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数学试卷汇总(精选8篇)
(一)上海高考新政下6科试题难度:应介于高考和合格考之间
10月8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6门科目(简称“6门科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
从上海市教委获悉,该命题要求规定各科目的试题难度介于高考和合格性考试难度之间;考试内容以高中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
2014年9月,高考新政《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方案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2016年9月开学,高考新政下的首届高中学生现已进入高三年级。这届高三学生将于2017年5月完成6门科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委会同教研、考试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6门科目课程标准及其调整意见开展了专题研究,最终形成相关命题要求。推进了高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体现“教考一致”的改革导向。
上海市教委新出台的6门科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对考试的难度、内容和考试时间都有明确要求。各科目等级性考试试卷的试题难度在0.75左右,介于高考和合格性考试难度之间;考试内容以各科课程标准及其调整意见中高中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
上海市教委表示,等级性考试命题将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17上海新高考:从“招分”转向“招人”
新学期刚刚进入高三学年的学生,将迎来2017年的上海新高考。今天,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公布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新高考方案的图景进一步清晰起来。
综合评价信息纳入高考招录过程,这在高考历史上可谓一项从“招分”转向“招人”的创举。为什么要使用综合评价信息?怎么收集信息?高校怎么用这些信息?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校都积极应对,上海正尝试作出回答。
为什么要用综合评价信息?
打破“高分数=好学生”的认识框框
按照2014年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上海将从2017年起在高考招录中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信息。
上海在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说:“上海推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向考生、高中、家长和全社会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创新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仅意味着综合评价信息要在高校招生中使用,更表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与个人一生的幸福密切相关。”
“以前的招生录取是计算机根据分数进行,综合评价信息的引入则改变了这一进程。”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廖宗廷认为,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评价信息,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从“招分”转向“招人”,是巨大的进步。
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看来,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存在“唯分数论”问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他认为,上海新高考方案引入综合评价信息,打破了“高分数=好学生”的单一评价框框,既符合高中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导向,也符合高校选拔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要。
怎么收集综合评价信息?
学生活动情况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一名学生在读三年高中期间会参加许多次活动,每个年级几万名学生的活动状况将形成海量信息,如何收集记录?上海开发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全市统一平台,并通过一套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真实。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上海市闵行中学的460名高三学生前往闵行老街图书馆、第五人民医院等10个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整理图书、导医等岗位任务。带教导师对学生表现加以评定,随后由学校审定确认,导入全市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上海为高中学校提供规范的统一标准,向系统录入学生综合评价信息时有章可循。原本难以考查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的记录及其成果,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从而使评价内容可考查、可比较、可分析。
如何防范学生、高中乃至实践基地弄虚作假?上海实施市区校三级管理,制定各内容模块信息录入管理办法,建立信息审核制度、信誉等级制度、公示与举报投诉制度,系统开放与截止记录时间统一,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上海要求,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上海推动城乡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均衡配置,建设市、区县和社区层面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城乡学生创造公平享有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
截至目前,上海已认定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29个,提供学生实践岗位375911个,各高中学校均已与基地签约。参加志愿服务的高中学生有99974人,其中86%高三学生已完成志愿服务60学时的要求,91%高二学生开始参加志愿服务。
高校怎么用综合评价信息?
