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爷爷作文(精选7篇)
春天来了,大树长出了繁茂的枝叶,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每天小鸟都在树上唱歌、跳舞,它好像在说,谢谢树爷爷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树爷爷很快乐。
夏天的一个午后,一只小蚂蚁掉到河水里,小蚂蚁不停的挣扎。树爷爷看见了,连忙摇下一片树叶。小蚂蚁爬上树叶,得救了。树爷爷很快乐。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一群小朋友来到树下,他们捡起美丽的落叶,用它们做书签,或着做树叶画。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树爷爷很快乐。
一.从写日记抓起, 为快乐作文铺平道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是摆脱作文教学困境的突破口。我首先是让学生从写日记做起, 开始是低要求, 从写一句话、两句话开始, 写通顺、写明白就好。告诉学生日记内容:可写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 可从一方面写, 也可多方面写。这样学生从写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 越写越多, 克服了没事可写、无话可说的问题。我经常点评更激励了同学们写日记的热情, 也提高了同学们所写日记的水平。从学写日记到会写日记, 越写越爱写, 到乐于作文是一个自然的过渡。
为了把同学们引导到乐于作文的氛围中, 开始我还帮助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素材, 引导学生去写。例如, 一个同学打热水烫了脚后, 一个同学背起他, 两个同学扶着他, 送往学校医务室, 经医务室处理后, 烫伤包扎好不能走路, 同学们轮流背他上下楼坚持上课, 抢着打饭送到他身边。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友爱, 助人为乐令人感动;这个同学“轻伤不下火热”的学习精神也令人佩服。发生在同学们之中的人和事, 他们写起来就顺手, 没有编造之苦, 老师们经常给学生们这样的指点, 作文的厌烦、怵头情绪也就随之消失, 为学生快乐作文铺平道路。
二.组织学生多读书, 为快乐作文奠定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阅读, 学生孤陋寡闻、对事理缺乏认知, 表达起来常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读书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 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 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共鸣。为了让学生多读书, 我班建立了图书角, 学生集资订阅5、6种青少年期刊, 并且号召学生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 聚少成多, 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 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在做好正常教学的基础上, 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读书, 为学生创造了静心读书的条件和机会。读书往往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很多联想和感悟, 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 为学生快乐作文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学生互批自改, 为快乐作文注入生机与活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张志公先生也强调:“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可见自改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一人包办的批阅方法,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学生在参与评改作文过程中, 逐渐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和怵头心理, 变得勇于参与, 乐于作文。
