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2025-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共8篇)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篇1

1.吴均在《与朱元恩书》中描写水尤清澈的文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高洁志趣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语句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洁,箪瓢屡空,晏如也。”文中与“不慕荣利”相呼应的评论性赞语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我们读书学习很有启示.

3.韩愈《马说》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文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乎,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写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人们常用“千里马”来比喻人才,用“伯乐”比喻发现人才的人。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有关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孙康映雪、王冕僧寺夜读”。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杜牧的《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抒写国破家亡悲哀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明文天祥誓死报国的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达作者想逃避现实,又担心恐惧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用“聚”和“怒”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诗的主旨,表达诗人忧民思想。

10.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鱼无忧无虑的样子的句子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写迁客骚人以物悲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以物喜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后被用来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蓬勃发展。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人民公仆要像范仲淹一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1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名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描绘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描写四时变幻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3.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写雪后初晴的水之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之景:“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4.《饮酒》中表达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超凡脱俗(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点晴之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传达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人生感悟。

15.李白的《行路难》中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忧国忧民,扶济苍生的伟大抱负。

17.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借“愁云”来暗示对友人离别的担忧。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写法意境有同工之妙。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被誉为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后代甘于自我献身的千古佳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爱情忠贞,表达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了真挚的惜别之情,成为写离愁的名句。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0.《登出州台歌》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1.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写“愁”的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在《相见欢》中用比喻写“愁”的名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已亥杂诗》

22. 51.《早春呈水帝张十八员外》中韩愈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春雨的珍贵,春草初出的情态。

2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哲理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24.弃辛疾的《清平乐,村居》写人间亲情句子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5、对劝学的名联:①勤能补拙,学可医愚。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④欧阳修与民同乐,范仲淹先忧后乐《岳阳楼记》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篇2

总复习内容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教材采用“按学习领域分节, 分栏目编写”的方式, 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依次编排, 适当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沟通融合。分领域复习, 便于整理知识, 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由于每个领域的内容比较多, 因而再划分成若干节。分节复习, 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点, 合理分配时间, 也便于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前三个领域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再通过适量的练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必要的技能,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第四个领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积淀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下面就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突出主体, 梳理知识, 优化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总复习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以达到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因此, 复习课要从新的角度, 把已学的零散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基础知识加以分类梳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得到新的感受, 引发新的思考, 使之灵活运用。

如“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概念术语较多且易混, 可引导学生从其产生的条件辨析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并列出结构表, 显示其联系和区别。

对“三个基本性质”, 应通过比较, 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范围与功能;“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应分清异同, 灵活运用。同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

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复习时, 引导学生抓住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 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 通过回忆、分析、比较, 构建如下网络图。

又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让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表示, 然后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得出:“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再让学生从右往左看, 引导学生明白: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又是通过怎样转化实现的。着重强调转化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张图竖起来看, 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是干、是根, 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 通过纵向系统梳理, 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如下图) 。

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复习, 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知识可通过练习的方式复习, 进而加深理解。如让学生在验算、解方程中复习加、减与乘、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二、精选练习, 强化训练, 提升数学思考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重心之一。数学思考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而练习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总复习中要认真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力避教师大量收集习题, 把学生浸泡在题海里, 或是“炒冷饭”, 学生机械重复练习, 使其不堪重负, 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的做法。因此, 教师应当在系统复习基本知识之后, 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编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练习, 做到数量少、容量大, 覆盖面广, 启迪性强,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拓展总复习的功能。

(一) 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知识上的盲点, 在总复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及其产生原因, 切实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辨析, 利用对比题组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突出规律, 排除干扰, 防止混淆, 达到熟练灵活、融会贯通的要求。题组训练内容要少而精, 分层次、有梯度, 着眼于由题及“类”, 就题论理, 触类旁通。例如:

1.四则运算的训练重点是: (1) 熟练掌握基本计算。如, 8.26+1.74、40-0.76、0.85×16、0.18×0.11、36÷4.5、6.25÷2.5, 虽然计算难度不高, 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 (2) 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简便计算。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而计算能力并非单纯看是否会计算, 计算数据是否正确, 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否熟练。为此, 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中出现的类型精心设计如下题组, 重点训练简便计算能力。复习时让学生口述题目特点、简算思路与依据。以下题组可供选用:

2.解决问题的练习应以思维训练为主, 通过引申、扩展、改编、合理演化,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多向联想探索解题途径, 并通过自我内化完善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拓宽思路, 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师可先出示基本例题:“向阳小学买来105本图书, 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五年级的4倍。六年级和五年级各分得了多少本图书?”