涵盖资格审查、面试、分专业全过程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中学校费力搭建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如果得不到高校配合使用,这套系统能否持久将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今,上海4所“985工程”高校率先公布综合评价信息使用办法,让学生、高中吃下了“定心丸”。
据分析,4所高校将分别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校园开放日、秋季招生中使用综合评价信息,涵盖自主招生资格审查、专家面试、被录取入校后划分专业等招生全过程。
“以往自主招生初审需要学生邮寄个人综合表现材料,明年起则不需要了,学校可以直接从系统调取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郑益慧说,综合评价信息将在高考招录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面试环节,专家拿到学生系统生成的整套综合评价材料,构成与学生面谈提问的基础。
丁光宏打了一个比方:“假如你是面试专家,眼前有两个成绩差不多的学生,综合评价信息显示,一个曾担任学校篮球队队长,热爱运动并有所专长;另一个表现平淡,可能意味着平时只顾刷题,那么你一定会对选哪个作出明确判断。”
综合评价信息要不要折合成分数?郑益慧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他说:“志愿服务、研究性学习、兴趣特长等不同类别的信息很难直接量化,把学生的活动过程、成果分条目记录下来,更有利于高校根据招生需要作出评判。”
上海其他高校将在2016年底之前陆续公布综合评价信息使用办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玉祥介绍说,综合评价信息还有望在春季招生、专科层次自主招生、秋季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批次等高招阶段发挥作用。
(三)上海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构架形成
9月12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公布了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
2017年,上海将全面实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此前一段时间,上海在着力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如今又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至此,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整套“两依据一参考”构架已经形成。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明确使用范围
自2017年起,上海将在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下,推行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分别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校园开放日”和“秋季招生”中使用。此外,在“春季招生”“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也将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复旦、上海交大等4所高校在招生中使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时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严格规范程序,强化监督,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和结果公正;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握学生个性特点;三是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特色,致力培养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人才;四是构建高等学校科学选才制度,增加学生选择权,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
今年年内,沪上其他高校也将公布在招生中使用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信息的具体办法。
2014年,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改革。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
“教育要能培养更加灵活多样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可迁移能力’或‘非认知技能’,包括交流、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对学生的成长要求不再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简单。”在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陆璟看来,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反映了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同时也对深化高中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2014年起,上海市已开始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按规定,本市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为高校选拔人才奠定基础。截至今年9月初,全市已认定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29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375911个。各高中学校均已与基地签约,已签约基地数为1682个。95%的高三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86%的高三学生已完成高中阶段累计志愿服务60学时的要求。
上海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也推动了高中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社会调查等研究实践活动,高中研究型课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自主投身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上海高中生的学习新风尚。根据今年6月的调研显示,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二年级末时已有12057个研究课题,其中188所高中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