互批自改作文首先要明确批改项目, 制定评分细则。常规项一般包括书写、格式、文字、标点、语言、结构、选材、立意等, 另外加上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项。例如, 本次作文训练是写人记叙文, 可把人物语言描写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是否表现人物性格作为要求项。常规项是不变的, 分值也是不变的, 而本次作文要求项根据作文训练点来制定。根据评改项目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
我从小一直以为,我父母只生了六个小孩,好多年后才听我母亲说,我还有个应该排行老二的哥哥。他出生在抗战结束后,但因为罹患肺炎(那个年代肺炎的流行率与致死率都高得吓人)而早夭;我父亲得知消息后,不假擅离軍营,风雪夜里一个人循着铁道走了一个晚上,赶回家去见他儿子最后一眼。
那年我父亲30岁,既有战功,又是黄埔军校出身,军旅生涯正被看好,但他为了早夭之子却宁愿当个逃兵。我母亲每次讲起这段故事都还余悸犹存:“逃兵在那个时候可是要枪毙的啊!”后来因为我外公与长官的说情力保,我父亲才侥幸逃过军法制裁。
我那个早夭哥哥的离开,好像也带走了父亲的部分生命。他虽然还有六个子女,但他的父亲角色却始终很淡也很远,他跟我们兄弟姐妹中间好像总隔着一层难以言说的什么东西。一直到德儿来到世间,才又唤起了他早已遗忘了30多年的角色记忆。他是以爷爷的身份在扮演父亲的角色。用我母亲的话来说就很清楚了:“你们六个小的时候,你爸从来没替你们把屎把尿过,但他对孙子却什么事都做,比他对自己的孩子还更像个父亲。”
德儿在小学毕业前的12年,他们爷孙俩几乎是须臾不离。台中中清路稻田旁的社区里,爷爷每天等孙子放学后,牵着他的小手穿过大街小巷,一路玩回家,沿途熟识的店家看到他们都会打招呼:“老爷爷又接孙子放学啊。”听到这样的招呼,木讷的爷爷也会笑着回应:“是啊,是啊。”
爷爷过世后这几年,我常跟德儿开玩笑:“你是我儿子,怎么生活习惯跟我那么不像?”比方说,我爱吃酸涩的橘子李子,他却只吃甜蜜多汁的苹果,因为从小爷爷就只买苹果、削苹果给他吃;我爱吃鱼虾蟹蚌,他却怕刺不爱吃鱼,因为爷爷以前都帮他把鱼刺拿掉,他吃惯了没刺的鱼肉;当然,他们爷孙两个性之拗、之顽固,更简直是一个模子捏出来的……隔代教养的潜移默化显然比基因隔代遗传的影响还要大。
爷爷不但是他孙子的保姆,也是他的保护神。任何人只要对他孙子大吼,轻者被爷爷怒目以瞪,重者必遭爷爷厉声斥骂,连我有时候想要履行一下当父亲的权责,也常因他护孙心切而弃权投降。
有一年,德儿在学校玩单杠,不小心跌下来摔破下巴,爷爷把血流不止的孙子送到医院后,立刻打电话回南部给我母亲。“你爸在电话里哭得不像话,一直怪自己没把孙子照顾好。”我老妈每次描述这通电话时,都不忘加个批判性的注脚:“来台湾几十年,我没看你爸哭过,你哥小时候调皮捣蛋常常受伤,但也没看他伤心成那个样子。只有在你另外那个哥哥走的那天,我看他哭过。”她指的是那年我父亲雪夜送子的故事。
2. 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同时也祝愿在坐的的各位都幸福安康!
3.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4. 您是经霜的枫树老更红历尽悲欢,愈显得襟怀坦荡。衷心祝愿您生命之树常青。
5. 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您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快乐非你莫属!
6. 爷爷,你让我有了一个无比幸福美好的童年,让我成为了一个充实的少年,一个优质的青年,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祝爷爷笑口常开,福星高照,万寿无疆!
7. 心底的祝福是为了你的寿辰,但爱却整年伴随你左右!,敬祝你健康如意,福乐绵绵!
8. 值此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之良辰,敬祝您福、禄、寿三星高照,阖府康乐,如意吉祥!
9. 这一季的花开得格外娇艳,你可知,那是因为我用情感在浇灌只等你的生日赠与你,愿你喜欢。
10. 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生日快乐、后福无疆。吉祥如意、富贵安康;让美丽的朝霞、彩霞、晚霞一起飞进您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祈愿!
11.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为祝寿辞。解释,象太阳一样久远不落,象月亮每天都升起。象南山一样万寿无疆,不迁移也不崩塌。
12. 亲爱的爷爷,向您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13. 姥爷,祝您永远快乐健康,笑在眉头喜在心头,福寿绵绵,长命百年!