当学生在整数范围内用算术方法 (或列方程) 解答后,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在不改变第二个条件的本意的情况下, 还可以怎样表述两个年级分得的图书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如:

(1)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六年级的 (或25%) ;

(2)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80%) ;

(3)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20%) ;

(4)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六年级少 (或75%) ;34 (

(5)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五年级多图书总本数的 (或60%) ;

(6)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1∶4;

(7)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4∶1;

(8)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4∶5;

(9)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1∶5;

……

从而得出:第 (1) (2) (3) (4) (5) 根据分数 (或百分数) 的意义可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第 (6) (7) 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 (8) (9) 用比例知识 (正比例方法) 解答。当然, 也可以改变所求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几种解法的特点及其联系, 沟通相关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内在联系, 提升灵活解题的层次。

通过以点带面, 层层递进, 巧妙地把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等有关知识融为一体,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新的收获, 突现新的飞跃。

(二) 精心选编富有生活性与情

境性、探索性与应用性的训练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复习中,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选编训练内容时, 要体现生活性与情境性, 探索性与应用性, 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让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例如:

1.北海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有一块正方形空地, 面积是6400平方米。 (1)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 并铺上草坪, 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2)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圃, 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如图1所示) , 你认为怎样设计更美观?请你再设计3种方案 (在图2、图3、图4上用阴影部分表示花圃的位置) 。

(此题把面积计算与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有利于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2.小明家装修新房, 油漆面积为80平方米, 用去油漆100升, 油漆费用6000元, 共用35个工时。结算工钱时, 有三种方案: (1) 按工时计算, 每个工时60元; (2) 按油漆费用的30%计算工钱; (3) 按油漆面积计算, 每平方米25元。请你帮小明家选用一种合适的结算方案。

3.王奶奶家打算把家里堆放的稻谷卖掉, 按市场价格:稻谷每千克1.50元, 大米每千克2.20元, 稻谷的出米率是70%, 稻谷加工成米后, 糠皮可抵加工费。请你帮王奶奶合计一下, 是卖稻谷合算, 还是卖米合算?

4.李老师去买体育用品, 他带的钱正好够买8个篮球或12个足球。他先买了6个篮球, 剩下的钱全部买足球。剩下的钱够买多少个足球?

5.爸爸和4岁的小红生病了, 妈妈要给他们买三天的药。妈妈要买几板才够?

(第2、3、4、5题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的开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6.某游泳馆修建了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的长是60米, 宽是长的, 深2米。 (1) 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这个游泳池最多能容水多少吨? (每立方米水重1吨) (3) 在池的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小强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强和小华邮票枚数的比是3∶4, 如果小华给小强9枚邮票, 那么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相等, 你知道他们两人共有邮票多少枚吗?

8.东风路第一小学图书室里故事书、文艺书和连环画三种书中, 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 文艺书本数与三种书总本数的比是2∶7, 其中连环画有65本。这三种图书共有多少本?

(本题有一定难度。把“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转化为“是全部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9.周日, 李华全家3人去吃火锅, 打算花200元钱左右。爸爸点的火锅底料是“乌骨鸡火锅底”, 需要45元。现在需要选择火锅菜类, 价格如下:

(1) 2元 (一份) :麻辣调料;

(2) 2元 (一份) :冬瓜、土豆、毛豆腐、青菜、大白菜、油豆腐、豆芽、花菜、菠菜;

(3) 4元 (一份) :粉条、香菜、鸡蛋面、水饺、各种菇类、山药、竹笋;

(4) 8元 (一份) :猪肝、猪肉片、鱼丸、鸡片、带鱼、虾饺、鱼饺;

(5) 12元 (一份) :羊肉、墨鱼片。

如果既要注意营养合理, 又要荤素搭配, 你会怎样选择?

(第9题有愉悦的生活情趣, 解题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篇3

1. Ive been skating since I was seven years old. 我自从七岁就一直滑冰。

【点拨】 1)since是连词,意为“自从……以来”,用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主句常用现在完成时或现在完成进行时,从句常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He has worked here since he came here in 1990. 他自从1990年来到这儿,就在这儿工作。

2)since也可用作介词,后面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的词或短语。例如:

She has been playing the guitar since nine oclock. 她从九点起就一直弹吉他。

2. My mom says I have to stop, because weve run out of room to store them. 妈妈说我必须停下来,因为我已用完了屋里所有的空间去储存它们了。

【点拨】 run out of意为“用完、用尽”。例如:

We ran out of all our money this morning. 我们今天上午把所有的钱都花完了。

3. By the way, whats your hobby? 顺便问一下,你的爱好是什么?

【点拨】 by the way意为“顺便一提;附带说说”。例如:

By the way, 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 顺便我有些事告诉你。

4. I am interested in the job as a writer. 我对作家的工作很感兴趣。

【点拨】 be interested in意为“对……感兴趣”,是一个固定短语,后面接动词时,要用动词-ing形式。例如:

The boy is very interested in playing football. 这个男孩对踢足球非常感兴趣。

5. For a foreigner like me, the more I learn about Chinese history, the more I enjoy living in China. 对于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我对中国历史了解越多,就越喜欢住在中国。

【点拨】 “the + 比较级,the +比较级”表示“越……,越……”。例如:

The busier he is , the happier he feels. 他越忙,越感到高兴。

6.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你介意我把音量调低点吗?