“对综评录取信息的使用,不应误解为就是为高校招生服务。”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高中学生综评信息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大学招生使用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
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说,在本轮高考综合改革中,一个重大突破是明确提出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打破“高分数=好学生”的框框,既符合高中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导向,也符合高校根据办学特色选拔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要,是迈出了破除“唯分数论”的重要一步。
“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招阶段的依据,是新高考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是突破口。”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这一对高校招生方式的调整,将积极引导“教”“考”“招”三环节的联动。此前的不少改革举措聚焦在如何“考”得更科学,而如今的这一变化意在如何“招”得更科学,评价更全面。这一新举措若能真正落到实处,将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引导作用。
两依据一参考
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2014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2017年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都“学完即考”“一门一清”,考生在报考时只需选择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市为此相继构建完善了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安排。这次首批四所高校明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使“两依据一参考”模式的整套招生录取办法构架基本形成。
(四)上海2017年高考实施新政总分660不分文理 上海2017年高考实施新政,总分660不分文理,高考变为3+3,具体如下:
2017年秋季高考的主要变化是由“+1”变成了“+3”,除语数外三科必考外,其他几门作为选考科目。另外,分数由“单科150分”改为“3门总分210分”,也就是每门70分,其中,通过合格考,也就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可以拿到了40分,并且成绩两年内有效,需要加考的是“30分”的等级考。
民进自强进修学院高复班负责人贾增建表示,对已经参加过2016年高考的复读学生来讲,明年只要参加等级考就可以了,那么对于社会人员来讲,明年先要参加合格考再参加等级考,最后参加高考。
一、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
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的试题里不乏大量的新题、好题,一方面考查了考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进行大量的重复性操练。以下是笔者对试卷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的简单评析。
1. 典型试题评析
理科试卷第7题是一道考查极坐标基本概念的好题,不同水平的考生在此得以区分。其精彩之处在于要求考生理解此题的本质是求极径,但不少考生没有发现这一点,而是按部就班地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求交点坐标,然后求距离。由于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这一过程并不顺利,导致部分考生就此陷入了困境,既耽误答题时间还影响情绪。
理科试卷第10题巧妙地考查了等差数列与方差的知识点,最后在计算1~9的平方和时,考生通常会利用方差公式通过计算器求解,但如果能够直接用前n个正整数平方和公式来解题会更节省时间,不过由于此公式在复习阶段并不要求考生记忆,因此对考生的基本功提出了要求。同样,理科第1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函数,由于符号较多,且形式新颖,考生在理解题意时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即使能理解题意,如果不善于数形结合,也不易得到正确答案,这同样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功。
理科试卷第18题和文科第14题是姊妹题。由于文科试卷给出的条件是正方形,理科试卷给出的条件是正六边形,因此,考生理解文科试卷题意的难度小于理科试卷。此外,由于理科试卷第18题题目较长,所用符号也不为考生所熟悉,读懂题意要花较多时间,而且考生读懂后也并不能保证能够顺利解答。
理科试卷第21题是一道考查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好题。该试题涉及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图像变换、解三角方程以及求区间长度等知识点。前面几问虽然不太难,但起点也是中等程度,求区间长度一题看似简单,实则极易出错,许多考生会有这样的简单理解:1个周期2个零点,30个零点共15个周期,区间长度为15个周期。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不仅要确定区间长度的最小值,还要确定其相应的起点和终点,可见该题设置了陷阱,考生稍有疏忽就不能得到正确答案。
综观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的试题,有亮点、有新意的试题为数不少,但略有遗憾的是它们相对集中在同一张考卷上,对考生而言就显得有些难了。
2. 典型试题的难点所在
此次出现的部分试题导致考生感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理解试题中符号语言、题意耗时较多,二是试题较新。比如,理科试卷第7、12、13、14、17、18、21、22题有些考生在理解题意时就会产生困难,或者即使好不容易看懂题目,但不会做,不知不觉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最后无功而返。如第12题先要求出在指定范围内函数的解析式,再用重要不等式,还要考虑到原点的函数值为0等,其间有任何一步失误都不能得到正确答案。第17题的推理方式也不是考生习惯的表达形式。还有前述的第18题,题目长,符号多,且是平时不常用的表达形式,考生在读懂题目以后要能画出正六边形及相关向量,再一步一步求部分向量的数量积,才有可能逐步发现规律。要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数学功底两项缺一不可,这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不低的要求。
第22题的第(2)和第(3)小题要证明某些点不是“C1-C2型点”,要知道这个命题的否定式,而标准答案提供的是反证法,这不是考生最自然的解法,且需要分类讨论,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要求较高。
第23题则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量相较而言不是很大,作为压轴题,这种要求还是适合的。第(2)小题难度系数为0.4,第(3)小题难度系数为0.05,估计本题考生得分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时间不够,如果把22题和23题互换一下,总体得分或许会高一些。