14. 月不饶人,爷爷的生日到了,又老了一岁,在此特送上老人生日祝福语,愿您健康长寿。亲爱的爷爷,向您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卖包子啦,卖包子啦,好吃的包子咧„„”听见了吗?这是包子爷爷在卖包子呢,我每天都能听到他的叫卖声!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要叫他“包子爷爷”吧?这是我给他起的名字。每次我买时总说:“来个包子,爷爷!”我要是一说快了,就变成了“来个包子爷爷”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包子爷爷”七十多了,但身体很好,无论春夏秋冬的哪一天他都出来卖包子。如果他生病了,会叫“豆腐奶奶”帮他卖的(嘿~“豆腐奶奶”这个名字自然也是我起的)。因为他的生意很好,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排着长队来买他的包子的,有的人一天吃不上他的包子都难受呢,所以他一天也不能歇着。尽管“包子爷爷”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但我仍然能看出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英俊的人。他很喜欢灰色,总是戴着灰帽子,穿着灰裤子。他很和蔼,每天都笑眯眯的,好像什么愁事都没有,最重要的就是他很善良,心肠很好。
记的有一天,我放学回来的路上,很远就看到“包子爷爷”的身影,我准备跑过去跟他打个招呼,却看到一个穿的很旧很破的人伸出他那骨瘦如柴,长满皱纹的手,给了“包子爷爷”一元钱,用颤抖的声音说:“来一个包子。”看的出来他是一个乞丐。“包子爷爷”没收他的钱,把剩下的最后三个包子给了他,那个人连忙说:“谢谢!”而他的后面还排着很多人要买包子呢,看见包子没了,他们都无奈的离开了。我看了“包子爷爷”的举动,我真实感动啊!我走了过去,包子爷爷笑着对我说:“小姑娘啊!包子已经没了,不过我家里还有一点,我给你拿出来啊?”我说:“爷爷,不用了,我今天不吃了,你早点回家休息吧!还有,爷爷,你真是一个好人”
摘要: 每当想起他们,我都觉得他们是可怜的人。因为他们老了,我觉得老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就算是他们的子孙也很少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的身体,注意他们的生活,只是平常见面时打个招呼而已。他们只是很简单的活着,偶尔想一些年轻时快乐的事,难忘的事……
童年记忆里,有两个人我不会忘,我的爷爷奶奶。我不讨厌他们,真的,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是那么慈祥。好像天使,伸出一双白色的翅膀,微笑的注视着我,然后我会感觉好温暖。
每当想起他们,我都觉得他们是可怜的人。因为他们老了,我觉得老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就算是他们的子孙也很少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的身体,注意他们的生活,只是平常见面时打个招呼而已。他们只是很简单的活着,偶尔想一些年轻时快乐的事,难忘的事。
我想我是爱他们的。
我尊敬爷爷,打心坎里尊敬他。小时候觉得爷爷是个很能干的人,随时随地都会变出各种各样有趣的玩意儿,竹蜻蜓啦,跳舞的小人啦,木头飞机啦。他那双粗糙的手是很神奇的。爷爷很聪明,小学的时候只要课后有打星号的难题,我就去问他,然后拿到班上去炫耀说我爷爷是大学生哩!爷爷还会画画,但是画的不是牛就是马,我就常让他画些别的,可他总是笑着说他只会画这个。爷爷笑起来眼睛后面会皱成一片,很像图画书里的太阳公公。
我也爱戴奶奶,我觉得她是和蔼的。小学的时候我住在他们家,奶奶就负责我的午饭。那时候挑食,很少东西能对得上我的胃口,只是喜欢吃螃蟹。奶奶就天天买,吃饭的时候总是很细心的把蟹肉挑出来,放在醋里沾一下再送到我的嘴里。从前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想来,奶奶真好。奶奶喜欢碎碎念,一点点芝麻小事也会被她念得长篇大论,我就捂着耳朵吊儿郎当得向她吐舌头。奶奶笑起来的样子和爷爷不一样,奶奶的笑脸就像绽开的花朵,通红通红的,好看极了。
有时候会想起从前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那时我任性极了,可他们总是由着我。我向他们也是爱我的,和我爱他们一样。现在那幢只有我和爷爷奶奶的大房子已经不见了,那充满我欢声笑语的地方已经从这世界上消失了,我在断砖碎瓦中想多留住一些时光,可是仅此而已。
前几天是奶奶的生日,我觉得很久没见爷爷奶奶了,就去他们那儿看看。奶奶脸上的皱纹又多了,爷爷的银发又多了,他们又老了,我的心中又难过了。奶奶在厨房里忙着,爷爷和我坐在一起看电视。他笑着说怎么没拿数学题问他了,我也笑笑说,都会做了。他又说了一句,长大了啊。
是啊,我长大了,他们老了。如果可以交换岁月,我真想把我的时间和他们换,回到小时候那样,他们围着我团团转。
后来我站起身,跟爷爷说我出去一下。回来的时候手里捧着十朵鲜红的康乃馨,很隆重的送给了奶奶,对她说,生日快乐。奶奶惊喜地接过花,笑了。
我国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说没有米, 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来。可见材料的重要性。作文也是如此, 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才能有东西可写。纵观中考, 高考作文高分者, 他们旁征博引, 信手拈来, 这离不开他们平时的积累。因此, 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大技巧。作文的材料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 大地万物, 社会生活是无限丰富, 绚丽多彩的。学生的眼睛好比一架录像机, 把见到的事物一一录下来, 经过思考、分析, 记在心里就成为写作的素材。