【点拨】 1) mind意为“介意、反对”,后面通常接名词、动名词或从句,一般用于疑问句、否定句或条件从句中,表示请求许可或请求别人做某事。句型“Would you mind ...?”意为“你介意/反对……?”例如: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yard? 你介意打扫院子吗?

2) turn down意为“把音量调低”,是由“动词+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当宾语是代词时,代词要放在副词的前面。例如:

The radio is too loud. Please turn it down. 收音机的音量太大了,请调低一点。

7. What a lucky guy! 多么幸运的家伙!

【点拨】 这是一个省略了主谓结构的感叹句。由what引导的感叹句用来修饰名词,句型结构为:(1)What + a / an + 形容词 + 单数可数名词 + 主语 +谓语!(2)What + 形容词 + 不可数名词 / 复数可数名词复数 + 主语 + 谓语! 例如:

What a good boy he is!他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

What beautiful flowers you bought!你买的花真漂亮!

8. They only cost five dollars. 他们只值五美元。

【点拨】 cost意为“价值(若干),花费(多少钱),”一般要用物来作主语。例如:

This dictionary cost me forty yuan. 这本词典花了我40元钱。

9. In the USA, some people ask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give money to charity rather than buying them gifts. 在美国,有些人不让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给他们买礼物,而是让他们把钱捐给慈善机构。

【点拨】 rather than 意为“与其……(不如……);不是……(而是……),”可以连接词类相同的词,意思相当于instead of。例如:

He ran all the way rather than walked. 他不是走着,而是一路跑着。

10. Maybe you could even make friends with a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 也许你可以和把英语作为母语的外国人交朋友。

【点拨】 make friends with 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与……交朋友”。例如:

You should make friends with the people there. 你应该与那儿的人交朋友。

11.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你曾经去过水上公园吗?

—No, I havent.不,我没去过。

【点拨】 have been to ... 意为“去过某地”,指过去去过,现在已经回来了。have gone to ... 意为“去了某地”表示人已不在说话处,可能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也可能在途中。例如:

Mr Li has gone to Beijing. He will come back next week. 李老师去北京了,他下周回来。

12. On the one hand, 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一方面超过四分之三的人是中国人。

【点拨】 a quarter意为“四分之一”,也可说成one fourth;“四分之三”可说成three quarters,也可说成three fourths。

13. It looks like rain, doesnt it? 好像要下雨,是吗?

【点拨】 反意疑问句的附加疑问句与陈述句在人称、数及时态上要一致。若陈述句部分是肯定的,附加问句部分就要用否定的;若陈述句部分是否定的,附加问句部分就要用肯定的。例如:

He cant speak Japanese, can he? 他不会讲日语,对吗?

14. Two people looking through books in a bookstore. 两个人在书店里浏览图书。

【点拨】 短语look through意为“浏览”。例如:

Here are the books for you to look through. 你要浏览的书籍在这儿。

look through还有“仔细查看;温习(功课)”等意思。例如:

Look through your notes before the examination. 考试之前温习一下你的笔记。

巩固练习

()1. —Peter, I think we need to buy a new car.

—Oh, no! We are _______ out of money, you know?(2008湖北武汉)

A. tryingB. goingC. gettingD. running

()2. —Are you worried about the coming exam?

—No. I think the more ________ you are, ________ mistakes youll make. (20008湖北黄冈)

A. careful; the less B. carefully; the fewer C. carefully; the leastD. careful; the fewer

()3. Ive been collecting old coins ________ ten years ago. (2008福建厦门)

A. forB. aboutC. since

()4. I didnt pass the math exam last month. ________, how do you study for a math test? (2008山东滨州)

A. By accident B. By mistake

C. By the way D. By the time

()5. —Youre new here, __________?

—Yes, Im from Dujiangyan. I came here last week. (2008重庆市)

A. do you B. dont you

C. are you D. arent you

()6. —Would you mind _________ your bike?

—No, not at tall. Ill put it under the tree right away. (2008湖北咸宁)

A. moveB. to moveC. movesD. moving

()7. —I want to sleep. Could you please ________ the TV a little?

—Oh, sure. Sorry about that. (2008四川巴中)

A. turn down B. turn on C. turn up

()8. The ticket is on the floor, please ________. (2008山东烟台)

A. pick up itB. look for

C. pick it upD. look it up

()9. —_______ beautiful day! Shall we go for a picnic?