由此可见,整张试卷由于新且难的客观题偏多,致使考生在此用时较多,影响解答,命题者突出选拔性的初衷多少会打些折扣。窃以为,在试卷中力图变革求新的精神值得褒扬,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还须立足在适当的发展区内,这样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对高三数学教学的建议
2014年高考即将来临,鉴于近两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的试题明显难于前两年,对考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在此对高三复习教学提几点建议。
1. 适当回归课本
这里所说的回归课本有两层意思。
一是教师应把一些不常用的概念在课上帮助学生搞清楚,这样在解答某些问题时会更简便。如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第7题,如果考生之前把极坐标的概念搞清楚,则根本不需要求交点坐标,直接求极径即可。同样,第22题如果考生用圆和直线的参数方程来解则无须讨论,可以做到一气呵成。
二是教师要把课本知识形成知识链。因为课本内容主要按照知识体系依次编排,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的例子较少,所以在高三复习时,教师要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这样在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比如,圆、椭圆、双曲线、直线的参数方程学生都不是很熟悉,解题时会尽量回避使用。其实它们都是由三角比的定义转化而来,有的时候用这些参数方程解答会事半功倍,关键就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让学生形成知识链。
2. 追求自然、流畅的解题教学
解题教学先通法后巧法,因为通法的适用面宽,遇到难题不能得满分,但完全可以得到部分分数,而巧法适用面窄,一时想不到可能得零分。此外,有效巧妙的方法学生很难想到,即使当时勉强听懂,遇到背景转变的同质问题仍不会做。因此,教师强调通法不为过,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排斥简捷方法的理由。因为有时掌握通法也不一定能做得出,而巧法则可以干净利索地得到正确结果,关键是解题思路要自然、流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教师在讲综合题时不要照搬标准答案,因为有些标准答案的解法很难讲清楚是怎么出来的,由于命题人往往是先有结论,再形成题目,所以容易给出“神解”。如果生搬硬套标准答案,往往不能讲清是如何想到的,那基本上也是白讲,只能加重学生负担和让学生畏惧数学。建议评讲前教师自己做一遍题目,看哪种方法既简单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样讲起来才接地气,更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评讲后教师要补充变式问题给学生巩固提高,这对教师而言是近阶段比较困难的工作,因为时间短,来不及找题,更来不及编题,最好的方法是发挥教研组的力量,群策群力。各区县的模拟题可以选做部分题目,不必每套都做。一套接一套地反复机械训练只能增加熟练程度,对解答压轴题意义不大。所以,关键还是要在压轴题上下点工夫。
3. 关注考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临考前的教师有点像体育教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因为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场发挥,还会影响考前一段时间的心理、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周围同伴、家长的正常生活。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与学生个别交流,分析错误原因,指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并督促学生落实。要多鼓励,少抱怨,想方设法地把学生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引导他们戒骄戒躁、激发自信,让学生以平常心态,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笔者之前曾有过“20天提高60分”的例子,虽不可复制,但至少说明这方面的工作对某些学生可能还是有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只能做到如此,也应该做到如此。
帕萨特车型
故障61 关键词:压缩机运转条件
故障现象:一辆2004年产帕萨特1.8T自动挡轿车,行驶里程23万km。用户反映该车空调不制冷。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试车,发现按下空调面板上AUT0键后,中央出风口没有冷气送出。观察冷却风扇,发现未运转。检测空调控制单元,发现故障码00792——空调压力开关F129故障。读取空调控制单元的第1组数据,其中1区数据代表压缩机的关闭原因,此时为3,其含义是系统压力过低,与故障码00792吻合。一般情况下故障码00792意味着空调系统内制冷剂储量不足。连接加注设备,压力表显示系统压力为800kPa,说明制冷剂充足。这也表明问题出在F129或相关线路上。
检查F129的T4e插接器上的棕/蓝线(对应空调低压开关),发现断路。修复线路后清除故障码,00792不再出现,但奇怪的是空调仍然不制冷。查看1组1区数据(图21),此时变为12,表示发动机控制单元J220不允许压缩机运转。
检测发动机控制单元,发现故障码16486——空气流量过低。发动机怠速运转时,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2组4区的数据,发现空气流量仅为0.5g/s,异常。晃动空气流量计G70的线束,数据没有任何变化。查看50组4区的数据,显示为关闭压缩机,由此确认J220的确是停止了空调的运行。
由于空气流量计故障,发动机运转不正常。为了避免发动机出现过载,除去所有的额外负载是合乎情理的。
测量G70插接器上电源端子电压,为12V,正常。测量J220输出的传感器5V电源,正常。这表明是空气流量计出了问题。
更换空气流量计后,再次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2组4区的数据,此时为2.7g/S,正常。再看50组4区数据,这时变为开启压缩机,表明发动机控制单元已经允许空调运行了。
查看空调控制单元1组1区的数据,此时为0,正常。观察冷却风扇,发现已处于低速运行状态。但仪表台的中央出风口吹出却是热风,说明还有其他故障存在。
根据帕萨特自动空调的电路图(图22),测量压缩机继电器J44端脚4/86的电压,为1.2V,表明空调控制单元已输出了压缩机运行的控制信号。正常情况下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应该吸合,但此时并非如此。
对J44进行单体检查。测量该继电器85与86端脚间的电磁线圈阻值,为98Ω,正常。对继电器电磁线圈施加12V电源,手感触点已吸合,测量30与87端脚之间的电阻,为4.7Ω,说明触点已经烧蚀。
故障排除:更换空调继电器J44(267),压缩机吸合。至此,一波三折的空调不制冷故障彻底排除。
故障62 关键词:电源缺失
