友们一般到学校再吃早饭,比如麦片、牛奶、果汁、零食等。中餐则是热狗、三明治、油炸薯片和酱等。每天饮食不同。学生每天早餐和中餐由学校供应。家庭收入低的孩子可以申请All Kids的保险,按月供应100美金的牛奶和面包(指定优质品牌)。

整个小学都是小班化,每个班15至20人。这里的小学更重视启发式教育,保护创意,对孩子要做的不苛求。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很有好处。绘画和手工等也鼓励动手,鼓励自由创造。注重实践、观察,动物和植物都要小学生自己养。同时,学校里也注意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老师常常带学生在指定教室收垃圾,然后跟着队伍一起扔垃圾。

老师是孩子们的亲密朋友,回答学生的问题很有耐心。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非常了解,知道他们有哪些朋友,哪个是最好的朋友。老师跟家长交流的时候很亲切,好像是你的亲人,表示对你的尊重。

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室,还有各门学科类教室,例如体育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等。学生上课时到各自老师的教室里去上课。另外,还有一个属于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桌子,孩子们在那里做笔记、画漫画。每个班主任和每个老师都有很大的自由度。

重视保护孩子的个性,教学的理念在于栽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们的校规很具体,包括不准大声说话、不准大笑之类的,来自中国的小学生往往最闹,常常受惩罚。惩罚包括抄一遍校规等。吃饭走路都要安静,错了要受处罚。当然,孩子可以调位置,很自由。

小学里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面还有各国国旗。学校鼓励小学生阅读,据说小学三年级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星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两本书。每个月读20本书。这样,孩子的阅读能力很强,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水平。

关于英语水平,高老师说,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往往有明显进步,两年口语就不错了,但真正过关要五年。本地学生上英语课,是一种语文课,而外地孩子上英语课,则是一种非母语的外语课。此外,还要开各个学生自己的母语课,如中国学生的汉语课。

刘佳英小朋友说:“这里的老师更有耐心。”“某某老师非常好,从来不布置作业。如果我是美国人就好了,第一不用上专门的Chinese,第二不用加上作为二外的English,不必自卑。”相比之下,家长的评价要更理性。刘佳英的母亲、来自暨南大学的全渝娟教授说:“从长远看,美国的教育不约束,未必是好事。老师对学生肯定的太多,太多的Nice,太多的鼓励。美国的老师特别怕人投诉,不敢多管,自然很受小孩子欢迎,但是家长很担心。”不过,全渝娟教授肯定了美国对小学生教育的设计。她认为美国小学的课本做得非常好。表面上看来,美国的中小学教得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更重视实践,更重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理念贯穿在美国的小学和初中教学中。因此,表面上看,美国对知识的机械训练比中国少得多,而能力的培养比中国多得多。

小学里还注意保护孩子的个人权利和隐私。每个孩子在内走廊里有个密码保险柜,书包放在走廊内的这个密码保险柜里,让孩子们有自己私密的空间。优待弱势小学生。小学生不给外人照相,如要照相要有家长授权,孩子有肖像权。

此前,我在全渝娟教授那里得到信息,10月6日,他们要举行包含健身房的多功能体育馆的奠基仪式,市长、校董事会主席和校长等参加了奠基仪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煞有介事地戴着黄色的小安全帽、手拿黄色的小洋锹,列队参加奠基仪式。我觉得这种模拟式的参与意识对他们的成长很好。此前为了建体育馆,小学生们还在自己的住宅区募捐。

上一篇:澳洲悉尼大学商学院毕业找工作怎么样下一篇:单元作文:我的书包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