—Good idea. (2008广东湛江)

A. WhatB. How C. What aD. How a

()10. The funny toy monkey ________ Sandy five dollars. (2008四川成都)

A. cost B. spent C. used

()11.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与所给句子划线部分意义相同或相近并能替代的那一项。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

—Sorry. Ill have a cold drink rather than coffee. (2008湖北黄冈)

A. would than B. would rather

C. insteadD. instead of

()12. —May I speak to Tom?

—Sorry, he is not at home. He ________ to Shanghai. (2008湖南长沙)

A. has beenB. has goneC. goes

()13. ________ of the land ________ covered with forest. (2008甘肃嘉峪关市)

A. Two thirds; isB. Two thirds; are

C. Two third; isD. Two third; are

()14. Ive __________ all the photos in the drawer but I still cant find the one you need. (2008浙江舟山)

A. opened upB. given away

C. handed outD. looked through

15.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使句子意思完整正确。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nt __________(interesting) in the article. (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 篇4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后的雌蕊;子房珠被------- 受精卵--------胚种子受精极核-----

2.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

5、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6.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枝接( 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两种。 7、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无性生殖的优点;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茎段的处理: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的蒸发)的,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12、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昆虫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小,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蝗虫、蝉、蟋蟀、

蝼蛄、螳螂、蜓蜻

4、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变成成体。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4、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5、蝌蚪有一段时期很像鱼,这说明:两栖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 篇5

一 字:1.易读错的字(用“√”选出词语中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

孰为(wãi wâi)汝多知(zhì

zhī)乎?

弗(fú

fï)若之矣

弗若与(yú

yǔ)2.多音字组词:

jiǎo()

yù()缴

zhuï()

yǔ()二 词:

1.近义词:

教诲——教导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缘故——原因

争辩——辩论

判断——判决

擅长——善于

2.反义词:

遥远——附近

清凉——炎热

3.《两小儿辩日》找出文中3对反义词。()()()4.形近字组词:

辩()盂()

仓()

决()辨()孟()

沧()

诀()辫()盘()

苍()

抉()弈()俱()援()

盂()奕()惧()

缓()

孟()5.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

()6.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

()三 文学常识: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作者:()名:()字:(),是我国古代()家、()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2)《学弈》选自()。这部书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3)《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4)《两小儿辩日》作者:()。本文选自()。

(5)《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四 句子: 1.解释句子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我以日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也。5)孰为汝多知乎? 2.修辞:

1)抄写《两小儿辩日》文中两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3.本文中的句式: 1)判断句: 通国之善弈者也。2)设问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反问句: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熟为汝多知乎?”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 整体感知:

1.学弈》选自《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人由于学习______的不同,所以学习_______不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两小儿辩日》选自《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认为____________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3.《两小儿辩日》的写作特点: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展开故事情节。二 形成解释:

你同意《两小儿辩日》中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三 作出评价:

1.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四 课内阅读:

1.《学弈》的主要内容、中心是什么?

《学弈》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两小儿辩日》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

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二课 匆匆 一 字:

1.看拼音写词语

nuï yí

zhēnɡ rïnɡ

yïu sī

chì luǒ lu()()

()()2.查字典

“蒸”是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字典中“蒸”的解释有:①蒸发;②利用水蒸气使食物变热;蒸饭”一词中“蒸”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多音字组词 yān()

cáng()

chǔ()燕

yàn()

zàng()

chù()jǐn()

zhuǎn()尽

jìn()

zhuàn()二 词:1.形近字组词

挪()蒸()掩()

稞()娜()丞()淹()裸()

俺()棵()

2.近义词

枯()空虚()徘徊()挪移()

觉察()叹息()

确乎()3.反义词

枯()空虚()匆匆()聪明()4.仿照例子写词语。

(1)赤裸裸()()

()(2)匆匆忙忙()()

()(3)无缘无故()()

()5.词语搭配

()的日子()的双眼()地挪移

三、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____(文体)。文章紧扣_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二、提取信息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三、形成解释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出评价

1.文章有三大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利利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你觉得作者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匆匆》作者、主要内容、中心是什么?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五 课内阅读:

1.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第三课 桃花心木 一 字:

1.看拼音写词语。

chā yānɡ

kū wěi

yǔ zhînɡ xīn chánɡ()()

()bï bï shēnɡ jī

wú yuán wú ɡù

jī yâ

()

()()2.用“√”选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膝盖(qī

xī)3.查字典

“雅”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部。4.多音字组词

kōng()

zhǒng()

mï()空

kòng()zhòng()

mú()dǎo()

sǎn()

zā 倒

扎 zhā dào()

sàn()

zhá

二、词 1.近义词

特别—特殊

偶尔—偶然

优雅—雅致

莫名其妙—不明不白 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勃勃生机—生机盎然 2.反义词:

特别—一般

偶尔—经常

模仿—独创 莫名其妙—一清二白

语重心长—轻描淡写 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3.四字词语(1)填空

()()生机

()()容容

莫()其妙

狂风()雨

无()无故

语重心()

(2)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a.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b.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c.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4.照样子写词语

勃勃生机

()()()从从容容

()()()无缘无故

()()()5.形近字组词

秧()锻()番(勃()殃()缎()翻()

脖()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整体感知《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________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作者借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提取信息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这句话写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一是种树人来的时间不确定,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种树人这样做在培养树苗适应环境、自我生长的能力。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以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够顽强地生存。三 形成解释:

(1)“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等。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如,生病了、考试成绩下降了、和朋友发生矛盾了„„ 四 作出评价;1.本文作者、主要内容、中心是什么?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了联想、借物喻人的手法。五 课内阅读。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再枯萎了?)

(因为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精心调教下,学会了适应环境,能够在“不确定”中生存,它们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所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

一、字 1.易读错的字

(1)找出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个,写出字母 A处事 B处C处所

D处理

()A店铺

B铺设C铺张 D铺天盖地

()A间断 B车间 C间接 D间隙

()A传说

B传奇C传记 D传唱

()(2)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写序号。

A ɡēnɡ

B ɡânɡ

除旧更()新

更()上一层楼

三更()半夜

A hé

B hè

C huó

D huò 和()风细雨

随声附和()

和()面

和()稀泥

2.用“√”选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间断(jiān jiàn)万象更新(ɡēnɡ

ɡânɡ)

差不多(chā

chà)正月(zhēnɡ

zhânɡ)3.字的辨析(1)形近字组词

拌()旬()

醋()

饺()绊()甸()醒()

皎()(2)选恰当的字。

捷()报频传 直()了当

目不暇()

归根接()

二、词语

1.近义词 娴熟()

充足()

间断()照常()万象更新()2.反义词

热闹()

结束()

充足()

间断()娴熟()

照常()

万象更新()3.四字词语

(1)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2)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4.词语搭配

()的气象()的日子()的纸灯 5.词语辨析(选词填空)必需

必定

(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赶回家来吃团圆饭。(2)媒铁等是工业所()的原料。

三、句子

1.关联词语(选词填空)

即使„„也„„

不是„„而是„„(1)这()粥,()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四、文学常识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现代作家。原名______,字_____,满族人。18.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字

1、看拼音写词

yuán sù

rïnɡ

jiě

chãn diàn

()()

()rãn shēnɡ dǐnɡ fâi()shùn tãnɡ mō ɡuā

fēn xī

wán qiánɡ

()()()zhuï yǒu chãnɡ xiào qīn shí

rïnɡ

yù()

()

()2.易读错的字(用“√”选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钋

(pū

pō)

冶炼(yě

zhì)

分析(xì

xi)沉淀(ding dian)

卓有成效(zhu zhuo)3.多音字组词:

尽 j ǐn()壳kã()qiào()

jìn()

量liáng()liàng()著zhù

()盛 chãng()shâng()zhuï()

解jiě)

xiâ()4.形近字组词

倦()燎()誉()蚀()镌()僚()益()

浊()

二、词语

1.照样子仿写词语

烟熏火燎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一如既往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近义词

疲倦----疲惫

淡泊----淡然

隐退----消退

庄重----稳重

侵蚀----腐蚀 关键----重要

把玩----玩弄

荣誉----名誉

提炼----提纯

冶炼----提炼

摸瓜寻藤----刨根问底 3.反义词

分析----综合隐退----出现

歧视----重视

幽暗----明亮

庄重----轻浮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顽强---软弱

4.词语搭配

(惊人或偶然)的发现

(白净端)的脸庞

(坚定或淡泊)的神情

(美丽或庄重)的形象

(远大或执着)的追求

(坚定、刚毅、顽强)的性格(美丽的或淡蓝色的)的荧光

(不屈)的信念(悄悄)地隐退

(不停)地变化

(尽情)地享受

三、句子

1.选择破折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将序号填在括号里①表示特定称谓 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引用说的话

④强调说明

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第一个引号的作用是()

第二个一号的作用是()

2、填写关联词语(尽管)这还都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见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整体感知1.理清段落层次

用“Ⅱ”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并归纳各段意思。第一段(第1—___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第—

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第—

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第—

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取信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方面? 答: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比哦啊现在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还表现在他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

三、形成解释1居里夫人“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意思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2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答:从中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探求问题的执著精神。

③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答:“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答:“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中发出的光。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⑤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⑥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四、作出评价

1、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作家作品:

①《跨越百年的美丽》是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于19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之际创作的一篇人物散文。

② 常被称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1867~193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物)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

五、课内阅读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变成一条条(),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1、按原文填空使句子完整。

2、按要求写词句:

(1)形容玛丽奉献的:

(2)表示玛丽钻研::

3、“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会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

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字

1、看拼音写词

xi zǎo

xiâ

nì shí zhēn

()()()

mãi ɡui

lǐnɡ yù()()

2.(用“√”选出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机械(xiâ√ jiâ)漩涡(xuán xuàn)√

旋转(zhuàn√

zhuǎn)玫瑰(guī√

guì)奇迹(jī

jì√)华罗庚(huā

huà√)3.多音字组词:

zhuǎn()转

zhuàn()4.形近字组词

锲()侵()

延()

庚()挈()寝()

诞()

康()契()浸()挺()

二、词语

1.照样子仿写词语 无独有偶 2.近义词

诞生——产生真理—哲理 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广泛—普遍

敏锐——敏感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追根求源——刨根问底 3.反义词

急匆匆—慢吞吞

无独有偶—独一无二

司空见惯—闻所未闻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敏锐——迟钝

偶然——必然 4.词语搭配

三、句子

1.选择破折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将序号填在括号里①表示特定称谓

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引用说的话

④强调说明

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2.选择引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表示特定称谓 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引用说的话④强调说明

A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B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

3、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承上启下)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整体感知1.理清段落层次

用“Ⅱ”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并归纳各段意思。第一段(第1—

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第—

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第—

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第—

自然段):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的观点的?

第一个事例: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中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尔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进而进行了大量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第三个事例: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的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进过反复观察分析,推断出凡睡觉着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二、提取信息对句子的理解。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答: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③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答:“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答: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四、作出评价

1、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作家作品:叶永烈,生于1940年8月30日,现职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等。

五、课内阅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谈一谈那些具有锲(qiâ)而不舍精神的人。

1、给词语中的黑体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见微知著():A、明显; B、写作,编; C、著作

锲而不舍():A、坚持; B、雕刻;

C、放弃

2、第二个文段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4、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A、用具体事实说明真理。B、前后照应的写法。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5、结合文中的事例或课外了解的例子,谈谈你对片段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篇6

本班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训练到位,掌握较扎实。课外阅读能力有待加强,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后进生大都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贪玩、动作慢引起,他们拼错音、写错字的现象很常见,另外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还需要极大的提高才能赶上同班同学。

二、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要更深沉。

三、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版块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生学会的15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阅读版块: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间隔号的不同用法。

9、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0、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11、能按要求进行各种句式的变换。

(三)习作版块:

1、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及通讯报道。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叙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5、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6、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口语交际

1、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2、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四、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五、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通讯报道及常见的应用文。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六、复习措施

1、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篇7

关键词: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 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教学形式。 以往一年级的复习课更容易被烦琐的抄写及练习取代。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 这样的复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无聊的情绪。 因此, 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语文复习课, 在确保复习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的拔节成长奠基, 是一年级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

为了让孩子在期末复习阶段同样快乐学习, 我对本册语文教材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探讨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期末复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 从而形成一年级语文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一、梳理整册教材, 有效整合资源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 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办法,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相对是呈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 没能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系统。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科书中包括8个单元, 其中有课文26篇, 词串识字8篇。 复习期间, 我就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 根据文本性质将课文分为:《多彩的春天》、《美丽的童话》、《五彩的世界 》、《奇妙的汉字 》及 《人物故事 》等, 每一个板块都有不同的目标站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套练习, 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二、遵循心理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学习意志较差, 学习处在“跟着兴趣走”的特定年龄阶段, 他们的阅读取向是:凡是有兴趣的就喜欢, 就爱看爱读;凡是没有兴趣的就不喜欢, 就不爱看不爱读。 因此, 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提高期末复习的质量。

1.优化教学语言, 提升教师魅力。

研究指出:学生把“上语文课没有兴趣”列为语文学习效果欠佳的第二大原因。 学生认为上课没有兴趣, 主要是教师没有致力于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 复习期间, 一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坐不住”, 我或“以情激情, 扬波掀澜”, 或“生动形象, 巧妙设喻”, 抑或是“幽默睿智, 打动童心”。 时刻注意用语言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心灵, 开启学生的心灵。

2.进行情境创设, 卷入教学活动。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 用实例告诉人们:“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 情境创设的作用无需赘述,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 很快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 学生的感情和思维都直接切入课文内容,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新授课是如此, 复习课更应该如此。 我们在语文复习课上创设了大量情境, 学习《多彩的春天》, 我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学习《奇妙的汉字》, 我们在智慧岛上不断“闯关”;学习《美丽的童话》我们化身童话世界里的小人儿, 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场景中徜徉, 还尝试自己编童话。