故障现象:一辆2010年产帕萨特新领驭1.8T自动尊贵版轿车,行驶里程5万km。用户反映该车此前因间歇性不制冷来站维修,故障出现时空调显示屏上车外温度显示为“-℃”。维修人员根据这一现象判断空调控制单元出了问题,并进行了更换。但在此之后,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情况没有任何好转。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试车,发现空调显示屏上显示的车外温度为31℃,正常。但仪表台的中央出风口却吹出热风。检测空调控制单元,未见故障码。读取1组数据,各区分别为12、1200r/min、0km/h和0。其中2区的数据完全不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说明此时空调控制单元与发动机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联系是中断的。
检测网关控制单元,发现故障码01320——空调控制单元无通信。查看网关控制单元132组3区数据,为空调0,说明空调控制单元没有数据传输。测量空调控制单元J255的电源电压,发现为0V,异常。检查空调控制单元电源部分的电路时,发现用户自行加装了导航设备,其电源部分的线束杂乱无章。
故障排除:除去加装设备,彻底恢复原车线束。反复试车确认故障排除。
故障63 关键词:数据总线
故障现象:一辆2009年产帕萨特新领驭1.8T自动挡轿车,行驶8万km。用户反映该车空调有时不制冷。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检测空调控制单元,未发现故障码。发动机运转时,按下空调控制面板上的AUTO键,然后读取空调控制单元1组数据,为5.0r/min、0km/h和255。其中1区数据表明发动机转速信号未能送到空调控制单元,这从2区数据可以进一步得到证实。
由于发动机转速信号是从数据总线上获取的,所以决定先对总线进行检查。检查发现用户自行加装的导航设备占用了数据总线。
故障排除:拆除导航设备,故障排除。
故障64 关键词:发动机过热
故障现象:一辆2006年产帕萨特领驭2.0自动挡轿车,行驶里程17万km。用户反映该车空调不制冷。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试车发现该车冷却液温度偏高。冷却风扇常转。检测发动机控制单元,发现冷却液温度达到120℃。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控制单元会令空调停止工作。
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发动机散热器进出水管的温度,发现它们之间的温差竟达到60℃,散热器表面温度却仅为54℃,说明冷却液循环不良。拆下节温器检查,发现其开度不足。
故障排除:更换节温器,故障排除。
故障65 关键词:控制单元
故障现象:一辆2005年产帕萨特1.8T自动挡轿车,行驶里程21万km。用户反映该车空调有时不能制冷。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试车发现该车空调压缩机不工作。检测空调控制单元,未发现故障码。读取数据。50组为760r/min、750r/min、空调低挡和压缩机接通;55组4区数据为00001。这些数据表明空调的控制信号是正常送出了。
检查空调继电器至电磁离合器N25中间的绿色插接器,发现插接器已经脱开,用试灯检查发现供电已到位,表明压缩机不工作的原因是该插接器脱开。
故障排除:插紧插接器,故障排除。
积累应用
1.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2分)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现代文一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对于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历来的哲学家和一般社会大众,无不认为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人为情感、情绪所使唤,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理性、理智,也只是居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真是可悯和可悲。
行远自迩,先从简单的情境开始琢磨。如果人真的是情绪的动物,那么动物一旦受到环境里的刺激,会直接不假修饰地表达喜怒哀乐。可是,非常奇怪,每个人都可以自问:被父母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主意“此处不留人”!
可见得,对于情绪的运用,还是有规则可循。一言以蔽之,喜怒哀乐的逻辑,就是简单的成本效益。对上司、主考官、指导教授发怒的成本高而效益低,因此不值得这么做,做了不划算!
不过,扪心自问,很多人把气往父母、手足身上出,对于朋友却客气有礼得不得了;宁愿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对朋友稍稍失礼。似乎,家人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
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就是成本效益的考虑:得罪家人,家人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得罪了朋友,朋友可能就不再是朋友,甚至变成敌人。因此,无 须掰脚趾头加减计算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反之。万物之灵的人们,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心境感怀,似乎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失望的事,往往有浓厚的罪恶感。怎么回事?这种对比,其实也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大自然的考验,一起度过人祸天灾。伦理关系紧密,才能够同舟共济。要使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的观念,就是支持伦常结构的重要条件。
然而,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可以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得罪朋友;可是,对不起父母时会觉得歉疚神伤,对不起朋友时却没有类似的感受。为什么?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反映了人在处理情绪时的粗致细微处。朋友是一时的,父母是永久的。因此,小的利害上,可以以朋友为重,牺牲父母家人;在长远的考虑上,当然还是要呵护父母家人的权益。
由此可见,对于爱恨情仇及喜怒哀乐的运用,人们还是自觉不自量、有意无意地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精确具体来说,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理智不是情感的奴隶,情感才是受到理智的驾驭和节制!
在粗浅的程度上,生物有暖饱情欲的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生物体自然发出讯号,无须再做探寻。因此,胃里塞满食物之后,会有“饱”的感觉;身上有衣物之后,会有“暖”的反应。同样的道理,喜怒哀乐等情怀,也是一种生物上的反应,反映了生物体所面对或经历的情境。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生理上的反应,除了是生物体的宣泄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每一个人生,都可以看成是多回合的赛局(a repeated game)。这一回合所发生的事,对未来会产生影响。因此,喜怒哀乐的情绪,是对已经发生之事的反应;除此之外,也对未来有提醒、警示、刺激、诱发的作用。
在更抽象的层次上,喜怒哀乐等情绪和理性合纵连横,发挥互补和合作的功能,希望能保障和增进生物体的福祉。譬如,讨价还价不成,“一气之下”掉头而去;左思右想犹豫不决,“血气之勇”直接示爱等等。因此,情绪等于是一种规则(stopping rule),指示生物体放弃眼前的道路,转换到另一条轨迹上!