如果不去分析、整理、积累, 就会忘去, 这样学生就把写作的材料都放跑了, 写起作文来往往觉得束手无策。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积累,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善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感知阶段, 多观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视野、发展智力,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要教育学生留心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 从景物到人物, 从学校到家庭, 从个人到社会等不同层次, 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对于景物, 必须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对于人物要观察他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性格等。比如说教学自然景物的写法, 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观察:
1.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
大自然是美好的, 也是神秘的, 对孩子们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那初升的旭日, 那广阔的原野, 那苍翠的树木, 那晶莹的雪花, 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都是孩子们写作的生动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时最主要抓主景物本身特点, 这样才能区别与其他景物, 积累的素材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2.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事物不能跳来跳去, 次序不能颠倒, 这样你记起来有顺序有条理, 一目了然。大自然的阴晴变化, 祖国的山山水水, 田野里的一草一木, 城市里的一街一巷, 都是观察的对象, 只有乐于观察, 勤于观察, 善于观察, 才能获取第一手的写作素材。等到要写作文了才去观察, 只能是匆匆看两眼应付了事, 写不出好作文, 因此, 要做生活中有心人, 广泛地积累写作材料。
二、勤发问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 思维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事情还有很多的疑问,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勤于发问。比如说农村现在仍保留着很多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非常有趣又有意义。如过年、传统节日、小孩满月、青年结婚、老人逝世, 那场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住在农村的小学生都见过这些场面, 可是他们往往只顾看热闹, 不清楚每个细节和每个细节所代表的含义, 只要引导学生遇到这些现象时把不懂的多向大人们问清楚, 就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如果只把看到的记起来, 只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不能把它的本质表现出来, 你的作文就没有说服力, 所以说积累材料也要勤发问。
三、持之以恒
积累就意味着一点一滴, 日积月累,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积累素材也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一点一点地积累, 时间长了, 自然就会积累起大量的素材, 这时写作文才能一挥而就, 才能尝到积累素材的甜头, 懂得积累的好处。小学生好动, 自觉性不高, 刚开始可能会不喜欢积累。我们要多向学生介绍积累的好处, 多讲名人积累素材的故事, 多渲染名人成功的经验。刚开始要花点时间和精力多督促学生学会积累。要求学生准备积累的本子, 最好是精美的笔记本并给它取个名字, 如采蜜本、浪花集、拾见集……名字越好听, 学生越有兴趣。每天要检查学生的积累内容, 好的要给予表扬肯定, 对积累少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还可以举行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 如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在班内举行“积累大比拼”游戏, 比比谁积累得多, 谁积累得好, 谁就赢了, 并让赢了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 心得体会。让每个学生都尝尝积累材料的甜头, 都能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只有多积累一些好的作文素材, 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有内容可写, 才能使作文语言出新, 做到典雅清新、生动、质朴、含蓄, 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赶快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起来, 让你的作文库丰富起来。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这时来写作文, 大家都会说:“小菜一碟。”