三、丰富活动设计, 提高语文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复习期间我们同样应该让学生主导课堂。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学习方法。

以《奇妙的汉字》为例:环节一:游戏识字。 老师做不同的表情, 不同的动作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字。 环节二:汉字乐园。 游戏一, 比一比谁是识字大王。 游戏二:我演你猜。 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理解 “会意字”的构字方法, 可以把它的部件合起来理解字义。 游戏三:转盘识字。 孩子先通过找朋友的方式, 组词区别一组形近字。 在此基础上, 可以选择一句说说话, 进行语言训练。 环节三:讨论说说你还有哪些巧妙的记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 》认为: 低年级学生应该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复习课上, 始终觉得:学习好玩, 识字有趣。 他们不仅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 更在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真正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四、改革评价方式, 考察综合素养

卢梭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知道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教育, 才能使你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光进行语文期末复习课程的改革还是不够的, 学生还希望让考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试卷, 而变成妙趣横生的情景体验。

于是, 我将期末学科的分项考核融入一个大的情景主题, 同时将各项学科考核内容融入这种情境体验中。 通过活动体验、团队合作、任务挑战等形式,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本次期末考核以“欢乐大购物”为主题, 学生在“游戏嘉年华”中参与不同游戏, 例如:“词语对对碰”、“字形小魔术”、“我是小小故事家”、“挑战金话筒”, 等等, 获得相应的“智慧币”, 然后在“春小购物街”上进行购物活动, 购物活动主要是由数学老师负责设计不同游戏。

这样的期末课程, 旨在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 这样的综合素质考察方式, 不仅能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商务印书馆, 1978.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育人篇:235.

[3]谷生华, 林建.小学语文学习心理[M].语文出版社, 2002, 6:44.

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篇8

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他长什么样?

—Well, hes really tall. 噢,他确实很高。

【点拨】 look like的意为“看起来像”、“长得像”,多用来询问或描述人的外貌或物品的外观等。询问“某人长相”怎么样时,要用“What do/ does…look like?”。例如:

The boy looks like his father. 这个男孩看起来像他爸爸。

—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 你的朋友长得什么样?

—She is tall and has long hair. 她高高的个子,留着长发。

2. She never stops talking!她从不停止讲话。

【点拨】 stop是动词,意为“停止”,常用于“stop doing sth.”和“stop to do sth.”结构中。stop doing sth.表示“停止做某事(正在做着的事)”,doing sth.作stop的宾语;stop to do sth.表示“停下来(正在做的事)去做另外一件事”,to do sth.是目的状语。例如:

He is tired. He stops to have a rest. 他累了,他停下来休息一下。

3. “ I dont think hes so great,” says Ruth from New York. 来自纽约的Ruth说:“我认为他没那么伟大”。

【点拨】 1)I dont think是主句,hes so great是宾语从句。英语中,think后面接宾语从句时,若从句为否定的,一般要否定主句,而不否定从句。例如: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我认为你不对。

2)say意为“说、讲”,强调所说的内容。而speak作“说、讲”时,强调说话的能力;说某种语言时,要用speak。例如:

Please say it again. 请再说一遍。

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会讲英语吗?

4. Id like some noodles. 我想要一些面条。

【点拨】 would like意为“想要”,相当于want,但比want的语气委婉;后面可接名词或动词不定式。含有would like的句子,在变为一般疑问句时,把would提到句首。例如:

I would like to watch TV. 我想看电视。

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 你想要几个苹果吗?

5.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你们想要多大碗的面条?

【点拨】 What size意为“多大号”、“多大尺寸”,用来引导特殊疑问句。例如: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你的鞋是多大号的?

6. What about your friend, Carol? 你的朋友怎么样,卡罗尔?

【点拨】 What about ...? 是口语中很常用的一个句型,意为“……怎么样?”,与How about ...?的意思一样。一般用来征询对方的意见或看法、提出请求或建议等。后面可跟名词、代词、动词-ing形式。例如:

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 What about you? 我非常喜欢游泳,你呢?

What about swimming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去游泳怎么样?

7. Old Henry looked for his dog. 老亨利找他的狗。

【点拨】 look for意为“寻找”,强调“找”的过程;find意为“找到”,强调“找”的结果。例如:

What is he looking for? 他在找什么?

Did you find your pen? 你找到你的钢笔了吗?