3.第④段的“境况”在文中具体指的状况。(2分)
4.下列选项推理的过程与第⑤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有缺席,所以他没生病。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6.用本文的“成本效益”的观念,对第⑫段“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现代文二
错位之思 凹凸
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
她自己都笑,自嘲道:“这是人手吗?”
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酷暑当前,买来的T恤都黏在身上,让人心烦,她笑笑,拿过一块家常白布,转眼之间就给我裁剪出一袭褡裢,穿上之后,在大堤上散步,既爽身又典雅,有老北京人的气派,很文化。
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乡下人管这种身姿叫“风摆柳”,能让男人产生联想。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
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塑料袋、包装盒、易拉罐和啤酒瓶子,且常 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
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就如母亲的手,美丽时笨,丑陋时巧;也如她的身姿,袅娜时应该花前月下,却负重,滞重时应该颐养天年,却不安于闲。
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拾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此中意味——虽然她浑然不知,但我知。
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我对她说:“有我在,你会省不少力气。”
堰田离家颇有段路,便装了干粮和水。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总想笑,神经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呵呵地笑起来: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
“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她说。
待我把下巴笑酸了,眼皮也重得再也睁不开了,我极想睡上一觉。
“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
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8日24版)
8.第②段和第⑤段是如何塑造母亲的形象的?请加以分析。(3分)
9.第⑦⑧两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0.全文围绕“错位”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4分)
诗歌鉴赏
从军行 崔国辅【唐】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 D.刚劲凝练
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
文言文一
周鼎传
公讳鼎,字实甫,别号在调,吴之宜兴人。受书辄悟,早岁善属文,寻补邑诸生。坚意嗜读,益肆力制举业。贯综今古,而范诸先型,文誉軯訇,率常倾其伦辈。
迨癸丑始成进士,筮晋宁司理。居官廉正,吏惮其守,一切馈遗不敢入,乃骨性峻立,而好恶之际一以平恕为归。故郡邑有司虽有所指斥,而出以至公,鲜有怨者。治狱多平反,即疑案滞讼,一讯辄得其情。老胥巨猾皆咋舌退,罔敢鬻法以上下其间。乡大夫亦闻声相戒,竿牍无得及私。请托贿赂悉屏不得行。
明年,典试山东,持鉴朗察,所得皆知名士。后先售礼闱者最盛,齐鲁之崇古学自此始。方在闱中,薛韩城时为莱郡司理,手一卷力荐之。公视其文疵谬不可入彀,驳至再。乃与同事者矢公搜阅得一卷,共为击节,及发牍,为郝君名晋者,实宿学寒士。既复捷去,公方以得人为慰。不知其蓄东门之怨也。
辛未,仍以左布政使调巡嘉湖。湖地剧难治,又多势家豪仆,飞舸肆掠,虎挒无所忌。公一日过乌镇,见拥噪千人,号泣震远迩。询之,曰:“朱家奴掠人也。”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公弗顾,益尽法惩之。民距跃称快。自是豪强屏息。终公之任,无敢暴掠为非。
公孝友出于至性,廉于其身,而处人惟恐不厚。无城府机械,动见肝胆。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相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子弟至,勉以礼义,诸凡声缘势利之语不敢陈于公前。居家垂二十年,片札不入郡县,门生故吏以尺素罕及。不出户庭而系天下之望,人以比之范文正云。
节选自《孙光祀集·原任资政大夫、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在调周公墓志铭》(清)孙光祀著;魏伯河点校,孙光祀集,齐鲁书社,2014.03,第141-148页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常倾其伦辈(2)居家垂二十年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自是豪强屏息().A屛住呼吸 B收敛行迹 C退避迁徙 D抑止打压(2)多意沮而寝().A睡觉 B丑陋 C隐蔽 D停止
17.第④段画线部分短剧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B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C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D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18.将第⑤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礼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
19.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描写“吏”“胥”的作用。(4分)
20.第③段“驳拒谬文”和“搜得佳作”分别反映了周鼎和的特点。(2分)
文言文二
心源亭记(明)李贤
邓之儒学在古城巽隅。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噫,旨哉!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茍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茍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浊,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于莫知其乡之时操存而不失于寂然,不动之中涵养,而不忽然后此心之太极无不具也。此心之明徳无或昏也,保此心之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存此心之良。于夜气平旦清明之际,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居是学者,覩心源之名,寜不惕然有所警哉!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于是乎记。
(李贤《古穰集·卷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哉 B也 C焉 D耳
22.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C御史将当地官员修建的井命名为“心源”。D州守崔富吩咐李贤的同乡去邀请李贤作记。
2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恢复本性。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D“学问之道”在于让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居是学者,睹心源之明,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
作文
一、试卷分析
试卷以2011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为依据,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注重对中学物理教学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以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在考查学生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试卷结构与2010年相同。总题数为33题,约4900字,阅读量、计算量与去年相当。试卷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点占《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点的72%,试卷估计总体难度为0.69(103.04分),且有一定的梯度。难度适中的题目(在0.6―0.8之间)共90分(占60%),难度系数大于0.8的题目共34分(占22%),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与方法的基础性考题共114分(占76%)。
二、试卷知识点应用技巧
试卷重点关注试题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主题的结合,关注新教材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特点,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试卷中。
试卷的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较广,有力学、静电学、直流电、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在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要求上也略高于去年。而填空题的难度略低于去年。今年的实验题仍然注意了对规定实验的考察,并且重点考察了学生是否亲手做过相应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实验的重视,而非为应付考试而纸上谈兵。
为了对今后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今年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前两年对课本的重视程度。如第1、2、3、6、8、17、21、26、27、28等题均来源于高中物理试用本教材的内容,其目的是希望高中物理教学或复习不要抛开课本而沉湎于题海之中。
数学2017.12 考生注意:
1.答卷前, 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姓名、高考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在规定的区域内贴上条形码.2.本试卷共有23道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20分钟.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4分)本大题有14题, 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写结果, 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 否则一律得零分.1.设集合A=2.limn3,4,12},B={0,1,2,3}, 则AI{2,=________.B=________.5n-7n5n+7n3.函数y=2cos2(3px)-1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__.4.不等式5.若z=x+2>1的解集为________.x+1-2+3i(其中i为虚数单位), 则Imz=________.i6.若从五个数-1,0,1,2,3中任选一个数m, 则使得函数f(x)=(m2-1)x+1在R上单调递增的概率为________.(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7.在(3x2+x)n的二项展开式中, 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1024, 则常数项的值等于________.8.半径为4的圆内接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则abc的值为________.x2y2-=1的右焦点是C的焦点F.若斜率9.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坐标原点, 双曲线
251441, 角A、b、c, B、C所对应的边依次为a、16为-1, 且过F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 则AB=________.10.直角坐标系xOy内有点P(-2,-1), Q(0,-2)将DPOQ绕x轴旋转一周, 则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11.给出函数g(x)=-x2+bx, h(x)=-mx2+x-4, 这里b,m,xÎR, 若不等式
一、试卷评析
1. 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广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来看,试题考查了高中物理学科中力学、热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物质的微观结构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覆盖面广。主要包括:对原子核式结构建立的实验结果的理解、对光的本性认识过程、光电效应的特点、光的衍射——泊松亮斑、三种放射线的性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机械波的形成、波速和波长、波的叠加、波的干涉、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单摆及振动周期、共点力的平衡、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及其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公式、动能表达式、人造卫星、玻意耳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简单的串、并联组电路及其应用、简单的逻辑电路、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电场线、电势、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安培力、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等。试题考查了《考试手册》中学习水平要求为A的知识点10个,学习水平要求为B的知识点17个,学习水平要求为C的知识点7个,学习水平要求为D的知识点7个,涵盖了中学物理的大部分内容。
2. 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今年物理试题的特点,试卷首先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物理现象、事实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题考查电场线对电场的描述和电势的概念;第2题考查对原子核式结构建立的实验结果的理解;第3题考查对光电效应的特点的掌握;第5题考查对单摆的振动及振动周期的理解;第6题考查对简单的逻辑电路的识别;第7题考查对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周期的理解;第8题考查对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的记忆和辨别;第9题考查三种防射线的性质;第10题考查对波的干涉现象的认识;第21题考查对光的衍射现象——泊松亮斑的识别。其次,试卷也考查了对物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如第5题考查了单摆振动的基本规律;第4题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第13题考查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第30题考查玻意耳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另外,试卷同时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12题考查简单的串、并联组电路及其应用;第15题考查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功率、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第18题考查对共点力的平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的综合运用;第19题考查对速度图像(v—t图)的识别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20题考查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第23题考查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第24题考查机械波的形成,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波的叠加;第25题考查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及其应用、运动合成和分解;第28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第31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第32题考查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
3. 加强对利用物理图像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物理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最简单的语言,运用物理图像解题是上海高考物理试题的一大特点。2011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中较多地考查了如何运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如第4题、第8题、第14题、第18题、第19题、第24题、第28题、第33题,分别从识图、析图、用图等角度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 注重实验能力考查,强调应用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总结都依赖于物理实验。因此,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的重点,通过试题考查考生观察、推理、设计、创新等各种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2011年上海市高考物理实验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还要求考生能灵活应用。命题素材基本上是基于课本实验原形,使得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且较为灵活,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如第26题在考查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的基础上,还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处理相应问题;第28题考查考生在了解光电门和电压传感器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运动规律以及运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二、对高三物理教学的建议