8. Then it was time to go home. 该回家了。

【点拨】 Its time to do sth. 是一个固定句型,意为“该做某事了”、“是做某事的时候了”。例如: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七点了,该去上学了。

9. That made me feel very happy. 那使我感到很高兴。

【点拨】 make用作使役动词时,意为“使、让”,常用于“make sb. do sth.”结构中,意为“使/让某人做某事”。例如:

They made the young men work ten hours a day. 他们让这些年轻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

10. We had great fun playing in the water. 我们在水里玩得很快乐。

【点拨】 have fun doing sth. 意为“做某事很有乐趣/快乐”。例如:

We have fu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我们玩电脑游戏非常快乐。

11. ... so we decided to play tennis. ……因此我们决定打网球。

【点拨】 动词decide意为“决定、下决心”,表示“决定做某事”时,后要跟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类似的动词还有want等。例如:

She decided to buy a new bike. 她决定买一辆新自行车。

12. 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 你认为肥皂剧怎么样?

【点拨】 What do you think of ...?意为“你认为……怎么样?”,是用来询问对方对某事、某物或某人的看法、态度,相当于How do you like ...?句型。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How do you like the story? 你认为这个故事怎么样?

13. Welcome to 9 oclock Weekend Talk. 欢迎来到九点钟的《周末访谈》节目。

【点拨】 Welcome to ... 意为“欢迎来到……”,to为介词,后面要跟地点名词,若接地点副词时,则不用介词to。例如:

Welcome home!欢迎回来!

Welcome to Beijing! 欢迎来北京!

14. Were talking to Alan, a thirteen-year-old boy. 我们正在与Alan,一个13岁的男孩谈话。

【点拨】 由“数词+名词+形容词”构成的复合形容词,每个词的中间要用连字符号“-”,且名词要用单数形式。例如:

Carol is an eight-year-old girl. 卡罗尔是一个八岁的女孩。

15. I enjoyed reading your “Whats Cool?” article in the school magazine. 我喜欢读学校杂志上你的那篇“Whats cool?”的文章。

【点拨】 动词enjoy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例如:

Do you enjoy working here? 你喜欢在这儿工作吗?

16.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不要在走廊里乱跑。

【点拨】 祈使句通常无主语,由动词原形来开头,为使语气委婉,可在句首或句尾加上please一词。否定句一般直接在句首加上Dont来构成。例如:

Dont be late next time. 下次不要迟到了。

17. We have to clean the classroom. 我们不得不打扫教室。

【点拨】 have to意为“不得不;必须”,后面要跟动词原形,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表示受客观原因限制,不得不去做某事。变疑问句或否定句要借助助动词do/does。例如:

Its too late. I have to go home now. 天太晚了,我现在必须回家。

【巩固练习】

()1. —_______________?

—Hes a tall man with short hair.(2008四川资阳)

A. How is he B. What does he like

C. What is heD. What does he look like

()2. They are too tired, so they stop _______ and have a rest. (2008四川内江)

A. working B. to work C. work

()3. People usually _______“Hello” to each other when they make a phone call. (2008广西百色)

A. sayB. tellC. talkD.speak

()4.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d like _________ my parents.(2008贵州

贵阳)

A. to visitB. visitC. visiting

()5. When Mary couldnt see her mother, she began to cry and ________ her. (2008四川成都)

A. look for B. look afterC. look at

()6. —Hurry up! Its time ________ home.

—Im coming. (2007浙江衢州)

A. goB. go toC. going D. to go

()7.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watch the national flag go up?

—It makes me ________ very proud.

(20008湖北黄冈)

A. felt B. to feel C. feeling D. feel

()8. We went to the beach and had great fun_______ in the water. (2008湖南湘潭)

A. to playB. playing C. played

()9. —Whats your plan for the summer holidays?

—Ive no idea, but Ive decided ________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 first.

(2008重庆市)

A. stay B. to stay C. stayedD. staying

()10. Ben, dont you think such a task is too difficult for _________ boy? (2008湖南株州)

A. a 8 year old B. an 8-year-old

C. the 8-years-old

()11. I enjoy _________ my bike in the moun-tains. Its not always easy, but exciting.

(2008吉林长春)

A. rideB. rodeC. to rideD. riding

()12. —I cant give up smoking, doctor.

—For your health, Im afraid you ________.(2008福建厦门)

A. may B. canC. have to

()13. —What do you ______ your hometown?

—I love it very much. (2007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A. look atB. talk about

C. think ofD. think over

14.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我认为你的答案不对。(2008北京市朝阳区)

I _________ _________ your answer is right.

15.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你要多大的甜点?

_________ _________ of dessert would you like? (2008四川攀枝花)

16. 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不限一词)。

—What about _________ (have) a birds eye view of Shanghai?

—Great! I cant wait to. (2008江苏泰州)

17. 根据汉语完成英语:

欢迎2008年来北京。(2007内蒙古乌兰察布)

__________ ________ Beijing in 2008.

18. Tell Harry the news when you see him, please.(改为否定句)

________ _________ Harry the news when you see him, please. (2008上海市)

上一篇:参观游记优秀句段下一篇:水利站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