针对今年试卷的特点,结合高考的要求,我以为:进入高三物理总复习阶段后,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地、正确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复习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学生原有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并能运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要求能在想问题时深层次地理解教材内容,善于思考,全面识别事物,全方位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教师要训练学生掌握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物理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做到理解问题要深刻,推理要严密,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迁移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选准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思路,能灵活规范地操作重要的实验。
具体做法如下。
1. 吃透教材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课本的研读。研读课本时,要引导学生全面吃透课本内容。如教材中的例题和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一定要重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找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细读和精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2. 抓好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工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上。物理学的概念、规律等基本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是学习的终极目标,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夯实基础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在所有的基础知识中,力学板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物理学中的重中之重,对其他内容的学习起支撑作用,但在重视的同时,还要对高中物理中的其他基础知识全面地把握好,不可偏废。
3. 重视实验复习
在高考中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对实验的分析和计算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时要重视基本实验、常规实验,学生要真正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对器材、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4. 提高归纳能力、数学处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从学习中的情景、图像、影像、图片、图线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和积累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相应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在解题中,重视文字叙述和结果表达,提高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解题规范。
5. 做好强化训练
到了综合复习阶段,教师要做好强化训练。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如同正式考试一样,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答卷,然后,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并对典型题目探索解题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措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6. 重视对试卷的讲评
熟练运用20个高考基础短语
背会高考范文例句
1. to tell the truth
2. last but not least
3. on the contrary
4. that is
5. believe it or not
6. so far as I know
7. in the middle of
8. next to
9. in addition
10. in general
11. in short
12. so long as
13. to begin with
14. in case
15. whats more
16. as a matter of fact
17. on the other hand
18. as a result
19. generally speaking
20. in my opinion
写人
1. Im Wang Shan, a girl of sixteen, presently attending Beijing Yangguang Middle School.
2. Im ready to give help whenever it is needed.
3. He is such a learned person that we all admire hem very much.
4. I think Im fit for the job.
写地点
1. Its a small flat of 25 square meters, with a bedroom,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2. Our hotel stands 500 meters away from the entrance to Baishan Mountain.
3. On the other side, where the playground used to be, now stands another buildingour library.
写事
1. Last night I was preparing for the coming examination when the noise from my neighbor interrupted me.
2. Hearing this, a few people began to run after him.
3. The time passed quickly. Before we knew it, we had to say goodbye to the workers.
表达理由观点或讨论结果
1. However, other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saying that the Beijing Zoo, built in 1906, has a history of 100 years, and is well 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2. Personally, I think it a good idea for us senior 3 students to have daily exercise.
3. As we all know,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vital if we want to study English well.
数据与图表说明
1. As is shown on Chart 2, only 10% of the time is taken up with sports activities.
2. Chart 1 shows the daily average amount of time the students of the school spend on different afterclass activities.
3. Only seven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re most interested in reading articles about learning methods.
写信和写通知
1. I am writing to you about the mobile phone I bought on April 20th.
2. If there is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I will be more than glad to help.
3. 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4.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上海高考数学试卷汇总】推荐阅读:
历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09-14
上海高三数学高考复习05-31
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04-30
2022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评析07-22
上海英语高考作文11-24
上海高考文科状元02-08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07-05
上海高考材料作文真题09-22
上海高考翻译常用句型12-22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讲解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